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溪镇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3-09-22 18:41

泉溪镇为一地名,在我国浙江省湖南省湖北省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2015年根据金华市市政府公布的扩容名单,武义县泉溪镇新晋为金华市市级中心镇。

位置

泉溪镇,位于武义县东部,东与桐琴镇交界,南与新宅镇缙云县新川乡连接,西北与熟溪白洋街道相依。镇政府所在地泉溪,距县城6.5千米,以驻地得名。该镇交通便捷,武永公路贯穿镇区,金温铁路、高速公路境北经过,43省道(武永二线)已于2005年9月建成通车,并有泉溪至深塘,东皋经西陈、夏加至云,西项至车苏等公路。

组成

泉溪镇于1992年5月由泉溪乡与项店乡合并而成。原泉溪乡辖区建国前曾为泉溪里、曲湖镇、集贤乡,1950年建政曲湖乡,1956年为华贤乡,1958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桐琴)大公社,设泉溪、叶墙头二个管理区,1961年并建泉溪公社,1983年设立泉溪乡。原项店乡辖区1950年建政时分属白峰乡、清溪乡,1956年为大峰乡,1958年并入国庆(桐琴)大公社,1961年建立项店公社,1983年设立项店乡。全镇总面积87.26平方千米,94个自然村,20624人。

1987年1月,武义县人民政府批准境内项店乡加丰、董源坑、盛岭下、大王岭、黄长岗、黄坛、丰溪、里念坑、瑶村、麻田、清溪、仓部堰、西陈、华山(今白革)、兰芝、茆角、朱门18个行政村被为革命老根据地村。

主要史实

1927——1929年,在中共武义南区区委的领导下,组织农会进行“二五”减租和秋收起义。1930年初,成立武义南营红军,进行革命武装活动。1936年4月,粟裕同志在加丰(夏加畈)、千丈岩等地恢复革命根据地。

1987年5月,金华市人民政府批准项店乡为革命老区乡。1992年项店乡并入泉溪镇后,泉溪镇沿袭为革命老区镇。

镇名来历

泉溪镇境内水资源十分充足,溪流主要

有武永江和清溪江。李晔年间(889~904),由乡民徐?在清溪江创建了仓部堰。徐?官至

仓部侍郎,故名仓部堰。直至建国以后,灌溉面积仍有2000余亩。自兴建清溪口水库后,涵

瀛淹于库底,其明渠成为水库渠道。现境内有大小水库200多座。因此地的泉水、溪水特别

多,而且水质清澈甘甜,故称之为泉溪镇。镇于1992年由原泉溪乡和项店乡合并而成。

地理气候

泉溪镇南部峰峦叠嶂,地势高峻,与新宅镇交界的老鹰窝尖,海拔972米,为境内最高点。北部低岗浅丘延展,中北部为平原。整个地形高丘与平原相间,武义江及支流两岸,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湖塘棋布,河道纵横。武义江流经镇境。发源于境内大王岭的清溪水,向北流经清溪口水库、杨村、刘宅至东皋汇入武义江,流长17千米。尚有车苏坑、从和尚塘里北流经山方、何村,由湖沿注入武义县江流,长7.8千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7℃,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约245天。

发展情况

境内有清溪口、陈潘塘、定坑等大小水库57座,总蓄水量1687万立方米,其中10万立方米以上7座,蓄水1542万立方米。清溪口水库总库容量为1390万立方米,是我县较大水库之一,配套干渠2条,支渠12条、电灌渠2条,全长69.4公里,灌溉良田1.9万亩,年发电量140万千瓦/时。

泉溪镇现有耕地面积1164公顷,其中水田1132公顷,占97.3%,山林地2410公顷。地下萤石矿藏较为丰富,大塘口曾设有县矿山公司矿区。

泉溪镇为新兴工业镇。改革开放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2005年与1986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由2209万元增加到155919万元,增长70.6倍;农业产值由1233万元增加到8025万元,增长6.5倍;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51%下降为5%,工业产值则上升为占95%。

农业

泉溪镇是武义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也是省毛竹林生产基地。稻谷、小麦、油菜为主要粮油作物。由于工业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2005年与1986年相比,粮食种植面积由25966亩减为18071亩,总产量由13671吨降至7233吨。

蔬菜:2003年瑶村片的蔬菜基地建成,2004年麻田、董源坑、清溪几个村反季节的菜豆等高山蔬菜640亩,全镇种植荔浦芋160亩,其它蔬菜面积3150亩,总产值达790万元。笋竹两用基地1500多亩。王山头村为草莓种植专业村,2005年草莓种植150余亩。

