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水族馆 :中国上海市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更新时间:2023-04-17 19:17

上海市海洋水族馆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街道金融区,是一个展示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主题公园,也是一处大型的人工海水水族馆。该景区被授予国家及上海市的“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属于上海市旅游局所属的景区。建设单位为新加坡星雅集团和保利集团

上海海洋水族馆建立于2002年2月,外观独特,主辅楼两幢建筑呈大小金字塔形,建筑面积为20500平方米,其中展示区占12000平方米,特色礼品店占500平方米,同时还设有可容纳300人的水族餐厅。上海海洋水族馆的主题展示区分为包括五大洲和中国展区,其中中国展区专门展示长江流域水生物和生态的水族馆。是一个集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海洋主题公园,拥有独特的外观和多样化的展示区,展示各种鱼类和海洋生物。海底隧道长155米。

2009年10月,上海海洋水族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上海海洋水族馆成功举办全球第七届国际水族馆大会。上海海洋水族馆的开发和经营旨在通过展示水生生物,引导公众关注、保护水生物和共同的家园。为了贯彻绿色理念,该水族馆创建了绿色品牌“My Green, 我的绿色”,并将其融入展示、市场、科普和公益活动以及举办2008年“第七届国际水族馆大会”的荣誉中。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上海海洋水族馆的成立背景是为了引导公众从仅仅观赏水生物到逐步关注和关爱水生物,从了解水生物的生存困境到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人们共同的家园。通过创建独特的绿色品牌“我的绿色”,将绿色理念贯穿在各项活动中。水族馆展示了水生物的生存困境,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从而转变了关注重点,将目光聚焦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上,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水族馆通过生物展示、市场活动、科普课程以及公益和关爱活动来推动环境保护和水生物保护。生物展示向公众展示了水生物种类的丰富多样性,同时揭示了它们所面临的威胁和生存挑战。市场活动通过销售“我的绿色”专属绿色品牌产品,鼓励人们选择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消费。科普课程则为公众提供了关于水生物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此外,水族馆还组织公益和关爱活动,鼓励更多人加入到“海洋之友”的行列,成为传播海洋知识和环境保护理念的使者。

项目方案

上海海洋水族馆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该工程是上海最大的旅游文化合资项目,也是具国际一流水准的亚洲地区最大的海洋水族馆之一,荣获2003年度上海市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占地面积1209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2413平方米。主楼为水族馆,地下2层,建筑面积6556平方米,地上3层半,建筑面积11049平方米;辅楼为停车及办公楼,地上3层半,建筑面积4808平方米。整个建筑呈长方形,西近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北临黄浦江,东南靠银城西路及东圆路。水族馆采用新技术和新概念,力求在功能上满足各类海洋生物不同的生存要求,并满足容流量350万人/年的要求。

建设历程

上海海洋水族馆的建设历程可以追溯到1997年的奠基。这是一个由保利集团和新加坡星雅集团共同投资的跨国合作项目。水族馆占地面积超过2万2千平方米,是上海市最大的旅游文化合资项目之一。

水族馆分为八大区域,拥有近30个大型主题生物展区,展示了来自全球五大洲、四大洋的300多种、近万条珍稀海洋生物,其中一些物种已经濒临绝种。为了打造真实的美妙的水下世界,水族馆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维生系统设备,重建自然水世界的生态环境。在这个阶段,确定了水族馆的整体概念和建筑风格,制定了建设蓝图和计划。随后,在2001年和2002年,实际的建设工作得以展开。这段时间内,水族馆的建筑物开始兴建,包括展馆、水池、观赏设施等。同时,海洋生物的展示区域也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布置和装饰,以营造逼真的海洋环境。在建设过程中,上海海洋水族馆注重保护环境、提供合适的生活条件给水生物,并且考虑到游客的观赏体验。这涉及到水质处理系统、温度控制设备、观赏区域的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最终,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准备,上海海洋水族馆于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自开馆以来,上海海洋水族馆不断致力于提供精彩的展示和教育活动,以促进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关注和理解。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上海海洋水族馆的场馆设计采用了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水族馆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建筑面积达22413平方米。整体建筑由主楼和辅楼组成,主楼地下2层,地上3层半,辅楼地上3层半。建设用地呈长方形,西近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北临黄浦江,东南靠银城西路及东圆路。

