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碛镇 :重庆市渝北区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3-09-25 17:17

洛镇隶属于重庆市渝北区,位于渝北区东部,长江西岸。它与巴南区隔江相望,与江北区接壤,西临龙兴镇和石船镇,北与大盛镇、长寿区晏家工业园相连。距离渝北区人民政府驻地60千米,辖区总面积达95.34平方千米。这个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重庆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洛碛镇的地域划归枳县。而在1987年2月13日,洛碛乡则升格为洛碛镇。截至2018年末,洛碛镇的户籍人口达到49399人。

2018年,洛碛镇共有28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有1个。此外,镇内还有15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这反映了洛碛镇在工业和商业领域的一定发展水平,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商店为当地的经济做出了贡献。为全面推动数字渝北区建设,洛碛镇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创建“智慧乡镇”综合治理平台,并于2023年4月正式投用。

历史沿革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属枳县。

明代,属重庆府巴县江北镇。

乾隆十九年(1754年),置洛碛镇。

1961年12月31日,洛碛镇改为洛碛公社。

1983年,由洛碛公社改为洛碛乡。

1987年2月13日,由洛碛乡改为洛碛镇。

1994年1月,沙地乡、太洪乡并入洛碛镇。

行政区划

重庆市渝北区辖镇。房屋建筑沿江岸延伸,呈带状聚落,有街巷18条,洛碛镇约7公里。位于渝北区东南部,长江北岸,南与巴南区麻柳嘴镇隔江相望,东与长寿区毗邻,西与江北区复盛镇接壤,北与渝北区龙兴镇相连,距渝北区府50公里左右,距重庆主城都市区45公里左右。幅员面积95.34平方公里,人口5万。共17个村,4个社区。交通运输方便,为渝北区唯一的长江水码头,渝北区内渝怀铁路通过的唯一乡镇,渝北区内上海-重庆高速公路通过的唯一乡镇。现因三峡大坝蓄水175米线,成为渝北区三峡搬迁移民大镇。届时洛碛镇老镇区将基本搬迁。

区划沿革

1997年,洛碛镇下辖井口、东阳市、新屋、山仑、石堰、洛碛、竹沟、土塘、高桥、黔滩、上坝、迎祥、宝华、狮子、快活岭、沙地、花土、青木、土 、碑垭、八斗、沙 、干溪、白云、砖房、幸福、共和、桂 、石桥、堰塘、田长、箭沱、太洪岗33个行政村和街道以序数命名的4个社区。

2007年12月5日,张关镇大天池、老君山、水溶洞村张关社区划归洛镇。

2011年末,洛碛镇下辖兴隆、朝阳、新渝、张关4个社区,箭沱、太洪场、桂湾、高桥、宝华、上坝、新石、洛碛、青木、经开、沙地、沙湾、砖房、幸福、水溶洞、老君山、大天池17个行政村;下设38个居民小组、146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洛碛镇下辖5个社区、16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洛碛镇地处渝北区东部,长江西岸,东与巴南区隔江相望,南与江北区接壤,西与龙兴镇石船镇毗邻,北与大盛镇、长寿区晏家工业园连接,距渝北区人民政府驻地60千米,  区域总面积95.3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洛碛镇地处长江上游河谷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沿长江带状展开,自西向东倾斜,南北起伏小,平均海拔200—350米之间;东南向斜丘陵,海拔高度160—400米之间,以中、浅丘为主;境内最高点位于太洪场村,海拔737.3米;最低点位于幸福村与长寿区交界的小溪入长江口,海拔155米。 

气候

洛碛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5℃,1月平均气温6.7℃,极端最低气温-2.7℃(1975年12月25日);7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39.8℃(1972年8月21日);最低月均气温3.5℃(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9.8℃(1972年8月);年平均降水量1148.8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6月最多。 

