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纪念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3-08-15 18:1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Memorial Site of the First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简称“中共一大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馆藏数量54855件(套),其中重要馆藏8403件(套),现任馆长薛峰。

中共一大纪念馆,建于1920年秋。1950年选址在上海市兴业路76号,并多次进行修复和扩建。2019年8月31日,中共一大纪念馆新建工程正式开工。2021年6月3日,新馆于建党百年之际正式开馆。中共一大纪念馆总面积约3700平方米。展览以“初心使命”为主题,分为序厅和六个板块,采用多种展示手段,包括文物实物、图片图表、动态视频、油画雕塑和实景还原等,精心设计了30余处重点展项和20多项多媒体声像。整个展览通过各类艺术形式和最新展陈手法,步步有景,步步有故事,突出“党的诞生地”主题,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

中共一大会址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20年,该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21年晋级为国家5A级景区。2021年10月,该馆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称号。2022年5月31日,该馆获得第六届龙雀奖文旅场景类总榜“最佳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奖项。 中共一大纪念馆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包括出版刊物如《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动态》和中共创建史系列丛书,以及研究成果如袁振英无政府主义和中共建党与复兴公园街区等,同时还举办文化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深化中共创建史研究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历史沿革

中共一大会址是一栋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1920年秋建造。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原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50年9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根据中央的指示,经多方勘查,确认兴业路76号为中共一大会址。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修复,建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1958年,会址按当年建筑原状修复后重新开放。

1968年,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改名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并向社会公开开放。1984年3月,邓小平为中共一大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86年,经上海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恢复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并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1988 年 10 月以后,纪念馆改属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领导。1993年成立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1998年6月10日,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开工。1999 年 5 月 27 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竣工并对外开放。江泽民为扩建工程竣工开放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07年底统计,共有藏品 10 万余件,珍贵文物 2 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 118 套( 416 件)。2015年,中共一大会址成为上海市首批高中生社会实践基地。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并在宣誓大厅庄严宣誓,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2019年8月31日,中共一大纪念馆新建工程正式开工。2019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推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馆藏文物史料展,展出70位英烈的160余件文物 。2020年11月17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暂停对外开放,实施场馆修缮改造,此次修缮改造旨在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建设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以良好面貌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4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修缮工作已经完成。

2021年6月3日,新馆于建党百年之际正式开馆。2022年1月,中共一大纪念馆一大广场举行了升旗仪式。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共一大纪念馆首发虚拟形象库宝和德妹。7月1日,中共一大纪念馆恢复开馆。8月9日,中共一大纪念馆增加了新馆藏:李书城孙辈捐出爷爷使用的珍贵实物,赵坚烈士亲属捐出荣誉证章。

2022年10月16日,中共一大纪念馆宣誓大厅提供线上预约宣誓服务。截至2022年10月16日,宣誓大厅共接待了35765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1259次。

2023年6月,中共一大纪念馆推出月度纪念票、年度纪念章。

设计布局

场馆设计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主入口五开间设计,造型方正简洁,两侧为上海市标志性建筑元素的铁艺装饰透雕。建筑整体为砖砌立面,每侧均有石库门造型的拱券装饰,寓意日出东方,中间则点缀着红色石库门里弄雕刻。在建筑尺度上,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地上建筑高度与周边建筑统一,将主要展览空间设置在地下室,并且建筑屋顶采用与周边相同的坡屋顶形式,保留山墙山花,延续历史街区起伏的天际线节奏。新馆立面的红色线条部分,采用了回收利用的红色旧砖,并调配专用的补色剂与增强剂,力求新建筑的红色与周边建筑系出同源

