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 :一种自然天气现象

更新时间:2023-08-15 17:59

雷阵雨(Thunder showers),也称雷雨,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也是雷暴现象中的一种类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剧烈,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雷阵雨来时,往往会出现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气。

中国发生雷阵雨频次最高的地区在云南省南部、海南省广东省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以及西藏自治区中部的部分地区,时间上主要发生在4月至9月,其中7月为最高峰。雷阵雨的形成通常需要三个元素:湿气、上升的不稳定空气以及提升力。雷阵雨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对流旺盛所致的热雷雨,常见于夏季午后,范围小而雨时短;另一种是冷暖空气剧烈冲突,促使暖湿空气上升而致的降雨雷雨,其范围大,雨时也较长。

雷阵雨天气既有益处也有危害,强烈的雷电有时会毁坏建筑物和击毙人畜,但雷雨亦可使土壤提高肥力,增加含氮量。

定义

雷阵雨,也称雷雨,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也是雷暴现象中的一种类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得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雷阵雨来时,往往会出现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气现象。

条件和成因

太阳加热地球表面,使地表的空气变暖,热空气带着大量的水汽上升到高空,将热量从地表传递到大气的上层。随着热空气的上升,它所含的蒸汽开始冷却,释放出热量,凝结并形成积雨云。一般来说,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中下部多为负电荷,它们之间存在的电压让积雨云内部产生放电现象,从而出现闪电 ,闪电产生的高温又会使空气和水滴急剧膨胀,出现雷阵雨天气。雷阵雨的形成通常需要三个元素:湿气、上升的不稳定空气以及提升力。

分布特点

地区

中国发生雷阵雨频次最高的地区在云南省南部、海南省广东省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以及西藏自治区中部的部分地区,年均雷阵雨日数在70天以上,局地超过100天;云南大部、广西西部和北部、江西省福建省以及浙江省南部等地年均雷阵雨日数在50-70天之间。浙江大部、安徽中南部、湖南省重庆市贵州省四川省西部和南部、山西省、北京、河北省北部、吉林省青海省东部以及新疆西部等地年均雷阵雨日数为30-50天之间。西北大部、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黄淮平原一带为雷阵雨频次较低的地区,年均雷阵雨日数不足30天。

城市

省会级大城市中,海口市广州市拉萨市南宁市昆明市等地比较容易发生雷阵雨,最高的海口年均雷阵雨日数达到83.6天,几乎每4天就会发生一次雷阵雨天气 。广州、拉萨以73.1天和69.1天紧随其后,位列二三位;乌鲁木齐市西安市银川市兰州市等地“闻雷”概率较低,最低的乌鲁木齐年均雷阵雨日数不足5天。

季节

夏季,愈接近地面气温升得愈高,午后是地面气温升得最高的时候,也是大气在一天中最不稳定的时期,因此强对流运动的发展在这时候最为迅速。如果这时空气非常潮湿,水汽丰富,那么,这一天午后到傍晚便极有可能出现雷阵雨天气。这种由地面强烈受热形成的雷阵雨,称为热雷雨。而夏天的半夜到早晨,地面气温降得最低,大气趋向稳定,所以热雷雨便不易形成。

春天雷阵雨的发生情况不同于夏天。春雷大多发生在冷暖气团交锋的地带。当南北两股冷暖气团交锋时,暖湿空气爬在冷空气背上,大量水汽被凝结出来,使天空阴云密布,连日下雨,地面上终日不见阳光,从而使白天气温不能升得很高,夜晚气温不能降得很低,气温的日变化很小。但在高空云层的顶部,白天仍受到太阳光照射,那里的气温日变化却相对变大了。白天云层被阳光晒得热起来,温度容易升高,大气头部变轻了,稳定度增加,形成雷阵雨的可能性变小;而到了夜间,云顶向太空散热,云层上部的温度下降,特别是半夜到早晨,是一天中温度下降得最低的时候,大气的头部变重,趋向不稳定,这样云层内便发展起对流运动,形成打雷闪电、暴雨滂沱的雷雨云。这就是春雷多在半夜到早晨出现的原因。

时间峰值

从逐月雷阵雨日数分布看,中国雷阵雨主要发生在4月至9月,其中7月为最高峰,达8.5天,基本上每4天就有一天可能出现雷阵雨,而11月至次年2月全国几乎无雷阵雨出现,平均日数不足0.5天。一天之中,我国各地的雷阵雨发生时间一般集中在午后到傍晚,15时至17时为最高峰。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997年至2006年这10年间,雷灾事故的日变化特征呈现典型的单峰型,13时开始快速上升,15时至17时达到高值,16时达到峰顶,占比17.1%。

分类及特点

雷阵雨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对流旺盛所致的热雷雨,常见于夏季午后,范围小而雨时短;另一种是冷暖空气剧烈冲突,促使暖湿空气上升而致的降雨雷雨,其范围大,雨时也较长。

影响

雷阵雨天气既有益处也有危害,例如强烈的雷电有时会毁坏建筑物和击毙人畜,雷电产生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使其能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常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击毁建筑物、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引起森林火灾,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断、仓储、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危害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对航空航天等运载工具也威胁很大。但雷雨亦可使土壤提高肥力,增加含氮量。每场雷雨过后,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可达1万多个,而晴天里的闹市区,负氧离子仅几十个。这些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很有利。对烧伤等外伤以及鼻炎、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的治疗有促进作用;还可使居室内细菌、病毒减少;发生雷电时,大气中有大量的氮和氧化合成二氧化氮随雨落入土壤中,肥沃土地。

注意事项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高尔夫球、足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