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寺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的寺庙

更新时间:2024-09-21 00:04

灵山寺位于宜阳县城西7.5公里处的洛河南岸,是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的姊妹寺,也是中原地区唯一集“名山、名寺、名树”于一体的著名佛教圣地和旅游景区,被人们誉为‘‘乃一方之奇观,光千古之名刹”。

灵山寺又名报忠寺、报恩寺、凤凰寺,自创建以来,在历史变迁中屡有兴废,现存的建筑布局,创建于金大定三年,即赵昚隆兴元年(1163年)。明代修建四面石佛塔、七级石雕佛塔、藏经楼等,清康熙十年(1671)始建形似城楼的山门,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1831年)重修藏经楼。

灵山寺因山势而建,坐南向北,寺址占地18667.6平方米。寺内景观主要是五重四进古建筑群落,还有万善桥、七级四面佛塔等颇具特色的建筑。其中,大悲殿、大雄宝殿梁柱是金朝建筑,大悲殿的拱、梁枋等构件样式仍存金元遗韵。2009年6月,灵山庙会(宜阳县)入选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3年灵山寺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命名

灵山寺是名刹白马寺的姊妹寺,曾名报忠寺、寿安西寺。灵山又名凤凰山、凤翅山,主峰两侧与次峰之间的岭脊自然下凹,形成优美的弧线,状如凤凰展翅,翩翩欲飞。故灵山寺也叫凤凰寺。明朝时倭寇侵犯中华,灵山寺出动500名武僧,英勇杀敌,击退倭寇,立下战功。为纪念此次征战,该寺改名为报忠寺。

相传因姬泄心葬于寺后的凤凰山,周灵王是东周第11世帝王,在位共27年。借灵王之名,故名灵山,寺也由此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凤凰山状如凤凰展翅,又酷类释迦牟尼成佛说法的灵鹫山,所以山亦名灵山、寺亦称灵山寺。

还有关于释迦牟尼的一个传说。相传西方天竺国(古印度)有个皇帝,因厌倦红尘,便投身空门,愿受净土之斋。这个皇帝与他的外甥悉达多(即释迦牟尼)一起去东方传教,他们听说洛河南岸有座灵山,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便一心到此弘法传教。他们在此修建了一座寺院,起名灵山寺。

历史沿革

始建年代

灵山寺始建年代不详,北宋文学家司马光等曾游灵山寺,并写诗记游。现遗存建筑为金大定三年(1163)重修后形成的,大悲殿、大雄殿梁柱仍为金代物。大悲殿建于金代,后历代虽有修,但其斗拱、梁枋等构件样式仍存金元遗韵。女真族入主黄河流域时期,在中原留存至今的建筑不多,大悲殿即为其中之一。

据《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王方庆传》中记载“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由于灵山隶属万安山系,武则天所游的玉泉寺可能就是后来的灵山寺。另外,由灵山寺的寺院殿堂布局与鉴真和尚在日本所建寺院相同以及大雄宝殿佛像留须等特点判断,灵山寺始建年代应不晚于唐朝武周时期,距今至少有1300余年的历史。

还有一种说法是据明代宜阳县乡贤王邦瑞所作五律《游灵山寺二首》其一的颔联“陵谷周秦变,沙门汉魏开”推知,灵山寺的创建年代也有可能在汉魏间,为白马寺创建后向周边辐射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1800年左右。

明清时期

明代,朱祁镇正统四年(1439年),重修灵山寺。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由灵山寺住持僧云翔大师主办,重修灵山寺。同时,确定寺僧常住土地的范围,东至沟心,南至凤凰岭,西至贾家沟,北至石崖。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建造四面七级浮屠(石塔)。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灵山寺住持僧真胜主办重修佛殿,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竣工,立有“灵山寺重修佛殿”碑。参与此次工程的有灵山、桥头等12个村,施主386人以及上百名僧人。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陈宅、留村等村施主250多人资助重修妆贴灵山寺圣像。

