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 :五斗米道的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06-12 17:13

张道陵(公元34年—公元156年),原名张陵,字辅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东汉道教“五斗米道”(即“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创始人。

张道陵在历史上的记载最早出现在陈寿的《三国志·张鲁传》中,书中记载张道陵客居蜀中,在鹄鸣山学道,造道书迷惑百姓,因教众交五斗米而被称为“米贼”。后世史书如《后汉书》也延续这一说法。魏晋时期,张道陵的记载开始带有一些神话色彩,葛洪神仙传》记载,张道陵原为太学学生,晚年追求长生之道,十年学有所成,在鹤鸣山隐居时得老君亲授,修行精进,降妖除魔,治病救人,造福蜀地百姓。而由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攥写的《汉天师世家》,对张道陵的事迹记载更为丰富。书中记载,张道陵少时喜欢阅读河图、洛书、天文、地理这一类书籍,曾入太学学习,精通《五经》。早年间,张道陵担任巴郡江州(今四川重庆)令,后来隐居洛阳北邙山(今洛阳市北)修炼长生之道。隐居期间汉章帝刘炟和刘肇刘肇都曾征召他,张道陵都没接受。张道陵在云锦山炼成“龙虎大丹”,云锦山因此得名“龙虎山”,受神人指引在嵩山石室内获得《黄帝九鼎丹书》和《太清丹经》。张道陵在鹤鸣山(今大邑县)修道,得太上老君授予三五都功诸品经录等物,道法有成后降五方上帝、白虎神,打败八部鬼帅六大鬼王,立二十四治(即教区),灭咸泉毒龙、封十二神女为井神,教百姓煮盐之法,造福一方。汉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张道陵将天师教传给了儿子张衡后,在云台峰飞升。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册赠后汉天师张道陵为“太师”。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李儇李封张道陵为“三天扶教大法司”。熙宁年间,赵顼加号张道陵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司”,元成宗铁穆耳孛儿只斤·铁穆耳加封张道陵为“正一沖玄神化静应显祐真君”。世传张道陵自撰《老子想尔注》,是道教早期主要著作。

张道陵促使道教成为一个有组织、有规戒的宗教团体,并建立了道教的神仙体系。他创立道教传道的过程,不仅在引导整合民众的精神信仰中发挥了作用,也对中华思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影响。在古代端午节前后,人们会在家门口或厅堂中挂张天师(张道陵)画像或摆上他的塑像,避邪除灾,保佑家宅平安。

人物生平

张道陵在历史上的记载最早出现在陈寿的《三国志·张鲁传》中。《三国志·张鲁传》记载,“张鲁的祖父张陵,客居蜀中,在鹄鸣山学道,造作道书迷惑百姓,信仰其道的百姓交五斗米,所以世人称呼张陵为‘米贼’。张陵死后,其子张衡接其衣钵传道。张衡死后,其子张鲁接着传道。”这一记载延续到《后汉书·刘焉传》中。

魏晋,张道陵的记载开始丰富,例如晋朝葛洪的《神仙传》中,对于张道陵的记载开始有一些神话色彩。《神仙传》中记载,张道陵是沛国丰县人,本是太学学生,博采五经,晚年追求长生之道,十年学有所成,道术高超;听说蜀中百姓可以教化,张道陵携弟子入蜀传道,在鹤鸣山隐居,得太上老君亲授,三年炼成神丹,修行精进,可抓精怪邪崇,与六天魔鬼对战,夺回二十四治改为福庭,并降伏领导者为阴官,同时打败蜀中散布疾病的魔鬼,治病救人。

