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15:54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历史发展积淀深厚,1982年成立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并获国务院批准招收教育系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招收心理学本科专业;1998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辽宁师范大学乃至东北三省历史上心理学博士点“零”的突破;2001年建立心理学系;2002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辽宁省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优质特色“提升计划”学科;2011年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办学条件

学科体系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设有1个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研究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和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4个研究基地(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心理学重点实验室、大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5个研究所(脑与认知研究所、早期儿童心理学发展与教育研究所、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安全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与干预研究所)。

1个工作站

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个系

心理系、系主任张丽华、副系主任孙岩

应用心理学系、系主任孙远刚

2个中心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5个研究基地

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

辽宁省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高校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大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5个研究方向

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学术带头人、杨丽珠

认知发展与教育、学术带头人、李红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学术带头人、刘颖

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术带头人、张奇

心理健康教育与技术干预、学术带头人、常若松

6个研究所

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李富洪

学习心理研究所、所长张奇

早期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刘文

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所长罗文波

安全心理研究所、所长常若松

心理咨询与干预研究所、所长金洪源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有心理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两个本科专业;心理学(师范)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在辽宁省均列入一批本科B段录取。心理学(师范)专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和辽宁省示范性本科教育专业,其教师团体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发展心理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3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和应用心理学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术研究力量强劲。

师资队伍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有教工32人,专业教师28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2人;教辅人员4人;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21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红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杨丽珠、李红

国家级教学名师、辽宁省教学名师:杨丽珠

辽宁省优秀专家:杨丽珠

“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人选:杨丽珠、刘颖、李红

辽宁省特聘教授:刘文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刘文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胡金生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刘颖、胡金生、李富洪

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大连市第五批优秀专家:刘文

“大连市首批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刘文

项目成果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其教师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全国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辽宁省政府授予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3项(连续三届)、辽宁省攀登学者(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普通高校学术带头人、辽宁省特聘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和奖项。优秀的研究成果曾被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栏目(2007)、中央电视台人口专栏(2010)、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华人频道(2011)等媒体进行报道,在国内外产生十分重要影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团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团队隶属于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在我国著名个性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开拓者韩进之教授的率领下,于1982年获国务院批准,开始招收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1986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同年获教育心理学硕士授予权。杨丽珠继往开来率领大家于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辽宁师范大学历史上及整个东北地区该方向博士点零的突破。进而获得辽宁省重点学科(2002)、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辽宁省建设国内一流重点学科(2004)、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04)、辽宁省首届重点人文社科基地(2005)、辽宁省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训中心(2005)。获批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填补了辽宁省师范院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空白。获批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优质特色学科(2009)。

深厚的历史积淀,高水平的研究实力,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本科教学搭建了一流的建设平台。我们自1984年就开始进行儿童心理学教学改革,至今已有26个年头,在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该教学团队带头人杨丽珠教授,政治素质优秀,学术造诣深厚,教学改革锲而不舍,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她是我校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首席专家。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首批)。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2005)。自1984年给本科生上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以来,一直没有间断给本科生上课,锐意改革,历经26年,创建了发展心理学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双元互动型教学模式。她多年从事“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由此构建出我国儿童特别是幼儿个性发展与教育模式。在第28届世界心理学大会上主持了“儿童人格发展研究”的特邀专题报告会,在第29届世界心理学大会上由她的弟子刘文教授主持了“儿童创造性人格的跨文化研究”的主题报告会和“儿童气质与个性”的口头报告,受到与会学者的好评,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杨丽珠教授曾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全国首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政府授予的2项哲学社科成果一等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和科研奖励。

杨丽珠教授注重培养年轻学者,她带出一支团结和谐、朝气蓬勃,在东北三省最具实力的心理学团队。该教学团队有一支学历高、职称高、学术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创新进取的教师队伍。

