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谓 :北宋时期宰相、经济学家

更新时间:2023-06-05 10:25

丁谓(966年-1037年),字谓之,后来改字为公言,苏州长洲(今苏州市)人,祖籍河北省中原地区北宋文学家、经济学家、宰相,也被称为北宋“五鬼”之一。

丁谓幼时天资聪颖,与好友孙何一起以才名著称,被北宋著名文学家王禹偁称为“孙丁”。宋淳化三年(992年),丁谓以第四名登进士甲科,任大理评事,通判饶州。一年后,丁谓任直史馆,并以太子中允的身份任(今福建省)采访使。后赵光义卒,丁谓因上奏茶盐之利弊有功而升为三司户部判官。后被派往管理边疆之地。后丁谓因治理边疆有功,而一路升迁至尚书工部员外郎,后再改任夔州路转运使。不久后,丁谓因在“澶州之役”中智退辽军,被赵恒提拔为知制,判吏部流内。 景德二年(1005年)丁谓再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再因制定赋税有功,而加任枢密直学士。大中祥符初年(1008年),泰山封禅之际,任职计度泰山路粮草使,后大摆迷信,致使朝野混乱。天禧三年(1019年),以吏部尚书官复任参知政事。三年后,宋真宗驾崩,宋仁宗即位,宋仁宗封丁谓为晋国公。后因丁谓前后欺罔及与宦官雷允恭交结串通,被宋仁宗贬为崖州区司户参军,并抄其家。随后,丁谓多次调任,明道年间,丁谓被授秘书监,定居光州。景祐四年(1037年)丁谓卒于光州,终年71岁。丁谓逝世后,仁宗下诏赐钱十万、绢百匹,将其葬于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内。

丁谓任职期间,治理边疆、制定税赋政策,同时采取“一举三得”为北宋朝廷节省大量经费,虽取得了一定的功绩,但其本人大搞封建迷信致使朝野混乱,后权倾朝野便打压敌党,致使众多官吏被驱逐、流放。另一方面,丁谓长于文学,著作颇丰,现存有作品《谈录》《天香传》等,其诗风早年诗作伤时忧民,清新流利,颇似白体,晚年诗风芜杂。北宋士人魏泰在《》中对丁谓提出评价:“丁谓有才智,但是常常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不择手段,天下都视之为奸邪”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丁谓生于北宋太祖干德四年(966年),幼时好学,南宋著名藏书家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提到丁谓机敏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年轻时丁谓与好友孙何以才名著称,曾与孙何一同以文章拜时任平江府长洲县令的王禹偁,王禹对二人文采赞赏不已,当即赠诗:“三百年来文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因此后人也常称二人为“孙丁”。

赵光义淳化三年(992年),丁谓以第四名中进士,任大理评事,通判饶州(今鄱阳县)。一年后,任直史馆,以太子中允的身份任福建路(今福建省)采访使。任职期间造“大小龙团”茶进贡,撰写《茶图》,论采造之本。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驾崩,其子赵恒即位。同年九月,丁谓任职期满,从福建路回朝,上奏有关茶盐的利弊,因此升三司户部判官,任转运使

治理边疆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原益州神卫都虞候王均反叛,朝廷调遣施、黔、高、溪州的蛮族武装抵御王均,但这些少数民族武装因早已不堪朝廷压迫,反而倒戈成为贼寇。时任转运使的丁谓奉命前往考察,召集各少数民族首领,宣布赦免其反宋的罪名,并发誓刻于石柱,立于边境,使首领们臣服。后丁谓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富产粮食却缺少必备食盐,便提出与蛮族进行食盐兑换粮食的策略,蛮人大为高兴,至此,边疆百姓再无转运粮食的劳役,而且边疆各地都有食物自给自足。

在丁谓治理边疆期间,溪蛮个别部队再生反叛,丁谓派高、溪等部族首领率其兵讨击,大捷。随后丁谓上表宋廷,提出蛮族人善于养马,期望朝廷以绵帛犒赏蛮族,并收购他们的马匹,宋廷同意了他的要求。此后丁谓又将边疆的少数民族置于州城寨内定居。后丁谓因治理边疆有功而升任刑部员外郎,并赏银三百两。 。

丁谓用怀柔政策解决了困扰当地多年的蛮、汉矛盾问题,治蛮功绩卓著。在妥善稳定局势后,还奏称旨,受到朝廷的赞赏,升为峡路转运使,后多次升官至尚书工部员外郎,恰逢分川峡为四路,遂改任夔州路(今重庆市奉节县)转运使。据清代湖广总督毕沅的《续资治通鉴》载,丁谓安抚溪洞少数民族的政策深得民心,当地部落移民们在其任职期满后,仍请求朝廷让其连任,使得他在夔州路一共干了五年。景德元年(1004年),国子监博士薛颜接任丁谓之职,丁谓被召回朝,任三司盐铁副使,后被提拔为知制诰,任吏部流内铨。