馆内布局

中共一大纪念馆新建展馆,前厅正面照壁及两侧墙面,结合展览主题设计三组大型陶板装饰浮雕。左侧为“中流砥柱”;右侧为“民族脊梁”;中间影壁为“日出东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历史组画,反映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征程。通过序厅“历史选择 伟大起点”、第一部分“前仆后继 救亡图存”、第二部分“民众觉醒 主义抉择”、第三部分“早期组织 星火初燃”、第四部分“开天辟地 日出东方”、第五部分“砥砺前行 光辉历程”和尾厅“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共7个板块,体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聚焦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革命实践。在空间形式上,运用现代建筑理念又充分融合上海石库门传统建筑特色,紧跟现代一流博物馆空间规划标准,奠定新旧交融、功能完备、品质领先的展陈空间基础。综合采用文物实物、图片图表、动态视频、油画雕塑、实景还原、等多种展示手段,设计过渡性色彩格调,突出红色主基调,体现庄严神圣的效果氛围,突出“党的诞生地”主题。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伟大的开端》基本陈列展厅位于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地下一楼,面积约3700平方米。展览以“初心使命”贯穿全篇,共分为序厅、“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和尾厅7个板块,综合采用多种展示手段,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

前仆后继、救亡图存

自19世纪中叶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进行了英勇的抗争和艰苦的探索。这些斗争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却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旧的路走不通了,势必寻找新的出路。

民众觉醒、主义抉择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原地区无产阶级逐步成长壮大,成为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在古老落后的中国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民族危难之际,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实现了华族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后,各种新思潮大量涌现。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早期组织、星火初燃

在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与劳工为伍"的实践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逐渐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在上海成立,并积极指导和推动各地共产主义者开展建党活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有计划、有组织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工人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奠定基础。

开天辟地、日出东方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以华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砥砺前行、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取得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华夏儿女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专题展览

鲁迅的艺术世界

2024年1月21日,“鲁迅的艺术世界”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共一大纪念馆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共同主办。本次共展出105件/套珍贵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27件/套。这些珍贵文物充分展示鲁迅丰富多彩的艺术收藏和精神世界,阐述鲁迅以美术启迪国人灵魂的美育思想。

永恒的誓言——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文物史料

展览共展出珍贵文物史料270件(套)。第一单元文物囊括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时代的入党宣誓誓词相关实物文献,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部党章到《共产党员课本》《共产党章程》及不同年代的入党志愿书,以物为证、以物带史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一路衍变轨迹。第二单元集中呈现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与群体的相关物品及著作,如邓中夏烈士著《省港罢工概观》、方志敏烈士狱中遗作《可爱的中国》、“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赵坚医生的证书奖章等,通过实物背后的真实事迹折射典范们的信仰力量与伟大精神。同时,展览充分运用形象化、艺术化的陈列语言呈现实物,以二百余枚传统艺术篆刻的中国共产党革命先烈印章组成党徽墙,表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华族伟大复兴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红色江南——长三角党史纪念地巡礼

2023年7月25日,“红色江南——长三角党史纪念地巡礼”展览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正式开幕。本展览聚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长三角地区,基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四地红色资源,重点呈现中国共产党在江南大地上书写的热血岁月和光荣历史。本次展览,中共一大纪念馆精心挑选馆藏珍贵文物资料45件(套),带领观众走进上海、浙江、江苏、安徽,讲述四地红色故事,不少文物系首次亮相。这些珍贵文物展品是无数共产党员、革命儿女为了华族伟大复兴甘洒热血、奋斗到底的历史见证,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展览中展出了革命先辈亲笔写成的家书信札、革命战士艰苦战斗时期保留的随身物品,生动形象地诉说着伟大建党精神和百余年红色记忆。

