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清 :清末医学家

更新时间:2023-11-12 11:27

徐华清,号静澜,字庚招,五华县安流镇楼江村人,生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卒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享年64岁。徐华清被誉为“中国军医之父”。

人物简介

徐华清(1861-1924),号静澜,安流镇楼江村人。徐华清是清朝的“总理医政”,是北洋政府的“军医总监”(相当于上将衔),是中国第一所军医学院国防医学院的首任校长,是中国红十字总会的首任理事长,被誉为“中国军医之父”。

人物经历

12岁随族人赴港打工,信仰基督,得教会资助读书,辗转赴美。

24岁,获哈佛大学学士,后赴德习医学。清光绪十四年(1888)获医学博士回国,任教于香港皇仁书院,因屡次治愈疑难重症病人,并治愈清钦差胃裂症和慈禧疾病,被命为御医,官封一品花顶戴,授总理医政。中日甲午战争后,创办北洋军医学堂和陆军马医学堂,培养大批军医人才,被誉为“中国军医之父”。国初任陆军军医总监(上将衔)、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直皖、直奉战争时,徐华清亲率医护人员救死扶伤,获世界红十字会铸赠白金指挥刀,美、德、俄、日、英等国皆赠勋章

1921年后,调任多伦关简任监督、安徽大通运局局长、山东临清关监督等职。

1924年6月24日,因脑出血逝于天津市寓所,葬北京西郊象鼻子山麓,徐世昌亲为梁启超墓题字。

人物事迹

“做医学做得最高的是五华人——徐华清,他是中国第一位留学德国的博士,曾经给慈禧做过手术,治好了她的病,被授予一品官位。”

(一)成长之路:刻苦耐劳、自强不息

徐华清幼年家贫,父亲远走香港特别行政区。母子俩行乞度日,终日颠沛流离。他12岁到汕头市谋生,后孤身一人去香港寻找父亲,抵达香港与父亲一同打工。

徐华清打石之时为一牧师赏识,此后白天打石晚上读书。后来被牧师介绍读皇仁书院,毕业又考入香港大学医科。

恰逢洋务运动,徐华清被选派赴德国习医。1888年,他以优异成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于1889学成返国。

(二)为官之道:清洁廉政、不畏强权

徐华清回国后在京津悬壶济世,深得朝野人士器重敬仰。碰巧慈禧患乳疾,御医束手无策。徐华清奉召救治,慈禧太后迅速痊愈。他被册封一品花翎顶戴、总理议政,开始了仕途生涯。

甲午战败之后,徐华清总办国防医学院。设校地址被日本人霸占,他与日方交涉。日本人威逼利诱,先生不屈不挠,终于收回。

1902年开始授课培养军医人才,奠定了我国军医学校的基础(即国防医学院的前身)。徐华清总办北洋军医学堂的同时还总办陆军马医学堂和天津市官医院。民国时期任中华民国军医总监。徐华清为我国军医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军医之父”。

徐华清为官清廉,不畏强权。在临清关任职时拒绝为山东军阀筹款。军阀派兵围困,丝毫不为之所动。

(三)为医之德:不畏生死、救死扶伤

徐华清生活的年代生灵涂炭。1911年11月3日,白毓昆等发起创建天津红十字会,徐华清任会长,后任中国红十字总会理事长。恰逢国民革命军攻打张勋占据的徐州市,他随即带领团队前往徐州前线,救死扶伤。

战争不断,徐华清四处募款买药,组织并亲率医务人员出入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无数。世界红十字总会为表彰他的功绩,赠白金指挥刀一柄。

(四)为人之本:厚道爱人、不忘故里

徐华清虽位居一品朝官,但对仆人仁爱有加。一次他叫仆人送还馈赠银票,仆人不慎丢失,他并未苛责,仅说:太大意了。并另派家人拿等额的钱送还。

徐华清很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他在家乡创学校、捐田产、建义仓。他关心医疗,特地从天津市运回大量的奎宁为乡里治伤寒

徐华清于1924年6月24日因脑出血逝于天津寓所。福建省督军李厚基等为其主持财产清理,见财产无几,感慨道:“静澜身后,竟萧条至此!”时人说他生前是百万富翁,死后却两袖清风。

徐华清于1924年6月24日因脑溢血逝于天津寓所。福建督军李厚基等为其主持财产清理,见财产无几,感慨道:“静澜身后,竟萧条至此!”时人说他生前是百万富翁,死后却两袖清风。

童年

徐华清,字静澜,出生在广东省五华县的鲤鱼江(现名文葵镇),当时这里还是一块穷乡僻壤。小时候他的父亲徐良宽,因为生计远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打石,久无音信致家徒四壁,迫得走投无路,只好跟着继母沿村乞讨,苟延残喘,艰苦度日。十二岁那年在鲤鱼江墟乞讨时,遇到一位挑着铁锅正欲赴汕头市贩卖的胡姓乡人,又约他一起到汕头去找门路。徐华清返家和母亲商量,认为到了汕头想办法去香港找父亲就容易多了,纵使讨饭也会比较好些。于是母亲就将家中仅存的二枚铜钱再和隔壁邻居借了一升米,交给他带着跟随胡姓商人一同上路去了。