蚕桑:为泉溪镇传统产业。20世纪60年代,上滩、麻蓬、下宅口等村就开始沙滩种桑室外养蚕。80年代初,乡办泉溪丝厂创建,开始大面积种植桑园。90年代中期,春蚕种养与蚕丝加工一度成为泉溪镇的支柱产业。1994年,全镇桑园面积3843亩,喂养蚕种10798张,蚕茧产量404吨,占全县茧产量的35%。后因丝价下跌及工业污染,桑茧大减,2005年全镇剩有桑园面积633亩,蚕茧产量55.8吨。食用菌:1984年,车苏村青年李明焱露天搭阴栽培代料香菇成功,并将技术推广给村民,致力发展生产。1987年,代料香菇栽培被列为县“星火”计划项目大力推广,车苏村被定为食用菌开发示范村。70%的村民从事生产,年产值达600多万元,获利400多万元。1991年全村发展菌种5百多万袋,产鲜菇4500多吨。1994年李明炎创立武义县金星食用菌公司和武义县真菌研究所,相继研发推广高温香菇、姬松茸铁皮石斛等产品。现代,为保护森林资源,在当地政府引导下,食用菌产量有所下降。车苏村民仍在栽种高、低温香菇、平菇等食用菌,为他们主要的经济收入。

西瓜:西瓜早在泉溪镇山方、客塘、何村等村生产,六七十年代肩挑手推运往永康市、武义县城出售,延种至今。2003年麻蓬村引进温岭市农民栽培大棚西瓜150亩,产瓜5茬以上,亩产4千公斤,亩利润5千多元。2005年,西瓜种植面积1069亩,产量达2342吨,现已在全镇推广。

茶叶:七、八十年代开荒植茶,成为低丘陵地种植的主要产品,地处山区的白革、麻田、清溪等村大力发展茶园,为当地村民一大收入。2005年全镇茶园总面积2753亩,采摘面积2635亩,茶叶总产565.3吨。

土地整理:2001年冬在湖沿村进行农田土地平整试点,挖沟修渠、铲高填底、规范田块。经过4年努力,全镇平整土地14000亩,实施了土地田园化。

养殖业:2005年全镇农业产值中养殖业占45%。以养猪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需求增大,养殖户相继引进杜洛克猪、汉普夏、皮特兰等优质猪种。饲养量和产值均有较大提高。刘宅村为养猪示范村,年出栏数200头以上有10多户、全村年出栏数3600余头,年收入达360万元。2005年与1986年相比,全年饲养量由5310头增加到42852头,产值由306万元增加到2486万元,均增长8倍。鸡、鸭等禽的养殖量也较大,2005年,鸡41万羽、鸭3.8万羽。

工业

70年代初,泉溪乡工业企业有:一家拥有2台中型拖拉机和部分零配件的农机站;一家拥有1台车床和1台冲床的农机厂;大塘口萤石采矿队。

80年代,乡办企业开始兴建,泉溪乡的丝厂、绸厂、汽酒厂、饲料厂、塑料厂、华莹制衣厂,项店乡的武义铝合金厂陆续创办。位于金岩山的泉溪丝厂1982年1月建成投产,1983年7月经省计经委批准,列为省定点企业,更名为“武义丝厂”,其生产的“白厂丝”为部优质产品。1991年,职工500多人,年产值实现1288万元,利润170万元。采矿队变为“泉溪公社砩矿”,在大塘口大平岗竖井两口采矿,选矿一处,职工45人,年采掘量2.54万吨,年产块精矿4900吨。项店乡西陈村的武义铝合金厂创建于1988年,生产铝合金锭、铜棒,是市重点骨干乡镇企业。乡办企业成为当时镇工业发展的主体,1993年,全镇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1997年,王山头村两委利用该村闲置的荒滩出让、招商引资永康市商人吕世明投资14万元创办泉溪五金铸造厂,为武义县最早引进的外地企业。第二年,又有10多家企业来该村落户。1999年,武义县政府将其列为永武工业走廊工业小区。此后在当地政府引导下,个体私营企业在全镇遍地开花,形成了王山头——茆角、泉湖、金岩山三个工业功能区。2005年末止,全镇有工业企业503家、从业人员8437人,工业总产值144979万元,利润总额9443万元,实交税金4413万元。

农副产品加工:2005年全镇有各类加工企业96家,以饲料加工和茶叶加工为主。

饲料加工:80年代泉溪乡创乡办饲料加工厂,加工猪、鸡、鸭等颗粒饲料。2005年已发展到10多家,当年全镇饲料加工业产值580万元,利润100万元。其中,畜王饲料公司2004年产值120万元,饲料销往金华市各县。