汉天师世家》对于张道陵的事迹记载较为丰富。书中记载:祖天师张道陵是沛国丰邑县人,留侯张良的九世孙,祖父是张纲,父亲是张大顺。张道陵的母亲梦到北斗魁星降世,感而有孕,于东汉建武(公元34年)十年正月十五夜在浙江天目山生下张道陵。少时张道陵就精通《道德经》,曾经在太学学习,通晓天文、地理、诸子、五经等,跟着学习的有数千人。永平二年(公元59年),张道陵任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后来弃官隐居在洛阳北邙山,学习长生之道。汉章帝刘炟征召他为博士,刘肇刘肇也以太傅之位征召他,张道陵都拒绝了。张道陵和弟子王长从淮入鄱阳县登乐平雩子山,山神表示愿意听从驱使,张道陵成功炼制出九天神母丹,出现了龙虎的身影,这座山因此得名“龙虎山”。受神人赵诣前指引,张道陵在嵩山石室内得到黄帝授予的《黄帝九鼎丹书》和《太清丹经》,后降五方上帝白虎神。张道陵在鹤鸣山修道,得太上老君亲授三五都功诸品经录、三五斩邪雌雄剑、玉印鱼衣、二仪交泰冠、通天玉简,在青城山八部鬼帅六大鬼王斗法获胜,立二十四治(即教区),增加四治对应二十八星宿,每治立仙官、阴官,由祭酒来管理。张道陵以善恶之报教化蜀中百姓,带弟子王长到阳山灭咸泉毒龙,封十二神女为井神,教百姓煮盐之法,百姓因此收益,建立天师庙纪念张道陵。在云台山,张道陵问谁能摘下长在悬崖缝隙中的桃子,赵升跳下摘桃,张道陵也随后跳下悬崖,王长和赵升跟着一起跳,张道陵就将神丹和诸经玄秘传授给赵升和王长。张道陵在渠亭山收到太上玉册,劫命为六合无穷高明大帝,被封为天师。张道陵将经录、玉印、雌雄双剑交付给儿子张衡。第二天张道陵在云台峰分神丹给王长和赵升吃,随后和夫人雍姓飞升,终年123岁,王长、赵升也随侍飞升。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册赠后汉天师张道陵为“太师”。公元884年(公元884年),唐僖宗李儇封张道陵为“三天扶教大法司”。熙宁年间,赵顼加号张道陵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司”。元成宗铁穆耳孛儿只斤·铁穆耳加封张道陵为“正一沖玄神化静应显祐真君”。

思想主张

从《汉天师世家》《神仙传》二者所记载内容中,可窥见张道陵的养生思想。张道陵的养生思想兼收并蓄,但有两个侧重点,一是重视服食丹药,二是精鬼致病、请神治病。

陈国符先生考订,张道陵的丹药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黄帝九鼎神丹经》中,主要思想有四个方面:第一,重丹药之养生指导思想,经书中认为矿物烧炼的丹药比呼吸引导、吐故纳新及服草木药有更重大的养生意义;第二,炼丹之注意事项,经书开篇就谈论金石药的非凡作用,紧接着从地点、世界、同道、施祭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炼丹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三,炼丹前须制作玄黄、六一泥、釜备用,玄黄、六一泥和土釜是炼制九丹必需的“道具”;第四,九种神丹的制法、功效。

张道陵的精鬼致病、请神治病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经文指出:凡一切疾病灾害,都是因为精鬼作祟,或恶人作怪,而各种灾患均有天官主治。如果世人患病遭灾,即应上章召请相应的天官收鬼降妖,治病度厄。

著述

老子想尔注》:世传张道陵曾自撰《老子想尔注》,此书名义上是对《老子》的注解,实际是注者按照其主观意愿而对原文进行的刻意阐释和发挥,使道家的哲学著作《老子》被改造成了道教的宗教经典《老子想尔注》,让道家走向了道教。《想尔注》经文早已散失,《隋书·经籍志》和新、旧《旧唐书》都未记载,《道藏》中也没收进去。清末莫高窟发现的古本典籍中存有《老子道经想尔注》残本,据考证是六朝钞本。此残卷在公元1905年失窃,现收藏在大不列颠博物馆,编号为斯氏(马尔克·斯坦因)六八二五。

