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梁故里东城村 :江苏省丹阳市埤城镇下辖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16:52

丹北镇东城村位于丹阳市东北部,距离市中心约25华里,即现在的江苏省丹阳市埤城镇东城村(即南梁时期的"武进区东城里"),因出了齐梁两朝共15位帝王故有"齐梁故里"之称,历史上还有"兰陵古墟"之称。为了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弘扬齐梁文化精髓,经国家和江苏省文化、宣传、文保部门批准,丹阳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11月在齐梁故里成立了以东城村为核心面积达66平方公里的中华齐梁文化旅游区和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区。

地理情况

丹北镇东城村位于丹阳市东北部,距离市中心约25华里。这里就是公元五至六世纪,统治中原地区南部半壁江山达78年的南齐、梁两代共15位皇帝的祖居穴、桑梓里、发源地和归葬地。一个小乡村诞生了两朝皇帝,这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可谓独一无二。东城村南有萧梁河(也名萧港、萧塘河)至陵口直通京杭大运河,北有萧衍祭祀父辈而建的著名的皇家寺庙--皇业寺(原名“皇基寺”),村南一公里是梁武帝父母陵建陵及梁武帝陵修陵所在的东城里山(今俗称“百墓山”),村东北五公里是齐高帝萧道成家祖所在地--彭山(也名“金牛山”,今名“水晶山”),彭山脚下分布着萧道成父母陵永安陵、萧道成陵泰安陵及萧道生萧道生陵修安陵等众多帝陵,这些帝王陵墓前至今仍大都保存有珍贵的陵墓石刻,作为与北魏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同时代的东方艺术瑰宝(艺术成就也与前两者相媲美),这些1500多年前的陵墓石刻全部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重点保护。

历史故事

晋朝太康二年(281),分丹徒区与曲阿县的部分区域置武进区,其境域大致为今丹阳市市东北部及常州西北部,县城便建在今丹阳访仙至吕城镇一带。不久爆发五胡乱华,随之北方出现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黄河流域的汉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此时,淮安市令萧整便带着兰陵县(今枣庄市东南)的族人,避难至武进县东城里(即今天的东城村)一带,后在此及附近世代定居,作为萧道成的同门族人,萧衍祖辈起则迁居东城村旁的塘头村居住(隶书记载,塘头村有梁武帝旧宅、老井,老井旁梨枣树皆梁武帝儿时所植)。317年,司马睿宣布可在江南地区建立侨郡、县,保持北方原郡、县名。318年,侨置兰陵郡、兰陵县于古武进县境(大部分在今丹阳市境内),兰陵郡领兰陵县(郡、县皆无实土)。后为区分,也曾改名南兰陵郡、南兰陵县。在此生活了一百多年后,萧家成为武进区的旺族,并诞生了齐朝和南梁的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萧衍。梁武帝登基的502年,将武进县改名兰陵县,以示不忘祖籍地。隋朝开皇九年,兰陵县并入曲阿县(今丹阳市)境内。

齐梁皇朝

宋武帝420年取代东晋到589年隋朝统一中原地区,经历了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等四个朝代。武进(南兰陵)籍的萧道成是宋朝握有重兵的将军,时宋朝诸王内讧,萧道成受命一讨平之。后宋废帝暴虐无道,被禁军所杀。萧道成立顺帝刘准,自己则授相国,封齐王。479年四月,顺帝逊位,高帝萧道成建齐朝。他生活节俭,拒用奢侈物品,惜在位仅四年便去世,终年56岁。此后武帝萧赜萧昭业萧昭业、萧昭文萧昭文萧鸾萧鸾、萧宝卷萧宝卷、萧宝融萧宝融先后在位,共七位皇帝。

齐梁文化

南北朝时的南梁,被史学界公认为当时中华文化的中心。在中国历史学中,萧衍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在于他是我国只次于康熙帝、清爱新觉罗·弘历刘彻,在位时间第四长的皇帝,更因他是位喜文学、兴佛学的文化皇帝。萧衍生于464年,是萧道成的异支族侄。他在南齐北魏对峙中屡立战功,后任凉州刺史,镇守襄阳市。500年,他乘南齐宗室骨肉相残,起兵襄阳,拥立萧宝融为帝,次年攻入南京市(今南京)。502年,萧宝融禅位,他建国“梁”,此后当了48年皇帝。他勤于政务,日理万机,同时重视儒学,设国子监。生活上提倡节俭,平日吃素,每天只吃一餐。由于他的精心治理,不到十年,境内安定,府库充盈,文化昌盛,是魏晋以来200余年最好的时期。他本是诗人,在其倡导下,南梁文风大盛。但晚年他由开明向昏庸转化,崇信佛教,四次舍身同泰寺,大臣们共花四亿钱才赎回这位“菩萨皇帝”,造成国库渐空。最致命的则是收纳魏降将侯景,引发了四年的“侯景之乱”。549年,侯景军攻入建康包围皇宫台城,86岁的萧衍竟被活活饿死。逝后谥号“武皇帝”。此后司马昱萧纲萧绎萧绎、萧方智萧方智先后在位,共四位皇帝。自东汉末年唐朝初年的近五百年,由于战乱频繁,国家分裂,中华文化发展缓慢。但相对而言,南齐、梁时期却一度兴盛,使中华文明得到了延续与弘扬。主要原因除了梁武帝在位近五十年,使南梁地区获得了相对而长的和平时期,人民得到较长的休养生息,文化的发展也有了厚实的物质基础。而更重要的是,梁武帝本人就是位著名学者和文士,在他提倡与支持,尤其文学得到了复兴。萧衍被誉为“诗人皇帝”,他也确实是“开一代诗风”。他的名作《河中之水歌》:“河东之水向东流,洛阳市女儿名莫愁。……”至今流传不息,深入人心。他的家族可谓是个文学集团,除奇才“萧统”萧统外,萧纲萧绎都是著名诗人。尽管他们倡导的“宫体诗”以其内容的轻靡,情思的放荡,被认为有消极影响,但作为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有着其积极意义。此外,齐高帝之孙萧子显撰写了被列入正史二十四之一的《南齐书》。而最令后人震惊的,则是南齐梁时期耸起了两座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而这些都与常州密切相关。在萧家皇室中,千余年来最享盛誉的当推萧衍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只因他选编了中原地区辑录最早,在当时规模体量最大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它选录了自先秦至梁代作者130余人的赋、诗、诏、表、书信等700多篇各种体裁的文章,共30卷,为后人研究梁以前七、八百年的文学保存了重要史料。而比梁武帝约小一岁的布衣刘勰则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篇章。《南史》记载,刘为东莞莒人。包括时从今山东东莞郡莒县逃来江南的刘勰先祖。在刘勰约公元465年出生时,其祖上数代人已在常州这块土地生活了近一百五十年。由于家贫,20岁时刘勰离开家乡,拜南京定林寺住持为师。十年中,他利用定林寺丰富的藏书,潜心攻读,尤其沉醉文学。约在三十岁,他选定了走文学批评的道路。经约七年的奋斗,体大思精、弥纶群言的《文心雕龙》诞生了。在这部著作中,刘勰对有史以来的各种文学及主要作家、作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评价,对文学创作的规律、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批评的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发,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理论巨著,刘勰也被公认为中国文学批评的鼻祖。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