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 :中国江苏省扬州市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2-14 23:41

宝应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扬州市辖县,位于江苏省中部,总面积1467平方千米,下辖14个镇。截至2022年末,宝应县常住人口67.85万人。

宝应县地处黄淮平原,整体地势低平,河湖众多,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4米以下;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特征。秦朝,隶东海郡。西汉时,先后隶属东阳郡临淮郡东汉,属广陵郡隋朝,安宜县先隶吴州,后隶江都郡唐朝,改安宜县为宝应县,此为宝应得名之始。北宋时,宝应县亦隶楚州。南宋时期升宝应为州、军。元代,改置安宜府。明代属高邮州清代,宝应县直属扬州府。1912年,宝应县隶江苏省淮扬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宝应县隶苏北扬州行政区。1983年3月,宝应县隶江苏省扬州市

宝应县有有机食品羽绒家纺、文体用品等传统产业,有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第一产业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特色农产品有核桃乌青菜、慈姑、荷藕等。第三产业以商贸服务业、旅游业为主,金融业等为辅。2022年,宝应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1.65亿元。三大产业比例为11.4:44.8:4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9569元。宝应县交通便利,境内有S331省道、S350省道、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宝应段)、盐蚌高速公路等陆路交通道路,和京杭大运河、金宝线航道、盐宝线航道等水路交通要道。

宝应县历史悠久,有大量遗址、古迹和文物珍品,传承着运河古邑的历史文明。宝应县有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同松药店等文物古迹,有宝应捶藕和鹅毛雪片制作技艺、淮剧、曹甸“十番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蜜饯捶藕、鹅毛雪片、藕粉圆子等特色美食,有宝应核桃乌青菜、宝应慈姑、宝应荷藕等地方特产,有宝应县纵棹园、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宝应荷园生态旅游区等风景名胜。

名称由来

李亨上元三年(762年),改安宜县为宝应县。原名安宜,以县治临近安宜溪而得名。唐肃宗上元三年(762年),尼姑真如于楚州安宜境内寻获“八宝”,献于皇室。时逢安史之乱平息,唐肃宗视为定国之宝,遂改元,将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改安宜县为宝应县。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新石器时代,宝应地域已有人类活动。春秋时,宝应地域属吴。战国时,吴亡属越,后越亡又属楚。至战国末期,楚为秦并,此地属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地区后,实行郡县制,境内建立东阳市,隶东海郡楚汉之际隶东阳郡

西汉时,东阳县先后隶属东阳郡、临淮郡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将东阳县以东地方赐予项缠为封地,设射阳候国。惠帝三年(前192年),射阳候国除,改为射阳县,后在东阳县、射阳县之间设平安县(始建时间无考)。王莽称帝时,改射阳县为监淮亭,改平安县为杜乡县,东阳县如故。

东汉初期,恢复射阳县、平安县原名。东阳县、射阳县、平安县均属广陵郡。东汉后期,因兵及自然灾害,东阳县、射阳县、平安县俱废。

三国时,三县境地介于魏,吴之间,先属魏,后属吴。晋朝太康元年(280年),复置东阳,射阳县。平安县至此撤销,其境地并入射阳县。东阳县隶临准郡,射阳县隶广陵郡。

东晋太元四年(379年),东晋与前秦在三阿(今金湖县塔集镇附近)大战,东阳,射阳两县侨寄江南义熙七年(411年),原东阳,射阳两县境地划入山阳县,隶山阳郡

南齐置安宜县,以县治临近安宜溪而名,属阳平郡。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后,原东阳、射阳县之地设太清、永阳、安宜,丰国四县,隶阳平郡。安宜县名始于此时,因县治临安宜溪而以溪名县。

北齐天保三年(552年),江淮间基本为北齐所领,安宜地属北齐。南陈太建五年(573年),陈攻北齐,地入于陈。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江北淮南皆入于北周,析安宜西北境置石鳖县。安宜、石鳖县分隶东莞、阳平郡。

隋朝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东莞、阳平郡。石鳖县撒销,地入安宜县。至此,境内始统一为一县。安宜县先隶吴州,后隶江都郡

隋大业元年(605年),宝应征集淮南10余万民众,开凿沟,自淮安市长江

唐初迁治白田(现址)。天宝五年(746年)初秋,诗人李白盘桓宝应,赋《白田马上闻莺》、《赠徐安宜》等诗篇。

李亨上元三年(762年)(宝应元年),尼姑真如于楚州安宜境内寻获“八宝”,献于皇室。时逢安史之乱平息,唐肃宗视为定国之宝,遂改元,将上元三年改成宝应元年,改安宜县为宝应县。此为宝应得名之始。

五代十国的吴,南唐后周期间,宝应县均隶楚州。

北宋时,宝应县亦隶楚州。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文学家范仲淹任西溪盐官,曾游射阳潮,赋《射阳湖》诗1首。

南宋时期升宝应为州、军。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宝应为宝应州,领宝应、盐城市、山阳、淮安市四县。南宋末,升宝应州为宝应军,宝应县隶之。

明清时期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置安宜府。元至元二十年,废府仍名宝应县,属高邮府。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八月,南宋丞相文天祥被元军押送大都(今北京),途经宝应留宿,作诗《宝应道中》。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奉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之命,沿运河路经宝应往南巡视。其力作《东方见闻录》中述及宝应境内物产、风俗、民情。