宗派传承

诞生于东汉顺帝时期的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天师道或正一盟威之道,创立者是张陵,道门内又称其为张道陵、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等。张道陵有弟子三百多人,在蜀汉一代和洛阳市立有二十四治(即教区),为其后五斗米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张道陵的儿子张衡的生平事迹,在正史中的记载很少,这至少表明张衡在传播五斗米道的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大。张道陵的孙子张鲁嗣教后,不仅继续传播五斗米道,而且壮大并发展了五斗米道,在汉中市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张鲁以五斗米道统治巴、汉一代前后将近三十年,扩大了道教的势力,史称“民夷便乐之”、朝廷“力不能征”。据传张道陵与弟子王长、赵升等同时飞升。

南北朝开始,政府设立道教管理机构,北齐昭玄寺掌释道二教。唐朝设崇玄置令,又置诸寺观监,隶属鸿胪寺。宋代设左右街道院,以领导道教。金朝于帅、府置司,正职为道箓,副职为道正,三年为一任期,任满则另外择人继任。元代,中央设集贤院总领道教,所辖各派再分级进行管理。而到了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正式设立道录司总管全国道教,道教派别正式由官方划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派,两派道士的度牒和职衔各不相同,由朝廷钦定。直到清朝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天师传承人选都必须得到帝王的允许。嘉熹三年 (公元1239年),赵昀张可大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领杭州龙翔宫,正一派正式成为江南诸道派的首领。到了元朝孛儿只斤·忽必烈在《制》文中称张宗演为“嗣汉36代天师”,等于正式以官方名义承认张道陵子孙的“天师”头衔,并赋予其主持江南道教的职权。明清时,天师封号虽被取消,正一教主也非皇帝敕封,但张陵子孙仍被视为其教的首领。天师道每一代领袖都称“天师”,采取的是世袭制度,天师传承原则首先强调严格的血缘关系,传承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张氏家族成员;其次强调亲疏分明、长幼有序的传承秩序,即长子优位规则,其后依次为弟、孙、堂弟、从子、叔父、族人。

宗教角色

早期上清经,以及《道藏》本《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中,张道陵的名号为“三天法师”。明代小说《西游记》里,张道陵是四大天师之一,玉皇大帝近臣,在通明殿值班,负责转达奏章、引领陛见、宣布谕旨等事宜。晋朝葛洪神仙传》中,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在蜀中借治病传道,因此,张道陵的形象遂为历代道教徒所崇奉,被赋予消灾辟邪、保佑太平、祈求健康的功能。

民间传说的张天师以祖天师张道陵为原型的篇目较多。自唐代起,便有记录张天师在青城山打鬼的故事。在这些民间传说中,张天师形象复杂多样,具有半人半神的特征。他是活生生的人,但又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俨然是玉皇大帝派驻青城山、龙虎山,统领人间鬼神精怪的 “鬼王”。太白金星、观音菩萨等等是他家的常客,一些凶神恶煞在他身边接受驱遣、认罪受罚。

宗教形象

据元赵道一《仙鉴》中记载,张道陵身长九尺二寸,历眉广颗,绿睛朱顶,隆准方颐,目有三角,伏犀贯脑,玉枕峰起,垂手过膝,美须。

广西壮族师公教的道教神像中,左师(张天师)神像着红袍蓝裙,手执玉简,赤面络腮,神态威猛;还有一种为张天师骑虎,下有赵元帅、马元帅。

民俗信仰

古代端午节的主要内容是祛毒灾保健康,祈求平安吉祥。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还要在家门口或厅堂中挂张天师(张道陵)画像或摆上他的塑像,挂上菖蒲、艾草等有驱毒作用的植物。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载,宋代民俗,端午节画天师像贩卖,又作泥玩具张天师,以艾为须,大蒜为拳,置于门上,称天师艾。清人柴桑《燕京杂记》也说:“(端午)前数日,肆间用黄纸盖朱印,或绘天师、钟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购而粘门上,以逐祟恶。”此外,还有一种“天师镇宅”的年画很受百姓欢迎,图中所绘张天师身穿道服,手执净水杯,骑虎,威镇五毒——蝎子唇足纲、蛇、铅山壁虎、蟾赊。民间认为,贴此画可以避邪除灾,保佑家宅平安。