徐华清到了汕头,暂时仍然过着乞讨的生活,有天来到一家染布店前,老板从他的话语中听出是同乡人,且店中也正要找帮手,就把他留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老板同情他急着要去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找父亲,就设法托友人带着他佯装码头工人混进开往香港的轮船,躲藏在货仓底下,经过一番冒险和挣扎,托天之福终于到达香港找到父亲,即留在父亲身边一同打石,工作非常辛苦,晚上都露宿在街头。

入学

当时做工的地方在建筑一座教堂,督工的牧师发现徐华清不但工作非常卖力,且相貌堂堂,聪明才智也还不错,就鼓励他信基督教,因为信教后就有住的地方,白天工作晚上可以读夜校学英文,获得上进的机会。当然徐华清求之不得的机遇怎肯轻易放过。徐华清不但用功读书,成绩也非常好。经常考第一名,牧师很高兴没有看错人,就推荐他到香港皇仁书院继续上进。于是他白天上学,晚上教夜学以维持基本生活,毕业后再考取香港大学医科深造,同时还兼任皇仁书院的英文和德语教员,并和孙中山先生共校同学。

个人成就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廷软弱无能,列强虎视眈,迫于形势,欲图振作,乃于光绪年间派人出洋考察并选留学生出国学习实务。因徐华清在香港大学成绩优异且熟悉德文,就被选派赴德国习医,并于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学成返国,开始在京津一带行医,结识不少北洋派和洋务派的上层人物。适偿慈禧患乳疾,经御医久治不愈,徐华清经由袁世凯李鸿章保奏,奉召进宫诊治获得迅速痊愈,太后大喜,开恩加重赏赐并敕封一品花翎顶戴。总理医政主持王朝医务,后来也曾奉命出使驻俄参赞。

甲午中日之战惨败:袁世凯上书练洋兵以振国防,并请徐世昌任总提督,段祺瑞任军司令,聘德国教官和大批日本教官任教;并命徐华清总办北洋陆军军医学堂、创立医学堂和军医院,徐华清因此也特意再出国考察医务,聘请日、德专家前来协助:并于光绪二十八年(一九0二)创办陆军军医学堂培养军医人员。设校地址原为日本人所占用,交涉再三仍不交还,而徐华清也不畏权势、不受利诱,不屈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终于建成奠定我国军医学校基础,即今日国防医学院之前身。民国以后徐华清任陆军军医总监及中国红十字总会理事长。宜鲁战役、直奉战役他亲自募款购置药品,率领红十字队赶赴战场,冲入枪林弹雨中,救护伤员无数。世界红十字会特铸赠白金指挥刀一柄以彰其功。

徐世昌任总统时,徐筝清转任多伦关监督,后又调安徽大通榷运局局长山东临清关监督等职,均系掌收地区税厘,稽征金额庞大,徐华清廉洁自律,涓滴归公;并在临清关监督任内,拒绝为山东省军方筹款,军方虽以重兵围困均不为所动,其坚毅耿直性格,可见一斑。由于徐华清救人济世,功在国家誉满海内外,因此荣获中、俄、美、德、英、日六国勋章

贡献

徐华清热心教育。曾在家乡捐献500银元五华县立中学建校,捐款修建知新和鲤江小学,并拨租谷百石为经费,捐款建福成冈基督教堂和同济义仓,拨谷20石为义仓储粮。 

徐华清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清代末年,国内缺医少药,霍乱、天花、疟疾狂犬病等病横行。1906年5月19日,国防医学院附设的北洋防疫医院,在天津东门外南斜街大丰巷正式开业,这是一所制造和注射牛痘、狂犬病疫苗,同时兼治各种时疫的医院,可谓中国开办时间最早的运用现代医疗技术治疗传染病的专业医院。1910年,东北发生严重鼠疫,徐华清派副总办伍连德参加防治。 

1911年11月10日,徐华清因其在救济慈善方面的贡献,被公推为天津市红十字会首任会长。徐华清还不忘用研究成果回报乡里,据徐的孙子徐文征口述,定居天津市的徐华清,经常从天津向家乡运回大量奎宁丸治疗疟疾

社会评价

徐华清是中国第一座陆军军医学校——国防医学院创始人。北洋军医学堂奠定了我国军医学校的基础,徐华清为我国军医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不愧为“中国军医之父”。  徐华清还是北洋马医学堂总办,是我国兽医学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广州市文史评:徐华清虽然官居一品朝官,却厚道仁爱、秉性善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