水文

洛碛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长江江北区五宝镇入洛碛境内,流经箭沱、太洪场、桂湾村、高桥、上坝、洛碛、青木、沙地、幸福9个村,境内长18千米;境内第二黄河御临河,自龙兴镇复盛镇入境,经洛碛箭沱村1社由太洪场村注入长江,长5千米,水面宽40—45米,年均流量50.7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洛碛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严重的一次伏旱发生在1961年,从6月12日—7月5日旱24天,又从7月10日—9月13日早61天,前后共计85天之多,为特重伏旱,粮食产量只有应收总产量的八分之一;严重的一次暴雨灾害发生在198年6月18日上午8—12时,雨量为110毫米。持续时间长达4小时,洛碛镇33个村276个社4个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公共设施不同程度遭受暴雨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1666.6公顷,成灾面积166.6公顷,绝收面积60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0多万元;1981年5月10日凌晨发生风灾,风速每秒18米,风力7—9级,长江沿岸达10—11级,受灾5000余户,毁损房屋9000余间;严重的一次冰雹灾害发生在1987年4月23日下午五点半钟,境内遭冰雹袭击20余分钟,大的冰雹似汤圆,重约2两,房屋房瓦不同程度被打烂,5000余户受灾,粮食作物重灾面积3000余亩。 

自然资源

洛碛镇境内已探明的矿藏主要为煤炭,地质储量300万立方米,可采储量为250万立方米,集中分布在新石村境内。2011年,洛碛镇有耕地面积17276亩,人均0.3亩。 

人口民族

2000年末,洛碛镇总人口466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658人;洛碛镇人口出生率12.81‰,自然增长率4.51‰。

2011年末,洛碛镇总人口5.1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000人,城镇化率39.3%;总人口中,男性26484人,占51.79%;女性24658人,占48.21%;14岁以下5893人,占11.52%;15—64岁40165人,占78.54%;65岁以上5084人,占9.94%。2000年以后至2011年,洛碛镇各年龄组比重有较大变化,老年人口比重增长,0—14岁少年儿童比重逐渐下降;以汉族为主,达50910人,占99.55%;有土家、苗、回等20个少数民族,共232人,占0.45%。2011年,洛碛镇人口出生率5.75‰,人口死亡率7.37‰,人口自然增长率1.6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31人。  

截至2018年末,洛碛镇户籍人口为49399人。 

2021年6月7日,重庆市渝北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洛碛镇常住人口为25158人。

经济

综述

2006年,洛碛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5703万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7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6元。

2011年,洛碛镇财政总收入5440万元,比2010年减少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42万元,比2010年增长38.3%;人均财政收入1073元,比2010年减少8.2%。2011年,洛碛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407元。 

2018年,洛碛镇有工业企业28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农业

2011年,洛碛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799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17%,农业增加值0.11亿元。洛碛镇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洛碛镇生产粮食11077吨,其中小麦431吨,稻谷3909吨,玉米3881吨,番薯2155吨。洛碛镇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洛碛镇蔬菜播种面积33625亩,产量33625吨。洛碛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洛碛镇生猪出栏24807头,年末存栏7980头;年内出栏家禽27.8万羽,年末存栏家禽8.4万羽;畜牧业总产值533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6%。2011年,洛碛镇水果种植面积1.34万亩,产量4000吨,主要品种有柑橘、李子、枇杷等。洛碛镇渔业以鲢鱼养殖为主。2011年,洛碛镇渔业总产值44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 

农村大面积的生产作物水稻、玉米,实施了“良种工程”,重点抓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和产前、产、产后服务,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格局。农村经济运行平衡,粮食产量与上年持平,蚕茧、小家禽、柑橘属、茶叶、伏季水果、水产等多经骨干产品均有较大增长,农业化经营成效明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已完成31个村的农网改造,村民电价由1-2元下降到0.66元。投资90万元,建800m3蓄水池一口,完善了市级蔬菜基地水系工程,全面铺设迎祥。