主楼的立面设计采用了几何体的组合形成高低错落的“雕塑群”,与周边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形成了陆家嘴街道中心区极富特色的旅游景观。同时,在室内外人流通行的区域内设置了残疾人坡道、专用电梯、盲道、语音提示等无障碍设施,关注特殊人群的需要。

水族馆最具特色的是拥有世界最长的海底观光隧道,总长达155米,为游客提供了观赏海底水世界的全方位视角。此外,水族馆还采用了先进的展示技术和环保设计,如光合作用天窗、超滤水系统等,提供了一个宜人、舒适的环境,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世界。

馆内布局

第1层:包括大厅、售票处、礼品店和餐厅。

第3层:设有贵宾大厅(位于金字塔内部)、科普教室、瀑布、小溪和7个展示池。展区分为亚洲南美洲和澳洲三个区域。

第2层:设有20个展示池和企鹅展示中心。展区分为澳洲、非洲、冷水、南极和海水五个区域。

地下2层:这里是水族馆的主体,包括深海展区。地下2层还设有一个自动步行隧道,人们可以在其中观察大屏幕水景展示缸和海底隧道中的海洋景观和生物。

上海海洋水族馆的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了展示海洋生物。不同的展区在不同的楼层呈现,展示了来自亚洲、南美洲、澳洲、非洲、冷水、南极和海水等各个地区的海洋生物。

展览陈列

常规陈列

中国区

位于地上三层的中原地区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该区域展示了中国特有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下是中国区的一些特点和重点展示物种:

中华鲟是中国区的重点展示对象之一,被誉为“活化石”。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数量急剧减少。通过展示中华鲟以及其他国宝级别的物种,上海海洋水族馆致力于向公众传达环境保护和物种保护的重要性,并提高人们对中国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关注。

中国区展示了中国水生生物的独特之处和丰富多样性,旨在引起观众对本土物种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关注。

南美洲区

位于地上三层的南美洲馆,展示了南美洲地区亚马孙河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馆内展示了巨骨舌鱼电鳗南美肺鱼等特色物种。

南美洲馆的设计风格以南美洲风情的建筑和装饰为主。馆内的装饰多采用南美洲传统的民俗元素,例如南美洲雕塑、绘画、图案和色彩,营造出独特的南美洲风情。

南美洲馆展示的生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巨骨舌鱼是南美洲的特有物种,其头部有一个骨质的口器,能够吞噬体型比自己大的猎物,是南美洲海洋食物链中的顶端掠食者。电鳗也是南美洲的特有物种,能够发电,具有强大的攻击力,是南美洲淡水和海水中的一种重要物种。南美肺鱼则是一种能够呼吸空气的鱼类,其肺部可以吸收氧气,使其能够在缺氧的水域生存,除了以上特色物种之外,南美洲馆还展示了许多其他生物,如珊瑚、螃蟹和海星纲等。

澳洲区

位于地上二层的澳洲区,它专门展示了澳洲地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下是对澳洲区的详细介绍:

展示物种:

展馆设计: 澳洲区的展馆以澳洲大自然为主题,充满了自然元素的装饰。石头、水、树木等被融入设计中,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真实的氛围。这种设计风格旨在为观众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澳洲大自然的魅力。

展示内容: 澳洲区主要以澳洲海洋为主题,展示了众多独特的海洋生物。其中包括各种珊瑚、海龙以及来自大洋洲海域的各类鱼类。观众可以欣赏到绚丽多彩的珊瑚礁景观,并了解到澳洲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保护重要性。

观赏鱼缸: 澳洲区还设有一个巨大的观赏鱼缸,其中展示了多种澳洲海洋生物。在这里有着鲨鱼、海龟、鳐鱼等生物。这个观赏鱼缸为观众提供了近距离观察这些生物的机会,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澳洲海洋生物的生态习性和保护现状。

