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昇 :中国清代戏曲家、诗人

更新时间:2023-02-27 18:27

洪昇(1645年8月21日—1704年7月2日),字防思,号、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钱塘人(今杭州市),清代戏曲家、诗人,著有戏曲作品《长生殿》,与另一位清代戏曲家孔尚任并称为“南洪北孔”。

洪昇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年)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国子监监生之功名,其诸多好友亦受牵连。后人有“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叹。 晚年归杭州市,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

洪昇的戏曲作品现知有传奇9种:《长生殿》、《回文锦》、《回龙记》、《锦绣图》、《闹高唐》、《孝节坊》、《天涯泪》、《青衫湿》、《长虹桥》;杂剧一种:《四婵娟》。今仅存《长生殿》和《四婵娟》。洪昇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大多为记游、赠友和感怀之作,反映了自己的穷困生活及民生疾苦。今存诗集《啸月楼集》、《稗畦集》、《稗畦续集》,诗稿《幽忧草》和词集《啸月词》、《思词》已佚。此外,著有《诗骚韵注》,仅存残稿。洪昇《长生殿》为中国古典戏曲的最后两座艺术丰碑之一,显示着永久的艺术魅力。洪昇的诗歌取径唐人,清新可喜,情真意挚,颇富韵味,受到诸多称赞,尤其是五言律诗更算是诗坛中的佼佼者。

人物生平

书香门第

洪昇于清顺治帝二年七月初一(公元1645年8月21日)出生时,全家正在逃难之中,满月后才回到城里。洪姓是杭州市的望族,世代书香。其父之名不可考,好读书,喜谈论,出仕清代。外祖父黄机康熙朝官至刑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闻名钱塘

洪昇少年时期,曾受业于陆繁弨毛先舒、朱之京等人。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也受到他们遗民思想的熏染。他学习勤奋,很早就显露才华,15岁时已闻名于作者之林。20岁时已创作了许多诗文词曲,受到人们称赞。康熙帝三年(公元1664年)七月,他与舅父之女黄兰次结婚。四年后,赴北京国子监肄业。因未得官职,失望而归。为了衣食而到处奔波。27岁前后,遭“天伦之变”的家难,为父母所不容,被迫离家别居,贫至断炊。

寓居北京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冬,他再度前往北京谋生。两年以后,他的诗集《啸月楼集》编成,受到李天馥王士祯诸名流的赏识和培养,诗名大起。卖文为活,而傲岸如故,“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徐麟《长生殿序》),对现实颇为不满。徐嘉炎在《长歌行送洪昉思南归》中说他“好古每称癖,逢人不讳狂”。尤侗称他:“洪子既归,放浪西湖之上,吴、越好事闻而慕之,重合伶伦,钱请观焉。洪子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

逐归杭州

爱新觉罗·玄烨十八年(公元1679年)冬,其父以事被诬遣戍,他奔走呼号,向王公大人求情,并且昼夜兼行,赶回杭州,奉侍父母北行,后来遇赦得免。为此他已形容枯槁,心力交。他开始注意到民间疾苦,写了《京东杂感》及《州杂感十首》等诗,对人民历遭兵灾及水灾,倍加同情。他还写了《长安》诗,其中有“棋局长安事,傍观迥不迷。党人投远戍,故相换新颜”之句,深恶统治集团内部倾轧与朝政翻覆,对社会现实有了较深的认识。

典狱之灾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他把旧作《舞霓裳》传奇戏曲改写为《长生殿》,传唱甚盛。次年八月间,招伶人演《长生殿》,一时名流多醵金往观。时值佟佳氏悫惠皇贵妃于前一月病逝,犹未除服,给事中黄六鸿以国恤张乐为“大不敬”之罪名,上章弹劾。洪昇下刑部狱,被国子监除名。与会者如侍读学士朱典、赞善赵执信、台湾知府翁世庸等人,都被革职。时人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句。此案的政治背景为当时朝廷内南北两党之争。南党以刑部尚书徐乾学为首,多为汉族官僚;北党以相国明珠为首,多为满族官僚,互相抨击。洪昇与南党中人较为接近,且素性兀傲,其《长生殿》中有触犯当时忌讳之处。北党借此发难,欲兴大狱。爱新觉罗·玄烨故示宽柔,除对与会者作了处理外,并未深究《长生殿》剧本。

晚年经历

洪昇突遭劫难,在京中备受白眼揄,不得已于康熙三十年返回故乡杭州市。他疏狂如故,放浪西湖之上,写诗填词作曲。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长生殿》付刻,洪昇老友毛奇龄作序,序中说:“予敢序哉?虽然,在圣明固宥之矣。”明确指出康熙帝已不再追究这部剧本。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江苏巡抚宋荦命人安排演出《长生殿》,观者如蚁,极一时之盛。洪昇在宴席上“狂态复发,解衣箕踞,纵饮如故”(尤侗《长生殿序》)。自此之后,吴山、松江区等地相继演出。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曹寅集南北名流为盛会,独让洪昇居上座,演出全部《长生殿》,历三昼夜阿史那·咄吉世。自江宁区返,行经乌镇,酒后登舟,堕水而死,时为六月初一日(即公元1704年7月2日)。