明代宝应属高邮州。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五月初,倭寇由高邮经汜水进犯宝应,壮士丁效恭聚集数十名青壮年,手持利刃,奔赴南门外运堤,迎战倭寇,直至壮烈牺牲。民众为纪念他,特建丁烈士祠。是月,倭寇纵火焚7日,公私庐舍尽,宝应夷为平地,被杀掠千余人。

清代初年,仍沿明制。清康熙九年(1670年)九月,文学家蒲松龄应聘来宝应作师爷,写下著名诗篇《挽船行》。清乾隆,高邮州改为散州,宝应县直属扬州府。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1月13日宝应摆脱清王朝统治。

中华民国

1912年,废府治,宝应县隶江苏省淮扬道。

1912年,始创幼儿教育,设立勤业小学附设幼稚班。官立高等小学堂易名为公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学制7年。同年,邑人王颂生等创办《安宜日报》,翌年停办。

1927年,废除道治,其后宝应县先后隶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区、第七行政督察区。

1934至1938年,宝应县属淮阴行政督察区。

1939年10月2日,日军攻占宝应,建立伪政权。1941年3月,伪县政府隶伪苏北行营。

1943年,宝应始属苏中―专署。1948年以后,先后属苏北行政公署、泰州、扬州专区。

1947年10月23日,国民党宝应县政府进行第一届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竞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宝应县隶苏北扬州行政区。

1949年10月2日,县直机关、群众团体5000多人集会游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2日,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

1950年1月,扬州行政区与泰州行政区合并,宝应县隶苏北泰州行政区。

1953年1月,泰州行政区改称江苏省扬州行政区,县仍属之。

1960年,析白马湖宝应湖、大汕子以西置金湖县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宝应县隶江苏省扬州市

地理

位置境域

宝应县地处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北部,扬州市北缘,位于北纬33°2'46”~33°24'55”之间,东经119°07'43"~119°42'51”之间。东与建湖县、兴化市、盐城市盐都区交界;南与高邮市接壤;西与金湖县、洪泽区相连;北与淮安市淮安区毗邻。县城略呈梨形,射阳湖、广洋湖环其东,宝应湖、白马湖绕其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最北端自西安丰镇崔渡村至南端夏集镇三洋河村,直线距离约47.4千米,东端自广洋湖镇团头荡至西界山阳镇顺河村西白马湖中,直线距离长约55.7千米。县域总面积1467平方千米。

气候

宝应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具有寒暑变化明显,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霜期不长等特征。宝应县常年平均气温14.4℃,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8℃;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2℃。降水呈过程性、间歇性特征。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夏季降水最多,冬季降水最少。年平均蒸发量为1441.4毫米。蒸发量以6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宝应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88.2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9%,各月日照数以八月最多。历年年均无霜期218.1天。宝应县季风气候明显,风向随季节变换。春季多为东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或南风,秋季多为东北风,冬季干冷,盛行偏北风。历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高的是7月和8月,为86%,低的是3月为74%。

地质

宝应县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苏北坳陷,属秦岭昆仑山脉纬向构造体系东延部分的南带。该带主要由断续分布的东西或近东西走向的隆起、坳陷、褶皱和压扭性断裂构成。表现为南北隆起,中部下陷,控制着新生代沉积。

宝应县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位于准地台的次级构造单元一苏北坳陷之盱眙县一建潮隆起与金潮一东台市坳陷的结合部位。地壳厚度在26~29千米之间。境内地表全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无任何基岩出露。

宝应县境内地壳内部地层仅就钻孔中钻遇的地层从老到新为:上元古界震旦系(Z)、古生界寒武系、古生界泥盆纪(0)、古生界石炭系(C)、中生界白垩系(K)、新生界第三系(R)和新生界第四系(Q)。境内第四系地层主要为淮河的冲淤而形成的砂、泥质碎屑沉积,厚度不等,约为80-160米;分布广泛,覆盖于所有地表。

地形地貌

宝应县属里下河地区浅洼平原区。全县地势低平,受地质地壳运动和黄泛影响,地形呈西高东低;且河湖众多,水网稠密,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拨4米以下。

宝应县地貌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运西,运东两部分,运西地势高,运东地势低,运西于运东地区成一级阶梯,两侧地面高差4米左右;沿运两侧高,东西两缘洼。运东地区沿运河一线向东渐低,且南北两缘高,中间洼,东北角为洼地缺口,呈簧状凹陷形。全县地貌按其高程,形态特征,可分为四区:运西滨湖圩区,位于运河之西,白马,宝应诸湖的湖滨地带,占全县面积18.88%;运东沿运高平地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东侧,占全县面积26.68%;中部低洼圩区,位于运东腰部地区,占全县面积29.72%;东荡地区,位于县境东部,獐狮荡以东,射阳湖、广洋湖之间,占全县面积24.72%。

土壤

宝应县土壤分为3个土类、6个亚类、10个土属、25个土种。3个土类是:水稻土沼泽土、潮土。水稻土有4个亚类,6个土属、13个土种。面积约107.6万余亩,为全县主要土类。水稻土在运东主要分布于沿运高平田地区、中部低洼圩区的全部和东荡地区的部分;在运西主要分布于山阳,长沟两乡镇的大部和中港,氾光湖两乡的部分地区。沼泽土有1个亚类、1个土属、2个土种。面积约25万余亩。主要分布于运东和运西的湖荡滩地,少数分布在圩内滩地。潮土有1个亚类、3个土属、5个土种,面积约7万亩,分布于运西沿湖地带。