苍溪云台山道教是传承的张天师创立的正一派道教。 因法师常常敲锣打铜铃来做道场斋醮科仪,当地老百姓称正一派道教为“叮当派”道教。叮当派道教的主要特点是劝善良、保平安,信仰生活化、民间化。 道场法事往往以降妖驱鬼、念咒画符、禳灾祈福和确保平安为主要内容,其表现方式和演教形式已被老百姓所接受。每年的春节和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云台山附近的老百姓到云台观烧香祈福,通常称为赶庙会。 云台观已经成为老百姓寄托哀思、减轻痛苦、慰籍心灵的祭拜场所。

贡献及影响

张道陵设立二十四治以教化民众, “三宣五令,令民知法”。张道陵创立的道教一方面用赏善罚恶的神灵威力来劝戒人们遵守伦理道德,另一方面又以长生成仙的理想来引导人们自觉地遵守伦理道德;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对人们的道德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道陵促使道教成为一个有组织、有规戒的宗教团体。道经记载,除奉老子为最高神之外,张道陵还创造了一系列的神灵。《三天内解经》记载有道德丈人、太上丈人、天帝君、九老仙都君、九气丈人、新出老君、五方上帝王母娘娘上元夫人、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等正一派的天真神明。在另一种早期天师道的 《正一法文经章官品》中亦列有名目繁多的天地各方神君,其称有“百二十官”,如九水丈人、天昌君、天纲君、安气君、赤沙君、天玄君 、青龙君、官席君、九地君、四明君、毕女君、破市大将军、破狱大将军、解患大将军、太阴君、玉女君、诛殃君、五谷君、万福君、行厨君、金仓君、注变君、北海君、太平君、百舌君,明星玉女、天皇君、朱雀君等,他们均各有主司,或主收邪治鬼、治病祛痛,或主祈雨求晴、利市安宅,其范围几乎包括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张道陵对最高尊神的建立,对 “三官”“千二百官”等神真种种的初步设立,为道教神真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关争议

张道陵的族系

关于张道陵族系迄今仍存争议。道家称天师张道陵为张良后裔。据《史记·汉留侯世家》记载,张良有两个儿子,长子张不疑,次子张辟疆(也有记作张辟彊),张良死后,张不疑继承侯位,张辟疆则在刘盈七年任侍中。此外,正史没有关于张不疑和张辟疆的其他记载。《汉天师世家》及明嘉靖 《张氏统宗世谱》都将天师张陵系于张不疑、张皓一族,其传承谱系为:张良—不疑—高—通—无妄—里仁—皓—纲—大顺—陵。张皓子张纲,曾任扬州市 (今扬州) 太守,建康元年 (公元144年) 卒,享年四十六岁(司马彪续汉书》作三十六岁)。张纲生于公元98年 (或公元108年),若天师张陵为其孙,则出生年不可能早于公元128年。且《后汉书·张纲传》和 《华阳国志》卷十记载,张纲只有三子,分为张植、张续、张方,并无张大顺。另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七十二下》记载,张不疑、张皓一族谱系为:张良—不疑—典—默—金—千秋—嵩—壮——皓—纲,与 《汉天师世家》所载完全不同,故可肯定天师张道陵族系与蜀人张皓、张纲毫无关系。