澳洲区的展示内容和设计使观众能够全面了解澳洲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它不仅展示了澳洲特有的物种,还强调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非洲区

位于地上二层的非洲展区是上海海洋水族馆于2014年5月五一劳动节期间推出的一个新展区。以下是对非洲展区的详细介绍:

设计风格: 非洲展区的设计风格主要以非洲大陆的自然风光和建筑为主题。展馆内部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装饰,模拟了非洲河流和湖泊的环境。

展示环境: 非洲展区展示了来自非洲各地的河流和湖泊的特色生物。其中包括尼罗河刚果河等河流以及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和马拉维湖等湖泊。展馆通过再现这些水域的环境,为观众呈现出非洲大陆丰富多样的水生生物。

特色物种: 在非洲展区,你可以看到一些非洲特有的鱼类,如慈鲷科鱼罗非鱼等。慈科鱼是非洲淡水鱼类的代表之一,它们在尼罗河等河流中广泛分布。罗非鱼则是非洲的淡水食用鱼类,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生态特征。

展示效果: 非洲展区通过模拟非洲的自然环境,再现了河流和湖泊的景观。观众可以欣赏到宛如置身于非洲大陆的河流岸边和湖泊边的感觉。展示池中的水生生物以及周围的植被和装饰,共同营造出一个独特而逼真的非洲水域氛围。

非洲展区的推出丰富了上海海洋水族馆的展示内容,为观众提供了了解非洲水生生物和环境的机会。通过展示非洲大陆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生物,非洲展区旨在增进公众对非洲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认识,并促进对非洲大陆的关注和理解。

东南亚区

位于地上二层的东南亚馆主要展示东南亚地区湄公河的生物资源,展示内容: 东南亚展区展示了许多种类繁多的大型鱼类,这些鱼类生活在湄公河及其支流、东南亚的河流和湖泊中。其中包括小丑鳅、珍珠马甲鱼、丝足鲈、白大青鲨等。这些鱼类在热带雨林的水域中繁衍生息,是东南亚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再现: 为了展示东南亚地区的水生生物,东南亚展区在设计上再现了湄公河流域的环境。展馆内部通过布置热带植被、模拟河流和湖泊等元素,创造出逼真的东南亚水域场景。观众可以感受到仿佛置身于湄公河流域的河边或湖泊旁的氛围,增加了观赏体验的真实感和互动性。

东南亚展区的展示内容和设计使人们了解东南亚地区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特点。通过展示湄公河流域的生物资源,东南亚馆旨在促进对东南亚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发对该地区生态保护的关注和重视。

冷水区

位于地上二层的冷水区是一个专门为展示斑海豹而设计的水族馆展缸。它提供了一个模拟海洋环境的场所,人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和欣赏斑海豹的活动。

斑海豹特点: 斑海豹是一种体型较小的海豹,也被称为斑点海豹或渔猎海豹。它们主要分布在北极海域和亚北极海域,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斑海豹的身体呈流线型,适应了水中的生活方式。它们有着短而密集的毛发,具备很好的保温性能。

游动特点: 斑海豹具有出色的游泳能力。它们的身体结构和流线型外形使得它们在水中行动轻盈而迅速。斑海豹善于利用四肢和身体的协调运动,在水中展现出优雅的游泳动作。

极地区

位于地上二层的极地区,主题以南极为中心,展示了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下是对极地区展示的南极生态和企鹅群体的详细介绍:

展示主题和环境: 极地区以南极为主题,通过模拟南极地区的冰川、冰雪和海洋环境,再现了南极地区的独特景观和特殊气候条件。展区中的环境设计力求真实还原南极地区的寒冷气氛和冰雪景观,给观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企鹅群体: 极地区展示的重点生物是企鹅。企鹅是一种无法飞行的鸟类,但却在水中游泳非常擅长。它们以南极地区为主要栖息地,在寒冷的极地环境下繁衍生息。