水文水利

水文

宝应县内水系河网构成稠密,平均每公顷河渠面积占0.09%。宝应县水系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运河东部属里下河地区射阳河水系,运河西部属高宝湖区水系。射阳河水系,境内西起京杭大运河,东至射阳湖。里运河、新潼河为主要过境河流。全县面积较大湖荡7个,分别是白马湖宝应湖、氾光湖、射阳湖、广洋湖、和平荡、绿草荡。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北自淮阴杨庄,南至瓜洲的一段,称里运河,里运河宝应段北起泾河北小涵洞,南至子婴闸,沿镇傍城,纵贯县境,全长40.75千米,为过境的重要河流。宝射河,西起宝应船闸与里运河相通,向东经望直港,牌楼庄,王家大桥,高夏至建湖县大黄土沟汇入黄沙港,是宝应县排水骨干河道和里下河地区腹部地区主要航道。全长38.36千米,河底宽15~30米,河底高程-1.5~-3.0米,流域面积284平方千米,排水流量40立方米/秒,达六级航道标准,可通行300~500吨船队。

水利

宝应县已建成防洪,排涝、灌溉、降渍等多套工程体系,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64.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1.3%。

宝射河水利工程

宝射河水利工程1973年竣工。该河西起宝应船闸与里运河相通,向东经建湖县大黄土沟与黄沙港衔接,全长38.36千米,是宝应排水骨干河道之一,也是里下河腹部地区主要航道。河道达6级航道标准。当射阳湖镇水位2.3米时,排水流量40立方米/秒;河底高程为-1.5~-3米;河底宽15~30米,坡度1:2.5;北岸堤顶宽10米,南岸堤顶宽3米,两岸堤顶高程均为4米。河道的开通改善了两岸27万亩农田排、引、降水及通航条件。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2年,宝应县土地总面积219.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7.27万亩、园地面积0.56万亩、林地面积5.09万亩、草地面积0.27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25.51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6.69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63.53万亩、其他土地面积0.31万亩。

矿物资源

宝应县地下矿产资源主要为泥炭、黏土、铁锰结核和石油天然气,县域大部分地区钻孔内部钻遇比较完整的第三系地层,是富含油气远景层位。宝应县泥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下舍,黄浦,犯光湖等乡;夏集,柳堡,沿河、城郊、泾河、曹甸、安丰、水泗亦有零星分布。预测贮量在286万吨以上。目前全县发现和利用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砖瓦用粘土。宝应县境内第四系全新统地表层均为粘土层,层厚12-15米。

宝应县温泉资源丰富,水温高、水质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天然矿物质。

森林资源

2020年,宝应县新建龙潭公园等各类公园6个,新增城市绿地32万平方米。宝应县域森林覆盖率14.73%。截止2022年末,宝应县林木覆盖面积42.20万亩,林木覆盖率21.23%,主要树种有杨属女贞红叶石楠榉树等。

水资源

宝应县年均水资源总量4.71亿立方米。河道、湖泊水总容量1.5亿立方米,年平均引水量9.54亿立方米。(宝应县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运西,运东两部分)运东地区水资源总量人均1650立方米,可用水资源总量人均870立方米;运西地区水资源总量人均6300立方米,可用水资源总量人均720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动物多样性

宝应县有浮游桡足类和枝角类动物35种、底栖无脊椎动物28种、鱼类42种、鸟类70余种。鱼类42种,有鲤鱼、黄鳝、长春、鲇形目等;鸟类70余种,有麻雀、翠鸟科喜鹊丹顶鹤等,县域栖息鸟类野生动物以野鸡、野鸭、大雁为多。

植物多样性

宝应县境内树木约173种,分属55科,有苏铁、银杏、罗汉松等。宝应县草类约有70科,124属,277种。其中水生植物约17科,34种,有含羞草、马兰、虾须草、紫云英等。宝应县水体中共有藻类114种,隶属8门,28科,56属。藻类有蓝门藻、金门藻、黄门藻等。

自然保护区

宝应县有自然保护区1处(市级1处),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

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

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南郊10千米处。水陆面积约1万亩,其中湖面4000多亩、水杉林等花卉苗木5000多亩。湖区湿地水质生态保持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可供种植铁皮石斛的水杉树有3万余株,林中常年栖息140余种鸟类,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9种,有白鹭、翠鸟、绿头鸭、银鸡、大杜鹃等珍稀鸟类。

自然灾害

宝应县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冰雹、大风等。

2019年29日凌晨2点10分左右,宝应县鲁垛镇陈幸村陈幸组和下家组遭遇龙卷风袭击,造成当地60余户农户房屋不同程度受损,12米长的高低压电线杆截断倒伏15根,树木损失近800棵。

受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7月23-29日全县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并伴有7级-8级大风。县域多条河流水位超过警戒线,城区出现河水倒灌及内涝现象,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2月14日,宝应县下辖14个镇,283个村居(委)会。县政府驻地是宝应县宝应大道8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宝应县常住人口67.85万人。户籍人口84.8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51%。2022年宝应县人口出生率3.54‰,死亡率11.43‰,自然增长率-7.89‰。

根据宝应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其中男性人口为33.77万人,占49.50%;女性人口为34.45万人,占50.50%。总人口性别比为98.0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宝应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26万人,占12.11%;15-59岁人口为39.58万人,占58.01%;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38万人,占29.8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01万人,占23.47%。

民族

截至2021年底,宝应县共有民族33个。其中,汉族人口 85.7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 99.8% ;少数民族 32 个人口 2120 人,占全县总人口 0.2%。少数民族人口中,以回族苗族壮族土家族彝族等5 个少数民族为主,占全县少数民族总人口 68.5%。

