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传 :林语堂所著

更新时间:2024-09-21 00:27

《武则天传》是林语堂著传记作品,英文版书名原为“ Lady Wu”,即武夫人、武贵妇之意,1957年首次出版。

《武则天传》共四十五章,主要描述以武则天为中心的宫廷斗争。从武则天14岁写起,一直写到82岁把皇位让给儿子李显后不久死去为止。《武则天传》借武则天的孙子李守礼的“唐王回忆录”的形式,描述了武则天的一生。他之所以采用这评传样的写法,目的是为了使读者相信所写的都是真实的。

林语堂写《武则天传》,完全以《旧唐书》与《新唐书》为依据。书中的人物、事件、对白乃至许多具体资料,都来源于这两部历史著作。也就是说,尽力做到了符合历史的真实。这就决定了它是一部历史传记,而不是历史小说。但它也并非纯客观的记叙,而是有一定的主观性的。这体现在凭作者的主观态度来选择材料和突出重点,并在记叙中注入了作者的强烈感情。因而,它不仅具有历史真实感,而且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武则天传》代表着林语堂在传记文学创作方面的最高成就。林语堂写这本武氏传,是对智能犯罪做一项研究。一个典型的家族故事,一方面是唐朝王公李家,一方面是武则天武家,是这两家的仇恨故事。这本书中,带有强烈的作者主观意识,称不上传记。

林语堂是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传记文学作家之一。

前言

武则天从小性格强直,不习女红,唯喜读书;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阅历深厚;十四岁入宫,被李世民封为五品才人;二十六岁在感业寺出家为尼;三十二岁,被李治立 为皇后,母仪天下,并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六十岁,儿子李显继位为李显,被尊为皇太后,并临朝称制;六十七岁,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尊号“圣神皇帝”;八十二岁,被逼退位,于同年冬去世,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而今,树立在乾陵无字碑上镌满字。对于这位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后人已经给予了太多的评说,褒贬不一。有人不齿于此,有人将“贞观遗风”的美誉赐予她。那么,“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眼中的武则天是怎么样的呢?

作品评论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郭洪雷:《武则天传》在叙述策略的制定和选择上充分显示了林语堂的创造性。《武则天传》副题为《唐邠王回忆录》,以回忆录的方式写传记,为作品赢得了真实的修辞效果。这部作品表面上看是武则天的个人传记,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家族故事,是李、武两家的仇恨故事。邠王守礼与叔父太子旦及其子女被武后幽禁在皇宫里,是一个服从忍受的被迫害的角色。他曾亲眼看见两个弟兄被打死,两个婶母被谋杀,还有武则天其他儿媳妇被折磨而死。他看到了这出大戏剧的收场与武家的败亡。这样一个叙述角度的选择,收获的不仅是“真实”,而且还使传记叙述聚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作品目录