海岸区

位于地上二层的海岸馆,它专门展示海岸带生物资源,呈现了各种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以下是对海岸馆的规模、布局、主题和具体内容的详细介绍:

规模和布局: 海岸馆在上海海洋水族馆中占据一定的展览空间,以展示海岸带的生物资源为主题。馆内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展示设计,人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海岸带生物的特点和生态。

主题和具体内容: 海岸馆的主题是展示海岸带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生态。馆内展示了各种海岸带特有的生物,包括鲎科、巨型蜘蛛蟹草海龙考氏鳍竺鲷、紫印鱼、异糯鳗亚科、海马、刀片鱼木棉鱼东方墨头鱼等。这些物种在海岸带的特殊环境中适应生存,并展现出了独特的形态和生态特征。

明星物种: 在海岸馆中,马蹄蟹是一大亮点。它们被誉为“活化石”,因为它们已经存在了4亿年,相当于整个地球生命存在时间的1/3。马蹄蟹具有独特的外形和生物学特征。

深海区

位于地下二层的深海区是上海海洋水族馆的特色展区之一,它以规模和布局独特的海底隧道为主要展示形式。以下是对深海区的规模、布局、主题内容以及重点物种的客观介绍:

规模和布局: 深海区在上海海洋水族馆中拥有一个设计精美的海底隧道,长达155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之一。观众可以在隧道中近距离观察和体验深海生物的生活。

主题和内容: 深海区的主题是展示来自世界各地深海的生物多样性。隧道展示了深海环境下的特色物种,包括鲨鱼、鳐总目、海龟、齿蝶鱼、巨型石斑鱼等。

明星物种: 鲨鱼是深海区的明星物种之一。它们是深海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掠食者,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强大的捕食能力而闻名。此外,鳐鱼、海龟、蝴蝶鱼和巨型石斑鱼等也是深海区中的明星物种。

深海生物的特点: 由于深海的极端环境,深海生物通常具有独特的体型、颜色和生态习性。它们经历了适应高压、低温和黑暗等极端条件的漫长进化过程。深海区通过展示这些特殊的深海生物,展示了深海生态系统的神秘和多样性。

隧道体验: 在深海区的海底隧道中,人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声光效果的营造,感受深海的环境和氛围。隧道中的逼真场景和模拟深海的光线状况,加深了人们对深海生物和深海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特殊陈列

sos拯救鲨鱼展

上海海洋水族馆的SOS拯救鲨鱼展是一项关于鲨鱼保护的文化活动。该展览旨在通过向公众介绍鲨鱼的多样性、行为和生态角色,以及鲨鱼所面临的威胁,来增加人们对鲨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在这个展览中,了解鲨鱼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系统,包括鲨鱼在海洋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所面临的种种威胁,如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等,学习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

除此之外,展览还设有互动区域,通过鲨鱼观察和拍照等活动,更深入地了解鲨鱼和海洋保护的重要性。SOS拯救鲨鱼展是一次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识。

长江珍稀水生物展

上海海洋水族馆的长江珍稀水生物展是一项展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水生物的重要活动。沿江地区的生命形式和生态系统对中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该展览展示了长江流域中众多珍稀水生物的模型和实物,包括鲟鱼江豚、鲢鱼等多种物种,让参观者了解长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珍贵性,提高公众对保护水生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该展览也通过介绍长江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和破坏,呼吁人们关注并参与到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来。

武林大会—水生生物生存竞技仿生展 

上海海洋水族馆的“武林大会—水生生物生存竞技仿生展”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活动。此展结合了水生生物的自身特性和它在自然界中的特殊生存技能,将其与武术相融合,展示了潜意识的武术仿生现象。

明星物种

中华鲟

中华鲟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也是中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中华鲟生活在中国长江流域,是长江水系的特有物种。它们通常生活在深水中,喜欢在水底寻找食物。中华鲟的体型巨大,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3米以上,体重超过500千克,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中华鲟的外形特征包括长长的鼻子和坚硬的鳞片,身体呈深灰色,背部和侧面有黑色或深褐色的斑点。中华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保护对象,但由于过度捕捞、水污染、水利工程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华鲟已经濒临灭绝,数量极为稀少。