语言

宝应方言介于吴方言和北方官话之间,隶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洪泽湖巢湖片),是典型的江淮官话。现代汉语拼音中有23个声母,宝应话中包括零声母在内只有17个声母。宝应话中n、l相混,不起辨义作用,属音位自由变体,在实际口语中以l为主。宝应方言在语音上主要特点是没有翘舌音,存在有音无字现象。按地理位置,大致分为淮腔、高邮腔、水腔。县境北部 与淮安市接壤的西安丰镇泾河镇曹甸镇等大部分居民使用的宝应话 夹杂有淮安话部分特征,被称为“淮腔”;县境东部与盐城市毗邻的射阳湖镇广洋湖镇部分居民使用的宝应话伴有盐城话部分特征,被称为 “盐城腔”,或称“水腔”;县境南部与高邮市相连的夏集镇、柳堡镇部分居民使用的宝应话夹有高邮话部分特征,被称为“高邮腔”。运西地区安宜镇金湖渔业村、氾水镇金宝渔业村等聚居祖籍为苏、鲁交界处微山湖一带渔民后裔3000 余人,使用中原官话(蔡鲁片),被称为“侉话”, 是宝应县境内的方言岛

宗教信仰

宝应县信仰的主要宗教有佛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截至2021年底宝应县内各类宗教团体教职人员共 32人,其中佛教团体25人、基督教团体6人、伊斯兰教团体1人;全县经登记设立的宗教场所共 54 所。其中佛教场所最多,主要甘露寺、宝应县三元庵、宝应定善禅寺、万寿寺、观音禅寺、大慈观音寺、护国寺等35所。全县各类信教群众1.45万人,其中信仰佛教群众1.35万人、信仰基督教群众865 人、信仰伊斯兰教群众90人。

经济

综述

宝应县形成了以电力装备、电子信息为主导,以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为重点,以有机食品、文体用品、羽绒家纺为特色的“两主三重三特”即“233”产业体系。2021年,宝应县实现工业销售969亿元,规模工业产值730.8亿元,以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第88位、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第63位,成为上海市经济圈和宁镇扬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

2022年,宝应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1.6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5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34.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3.93亿元,三大产业比例为11.4:44.8:4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9569元。

第一产业

宝应县第一产业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特色农产品有核桃乌青菜、慈姑、荷藕等。

2022年,宝应县全力推进有机产业发展,新增绿色食品12个,有机食品9个。新建高标准农田2.41万亩,新增设施农(渔)业面积1.7万亩,生态化改造池塘4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9.77万亩,全年粮食亩产514公斤,全年粮食总产87.30万吨。年末生猪存栏22.5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20万头,全年生猪累计出栏34.8万头。水产养殖面积36万亩,水产品产量15.1万吨。

2022年,宝应县新命名县级示范合作社10个,获批市级合作社示范社9个、省级合作社示范社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8亿元。

第二产业

宝应县第二产业以工业为支柱产业,建筑业为辅助产业,传统产业有有机食品、羽绒家纺、文体用品等,新兴产业有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

产业布局上,宝应县将工业划分为“两主三重三特”(即电力装备、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有机食品、羽绒家纺、文体用品三大特色产业)产业体系。主要依托宝胜集团公司江苏兴洋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远扬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华宇管件有限公司和扬州市安宜阀门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生产电缆、电器、电气控制设备、电机和电工绝缘材料以及泵、管件及配件、法兰、阀门等。

截至2022年年末,宝应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574家,总产值达975.24亿元。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286.65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212.23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59.62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52.04亿元,汽车制造业产值41.32亿元,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产值39.49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39.26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36.38亿元。

2022年,宝应县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90.82亿元。完成房屋施工面积9454.0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4454.77万平方米,竣工产值681.73亿元,竣工面积3123.01万平方米。全县现有各级各类资质建筑业企业288家,其中特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1家、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8家、二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36家、二级专业承包企业121家。

第三产业

宝应县第三产业以商贸服务业、旅游业为主,金融业等为辅。

2022年,宝应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7.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0.9%。全县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46亿元。全年新增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26家,税收过1000万元服务业企业8家、过100万元服务业企业81家;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法人企业181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27.37亿元。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67亿元,韵达快递江苏区域总部基地韵达物流园第一期项目建成运营,极兔速递江苏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新获批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1家。宝应县成功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

至2021年年底,宝应县共有国家湿地公园1家、江苏省湿地公园1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6家,国家AA级旅游景区4家;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景区7家、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景区2家,江苏省乡村游重点村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江苏省工业旅游区2个,扬州市旅游度假区1家,扬州市研学旅游基地1家;江苏省三星级旅行社4家,江苏省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全年实现旅游收入30.1亿元,接待国内外入住游客51万人次。

2021年,宝应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0.9亿元。年末,全县共有银行类金融机构12家,实现人民币存款余额695.32亿元、贷款余额555.5亿元、税收2.59亿元;融资性担保公司3家,实现在保笔数410余笔,在保户数350户,在保余额10.87亿元;小额贷款公司7家,贷款余额共4.2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4.14亿元;典当行1家,全年发生典当业务251笔,支付当金1.58亿元;保险分支机构18家,实现保费收入16.12亿元;证券公司营业部3家,实现证券市场成交金额1454.37亿元。

