赖文光 :中国太平天国遵王

更新时间:2023-11-08 16:05

赖文光(1827年—1868年),广西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捻军统帅,太平天国将领,封遵王。

赖文光从1851年参加金田起义,开始反抗清代统治。1852年,赖文光在洪秀全身边担任文职。1856年,他转任武职,随陈玉成征战皖、鄂地区。1860年,赖文光参与了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常之役。1861年,他春季攻入湖北,秋季被封为遵王。1862年,赖文光奉命与陈得才进兵陕西省,扩充太平天国势力。1864年,天京陷落后,他与捻军合作,被推为统帅。1865年,赖文光在山东曹州全歼清军僧格林沁骑兵队,继续抵抗清军。1866年,他分遣捻军为西捻军和东捻军,持续在中原地区斗争。1867年,赖文光在湖北安陆府大败清军,但随后在京山尹隆河战败。1868年1月,他在扬州市瓦窑铺溃败被俘,最终于同年10月在扬州就义。

人物生平

金田起义

赖文光早年读过书,有点文化,所以起初从事文职,掌管文案,拿着“笔杆子”为太平天国服务。

1851年他参加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

1852年赖文光职司文案,任居朝班。天京内讧后,他弃文从武,受天王重用,出征江西省,奉诏督师江北,辅助陈玉成西征,后封遵王。他奉陈玉成命与陈德才远征西北,广招兵马,以复安庆市。赖文光遂越秦岭,抵中原,出潼关,攻无不克。天京陷落后,他在江北与捻军张宗禹任化邦等联合,被推为首领,沿用太平天国旗号。

1856年9月安庆失陷,军事形势急剧恶化,赖文光放弃黄州府东退,与陈玉成的主力部队会合。

改文从武

1856年秋太平天国发生天京内讧,大批将士死难,元气大伤。在这紧要时刻,赖文光改文从武,奉命到江西省招兵,扩大太平军实力。

1857年赖文光奉诏回朝,保卫天京。

1858年春赖文光又派人前往江北,在陈玉成部下为将,转战于安徽、湖北。

1860年春赖文光随英王陈玉成参加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战役,因功晋封为杰天义;同年秋太平军开始第二次西征,他随军攻入安徽,杭嘉湖平原

1861年3月10日赖文光在安徽霍山县黑石渡镇大败清副将余际昌所部,夺占霍山,18日随英王陈玉成西征湖北黄州,封遵王;6月15日西征军南路李秀成部抵达黄州府对岸江夏区(今鄂州市),闻讯立即呈送公文,他向李秀成报告“江北军情大略”,沟通南北两军联系。

1862年赖文光与扶王陈得才西征河南陕西。

1863年赖文光攻占汉中市

1864年赖文光随陈得才回到天京,抵达湖北安徽交界一带,因天京缺乏粮食而停留不进,等待秋收后才进兵。

1864年7月天京失陷,扶王陈得才在11月时在安徽霍山兵败自杀,大军瓦解,只有赖文光部大致完整。他与捻军领袖、梁王张宗禹合作,把太平军和捻军合编,并被推为捻军新首领,与张宗禹、任化邦等坚持对清斗争。

坚持斗争

同治元年)2月初赖文光率部由庐州渡过淮河,围攻阜阳市(治今阜阳)不下,2月12日遂入河南省新蔡县,继而绕过重镇南阳市,进逼西安市。这时得悉庐州危急,赖文光便立即东撤回援。赖文光在舞阳县会合主将马融和部,获悉庐州失守与陈玉成遇难,于是折而南下湖北,并决定再次远征陕西省,扩大力量,以援救天京。

1863年2月7日赖文光攻取陕西兴安(今安康),旋占勉县(今勉县)10月初与陈得才等共同作战,大破清兵,击毙总兵及知县周蕃寿等,攻下陕南重镇汉中市,并在这一带建立临时基地,发展力量。

1864年2月10日赖文光接到洪秀全援救天京的命令,决定分三路东下,“图解京师重困”。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局势陡变,人心涣散,士气大挫。尽管赖文光先后在罗山县光山县和湖北蕲水等地屡败清军,但这些局部胜利改变不了被清军围追堵截的不利局面;同年11月上旬赖文光为了甩掉敌人,率部由云梦县向鄂北转移,并陆续汇集了从霍山突围出来的一些队伍;同年12月上旬赖文光在襄阳市击败僧格林沁军,遂联合张宗禹等部捻军进向豫南。

统新捻军

1864年11月下旬赖文光与张宗禹等捻军在豫鄂边境进行了合并和整编,组成了一支集中统一的新捻军,从此统率新捻军,同强大的敌人进行了长期的战斗。

1864年12月12日赖文光在邓州市唐坡把前来进攻的僧格林沁军打得大败。

1865年1月下旬赖文光又在鲁山县大败僧军,阵斩护军统领恒龄、副都统舒伦保等多人,待敌军抵达信阳时,又挥戈北上,经许昌市睢县,由考城山东省

1865年5月10日赖文光由汶上县渡过运河,设伏待敌。1865年5月18日当僧格林沁军尾追而来时,赖文光指挥部队将敌人诱至伏击地域予以围歼,阵毙僧格林沁及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等将官,取得了重大胜利。1865年7月25日撤围,赖文光与张宗禹分作两路在皖、豫,鲁、苏边区活动。

1866年10月赖文光在河南省与梁王张宗禹分领东、西捻军作战。

1867年11月12日,东捻军在潍县松树山遭到淮军刘铭传部的袭击,一天三败,精锐损失几尽,赖文光于是南走江苏省;11月19日,赖文光又败于赣榆区。东捻军的重要首领任化邦被叛徒枪杀。此后,赖文光率军再上山东省;12月5日,赖文光于潍县寿光市间,复为刘铭传军部所败;24日,在寿光南、北洋河与弥河之间,东捻军同清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万余人被俘,近2万人战死,范汝增范汝增也壮烈牺牲。之后,赖文光带领余部四、五千人南下,继续苦战。1868年1月1日夜,由沭阳县南兴河头、张家湾突过总六塘河防线,沿运河南走淮安市宝应县和仙女庙(今扬州市);一路上又遭截击,将士越来越少;1月5日,赖文光率千余人直趋扬州东北的瓦窑铺,为道员吴毓兰所部淮军击败,赖文光受伤被俘。至此,东捻军败亡。

赖文光被俘后,坚决拒绝敌人的劝降,在监牢里奋笔疾书,叙述了太平军和捻军的光辉业绩,表达了自己对太平天国事业的赤胆忠心,最后斩钉截铁地说:“惟一死以报国家,以全臣节”,  1月10日,他在扬州城外老虎山从容就义。

主要成就

军事

赖文光是太平军的重要将领,尔后成了新捻军的统帅。他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建立了不少战功。特别是在天京陷落和霍山溃败的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肩负重任,整编捻军,坚持了将近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他的英名与业绩,将永载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历史评价 

赖文光是农民起义军的杰出领袖,因其在抗清革命中展现的智勇双全而受到广泛称赞。人们称他为“遵王”,赞誉他“能勇能谋,堪称数梁王”。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刊登了赖文光的自述,以激励群众反抗清代统治。赖文光以其多才多艺、善于战斗的特质,坚定不移地抵抗敌人,为太平天国和捻军赢得了荣耀,同时鼓舞后来者勇敢面对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军事科学出版社评)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