上海海洋水族馆于2004年开展了长江珍稀水生生物展,该展览展示了长江流域中众多珍稀水生物的模型和实物,其中就包括了中华鲟,在展区面积超过一千平米的范围内,上海海洋水族馆的中国区展示了中华鲟以及长江持有生物在新开辟的长江原始风貌展区内,有超过40个展缸,中华鲟从源头的“雪山”开始,然后通过“峡谷”和“平原”,最终进入“大海”。

大鲵

中国大鲵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俗称“娃娃鱼”,现在在上海海洋水族馆中国区展出。

中国大的外观特征是体型庞大,头部扁平宽大,口部特别发达,身体背部呈暗绿色或暗褐色,腹部为灰白色或淡黄色,有明显的黑色斑点。中国大鲵曾经在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的中上游地区以及其支流的淡水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此外,还有部分种群分布于珠江和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它们的分布范围遍及中国17个省、市、自治区共205个县市,包括中部、南部和中国西南地区。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水污染、非法捕捞等因素,大鲵属的野外种群数量已经大幅减少。中国大鲵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在上海海洋水族馆进行引入和保育。

中国大鲵在上海海洋水族馆展出。由于中国大鲵数量的稀少和自然保护区不易观察到它们的真实状态,上海海洋水族馆中国区通过专业的饲养技术和模拟展示环境,让大众更好地了解和关注中国大鲵的保护工作。展出情况良好,近距离观察和学习动物的生态习性和保护知识。

虽然在保护工作方面,中国大鲵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保护空缺和保护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但通过引入和保育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生存和繁衍,展出场馆的举办也有利于提高公众对于保护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认识。

文化活动

环保公益活动

第七届IAC国际水族馆大会

第七届IAC国际水族馆大会于2008年10月在中国上海市举行,由上海海洋水族馆主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进步与环保——水族馆在保护水环境中的定位”,旨在与全球专家学者分享管理方面的经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水环境,增强公众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使更多的人能了解水族馆在保护海洋环境和水生生物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会议主要讨论了生态保护与教育、养殖与管理、以及发展与进步三个部分的话题。

“我的绿色星球 园丁俱乐部”主题活动——水族馆中的自然笔记

在2020年1月22日,上海海洋水族馆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我的绿色星球 园丁俱乐部”活动,主题为“水族馆中的自然笔记”。该活动为参与者们提供了独特的体验,推出了沪上首次的“水族馆中的自然笔记”活动。

参与者们聚集在馆内的“开阔的海洋”展区,面对展缸展开创作,记录属于自己的“水族馆中的自然笔记”。他们能够捕捉到手机拍照无法观察到的细节,体验到更加深入的观察和表达。

“水族馆中的自然笔记”活动为参与者们提供了一个与海洋生物互动和创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水族馆中的生物世界,并通过绘画记录下这段宝贵的体验。活动的举办不仅增加了参与者对海洋生物的认知和关注,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创造力和艺术才能的平台。

海洋环保圣诞节活动

海洋环保圣诞节活动于2008年12月在上海海洋水族馆举办,活动主题为“海洋环保圣诞‘塑’”,旨在响应“限塑令”的出台,通过身边的环保实践,推行环保理念。活动现场搭建了一棵完全由废弃塑料搭建而成的“圣诞塑”,填写心愿装点,同时设立了环保DIY专区、环保小游戏专区以及海洋环保圣诞树创意大赛投票评选等,让公众在参与游戏、创意比赛的过程中感受环保理念。此外,活动还设立了环保圣诞网络推广平台,倡导无纸化操作,鼓励公众参与网络环保游戏,使用环保的电子贺卡传递节日的祝福。

