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县志 :清代王尧日创作的县志

更新时间:2024-09-20 12:04

鹿邑县,即古苦县,亦鹿邑老子故里也。鹿邑县志始修于明景泰天顺间。清代顺治爱新觉罗·玄烨乾隆光绪四朝凡四修,曰陈王志,吕士鵕志,许志,于沧澜志,此四书惟顺治陈王猷志佚,它三书均存。另有乾隆颜伦之手订志稿,未及刊行,亦佚。明淸以来鹿邑县共修志七种,存者三、佚者四。

创作背景

鹿邑县志始修于明景泰、天顺间,县训导乐韶撰。(据嘉靖《鹿邑县志》王尧日序)。韶,湖南宁远举人,景泰六年(1455)来任,其去职时间,最晚不迟于成化元年(1465),故编撰时间应定于景泰、天顺间。书久佚。《晁氏宝文堂书目》著录《鹿邑县志》一种,疑为此书。再修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县人王尧日,书十二卷,十目曰:地理、建置、田赋、学校、官师、人物、选举、古迹,艺文,杂述,此书亦佚,但王尧日之序尚在。尧日字明时,号复轩,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此书见《万卷堂书目》、《内阁藏书目录》、《千顷堂书目》著录;《澹生堂藏书目》、《四明天一阁藏书目录》所著录者,虽无撰人,可断定亦为此书。

万历张朝瑞任知县,以“邑地多影射,缺额三千余顷,朝瑞履亩淸丈,著《括地志》,田赋均,平民赖以安。”(据乾隆《鹿邑县志卷六·名宦·张朝瑞》)此《括地志》之性质至为明确,即履亩清丈实录,并非一般方志。淸初黄虞稷将其著录于《千顷堂书目·史部地理类》,已属勉强,径收入方志书目中,则更为不当。

清代顺治爱新觉罗·玄烨、乾隆、光绪四朝凡四修,曰 陈王猷志,吕士鵕志,许菼志,于沧澜志,此四书惟顺治陈王猷志佚,它三书均存。王猷字宪嘉,陕西州(今富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 由拔贡来任知县。此书虽佚而王猷定之序文尚保存于以后之志书中。另有乾隆颜懋伦之手订志稿,未及刊行,亦佚。懋伦字乐清市,山东曲阜人。

明淸以来此县共修志七种,存者三、佚者四。

内容简介

康熙鹿邑县志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刊本

吕士修,梁建等。吕士鵕,字邻,号任庵,歙县人,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由贡监来任知县。梁建,字南吕,本县人,举人,曾任广西柳城县知县。

此志距前顺治志已三十年。奉巡抚阎兴邦修志檄,知县乃率教谕谢孚、训导冯元恺等,延邑绅梁建等十八人共赞其事,以嘉靖王尧日志、顺治陈王猷志合而考订之,增益事迹,辨析门类,信而有征者从,浮而可疑者不录,成书十卷。

书前修志檄文,吕士鵕序,目录,修志姓氏,凡例,目录。卷目为:卷首图考:卷一沿革,天文,疆域,城池,街坊,学校,公署,河防,津梁,村镇:卷二仓庾,社学,恤政,山川,古迹,风俗,冢墓,祀典,寺庙:卷三田赋,里甲,丁户,盐引,物产;卷四官师:卷五贡举;卷六至七人物,卷八节烈,孝义市,隐逸,仙释,灾祥:卷九至十艺文。

此志实属续修,书中内容多以明代以后为主。各卷记载简明,一般均能综合明代以来之变化,如城池、街巷、村镇等,使阅者能一目了然。风俗目云:“鹿邑县在前代颇称淳良易治,至明嘉隆间王谏议以为,士尚气节,民崇礼教,犹有三代遗风。不谓距今百余年如江河日下,不可问矣!虽土瘠民贫,习染如故,士大夫各立门户,比相倾轧,至今相沿,竟成牢不可破之局。若夫里巷小民健讼乐斗,连结多伙,武断乡曲,横姿通,浸淫滋漫,无所底止。”社会风气能反映出—代之兴衰,此实具有极大价值的社会史资料。

记载最详者为河防目。鹿邑地处中州东南,地势低洼,众流所归,一遇黄河冲决则没百里;即使淫霜暴涨,亦渺如江湖,故十岁之中不二三。前志云:“数有水患,民鲜宁居,由来久矣。及其涸也,则沮中一线涓涓,所谓鱼蛤菱荷之饶,舟船商贾之便又蔑有也。”此志于黄河两徙,由涡达淮,自朱仙镇至安微州段,详其流经分合汇集,并记载自宋中叶黄河南徙,入淮以趋海,汴宋之间始多水患起,详其以后水患,于明代最详。