五斗米道的创立完善

道教的传统说法,五斗米道创始人是张陵,陵传其子衡,衡传其子鲁,号称“三张”。这一传道世系似乎也被道教以外的学界所公认。可牟钟鉴先生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强加给历史的虚构。”原因在于:历史上关于三张传道世系的最早记载是在陈寿《三国志·张鲁传》,但陈寿又在同一传中说:“张鲁袭杀了张修,获得张修的信众,占据汉中市,以鬼道教导百姓,字号师君。”这是两条得自相同渠道又互相矛盾的史料。细究史料,从以下几点可看出五斗米道由张修在汉中创建而后张鲁袭杀了张修取得教权这一说法可能性更大:第一,史家关于张陵、张衡的记载师傅简略,看不出他们具有道师的身份,有关张鲁的记载却具体而确定;第二,陈寿《三国志·刘焉传》记载,张鲁靠母亲得宠于刘焉而发迹,如果父亲张衡由教权,他可以直接继承而不是靠母亲成事;第三,三国魏鱼《典略》记载,“汉中市张修,是五斗米道前期领导人”,张修死后,“张鲁在汉中,获得了信教的百姓”,这一记载与《三国志·张鲁传》关于张修的说法相符合,且《后汉书·灵帝纪》记载,“七月巴郡张修反,寇郡县”,注引刘艾《纪》曰:“巴郡巫人张修治病,痊愈的人要付五斗米,因此号五斗米师。”这些史料都能证明张修早于张鲁为五斗米道师,张鲁的教权是从张修手中夺得。

《老子想尔注》的作者

《老子想尔注》是老子《道德经》的注释本。李隆基御制的《道德真经疏外传》、五代十国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以及中唐僧人法琳辩正论》等都认为张道陵曾注《道德经》,是《老子想尔注》的作者,后世道书多沿此说。另一种说法则是该书作者是张道陵的孙子张鲁所著。

人物评价

现代学者陈霞在《从道家到道教——论《老子想尔注》的阐释方法》一文中认为,张道陵所著《老子想尔注》将哲学文本改造成了宗教经典,为道教的形成及传播作了理论上的准备,是道教创立的重要标志。

现代学者张继禹在《尊道溯源于真·立教导人达善——祖天师张道陵开立道教历史意义探溯》一文中认为,张道陵尊道立教的意义在于尊道是引人追求至真;立教则是导人达于善。

相关人物

祖父:张纲。

父亲:张大顺,号“桐柏真人”。

母亲:刘氏。

妻子:雍氏。

儿子:张衡,天师道第二代天师,初为黄门侍郎,元武宗时赠其“正一嗣师太清寅教妙道真君”。

孙子:张鲁,天师道第三代天师,汉中太守,自称“师君”,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元成宗时赠其“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孙子:张卫,曾被曹操封为昭义将军。

弟子:王长,被尊奉为“王大真仙”。

弟子:赵升。

轶事典故

降伏白虎

有一天,有人跟张道陵说,西城有个白虎神,喜好吸人血,每年都要杀人祭祀。如果哪一年没有祭祀白虎神,白虎神就会大兴风雨毁了庄稼和六畜,所以百姓每年都要重金求一人赴死,官府也没法管。张道陵不忍心,在祭祀当天替换了祭品,当晚降伏了白虎神。此后,百姓在白虎神庙前另外建立三间前殿,供奉张道陵像。

灭魔王鬼帅

传说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晚,太上老君降临张道陵修炼的地方,传授他《正一明威秘录》等众多秘诀、雌雄剑和都公印,要他消灭蜀中众鬼魔王。张道陵修炼千日,习成众多法术。他听说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在益州为祸人间,就在青城山设坛做法,鸣钟扣,布下龙虎神兵想要擒拿鬼帅。张道陵一一化解鬼帅的攻势,鬼帅不服,第二天和六大魔王再度来犯。张道陵这次想要魔王鬼帅都心服口服,相约斗法。魔王鬼帅斗法失败了,担心鬼子鬼孙被灭绝,都跪下来求饶。张道陵遂让六大魔王归于北,八部鬼帅去往西域,并招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天兵天将等人将群鬼杀灭。

七试赵升

张道陵有很多弟子,但只有王长一人得他传承,被其余弟子质疑偏心。张道陵说他们俗气未除,只有明年正月七日午时来的那个人,才是跟王长一样能修道的。弟子们不相信。第二年正月七日,赵升来了,长相穿着和张道陵说的一样。张道陵对赵升考验了七次。

