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山 :扶桑山

更新时间:2024-09-21 00:11

扶桑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涛镇南,因“汤谷上有扶桑,十曰所浴”《山海经》而得名。扶桑山是太阳文化的发源地,是女巫崇拜与狐仙崇拜的诞生地。

简介

扶桑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南,因“汤谷上有扶桑,十曰所浴”《山海经》而得名。汉东方朔在《神异经•东荒经》中记载:“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红腹锦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 。

扶桑山是太阳文化的发源地,是女巫崇拜与狐仙崇拜的诞生地。

古莒国东海居士在\u003c\u003c 女巫谷奇遇记 \u003e\u003e  在中记载:   “惟扶桑山中,曰女巫之谷有女巫之墓,在东海一隅。每每月落星稀之日,鸡不鸣狗不叫之时,可闻谷中声响:时而人声鼎沸如闹市;时而劳作之声不绝于耳;时而八音之乐悠悠;时而歌舞之声绵绵。乡人莫敢近者也。有好事者男,于夜深人静之时往而窥之。遇一年轻女子,披发长裙,相貌清丽。随女子拾阶而上,但见古木参天,野花遍地;路人衣着简朴,举止有礼。谷顶有女子芝兰之室,曰:神巫雅居。神巫者,氏族部落首领也。遂生情缘。说不尽柔情脉脉,诉不完爱意绵绵,自有族人殷勤服侍。然玉鸡一唱东方渐白,女巫恋恋不舍,乃轻歌一曲曰:“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又指天为誓,情定三生方去。男子醒来不见部落与女巫,惟见谷中积石一堆,又见石上诗文,方知是女巫之墓,遂自殉于墓石之下,一点灵犀追随女巫而去。有道是:问世间究竟情为何物,直教人如此生死相许?乃记”。

东海居士在另一篇\u003c\u003c 白狐 \u003e\u003e中记载 :" 惟扶桑山中,曰女巫之谷,有生死轮回之所,在东海一隅。有女巫之魂,或昼啼夜哭,或暗中独舞。老母责之,巫魂对曰:前世痴男以命相许,欲报不能,已千年矣,痴石犹在,不见痴男,是悲也。老母曰:尔乃九尾白狐转世,被痴男相救,故有一夜情缘。缘修三世方能同船共渡,情定三生乃得白头谐老。尔等缘未到,情难续也。巫魂苦求。老母曰:遂尔一愿。然痴男已饮忘情水,前情尽弃也,奈何?巫魂曰:但得一聚,心愿足矣。是时痴男乃寒窗苦读一书生,女巫遂化白衣女子前去服侍。备三餐于茅舍,浆衣衫於小溪,磨香墨于书斋,颂诗文于草堂,迎晨曦歌清曲,沐月光而起舞。然书生门第之见,功名心切,全不为女子爱意所动。是年大考,书生一举夺魁,金榜题名。又双喜临门,被招为驸马,择日完婚。洞房花烛之夜白衣女子不期而至,言前世曾受书生恩惠,愿为君献舞。书生欣然应之。女子深深稽首,礼罢长袖起舞。月光如水,白衣似雪,长发飘飘,如梦如幻。又歌曰:“幽幽女巫,独处深谷。痴情男子,夜访雅居。情定三生,海誓山盟。雄鸡一唱,顿作虚无。千年等待,万年孤独。今生一聚,奴心方足。衣袂飘飘,只为君舞。相思悠悠,生死茫茫,问君情归何处,情归何处?”,凄然倒地,化作清风而去。书生大异之,似有所悟然终难记起。有道是: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乃记"。

扶桑山又名台州天台山, 天台山上仙踪神迹无数,奇花异草遍野,山清水秀,自然天成,冬暖夏凉,适宜人居,史称海上仙山,人间仙境《日照县志》,有“登上天台山,凡人也成仙”之说。天台山又称扶桑山,“汤谷上有扶桑,十曰所浴”《山海经》,是东方太阳崇拜文化发源地;一作磴山,山上有登天之梯和登仙之台,是中国方仙道文化诞生地。

