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 :清朝康熙时文学家、戏曲作家

更新时间:2023-07-11 21:39

曹寅(1658年10月3日—1712年8月24日),字子清,号荔轩,清朝康熙时期官员、文学家、戏曲作家,曹雪芹祖父。

曹寅的祖上是正白旗包衣出身,他的祖父曹振彦任两浙都转运使盐法道,父亲曹玺江南织造,母亲孙氏为康熙保姆。曹寅自幼聪颖,又得名士教诲,被选为康熙伴读,二十一岁即为銮仪卫治仪正。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四月,康熙提拔曹寅为苏州织造。三年后任江宁织造。任内结识众多江南知识分子,为康熙设在江南的耳目,密奏当地民情及监察官员动向。后连续五次承办康熙南巡接驾大典,得到康熙嘉许。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奉旨刊刻《全唐诗》,次年九月进呈御览。在康熙帝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曹寅又奉旨刊刻《佩文韵府》。同年七月,患风寒后转成疟疾,病逝于扬州市

曹寅虽为包衣,却为康熙亲臣。在江南数年,主持风雅,四方文人都与之交往。其创作的戏曲得到名家的褒奖,称其“错落有致,无以过之”。曹寅时代的曹家正是繁荣鼎盛时期,营造出的文学艺术氛围,对曹雪芹艺术才能的影响尤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曹寅家族祖籍辽阳市,明天启元年(1621年),高祖曹锡远沈阳市为官,后金军攻陷沈阳被俘为奴,归爱新觉罗·多尔衮正白旗包衣。顺治时将其收管,曹家从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祖父曹振彦先后出任知州知府、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运使。父亲曹玺升任内廷二等侍卫。曹玺的妻子孙氏是爱新觉罗·阿济格门下包衣,被选为康熙的保姆。康熙幼年避痘与孙氏久居紫禁城西华门外,因此与曹家关系甚密。

康熙二年(1663年)曹玺以内务府郎中外放江宁(今南京)织造。时年曹寅六岁,跟随其父与弟弟曹荃南下上任。曹寅自幼聪颖,四岁即能辨四声,亦得名士周亮工点拨教诲,十四五岁时精通诗词经史,令宿儒们皆叹,后被召入宫成为康熙帝的伴读。

伴随康熙

曹寅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为内廷侍卫,被分到内务府养鹰鹞处及内外养狗处,饲养皇帝出猎用的鹰和犬。康熙十六年 (1677年),二十一岁的曹寅书法精工,骑射娴习,后来曹寅被任命为銮仪卫治仪正,跟随康熙左右。次年康熙在京诏开博学鸿儒特科,曹寅参与考试接待事宜,与学者文人顾景星、施闰章、陈维崧、蒋景祈等人结识,曹寅的才气让他崭露头角,由此进入江南文人的圈子。

外任织造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六月,江宁织造曹玺卒于任上,死后被追赠工部尚书。适逢康熙首度南巡,御驾亲临织造府,亲书御书赐给曹家母子。次年,康熙升曹寅为内务府慎刑司郎中,负责掌管审拟“上三旗”刑狱案件。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曹寅时任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兼佐领,康熙命其出任苏州织造。翌年,曹寅兼江宁织造,自后担任江宁织造长达21年。

充任耳目

康熙外放曹寅,是为设在江南的耳目。监察当地官场民情。康熙嘱咐有闻地方细小之事,必具密折来奏。曹寅所写密折不经六部直接送达康熙手中,其上奏给康熙的密折内容,涉及地方晴雨农情、市况粮价、官绅隐私、民众起事。曹寅打探前大学士户部尚书削官在家的熊赐履,对太子屡立屡废在民间的反应,四明山反清的动向,都悉数上奏。

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江南科考案中,曹寅的密奏给康熙的判断提供参考。乡试发榜,中秀才者多为巨富盐商子弟,引起落第秀才的抗议。康熙已通过曹寅知晓此事,遂派四名大臣审理。其中两位审理大臣噶礼张伯行在给康熙的奏折里互相参劾,曹寅数次密报督抚互参及案情审理情况。康熙从中做出决断,将二人双双革职。