人物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

人物作品

洪昇著述极丰,作《长生殿》、《回文锦》、《长虹桥》、《回龙记》、《闹高唐》、《锦绣图》、《沉香亭》、《舞霓裳》传奇9种。据洪昇撰《长生殿·例言》所云,《沉香亭》、《舞霓裳》乃是他撰《长生殿》的初稿、二稿,不应算作独立的剧作,故有些研究者认为洪昇所撰传奇实为6种。今仅存《长生殿》。洪昇又作《四婵娟》、《天涯泪》、《青衫湿》、《节孝坊》杂剧4种,今仅存《四婵娟》。洪昇作诗词曲甚多,有《幽忧草》、《昉思词》、《四婵娟室填词》、《啸月楼集》、《啸月词》,今存《啸月楼集》、《稗畦集》、《稗畦续集》,收录了他的诗文。洪昇还撰有音韵学专著《诗骚韵注》,今存残抄本。

代表诗作

京东集团杂感》(其三)

雾隐前山烧,林开小市灯。软沙平受月,春水细流冰。

远望穷高下,孤怀感废兴。白头遗老在,指点明十三陵

《古鸣钟寺》

何寺钟频打,經然日几回?时从乱山里,穿出白云。

尘梦偏难醒,浮生自可哀。支頭人独坐,一听一徘徊。

《晚泊》

空江烟雨晚模糊,越峤吴峰定有无?宿鹭连拳鱼泼剌,败芦深处一灯孤。

衢州市杂感》(其二)

荒村野老幕相逢,为说今年庫水冲。一夜波涛如渍海,万山风雨出飞龙。

支崖不见孤撑石,卧壑曾留倒拔松。听罢脚蹰堕双泪,可能入告免租庸 。

《七夕闺中作》(其二)

忆昔同心未有期,逢秋愁说渡河时。从今闺里长携手,翻笑双星惯别离 。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遗民思想

洪昇十岁从杭州市著名文人陆繁弨受业。陆繁以遗民的身份为人为学,其人品与诗品均称高妙,在当时有着较高声誉。陆繁弨骈文修养极其深厚,对洪昇的要求十分严格。严格的声律训练给洪昇打下了坚实的音韵学基础,为将来写就“近代曲家第—”的《长生殿》作了充分的学养准备。更重要的是,陆繁招坚守节操的品行给洪昇以巨大影响,陆繁招对故国的眷怀、对贰臣的不齿、对清代残酷镇压的愤慨强化了洪昇对明清易代的感受,也潜在地塑造了洪昇的人格理想。

亲历山河破碎和民族斗争,洪异的思想逐渐成熟,诗歌创作也越发老成历练,乡里许多青年才俊常常来向他请教,在与人数数谈诗的过程中洪昇名声日隆,吴越之地但称洪昇少年才子的盛名。洪昇“以舞象之年”,鸣笔为诗,至十五岁时,洪昇已成为浙中诗坛的领袖人物之一个。“西十子”之一的柴绍炳对洪昇的评价非常高,“若使艺林课第,即此国颜子无疑也”。一时士大夫高其行美其言,皆倾心纳交,宴游赠答无虚日。

女性观念

宋明以来,社会上兴起了两种对立的思潮,一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潮,要求人们泯灭自己的本能欲望而格守教义伦理等抽象普遍的原则,一是与之相对应的“性灵说”,“性灵说”正视人生的欲望,也张扬入对情欲的追求。“性灵说”因为符合人类普遍的追求和人的内心现实,在社会上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力。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女性意识的弱化和消解,在推内心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性灵说”的主张尤其满足了女性自我认识的内心需要,因此“性灵说”从女性的自我意识领域开始突破,形成了女性解放的思潮。洪昇接受“性灵说”的主张,塑造出一个张扬自我、追求爱情的新的女性形象,为长期弥漫在男性心灵中以色伺人的女性形多注入了平等的因素,洪昇引用文学的形式实践了新的主张,和明代尤其浓烈的东性解放思潮相互呼应,从婚烟的角度刺激了素料的自我认识、自我解放,构成了新的社会旋律。

宗教思想

洪昇的思想深受佛教与道教的影响,追求超越与解脱的宗教法理化解了他的心灵困境,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啸月楼集》《稗畦集》以及《稗畦续集》中真实记载了洪昇与僧人与道友的多次交律,并且收录了多首充满了禅意的诗歌,他的代表作《长生殿》中更流露出浓厚的佛道两教的杂色彩,业报轮回的思想、忏悔免罪的观念、消业飞升的修炼方法,既是道教原有的观念,也是佛法的思想基础。