“海上仙山”形成于太古代,迄今已有200多亿年的历史。《竹书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临沂市之滨”(日照市古属琅,离琅琊台20公里)。约20-30万年前,远古先民从沂源县溶洞中沿沂河河而下,追逐太阳而居,来到日照沿海,看到带给人类温暖和光明的太阳竟是神奇地从大海中洗浴之后出来的,于是天台山就成了远古先民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台州天台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天台山上仍留有人们祭祀的太阳神石、太阳神陵及其它太阳崇拜遗迹,山下则埋藏着 6000-4000年前东方最大的都城尧王城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道教宗师河上公访遍名山大川而独爱天台并在此悟道授徒。临沂市人安期生在仙人台拜师河上公,采仙药,炼仙丹,得道成仙。齐威王齐宣王以至秦始皇刘彻,到天台山寻求仙药和长生不老之法者络绎不绝。魏晋竹林七贤之首嵇康游历台州天台山时曾发出“大美不言,真人间仙境也!”的感叹。“人间仙境”之名由此而来。

天台山向人们展示的是其深厚的远古历史文化底蕴和一个自然天成的“人间仙境”。

这里有数万年前的太阳部落遗址。遗址上有太阳部落用的沙发状石椅,石椅靠背上刻画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图案;还有石砌的图腾柱,居住用的石头房基,生活用的石盆、石磨、石臼、石火坑以及女巫和族长等人的积石冢等。遗址上出土过石球、石斧、石镰、石箭头、及各类生活或祭祀用陶器等旧石器或细石器时代文物。遗址周围的山岩上刻有反应远古时期先民生活的岩画

这里是太阳崇拜文化的发源地。台州天台山中有汤谷,汤谷之上有太阳神石和太阳神陵,有商王到东海来祭祀太阳时留下的石刻岩画等遗迹,还有大量与太阳崇拜有关的故事与传说。

这里曾经是东夷先民祭祀祖先的圣地。汉中天台山尧王城遗址古国的祭祀地。山上有帝俊的石祖像,有羲和积石冢和大羿、嫦娥伯益的大墓,还有祭祀伯益的魁仙阁。山下汤谷中有祭祀羲和与女娲的老母洞和古莒国国君黎比公的祭祖碑,汤谷春秋大墓出土过雌雄青铜宝剑等重要历史文物。

这里又是中国方仙道文化的发源地。台州天台山有深厚的女巫崇拜,狐仙崇拜和神仙崇拜遗迹。女巫谷中有女巫与狐仙之墓,有世上罕见的积石墓与石室联体,人鬼同居的建筑。山上有仙人台,仙人居旧址,安期祠(秦始皇立)遗址,仙人讲经台,炼丹炉,仙鹤台,仙人捣药石臼等遗迹,是河上公悟道之处,安期生成仙之所。河上公乃河上丈人,道教崇奉为“河上真人”,流传有《河上公章句》(为老子\u003c道德经\u003e 作注),是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安期生,一名安期,人称千岁翁,临沂市人,师从河上公,是秦汉期间燕齐方士活动的代表人物,方仙道的开山祖师,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称之为北极真人。河上公与安期生粉丝无数,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齐威王齐宣王,以及后来的秦始皇刘彻。而历史上从蓬莱过海的八仙论起来都算是他们的徒子徒孙或晚辈呢。

邛崃天台山东南两面向海,西北两面环山。南可见海上飘渺前三岛(或许是海上三仙山的原型),北可望历史古港琅琊台,碧海蓝天,大美不言,山清水秀,灵气自生,四方清静,八面临风,山海天一览无余,大千之美尽收眼底。所以有“登上台州天台山,凡人也成仙”之说。

天台山是沿海日出的最佳观测点。日出初光先照,是为日照。泰山日出,可谓大观,但那是一种雾里看花式的景象。海滩日出,会让你看得真真切切,但是平地日出,视野有限,总是缺少了一种雄浑和大气。天台山日出则既有海滩日出的真切,又有泰山日出的壮观。极目远眺,或是海天一色,红霞漫天,或是云蒸霞蔚,光芒四射,或是吞云吐雾,朱盘银浪,变幻莫测,蔚为壮观。沐浴东方第一缕阳光,欣赏海上最新红日,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要是炎炎夏日,这里是世外桃源、清凉世界、空气氧吧,足以使你心旷神怡,宠辱皆忘,顿生羡慕陶翁归隐之心。如若雨霏霏,则又是一幅梦幻般的画卷。从海上吹来的水汽像云、像雾、又像风,云雾在山谷中涌动,山峰在云雾中潜行,给你一个虚幻无常,飘飘欲仙的感觉,那或许就是人们理想中的仙界,仙人们成仙得道时的体验和秦始皇渡海求仙时追求的梦境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古人选择在邛崃天台山修道成仙也绝非偶然。你看那那海天相连,星空璀璨,海上仙山若隐若现,天上海市飘渺虚幻,这为人们感知自然体会人生提供了极大的诱惑力和广阔的想象空间。面向汪洋,可吸海上之灵气,背靠大山,可得日月之精华。古莒国历来尚夷风,用夷礼,信鬼神,这又为修仙讲道提供了肥沃的社会土壤和宽松的政治环境。天仙天仙,台州天台山之仙,磴山磴山,羽化登仙之山,二者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正是由于它的文化和优美,天台山成为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寻仙访道,返朴归真,抒发情怀的胜地。