经济功能区

宝应县目前仅有宝应经济开发区一个经济功能区。

宝应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省级开发区,拥有87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10个市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57家高新技术企业;引进255名海内外教授博士,战略合作60家大院大所,选请15名专业人才挂职科技镇长团形成“最强动力”。始建于2002年9月,规划面积58.2平方千米。这里交通区位优越,既有北京-上海高速公路G2与G233一主一辅贯穿南北,S331与规划中的盐蚌高速横跨东西,又有千年京杭大运河穿越宝应全境。目前正在建设的宝应港“一港两区”,将形成拥有20个2000吨级泊位、年通过能力900万吨的大型内河港口。目前,该开发区已初步形成新型电力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及通讯、新高端材料等“三新”产业体系。已引进中航宝胜股份、森萨塔科技、皇裕电子、兴洋管件、虹途电子材料等知名企业,获得巨大经济效益。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宝应县拥有各类学校125所,其中有普通中学30所,普通高中5所,初中25所,小学35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58所。在职在编教职员工8181人、专任教师6896人。在校学生8.03万人,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77%,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99.76%。

科技事业

2022年,宝应县获专利授权209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9件。发明专利保有数82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新增注册商标2628件,国际注册商标5件。

截至2022年,宝应县共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入库企业1家,获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0家,新招引科技型企业65家。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新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34人。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宝应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4个。其中,医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4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培训中心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679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181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49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822人,注册护士1754人。

宝应县主要医院相关信息

文化事业

2022年,宝应县升级文体中心5家、新建文化大舞台20个、城市书房2家。组织送文化下乡188场。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达8.2次,公共数字文化覆盖率达100%。此外,宝应县文化产出结果喜人,歌曲《从小康起步》获得市“讴歌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主题原创歌曲征集比赛一等奖,歌曲《花开吉祥》获二等奖。小戏《桃树王》获省第十五届“五星工程奖”网络最佳人气奖。

体育事业

2022年,宝应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健身步道180千米,健身路径600多处,高标准建成5人制以上社会足球场22片,持续推进村级标准化篮球场建设,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7.7万平方米,人均新增体育场地面积0.55平方米,更新升级健身路径105套。举办第三届(中国•宝应)电竞足球嘉年华活动,吸引12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名选手参赛。组织参加第二十届省运会比赛,获得5枚金牌。

环保事业

2022年,宝应县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78.6%,PM2.5平均浓度为33.0微克/立方米。国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全县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专项行动,建成城镇污水管网约30千米,完成17个小区、11座公共建筑、7个工业企业、190个沿街“小散乱”排查与分流改造。

社会保障

2022年末,宝应县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8.15万人、71.10万人、7.68万人和9.81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2.6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2.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205元提高到210元。

交通

综述

宝应县交通便利,境内有S331省道、S350省道、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宝应段)、盐蚌高速公路等陆路交通道路,和京杭大运河、金宝线航道、盐宝线航道等水路交通要道。

公路

截至2021年年底,宝应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771.4千米,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120.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长度40.3千米,为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宝应段;一级公路长度78.4千米;二级公路长度303.9千米;三级公路长度178.6千米;四级公路长度1170.2千米。县交通局组织实施农村公路改扩建项目23个、总长度48千米,改造农村危桥40座。

2021年,宝应县完成营业性公路客运量31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31亿人千米。道路客运经营企业1家、为宝应县汽车运输总公司,有营运客车45辆、客位2331个。全县开通长途客运班线19条,其中省际长途客运班线2条、市际长途客运班线17条,长途客运班线覆盖全省11个市及全国3个省;开通县内客运班线55条。全县国家一级客运站1座,农村客运站10座,农村候车亭95对。完成公路货运量672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2.25亿吨千米。全县专业道路货运企业212家,其中道路化学危险品货物运输企业2家;厢式货车91辆、集装箱货车31辆,总吨位1845.07吨;危险货物运输车辆18辆,总吨位39.9385万吨。

铁路

宝应县境内仅有淮扬镇高速铁路宝应段一条铁路,全长40.35千米,设计运行速度250千米/小时,总投资42亿元。沿途经过泾河镇黄塍镇宝应经济开发区望直港镇小官庄镇氾水镇夏集镇等7个镇(区)。

宝应县仅有连淮扬镇高速铁路宝应站一个综合客运枢纽,该车站为三级车站,位于望直港镇火花村境内,包括高铁宝应站及配套设施、长途及城乡公交场站、社会停车场、周边道路、附属设施等,于2019年1月开工建设,于2020年11月竣工交付使用;项目建设总投资2.1亿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该车站整体造型如浮现在水上的莲花,展现出宝应“江淮文化名城,八宝汇聚之地”独特魅力。

航运

截至2021年年底,宝应县全县境内航道总里程590.32千米。其中,二级航道里程35.22千米,为京杭大运河宝应段;五级航道里程39.32千米,为盐(城)宝(应)线航道;六级航道里程4.58千米,为金(湖)宝(应)线航道。全县境内河流规划五级航道里程7.56千米、七级航道里程200.44千米、等外航道里程303.2千米。

宝应县仅宝应船闸一座通航船闸。宝应船闸为四级船闸标准,全年完成过闸货运船队107个、轮船4467艘,总吨位317万吨,实现营运收入114.5万元。

2021年,宝应县实现水路货物运输量718.9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31.6亿吨千米。全县货运港口码头12个,码头泊位21个,码头总延长1700米,全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805万吨,比上年增长1%。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年底,宝应县城市公交线路13条、县城通往镇(区)农村公交线路6条。全年新增镇村公交线路2条,累计镇村公交线路37条,镇村公交营运车辆共39辆,实现镇村公交村村通全覆盖。宝应县持续实行军人、残疾人、70周岁以上老人等特殊人群免费乘坐公交优待政策,2021年累计持有优待卡、爱心卡等特殊人群人数为2892人,全年免费乘坐公交车8.8万次,免收公交车费万17.6万元。