洛碛两村蔬菜基地2000亩水系管网,保障蔬菜稳定生产。投资28万元,整治工农埝和319高速路毁损水利设施20余处,两年来,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快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取得成效。投资80万元,重点在长江沿线村社种植沙田柚、五星枇杷、食用竹笋等水果苗木70万株,面积4000亩,现长势很好,近段时间可望发挥经营效益。完成植树造林7000亩,栽植树木110万株,其中绿化苗40万株,经市区检查验收合格,并在两年内分别代表渝北区迎接国家及市的绿化杯检查合格。森林防火管理实现“三无”乡镇目标。

迎着新世纪冉冉升起的朝阳,洛碛镇农村改革如火如荼,农业结构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总产值年递增3%,粮食增产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1元。实现区龙头企业1个,乡镇龙头企业2个,专业大户52户,家庭农场73家,科技示范户416户,被区委、区府评为农业先进集体和农业经济综合考核一等奖

工业

2006年,洛碛镇有工业企业29家,工业总产值为64231万元;有医药化工企业1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有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建筑、采矿等门类,常年就业4000余人。

洛碛镇工业以化工、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洛碛镇工业总产值为3.0亿元,比2010年增长21%,工业增加值4855万元。2011年,洛碛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2.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1亿元。 

商贸

2006年,洛碛镇有商业营业网点595个,各类营业户642户,个体经营者555户,从业人员1856人,实现商品零售总额1.1亿元。

2011年,洛碛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7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4%。 

金融

2011年,洛碛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340万元,比2010年增长18.3%;年末有7家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9.1亿元,比2010年增长46%。 

经济建设

洛碛镇生产总值29830万元,第一产业产值6290万元,第二产业产值1404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950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1343万元,上缴税金277万元,实现利润80万元。粮食产量13790吨,蔬菜产量16890吨,油料470吨,肥猪出栏19133头。财政收入567万元,工商各税300万元,支出567万元。新农业企业3个,投资350万元,新增产值720万元。

有中学3所,在校学生1309人,教职工84人;小学15所,在校学生2894人,教职工17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29个村通汽车,33个村通程控电话。正规卫生院2所,卫生技术人员8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404元。1998年实现长岭镇

洛碛榨菜、蔬菜世代种植,远近闻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三大基地:银杏基地由1000亩扩大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并在栽培技术和管理上加以强化,现长势良好;市级蔬菜基地由2000亩扩大到4700亩,在品种更新,栽培技术,产量销售,无公害蔬菜的推广上,坚持高起点,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使蔬菜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榨菜基地达到15000亩,榨菜生产中,充分利用“863电脑农业”高科技技术作指导和推行订单农业,着重解决品种更新,扩大面积,病虫害死苗,购销不畅等实际突出问题,使产量翻番,价格提高,效益倍增,据统计,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平增收350元。三大基地成为洛碛的特色产业。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洛碛镇有幼儿园(所)9所,在园幼儿730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5所,在校生1816人,专任教师15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97人,专任教师6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洛碛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860万元,比2010年增长3%。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洛碛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6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61人,经营管理人才153人,技能人才856人,农村实用人才404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洛碛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面积500平方米;图书室1个,面积449平方米,藏书15万册。2011年末,洛碛镇有综合体育运动场1个,灯光篮球场1个;75%的城市社区和11.8%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3%。2011年末,洛碛镇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综合覆盖率100%;有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重庆有线台、各省市卫视等60余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洛碛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其中镇中心医院为一级甲等乡镇医院,各村设有卫生室;病床174张;卫生技术人员97人。2011年,洛碛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7万人次,住院手术215台次,出院病人2.8万人次。2011年,洛碛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2.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万人,参合率96.0%;孕产妇死亡率为零。 

社会保障

2011年,洛碛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16户人数171人,支出72.6万元,比2010年增长33.7%,月人均289元,比2010年增长13.5%;医疗救助9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2413人次,共支出42万元,比2010年增长4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66户,人数1676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6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50万元,比2010年增长8%;社会福利费12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敬老院3家,床位185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68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洛碛镇有邮政网点5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6千米,投递点13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3.3万份、期刊0.2万册,业务收入6.5万元;有电信服务网点8个;固定移动宽带接入用户1000余户。 