艺术特色

用词精妙 善用对比

洪昇创作时十分注重语言的锤炼 , 他对一些诗歌中的词多进行了改动。而且他大部分的诗歌都是一气呵成,用字精练,无凿斧痕迹,尤其是五律,“一言每破时流病,五字能争造化权 ”。对比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是把两种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突出诗人的情感。从洪昇的一些送别诗来看,身边的友人纷纷高中令人欣喜,但对于郁郁不得志的他来讲无疑增加了心中苦闷。

浅显自然 典雅柔美

洪昇的诗词语言上既不假雕饰、流畅自然又温婉柔美,“发者泉流,突者峰恋,而幽者春兰也”,戏曲方面也是本色与文采 兼具,雅俗共赏。王骤德在《曲律论家数第十四》中说:“至本色之弊,易流俚腐;文词之病,美苦太文。雅俗深浅之辨,介在微茫,又在善用才者酌之而已。”从这一点上来讲,洪昇是驾驳语言的能手,因而他的名作《长生殿》一问世便受到不同群体的欢迎,“一时朱门绮户,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 旗亭壁间,时闻双鬟讴颂之,以故儿童、妇女莫不知有洪先生者 。”

情景相生 余味无穷

洪昇“含蓄蕴藉,别有风致”的诗风得益汀王士裤的“神韵说”。“神韵说”要求诗歌做到朦胧含蓄,吞吐不尽,好像有言外余情,深意者托,却又难以捉摸,无法指实;语言力求华美,尽量选用明隽圆润的辞硬,打磨得流畅清香,风情讲究情远冲淡,自然入妙。其理论渊源来自于唐朝的可空图和案代的产明。司空图认为诗作要“不着一字,尽的风流”(《二十四诗品·含蓄》)、讲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特李生论诗书》)、“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极浦谈诗书》),而严羽推崇“羚羊排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诗禅道通,“惟在妙悟”(《沧浪诗话》)等等。

章法工整 音辞和谐

洪昇的作品不但字句精巧,文情并茂,而且在形式上也严守各类文体的规律。就诗歌来讲,熊德基先生在《洪昇的生平及作品》中认为洪昇对于声律不十分重视,其实不然,洪昇诗歌众体兼备,极重章法,不论古体诗远是绝句律青都对使稳,无可挑剔。洪昇是一位能够做到文辞与音律并美的作家,洪昇不论在诗词还是戏曲都能做到到文辞和音律二者兼美,一方面取决于他“性近韵学,往辄穷其源委”的兴趣爱好和自我要求,一方面也归功于良好的音韵学基础。

成就与影响

戏曲成就

长生殿》问世后赴京演出,轰动了当时的北京剧坛。从此,洪昇与清代山东省的卓越戏曲家孔尚仕齐名,世人赞誉《长生殿》与《桃花扇》为“南洪北孔”。同时,《长生殿》在我国文艺戏曲史上也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其对人性的刻画细致入微,以及在对历史兴亡的深重感悟中,阐释了“乐极哀来,垂戒来世”的社会意义,成为超越时代的千古绝唱。

诗歌成就

洪昇是一位颇具诗名的文人,他的诗歌取径唐人,清新可喜,情真意挚,颇富韵味,受到诸多称赞,尤其是五言律诗更算是诗坛中的佼佼者。其诗作虽传世不多,又因《长生殿》盛名掩盖,后人对其知之甚少,但其诗歌创作有着自己的特点,也对当时及后世的一些诗人尤其是对于其晚年在家乡收受的弟子,如王锡沈用济、伊洄、朱虞夏、蔡守愚、汪等有深远的影响。

人物评价

朱溶:“余行天下三十余年,所见诗不为不多,要其实,与洪昉思匹敌者盖少。”

朱彝尊:“海内诗家洪玉父,禁中乐府柳屯田。”

查为仁《莲坡诗话》卷下:“洪昇以诗名长安,交游燕集,每白眼踞坐,括古摘今,无不心折。”

王:“洪子昉思,,少工五七言诗,而以余波绮丽溢为填词,为杂剧院本,一时乐人争唱之,其客长安,日取《长恨歌传》,编为《长生殿》传奇。……自此剧风行,天下莫不知昉思为词客,而若忘其为诗人也者。”

相关争议

洪昇诗文中屡屡提及而其师友亲朋也隐约透露的“家难” ,到底谓何?对洪昇 “家难” 问 题,学界甚少有着力者,20世纪50年代后,这一悬而未决的“家难” 问题,引起学界极力关注, 并引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争论。清代学者在对洪昇生平研究中颇多着力的是其演《长生殿》而致祸的问题。清人杂著中有关这一情事的记述甚,然却语多歧异。概略而言,其异有四。