人文

综述

宝应县历史悠久,拥有十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遍布城乡的人文胜迹,不仅见诸于历代经传史记,且有大量遗址、古迹和文物珍品,传承着运河古邑的历史文明。境内古迹、遗址、名刹繁多,诸如历史园林纵棹园、古建筑名胜宝应学宫、重要红色纪念地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著名寺庙宁国寺等。

文物古迹

宝应拥有十分丰富的文物古迹,大量遗址、古迹和文物珍品,传承着运河古邑的历史文明。截至2021年,宝应县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223处,英雄烈士纪念设施23处,其中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宝应朱方伯公家祠、宝应学宫等7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位于江苏省宝应县城县南街水巷口,原为周恩来的外祖父陈的宅第,整个建筑为清代风格,1998年3月5日对外开放,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分东西两个院落,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18间房屋。1996年宝应县政府组织全面修缮,恢复原貌,东宅院复原了少年周恩来与嗣母陈氏曾经住过的房间,及周恩来表哥陈式周的卧室;西宅院设有辅助陈列。

九里一千墩汉墓群

九里一千墩汉墓群,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东边的射阳湖镇,从射阳湖镇赵家村起,一直延伸到天平乡的天平庄附近,东西长约4.5千米,宝应县射阳湖镇原是汉代射阳县的治所,在其西南约16平方千米范围内,星罗棋布分列着许多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土墩子,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射阳墩”。因土墩数量很多,后来人们俗称为“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射阳墩出土的文物非常丰富,据史料记载,仅清代出土的文物就数以千计,其中汉双鱼 铜洗、汉铜虎等极为珍贵。

同松药店

宝应同松药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学墩社区南大街54号,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取同心同德,松柏常青之意。现存店铺和药材加工间共三栎房屋,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47平方米。药店店铺坐西朝东,前后两进,均为上下两层楼房,中有过廊相连。第一进面阔四间,室内梁架稳固,一楼铺门已改成玻璃门,室内装修;二楼砖雕格扇门窗保存完整,门外梁架雀替木雕精美,室内木地板等完好。第二进面阔四间,屋面小瓦,梁架完整,室内木地板、木楼梯等保存完好。该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结构完整,且见证了近代百余年宝应医药行业发展的历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9年,宝应共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项、宝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7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8人,县级传承人32人。其中宝应捶藕与“鹅毛雪片”藕粉制作技艺、宝应淮剧、黄跑马阵先后申报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宝应县入选“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4项。

宝应捶藕和鹅毛雪片制作技艺

宝应捶藕技艺综合运用煮、浸、炸、蒸、勾芡等多种烹手法,煮藕的时间、切片的大小、油炸的火候、勾芡的运用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藕片的捶拍既要粉入藕骨,又不失藕形,使松脆的藕质既酥软又有韧性。鹅毛雪片制作技艺古人总结为“捣藕于石舀中,以布滤其汁,及其澄清,取下淀之粉晒干之。”其具体 制作步聚主要有清料、擦浆、吊浆、沉淀、捏团、削片、晒干等。每道步骤都有难以掌握的藕经,尤以刀削藕粉,既要薄如蝉翼,粉片齐整。宝应“鹅毛雪片”制作技艺经历千百年的传承,既是专业技师的撑门招牌,师徒相授,也是普通藕农的常用食品。

淮剧

淮剧,又名江淮戏,源于清代,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部分地区。在唱腔上,淮剧相应吸收了徽戏的唱腔加以变化,创造了《靠把调》(又称《老徽调》)。后又在香火调的基础上,创作了采用二胡伴奏的一些新调,因二胡用琴弓拉奏,故名《拉调》。淮剧唱腔除以上主要唱调外,尚有《南昌调》《淮悲调》《春调》《十字调》《下河调》《叶子调》等腔调。以及部分来自民歌小曲的调子,如《磨房调》《补缸调》《跳槽调》《八段锦》《蓝桥调》等。伴奏乐器有二胡、三弦琴扬琴、笛、唢呐等;打击乐器扁鼓低音锣铜钹、堂锣等。在盐阜花鼓锣、僮子锣、麒麟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伴唱锣鼓。淮剧的语言以江淮官话为基调。

曹甸“十番锣鼓”

曹甸“十番锣鼓”源于宫廷昆曲音乐,融演奏、演唱、打击乐为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文艺形式。清代末期,曹甸民间词曲家杨雨亭在以乐会友中学习十番锣鼓的曲牌音乐和演奏技巧后,回镇组成“同天乐”演奏班子。经传授,曹甸相继建起了四支十番锣鼓演奏队。每逢元宵灯会、农历三月十八的“都天庙会”、定善禅寺的清明节庙会及盛大节日庆典时,曹甸四支十番锣鼓队伍都隆重登场,或坐式演出,或行走演出,气势浩大,场面壮观。1939年,因日寇侵占,“十番锣鼓”演出被迫停止。宝应城解放后,十番锣鼓的队伍纷纷恢复,活跃于街头巷尾,且活态传承至今。

饮食

宝应县的饮食以扬菜为主,以新鲜的水产和精致的烹饪工艺而闻名。扬菜是江苏菜系的代表之一,以清淡、咸鲜、鲜嫩为特点。宝应县的饮食以水产为主,新鲜的鱼、虾、蟹等常常成为餐桌上的佳肴,如扬州炒饭、扬州炸酱面、扬州盐水鸭等都是经典的扬菜代表。此外,宝应县也有一些地方小吃和特色菜肴,如蜜饯捶藕、藕粉等。

