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绒山羊 :中国产绒量最高的绒山羊品种

更新时间:2023-06-29 16:03

辽宁绒山羊是山羊的中国地方品种之一。辽宁绒山羊成年公羊体重约60千克,成年母羊体体重约37千克。辽宁绒山羊公羊角粗大,向后斜上方两侧螺旋式伸展,母羊角向后斜上方两侧捻曲伸出。头轻小,额顶有长毛,颌下有,颈宽厚、与肩部结合良好,体质健壮,结构匀称、紧凑,背腰平直,四肢粗壮,肢蹄结实,短瘦尾,尾尖上翘。被毛全白色,绒自然长度55毫米以上,平均绒细度15.5微米,含绒70%以上,毛有丝光,长而稀,无弯曲。

辽宁绒山羊原产于中国辽宁东南部,很长时间不为外界所知,1955年畜牧专家在辽宁盖县发现当地产绒山羊品质优秀,随后将其命名为“盖县绒山羊”。1965年建立了育种站对该羊进行选育,1980年代后,盖县绒山羊更名为辽宁绒山羊,并被引种到中原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等地,用于改良品种,被誉为“中华国宝”和“中国绒山羊改良之父”。2000年,辽宁绒山羊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0年,中国农业部批准对辽宁绒山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3年,辽宁绒山羊入选中国“全国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

辽宁绒山羊喜群居,具有较强的合群性,适应能力强,饲养方式通常春夏秋季放牧为主,冬季圈养为主的方式,也可全年圈养。辽宁绒山羊的羊绒品质优良,也可肉用,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辽宁绒山羊主产区为中国辽宁省,其中盖州市辽宁绒山羊存栏较多,已形成了种羊培育、种羊拍卖、养殖等成熟产业。2011年,辽宁绒山羊相关标准《GB/T 4630-2011 辽宁绒山羊》颁布,规定了辽宁绒山羊的品种特性和评级方法。2022年底,盖州市绒山羊存栏量超过78万只,约占全辽宁省的四分之一。2023年,辽宁绒山羊产绒量居中国全国绒山羊产绒量的首位。

育种历史

辽宁绒山羊产自中国辽宁东南部地区,选育有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说明7000年前人类遗迹里就有羊的痕迹,这应该是辽宁绒山羊的祖先。因为辽宁绒山羊出产地为山区地带,古时候交通出行十分不方便,当地人很少与外界来往,造成该羊种很长一段时间仅在小范围内饲养,不被外界所知。1955年,几位畜牧专家在辽宁盖县发现当地产绒山羊品质优秀,而专家此前却不知道该品种。1959年,畜牧研究人员对该品种羊进行研究,发现其产绒量可达0.5千克以上,明显高于普通绒山羊的0.2-0.3千克产量,随后该品种羊被命名为“盖县绒山羊”。1965年,在盖州市建立了育种站,逐渐对该羊进行选育。

辽宁绒山羊的选育过程可分为多个阶段。1980-1984年为初级阶段,主要目的是提高产绒量。为了扩大影响面,该品种羊被更名为“辽宁绒山羊”,并建立了种羊场,在当地羊群中挑选健壮的个体组建育种群。1985-1990年为提高阶段,除开提高产绒量,还对体型容貌更为严格,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有计划的选配。1991-1995年为优质高产新品系培育,提升羊绒质量,使羊绒变得更细。1995-2000年为高产系和优质系的选育阶段,向高产和优质两条路线培育相对稳定的品系。2000年以后,进入了建立多个品系的阶段,建立了五种不同品系:高产绒量系、常年长绒系、优质羊绒系、高繁殖力系和无角系。

除了品种内部的优化,辽宁绒山羊还与其它地区的绒山羊杂交育种,从1980年代开始,辽宁绒山羊被推广到中国多个地区,用于改良各地的低产绒山羊品种及培育新品种,被誉为“中华国宝”和“中国绒山羊改良之父”。2000年,辽宁绒山羊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辽宁绒山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3年,辽宁绒山羊入选中国“全国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