计退契丹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辽军南下入侵河北,赵恒亲征澶州,称“澶州之役”。在这次战役中,宋真宗任丁谓为郓州知州兼齐、等州安抚使,提举转运兵马巡检事。据宋代著名词人叶得梦《石林燕语》记载,当时,辽朝侵入内地,百姓惊慌骚乱,争着奔向杨刘渡口,而船主高价求利,不仅趁机敲诈,还不按时间开船渡河。于是丁谓拿犯了死罪的人假扮成船主,斩杀在黄河岸边,杀鸡儆猴。船主畏惧,百姓得以坐船渡过黄河。于是丁谓又安排军队,命士兵和百姓沿着黄河岸边执旗呐喊,呼喊声百里外都可听到,将辽军吓得退兵而去。

理财有方

澶渊之盟后,景德二年(1005年),丁谓被召回朝廷,升为右谏议大夫,兼任三司使。当时宋朝官僚机构庞杂、官员队伍冗余、各部门权责模糊,特权阶级钻空子利用手中权力横征暴敛、牟取暴利,使得全国赋税情况十分混乱,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百姓受到层层盘剥。丁谓任三司使后,命人进行调查,重新制定税赋政策,规定出确切的税赋征收标准和基数,编制《会计录》和《景德农田赋》等专著,结束了财政管理长期混乱不堪的局面,让朝廷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还安抚了百姓。为此赵恒下诏嘉奖他,不久后,丁谓加任枢密直学士。

东封西祀

真宗担心澶渊之耻会削弱自己的威望,在北宋奸臣王钦若的挑唆下,他相信只有举行封禅大典才能巩固统治地位。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朝廷商议封禅泰山一事,宋真宗还未下定决心,便召掌握经济大权的丁谓询问经费是否充裕。丁谓为迎合真宗,便告诉真宗经费绰绰有余。至此,宋真宗决定泰山封禅,并任丁谓为计度泰山路粮草使。次年四月,真宗欲建玉清昭应宫,遭群臣反对,真宗便召丁谓进宫询问是否建立宫殿之事,丁谓不仅赞同真宗修建宫殿,并建议以“修建宫殿,祈求皇嗣”为由来反驳诸臣,真宗同意了丁谓之言,并以此理由来反驳诸臣,诸臣再无反对之声。丁谓也因此事被任为修玉清昭应宫使。同年五月,丁谓又任天书扶侍使,后再升任给事中,实授三司使,负责东封泰山的物资供应。在泰山封禅后,丁谓进献《封禅祥瑞图》一百五十幅,后又献上《大中祥符封禅记》五十卷,于百官展示。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西祀万荣县,丁谓升任行在三司使,仍负责建造会灵观物资的供应。其后又进献《大中祥符奉祀汾阴赞》五卷,遂升任尚书礼部侍郎,进户部,参知政事。次年,赵恒追尊编造的赵姓始祖“九天司命真君”赵玄朗为宋圣祖,后由于各种狂热的迷信活动接踵而至,且泰山在东,汾阴在西,人们便把这一系列活动称为“东封西祀”。并且当时一国君臣日夜大搞迷信活动,而丁谓也作为竭力讨好真宗大搞迷信活动的五人之一,也被民众斥为“五鬼”。

升任副相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他在时任宰相的寇凖的推荐下,为户部侍郎,任参知政事,为副相。次年三月,建安军铸玉皇、圣祖、太祖、太宗尊像成,为迎奉使。朝拜太清宫,任奉祀经度制置使、判亳州市赵恒赐宴赋诗以示他此行荣耀,任命他暂代管勾驾前兵马事。丁谓判礼仪院,又任修景灵宫使,摹写天书雕刻玉书箱,为玉清昭应宫副使。后东京开封(今开封市)皇宫内着火,宫阙建筑大多焚毁,丁谓受命修复,任修使。丁谓上任后,因材料多且难于运输而困扰,后来丁谓决定直接从街道上挖土,把街道挖成大水渠,并将通济渠水引入其中,后续材料都从水渠和汴河送往宫内,待修建完成之后,丁谓再命人将烧毁废弃的材料填入水渠之中,形成了一条新修的街道,此举也被称为“一举济三役”,丁谓为此北宋此节省费用以亿万计,使得原本需要十五年才能修成的皇宫,仅七年就已修复完毕。因此后任工、刑、兵三部尚书,又任天书仪卫副使。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九月,丁谓因与援引他进入二府的王若钦不和,自请罢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后授平江军节度使、知升州。次年,丁谓在被调任为保信军节度使。两年后,南郊祭祀结束,丁谓才官复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结党逐异