第一章 唐邠王——一个见证人的自述

第二章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第三章 永远困扰当权者的接班人问题

第四章 乱伦,接近权力中心的第一步

第五章 为了对付那个貌美多姿的妃子

第六章 掐死亲生女儿的收获

第七章 向皇后进攻

第八章 元老重臣的抗议

第九章 开刀

第十章 终于登上皇后宝座

第十一章 皇帝探监事件

第十二章 《内轨要略:及宫中闹鬼

第十三章 大清洗

第十四章 还剩一个对手

第十五章 过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

第十六章 封山大典

第十七章 弱不敌强,古今一理

第十八章 大典之后的阴影

第十九章 又是一桩疑案

第二十章 帝王之才

第二十一章皇帝的孩子并非个个有福

第二十二章 还是接班人问题

第二十三章 李治驾崩

第二十四章中国的第一个女皇帝就这样登基

第二十五章 男妃薛怀义

第二十六章李敬业起兵与《讨武檄》

第二十七章 讨武兵败

第二十八章 告密箱的发明

第二十九章 冤案少不了酷吏和酷刑

第三十章 也有疾风劲草

第三十一章公众舆论

第三十二章 人心惶惶

第三十三章大屠杀

第三十四章 授图大典与禁止屠猪

第三十五章 请求改朝换代

第三十六章 请君入瓮种种

第三十七章狄仁杰魏元忠

第三十八章 仍然是接班人的麻烦

第三十九章 无可奈何的情人

第四十章 万人空巷的判决

第四十一章 用贤之患

第四十二章 两个男情妇

第四十三章 其实莫须有

第四十四章 不肯牺牲情郎

第四十五章 精彩的半小时政变

附录 武后谋杀表

后记

人物年谱

1岁,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长安。父,武土彟,年48岁,任工部尚书,判六曹尚书事。母,杨氏,年46岁。异母兄元庆、元爽稍长,姐一人尚幼。

2岁,武德八年(625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其兄建成、弟李元吉。初七,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初八,高祖李渊传位于太子李世民。九日,太子李世民即位,为太宗。封武士为豫州都督

5岁,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五日,李治(唐高宗)诞生。本年,袁天罡为武相面,在当地留下了朝天关、望云埔等传说。

12岁,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初六日,高祖死于长安大安宫 垂拱殿。武士彟在痛悼高祖中患病身亡,享年59岁。十月二十七日,葬高祖于陕西三原献陵,庙号高祖,与太穆皇后合葬。之后,与母亲杨氏回文水葬父。 14岁,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李世民听说武士彟之女美丽聪明有才华,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武媚”。

16岁,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有州府358,县1551。高丽新罗、西突厥、吐火罗、康国、安国、波斯、疏勒国金玉国、焉耆、高昌国林邑昆明市等酋长相继遣使朝贡。

20岁,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初七,太宗立李治为太子。

23岁,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初九,太宗病重,下诏军国机务并委太子李治处理。此后,太子隔日听政,朝罢,入侍药膳,武与太子开始接触,两人同在李世民身边侍疾。

25岁,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太宗作《帝范》12篇,赐太子李治。

26岁,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下诏长孙无忌褚遂良辅佐太子李治。太宗驾崩。二十八日,武在感业寺出家为尼。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为高宗,时年22岁。八月二十八日,葬太宗于昭陵,与长孙皇后合葬。

27岁,永徽元年(650年)正月初六,李治立妃王氏为皇后。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忌日,高宗到感业寺行香,见到武。武氏哭泣,高宗伤感落泪。王皇后暗示武氏留长发,并劝皇上接其回宫。

28岁,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入宫,为一般宫女,在王皇后身边。

29岁,永徽三年(652年)七月初二,立李忠(即陈王忠)为太子。十二日,户部奏:全国有户380万。本年冬,武生长子李弘。

31岁,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封武为昭仪。三月十四日,唐高宗应武之请求,加赠武德功臣屈突通武士彟等13人官。六月,王皇后的舅父看出皇后宠衰的现实,自请罢官,改封为吏部尚书。十二月十七日,李治离京师昭陵,武从行,生次子李贤于途中。

32岁,永徽六年(655年)三月,武著《内训》一篇。六月,王皇后与其母柳姓为“厌胜”事发,高宗大怒,令柳氏不得入宫,后舅罢知政事。此时,在皇后废立问题上朝臣分为两派:长孙无忌褚遂良、朝、来济、等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袁公瑜等拥护立武则天为后。十月十三日,王皇后、萧淑妃废为庶人。十九日,高宗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十一月初一,举行隆重的册立皇后仪式,文武百官及蕃夷酋长朝皇后于肃仪门。初七,追赠武后父武士彟司空。本月,武后处死王皇后、萧淑妃。

33岁,显庆元年(656)正月初六,降太子李忠武三思汉中市刺史,立武后子李弘为太子。二月十七日,追赠武后父武士彟为司徒,赐爵周国公。三月十七日,武则天祀先蚕于北郊。四月十四日,李治与武后在安福门楼观玄奘迎御制大慈恩寺碑文。自魏晋以来,佛事活动从无如此之盛大。九月十二日,武后制《外戚诫》献于朝。十一月初五,武后生第三子李显于长安。