第一次是赵升到门前求见张道陵,门人不通报并辱骂了赵升四十多天,赵升在门外露宿四十多天张道陵才让他进门。第二次是派赵升到田里看守庄稼,期间有个美貌女子对赵升百般勾引,赵升都不为所动。第三次是派赵升去砍柴,赵升在树下挖到一窖金子,他觉得出家人不需要金子,天赐之物也不行,就把金子埋回去。第四次是有三只老虎咬他的衣服但没伤到他的身体,赵升一点都不害怕,说他没做亏心事,只想求长生之道,如果前世欠债可以让老虎咬他,如果没有就让老虎退走。老虎果真退走了。第五次是让赵升去买十几匹丝绸,付完钱后老板却诬陷他说没付,赵升也不生气,把自己的貂裘和锦袄都脱下来给老板。第六次是赵升在田间收谷时,有个蓬头垢面身体长疮的乞丐来乞讨,赵升心怀不忍,不仅把自己的饭分给乞丐吃,还为乞丐洗澡治病,乞丐病好后不辞而别,赵升也没有怨怼。

最后一次考验是张道陵带领弟子登上天柱峰顶上,说谁能摘下长在山壁石缝中那棵桃树的果实,就把修道秘法告诉他。只有赵升跳下成功摘桃,随后张道陵的手臂加长二三丈将赵升接了上来。张道陵说赵升心正所以能跳到桃树上不会摔下悬崖,他也要跳下去摘个大桃子。弟子劝他不要跳,只有王长和赵升没说话。张道陵往下一跳,却没跳到桃树上,人不知落到哪去了。弟子大哭,赵升对王长说,师傅就像父亲一样,他出事了我们怎么能安心,不如一起跳下去看看师傅的下落。两人就一起跳下去,刚好落在张道陵面前。赵升通过了张道陵的考验,展现了他坚定的道心,张道陵就将秘法传授给他。

陵井传说

有一天,张道陵和弟子看到阳山白气冲天,料到有妖怪作祟。他和王长、赵昇赶过去,在山前碰到十二神女。神女说她们是土地阴灵,毒龙在咸泉那里。张道陵就施法放出金翅凤,毒龙害怕,离开咸泉后就死了。张道陵就得到了咸泉,煮制咸泉水就能得到可食用的盐。金翅凤最后停在南山上,后世称之“凤凰台”。十二神女各捧一个手环献给张道陵,说愿意侍奉他。张道陵接受手环后将其合为一个手环扔进咸泉井里,说谁能得到这个手环,谁就是夙命选中的人。神女争相解衣入井,张道陵趁机封井,封十二神女为井神。得到咸泉后,张道陵传授当地百姓煮盐的方法。这口井深五百四十尺,宽一丈,每天都能有大量咸泉水制盐,百姓获利很多。随后,张道陵说西北山上可以筑城,城南下对面是山川可以建福庭。蜀地百姓为了纪念张道陵,用其名讳命名当地,当地即称“陵州”,咸泉即称“陵井”。此外,蜀中地区,凡有咸泉盐井处,百姓即建造“清河府君祠”,以供奉祭拜天师张道陵。

后世纪念

天师故里

张道陵诞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城西南十五公里处的宋楼镇费楼村,故宋楼镇素有“天师故里”之称,现建有张道陵纪念馆

四川省苍溪县云台观

云台观地处四川省苍溪县云峰镇五里场以东10千米处的云台山上,是张道陵设立的全国二十四治之一。2019年1月16日,云台观道教遗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十八公里处。东汉中叶,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此得名。是中国历史上的道教圣地,也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唐代诗人常建创作古体诗《张天师草堂》,描述了张天师草堂前后的景物和四季气候变化,以及诗人认为草堂是仙居时的种种联想。明代吴承恩所著《西游记》里,张道陵是四大天师之一,玉皇大帝近臣,在通明殿值班,负责转达奏章、引领陛见、宣布谕旨等事宜。

影视形象

1993年出品电视剧《张天师传奇》中,演员吕士刚饰演张道陵。

1998年出品新加坡电视剧《财星高照》中,演员梁维东饰演张道陵。

2011年出品电视剧《西游记》中,演员赵贵祥饰演张道陵。

2020年出品网络电影《龙虎山张天师》中,演员樊少皇饰演张道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