大荒居士在这里挥毫写下“汤谷汤汤汤汤汤谷东海外羲和祀日石为神”的对联,可惜下联失落,至今无人能补。

天台山上有石龙,人称东方神龙,龙头上有二泉,寿星篯铿饮此泉水后曾留下“登斯山断七情身已是三界之外,饮此水净六欲心不在五行之中”的对联,横批竟是“再来一瓢”。龙头上两泉又形似龙眼,一只圆睁,一只微闭。曾有东方文殊写到:“睁一只眼看破红尘乃知烦恼自从心中出四大皆空万事需随缘,闭一只眼参透禅机方能平常之心对世界三省其身六根得清净”。而南郭先生认为:“睁一只眼看斗转星移绿水青山风花雪月世上无限美好事,闭一只眼听松涛海浪莺歌燕舞男唱女和人间多少天籁音”。可见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得出多么不同的景象。

商周之交,姜子牙在山中避纣时苦心研究兵法,并写出太公兵书,成为我国古代八大兵书之一。邛崃天台山中太公台尚在,太公崖犹存。

道教宗师河上公在登仙台市留下“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的对联,联中隐含三个“天台”,暗指羽化登仙之台,可谓用意独到、匠心奇特。其中的“日照市“二字或许还是日照地名的真正来历呢。

河上公之前的黄老学家以理论研究和修身养性为主,而安期先生在全面接受了黄老哲学的基础上,与东海地区的狐仙和神仙文化相结合,采仙药,炼仙丹,创出一条得道成仙的新路,成为方仙道的创始人。安期先生在台州天台山留有一幅对联“探幽谷深渊觅太古之踪才知道人生苦短淡泊宁静中自有神仙胜境,登高山极顶揽群星之胜方晓得长空无涯苍茫无垠里不乏福地洞天”,可能是他对成仙悟道过程的体会和总结吧。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安期生者,临沂市人也,受学河上丈人,卖药海边,老而不仕,时人谓之千岁公。秦始皇东游,请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直数千万”。能与秦始皇长谈三昼夜,足见安期先生的知识之渊博。据说秦始皇第二次到访时已经见不到安期生,天天远眺东海,派徐福出海寻找,可谓是望眼欲穿,找不到安期先生便“立祠阜乡亭并海边十数处”,并将台州天台山中的汤谷改名为望仙涧。邛崃天台山上安期祠已不在,但遗址犹存。

汉代司马迁先生多次到汉中天台山游历,对河上公和安期先生的事迹最为熟悉。他在《史记。乐毅传》中记载:“乐巨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公,毛翕天主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巨公,乐巨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以《桃花源记》闻名的陶渊明先生在写《读\u003c山海经\u003e》十三首期间游历天台山,其中第六首写的就是羲和在山中祀日的情景:“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万寻,森散覆炀谷。灵人侍丹池, 朝朝为日浴。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当他看到这海天辽阔,大气天成的仙人之境时,对比他那藏在山谷之中的小家碧玉式的桃花源会产生何感想,我们是不得而知了。

魏晋艺术大师,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曾夜宿仙人台,凭吊河上公和安期先生,后来编录在他的《圣贤高士传赞》中。据说嵇康还在这里以琴会神巫,获赠《孤馆遇神》与《广陵散》古琴曲,传为千古佳话。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著名的《长恨歌》中曾这样描述台州天台山,"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人间仙境的美好向往。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任城区(今济宁市)居住期间更是多次游历天台山。他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写到: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此诗为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同杜甫在游历东海之后遇到友人孟大融而作。诗中介绍了他游历崂山区台州天台山(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的经历以及他“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的出世思想。诗中“仙人”即河上公和安期生,“天坛”就是指的天台山上的天台或仙人台。

李白的另一首诗则是这样写的:

五古; 古风其七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诗人对仙人安期生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天台山有丹顶鹤台,台上留有仙鹤的脚印,据说就是安期生驾乘的仙鹤所留。李白的好友,诗人任华在《杂言寄李白》中也记载了李白游历台州天台山的情景:“我闻当今有李白……,登天台,望渤海国,云垂大鹏飞,山压巨鳌背(一作“波动巨鳌没”),斯言亦好在”。