蜜饯捶藕

蜜饯捶藕是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的一道传统名点 。它综合运用煮、浸、炸、蒸、勾芡等多种烹饪手法。特别是藕片的捶拍既要粉入藕骨,又不失藕形,使松脆的藕质既酥软又有韧性。成品色泽酱红、香甜酥烂、素而不淡、浓而不腻、目见觉荤、入口则素。

鹅毛雪片

“鹅毛雪片”是宝应藕粉的专称,因其外形洁如霜雪,薄如鹅毛而获名。“鹅毛雪片”清朝一直为皇室贡品,历史上被称为古运河上的“三元及第”之一,闻名天下。

藕粉圆子

藕粉圆子柔韧而富有弹性。及至入口,里面有馅,是多种果仁碾碎合成。表皮柔韧,馅心爽口,细细咀嚼,余韵绵长。据说,藕粉圆子有20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一道宫廷点心。

地方特产

宝应核桃乌青菜

宝应核桃乌青菜是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宝应核桃乌青菜又称乌塌菜黑桃乌青菜,因颜色深绿近黑色、叶面皱褶似核桃而得名,菜株型半塌地,叶柄青绿、半圆形,叶片近圆形、全缘、墨绿色、有光泽,叶面褶皱,口感柔软、清香微甜。冬季经霜打后食用品质最佳,味道鲜美。2012年12月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宝应核桃乌青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宝应慈姑

宝应慈姑,江苏省宝应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栽培的慈姑按照球茎的形态和颜色可分为黄白慈姑和青紫慈姑两种类型。宝应慈姑属青紫慈姑,表皮青色带紫,肉色乳白,肉质紧密,入水即沉,熟食鲜美爽口、味苦回甘。2011年11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宝应慈姑”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宝应荷藕

宝应荷藕,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宝应荷藕,主藕4节~5节、长100厘米~120厘米,顶芽紫红色。表皮光滑、米黄色、硬实;藕横切面米白色,肉质细腻,丝多、易切片,空气中不易变色。生食口感紧实、脆爽,多汁、微甜。煮熟后呈淡米红色,藕香浓郁,口感软面甘润。2021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对“宝应荷藕”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习俗

黄塍跑马阵

黄塍跑马阵是一种由舞者腰系竹马,手执马策,扮作各种角色,奔腾跳跃,通过各种组合阵势来表现主题内容的传统民间舞蹈。黄塍跑马阵为群舞,跑阵的28人分两队,由头旗、二旗各领一队,跑出元宝阵、一字长蛇阵等40多种阵法。说唱队8人,于跑阵间隙即席演唱。乐队5人,负责打击乐伴奏和唢呐吹奏。经历代传承,“跑马阵”多有变化,内容初为刘细君和亲,后附会为昭君和亲,并增设了“马保子”“骚辣子”两个人物。黄塍跑马阵与当地民俗紧密结合,演出之外又有“起灯”“落灯”两项仪式,寓意为百姓人家送去祝福和吉祥。

打水平庙会

二月十九日出会。 民间传说此日为水神诞辰。集场地址在鲁垛镇。出会时来自淮安市涟水县、高邮.兴化市等地及县内各地群众.拥拜“黄轿"(轿内供水神),由5个巫师.神汉下河祭拜水神.祈求风调雨顺,谓“打水平”。会后开展农贸集市,连续数日。今农贸集市仍存,余废止。

《三人花鼓》

《三人花鼓》始于元末明初,盛于清末民初,是由凤阳花鼓演变而来,又称“花鼓灯”,流传于扬州宝应北部乡村,在黄塍地区尤为盛行。它将舞蹈、演唱和锣鼓音乐,情节性、情绪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融技艺性、表演性于一身,舞蹈动感强,节奏铿锵有力,动作灵巧自如,身段韵味十足,队形变换频繁,表演场面炽热,演员情绪欢快激昂,唱腔粗犷高亢,演出气氛热烈奔放,充分展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三人花鼓》由三人表演,辅助演员五名,负责领唱、伴唱和打击乐伴奏。曲调主要是流传于苏北民间的小调,有激昂高亢的“花鼓调”、“麒麟调”,“海棠花”,还有优美抒情的“梳妆台”、“虞美人”等10余种。三人花鼓集舞蹈、演唱和锣鼓音乐为一体,融情节性、表演性于一体,有很强的民俗性。几百年来,一直是逢年过节和农闲时节群众自娱自乐的传统节目。表演的内容是表达人民期望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良好愿望,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著与向往。

艺术

戏剧

宝应是淮剧发源地之一。淮剧为县内主要剧种,同时拥有较多京剧爱好者,并流行越剧黄梅戏等。1990年县文艺创作室有创作人员2人。县淮剧团演出285场、观众12万人次。县外12个剧团到县内演出118场、观众5.10万人次。1992年大型现代濯剧《杨柳湾》获省第二届淮剧节优秀剧本奖等,后在省《剧影月报》发表。1998年大型现代淮剧《养蛇女》参加省第三届淮剧节,获优秀剧目奖,并获市“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起,县城画川书院、白田广场、城中社区等处群众性的淮剧清唱非常活跃,店铺开业、商业促销经常举办露天淮剧演唱,寿辰、婚庆之日举办喜宴淮剧等。次年大型现代淮剧《悠悠柳河情》获省第四届淮剧节剧目奖。2004年宝应县京剧票友联谊会成立,有会员30人,经常在节日开展演唱活动。小戏《九张嘴赔情》获省小戏小品调演奖。