2011年末,洛碛镇道路铺装面积135920平方米。 

2011年末,洛碛镇有自来水厂1座,生产能力3000吨/日,年工业用水32.85万吨、生活用水76.65万吨,年人均生活用水30.30吨;排水管道21.3千米。 

2011年末,洛碛镇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25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8%,供电可靠率100%。 

2011年末,洛碛镇有天然气(煤气)管线21千米,供(加)气站1个,天然气(煤气)用户7896户,燃气普及率为100%,月天然气(煤气)平均用量27.6万立方米。 

2011年末,洛碛镇有公园1个,公园面积0.32公顷,园林绿地面积2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8公顷,绿化覆盖率52%,人均绿地9.3平方米。 

交通

洛碛镇有渝怀铁路过境;上海-重庆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18.5千米,为双向四车道高雄—成都公路过境,境内长12千米,为双向两车道。 

1、重庆市沿江产业带重要节点根据重庆1小时经济圈规划,重庆市东北区的长寿组团将向西沿江与江北区鱼咀组团协同发,逐步形成沿江产业带。洛碛地处长江西岸的江北区与长寿区之间,江岸线长14公里,是沿江产业带的重要节点。

2、区际综合交通枢纽

洛碛镇地处渝北区与江北、巴南区、长寿四区交界结合部,区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正在形成。洛碛是渝北最大的水码头,唯一的长江口岸,已有客运码头和化工专用码头,现正在规划建设年进出港货运量4000万吨的货运港区。重庆—宜昌高速公路在洛碛建有互通式立交,在箭沱村设有高速公路进出口。高雄—成都公路从境内穿过。规划中的洛碛长江大桥建成后,将巴南、长寿、江北和渝北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渝怀铁路横贯全镇,在太洪场村建有三级客货运站渝利铁路渝万高铁规划穿越洛碛镇,并设有洛碛火车客货站。洛碛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60公里,与寸滩集装箱码头相隔30公里,到重庆市绕城高速公路15公里,交通优势十分突出。

3、较好的城镇和产业发展基础

洛碛镇城镇规模大,城镇人口多,城镇功能配套,产业发展和吸纳人口居住的承载能力强。以西南合成制药Inc.一分厂、重庆川庆化工厂为龙头的近10家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医药化工企业群,为洛碛加快发展特色新型工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4、洛碛旧场镇整体搬迁契机

区人民政府成立的由区级领导挂帅的洛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指挥部,已经入镇开展工作。抓住旧场镇搬迁机遇,可以高起点规划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布局,高标准建设时尚的滨江园林城镇。搬迁后的旧场镇地块,为大项目招商引资提供了机遇。

5、软环境转好

洛碛镇拥有三峡移民、小城镇建设试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酉阳工业园等诸多特殊优惠政策;有广大干部群众期盼洛碛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区委区政府已把加快洛碛发展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有一支以镇党政主要领导为代表的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

文化

地名由来

洛碛镇因地处长江之滨,上下有两个沙石积成的大坝,称碛宝坝,故名乐碛,后因在水边,演变为洛碛。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由洛碛出去的状元冯时行洛碛镇因在万州被罢官削职,一气之下将原籍“乐碛”改为“落碛”,后演变为洛碛。清乾隆时,洛碛置镇,镇名沿袭至今。

文物古迹

洛碛镇历史遗址有云故里坊门及八角井,缙云故里坊门在洛碛镇街上,始建于宋,为纪念北宋状元冯时行所修,后历代维修,现存坊门为清建。八角井在洛碛镇场边,始建于宋,现存为清代培修。