使人感到不足者,为卷三田赋诸目,编者仅据《赋役全书》录当时之数额,它皆鲜及。明代一条鞭法定于嘉靖间,正值河南省各府州县修志高潮,以后新志不断出现,但遍查此等志书田赋的记载却甚寥寥,此志亦然,

艺文志中保存有嘉靖志德知府李念二十年(1549)序,二十七年(1548)王尧日序,以及淸顺治陈王猷序并卷目,此二志今皆不传,据此可知二志大概。

是志书今存者寥寥,只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三家有藏。

乾隆鹿邑县志

淸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

鹿邑县知县许菼修,査岐昌等人分纂。许菼字酉峰,海宁市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乾隆十六年(1751)来任。岐昌字岩门,海宁生员

清乾隆间,明嘉靖王尧日志与消顺治陈王猷志均未佚,至康熙帝吕志与乾隆初颜懋德志稿更是完整无损,许菼于修此志时,主要据此四家旧典,并参稽经史传录,兼以采访,采录者分注出处于下,其续者注以“新增”二字。旧志讹滥者加以除,缺略者予以补订;援古则注明其出处,证今则详其人之姓名。体例颇觉完整,所续资料亦颇可观。

目录:卷首图经,卷一方舆略,卷二河渠略,卷左建置略,卷四田赋略,卷五官师略,卷六名宦略,卷七贡举略,卷八人物略(一行附),卷九列女略,卷十祀典略,卷十一古迹略,卷十二艺文略、轶事略。

书之特可观者为方舆略、河渠略、田赋略诸目。方舆略中沿革一目前有表,后有文,甚为清晰。纠前志之误,而续其无,言多有据。如谓归德,据《明史》称嘉靖二十四年改州为府:颜志谓应在二十三年。一年之差竟被识破,何等细致!风俗目先引康熙帝吕志,谓百余年来“里巷小民,健讼乐斗,连结多伙,武断乡曲,横恣通衢,浸淫滋蔓,无所底止。”新增谓“乾隆四年至十六年,屡被水灾,老弱死亡,其壮者则好斗轻生,结为顺刀会, 遇事生风。”河南省不少方志均提出明末清初社会风气变化的况。田赋之田亩目记载:此县明福王赡田共一千九百五十六顷,上厂县原管地一百一十六顷,亳州市代征今退还地六百三十五顷。下厂县征原额地一千二百零五顷余。此一千余顷田地处卑洼,十年九潦,往往有指不毛之地而纳未辟之粮者。另崇藩赡田为九百二十五顷余。近三十万土地为一姓所占有,而贫者无立锥之地。河渠略于安徽萧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干河中之涡河、淸河、黑河以及各支河,叙之较详,且附以有关文献资料。

最有意义者,莫过于叙特产:物产目谓“旧日志不载烟草,此名淡巴,据云传自吕宋国”。明中叶烟草始自菲律宾传入中国,看起来至乾隆间,河南省农村始普遍种植,淡巴菰之名亦进入汉语辞汇中。旧志不载,可能淸初河南农村种植尚少。于轶事略中,谓唐桥店鸭蛋最佳,腌后较高邮市咸鸭蛋更为鲜美,地方人称曰唐蛋。另谓濑乡老子祠中有红缥李,一李二色,又有紫石榴、缥杏等特产。

此书见《八千卷楼书目》著录。

光绪鹿邑县志

清光绪二十二年(896)刊本

知县于沧澜、马家彦修,蒋师辙纂。沧澜宇海帆,平度市州(今平度县)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光绪十六年(1890)来任,十九年(1893)回任。家彦字芝圃,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附生,二十一年(1895)来任。师辙字绍由,江苏上元县(今江宁县)附贡。

清光绪中叶,是县县志失修已一百四十余年,于沧澜来任后,邑人多以续修县志请,遂开局,延蒋师辙为纂修,商丘市梁宗玮为绘图。始于光绪二十年(1894)秋,稿成未刊而沧澜去官。继任马家彦复延蒋师辙对志稿再作校正,遂发刊成书,时已至二十二年(1896)秋。

此书为卷十六,为图五、为考九、为表二、为传三,而以杂志终。其目曰:卷一图,卷二疆域考,卷三建置志,.卷四川省渠考,卷五古迹考,卷六民赋考,卷七学校考,卷八兵事考,卷九风俗物产考,卷十艺文考,卷十一秩官考,卷十二科贡考,卷十三宦迹考,卷十四人物传,卷十五列女传,卷十六杂记。后附鹿邑县全图十册(中星表附),重订河渠纪略一册。