数字纪念馆

中共一大纪念馆数字纪念馆是一个集知识性、互动性、多样性、实时性和永久性于一体的数字博物馆。

周公馆

1979年2月,经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同意,修复旧址,恢复原貌,建立纪念馆。1982年3月5日,纪念馆实行内部开放。1986 年9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关心支持下,将思南路73号旧址毗邻的71号内8户居民迁出,作为纪念馆的业务办公用房。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73号、71号两幢楼房全部占地面积234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9平方米。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筹建初,属上海博物馆领导。1985年3月,改由中共一大纪念馆领导,成为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一个部门,对外仍相对独立。1988年5月,根据市文化局党委指示,纪念馆除党的关系仍属中共一大纪念馆党支部领导外,行政、业务等工作完全独立,成为一个独立建制的单位。1988 年10月,纪念馆改属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领导。1998年4月,根据市文管委的指示,纪念馆取消独立建制,与中共一大纪念馆合并,划归中共一大纪念馆领导,原纪念馆机构撤消,成为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一个部门。纪念馆的文物藏品、资料和照片等归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保管部统一管理;有关人员也调入中共一大纪念馆统一安排使用。纪念馆对外仍相对独立,主要承担旧址保护和开放接待工作。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周公馆)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要馆藏

镇馆之宝——《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从第2卷第1号起改称《新青年》。

邓小平同志1984年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题写的馆名

1983年12月26日,为请邓小平同志为我馆题写馆牌,我馆专门打了报告给上海市文化局党委,市文化局党委根据要求拟文报中共市委宣传部,由市委宣传部转报中共中央宣传部。1984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邓力群将报告送邓小平处。1984年3月21日,小平同志处将邓小平同志为我馆所题写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未落款和书写日期)手迹交中共中央宣传部。1984年3月24日,力群同志将题词送到上海市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陈博云运送武器的皮箱

1927年2月底,共产党员陈博云时任浦东码头工人纠察大队队长。在党的指示下,他利用做浦东太古公司码头工头的公开身份,通过敌人内部的关系买到了六支短枪,藏在浦西西门路西门里12号。为着起义的需要,必须设法避开反动军警的监视,把这六支枪迅速运到浦东新区。陈博云当时住在浦东,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夕,就叫他的爱人胡莲英把枪藏在这只皮箱内冒着危险,不顾码头反动警察的阻拦运到浦东。

1925年8月上海纱厂总工会成立代表大会合影照

1924年5月5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及各区党部代表为庆祝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三周年,在孙中山寓所召开纪念会。会后全体与会者在草坪上拍摄了一张大型集体照以资纪念。1924年5月6日,上海市民国日报》报导了纪念会情况并刊登了这幅集体照。

五卅运动时期钟秀文长衫

国棉二厂老工人钟秀文于“五”大罢工时曾穿着这件黑长衫在南京路一带散发传单,当时将大批传单藏在胸襟内,腰部用带缚紧不使落下。

辛亥革命时上海起义军陆军旗

1911年辛亥革命起义后的陆军旗,四周红色,中央为一九角星,内外两圈共有黄星十八颗,代表当时十八个省份。

清邓世昌印章

邓世昌是清末爱国海军将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9月17号黄海海战中,时任“致远”舰管带(舰长)的邓世昌,在舰伤弹尽的情况下,仍坚定地指挥舰上官兵驾驶军舰撞击敌舰,不幸被鱼雷击中,他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这枚发晶私章是邓世昌的遗物。

五卅运动时期刘少奇名片

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敌人污蔑上海总工会侵吞募捐款项,中饱私囊。为了揭穿敌人的阴谋,当时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和上海总工会总务科主任的刘少奇,邀请著名会计师徐永祚核对上海总工会账目,并将经核实的账目公布在上海《民国日报》和《上海总工会日报》上,以斥责敌人的无耻行径。这张名片就是当年刘少奇在联系工作时递交给徐永的,徐永祚将名片保存在他的业务档案里。

1920年7月湖南人民驱逐张敬尧运动代表团创办的《天问》

《天问》周刊,由湖南省旅沪各界人士所创办,于1920年2月29日在上海出版。同年7日发行第24期后停刊。它在湖南人民的驱张运动中应运而生。为湖南各界人民在驱张运动中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也是“五四”以后出版的一份反帝反封建刊物。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学术研究

学术动态

《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动态》(第一期)发布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7月14日,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挂牌成立。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是全国第一家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省级研究中心,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发起。为推动学界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中心”特策划编辑《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动态》。