品系

辽宁绒山羊建立了五种不同品系:高产绒量系、常年长绒系、优质羊绒系、高繁殖力系和无角系。高产绒量系产绒量较高;常年长绒系产绒量比较高,同时绒毛更长;优质羊绒系产绒量较低,但绒细度更细;高繁殖力系特点是产羔率明显高于其它品系,产绒量略低于高产绒量系和常年长绒系;无角系的特点是没有角,平均产绒量较高。如下表。

形态特征

身体特征

辽宁绒山羊成年公羊体重约60千克,成年母羊体体重约37千克。体质健壮,结构匀称、紧凑,背腰平直,四肢粗壮,肢蹄结实,短瘦尾,尾尖上翘。

头部特征

辽宁绒山羊公羊角粗大,向后斜上方两侧螺旋式伸展,母羊角向后斜上方两侧捻曲伸出。头轻小,额顶有长毛,颌下有髯,颈宽厚、与肩部结合良好。

毛发特征

辽宁绒山羊被毛全白,毛绒混生,绒无髓,密而长,有弯曲。绒自然长度55毫米以上,平均绒细度15.5微米,含绒70%以上,毛包括无髓毛、有髓毛及两型毛三种纤维,有丝光,长而稀,无弯曲。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在一天当中,辽宁绒山羊昼夜都存在采食、反和休息的行为,在白天采食和反刍较多,休息较少,通常清晨和傍晚觅食两次,中午休息和反刍。夜里休息较多,采食和反刍较少。在一年当中,通常饲养者在春夏秋三季放牧辽宁绒山羊,冬季不放牧而是圈养,也可全年圈养。

觅食行为

辽宁绒山羊喜吃短草、树叶和嫩枝,特别喜欢吃各种植物的顶尖、花蕾、叶芽等,它们对食物有较强的选择性,不同时期其所采食种类有变化。辽宁绒山羊进食后易反刍,进食后往往不到一小时即发生反刍,每次反刍持续近一小时,每个食团一般咀嚼40次以上,反刍频次的多少、反刍时间的变化与进食物种类有密切关系。辽宁绒山羊喜欢饮用洁净的溪流、山泉和井水,饮水量与天气情况、饲料水分含量及其运动状况有关,每日大概需水2.5千克,多在归牧后马上饮用。在寒冷的冬季,辽宁绒山羊能扒开雪地寻找食物。

社群行为

辽宁绒山羊喜群居,合群性强,很少离群单独行动。当一些羊离群时,通常鸣叫躁动,积极主动寻找群体。但如果离群个体较多,它们就不再寻找群体。有的羊在群体中享有特权,如住在环境优良的地方,独自霸占一个饲槽,走在羊群的前面等等,这种特权往往是通过争斗后获得的。

争斗行为

辽宁绒山羊性情活泼,行动敏捷,当羔羊出生3天以后,就有互相顶头的游戏行为,而真正的争斗则是在成年时期,造成争斗的主要原因是争夺在群体中的位次、争取性伙伴和争食草料,因此辽宁绒山羊在刚刚组群时、配种季节和补饲草料时容易发生争斗现象。采取舍饲的饲养方式时,羊易发生争斗,顶伤明显增多;而在放牧条件下,这种情况会减少很多。争斗时,两只羊头对头站立,对视一段时间,然后先后撤,再突然向对方冲去,将头部或羊角撞在一起,发出“咔”的撞击声。有时争斗比较猛烈,要进行好几个回合,争斗累了时稍休息一会再继续争斗。辽宁绒山羊具有排斥弱羊的倾向,如果有一只羊明显偏弱,其它多只羊可能会攻击该羊。公羊之间争斗时,表面上争斗激烈,时间持久,头部可能受伤出血,但伤害程度较轻,母羊之间争斗发生比较突然,有的母羊突然从背后或侧面顶撞另一母羊,严重时会造成腹部皮肤和腹膜顶穿,伤害程度重。解决羊争斗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常易被攻击的羊只隔离,单独饲养。