清代顺治七年(1650年)灵山寺住持僧玉洁募化重修灵山寺殿宇。康熙十年(1671)始建形似城楼的山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金妆大殿佛像。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修灵山寺中佛殿和东西两菩萨殿、天王殿,金妆圣像。雍正元年(1723年),建造“重辟灵山禅院雪航明闻之塔”。乾隆十二年(1747年),灵山寺方丈海晏化募白银25两,由弟子澄鉴在灵山村东买铜地、铁地两段,作为寺僧香火之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金塑地藏王、准提两尊菩萨像。此外,在乾隆年间,朗耀等协力重建凤凰亭,并改名为息机轩。

清嘉庆元年(1796年),在灵山寺东西两侧建造配殿各5楹、香积厨3楹。道光七年(1827),偃师区鱼骨村郭好等施钱重新金塑大雄宝殿法像。道光十一年(1831年),灵山寺住持僧晓章等主办重修藏经楼(原名千佛殿)。道光十八年(1838年),偃师县鱼骨村等17个村庄施钱重修灵山寺大悲阁,金妆阁内佛菩萨像。道光年间,东赵保马上选等集资,由灵山寺住持僧修三、文兴主办,重修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楼,历时两个月。同治元年(1862年),禅师文兴公募化重修灵山寺内被战火烧毁的庙房。光绪十年(1884年),灵山寺重修中佛殿(大悲阁)。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大佛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大佛殿和中佛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6年(1917年),重修千佛阁。民国8年(1919年),灵山寺僧人释心空曾募化银币2500元,修缮灵山寺房25间。民国十六年(1927年),梁文焕在灵山寺开办纺织训练班,不久因天灾人患形势所迫停办。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郑州豫丰纱厂一个车间迁到灵山寺办厂,天王殿成为纺纱厂车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立“灵山寺”碑现仍竖立在天王殿外前檐东端。碑正中写有“灵山寺”三个字。1947年,宜阳县解放,灵山寺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开始调查和清理,进行妥善保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建立宜阳县文化馆,开始对灵山寺进行普查建档工作。1978年,河南省、洛阳地区和宜阳县三级文物部门投入9万元,对大雄宝殿、中佛殿、山门等主要建筑进行了落架大修。1980年,重修山门阁楼。次年,天王殿落架大修。1988年,金妆大悲阁观音木像。1992年2月,灵山寺由县文物部门移交宗教部门,并由僧人住持管理。8月,国务院宗教局向灵山寺拨款5万元,修缮厢房13间,并从缅甸迎回4尊玉雕佛像。同年,广大僧人、信徒向灵山寺捐资7万元,共计粉刷墙壁400平方米,翻修房屋14间,新塑天王殿、地藏殿、迦蓝殿佛像21尊,另外,还给新请的四尊玉雕佛像安放座位,万善桥周围还加护了青石栏杆。1997年,投资10万元,金妆大雄殿内的横三世佛像。

建筑布局

灵山寺位于洛阳市西南40公里,宜阳县城西7.5公里处的洛河南岸。灵山寺坐落于灵山山腰,全寺因山势而建,座南向北,寺址占地18667.6平方米。寺内现有殿亭楼阁近百间,殿堂楼阁都建在由北而南逐渐升高的山坡上,为一长方形院落。整个寺院布局严整、古木葱茏。

寺院分东、中、西三部分。东侧是塔林、凤凰泉;西边是边院;中间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寺院建筑属纵轴式,主要殿堂布置在南北中轴线上,每座殿堂前两侧均置厢房,形成以四进五重殿堂为主体的庭院,排列整齐对称。寺院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悲阁(又名中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在其东西两侧,还有地藏殿、罗汉堂、观音殿、客堂、斋堂、禅堂、伽蓝殿等。寺院建筑加上塔林、凤凰泉、放生池等共占地28亩。

主要景点

山门

山门位于寺院南北中轴线最北端,坐南面北,形似城楼。山门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阁楼式建筑,高约4米,方约100平方米。山门下筑青砖垒砌的台基,中间有一门洞,是寺院的北大门。门额上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灵山寺”三个大字。台基东西两侧,各建有石砌24级踏道,踏道外侧建有石栏杆,栏杆柱头上刻有形态各异的狮子。