从教学科研和教改的需要出发,该团队共由9人组成。其中,有4位博导、4位硕导;6位教授、2位副教授,1名讲师;7名博士(其中4名博士后、1名在职博士后)。知识结构合理,形成老中青(60岁以上1人、50岁以上2人、40岁以上3人,30岁以上3人)三结合的梯队,他们分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俄勒冈大学。师资配置齐备,有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实验教师、网络制作教师,师生比例(1:14)合理。该团队曾获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程,辽宁省省级教学团队,对辽宁师范大学的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1人曾获陈香梅教育基金教师三等奖,1人曾获霍英东全国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类奖,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1人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该教学团队教学改革历史积淀深厚,历经5个阶段,成果卓著。“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双元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全国心理学界处于领先水平,“儿童心理学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双元互动型教学模式”获辽宁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发展心理学获国家级精品课程,该教学团队带头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1984-1989年,初步探索阶段,提出“四结合”教学改革设想;1989-1992年,教改实验阶段,两轮教育现场实验,形成“四·三三”教学模式;1993-1997年,深化改革阶段,初步形成了有层次的系列教材,创立了儿童心理学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双元互动型教学模式。1998-2003年,完善推广阶段,在五院校进行两轮教育现场实验,形成了“坚持主体性教育,实施儿童心理学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双元互动型教学模式。出版了高质量的系列教材,教学辅助教材《儿童心理学双元互动型教学模式》,专题选修教材(科研)《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专题选修教材(个性社会性)《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均在国家教育部师范司编写的《高等师范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黄希庭裴娣娜主编的《教育学与心理学》卷中有介绍。2004-2008年,延伸扩展阶段,进行毕生发展心理学教学内容、体系、方法改革,完善、形成高质量有层次结构的系列文字版和电子版立体教材,出版了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毕生发展心理学》,专题选修教材(个性)《儿童人格发展与教育》,制订了发展心理学教学指导电子版教材辅助教学光盘,完善网上教学,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2009-至今,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阶段,全面完善发展心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我们的教改得到了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好评,林崇德教授、王爱民教授(美国迈阿密大学)评价《毕生发展心理学》(高教社出版)是一部高质量的教材,具有创新性、本土性、时代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车文博先生评价:“杨丽珠教授所带领的课程建设小组创立的《儿童心理学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双元互动型教学》是一项优秀教学成果,它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学教学新模式,为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儿童心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样板。近两年又将年龄阶段延伸到生命全程,充实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本成果是对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整体教学模式进行的一次重大的综合性改革,对师范院校教学学科如何面对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规律又做了深入的探索,并为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闯出了一条新路。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验,在理论建构实施体系、教材编写和教学基地建设、教改成果及其推广应用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是一项具有首创性,大面积推广应用价值高水平的教学改革成果。”

教学内容改革是发展心理学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突出了自己的研究特色,逐渐形成高质量的系列教材。

1.核心教材:《毕生发展心理学》(2006),《儿童心理学纲要》(1996)。

2.辅助教材:发展心理学教学指导电子教材辅教光盘(2009),《儿童心理学双元互动型教学模式》(2002),《儿童心理学教学指导》(1996)。

3.专题选修教材(科研):《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00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995)。

4.专题选修教材(个性社会性):《儿童人格发展与教育的研究》(2008年修订版),《儿童人格发展与教育的研究》(2006),《儿童个性发展与培养的实验研究》(2001),《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2000),《幼儿个性发展与教育》(1993)。

5.专题应用教材:《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在双元互动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又深入进行“样例教学”原则的实施与拓展,研究性课程的探索,搭建科研优势向教学优势转化的平台。深入扎实的教学改革,必然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发展。已毕业本科生1060人,硕士生243人,博士生31人,2008年教育部教学评估,抽查主讲教师张丽华、邹晓燕的讲课,受到好评,抽查杨丽珠教授指导的本科学士论文,评价2篇均为优秀,其中一篇已达到硕士水平。有的学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银、铜奖,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三等奖

该教学团队9人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近5年来,承担3项社会科学基金,1项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2项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

近5年来该团队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共163篇,人均约18篇;科研立项共66项,人均约7项,经费总额达338.8万元,人均经费额37.6万元;出版专著共20部,人均3部;科研获奖共47项,人均约5项。

该教学团队依托于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学科,其中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占地总面积为16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总价值达824万元。实验室设备充足,并且拥有一流的高档仪器,如EGI128导脑电仪、ASL504眼动运动轨迹记录系统、自动闭路监控系统和BIOPACsystem生理多导仪。下设视觉认知实验室、儿童心理实验室、脑电实验室、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教学实验室、学习心理实验室、心理诊断与干预实验室及情绪研究实验室,共8个实验室。在全国10个省中有上百个幼儿园、小学实验基地。