34岁,显庆二年(657年)二月十二日,封李显为周王。

36岁,显庆四年(659年)六月二十二日,高宗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以皇族与后族为第一等,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刊入士流。七月,杀长孙无忌及柳(特殊字)。九月,高宗下诏以石、米、史、大安市、小安、曹、拔汗那、、疏勒国、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127个,全国疆域进一步扩大。

37岁,显庆五年(660年)正月,李治武则天及太子在洛阳市春节。二十三日,离洛阳到太原市。二月初十、至并州。十五日,会见随从官员、诸亲及并州官属父老等。三月初五,武后宴请亲戚故旧邻里于朝堂,宴妇人于内殿。初八,高宗讲武于并州城西,引群臣阅兵。四月初八,高宗、武后一行离并回东都。十月九日,改封武后母代国夫人杨氏为荣国夫人,品第一。本月,高宗初患风眩病,委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参与朝政,处事都符合高宗旨意。

38岁,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采纳并下诏。四月,高宗欲亲率大军进攻高丽,武后抗表进谏以为不可,被采纳。

39岁,龙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武后生第四子李旦于蓬莱宫含凉殿,于殿内作佛事,供玉像。七月初一,以皇子李旦满月,大赦天下,赐宴三日。

41岁,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西台侍郎上官仪谋废皇后失败下狱。十三日,杀上官仪等,赐废太子忠死。此后,高宗视朝,武后垂帘于后,中外称之为“二圣”。约于本年,武则天太平公主

42岁,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李治、武后与太子去泰山封禅,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东自高丽,西尽波斯,各国朝会者随从。本年,又获丰收。

43岁,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高宗祀昊天上帝于泰山之南。初二,封于泰山之上。初三,禅于社首山,武后为亚献。初五,礼毕,高宗御朝觐坛受朝贺,赦天下,改元乾封。六日,宴群臣。十九日,离泰山。二十四日,至曲阜市,赠孔子太师。二月二十二日,还至亳州市,高宗等祭老君庙,尊之为玄元皇帝。三月十一日,李治武则天洛阳市。令刻《登封记号文》,立于泰山。

44岁,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初三,高宗久病不愈,令太子弘监国,改封殷王李旦为相王。

45岁,总章元年(668年)闰二月,高宗欲建明堂。二十五日,分长安万年县二县置乾封、明堂二县,以明志。九月十二日,李𪟝攻克平壤,擒高丽宝藏王及其大臣男健等,完全征服高丽。

46岁,总章二年(669年)正月,封诸王嫡子皆为郡王。十二月初三,李勣病死。

47岁,咸亨元年(670年)正月初七,刘仁轨因年老辞官。三月十九日,许敬宗退休养老。八月初二,武则天杨氏病死于九成宫遗址,享年92岁。

48岁,咸亨二年(671年)正月初七,李治与武后离京师长安到东都,留太子李弘监国,令戴至德李敬玄等辅政。

49岁,咸亨三年(672年)正月,以梁积寿为帅,发兵讨叛“蛮”。昆明蛮14姓3万户归顺,设殷、敦、总三州。

50岁,咸亨四年(673年)八月,高宗患疟疾,病重,令太子李弘于延福殿受诸司奏事。十一月,高宗监制乐章,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官》、《十洲》、《得一》、《庆云》等曲。

51岁,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十五日,李治追尊其祖先,以高祖为神尧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高宗自称天皇氏武则天称天后,改元上元,大赦天下。九月初七,高宗下诏复长孙无忌官爵,陪葬昭陵,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十月二十七日,武后上意见十二条,高宗赞同,令施行。

52岁,上元二年(675年)三月十三日,武后祀先蚕于邙山之南。本月,高宗风眩病加重,不能听政,政事皆由武后处理。高宗欲逊位于武后,宰相郝处俊谏止。武后引文学之士于宫中著书,参决表奏,被人们称为“北门学士”。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病死。端午节,追谥太子李弘为孝敬皇帝。六月初五,立雍王李贤为太子,大赦天下。八月十九日,葬太子李弘于河偃师恭陵,高宗亲撰《孝敬皇帝睿德纪》。