从踏道可上阁楼,阁楼面阔3间,进深3间,墙体为砖砌。正(北)面明间辟门,装4扇格扇门,两次间无门窗。阁楼内竖立4根金柱,为5架梁,屋内顶部砌上明造,无雕饰绘画,四壁白灰素面。阁楼北面匾额上书“慈悲阁”三个字。屋顶为歇山顶,灰色筒瓦覆盖,正脊中置1驮宝瓶的狮子,背上插1万字铁饰。正脊两端安鸥吻、背上插剑。正脊、垂脊、俄脊上皆饰小兽。

天王殿

从山门而入,第一进为天王殿,始建于明代,硬山式建筑。以殿内供奉有四天王像而得名,天王殿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修,1981年落架大修。天王殿建于高0.2米的直壁台基之上,东西阔5间,南北进深五架梁,殿堂正门悬挂匾额,上书"灵山古刹"落款为"张剑石书,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天王殿墙体全部皆用青砖垒砌,屋顶"砌上明造"式样地铺方砖。大殿正中设坛,坛上供奉1尊高1.7米的弥勒佛塑像,其背后为韦驮天将画像。左(西)侧坛上,前为西方广目天王,身着红色,于中缠绕1龙,后为持国天王,身着白色,持琵琶。右(东)侧坛上,前为多闻天王,身着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后为增长天王,身青色,持宝剑。

大悲殿

大悲殿又名中佛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第二进,属于金代建筑。大悲殿是飞檐歇山顶,东西面阔3间,南北进深3间,建于直壁台基上。北面明间门额上有匾,横书"普救群生"。南面明间门额上挂匾,中间横书"法海津宜"。屋顶面覆以筒瓦,正脊中央置一屋宇状房屋,上有1宝葫芦、再上插寿字形铁片。屋面前后两坡各有垂脊2条,俄脊2条,脊上均置垂兽、俄兽和走兽。殿内墙壁自灰素面,方砖铺地,布置金碧辉煌,焕然一新。殿内供祀有1991年从国外运来的3尊缅甸玉石佛菩萨像,高1.6米,金碧辉煌。殿前有株年逾千岁的银杏树,高约35米,身粗3围,三人才能合抱。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第三进,是金朝单檐歇山顶建筑,初建于金大定三年,重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1979年落架大修。大雄宝殿建筑形式为中国传统建筑房顶形式之庑殿顶式,由4个倾斜的屋面、屋脊组成,屋角和檐向上翘起,屋面略呈弯曲,房顶4角各悬挂1个金属小钟铃,轻风吹拂,叮当作响。大雄殿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3间,建于砖砌的直壁台基上。殿前建有方形月台,月台正面及东西两侧边沿均铺阶条石,面铺青砖。中央置1宝鼎,样式与中佛殿前宝鼎相同,系同年所铸造。正面明间,两次间均立有檐柱,皆为4扇格扇门,两檐间元门窗。

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药师、弥勒佛3尊大佛,鼻下两端均有卷曲上翘胡须,中供释迦佛,左药师佛,右接引佛摩诃迦叶阿难陀二尊者倚立两侧,圣像庄严。三世佛为明代彩塑,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泥玩具造像之一。大雄殿前台阶下,矗立着七级浮屠石塔,高丈余,建于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年)。上刻有佛、菩萨、罗汉像30尊,石刻工艺精致,类似龙门石窟造像。大殿后壁砖墙上,镶嵌着历代名人墨客咏石刻29幅,具有楷书、行书、隶书篆书等。其中明代人叶秉敬的行草《灵山酌水赋》更是别具一格,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临摹资料。