本学科点藏书6.11万册,中外文期刊近270种,其中包括Child Developm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等国际权威杂志,网络资源丰富,拥有Proquest Psychology Journals、EBSCO Psychology Collection等多种国外权威大型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这为本科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双元互动型教学模式对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乃至全国心理学界教学改革起到了实质性助推作用,已出版的高质量系列教材被我国几十所院校使用。《毕生发展心理学》中的研究已被国内外诸多单位广泛采用,如小学生个性结构被大连市教育局采纳。大连市教育局在建立中小学生个性档案网上指导系统时,就以我们研究所获得的小学生个性结构理论为依据,其成果受益于大连市近5万名小学生,在全国影响较大,中央电视台国际部予以报道,在全国个性档案建设培训会上,该成果作了汇报,获得一致好评。自我延迟满足研究成果被中国中央电视台一频道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专题介绍,影响颇大。该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已得到并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团队人员组成:带头人杨丽珠教授成员、张奇教授、刘文教授、常若松教授、张丽华教授、胡金生教授、邹晓燕教授、蒋重清副教授、刘岩讲师。

授课和顾问团队简介

杨丽珠教授

心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等各类奖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李红教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十三届专家评审组成员(组长),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发展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

韩玉昌教授

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实验心理学、认知发展心理学及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在心理学报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和出版数部著作。主持国家和省级课题多项。其主要学术成果有儿童自我延迟满足的视觉认知过程、小学学习困难生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特征等。

常若松教授

心理学院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辽宁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多项国家、省级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改革成果奖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成果奖。

张奇教授

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高校心理学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多部著作。

刘文教授

心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点学术带头人。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分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理事,辽宁省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会理事长等。辽宁省特聘教授,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人选,大连市优秀专家。主持国家、教育部、国际等多个科研项目。

孙远刚教授

心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大连市建设健康城市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警察心理行为训练基地(大连)专家顾问团首席专家,大连市心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大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副会长,辽宁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金洪源教授

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省心理学会应用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医学与心理学工作者协会心理干预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网特聘学习指导专家。从事学习行为障碍诊断与辅导技术开发临床实验研究,学生学科能力发展障碍诊断与辅导技术研究。

张丽华教授

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副主任,辽宁省劳动厅心理咨询师评审专家。主持了教育部重点课题、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辽宁省教育厅2006-2007年度科研项目。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李灵副教授

心理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理事,中科院心理所国家首批签约EAP咨询师,公安部民警心理训练中心特聘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箱庭疗法的理论与实践等,发表论文20余篇。

隋雪教授

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项目等科研项目。在《心理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2项。

胡金生教授

心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青少年自我认同建构中的透明错觉”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和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荣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发展心理学”国家级精品课主讲教师。

刘强教授

心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了高水平论文多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语言影响颜色知觉的机制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交流项目“预测类别知觉的视觉标签比较模型验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语言对知觉过程影响的机制”。

李富洪教授

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辽宁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进展》、以及《Neuroimage》等SCI刊物上发表40余篇文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假设形成与检验的认知神经机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归纳学习的神经递质与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罗文波教授

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际社会神经科学学会会员。获得过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心理学(师范)专业

学制学位:四年,授予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基本专业素质的心理学教学、科研及管理的专门人才,心理学应用人才及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者。为教育机构、心理学研究机构和其他研究单位及企事业单位输送心理学专业教师、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心理测评、咨询、辅导、训练和行为矫正的工作人员,商品营销、市场开发、企业文化教育和实践技能测评与训练的工作者。

培养规格: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思想进步、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掌握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得到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能够有效地运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能正确使用本国语言,并掌握一门外语。

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

学制学位:四年,授予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专业素质的心理学应用人才及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者。为教育机构、研究机构、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城市社区输送心理测评、咨询、辅导、训练和行为矫正的教师和工作人员;为企业单位输送商品营销、市场开发、企业文化教育和实践技能测评与训练的工作人员。

培养规格: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思想进步、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初步得到心理学应用技能的训练,能够进行心理测量、咨询、辅导、治疗等心理学实践工作者。能正确使用本国语言,并掌握一门外语。

研究生培养

应用心理技术研究生

政策规定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发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的通知》(学位[1998]54号)及《关于启用“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的通知》(学位办【2011】70号)文件精神,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接收在职人员利用寒暑假期间学习研究生课程,同时可以申请硕士学位。

报名条件

凡在2011年(含2011年)以前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或虽未获得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均可参加我校相关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可以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不符合上述条件者,只能参加课程学习,不能申请硕士学位。

