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髻山碧霞元君祠 :公元632年建殿于西顶的祠堂

更新时间:2024-09-20 19:32

京东丫髻山在平谷区刘店乡,平密公路路旁。因两座山头高耸若古代女童头上的两个丫髻而得名。自唐初便有道士在此结庐修炼。唐贞观六年,建殿堂于西顶。元代改为碧霞元君祠

简介

北京市地区旧时有一民俗音乐:“西有妙峰山,东有丫髻山。”两山之上都建有碧霞元君祠,但是,京东丫髻山碧霞元君祠的历史比“庙无碑碣,其原无可考。然自雍乾以来即有之”的妙峰山碧霞元君祠要早得多。只是清朝后期,外敌入侵,国家多事,皇帝远行到丫髻山多有不便,在慈禧的旨意下,北京远郊的碧霞元君庙会才转以妙峰山金顶为最盛。

修建历史

自唐初便有道士在此结庐修炼。唐贞观六年(632年),建殿堂于西顶。元代改为碧霞元君祠。明嘉靖香河县王姓老,人称王二奶奶的来此募化修庙,建成铁瓦殿,明世宗朱厚敕赐“护国天仙宫”门额。据《昌平山水记》载:“天启七年(1627年),巡按御史倪文焕请建太监魏忠贤生祠于此,赐名崇功祠,未成而忠贤败。”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大学士礼部侍郎张榕游丫髻山,并撰写《丫髻山天仙祠碑记》,记中写道:“丫髻固北方之名山也。而其所祀之神,则天仙焉。夫天仙盖后妃也,其祀之者何报之也?后妃之德洽于宫闱,达于闾闫,后人思其德而祀之也。其建祠于山者何以?丫髻居恒山之次,而峰秀林葱,非山无以为妃之妥,非妃无以山之赫奕也。”丫髻山住持李居祥(丫髻山道教正一派分支周祖灵宝派,李居祥为天师府大真人第13代传人),在朝臣的资助下,于康熙帝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元君祠,康熙赐“敷锡广生”匾额。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帝康熙初游丫髻山。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李居祥为祝康熙60大寿,于丫髻东顶建起玉皇阁。王公大臣及旗民等,请在京道官48人到丫髻山建万寿道场。三月初一日建成,康熙命皇十子敦郡王、皇十二子固山贝子及御前太监魏珠前来降香。是夜满山灯火,赛若繁星。十八日万寿节,至山进香者2、3万人。康熙题匾额“清虚真宰”赐玉皇阁,并为玉皇阁撰写24字对联。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建成丫髻山行宫,康熙题正殿悬额为“岩苍树古”;题西室联为“天地为庐,游心外以物;诗书敦好,尚论古之人”;题卷房额为“韵松轩”,联为“端居向标薮,胜赏在烟云”;题佛室联为“琉璃光净遍空界,卜花开霏妙香”;题后室联为“岚影交窗翠,松荫入座明”;题亭额为“山意足”。皇三子和硕成亲王祉作《丫髻山行宫碑文》。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作《玉皇阁碑文》,并御笔亲书。碑文如下:“距京师百里有山曰丫髻,隶属怀柔区。两峰高矗,望之如髻,故得是名。自元明以来,号为近福地。因上有碧霞元君之祠,是以每岁孟夏,四方之民会此祈祷者,不可胜计。古称积高之区,神明所舍,况兹山北倚紫塞,南拱神京,冈峦回合,蜿蜒磅礴,而钟秀于是,则其神气之感,数有灵应,理固然也。康熙五十二年,值朕六旬诞期,诸臣民就兹山瞻礼,为朕祝禧,因共建玉皇阁,以祈延寿。经始于癸巳三月十八日,落成于甲午三月十八日,而请记其事。朕御极五十余年,夙夜孜孜,惟体上帝仁爱斯民之心,以抚绥天下。幸四海清晏,年谷顺成,朕与天下臣民得同享太平之福者,皆上帝之眷佑也。朕之承于上帝者,唯在天下臣民之永安;而天下臣民之祝愿上帝者,唯在朕躬之永年。然则兹阁之建,即上帝之陟降监观,于是乎在矣。爰立贞,载其始末,以传永久云。