藏经楼

藏经楼是珍藏经书典籍的地方,原名千佛殿,位于寺院南北中轴线最南端,坐南面北。藏经楼晚明创建,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1831)重修,为硬山式两层建筑。该楼建于较低的直壁台基上,台基边沿铺压阑石。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3间。前坡出檐,用4根檐柱支撑上层楼板。底层明间安4扇方格门,两次间均安方窗1个。底层楼两梢间各设一木楼梯,向上可登二楼。二层楼前檐有檐柱4根,明间和两次间均安4扇方格门,两梢间均安1方窗,其余墙壁均为砖筑。灰板瓦覆顶,五脊六兽,正脊中央为1狮,两端安吻,垂脊均安垂兽。屋顶为五架梁,前坡出檐,五架橡,砌上明造。

灵山塔林

泉水南侧的芳草翠柏之中,掩映着当今全国八个塔群之一的灵山塔林,有20多座和尚墓塔。塔林背后是漫山的灵山鸟柏,属于灵山一大珍奇,这种柏树的刨面纹理很像鸟的形象,极为罕见。

万人缸

灵山寺内还有一个“万人缸”,意为缸中之水上万人也饮用不完。缸中之水引自凤凰泉,泉水长流,永不枯竭。传说“万人缸”与宋代司马光(公元1019年至1086年)有关。他曾多次到灵山寺游玩,为了纪念他,人们根据“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制作了一个“万人缸”。现存“万人缸”究竟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此缸曾经破裂过,经重修已恢复原状。

文化活动

灵山庙会始于隋唐,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古刹庙会渐成规模。明清时,除了百姓香客,一些僧院的住持、游僧也会到灵山进行佛学交流,人数达十多万。灵山庙会由原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演变为每年农二月初一至十五。一般从农历正月底就开始有人朝拜,正会日为农历二月初八,持续10天左右。据说灵山的送子观音非常灵验,赶会群众多为妇女,所以旧时又称作“祈娃娃会”。

寺内僧众每日两堂功课,按时上殿诵经、坐禅,常年坚持不懈。一年中有14个重大节日,比如正月初一弥勒佛圣诞日、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日等,寺内僧众在这些重大节日会增加“念佛七”,即念佛7天。

2018年8月,宜阳县灵山寺举行盂兰盆法会。农历七月十五为佛教的“中元节与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盂兰盆法会由灵山寺方丈恒白大师主持,于上午九点在灵山寺院举行,时间为两个小时。

其他看点

四大奇观

灵山寺有四大奇观。一是寺门向北开,全国绝大多数寺院都是坐北向南,而灵山寺却是坐南向北;二是寺院有城楼式山门,与别的寺院不同;三为寺院与尼姑庵紧连,这也是极少见的。另外,灵山寺大雄宝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像,面带胡须,与其他寺院中的塑像截然不同。

宝鼎

灵山寺有2座造型相同的宝鼎,一座在大雄殿前的月台中央,另一座在中佛殿前的地面。宝鼎高约3米,最下部饰以兽头的3条腿,承托着鼓形的圆盘和整个鼎体。豉形圆盘上铸有二龙戏珠图案和“灵山寺”三个字。圆盘之上有两层,每层都为6方、6角,每方有1龙,每角端悬挂1个铜制小钟。

凤凰泉

寺东边有凤凰泉,因山得名,深约三丈,清澈见底,一年四季,畅流不息,泉水味道乙二醇。在大雄宝殿和与中佛殿之间,凿池一方,长50米,宽30米,引入凤凰泉水,池上沿南北中轴线建有万善桥。泉水主流入寺东游泳池,支流入寺内养鱼池,最后合流,顺着山坡跌宕而下,形成飞瀑,注入洛河。

圣母祠

圣母祠,又名老母洞,原位于寺院东,凤凰泉南。祠中有窑洞3孔,为青砖垒砌而成。中间窑内供奉的无生老母,据说是位善良、美丽、大慈大悲的送子娘娘

所获荣誉

开发与保护

开发

从2000年开始,宜阳县委、县政府决定举行“宜阳灵山文化庙会”,将这一长期以烧香拜佛为主的传统庙会改造成文化、旅游盛会。除传统佛事活动外,还会举办多种文体表演活动、经贸展销和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每年吸引游客数二、三十万人,综合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2010年,灵山风景名胜区正式开工建设,景区开发项目分两大部分,即东西交通轴线以南的灵山寺景区和轴线以北的莲花主题公园。灵山寺景区分寺院区、山林风景区、观音广场和商业服务区四大功能区,主要建设项目25个,有观音阁、华严宝殿、千手观音殿等寺院扩建项目和寺院古建筑修葺维护工程等。