2008年08,洛碛镇发现古墓群,包括6座古墓、5处遗址,大致年代从商周时期到宋代,其中发现大批随葬品,包括商周青铜器、六朝钱币、宋代瓷器、金戒指金耳环等。

2008年12月,发现巴人贵族墓;该墓地位于洛碛镇洛碛村11社赵家湾;经过一周的抢救性发掘,出土了玉器、青铜器、陶器、漆木器等40余件。

考古队长柏九江说,出土玉器20多件,主要为质地精美的玉璧和玉。玉璧大碗粗、厚近1厘米,表面有雕刻的谷状纹。玉璜上则是蒲状纹;青铜器则有戈、剑、戈柲冒、立鸟饰等。戈柲冒是覆于戈顶部的帽,制作精美;陶器主要有泥质灰陶平底罐、蜻蜓眼等。蜻蜓眼是主人穿成串佩戴的饰品,类似西藏天珠。

专家称,该墓地出土器物造型精美,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展现楚文化因素的玉器、巴文化因素的兵器和陶器,表现出多元文化汇聚势头,对于研究秦灭巴蜀之战后晚期巴文化、巴楚县文化交流、楚与巴关系提供重要材料。同时,这些文物还对复原和研究当时丧葬制度提供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萧公权埋葬习俗也有重要意义。

考古所表示,该墓葬被发现时已被破坏了三分之二,墓葬规模惊人的大,墓长近9米。“这座墓比在涪陵区发现的同时代的巴王墓都还大!”

这些考发现把洛碛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很多年。以前人们多把蜀汉乐城县作为它历史的开端,历史有1700多的,考古发现后,即使不算更早的考古发现,只算巴人贵族墓,历史也有2300多年!

美食

洛碛镇有饮食豆花饭,在重庆市内也很有名气。

名字由来

洛碛古时为枳县治所,明末清初湖广移民来此视为乐土,又因江滨有沙石积成碛宝坝两个,取名乐碛。南宋绍兴十四年,由洛碛出去的状元冯时行因在万州区被罢官削职,一气之下将原籍“乐碛”改为“落碛”,后演变为洛碛。清乾隆时,洛碛置镇沿袭至今。房屋建筑沿江岸延伸,呈带状聚落,有街巷18条,长约7公里。

曾经的繁荣-也许我们强调历史,也许只是为了掩盖今日的落后。

旅游

张关风景区

洛碛镇镇内的张关风景区洛碛镇有大型溶洞群体,其中2000米的地下暗河与御临洞相连,形成全长5000多米的地下宫殿。

发展概况

城镇建设

洛碛镇镇长李朝金称,洛碛镇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明清时代,洛碛商埠、航运兴起,洛碛镇成为重庆沿江而下通往三峡的重要门户。鼎盛时期,道教、佛教文化非常兴旺。

洛碛镇新民路8号86岁的左传国介绍,当时的洛碛是重庆最大的码头之一,从现存的街道一直到江边长约数百米,商铺、旅店、茶馆、饭馆林立,车水马龙。小小的洛碛境内就有地王宫、女王宫、南华宫、龙伏寺等9座道观和18座寺庙,俗称“九宫十八庙”,在清中期,与丰都县丰都鬼城”齐名。“由此可见当时洛碛的繁华程度”。

据了解,2007年7月,国务院三峡建委批复洛碛作为我市浸没影响区避险搬迁的唯一一个移民个案,现已紧急列入四期移民“一城五镇”搬迁任务中。

洛碛人在“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下,开挖了纵贯洛碛上场口至下场口的防空洞,老街主洞有800米长。在主洞两侧又开挖了纵横交错的支洞45条,全长1415米。1981年,长江遭遇百年一遇大洪水,淹没洞室5天,造成洞室塌陷变形,导致主洞塌陷31处,支洞塌陷23处,倒房239间,严重危房432间,一般危房901间。三峡水库一旦蓄水至175米,洛碛古镇将再次面临如坐危卵的境地。

“洛碛镇的古建筑非常有特色,也是许多影视剧的重要外景拍摄地。古镇搬迁之后,古建筑依然会恢复原貌,供人们观赏。”李朝金说,市文物考古所、陕西师范大学正在洛碛进行文物考古,并已有重大发现。2008年将结合古镇搬迁,恢复重现千年古镇风貌,重点打造具有中华民国风貌的影视剧外景拍摄基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