茶叶加工:全镇2700多亩茶园,过去鲜叶采摘后多为手工烘揉制做茶叶,生产效率低。现代已改为委托使用自动烘干机作业的加工点加工制做。2005年全镇有专业茶叶加工点30多家。

五金机电:该产业起步于1996年,开始多为制造炉头铝锭初级产品的小企业,经多年发展,现代形成一个涵盖园林工具、汽摩配件、机床制造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群。2005年全镇共有五金机电企业120家,总产值113119万元。其中麦克园林机械公司,生产园林工具,2005年产值11371万元,实交税金505万元。曙光实业公司,制造汽摩配件,2005年产值5820万元。

运动休闲:80年代已有泉溪企业涉足这一领域,生产制造一次性塑料杯、文具用品、卫生洁具等产品,现代以生产保温杯、滑板车、开瓶器、电动车等为主。2005年,有该类企业185家,从业人员3158人。其中保康日用品公司生产保温杯,2005年产值16740万元,税金1031万元;阿波罗休闲用品公司,主要生产滑板车,2005年产值11634万元,利润217万元;中润公司生产开瓶器,2005年产值9198万元。

来料加工:主要加工是圣诞节服装、扣针、钢扣、伞配件等,2005年全镇共有加工企业80多家。圣和工艺品公司从事圣诞服装加工,下属加工户70多家,从业人员220人,2005年年收入达164.1万元。武义县晴雨伞生产企业较多,有相当一部分加工企业从事伞骨等配件加工,2005年全镇伞配件厂10多家,产值530万元。

镇区建设

泉溪村为镇政府所在地,设有信用社、邮局、粮站、镇中心卫生院、文化站、广播电视站、镇中心小学、镇成人技术学校、中心幼儿园,汽车加油站等配套设施。

集市街道:明正德元年(1506),武义已有“七行八市”,泉溪为八市之一。1983年4月23日泉溪重新开盘,市日为农历的逢5、10日,市场面积3520平方米,设有禽畜市场、小百货、竹木交易和蔬菜市场,每逢集日,货物云集。

1991年,清泉街路面加宽,水泥硬化为商品街,武永公路横穿镇区,一街一路两旁,商行店面,楼房林立,物品种类繁多,市场交流兴旺。

1996年,拓宽镇政府前的勤政路,镇区有清泉街、泉丝路等13条;江西巷、珠泉巷等14条,故称“十三街十四巷”。2005年,勤政路延伸工程立项建设。建成后镇区将与武永二线、金岩山工业功能区连为一体。

邮电通讯:邮电大楼建于武永公路和勤政路交叉口,交通便捷,1992年开通程控电话,1999年在农村全面铺开,初装电话1065门,2005年有固定电话3850门,占总户数的70%。邮政储蓄,成倍增长;报刊通信,及时快速;手机移动通信,也已在全镇普及。

村庄整治:2000年4月,全镇范围内建立村巷路牌门牌,村名巷牌93块,路牌199块,家户门牌5905块,规范村庄。官田村从2003年9月开展以“小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作,改善村居环境,成为县村庄整治的金华市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绿化示范村。湖沿、王山头等村的村庄整治也相继开展。与此同时,康庄工程全面实施,通往各村的大道已基本实现路面硬化。

人民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4138元,较1986年增长8.7倍。农村信用社居民储蓄余额8300万元。

镇村农民住宅以砖混结构楼房为主发展,式样新颖,装潢考究。电视机、电冰箱等日用家电已在农户中普及。

该镇大部分行政村有公交班车通达。2005年全镇轻便、二三轮摩托车保有量3920辆,为农民主要交通工具。部分先富家庭已购买小轿车。

教育科技

泉溪镇教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南宋建炎年间,理学名儒巩庭芝从山东须城迁来武义县南乡(今泉溪巩宅村)居住,以所学教育武义人士。巩湘巩丰、巩嵘绪后代,皆为著名文人。

1958年至1959年,办农业初中两所:华贤乡农中(校址:叶墙头殿、巩宅护国寺)、西陈农中(王元村礼堂)。

1956年秋,办农业高中两年。马加寿任校长,校址:巩宅护国寺。

1968年在泉溪小学内办普通高中一届。

2000年,县级教育强镇验收合格。2001年市级教育强镇验收合格,2004年省级教育强镇验收合格。

小学:泉溪小学、瑶村小学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历史悠久。1969年,村村办小学,1999年,撤并村小,留泉溪、江山、王山头、项店、瑶村5所完全小学。