保护

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灵山寺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6月,灵山庙会(宜阳县)入选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3年灵山寺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月,寺内沿中轴线对老山门、天王殿、中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进行了勾缝、除草、彩绘、油漆、涂金等修缮。对千年银杏树、皂角树、七级梵天塔进行围栏保护,对寺院地面进行重新铺设,修建东西厢房、居士林、钟鼓楼,改造凤凰泉、放生池,制作假山,整修塔林,疏通地下水路,改善了灵山寺院的局面,使之面貌焕然一新。

收藏文物

七级四面石塔

七级四面石塔位于万善桥之北,高约7米,由9块构件组成。第1块是塔基,第2块是四面状,每面刻一,龛内造4罗汉像。第3块是圆盘,第4块是呈四面状,南北两面各刻一龛,龛内是一佛二菩萨像,其余两面是刻塔铭。第5块凿作四坡状屋面形,第6块为四方柱,每面刻一佛,第7块为圆盘形。第8块是四面方柱,每面刻一佛龛。第9块为四面状的塔顶,每面刻三角形。全塔有佛菩萨、罗汉像30尊。

古塔群

古塔群位于灵山寺东南山坡,遗存有17座明、清两代和尚砖石墓塔。塔体主要有平面方形柱体和六角形柱体,一般是二层至三层叠涩出檐,塔顶多饰宝珠,高2.5-3米不等。塔身中层嵌有塔文碑石,主要记载塔主的生平业绩。

碑碣石刻

碑中最早是朱祁钰景泰六年(1455)的"重修报忠寺碑"距今已有560年。寺内碑喝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碑文书法精湛,真、草、隶、篆各具风韵,历来为历史学者和文人墨客所喜欢。灵山寺现存碑喝共有57块,其中明代8块,明清间11块,清代18块,民国5块,1988年后(包括1988年)5块。"灵山酌水赋"碑8块"灵山寺修茸纪念碑"为一内容2块,另有残碑2块。

佛籍圣典

目前,灵山寺保藏的佛籍大约有三百多册,有《大正新修大藏经》《大唐西域记》《妙法莲华经》《华严经》等。

相关文化

相关传说

据说,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母亲信奉面带胡须的佛。她特意交代李自成,凡是到供奉此佛的地方,一定要善待众生。李自成攻破洛阳城后,继续挥师西进。一个在起义军中的宜阳县人,听说李自成母亲的话后,急忙告诉乡亲在灵山寺的大佛像上画上胡须。李自成看到宜阳灵山寺供奉的大佛后,果然遵从母亲的交代,对灵山寺大佛格外敬重。后来,这尊面带胡须的佛像就一直保留下来,成为保佑一方平安的历史见证。

文学作品

宋代司马光曾多次到灵山寺游玩,并写了《灵山寺》《灵山寺流泉》等诗。《灵山寺流泉》载:“去寺犹一里,隔林闻水声。安知乘兴客,山下远相迎。”

明代万历年间,河南省府尹叶秉敬“驻节宜阳”,督察政务。考核结束时,宜阳县令牟道行“邀汝州市刺史、列县十五令尹”陪同叶秉敬登游灵山。凤凰泉畔,众人改酒为水,次第豪饮,痛快之至。叶秉敬因作《灵山酌水赋》,以记其事。

明朝兵部尚书王邦瑞游灵山寺时,写有诗作《游灵山寺》。

1998年3月1日,在灵山寺传统庙会上举行《灵山寺志》首发式。《灵山寺志》是灵山寺有史以来第一部志书,约14万字。

影视作品

1986年7月21日,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女导演王好为率领彩色故事片《瓜棚风月》剧组,到灵山寺等处拍摄外景。199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在灵山寺拍摄《清凉寺钟声》外景。