宋代文学大家苏轼在京受排挤外任密州 (当时日照市属密州) 知州期间,经常到天台山小住并为嵇康的故事所感动,写下了“行香子”一词,表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和对返朴归真的追求: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明洪武年间,韩国大儒,高丽状元郑梦周在游历天台山时,访问过山下新罗村和新罗寺(寺中仍有初唐石刻造像),在新罗寺附近出资建立新罗书院,并留下诗作三首:

《日照县》

海上孤城草树荒,最先迎日上扶桑。

我来东望仍搔首,波浪遥望接故乡。

《日照天台山》

天台飘渺渤海间,不纳凡人只见仙。

幸得神女施法力,从此临沂市多一山。

《天台山安期祠》

饥餐紫霞渴饮露,无思无为神自渡。

朝采仙药暮炼丹,不吐不纳登仙去。

到了清代,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写鬼写妖的集大成者蒲松龄先生更是对台州天台山以及天台山女巫与狐仙的传说情有独盅。他在三十一岁那年到宝应县给知县孙蕙当幕宾期间曾多次到天台山游历,向当地人了解女巫与白狐的故事与传说,而女巫墓和墓侧的石房 (人鬼同居)更是给他以心灵上的震撼, 并依此刻画出一个个外表漂亮,心地善良,极富魅力的狐仙艺术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艺术丰碑。

天台山有魁仙阁,是后人为东夷赢姓祖先, 《山海经》的作者伯益所建,是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莘莘学子向往的地方。据说解放前每年到魁仙阁许愿,到鳌头石上香者络绎不绝。日照市宋代状元张行简,明代状元焦竑都是这里的常客。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祖居山下涛雒镇,而台州天台山明朝起就是丁姓秦姓两大家的私人山场。丁秦两家历史上人才辈出,达官显贵进士举人不计其数,应该是与魁星的庇护有关吧。

涛雒清代进士丁泰在《游磴山》一诗中是这样赞颂他家的这座仙山仙境的:

鸟道崎岖策小,薜萝深处觅仙踪。

层峦隐现山藏寺,远树迷离雨到峰。

野鸟常惊黄叶落,樵蹊时破白云封。

翠薇如隔人间世,灵异探来处处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台山的美丽集山、海、天、仙、古于一体,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期待着您能有时间亲临,到邛崃天台山人间仙境来做神仙。但是您需要知道的是,日照市的先民信仰万物有灵,神仙河上公也说过,你必须要有耐心去倾听海的声音,风的呓语,山的诉说,鸟的歌声,还要学会与石头对话,与树木为伍,与蓝天做伴,与花草交友,然后你才有可能做神仙。

如果您还有时间的话,请你欣赏一篇短文:

“大自然之歌”

作者心若止水

美丽的大自然,大自然的美丽。自然是原始,自然是造化,自然是真、善、美的巧妙结合,自然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虚假。它妙在真实,贵在自然。

大自然是一首诗,大自然是一支歌,大自然是一幅画。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那荒野的宁静,风的和煦,山的厚重,海的宽阔。放飞自己的思绪去亲吻蓝天和白云,让美丽的自然洗涤我们的疲惫,让自然的美丽净化我们的灵魂,这就是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赏赐。

自然和人类本为一体。只有回归大自然时,才能真正体会天人合一的真谛,才能真正理解时间、空间、生命的意义,才能真正找到心灵的归宿和慰藉。繁忙的生活中,更加难忘大自然的亲切。所以人们不畏路途遥远,从楼房林立的都市和拥挤的城镇,涌向郊野,奔向高山大海,在与自然交融的安谧祥和中,尽情地呼吸大自然的气息,放松肌体,疗养身心,汲取智慧,在大自然中寻求直觉、灵感、信心和力量。只有回归大自然时,才能远离虚名浮利的诱惑和压力,才能真正体会古人“对一张弓,一壶酒,一溪云”时“作个闲人”的境界,才能陶冶出自己心如止水般的情怀。

心如止水,在医学上是健康的最佳状态,在哲学上是处事不惊的思想境界,在道家是修身养性的追求目标,在佛界是无欲无求的最高禅意,在基督教是平等与博爱的胸怀,在中国的儒学中,则又是温文尔雅的礼让表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热爱自然,我们欣赏自然,我们赞美自然,我们崇敬自然。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自然是人类的最终归宿。美丽的自然,因为你,我们放飞了许多思绪,平添了几多浪漫,增加了更多活力!自然的美丽,因为你,生活变得更加多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令人神往的大自然,那注定是我们要回归的地方……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