丁谓好谄媚,任副相后,因参与东封西祀一事,再加上对寇凖溜须拍马,渐渐引起寇准的不满。有一次,宰臣们在中书省会餐时,寇准的胡子上沾上了汤汁,丁谓竟起身为寇准拭去。寇准以国家大臣因以参政为主,不应为长官擦拭胡须来讥笑丁谓。丁谓也因此事对寇准怀恨于心。

天禧四年(1020年)六月,赵恒因身患重病,朝政多委托皇后刘姓刘娥)协助处理。寇准认为不妥,便劝谏中风的真宗让太子赵祯监国,并表示不能让与刘皇后一派的丁谓辅佐太子。丁谓闻知后,就向真宗进谗言说,寇准欲结党揽权,还说一旦真宗龙体康复,那到时该如何安排已监国的太子。因真宗病重,记不起与寇凖所说的话,听言便罢免了寇准的相职。随后,丁谓又联合刘皇后,瞒着病中的真宗,将寇准贬为道州司马,排斥于朝廷之外。他则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兼任太子少师,并提拔重用亲信林特等臣,排斥李迪等与寇准友善的忠直大臣,把持朝政。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赵恒病逝,即位。不久后,丁谓封晋国公,后再任司徒兼侍中,并封为山陵使。而与丁谓相对的寇准、李迪则再次被贬,并且丁谓以“恶徒干预朝政致使先王病情加剧”为由,放逐了所有与寇准交好的官员。

暗通宦官

宋仁宗即位后,朝政都由丁谓独揽,而宋仁宗与太后只每五日听政一次。不久后,丁谓勾结宦官雷允恭,让雷允恭秘密请求太后降下手书,期望上奏的奏折需让丁谓过目,才可送往仁宗,以此来壮大势力。后雷允恭也依仗丁谓势力,行事无所惧惮。雷允恭刚任山陵都监,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自更换皇陵堂地。时任永定陵总管的夏守恩带领数万工匠人开凿挖地,但因议论渐起,夏守恩顾虑事情逐渐无法完成,,便半途停了下来,并向丁谓请示,但丁·阿利吉耶里谓却包庇雷允恭,并有意对此事不进行处理。等到内侍毛昌达离开山陵,并将更改皇陵堂地一事告诉了仁宗,仁宗才召见丁谓并询问此事,丁谓见无法再包庇雷允恭,便派遣使者前往调查此事。不久后以丁谓为首的大臣都提出使用旧地,于是皇帝便下达诏令让魏国公冯拯和任左仆射兼侍中的曹利用等人到丁谓家商议此事,并且派王曾再去视察,并且诛杀了雷允恭。几日后,仁宗与太后召集冯拯、曹利用等人,怒斥丁谓与宦官暗通之事,并拿出相关证据给予冯拯等人观看,还提出丁谓欺上瞒下,更改陵地,险误大事,冯拯等人深表赞同。后丁谓因欺上瞒下被罢免宰相职,降为太子少保,分司西京,并立即执行。

遭贬辞世

女道士刘德妙曾以巫师身份出入丁谓家中。丁谓事败之后,官府逮捕了刘德妙。在审讯刘德妙时,她透露出丁谓以迷信之事蛊惑皇帝,并借此上位。事情败露后,丁谓因“妖言荒诞”,被贬为崖州区司户参军。不久后,丁谓被抄家,被抄得受贿物品不计其数,而因丁谓事件被罢官的从参知政事任中正以下达十几人。

丁谓被贬后在崖州任职三年,后再被调往雷州市任职五年,随后又在道州任职近四年、光州大约三年。明道二年(1033年),丁谓被授以秘书监再次致仕,并被准许定居光州(今河南省潢川)。景祐四年(1037年)丁谓卒于光州,终年71岁。丁谓逝世后,仁宗下诏赐钱十万、绢百匹,将其葬于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内。

施政举措

政治举措

丁谓任职期间,为地方老百姓和朝廷都干了一些实事。例如,他对宋辽战争的态度、对西南夷少数民族的安抚,都对当时宋朝造成了一定影响,且深得当地夷民拥护。在丁谓任三司使期间,案件文书繁多积压,但丁谓几句言语便将此事解决。后来他还研究宋初财政状况,整顿经济秩序,制定了一套确切的税赋政策,既保证了宋代朝廷的赋税收入,又安抚百姓,稳定民心。但同样,丁谓也在赵恒时期大搞迷信,致使朝野混乱,后赵祯时期权倾朝野,打压政敌,致使众多官吏被驱逐、流放。