织造还有一项财源来自署理长江和大运河上的重要钞关。清代入关以来,朝廷铸钱缺少铜料。曹寅申领接办采购十四关铜,在奏折里表述可向内务府交银十二万五千两。曹寅又申请从内务府借十万两银子,康熙立即准奏。

广收人心

曹寅上任苏州织造后,经常举办文学活动招揽名士,为康熙帝拉拢人心。与姜宸英、吴之振、叶燮等人联诗赋词,撰写剧本《北红拂记》,排演戏曲名家尤侗的《李白登科记》。戏曲名家洪昇因在皇后丧期排演《长生殿》而免官在家,曹寅招集名士相聚,将洪昇奉为上宾,与其击节唱和再度排演。

康熙南巡驻衙门期间,在庭院见到曹寅之子曹颙,问他江宁区有好官否。曹颙回答知府陈鹏年。陈鹏年为官以廉著称,深受百姓称誉。此时总督阿山刚参过陈鹏年贪腐、违反仪典,依律处以极刑。曹寅随即磕头恳求康熙宽宥陈鹏年,康熙饶陈鹏年不死。曹寅与陈鹏年并无深交,此举不仅为康熙赢取民心,也为曹寅赢得江南士子的钦佩。曹寅还奉旨与江苏巡抚宋荦监修明十三陵,在扬州市整修奉祀南宋抗金将领的旌忠墓,深受明末爱国志士钱澄之的信任。

江南接驾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先后六次南巡视察吏治民情。曹寅任内连续五次承办接驾大典。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第四次南巡,命曹寅与其内兄李煦时任苏州织造,轮任两淮巡盐史,整顿盐务弊病,并以羡余充任接驾、公务费用弥补亏空。两年后康熙第五次南巡曹寅设宴搬戏,进献康熙玉杯、白玉鹦鹉等古董,太子与侍从亦是索取财贿无数。过几日,曹寅进献康熙樱桃,康熙龙心大悦,说是要送至京城皇太后才用。曹寅派差官二十四个时辰送达。曹寅和李煦各捐二万两修建宝塔湾行宫。得到康熙嘉奖,曹寅加授通政使,李煦加授光禄寺卿。

刊刻书籍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五月,曹寅奉旨于扬州市天宁寺创办以编校刊刻清廷内府书籍为主的扬州诗局,并且负责校刊《全唐诗》。次年九月刊毕试印,曹寅进呈御览,得到康熙肯定。翌年,康熙《御制全唐诗序》写成颁发,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三月正式出版。

在第二年的二月,曹寅进京述职,携长子曹颙返回江宁区。同年三月,康熙谕令曹寅扬州主持刊刻《佩文韵府》。曹寅遴选匠手百人,同年七月,曹寅患病去世,未能主持至《佩文韵府》完工。曹寅卒后,李煦主持刊刻工作,直至竣工。

病逝扬州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七月,患风寒之病,继而转成疟疾。李煦向康熙上奏曹寅病情,康熙对此非常重视,赐金鸡纳属霜,并且用满文详写服药方法,又恐迟延连赐驿马星夜赶路。曹寅弥留之际,核算出亏空库银二十三万两。圣药送达曹寅已病逝,终年五十四岁。曹寅死后,康熙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病故,康熙将曹荃的儿子曹頫过继给孙氏,接任江宁织造,并让李煦代为补齐曹寅生前的亏空。

子孙获罪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两江总督噶礼参奏曹寅和李煦亏欠公银三百万两。康熙没有批准,私下告诫曹寅和李煦设法补上亏空。曹寅去世两年,上谕李陈常奏报曹寅和李煦逐年亏欠钱粮一百八十余万两。康熙以不更深求搪塞过去。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内务府上奏康熙,李煦、曹頫拖欠卖人参的银两。康熙准奏严令二人必须在年底之前交清,不然严惩不贷。雍正登基后,颁布谕旨清查钱粮追补亏空。雍正六年(1728年),曹頫终因经济亏空、骚扰驿站、转移财产等罪革职抄家,遂迁回北京老宅。曹氏家族迅速败落,至乾隆,子孙流散。