康熙五十四年四月十八日”文中称丫髻山为“近畿福地”,并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重游丫髻山。清帝爱新觉罗·弘历也曾两游丫髻山,一次为乾隆十二年(1747年),一次为乾隆十八年(1753年),每次游山皆吟诗述怀。他在诗中写道:“水如银匼匝,山是紫芙;柳态笼烟际,桃姿过雨余;暂来欣揽结,欲去更踌躇……”这位风流天子,面对丫髻胜景,不忍离去。民间还有传说,乾隆为还小时出家之愿,登基之日,曾派替身来此出家,并按丫髻山道教宗派谱系取道名为“乾一丙”。嗣后丫髻山道长穿的“海水江牙”道袍,就是当年皇帝替身道长所穿道袍的式样。雍正元年后,每年由内务府到丫髻山进香成为定制,但时 间由三月一日改为四月十八日。爱新觉罗·旻宁爱新觉罗·旻宁在为太子时便曾奉父皇之命进香十余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道光命人重修碧霞元君祠,翌年,与皇太后同游丫髻山。在《重修丫髻 山碧霞元君祠碑文》中,道光将所谓“年丰人和”归于丫髻山碧霞元君神佑,并按八卦之术,推断道:“神出自震方,而兹山又适当都城之艮位,震以生之艮,以成而储祥秀,信非偶然。”将丫髻山吹得神乎其神。丫髻山几乎成了清代皇室的家庙。在皇室及其它达官贵人的捐助下,丫髻山不断扩建,山上山下遍布庙宇,远处望去,苍郁山中金碧辉煌,两座峰峦直插云霄,给人以神秘之感,成为影响远及津、鲁、晋、豫,甚至辽、蒙的近畿福地。

建筑结构

丫髻山庙宇建筑大致可分为3层:上层为两只丫髻,人称东顶、西顶。西顶建有碧霞元君殿,俗称娘娘殿,并有寝殿、斗姆宫、供奉王二奶奶的铁瓦小殿和钟楼等;东顶是康熙帝捐资修建的玉皇阁和鼓楼;两顶之间以三皇殿相连,此殿除祀奉伏羲、神农、黄帝三皇外,还供奉扁鹊孙思邈、韦慈航三名医,故又称此殿为药王殿。东西二顶,皆是用重达千斤的巨石围绕山顶垒砌而成,高达30余米,登山仰望,异常宏伟壮观,给人以如临布达拉宫之感。中层主体建筑为回香亭,包括三官殿、菩萨庙、岱庙、灵官殿等。回香亭便是当年奸宦魏忠贤欲建生祠之处。回香亭前殿奉有十二太保、孙悟空,后殿塑有十帝阎君,分七十二司,司中塑刀山、油锅等阴间酷刑,惩戒世人。下层以山前东、西宫紫霄宫)为主,另外还有观音堂、马王殿、虫王庙等建筑。

丫髻盛会

庙宇的扩建与庙会的兴盛相辅相成,随着新建庙宇的不断增加,丫髻山庙会越来越兴盛,成为华北地区四大庙会(泰山、河南浚浮县丘山、陕北佳县白云山、北京丫髻 山)之一。丫髻盛会既有宗教朝觐意义的“香会”,又有普通民众之“善会”,还有民间技艺表演性与自娱性、竞赛性相结合的“花会”。

丫髻香会每年旧历三月下旬前来朝顶。这是件庄严而神圣的事,如同伊斯兰教教徒远途跋涉朝觐麦加圣地。朝顶之前,先行“开山”,即每年旧历三月十七日,仙门弟子们在北京朝外街道东岳庙集会,商议上山事务。三月二十八、二十九日朝山,头天在黄花岭的黄花洞进香,第二天朝娘娘顶,一路上仪仗相随,细乐伴奏,颇为隆重。山下还要专设戏台演戏酬神。

普通民众之丫髻盛会在旧历四月初一至初十。京西掸尘老会先行到达,打扫台阶,清刷殿宇。龙灯老会在香道四十八盘上布好花灯彩盏。其它各种善会也都要提前到达,做好准备,为庙会服务,以结善缘。善会的种类很多,如“茶叶粥”、“献盐”、“拜席”、“净炉”、“盘香”、“缝绽”、“燃灯”、“清道”、“膏药”、“掸尘”等等。善会自成立之日起便可称“圣会”,有百年以上历史方可改为“老会”。丫髻山的善会以“一山善人”灯会最为别开生面。山上现存一块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所立《京都龙灯老会挂灯献茶碑》,碑文中不仅描述了当年灯会之盛况奇观,还记下了一个颇为有趣的小插曲:“每岁孟夏,四方人士会于此者,或纸帛或香烛拜叩登山,各为盛会,骈肩叠迹,不可数计。其尤著者,山之阳有‘一山善人’灯会,其制以众小灯排 成四字,每当日暮时,月色辉映山谷,虽数十里外 犹隐隐可辨焉。意费用浩繁,盛事难继,其‘一山’二字系另股会众承办,至今列设如常,而‘善人’二字以会众无存项仅募化集事,后因年欠助资,竟至中辄。自王公勋戚等诚敬进香,询得其详,慨然有复新志,遂白银五百两,寄存生息,既以每年所得息银七十金,为灯烛茶水之资,而‘善人’二字灯复烂如故矣。”