上海海洋水族馆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

2020年9月19日至25日,上海海洋水族馆开展了以“共享‘我的绿色’,关爱海洋生物”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活动包括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其中线下活动包括“水族世界微观察”、“企鹅生日喂食科普秀”、“水下情景学堂”等科普活动,面向广大到馆游客。此外,还有面向亲子的“关爱海洋生物,用科技点亮海龟保护希望之光”科普讲座和“水族世界微观察”活动,在大屏幕上观看显微镜水母幼体进食的有趣场景,并带上手套触摸水母,探秘水母的成长过程。

科普游览活动

夜宿水族馆

夜宿水族馆是一项特殊的游览活动,适合小学到中学的学生,活动通常需要50到70名学生参加。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在水族馆内夜宿,体验长达155米的海底隧道中不同寻常的海洋景观,与鱼儿共度夜晚。

整个活动过程需要15个小时,包括在水族馆内夜宿和与海洋生物互动的体验活动。学生们将有机会在馆内参加特别安排的互动活动,与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一起观察、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同时也可以亲自体验如何喂食海洋生物。

水族馆探索游

“水族馆探索游”是一项适合小学到中学生参与的活动,学生将在上海海洋水族馆的科普教官指导下,利用水族馆展品的资料自行探寻和研究,以获得更多关于水生物习性和保护水生物的知识。活动适宜30到50名学生参加,需要约3个小时的时间。通过这个活动,深入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知识,增强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认识。

重要事件

上海海洋水族馆斑海豹“明明”手术后死亡

根据报道,斑海豹“明明”是一只在上海海洋水族馆生活的6岁雄性斑海豹,于2007年10月26日接受了一项历史性的手术,即白内障摘除手术,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针对斑海豹进行的此类手术。手术由上海海洋水族馆和沪申五官科医院的近20名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据悉,斑海豹“明明”在5年前就被发现患有并发性白内障,这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动物疾病。由于白内障会影响动物的视力,影响其生存能力,因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由于海豹的晶状体比人的晶状体大很多,手术难度较高。

在手术前,沪申五官科医院为“明明”制定了严密的手术方案,并为其准备了三种方案:囊外手术、囊内手术、换人工晶体。最终选择了囊内手术,这是一种相对较为保守的手术方式。

手术过程中,“明明”被注射了麻药,处于深度麻醉状态。手术顺利进行,摘除白内障只花了十几秒钟。然而手术结束后,“明明”一直没有醒来,最终在4个半小时的等待后宣布死亡。

据上海海洋水族馆的工作人员分析,斑海豹“明明”的死亡可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处于深度麻醉状态而未能苏醒导致的。他们表示,虽然此次手术最终的结果令人遗憾,但为以后做类似手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海豹麻醉问题上将总结这次的经验,与各方专家继续探讨研究直至攻克。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为上海海洋水族馆揭牌

1997年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参加了在上海海洋水族馆的揭牌仪式。这是新加坡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之一,也是中国保利集团和新加坡星雅集团的跨国合作项目。在参观过程中,李光耀先生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询问水族馆的各项数据,显示出对细节的关注和求知欲。他在展缸前停留,专注地观赏来自不同海域的海洋生物,这表明他对海洋生物的喜爱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可。李光耀先生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一直带着笑容,展现出他对水族馆的欣赏和对工作人员的赞赏。他的延长停留时间也显示出他对展示内容的深入探索和兴趣的延续。这种积极的反应和兴趣表明李光耀先生对上海海洋水族馆的建设和展示内容表示认可,并对水族馆为促进公众对海洋生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提高作出贡献表示赞赏。

所获荣誉

2008年3月,上海海洋水族馆进入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教材。同年10月,上海海洋水族馆成功举办全球第七届国际水族馆大会。

2009年10月,上海海洋水族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0年5月,上海海洋水族馆获得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2011年4月,上海海洋水族馆获得了“上海名牌”企业称号。

2017年4月,上海海洋水族馆荣获"上海市五星诚信企业"称号。同年12月,该馆荣获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水族馆专业委员会"2017年度优秀集体"。

2021年12月,该馆荣获科普课件大赛二等奖,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证书和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2022年3月,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1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级新区经开区高新区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浦东新区选拔赛优秀奖;12月,与国际公益组织WildAid(WildAid)合作推广“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公益活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