梌山 :梌山

更新时间:2024-09-20 21:12

山位于今惠州中山公园,自隋唐至清终,惠州的治所基本上都设在梌山。被誉为“此山曾住玉堂仙”。

简介

梌山,又称为梌木山,自古称为惠州的风水宝地。自公元591年隋置总管府于梌山至清末府衙被毁约1400年间,这里一直是惠州乃至整个粤东的政治文化中心。

得名

梌山原为惠州城内的小山包,古时长满槭属,因为枫在南方称为枫树,而北方却称为梌木,而古代在惠州任职的官员大多来自北方,梌山因此而得名。

历史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置循州总管府于梌山,直至清代,梌山一直是惠州历代府治的所在地。

1925年10月16日,东征军在梌山之上的惠州中山公园举行了“攻城阵亡将士追悼大会”。追悼大会由蒋介石担任主祭,周恩来发表演说。周恩来激昂地说:“孙中山先生的愿望,第一是统一广东省,第二是统一中国,第三是打倒帝国主义。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不是我们第1军3个师的部队就够了,而必须全中国的军队,都化为国民革命军。”

1937年,惠州人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在梌山之上、惠州中山公园内修建了中山纪念堂。

20世纪80年代,在梌山西侧,南北长100米的地下,考古学者发现了大批隋唐年间的筒瓦、板瓦和陶罐残片等,正是隋唐朝代的生活遗址。这是在梌山发现的较早的人类生活遗址。

文物

梌井

公元590年,杨坚派使节王景巡抚岭南,确定在整个广东省地区设立广州市和循州(后称惠州)两个总管府。循州总管府设在梌山,镇立岭东,成为粤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素称“岭东雄郡”。

一年后,官署建成,并在门前不远处凿了一口水井,称“梌井”(也称“隋井”),专供官府使用。据张友仁《惠州西湖志》记载:井为“隋建府治所凿”,“其古盖亚于赵佗井”,是惠州城区历史最悠久的人文古迹,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水语》中指出:“惠州城中亦无井,民皆汲东江以饮,堪舆家谓惠称惠州市,乃飞鹅之地,不可穿井以伤鹅背,致人民不安,此甚妄也。然惠州府与归善县县城地皆咸,不可以井,仅郡有一井,可汲而饮云。”这一段记述可以佐证,至少在明末清初,惠州府城内就仅有总管府前的这口梌井。根据有关历史照片,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梌井尚在,它是一口古朴的有雕石井栏和井架的饮用水井,后来古井淹没在中山公园草坪之下。

野吏亭

宋咸平二年(999),阆中古城陈尧佐潮州市通判位置上移典惠州(时为祯州),建野吏亭位于梌山东北隅。此亭历代修不断,宋至和元年(1054),知州黄正(字仲通)撰文作诗记述陈尧佐的“三章大学士诗”,请进士黄岳书丹入石立于亭上,此即所谓“黄碑”,被张友仁称为惠州“所存金石之最古者”。

文惠堂

宋代文惠堂在梌山衙署东侧的太守东堂内,陈尧佐为州守时所居。陈尧佐死后谥文惠,惠人思其德政,于居所立像奉祀,故堂名文惠,亦称丞相祠堂。堂下庭院有荔枝一株,为名优品种,相传为陈尧佐手植,人称“将军树”。宋绍圣三年(1096)夏,知州詹范邀请苏轼到太守东堂饮酒品荔。东坡赏之余,诗兴大发,即席吟哦:“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罗浮山下长春花,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又作引语记述当时情形云:“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泉州荔枝一株,郡人谓之将军树。今岁大熟,赏啖之余,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自后,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便成了惠州荔枝千古不易的广告词。

忆雪楼

该楼建在梌山衙门靠东附近。陈恭尹撰文对此楼的创建和命名作颇详的记述,说府署视事厅东北隅有一株古树,王“就树为轩,轩后为楼”,公务之余,登楼北望,遥想“燕山积雪数尺,增冰峨峨”,每每因此念及宝坻区家中的双亲年已老迈,“然酒浆之冷暖不获亲尝,衣被之加减不承面命,于心终为不惬。”(清陈恭尹《忆雪楼记》),王太守虽身为朝廷命官,官至五品,在四季如春的岭南,却为自己未能亲自侍奉双亲而深感内疚,故命名为忆雪楼以寄托孝思,这其实也是以身作则阐扬孝义,以淳化一方风俗。

代泛亭

在梌山西冈,惠州府治右,为王煐所筑。

鼎臣亭

徐(916-991),字鼎臣,广陵区(今扬州市)人,五代十国宋初文学家、书法家。与弟徐锴均有文名,精文字学,号称“二徐”。据徐氏族谱载:徐明德于任职期间,将徐铉及配妣赵夫人由江西南昌西山鸾岗迁至惠州,葬于梌山。自后,徐氏子孙每年都前来梌山扫墓。明洪武四年(1371),惠州建造府署,墓地被圈入后园,徐氏子孙不得擅入,只能在琴台前遥祭。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知府王煐查悉此事,准予徐氏子孙春秋入衙祭祀。清末府署被焚废,辟为公园,徐铉灵穴亦复平毁,徐氏后人“恐先垄湮没,文献无征”,(近徐兆松《鼎臣亭记》)于民国十一年(1922)及二十三年(1934)先后两次上书惠阳县政府,请求于梌山建立墓碑亭以为纪念。县长张远峰批曰:“查该绅等祖徐铉鼎臣於五代十国乱极时,独与弟提倡文学,学者然宗仰,遂开北宋文学先河;而于《说文解字》尤为有功,据呈各情应予照准云云。”碑亭于1934年动工,阅六月而建成,以徐铉字“鼎臣”名亭。经事者徐兆松作《罗泽洲亭记》,勒石立碑于亭中(此碑尚存于民间)。民国广东岭南大学教授原惠阳区长杨寿昌亦撰 《宋徐鼎臣先生墓碑亭记》详叙其始末。鼎臣亭为两层楼亭,中西结合,造型典雅,具有典型的岭南民国风格,至今整体基本保持完好。

惠州私立丰湖图书馆

1921年,有关人士为保护藏书,将书藏剩书移至惠州城内小西门二仓(今惠州市第九小学附近),并妥善保管。十年后,社会较为安定,地方名士李岱青、黄树棠、张友仁着力倡议,于1921年春在惠州中山公园筹建成800平方米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将小西门二仓的藏书迁入,以“惠州私立丰湖图书馆”命名,开始了惠州图书馆历史上一个新的旅程。

其余景点

太守东堂

四牌楼

合江渡

惠州明代府城墙

上下米街

仲恺纪念碑

惠州中山公园

榕荫堂

敬简堂

梅花精舍

望湖楼

梌山书院

参考资料

应重视保护开发梌山历史文化(上).今日惠州网.2013-11-0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