1991年加拿大籍华人王昌真先生捐资人民币100万元建瑶村小学“介夫楼”一幢。香港特别行政区沈炳麟先生捐资人民币59733元建项店小学“庆同楼”一幢。

2005年,泉溪镇现存泉溪、项店、王山头三所小学,在校生1257人,教师73人。泉溪小学电教设备齐全,拥有计算机30台。

初中:1968年,建泉溪、江山、王山头、西陈、瑶村5所初中

1980年,撤并为泉溪和项店两所初中。1992年,两所初中共有18个班级,844名在校生,64名教职员工。

泉溪初中,于1990年建三层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1217平方米;1998年再建16个教室4层教学楼一幢;2000年建造4层师生宿舍楼,建筑面积2725平方米。

1999年秋,项店初中并入东皋中学。

2005年秋,泉溪初中并入东皋中学。

成人教育:镇成人技术学校创建于1986年12月,为本镇培训农村各类技术人才,多次被评为县、市、省级先进集体。现为省二级成人技术学校。

幼儿教育:全镇现有幼儿园(班)11所,幼儿基本入园。镇中心幼儿园在园儿童250人,幼教员工11人。

科技:1990年5月,车苏村青年李明焱被国家科委选送到北海道富良野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中心研究深造。

2003年,镇科协邀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郑云林教授、梅金松专家,来镇上培训课进行技术指导,并现场察看梨园、葡萄、蔬菜的病虫害情况。

2004年,麻蓬村引进大棚西瓜栽培,为武义县科技计划项目:西瓜8424品种,早熟栽培技术研究,省农科院技术指导,县农业局、镇农业服务站技术实施,县拨款2万元支持该项目开发生产。

文化卫生

1974年建立泉溪公社文化站,1983年建立项店乡文化站,1998年两乡合并成立泉溪镇文化站。

1970年,采用自筹公助办法,成立公社广播站。至今通村率达100%,通响率达95%。1995年光缆开通,有线电视分四期进行,现代全镇开通,用户4100户。

电影放映队1975年12月建立,1999年9月终止。

1973年组建泉溪公社卫生院,1992年西陈卫生院并入,成立泉溪镇中心卫生院。1998年评为一级乙等医院,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66平方米,有医务人员22人,病床8张。设有内、外、中医、妇产、X光放射、B超、化验、注射、急诊、住院等科室。下设西陈、王山头、泉三3个卫生服务站,14个村级卫生室。

2004年5月1日起,全镇推行医疗保险,当年参保人数18301人,占全镇人口的89%。2005年参保人数18749人,占全镇人口的91%。

旅游

水碓周窑址:位于阳丰村水碓周自然村,有8条唐朝至元代的窑床,产品有碗、罐、壶、瓶等,瓷土精细,胎薄而硬。

仓部圳:李晔年间(公元889-904年),武义东皋人徐兹在仓部任职十余年,起为仓部员外郎,五年后升仓部待郎。调任兵部侍郎不久,即辞官回乡。在清溪地层砌筑涵瀛和多条支瀛,溪上水涸而堰水长流。下延历朝,灌溉农田万余亩,受惠乡民数千。百姓怀其恩德,将堰头村庄名为仓部堰,并立祠纪念。

水帘亭瀑布景观:位于镇南4公里车苏金柱山茶亭,有瀑布从30米高的悬崖上飞流直下,距10米处有一亭,与瀑相峙,名“水帘亭”,为游览避署胜地。南宋巩丰朱熹吕祖谦陈亮等观瀑,作诗唱和,留有《江南序·游水帘亭》。

刘宅“绿映亭”:南宋时,刘滂为官所建,是南宋理学大师吕祖谦及巩庭芝等在刘宅讲学赋诗之场所。

麻田村北山抗战将士阵亡墓:1944年,日军进犯丽水市,国民革命军79师在清溪口阻击抵抗,阵亡28人。麻田村村民感其忠烈,于后山修墓立碑。

华山旅游风景区:坐落华山村白革山,大树成荫,系游览避暑之地。清嘉庆《武义县志》载:大士庵,在县南四十公里白革山上,昔异人支大士所居,故名。有大士岩、状元峰、三叠台、八宝陵、石佛、石果、仙掌、玉屏、龙井、狮岩十景。

清溪旅游休闲娱乐中心:位于清溪口水库西侧废弃采石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于2004开始营业。以水上娱乐为主,布局与山水自然结合,集观光、休闲、餐饮、住宿为一体,美观大方。

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巩宅花鼓”,白革的“大头和尚”,元宵节盛岭下的“布龙”狂欢和“李皇老爷”出游,宅园的“舞狮”“叠八仙”等民间戏曲舞蹈颇有特色。现各村的老年协会正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工作。

所获荣誉

2021年4月,泉溪镇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