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宗祠 :湖北省王氏后代的祠堂

更新时间:2024-09-20 18:48

咸宁市太原王氏是唐朝江南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王仲舒第六孙王希翔的后裔,希翔公四世孙元万自江西婺源武口迁睦州,始新源黄,其十四孙大申,字大荣,为善山将军,居淮,后转迁湖北咸宁县(今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附近的飞鸡墩庄(今桃花尖村)定居,与同时迁徙咸宁汀泗桥镇的大信公同为咸宁始祖,其后裔又分迁湖北鄂州泽林镇、咸宁马桥、桂花等地,仅咸宁市咸安区王希翔之后裔已有一万二千余人,是咸宁王氏中的最大一支。

文化活动

咸宁桂花镇毛坪村王氏宗祠是大荣、大信公的后裔共同合建而成。占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是一座仿古建筑,设计精明,三栋联宇,雕梁画栋,装饰富丽堂皇,气势雄伟,自2014年4月破土动工,历时9个月时间,耗资600多万,终于完工举行庆典,这是咸宁太原王氏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喜事,是咸宁太原王氏子孙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伟大壮举。这一壮举,乃是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氏族精神,传承上古文明,敦促大众团结,启迪后代奋发进取的综合工程。它将激励王氏子孙在新的征途上奋发图强,再创新的辉煌!

淳安县“始新王氏”代表王绍水、湖北鄂州市泽林镇桐城堡王氏族委会会长王金明也上台致辞。

会后举行了宗祠落成剪彩仪式,随后揭幕上香、腰鼓队表演及市艺术团演出等。

地理环境

铁桥十字路口红绿灯往金桂胡方向行驶1公里处,位于南川二级水电站和咸宁鼎旺驾校中间。

历史沿革

怀着崇敬而激动的心情缅怀先祖。树有根有源,王氏宗族是公元前2600年赫赫有名的黄帝的嫡系裔孙。

一、远祖世系

一世:黄帝,少典之子(公元前2600-2599年)。姓公孙名轩辕。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元妃嫘祖生二子:少昊昌意。二世:玄嚣,号青阳。少昊氏。黄帝崩,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三世:蟜极,黄帝之孙玄嚣之子,生帝喾。四世:帝,名高辛。蟜极之子。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訾氏女生挚。次妃简狄,氏女,三人浴于川,玄鸟堕其卵,简狄吞之,因孕生契。五世:弃,帝喾长子,姓姬名弃。其母有氏女姜原,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践之而身动如孕。居期而生。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避之;徙于林,适会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养之。初欲弃之,名曰弃。儿时即种树、麻、菽,好农耕,相地之宜,宜稼穑。尧举为农师,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后稷之兴在陶唐、虞舜、夏之际。其后子孙繁衍,是为周之祖。六世:不窋,后稷子。七世:鞠。八世:公刘。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周道之兴自此始。其子庆节国于豳。至十七世:古公亶父。十九世:周文王。昌乃周开国之祖。创八百年天下。其次子发遂为姬发(公元前1046-1043年在位)。得天下后追尊昌为文王。自黄帝姬泄心共四十一世。

周灵王六年(公元前567年)生太子晋。晋动有成法,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年15立为太子,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毂洛水患,危及王宫。王欲壅之,太子直谏宜疏之。王怒而不纳遂废太子为庶人,居太原市(今山西省太原市)城都塘坂里,

晋生二子,长子李湛,仕周为大夫迁司空中郎将,后官至司徒,因败狄有功,遂赐王氏。太子晋为王氏立姓始祖,世称太子晋

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浮丘道士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登仙后立祠于山下,历代文人墨客追尊为“圣祖至尊玉宸皇帝”。唐武则天登封市改元,封禅嵩岳时,封太子晋为“仙太子”,别为立庙。圣历二年(公元699年)再幸。立制御书《升仙太子碑》。太子晋是为王氏开元始祖。而今王氏一脉遍及华夏,名播五洲,太原市为王氏发祥之地,祖宗之根所在。故天下王氏均以“太原王氏”而称。王氏郡望共有二十一处,而太原则是王氏地望之首,而王氏的衍派已有两百多个。

二、太原王氏之世系

一世:太子晋(太子晋)。二世:敬宗(字文鉴)周灵王二十二年生,周司徒。因败狄有功,赐姓王氏,居太原。三世:森。四世:彬;五世:昇;六世:宥;七世:硕;八世:错(魏大将军);九世:贡(拜中大夫);十世:谕(上将军);十一世:息(司寇);十二世:恢(封伊阳君);十三世:原;十四世:;十五世:剪(公元前304年生,为秦大将军,是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的主要战将。始皇师之,封武成侯。);十六世:贲(秦大将军,与父剪为秦始皇平天下,封兰陵侯。);十七世:离、生二子元、威(秦大将军封武城侯);十八世:元(离长子避秦乱迁山东琅后徙临沂,是为琅琊王氏始祖)。威,离之次子。仕扬州市刺史。十九世:仪。二十世:