经济举措

宋真宗年间,东京开封(今)皇宫内着火,宫阙建筑大多焚毁,丁谓受命修复,任修葺使。由于皇宫处于京城中心位置,取土、运料、弃废都非常不便。于是丁谓制定了一个独具匠心的施工方案,可以“一举而三役济”。他先沿皇宫前门大道至河岸挖道取土,将大道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来烧瓦或直接用作施工需要的新土,先解决“取土困难”。挖成河渠之后接通汴水,形成水道,建筑材料可由汴水直运至工地,解决“运输困难”。皇宫修复后,将建筑垃圾填到河渠,恢复原来的大道,又解决了“清墟排放”的困难。一举三得,节省费用“以亿万计”,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令交通及民众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影响。此段故事史称“丁谓造宫”,其工程建设的过程,同现代系统管理思想吻合,后成为工程理论的典型实例。

人物作品

主要作品(节选)

丁谓著有《圣政录》一百五十卷及《景德会计录》《建安茶录》《刀笔集》《青衿集》《晋公集》《丁晋公谈录》《丁晋公词》等,另有封禅、奉祀、迎奉诸作百余卷。今所存者唯《谈录》1卷、《天香传》1卷及《》《全宋文》所辑得的诗文3卷。

其他作品

财政专著

除诗词外,丁谓还组织编写了不少反映宋初财政状况,采取应对策略的专著,如《会计录》和《景德农田赋》等,这些著作不仅有效地为大宋的经济秩序作出规划,也成为后人研究宋代经济的重要文献资料。其所著《天香传》,则是中原地区最早系统性针对土沉香尤其是海南沉香所写的专著,书中记载沉香自古便为人所用,最早用于祭天礼地的场合,焚沉香祝祷。丁谓实地考察海南沉香,提出了四名十二状的分类法,被后世多为借鉴。

茶艺作品

丁谓爱喝茶,对茶很有研究,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不少贡献。其著有《建阳茶录》三卷,虽已失传,但在《进茶录续》提到,丁谓的《茶图》,独论采造之本。丁谓在任内,率先设置官营茶园(龙焙),每年贡团茶数品。(今福建建瓯)所产的,从唐末开始作为贡品。其精品于太宗二年(977)开始入贡。到丁谓监造,质精价昂,贡额大增。经过蔡襄、贾青、郑可简等人不断革新,成为宋代最负盛名的。针对这种贡茶热,宋代著名诗人在《荔枝叹》中讽刺说,“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现代学者陈宗懋认为,丁谓是宋初研制贡茶的中心人物之一,其间固然有负面影响,但也推动了后代茶文化的发展。

创作风格

丁谓一生著作颇丰,据《宋史·艺文传》著录,就多达三百六十卷,但因其道德上的声名低下,受到时人的批评,基本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从存世作品来看,其早年诗作伤时忧民,清新流利,颇似白体;中年诗歌用词雅密,意象富艳,重于用事,技法圆熟,题目、题材及内容风格近似西昆体;晚年被贬,诗风接近以“锻炼精而情性远”为特色的晚唐体。而且其诗风与他的人生处境相吻合,诗风芜杂。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丁谓父亲的同僚窦偁曾夸赞丁谓:“此儿将来必定做大官”

宋初学者龚颖评价丁谓:“可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匹敌。”

北宋诗人王禹偁曾评价丁谓:“堪称文学巨儒,深谙六经和群史,对儒家诸子学说也有自己的见解。”

南宋藏书家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评价丁谓:“丁谓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万字文章,看一遍就能背诵下来。善作古文章,尤其是在诗词方面,文采斐然。”

负面评价

北宋礼部尚书张咏曾评价丁谓为:“贼臣”,并请求赵恒把丁谓的脑袋砍下来挂在开封市城门上以向天下谢罪。

北宋士人魏泰在《》中评价丁谓:“丁谓有才智,但是常常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不择手段,天下都视之为奸邪”

明代杨慎古今风谣》中评价丁谓:“说丁谓罪大恶极,欲得天下宁 ,需拔眼中钉。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可见当时的老百姓已经把和丁谓当成了正邪两个典型。”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刘广丰认为:丁谓在“天书封祀”的闹剧中,他既是财政官,又是演员,由于这场闹剧劳民伤财,他也从此蒙上了奸邪的恶名,为同僚士大夫所不齿,为后世所诟病。