出版刊物

《星火初燃: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该书作为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共创建史系列丛书第四本,是2020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100周年而特别策划的“星火初燃——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的同名主题画册。全书从“时代呼唤新的革命领导力量”“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酝酿与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三个部分,深入探寻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到诞生的历史密码,深度解答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五四运动后短短一年就能建立、为什么党的发起组成立一年后就召开中共一大、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国共产党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等关键问题。

《日出东方:近代上海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该书作为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共创建史系列丛书第二本,是2018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特别策划的“日出东方——近代上海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的同名主题画册。全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开放之城:近代上海市的成长与发展”“革命之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在上海相遇”“光荣之城: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和诞生”,从三个不同维度深度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孕育诞生的历史逻辑。全书在展览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添加了丰富的文物故事链接,融入了精心拍摄的展览场景图片,在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的融合方面作了新的改进和探索。

《伟大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该书作为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共创建史系列丛书第三本,是2019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而特别策划的专题展览“伟大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的同名主题画册,深入展示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三者之间的历史关联,重点阐释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如何唤醒一代青年,指引他们在比较和追求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最终酝酿、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书中挑选了众多珍贵的馆藏文物图片,其中不少是首次对外公开出版,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马林画传》

该书以2009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历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亨德利库斯·约瑟夫斯·弗朗西乌斯·玛丽·斯内夫利特与中国文献图片展”为基础,经过进一步补充、修改和调整后,以画传的形式对马林的主要生平事迹做了全面介绍,尤其侧重收录马林与中国有关的部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以大量的历史图片、档案文献、实物照片等,呈现了马林的主要生平、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关系、在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离开中国后对中国的眷恋以及后人对他的纪念活动等内容,展现了一个追求正义、反对压迫、呼吁自由的国际斗士形象。

研究成果

袁振英与无政府主义

袁振英是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的成员,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八个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袁振英曾任《新青年》“俄罗斯研究”专栏主编、《共产党》月刊撰述员、俄文生活报英文翻译、外国语学校教员等,凭借出色的外文优势,他翻译了大量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俄国十月革命方面的文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袁振英也因此自认为是“共产主义的马前卒”。然而,观其一生,真正影响他的是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思想。

中共建党与上海复兴公园街区

1920年2月19日,陈独秀从北京来到上海市,不久搬进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同时也把在北京的《新青年》编辑部迁了过来。从渔阳里开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在这一地块很快铺开。仅仅一年多,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博文女校与近代上海

博文女校是一所思想进步的女子学校,培养了许多引领社会活动的女性,她们是中国妇女界的翘楚。近代上海为这些女性提供了施展才智和抱负的场所,博文女校也为中国革命提供了进步的动力。博文女校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住宿地,也是代表们讨论、思索的场所,因此可以说是中共一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博文女校的师生都为中原地区的新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她们的事迹和贡献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共创建史研究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2021年7月23日,在党的一大开幕整一百年的日子,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复旦大学、中共一大纪念馆主办,中共创建史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支持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共创建史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2021年7月7日至7月9日,“继承百年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红色文献研究专家学者及全国各类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及党校、党史机构、文献学界、历史学界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红色文献的收藏与整理、研究和传承。此次研讨会由《图书馆杂志》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共同承办,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协办。

2021年6月29日,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高等研究院楼举行,研讨会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主办,《经济学动态》《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思想史学刊》《财经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经济问题》等期刊提供学术支持。本次研讨会旨在从学术上更好地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丰富经济思想与实践,会议为期一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

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交通路线

地铁1号线(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地铁10/13号线(一大会址·新天地站)。

重要事件

2022年,中共一大纪念馆发布首批100个红色文化IP元素。均由党史专家与设计师合作,从馆藏文物、历史史料、红色故事中提炼、转换为视觉元素。其中的不少元素已投入“一大文创”开发。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带领其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在习近平领誓下,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大厅,让现场所有人都深受感染,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习近平强调,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