53岁,仪风元年(676年)二月初七,武则天李治封禅嵩山。十五日,高宗下诏今冬有事于嵩山。闰三月,吐善攻、廓、河、芳四州,高宗下诏停封禅,遣李旦等 率军抵御吐蕃

55岁,仪风三年(678年)正月初四,百官及四夷酋长朝武后于光顺门。

56岁,调露元年(679年)五月初七,高宗令太子李贤监国。

57岁,永隆元年(6肋年)正月十九日,武后登洛阳市门楼,宴请诸王诸司三品以上及诸州都督刺史太常奏新编《六合还淳》舞。八月二十二日,废太子李贤为庶人。二十三日,立英王李显为太子,改元永隆,大赦天下。

58岁,开耀元年(681年)正月初十,以太子初立,宴请百官及命妇于大明官。二十九日,高宗下诏免雍、岐、华、同四州两年地税。河南省河北省遭水灾处免税一年。二月,武则天表请赦杞王上金、鄱阳王素节之罪,乃以上金为州刺史,素节为岳州刺史,仍不许朝集。七月二十二日,太平公主下嫁薛绍。闰七月二十四日,高宗病,令太子李显监国。十一月初八,令废太子贤迁巴州

59岁,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十九日,皇孙重照满月,改元永淳,大赦天下。三月二十五日,立皇孙重照为皇太孙。

60岁,弘道元年(683年)破五节,武后随李治少林寺,见其母旧营之所未偿完功,倍感凄凉,作诗并序,令武三思资金绢等物续成功德。七月,高宗下诏今年十一月有事于嵩山,不久因高宗病重改为来年正月。十一月初三,高宗病情加重,下诏罢来年封嵩山。十二月初四,改元弘道,大赦天下,高宗欲登武则天门楼宣诏,气逆不能上马,乃召百姓入殿前宣诏。当夜,高宗崩于洛阳宫贞观殿,终年56岁。遗诏皇太子柩前即位,裴炎等辅政,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武后进止。十一日,太子李显即位,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

61岁,光宅元年(684年)正月初一,改元嗣圣,大赦天下,中宗立韦氏为皇后。武太后撰写《高宗天皇大帝溢议》及《述圣记》。二月六日,武太后与裴炎等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七日,立李旦为皇帝,为睿宗,改元文明,政事由武太后处理。八日,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流韦玄贞钦州市。九日,令丘神勣巴州监视废太子李贤,以备外虞。以韦待价为山陵修作使,率兵民营造乾陵。三月初五,废太子李贤在巴州自杀。四月二十二日,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二十六日迁均州。五月十五日,高宗灵柩运往长安,武太后作《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留镇洛阳市。八月十一日,葬李治于乾陵,庙号高宗,刻述圣记碑立于陵前。九月初六,武太后改元光宅,改东都为神都。二十一日,武太后追王其祖:五代十国祖克己为鲁靖公,高祖居常为太尉北平市恭肃王,曾祖俭为太尉、金城义康王,祖华为太原安成王,父士彟为魏忠孝王。立五代祠堂于文水。二十九日,李敬业以匡复为名在扬州市起兵。十月初六,武太后令李孝逸等率兵30万讨伐徐敬业。十八日,斩裴炎于都亭。十一月初四,武太后令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江南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徐敬业。十八日,徐敬业败逃,部将王那相杀徐敬业后投降。李孝逸令追捕余党,平定扬州。

62岁,垂拱元年(685年)正月初一,因平息徐敬业反叛,改元垂拱,大赦天下。二月初七,武太后下诏:“朝堂所置肺石及登闻鼓不预防守。有上朝堂诉冤者,御史受状以闻。”三月二十一日,再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四月,下《求贤制》,制令自举。十一月,武太后作《方广大庄严经序》,撰《臣规》两卷,普赐臣僚,以教为臣之道。

63岁,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太后欲复政于李旦李旦,李旦固让,请武太后继续理政。武太后开始起用酷吏。三月初八,武太后令铸铜,这是一个功能齐全的意见箱。十二月,免太原市百姓庸、调二税,终其身。