性行为

辽宁绒山羊的性行为出现的早,并且性欲旺盛。出生仅1周的羔羊,爬跨这种行为就是普遍性活动的组成部分。在公母羊分群饲养的公羊群内,公羊间有相互爬跨的行为,被爬跨的往往是同一只公羊。在配种季节中,当同时出现了多个发情母羊时,公羊有独占多个母羊或见异思迁行为,一旦有外来公羊介入,则发起攻击,也有的公羊则表现为爬跨别的公羊,而不去爬跨发情母羊,也有的则产生“越轨”行为,无论母羊发情与否都强行爬跨。

行为特点

辽宁绒山羊喜欢干燥,厌恶潮湿,在羊圈内饲养时,强壮的羊通常处于最理想的位置,而弱小有疾病的羊站在墙边或墙角。有时辽宁绒山羊会拣食人类丢弃的香烟头、吸食香烟、与人类亲昵游戏。生病时,辽宁绒山羊可能会表现出异常行为,如患鼻蝇病的羊流涕、打喷嚏、运动失调,患脑包虫病的羊则表现为转圈、偏向一侧等。

适宜环境

辽宁绒山羊是中国绒山羊中唯一分布在温暖湿润地带的产绒山羊。原产地年平均气温7-8摄氏度水资源丰富,降雨量适中,年平均为700-900毫米。地貌以丘陵和波状平原为主,也有少量的山地。植被方面,山地森林覆盖率高,植被种类多,可食用植物约380种;灌木以胡枝子为主;草木生长繁茂,天然牧草有700多种。人工种植的植物有高粱、大豆、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同时也有苹果、核桃、山楂等经济作物,这些树枝果叶、秸秆是辽宁绒山羊丰富的饲料来源。

辽宁绒山羊适应能力强,被引种至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等地,能够适应温带和高原气候带的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地区。

饲养用途

饲养辽宁绒山羊的主要用途为获取优质羊绒,也可以肉用。2008年,辽宁绒山羊成年母羊平均产绒量为984.27±199.06克,成年公羊为1854.81±382.41克,母羊、公羊最高值能达到1642克和2700克,居中国全国绒山羊产绒量的首位。辽宁绒山羊绒毛品质优良,而且辽宁绒山羊一生可以多次梳绒,绒毛产出率和利用率远高于普通山羊品种。辽宁绒山羊也可肉用,生长发育快,肉质优良。体型较大的种公羊可以当役畜,有的羊训练后,能表演一些节目。

生产性能

产绒性能

辽宁绒山羊的绒毛品质优良,是纺织工业上最上乘的动物纤维纺织原料,被专家称为“纤维宝石”,与其他品种的绒山羊相比,辽宁绒山羊产绒的显著性能是绒纤维长而细、绒毛强力大、拉伸度好、绒毛比例和净绒率高。辽宁绒山羊的羊绒生长始于6月份,9月-11月达到生长高峰期,次年2月份趋于停止,4月份开始陆续脱绒。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开始抓绒。中国国家标准《GB/T 4630-2011 辽宁绒山羊》规定了辽宁绒山羊生产性能,按照产绒量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等外,一岁时初评,三岁定等级,如表。

产肉性能

辽宁绒山羊肉质优良,生长发育快,有些公羊在7-8月龄时,体重可达30-35千克,平均日增重为150克,其较大的成年公羊的体重可达80千克,大于内蒙古绒山羊、罕山绒山羊等类似的山羊品种,屠宰率为40%。

饲养照料

饲养

辽宁绒山羊通常春夏秋三季以放牧为主,冬季以圈养为主,也可以全年圈养。放牧时可按性别和年龄分群。春季时应缩短放牧距离,同时避免羊群误食有毒植物。夏季炎热,蚊虫滋生,应注意避暑,防蚊虫叮咬,如果有条件可搞喷雾消毒,最好在晨昏放牧,中午赶入舍内或在树荫下休息,避免羊中暑。秋季羊多吃结籽青饲料,要尽可能增加放牧时间,让其充分进食,此时大部分母羊已怀孕,要避免其在沟壑中跑跳,防治流产。冬季寒冷,放牧时应在背风处或向阳坡,不吃霜雪草。 圈养时,将几十只羊分为一群,建围栏,将料槽、水槽、盐槽等放到围栏中。饲料以秸秆为主,可将秸秆粉碎做成粗糠,每只羊每日饲喂粗糠700-800克,根据情况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繁育