人物关系

轶事趣闻

世谓孙丁,耻居何下

丁谓年轻时与文人孙何交往甚笃,并与孙何一同把文章藏在袖子里拜见王禹偁,翰林学士王禹偁见到他们的文章,非常赞赏重视他们,赠诗:“三百年来文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认为从唐朝韩愈柳宗元以后,二百年才有如此之作。当时丁谓和孙何考中进士,都还没有名气,自此之后,两人名声大振,世人称他们为“孙丁”。不久,丁谓和孙何参加考试。孙何在考试中拔得头筹,丁谓却名列第四,丁谓自认为其与孙何齐名,以名次排在其后为耻。赵光义传达名次时,丁谓在殿内颇有微词。太宗听到后说:“甲乙丙丁,你姓丁,应当名列第四,还有什么可说?”

溜须拍马

当初,丁谓曾在寇凖的门下任职,并担任参政一职。他对寇准的侍奉非常小心谨慎。曾有一次,他与寇准在中书省共进午餐,不料寇准的胡须沾上了饭粒。丁谓见状立刻起身,细心地为寇准擦拭胡须。寇准嘲笑丁谓说:“参政是国家的高官,难道要替我擦胡须吗?”丁谓感到十分羞愧,也因此对寇准怀恨在心,开始对寇准进行排挤和打压。这也就是“溜须”的由来。

对答唐酒价

有一次赵恒在太清楼宴请群臣,酒席之间,他突然问起唐朝的酒价是多少钱,当时出席的人中,无人能够回答,只有丁谓说:“唐朝的酒价是每升三十钱。”真宗就问他理由,他说:“臣曾经读过杜甫的一首诗,里面提到:蚤来就饮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所以知道是三十钱一升。”

独眠孤馆

唐州押衙崔庆成押运香药纲到内库,抵达皇华驿舍时,晚上见到美丽的女鬼,女鬼丢了一张字条给他,上面写着:“川中狗,百姓眼,妈扑儿,御厨饭。”崔庆成不解。后来被丁谓看到,丁谓解释说:“川中狗就是蜀犬,合为‘独(獨)’;百姓眼就是民目,合为‘眠’;妈扑儿是瓜子,合为‘孤’;御厨饭就是官食,合为‘馆(館)’。是‘独眠孤馆’四字。”

巧获宽恕

丁谓受贬后,与他交往的士大夫为了避嫌,都纷纷远离他,无人敢与他接触。有一天,他将一封信交给执政大臣,执政大臣不敢私自打开,于是立即向皇帝报告。皇帝打开信后发现是一封悔过的奏表。在奏表中,丁谓用尽心机地委婉陈述了自己的处境,为自己开脱,表达了深切的忏悔之意。其中提到:“虽然迁移先帝陵址之事罪大,但还望皇上念及罪臣辅佐先帝,劳苦功高。”因此赵祯下诏让他回京,从而获得宽恕。

鱼畏龙颜

赵恒时期,真宗每年都举行赏花钓鱼活动,皇帝下诏要求群臣以作文和诗歌应对。有一年,真宗在池边垂钓了很久,却没有一条鱼上钩。这时,丁谓写了一首《应制诗》:“莺儿吓得凤飞去,鱼儿因龙颜上钓迟。”真宗对丁谓的才华赞赏有加,其他群臣也都自感不如。。

何州为大

丁谓被贬为崖州区司户时曾坐船渡海,渡海时曾经和客人谈论天下哪个州郡最大,客人则提出必然是京师最大,而丁谓却说,朝廷宰相现在是崖州司户,那么崖州则是最大的州郡。船上的客人听后都大笑不已。

借恩以调

丁谓被贬后,他的家人居住在洛阳市。他曾写信给家人,并在信中责备自己,并表达了皇帝的感激之情,并劝告家人不要总是心怀不满。随后,他派人送信给洛阳太守刘烨,请求刘烨转交给他的家人。丁谓告诫送信的人,在刘烨与其他官员会面时再将信交给刘烨。刘烨收到丁谓的信后,不敢私自处理,立即将其呈交给皇帝。仁宗看完信后感动不已,产生了同情之心,因此将丁谓调任到了雷州市

遗迹场馆

丁家巷,南起干将路,北至大郎桥巷。因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年)丞相丁谓故里得名。原称“丁晋公巷”“丁晋公坊”,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易名为“丁家巷”。水泥道板路面,长88米,宽2.7米。1994年拓宽至10米,为干将东路临顿路交叉回车道。

影视作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