丫髻盛会期间,各种民间花会云集山前,一路朝山,争相献艺。据老辈人说,技艺高超的踩高跷的艺人,能够踩着一米多高的高跷,从山脚一直走到山顶,中途还要打场献艺,到东、西两顶拜顶之后,技艺更高一筹者,能够从山顶三皇殿山门前,沿着几十级台阶,单腿跳下四十八盘这段最为险峻的山路。丫髻山西顶北面,是一数十丈高的县崖,称为舍身崖。旧时有冤屈者,便到这里跳崖,让丫山娘娘明断是非,死而无怨。狮子会的艺人,要在这里展现绝技,一青一黄两头狮子,在崖边追逐打闹,玩耍逗趣,表演各种技巧套路,最为惊险的是双脚站在崖边,身体前倾,悬空于崖外,做探海式。一次,青狮失足,滚下崖去,不知是狮皮起到了降落伞的作用,还是真有什么娘娘保护,那只青狮摔下崖后,油皮儿没损,打个滚后,居然重新翩翩起舞,冲着崖上黄狮摇头摆尾。这可难为坏了黄狮,因为青狮是在招唤它,按规矩,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也要冲过去。青狮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掉下山的,黄狮却要在明知险恶的情况下跳崖,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可是,如果不跳下去,他们的会就要被人讥笑。为了维护“会”的荣誉,舞狮头的人连吼三声,舞狮尾的人明白了他的用意,只见那只黄狮冲崖下的青狮点点头,然后一个饿虎扑食,窜下崖去。黄狮 居然也没伤着。两只狮子在崖下舞了起来。这档狮 子会一下子出了名,其它的会甘拜下风。

朝山拜顶的善男信女如此众多,中国又有刻石留念的传统,于是,形成了丫髻山的另一奇观:山上山下到处都有石碑,这些石碑或大或小,形制不一,或立或卧,姿态各异,令人眼花缭乱。民间有口碑:“卢沟桥的狮子,丫髻山的碑”。就是说丫髻山石碑数量之多,如同芦沟桥上的狮子一样,难以数清。特别是巡山庙南的碑林区亭,据说是按刘基的八卦图排列的,进入碑林如入迷魂阵,转来转去,又转回了原处。堪称一绝。这些碑中,有清帝康熙亲笔御碑,有民间会碑,还有布施后为留善名的个人所立之碑。

旧时四月丫髻盛会,不仅仙门弟子、善男信女极为重视,各路商家、江湖艺人也将此时视为兴旺发财的黄金时机。天南海北的客商云集于此,排列山前,各色货物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南腔北调争相叫卖此起彼伏。唱戏的、耍猴儿的、说大鼓书的、变戏法儿的,鱼龙百戏,各逞风流。对于当地百姓来说,四月庙会是一大经济来源,他们开旅店、办饭馆,为客商及游人服务。丫髻山南的刘店、胡店等村名,就是因为当年有人开店留下的。当地百姓有一说法,说是一次庙会的收入,顶得上一个大秋的收入。

近代发展

清代后期,虽然皇家将朝山拜顶之重点转往京西妙峰山,丫髻盛会却未衰落。卢沟桥事变后,烽火连天,日寇横行,民不聊生,千年古祠香火断绝,寺院残败;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交战于丫髻山上,殿宇毁于战火之中。1958年,平谷区文化部门曾将山上遗存石碑清理拓印。笔者曾收藏一本清理石碑时的碑文手抄本,上面录有60余篇碑文。一直至80年代未,丫髻山上还存有15、6块石碑,其中包括极为珍贵的清圣祖康熙的亲笔碑。据曾到丫髻山考察过的专家学者说,乡土宗教和民间善会所立赛神碑,在我国可能只有此山才可见到,妙峰山和东岳庙虽然也有少量保留,但不如这里的典型,所以更似凤毛麟角,珍贵难得。

1986年,当地政府本着“庙会搭台,经济唱戏”的宗旨,恢复了每年农历四月的丫髻庙会,至今已举办庙会12届。丫髻山旅游开发公司利用当地村民集资和游人捐款,逐年修复了西顶碧霞元君祠、紫霄宫、进 香道、山门、回香亭等建筑,山上遗留石碑全部重新扶立,并又新立石碑10余通,如著名书画家王玉书、李燕所书之碑,中国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所书之碑。每年四月庙会期间,丫髻山下重现当年盛况,游人达百余万人次。香港电台香客、国际友人也慕名前来朝山观光。1993年县政府将丫髻山碧霞元君祠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又被列为北京人文奥运会文物保护工程,拨款重修,山上山下建筑焕然一新,美轮美奂。

千年古祠,欣逢盛世,重放光辉!

参考资料

碧霞元君祠.博雅旅游分享网.2023-11-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