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0 21:32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成立于2002年底,是在原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农业发展学院等院系(部)基础上组建而成。学院下设发展管理系、社会学系、法律系、媒体传播系和外语系,共有教职工共191人,招收农村区域发展、社会学、法学、传播学和英语5个本科专业。学院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村发展管理与干预、农村社会问题与社会管理、贫困与减贫、农业社会学、乡村传播等,与国外多所著名大学保持密切合作与交流关系。学院同时负责《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管理与建设工作。

学院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成立于2002年底,是在原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农村发展学院等院系(部)基础上组建的。人文与发展学院已形成了合正规教育、培训和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体系,有着广泛的国际交流、长期的对外合作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潜力无限。学院现招收农村发展、社会学区域经济学、经济法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区域发展管理、国际商务英语、传播学等方向和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学院还设有中国农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农业推广专业硕士项目。学院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包括:农村发展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学理论与运用,社会发展理论,农村社会保障,环境经济与农村资源管理,可持续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村法制与政策,农村技术发展、推广与传播,全球化与农村发展战略与政策,农史与农业科学技术史、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教学与研究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农学管理学七个一级学科门类,囊括了对中原地区未来发展尤其是农村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几乎所有的前沿学科。

学院附设有国际农村发展中心、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农民问题研究中心、推广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农业遗产与农业文明研究中心、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现代农业教育技术中心、中国当代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等研究咨询机构。学院同时承办《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原农村发展学院和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多年的工作中得到了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与帮助;与联合国系统、世界银行欧盟、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过的发展援助机构和福特基金会等国际资助机构进行了成功的合作;与国内外的著名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同时承担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职能。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职能包括MPA教育、研究、培训与咨询。其在扶贫领域、留守人口领域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已经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行政管理学院下设扶贫研究中心、发展干预研究中心、留守人口研究中心、发展工作方法研究中心、灾害研究中心、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和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培训课程包括扶贫管理、参与式发展规划、参与式项目管理及社会性别与发展等内容。公共管理学院还为从事农村工作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部门提供规划管理、项目管理、扶贫管理、社会工作、土地与自然资源管理、社会性别与发展等领域的技术支持服务。

我院已形成教育、研究、培训和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体系,有着广泛的国际交流、长期的对外合作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学院现招收农村发展与管理、社会学区域经济学、经济法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国际商务英语、传播学等方向和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并面向国际招收全英语教学的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的留学生。学院还设有中荷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行政管理硕士(MPA)、农业推广专业硕士项目。学院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村发展政策与干预行动、农村社会与管理和农村法治与政治等。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共191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94人,讲师41人,副编审1人、编辑1人,高级实验师3人,实验师2人,高级工1人,职员9人。其中,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第二批)、8人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2人获得“大北农”教学名师奖、2人获得“大北农”青年学者奖。学院同时聘请了5位兼职教授,分别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教授亨利·伯恩斯坦(Henry Bernstein)、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扬·杜威·范德普勒格(Jan Douwe van der Ploeg), 荷兰伊拉兹马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ISS)教授萨图尼诺·博拉斯(Saturnino (‘Jun’) M. Borras Jr)、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卡洛斯·奥亚(Carlos Oya)以及荷兰跨国研究所的研究员珍妮弗·佛朗哥(Jennifer 中非金融合作法郎)。

系部设置

国际教育系

国际教育系(原国际农业系)成立于2000年。该系主要任务是搭建教育平台、执行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人发国际班),培养农业相关领域的国际型人才。同时,国际教育系也承担着国内、国际上农村发

展和发展社会学领域的科研、咨询和培训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中外合作项目(人发国际班)招生专业:

发展管理系

发展管理系成立于1998年,在全国发展研究领域内具有领先地位。其目标是通过教学、科研及实践活动推动发展学科的深入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角、掌握先进发展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研究、管理和实践人才。该系拥有系统的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发展学科专业设置,其师资力量、科研课题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国际化特色显著,在贫困与反贫困、留守人口、自然资源管理、社会性别公民社会与参与、公共政策与发展干预等研究领域内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和政策影响。

社会学系

社会学专业创立于1995年,具有社会学和社会保障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学研究人员和各类社会管理者,特别是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城乡社区建设、企事业单位管理和研究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熟悉国内外社会学的主要流派与学说,通晓社会发展与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写作能力和公关社交及组织能力。