辽宁绒山羊5月龄性成熟,一般到18月龄配种,母羊1年1胎,可繁殖到7-8岁,公羊可繁殖到7岁,年龄较大的羊应淘汰。辽宁绒山羊一般从夏至开始逐渐发情,秋季为发情高峰期,在中国辽宁地区,最适宜的配种时间为10-11月份,次年1-3月产羔,但也可根据需要,在其它季节配种产羔。公羊发情时,表现出口唇上翘,发出叫声,前蹄刨地面等动作,并接近,嗅闻母羊。母羊发情时,表现出不断摇尾,频繁排尿,女性外生殖器潮红,并愿意接近公羊。配种方法分为自然交配、人工辅助配种和人工授精。母羊怀孕后,孕期平均为150天,一胎生育一只或两只羔羊。绝大部分母羊乐于抚育羊羔,当有人或者其他羊只接近其羔羊时,即产生激动情绪或者攻击行为。但也有少数母羊特别是第一次生育的母羊,有时不给新生羔羊喂奶,饲养者可强制其哺乳,几次后即可正常。羔羊与母羊在一起活动,睡眠时总是靠在母羊的内侧,依偎在母羊身上,有时跳到卧着的母羊身上游戏和休息。羔羊出生后1-3天内应吃到初乳,10天后可将母羊放牧,羔羊留在羊舍,但要保证羔羊每天喝奶3次;出生20天左右时,可给羔羊喂食青干草,1个月后喂食一些精料。待小羊长大一些,可跟随母羊一起放牧。小羊4个月时就可以断奶,视为育成羊。

常见疾病

辽宁绒山羊常见疾病可分为寄生虫病、传染病、代谢病和普通病。寄生虫病包括真蜱目跳蚤疥螨附红细胞体病等。传染病包括破伤风、副结核病、羔羊痢疾等。代谢病主要有公羊尿结石和羊肢蹄病。普通病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病、难产等。饲养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防治。

相关产业

2023年,辽宁绒山羊产绒量居中国全国绒山羊产绒量的首位。其主产区为中国辽宁省,其中盖州市辽宁绒山羊存栏较多。辽宁绒山羊相关产业为其主产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了种羊培育、种羊拍卖、养殖等成熟产业。其中种羊拍卖每年推广辽宁绒山羊种羊5万只以上,收入可达2000万元左右,购买种羊的引种户来自中国18个省区。在养殖方面,2022年底盖州市绒山羊存栏量超过78万只,约占全辽宁省的四分之一,对于经济增长和农村振兴起到了推动作用。2011年,辽宁绒山羊相关标准《GB/T 4630-2011 辽宁绒山羊》颁布,该标准规定了辽宁绒山羊的品种特性和评级方法。

相关文化

辽宁绒山羊被誉为“中华国宝”和“中原地区绒山羊改良之父”。2023年,辽宁绒山羊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创意活动发布会在中国营口市盖州市举行,确定了辽宁绒山羊吉祥物“红绒绒、蓝绒绒、绿绒绒”。

相关研究

对辽宁绒山羊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饲料研究,研究发现一些木本植物可作为辽宁绒山羊的育肥用粗饲料,能替代部分优质牧草,其中蒙古栎效果最好;经过微贮和氨化的玉米秸秆作为辽宁绒山羊的饲料,可提高改善其生长性能,增加经济效益。二是羊绒发育原理研究,研究表明性别和年龄因素显著影响辽宁绒山羊的部分羊绒性状,不同部位间的羊绒纤维品质也有一定的差异,并发现了TP63、KRT5、SCD等基因参与了辽宁绒山羊的毛囊发育过程,可为后续深入研究绒山羊毛囊发育原理和品种改良奠定基础。三是提高繁殖性能研究,如研究发现在母羊产后饲喂特定的葡萄糖化合物,可防止母羊产后失重,便于母羊产后恢复;在公羊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中添加特定化合物,能够更好的维持精子活性,降低畸形率,有助于产下更多健康羊羔。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