人物成就

政治

江南不仅是地理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明末清代爱新觉罗·多尔衮采取的是武力和高压政策,迫使士人屈服,由此演化成主要社会矛盾。康熙亲政后,调整了对江南的政策。授意曹寅,设诗局,编书籍,以文人和钦差的双重身份渗透江南知识分子的圈子,不仅带动当地文化繁荣,更加深了江南士子与朝廷的融合。曹寅还主动缓和织户和朝廷的关系,有利于地方稳定和发展。

文化

刊刻《全唐诗》

又称《御定全唐诗》,翰林院侍讲彭定求等奉敕编撰校定,收入2200余人,48900首诗,共计900卷。以明朝的文学家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清初藏书季振宜的《唐诗》为底本扩充增订而成。按作者时代前后排列,诗前小传,间有校注,考订字句异同及篇章互见情况。《四库全书总目纲要》称此书:网罗备,细大不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曹寅奉命负责校刊,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式出版。全书为木版雕本,字体借鉴欧体赵孟頫风格,秀丽匀称,刻印精良,被誉为“康体”。

刊刻《佩文韵府》

《佩文韵府》自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十二月在京开编,成书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次年三月,曹寅奉旨在扬州市开刻。七月曹寅病逝前,托付李煦继任主持刊刻工作。以康熙的书斋“佩文”命名,大学士张玉书、尚书陈敬廷等奉敕编撰。正集四百四十四卷,拾遗一百十二卷。依韵分卷一百零六,按词语最下一字归韵。首列单字,再将具有同一韵字的词语按字数顺序排列。每字之下注明音训,每词之下备注出典,以经、史、子、集为序。 这部书是清代官修的标准韵书,其主要作用是供士子们参加科举考试时作诗检韵查字。

藏书

曹寅收藏有唐诗总集、别集、选本、注本就有近百种,其中较多宋本、旧本 。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200卷、宋赵梦奎《分门类唐歌诗》100卷、魏鹤山《毛诗要义》《楼攻媿文集》等。藏书印有“千山曹氏家藏”“亭曹氏藏书”“子孙保之”“平世家”等。

个人作品

曹寅诗文曲赋俱佳,自言曲第一,词次之,诗又次之。其作品如下:

人物评价

清代戏曲家洪昇评价曹寅的戏曲作品《太平乐事》:“其传神写景,文思焕然,诙谐笑语,奕奕生动,比之吴昌龄村姑演说,尤错落有古致;而序次风华,即《紫钗》元夕数折,无以过之。”大意是说曹寅的作品构思巧妙,语言诙谐,比元代吴昌龄的戏剧更富有风趣,能和汤显祖的《紫钗记》媲美。

清代文学家朱彝尊评价曹寅作品《北红拂记》:铸词则浓淡皆工,衬字则铢两悉称。大意褒奖其遣词造句的能力俱佳。

清代诗人程廷祚在《清溪文集》评价:“管理织造事棟亭曹公,主持风雅,四方之士都来投奔。”

清代文学家毛际可在《楝亭钞序》里评价:家世通显,为天子亲臣。

清代诗人金埴在《不下带编》中称赞:曹寅擅长吟诗作赋有才艺,内务府书籍,多授命他主持,其雕刻之精致,胜于宋代版本。今海内称“康版”者,自曹寅开始。

红楼梦学者胡绍棠先生在《楝亭集笺注》前言中评价:曹寅时代的曹家,不仅繁荣富贵,富有文学艺术氛围,而且在广泛的文化圈中有很多交往,对曹雪芹艺术才能的养成影响尤著。

曹寅与《红楼梦》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载:康熙帝间,曹楝亭(曹寅)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胡适先生据此考证出了《红楼梦》源自于曹家的真实故事,甄家与贾家都是曹家,作者是曹寅之孙曹雪芹。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认为,曹寅的嗣子曹頫贾政的原型,曹寅是贾代善的原型。

红楼梦学者胡绍棠先生认为,曹寅时代的曹家,不仅繁荣富贵,富有文学艺术氛围,而且在广泛的文化圈中有很多交往,对曹雪芹艺术才能的养成影响尤著。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沈治钧也认为,没有曹荔轩的《楝亭集》,就没有曹雪芹的《红楼梦》。