64岁,垂拱三年(687年)正月初二,武太后封皇孙成美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业为赵王。

65岁,垂拱四年(688年)破五节,武太后在洛阳市洛阳立高祖、李世民李治三庙,令四时享祀如京师太庙之仪。十一日,令毁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由薛怀义督办。四月,武承嗣造瑞石,让唐同泰献上,其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太后命名为“宝图”。五月十八日,武太后加尊号称“圣母神皇”。七月初一,武太后更名“宝图”为“天授圣图”,改洛水为永昌洛水,“宝图”所出为“圣图泉”,设永昌县于泉侧。封洛水神为“显圣侯”,嵩山为“神岳天中王”。又以先于汜水得瑞石,改汜水为广武。八月十七日,琅邪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太后。武太后令丘神勣讨伐,未至,李冲已为地方军所败。二十三日李冲被其旧部杀掉。二十五日,越王李贞起兵于豫州,攻陷上蔡县。九月初一,武太后令左豹韬卫大将军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讨伐李贞,削李贞属籍,改姓虺氏。

67岁,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李旦,正式称帝。自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69岁,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派王孝杰帅军收复安西四镇,在龟兹恢复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并遣军常驻,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72岁,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十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请降。武则天册授他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

73岁,天册万岁二年(696年)十二月,武则天封禅嵩山

74岁,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杀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75岁,圣历元年(698年)三月,复立被废的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79岁,长安二年(702年),于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置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82岁,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武则天被迫将皇位让给儿子中宗李显,复唐国号。同年十月病逝于上阳宫,留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李治合葬于乾陵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市)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有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等;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逝世,享年80岁。

内容简介

《武则天传》从武则天14岁写起,一直写到82岁把皇位让给儿子李显后不久死去为止。作者主要描述以武则天为中心的宫廷斗争,把武则天描写成一个野心家、阴谋家,也用不少笔墨写了武则天与白马寺薛怀义以及张昌宗张易之兄弟的私情。

创作背景

1956年以后,美国苏联进入了全面的冷战时期。林语堂身在纽约,对当时“冷战”气氛的加剧深有感受。他又“最钦佩约翰·杜勒斯”。杜勒斯言论鼓起他的政治冲动。《武则天传》就是在“冷战”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和林语堂的政治冲动上升的思绪下推出的。作为古代人物的传记本来属于学术性的著作,但林语堂却是带着明显的政治意图来写的。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林语堂写《武则天传》,是把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史上为数不多的“邪恶之徒”来暴露和鞭挞的。

《武则天传》中,林语堂详尽地描写了武则天是怎样由一个普通侍女变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而她爬上女皇前后的历史又是怎样充满罪恶的。她野心勃勃,阴险狠毒,计谋多端,专横暴虐,穷奢极侈,淫荡无度。因而,林语堂指出:“武则天是一个顽强任性野心大而又非常聪明的女人。中国历史上,也可以说世界历史上,女人从未做过的事,她做出来了。在一般中国人的想象中她年的荒淫败德,使她执政时惊人的才干黯然失色。”

林语堂描写武则天的重要特点是,揭露她怎样使用种种阴险狠毒的手段来实现其野心。在《武则天传》中,林语堂具体地写出了武则天怎样一步一步地施展各种计谋而登上女皇宝座的。

林语堂笔下的武则天是这样的:她原是李世民的一个侍女。自太宗死后,她设法使李治迷上自己。然后为了夺取皇后的位子,她先是嫁祸于王皇后害死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接着又制造王皇后欲用巫术谋害高宗的毒计,使高宗终于废掉王皇后。她当上皇后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又制造了所谓燕忠王图谋造反案,除掉良将忠臣韩瑗来济长孙无忌等,剪除了高宗的羽翼;而且先后害死了五个儿子,两个儿媳妇,一个皇孙,一个孙女。高宗死后不到两个月,她又废掉新君李显,改立李旦。当李敬业起兵讨伐失败后,她不仅杀了25个将领,而且建立间谍组织,实行恐怖统治,用残酷的手段杀害了无数的无辜者。因而,“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算是间谍组织的创始人,而且在武后的统治之下,苦刑的技巧与逼供的方法才达到最高的发展”。当唐室王公举兵讨伐武后失败后,她对唐室皇族进行了四次大屠杀,造成十八家灭门,几百家流放。后来还派人到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杀害了唐室遗孤二千六百余人。无疑,“在中外历史上,武则天倘若不是最大的凶手,毫无疑问,她也能列在前几名”。