音乐

1990年宝应县民歌手张友文演唱歌曲《哪有日子再碰头》、《五月栽秧》,获全国农民歌手邀请赛“全国十佳农民歌手"称号。1991年县委宣传部、县预备役团组织创作的《绿杨新旅之歌》录制成舞台艺术片先后在江苏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解放军报》发表《水乡飘来的音符》专题评论。1992年歌曲《水乡的雾》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歌舞团葛军演唱。1997年起县内恢复以音乐类文艺节目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艺新作调演,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有一二十首新作问世。1998 年《水乡处处竞妖娆》等5首歌曲由江苏文艺出版社收入《新时代的歌声》歌曲集出版。2002年2月,《幸福日子唱着过》获省首届农民中国艺术节文艺晚会创作奖后又获得省五星工程奖。2003年县文化馆组织创作的歌曲《祖国在欢笑》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至2005年末,宝应县内创作发表歌曲21首,参加省市新作调演、汇演获奖25首(次)。

宝应蚌舞

宝应蚌舞俗称“歪歪精”舞,独具水乡特色,是一种用竹子、彩纸扎成蚌壳形状为道具,由演员扮演角色,通过跑、滚、翻等动作来表现故事情节的一种民间舞蹈。20世纪80年代,“蚌舞”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中,并称“苏州太仓县的‘蚌壳灯’和扬州宝应县的‘蚌舞’在苏南苏北较有代表性。”“蚌舞”共分七小节,包括蚌仙出场;祖孙二人出场;寻找捕物;围绕“擒蚌”展开一系列趣斗;蚌仙被老渔翁和小渔童擒获;蚌仙与小渔童相伴成趣;大团圆。“蚌舞”常用的乐器有大锣、、小锣堂鼓。宝应蚌舞融入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是水乡地区最为普及的民间文化形式之一。

风景名胜

综述

宝应县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境内园林、古迹、遗址、名刹、自然风光等风景名胜繁多,诸如历史园林名胜纵棹园、自然风光重点景区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宝应荷园等。截至2021年,宝应县有6个国家AAA级风景区,4个国家AA级风景区以及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

重要景点

宝应县纵棹园

宝应县纵棹园位于宝应县城中心叶挺路和安宜路的交汇处,本为清代康熙进士乔莱的私家园林,以荷景著称。明代以前此地为一片汪塘,南通宋泾河,北达松冈。明代中期,宝应望族胡氏于此建了画川别业(别墅),明末荒废。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乔莱于此旧址上构筑了纵棹园。进入园门折向北便是闻名遐迩的八宝亭。八宝亭原址在县南街得宝河畔,1983年迁到此处。戚汪阁里,有文人相聚时留下的墨迹,供游客欣赏。堂前紫藤,四周有松竹梅柳,八宝亭北面有湖石假山。往北便是淞亭,其上立有六角重檐。 在戚家汪的西南两侧皆围以仿汉白玉栏杆,北边为“画川胜境”,系仿古建筑。

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

宝应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宝应湖国家级湿地公园,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是扬州市唯一双国字号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公园拥有誉满江淮的湿地三绝——杉林一线天、森林大氧吧、湿地迷宫。园区内现有林地近3000亩,其中40年生的水杉成片林达2200多亩,被誉为“苏中第一森林大氧吧”。湖区内多荷藕菱角米,规划有“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的观荷采菱项目;野生态水杉林铁皮石种植基地形成了“石斛雾森”的奇观。

宝应荷园生态旅游区

宝应荷园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水泗冲林村西侧 ,处古老的射阳湖畔,规划总面积1.6万亩,目前已创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风景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等多个旅游品牌。以荷荡花海、芦荡野趣、红色文化体验、温泉度假为亮点,集荷藕美食、有机采摘、水上游乐、度假休闲、科普研学、商务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高品质打造长三角荷荡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章,汉广陵射阳人,“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始为何进主簿,后从袁绍,再归曹操。曾为袁绍作《檄豫州文》,诋曹操。后在曹操任下,曹操军政文章、檄文多出自他笔下。陈琳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创造性地学习汉乐府民歌,大胆开拓,推陈出新,与建安时期的其他文学家、诗人一起为五言体诗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晟

陈晟(生卒年月不详),字克昭,明洪武时宝应人。因才思敏捷,文笔流畅,被举荐入中书,参与皇室各项机要文告的草拟工作。为官秉公执法,曾反对皇帝朱元璋赦免官员,逐条对照刑律,陈列该官员条条罪行。曾奉命出使琉球群岛,详尽地记述了琉球的山川地貌、民物风情等。

柏丛桂

柏丛桂(生卒年月不详),明洪武宝应人。明初,宝应湖堤多次决口,酿成水灾。柏丛桂深思熟虑,设计加筑砖堤的方案,向有司建议被搁置。之后亲身勘察地形利用朱元璋广开言路的机会上书朝廷,终获批准。柏丛桂主持督工,栉风沐雨完成工事。邑人称湖堤为“柏家堤”。

陈式周

陈式周(1882-1954年),笔名存悔,宝应县城人,祖籍淮安市。青少年时代,发奋读书,曾用笔名编写出版《比登临楼笔记》一书。陈式周赠送周恩来留学路费,建议其赴法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式周回到宝应从事慈善事业。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