人物

王邦瑞

明朝兵部尚书王邦瑞曾在灵山寺私塾读书,传说他能让佛像“走路”。那时学生们轮流值日,因教室里有几尊佛像,扫地很不方便。轮到王邦瑞值日时,他就早早起床,手拿笤帚指着佛像说:“出去,出去,别误我扫地。”所有的佛像都很听话,一个个慢慢走到门外。王邦瑞把地打扫干净后,又到门外对佛像说:“回去,回去,各归本位。”这几尊佛像又一个个回到庙里。

徐世昌

1918年,徐世昌被段祺瑞的御用国会选为大总统,但好景不长,1922年他又被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赶下台,此后他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消磨时光。1923年春,灵山寺传统的农历二月僧寺古会,有一位老人游览灵山风光后,到寺内进香拜佛,然后找到灵山寺的住持攀谈。方丈永贵大师意识到,这位游客决非平庸之辈,于是就请老人为灵山寺题词。老人也不推辞,写下几首诗词后悄然离去。老人走后,众人发现诗词的署名是“东海老人”,才知道来人是“下台大总统”徐世昌

历代住持

良卿法师

释良卿(公元1896年~1966年) ,临济正宗派法师。俗名戚金锐,法名永贯,字良卿,河南省偃师县人。公元一八九六年(清光绪十二年)出生。光绪三十一年(一九零六年),时年二十岁,投入宜阳县灵山寺,依印川老和尚落发出家。良卿法师一直在本寺担任职事,循序升至监院。在他任当家师期间,力图振作,修缮寺院,整理寺规,常住增加至五十余人。后来印川老和尚退居后,由良卿任灵山寺住持。

释心空

释心空(1879年-1974年),法号印绍,俗名李天顺。19岁到灵山寺出家,拜下永和尚为师。民国时,释心空曾募化银币2500元,修缮灵山寺房25间。1919年,释心空在灵山寺开期传戒二次,任职方丈。此时寺僧50余人,新戒僧90多人。其他僧俗40余人,全寺200余人,前后共计受戒300余人。1926年起,释心空外出参访,游历名山宝刹,1956年起,常住灵山寺。

释绍凡

释绍凡,生于1922年,宜阳县韩城乡桃村人,俗姓田。15岁时,在灵山寺出家学佛,拜永靖大师为师。1980年8月,释绍凡担任灵山寺住持。释绍凡带领僧众先后修复禅房14间,新塑天王殿和地藏殿佛,迎请缅甸玉佛及木雕佛菩萨金身47尊等。

参考资料

灵山寺.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07-31

洛阳灵山寺.洛阳市文物局.2023-07-31

宜阳县:千年古刹灵山寺迎来众多游客.河南大象网.2023-07-31

灵山寺:一泉如佛润天下.洛阳网新闻中心.2023-07-31

河洛文化是海内外华人心灵家园.海外网.2023-07-31

洛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51处、54项).洛阳市文物局.2023-07-31

【媒体看宜阳】灵山庙会:传承千年,历久弥新.澎湃新闻.2023-07-31

【媒体看宜阳】灵山庙会: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富美宜阳.2023-07-31

灵山寺.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07-31

走近洛阳非遗:宜阳灵山文化庙会好热闹.洛阳网新闻中心.2023-07-31

灵山寺沾佛祖气 弥勒佛和尚化身(佛在洛阳).洛阳网新闻中心.2023-08-01

天朗气清登高灵山,听说洛阳这座寺庙祈福很灵验哦!.玩转洛阳城.2023-07-31

走近洛阳非遗:宜阳灵山文化庙会好热闹.洛阳网新闻中心.2023-07-31

走近洛阳非遗:宜阳灵山文化庙会好热闹.洛阳网新闻中心.2023-07-31

【七月十五】宜阳县灵山寺盂兰盆法会摄影活动.搜狐网.2023-08-17

留胡子的佛像,全国仅此一处.搜狐网.2023-08-11

良卿法师.陕西省图书馆.2023-08-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