天授元年九月九日,武后正式废弃唐朝,改国号为周,自封为“圣神皇帝”。至此,她“改朝换代的大业已经完成,所谓逆臣叛逆都已诛杀净尽。这位伟大的叛逆者已经成功”。此后,她便更加“要享帝王当享之乐”放荡淫乱。可是,“专制残暴之君未有不玩火自焚的,她的放荡淫乱就是她的灭亡之道”。终于,长安六年正月二十二日,以张柬之为首的一批忠于唐室的良臣发动政变,推翻了武后的统治,恢复了唐朝。而且,武后于当年十一月便在软禁中死去。至此,“中国历史上这个骄奢淫逸,虚荣自私,刚愎自用,名声坏到极点的皇后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她死了,她所作的恶却遗留于身后”。

写作技法

《武则天传》中,作者运用现代小说的技法,对武则天被李治重新接进宫中之后,如何使用阴谋诡计升为皇后,并篡夺唐王室大权,后来自立为皇帝的一幕幕宫廷内部你死我活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较之枯燥乏味的历史材料,更通俗易懂,具有可读性。该书尽管含有政治意向,但还是以学术著作的面貌出现,多少带有一些学术性。

叙述方式

(1)叙述角度与形式:林语堂在《武则天传》中,没有采用中国传统传记的纪传体或者编年体体例,而是借鉴了西方现代传记注重于某个专题的所谓传记小说的表现方法。《武则天传》副标题为《唐邠王回忆录》,林语堂在原作序言中写道:“至于叙述的口吻,我决定用武后的孙子邠王守礼的看法为观点,借以产生直接的真实感。”这样的叙述角度选择,将史书中的武周故事转化为邠王守礼亲历其境的宫廷生活的“耳闻目染”和人生经历,保证了叙述的流畅,使读者对自李世民始至武则天去世这段近百年历史中,王室内部为掌控国家权力而发生的血腥残酷、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有了深刻的认识。

至于叙述形式,《武则天传》作为严肃的历史传记而不是历史小说,作者仅仅是采用了小说化的叙述形式,而“书中事实完全以《旧唐书》与《新唐书》为依据”,“书中人物、事件、对白,没有不是全根据唐史写的”,也就是说,传记尽力做到了符合历史的真实。但作者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文学手法,“在叙述上有所选择,有所强调,同时凭藉头脑的想象力而重新创造,重新说明那活生生的往事”;同时,传记大胆使用散文笔法,读者从字里行间领略到作者闲适幽默、挥洒自如的散文笔法和别样风貌,增强了传记的可读性。

(2)对话运用:《武则天传》中,有许多生动的对话。朱东润先生曾指出:“对话是传记文学的精神,有了对话,读者便会感觉书中的人物一一如在目前。”如书中当李世民去世,武则天面临即将去尼庵时,她和李治“夜半无人私语时”的对话就很精彩,作者笔下的武则天表面上是肝肠寸断,向高宗诉说着自己的万般不舍,但柔情蜜语里却暗含激将之谋,目的是抓住皇帝的心,让高宗答应以后来看她,充分显示了武则天的聪慧、机变和城府。《武则天传》由于是用英文写作,反而避免了一个唐朝的古人在对话中讲流利的现代汉语让人有格格不入之感的尴尬,英语读者不易察觉汉语中古语今语的不同和差异,这是用英文写中国古人传记所意想不到的“便宜”。

翻译策略

在《武则天传》中,林语堂以《旧唐书》与《新唐书》所记载的相关历史资料为底本,编、译、创会通,同时合理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用口语化的文体和生活化的语言,将中国故事成功译介给西方读者。