曹雪芹将曹寅的诸多特质赋予宝玉和林黛玉二人。《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张道士贾母的一段对话,从侧面暗示了贾宝玉贾源的承继关系。张道士评价贾宝玉的形容身段,言谈举动,就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贾母听到这里也是感慨,养了众多儿孙,就只这玉儿还像他爷爷。这正契合了曹寅与曹雪芹的关系,祖孙两人虽素未谋面,曹雪芹通过身边人的了解,对于曹寅的才华定然崇拜和向往。在曹寅的《楝亭集》里贯穿了“病、愁、瘦”三种意象,而林黛玉肺病、多愁,瘦弱的身形。曹寅爱竹,潇湘馆里竹林葱茏。曹寅沉溺简编,林黛玉亦爱读书,她的潇湘馆被刘姥姥当作富家公子的上等书房。

红学家俞晓红在《〈红楼梦〉前五回之于全书的整体建构意义》中提到,宁荣两府五世传代脉络,从家族兴盛之“源”,“演”而为“代”君王“善”世“化”民,再到以“文”守业、以“玉”成人,都体现了兴家望族的良好愿望,然而第五代以“草”字命名,却昭示了贾府这个贵族之家由兴而衰的必然趋势。曹雪芹的这种安排,既有对祖辈的缅怀,也有对平辈的批判和鞭策。

据红学家朱淡文先生考证曹寅舅舅是顾景星。曹寅庶生,生母是蕲州望族顾姓之女。当时曹玺和孙氏健在,曹寅如若相认,会被视为冒犯宗法,自甘下流,有碍前程,为政治家所不取。这从贾探春对于其母的态度可见一斑。然而曹寅是客观的叙事者,其对庶系出身的德才兼备之人怀有平等之心和悲悯之情。

从众多细节勾连和印证,曹寅及其家族文化的日常生活点滴都能与《红楼梦》里的情节构思和趣味呼应,更能佐证《红楼梦》不是臆想出来的,家族的历史和记忆是曹雪芹的依托。其创作展现出来的素质和情怀,背后是一个家族世代累积的底蕴。

家族成员

轶事典故

楝亭图

曹玺在江宁织造署内的花园里,亲手栽植楝树并修建楝亭。曹寅和弟弟在亭内承训,曹玺也喜欢在此读书休憩。曹玺去世后,曹寅为纪念父亲,广邀名流为文汇集成刊,名为《楝亭图》。其中有满人才子纳兰性德,明朝遗民画家恽寿平、文人毛奇龄、陈恭尹,诗人王士被,宫廷画家禹之鼎,刑部尚书徐乾学,更部尚书宋荦以及博学鸿儒严绳孙、姜宸英、秦松龄。

萱瑞堂

曹玺的夫人孙氏二十三岁入宫为康熙保姆。康熙出生后就与孙氏朝夕相处,其感情胜过亲生母子。康熙第三次南巡,特地召见曹寅寡母孙氏,康熙脱口而出,此吾家老人也。并御书“萱瑞堂”三个字送给她,皇太后亦与孙氏交谈甚欢。

后世纪念

曹寅碑:2017年6月26日扬州大虹桥修缮施工,南侧桥腹发现一块与曹寅有关的石碑。长约七八十公分,宽约五十公分。碑文为:“公后尘 康熙五十一年岁在壬辰四月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史盐漕察院曹寅题。”下部有两方印章,一枚印文为“曹寅之印”,另一枚印文略显模糊,印文似为“荔轩草”。经过一个多小时精细、周全的作业,曹寅题字石碑终于与桥身脱离。观察剥离处可见,石碑当初是以混凝土与桥身黏合的。历经多年,石碑上已经有明显的风化裂纹了。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将石碑运送至扬州博物馆。这块石碑对于红学和曹学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佐证功效。

影视形象

2005年出品电视剧《少年康熙》中,演员郝柏杰饰演曹寅。

2006年出品电视剧《康熙秘史》中,演员是安饰演曹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