其一,是关于演剧时间,约有三说。说是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年),如金填(巾箱说》即谓:“先是康熙戊辰,朝彦名流闻《长生殿》出,各醵金过昉思邸搬演,觞而观之。董潮《东皋杂钞》亦主此说。一说是康熙二十六年丁卯。阮葵生谓:“赵秋谷以丁卯国丧,赴洪昉思寓观剧,被黄给事劾奏落职。”一说是康熙二十八年己巳。《清请史列传》卷71《赵执信传》即谓“(康熙)二十八年以国恤中在友人寓宴饮观剧,为给事中黄仪所劾,遂削籍。”

其二,是关于演剧地点。金填《巾箱说》、阮葵生《茶余客话》等均指认系在昉思寓中。厉鹗《东城杂纪》卷下《洪稗畦》则认为是在“贵人邸第”:“贵人邸第有演此者,为言者所劾,诸人罢职,昉思遂归。”还有一说是在“生公园”,王应奎柳南随笔》、董潮《东皋杂钞》均主此说。此外,尚有说系演于“查楼”(即查慎行家)者,如《文献微存录》《清史列传·洪昇传》;演于赵执信寓者,如陶孚尹欣然堂集》等。

其二。是关于处罚结果的记叙。此则有三说。一为“逐归说”。如毛奇龄云:“赖圣明宽之,第其四门之员,而不予罪。”清代学者大多持此说。一为“编管山西”说。梁绍壬云:“仁庙取《长生殿》院本阅之,以为有心讽刺。大怒,遂罢赵职,而洪昇编管山西省。”一为“枷号月”说:洪肪思谱《长生殿》甫成,名动下。国忌日演试新曲,御史黄某纠之,先生革去监生,枷号一月,文人之厄,闻者伤之。然因此曲本得邀睿览,传唱禁中,亦失马之福也。

三说中,梁、杨距洪昇时代甚远,杨说亦有夸饰之嫌,可信度值得怀疑。毛氏于康熙乙亥(三十四年,1695年)曾“遇昉思于东钱湖之滨”,并应邀为《长生殿》作序,对洪昇因演《长生殿》致祸这一重大“日下新闻”当颇多了解,且与洪昇晤谈中亦当提及,故“逐归”说当较可信。

其四,是对致祸之由的叙述。于国忌日演剧而遭言者弹劾,对此清人多无异议。只是言者为谁?因何目的而弹劾?诸家所述则歧异颇大。与昉思交情甚密的金埴只云系“不与者嫉构难”查为仁亦云:“乃好事者借事生风,旁加指斥,以致秋谷、初白诸君子皆挂吏议。”金、查与洪昇为同时代人,未敢明言“不与者”或“好事者”为谁,自是有所忌讳而故意隐约其辞。后之学者,言及此事时,则多试图坐实。

人物轶事

“钱塘神童”

洪昇出身于优良的耕读世家,自幼得到家族读书文风的熏陶,并接受当时著名文人陆繁弨、音韵学家毛先舒、朱之京等的指导和影响。聪颖好学的洪昇,十五岁时“诗鸣杭州”,被誉为“钱塘神童”。当时,著名文人张竟光《赠洪昉思》诗曰:“昉思新少年,笔札何纵横;染翰惊世人,卓荥凌霄汉。”

创作《长生殿》

洪昇当初寓居在杭州城东江干一带,他在《长生殿·例言》一文中,记述他早期在杭州城东思考策划《长生殿》剧作的起因:“忆与严十定隅坐皋园,谈及(天宝)开元天宝间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皋园在杭州城东清泰门桃花弄附近,而文中提到创作《沉香亭》,乃是《长生殿》的初稿题名或雏形。洪昇大约在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年)完成《沉香亭》初稿。当时,洪昇失去家庭的经济补给,生活十分困苦和拮据。他在简陋寓所内搞创作,连温饱都难以维持。次年,在含辛茹苦的剧本修改中,为充分表达他自己对人生的感受与家族沉沦的忧患,将《沉香亭》的题目改为《舞霓裳》。后来,剧本在杭州市吴山和清河坊试演后,得到初步成功,因剧本辞藻华美、韵律谐和,寓意深长而好评如潮,获得杭州剧坛一致赞誉。洪昇在对剧本整体修改的过程中,深思熟虑,再次将题目改为《长生殿》。

喜好音乐

他是个精于音乐的人,从他遗留的指痕隐隐的拍曲几,也可看出他对音乐的爱好和工力之深。妻子黄兰次和姬人郡氏也都能弹善唱,女儿也精于音律,好友吴舒也常在他家中谈曲。

后世纪念

洪昇纪念馆

洪昇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洪昇以一曲《长生殿》成为洪氏家族在清代成就最高的一位。也成为中国戏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