(1)人名的翻译:为了尽可能保留中华文化的异质性,林语堂根据不同情况对人名主要采用了音译、“音译+意译”等异化的翻译策略,向西方读者传递了中国人名的文化色彩和音韵特征。如对李隆基(Minghuang)、太平公主(Princess Taiping),直接采用了音译的方法;而对武则天(Wu Tsertien, “Modeled after Heaven”)、薛怀义(Shuay Huaiyi “Embracing Righteousness”)则采用了“音译+意译”的方法,以达到反讽意味。

(2)年号的翻译:“年号”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当新皇登基时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总要起一个新年号,每遇到“天降祥瑞”或大事、要事,往往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而西方国家并没有年号,所以在年号的翻译上,林语堂灵活地采用了音译、直译、“意译+音译”等方法,同时在年号后加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年,以减少西方读者的阅读障碍。如对年号上元(Shangyuan Regime(674-675))采用了音译加注公历纪年的方法;对武则天登基时所定年号天授(Heaven-Appointed(690))采用了直译加注公历纪年的方法;对李治使用的年号乾封(Sanctification by Heaven“Chiengfeng” (666-667))则采用了“意译+音译”再加注公历纪年的方法。

(3)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武则天将洛阳封为神都,对“神都”一词林语堂采用了异化策略,先音译后意译为“Shendu,or‘God’s Dwelling Palace.”“神”译为“god”。武则天封自己为“圣母神皇”,对“圣母神皇”林语堂则先意译后音译为“Holy 母亲 Divine Sovereign”(Shengmu Shenhuang),在理解的基础上保留了源语言的痕迹。对“告密”一词,林语堂没有选择将其简单地翻译为Judah's kiss,而是翻译为(“informing”,or gaomi,“report on conspiracy”),其 中informing 和 report on conspiracy 是意译,且各有分工,前者为主译,后者为补充释译,保证目的语读者能够充分理解;gaomi为音译,以斜体标识,充分保留了源语言的痕迹。

(4)成语的翻译:中国的成语往往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林语堂在英译过程中,为了尽量不使其成为读者的阅读障碍,同样采用了灵活的翻译方法。如阴阳颠倒(The yin and yang weer turned upside down.),“The yin and yang”是“阴阳”的拼音,而“weer turned upside down”即为“颠倒”,译者使用了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鸡司晨(Hens should not cry cock-a-doodle-do),将司晨译为公鸡打鸣的拟声词,形象且幽默。

(5)骆宾王檄文的翻译:骆宾王的代表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中国古代檄文中难得的传颂千古的名篇。在《武则天传》中,林语堂将此文全篇收录并翻译。对文章题目,林语堂采用异化策略,编译为“Declaration of War”,激发目的语读者对美国战争的联想,弱化异域文化的陌生感,加强对骆宾王檄文的接受度。

(6)翻译中情感的传递与表达:同情心是中西文化共同的精神情感,《武则天传》以邠王守礼为第一人称口吻叙事,其中选编了《新唐书·李守礼传》中一段叙述守礼幼年辛酸经历的史料,“岐王尝奏守礼知雨,帝问故,答曰:‘臣无它,当天后时,太子被罪,臣幽宫中,岁被敕杖凡四三,累创痕肤,前雨则沈懑,霁则佳,以此知之。’因泣下,帝为恻然。”林语堂将“臣无他”,意译为“I have no magic”;“当天后时”,意译为“at the hand of Wus”,将矛头指向助纣为虐的武氏一族;“前雨则沈懑”,意译为“when the weather changes,I ache all over inside my bones”。林语堂的译文让人初读平静,显示了邠王守礼历经风雨后宠辱不惊的豁达智慧,但对比之下主人公身体的创伤仍在提醒读者他曾经的劫难,充分传递了原文的情感和表现主题,激发了读者的同情心,使读者读后愈感沉痛。

出版信息

《武则天传》于1957年由伦敦威廉·海涅曼公司首次出版。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