社会学专业是我院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现有社会学和社会保障两个硕士授予点。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许多省市建有实习基地和调研点,同国内外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社会学系涉及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乡村社会学农村社区发展研究

主要包括农村社区理论与发展研究、农村社会结构与组织建设、城市化与农村发展、农村科技文化教育、农村法制、农村生态环境、社会生活方式、发展项目管理与评估等内容。

2、农村公共管理

主要包括农村社区管理、农村社会控制、农村与农业政策、农村环境管理、农村社会保障、农村老年问题、人口流动与就业等内容。

3、社会心理与人的现代化

包括社会心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念对人行为的影响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农民个体、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的研究等。

4、农村家庭社会学与性别研究

包括家庭理论与功能的研究,农村妇女问题研究,性别与发展关系的研究,家政推广研究等。

社会保障硕士点涉及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城乡社会保障与公共政策

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理论、制度运行机制研究,城乡社区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化发展与城乡(侧重农村社区)老年问题研究;农村公共卫生、流动就业群体社会保障机制,国内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问题研究。

2、农村社区保障与社会工作

主要包括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创新与制度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体研究,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农村社区管理机制研究,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研究。

3、城乡人口互动与劳动就业

包括城乡社会发展与人口问题理论研究,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城乡互动就业群体社会权益保障,农民工劳动就业与职业指导,农村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法学系

法学系于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并于当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起招收经济法专业研究生。在校本科生407名,硕士生26名。法律系现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经济法硕士授权点1个。现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国际私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土地法等课程。现有专任教师15名,教授2名,副教授5名,分别从事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和农业法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法律系教师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0余本。法律系教师承担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的法律意识与依法治农》、农业部软科学项目《农业行政执法监督研究》、《农业行政许可的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法律问题》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部分教师还参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立法工作以及法律服务工作。

科技管理系

科技管理系是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知识经济提出的各种挑战以及"科教兴国"战略对相关理论研究和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于1996年成立的。

科技管理系在人才培养和科研上以"科学技术管理与政策分析"为学科特色。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1人;另外还聘请了多名有丰富科技管理经验的客座教授。承担有"高技术创业模式研究"、"非营利性农业科研院所能力评估研究"、"硅谷模式与产学创新体制研究"、"高技术企业孵化器研究"、"科技项目管理与评价体系研究"等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科研课题。在科技发展战略、高新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科技政策与管理等方面发表论著百余篇,在国内教育和科技管理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系设有"科学技术管理"4年制大学本科专业,授予毕业生管理学学士。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和技能、具有现代科技知识与理论素养、了解科技发展规律、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一门外语、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从事科学技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管理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和发展取向是各级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高新科技园区、大学、科研机构的管理或研究部门,以及各类高新技术公司。

本系还设有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学位点,培养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政策、技术创新管理、高新科技园区管理等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媒体传播系

媒体传播系现设有传播学理论教研室、影视媒体传播教研室、新闻与文学写作教研室,拥有专职教学科研和媒体技术(实验)人员18人,他们具有现代媒体传播及应用的丰富经验,大多数教师都具有长期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制作、报刊编辑、广告策划创意、网络媒体传播的丰富经验。其中教授、副教授12人,讲师5人、助教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硕士生导师7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30%,硕士以上占70%,实验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的专业技术方向涵盖了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与技术学、文学、艺术学、广告学教育技术学发展理论等学科领域,承担着本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

外语系

外语系成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最初为外语教研室,1993年发展为外语教学部,同年组合进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994年,在承担全校公共英语课的同时,开设了英语辅修专业,1996年开设英语专业,成立外语系。2002年加入新成立的人文与发展学院。现有专职教师8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4人。外语系系务会主要成员包括系主任张彩华,系党支部书记孙悦芬,副系主任赵劲鹰、曾庆敏、李争鸣。

外语系的教学分为四个部分:大学外语教学、英语专业教学、英语双学士教学和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教学。

大学外语教学含英语、日语俄语,覆盖全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外语教学,同时在全校开设英语、日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选修课,还先后根据学校的需要进行过德语法语和拉丁语的教学。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024-02-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