学习方式

学制二年,即四个寒暑假。学员利用寒暑假期间集中到我校学习,通过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中外语和学科综合须参加全国统一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水平考试,成绩合格,并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提出申请硕士学位,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授予硕士学位。

证书发放

凡在我院学习完相关学科、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在职人员,考试合格,均可获得我校颁发的《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证书》。凡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并经我校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可以授予硕士学位者,均可获得与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致的《硕士学位证书》。

科学研究

学科主要有五个研究方向: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学习与教学心理、认知发展与教育、认知神经机制、人格健康与行为干预。这五个方向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支撑,以个体发展和学习为核心,共同探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生发展特点与规律、成人学习的方法与机制。各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方向

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方向,历史积淀深厚,成果丰硕,已达国内领先水平。该方向采用先进的研究方法,运用脑电、眼动、生理多导指标、自动监控、教育现场实验、现场追踪观察等技术手段,以及跨文化(中美、中澳、中新、中日韩、中德等)和本土化(全国十省)相结合研究,在全国10个省大规模系统地研究儿童人格结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和培养措施,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儿童人格发展的理论,建构了儿童人格发展与教育的模式。在扎实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规划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课程设计,进行教育现场实验,最后形成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课程模式,为广大家长和幼儿服务;结合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探讨儿童早期发展与大脑的关系,如脑与早期儿童认知的发展、脑与语言的早期发展、脑与轻度障碍的诊断等;该方向还从基因、脑机制、行为角度探讨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机制及干预方案。目前,支撑该方向的实验室有:个性社会性实验室、行为观察实验室、婴儿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眼动实验室等。

(2)认知发展与教育方向

该方向强调心理科学的实证性研究,引进心理学最新研究手段,注重眼动和ERP的结合研究。系统研究过学习困难生的认知特征、学习策略,考察过学习困难生图形识别过程和图形信息提取过程的缺陷及神经机制;汉语阅读障碍的研究,主要考察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音、语义、语素意识等的缺陷,和汉字识别过程及汉字信息提取过程的不足或缺陷;识别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眼运动的顺序性研究;图画与中英文词识别加工的眼动研究;教材插图的眼动研究以及对学习困难生认知特征的大面积干预研究。目前集中研究成人汉字识别和汉字信息提取的眼动、ERP研究。主要依托的实验室:脑电实验室和眼动实验室。

(3)学习与教学心理研究方向

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儿童青少年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研究是国际新兴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属于领先开展研究的课题。该研究方向立足于国家基础教育的需求,加强中小学生的样例学习研究,在中小学生数学运算规则样例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样例学习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不断扩大知识学科和年龄范围,在中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学习、作文创作、英语学习等知识领域开展样例学习和教学研究,提出样例学习与样例设计的理论。开展中小学生样例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验证心理与行为研究的结果,巩固并提升样例学习研究质量和水平,为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面向中小学生课堂教学实际,开展样例教学的应用研究,推广样例学习的理论和方法,验证行为研究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修正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发出样例设计原则和有效的样例教学原则,适应国家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重点服务于地方的义务教育。支撑该方向的实验室有:学习与认知实验室,样例学习实验室、眼动实验室等。

(4)认知神经机制方向

该方向以脑电(ERP)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辅助以计算机模拟,大脑网络模型等方法,研究考察脑与早期干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脑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在机器上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提供了来自于人类大脑的参照。该研究方向采用ERP及其元分析结合行为实验、FMRI和计算机模型等主要技术手段,研究中英文的学习过程,对中文母语者和英文母语者加工中英文脑机制进行对比研究,考察中文读者学习中文和英文过程中大脑加工的发展,最终揭示文字加工和学习的脑区活动时间进程及其形成规律,在语言学习领域内作出了突破性贡献。主要依托脑电实验室、婴儿心理实验室、儿童心理实验室。

(5)人格健康与行为干预方向

该方向是心理学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运用原创性的元认知干预技术,在神经症诊断、学习行为障碍、抑郁症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该方向与团中央合作,对未成年人创新人才个性化网络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实验室;积极开展汽车交通心理学的研究,与辽宁虎跃快速汽车客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职业驾驶员适应性检测软件系统项目。主要依托心理健康实验室、心理与行为咨询中心、交通心理实验室。

校园环境

校园地图

学院地址:中国辽宁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850号。

参考资料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学院概况.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1-11-2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