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所学 :明代文学家

更新时间:2023-11-08 15:33

陈所学,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正甫,号志寰,别号松石居士,湖广承天府沔阳州竟陵县乾滩驿松石湖七甲咀人(今天门市乾驿镇),祖籍地今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罗陂里。生于朱厚熜嘉靖三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寅时(公元1559年,己未年(属羊年)),卒于崇祯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辛巳年),陈所学寿终八十二岁;

人物经历

陈所学,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寅时(公元1559年,己未年(属:羊年)),卒于明思宗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辛巳年),陈所学寿终八十二岁;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正甫,号志寰,湖广承天府沔阳州竟陵县乾滩驿松石湖七甲咀人(今天门市乾驿镇大咀\u003c乾驿镇又称“乾滩、干滩、干驿镇或干一”\u003e),祖籍地今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罗陂乡

皇明万历七年(1579年)巳卯科,六十一名举人

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会试,十八名进士

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十三名赐进士(时年24岁)。

除授刑部主事;移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任云南省大举考司;浙江武林关务;历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安徽直隶徽州府知府;山西按察使司提学使;山西右布政司右参政、分巡冀北兵备道、监视宣府大同市武闱;加陞右布政使;调福建省右布政使;浙江省左布政使;山西省巡抚;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南京粮储;北京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授资善大夫(天启五年(1625年3月)辛酉日初六致仕,时年66岁)。

主要成就

皇明万历七年(1579年)巳卯科,六十一名举人;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会试,十八名进士;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十三名赐进士(时年24岁)。

除授刑部主事;移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任云南省大举考司;浙江武林关榷务;历陞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安徽直隶徽州府知府;山西按察使司提学使;山西右布政司右参政、分巡冀北兵备道、监视宣府大同市武闱;加陞右布政使;调福建省右布政使;浙江省左布政使;山西省巡抚;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南京粮储;北京工部尚书;户部尚书,诰授资善大夫(天启五年(1625年3月)辛酉日\u003c初六\u003e致仕,时年66岁)。

人物评价

陈所学秉性刚直,为当时宦官魏忠贤所嫉。所学领众大臣奏章,尽力救授被魏忠贤所害的谏官杨涟,魏忠贤对陈所学非常嫉恨。于是魏忠贤邀周嘉谟、陈所学公卿二人到户部衙门。言行傲慢无礼。陈所学面对逆楚侃侃而谈,论证令人折服。魏忠贤也不能再发难。陈所学早知朝事不可为,连连十二次奏章辞职,隐居老家松石园,消遥林泉,年八十二卒。陈所学著有《松石园集》、《会心草》藏于家。因周嘉谟、陈所学两尚书在故里干驿镇依巷相对而居,故有“一巷两尚书”的传说。

轶事典故

乾隆年的《天门县志》和湖北《下荆南道志》均有记载,司徒陈所学的墓地在家乡干驿镇北郊松石湖家族墓 地,和周嘉谟相离较近,因当时大明朝廷时局不稳已经岌岌可危,逝前他告诉家人不要请朝廷的恤典及谥号(当时给官员应该有的相应待遇),故其墓地规模比周天官的要小很多。但这些都没有保留下来。截至乾隆年间,陈所学墓地尚在,周嘉谟的墓地虽有破坏,但残迹一直保留到文革,1966年被毁。

亲属成员

陈所学为江州义门陈氏后裔,系赵祯七年(公元1062年)奉旨分庄时分庄始迁祖守仁公迁抚州市临川区 芳兰庄裔,转徙乐安罗陂里上(古地名)。谱载:家族世系文赞公(南梁陈追尊为景帝)-谈先公(南北朝南朝陈国始兴县昭烈王,陈霸先霸先兄)-昙公(南北朝南陈朝陈顼)-叔明公(南北朝南陈朝宜都王)-志高公-才公-蕴圭公-兼公-京公-褒公-灌公-钰公-环公-阔公(字伯宣,江州义门陈始祖)-檀公-旺(江州义门陈开基祖)-机公-感公-蓝公-青公-伉公-沂公-勋公-昱公-梓公-守仁公(义门陈分庄祖,分芳兰庄1世祖)-辙公-国隐公-昭伯公-集义公-壁公-允恭公-云瑞公-筱瑞公-四郎公-迁柿公-绍柿公-朝达公-景仁公-世贞公-京仕公-清溪公-篆公-所学公(上述只记录了直系代),所学是义门代第31世,分庄代第19世。陈所学父亲陈篆,母亲戴氏\u003c戴太君\u003e(陈篆,字延玉,号孚齐,优增生累资善大夫,嘉靖甲申三月二十八日生、万历辛卯十月初四日卒,享寿六十有八),兄陈所前(字敬甫,贡生),弟陈所谟(字虞琴,邑生),谱载所学子三分别为:长子盛杭 (又云“盛”);次子盛樟(邑庠生);三子盛楠(字心石,天启辛酉举人)。所学妻为成氏、侧室相传为日本人。从世贞兄弟三公明永乐初年(1404年左右)商贾江汉遂迁居松石湖,鸦鹊等垸始到陈所学出生的朱厚熜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止其家族在竟陵县生活有五代十国人,共155年。

个人作品

据1991年版天门市东乡江州义门陈氏《陈氏宗谱》第五卷(艺文篇)第二十九页记载,陈所学著有《检身录》、《会心集》、《鸿蒙馆集》、《续鸿蒙馆集》、《松石园诗集》等诸多诗集和文学作品,书籍在民国癸未年(公元1943年)正月六日为兵火焚尽,因后裔清末优贡、礼部铸印司主事陈心源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严拒伪命,他不受其上校秘书长职,为鸣地方疾苦,暗中编了一首歌谣和一副对联,请汉川市县长王季常带给时任驻军128师师长王劲哉,痛诉382旅旅长古鼎新:“天见古,日月不明;地见古,草木不生;人见古,胆颤心惊;牲畜见古,有死无生。”便以“鼎新”二字咒骂一联:“一目高悬,全然不顾两片;双亲不认,割下只有一斤。”至敌伪迁怒,致使陈心源诸多诗集连同先祖陈所学遗著及诗集一并被敌伪纵火焚烧与房产同归于尽。现大部分作品已经失传,现能保存下来的内容是摘自其家谱《艺文篇》的文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