河南巡抚刘树棠谓此志为“信今传后之善本”(见其序),显系溢美,但以此言衡书中个别部分,则并非过誉。首为卷一之图,计总图一,分图四,开方计里,以某种符号,于总图中标出村庄、道路、古迹、庙宇、桥梁等;分图主要为河流图,皆十分清晰。而卷后所附之“鹿邑县全图”,多至十册,其规模之大,测绘学之详,有图有太,为此前河南省方志志中独一无二之作。此出于山东潍县王仁寿之手,为测绘此图,他曾走遍四乡,历时三月始成。综上资料可略见百年前此县地理面貌。至所绘所叙是否皆准确无误,则可进一步考察。

再为卷四之川渠考,首对境内较大河流如涡河、淸水河等以及安徽萧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历史考察,溯其源面探其流,兼论对民生之祸福。次总结明隆庆以来直至淸光绪间,此县浚河挑沟情况,卷后所附《重订鹿邑河渠纪略》一册,为爱新觉罗·弘历二十五年(1700)知县王世仕所辑,此为康熙帝四十年(1701)知县谢乃果《河渠纪略》之续作。谢乃果在官八年,以七年时间率众共疏大河十六道,旧沟二十道,新沟七十六道。据云鹿邑县一县当时几无水患。越四十年,岁修未继,河沟日就湮塞,至王世仕任内,再大规模进行浚修,计开河二十二道,浚沟五十六道。康熙《河渠纪略》已不可见,此则记载甚详。此种有关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记录,真正 是方志中的珍宝财富,惜多数方志失载。

三为卷八之兵事考,多数方志皆系于灾祥等目中,亦甚简略;此独立成卷,略古详今,特详于咸丰后关于捻军的纪载,编年纪事,细至月日。传后行远,此等资料足以当之。

它如卷五古迹志之芜杂,多荒诞,于太清宫(即老子庙)之 记载亦然。卷七学校志不记学校,而专从礼制典章角度连篇累叙孔子庙,皆为本书之失。

此书除原刊本外,尚有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影印本。

此书见《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著录。

光绪鹿邑全图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刊本

傅松龄署检,王寿仁绘。松龄,本县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任本志书分修与总校。寿仁,山东潍县附生。

是图与同期县志有密切关系。光绪十六年(1890)知县于沧澜修县志,聘荣城孙佩南先生执笔,孙又聘王寿石测绘学,寿仁携笔砚跋涉全县乡里三月,草绘成图,又就正于其师,乃成图例一卷,图十册,另又撰成中星表一卷。嗣后孙以事留南事不就,知县又改请蒋师辙(绍由,明经)纂辑,二十二年志成。蒋于志中,将孙之图例大半采入,嫌图册过繁,故从割爱,仅刻其疆域总图。共事诸人爱其图绘之工,不忍弃置,固以修志余款付梓别行,并重刻河渠纪略,都为二册,此一册为图,不含河渠纪略。

此全图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卷,有总图、分图,总图均采取画方计里法。总图每方十里,分图每方一里。十卷共八十页为一册。图例为疆域、山岭、水道(桥梁、堤堰附)沟渠、市集、乡村、汛、铺舍、古迹。其分图不以行政区划,而以东西南北。据其跋云:”图用鸟里开方,故以习称路伍计之,往往而绌落其位置,村落远近左右时有出入,所绘沟渠较之新修志图为简,较之《纪略》则更简矣。盖纪略成于浚渠之年,图本于采访鳞次之册,是图由茂才(佩南)所目击者绘之,则有漏而无增。”需合图、新志、纪略三书取证观之。

但由于是图为亲见当时实际情形而绘,故有其独特的意义。

是图后附《鹿邑县日出入昼夜昏旦中星表》按二十四节气详细记载推算。有一定参考价值。

是图现藏中科院历史所图书馆,河南省社科院图书馆有复印本。

作品目录

鹿邑县历史

隋朝武平县为鹿邑县,此以鹿邑命名建县之始。故城县在今治西,元移今治。欲溯其源,此春秋楚国苦县地,老子即此地人。至东汉于此分置武平县,晋代武平一度省入苦县,后复置,至隋代武平改为鹿邑县,后武平之名遂不见,(武平指的应该是境内西北部的武平城,传为武平侯曹操屯兵之处)。而源于苦其的谷阳县东晋)、真源县、仙源县(唐),蛘联至宋改曰卫真县亦于元代省入鹿邑,此县遂确立至今不变。民国初属开封道。建国后至1952年属淮阳专区,1953年属商丘市地区,1958 — 1960年一度属开封专区,1965年后属周口市地区,至今不变。

参考资料

鹿邑地方志更要.新浪.2012-12-2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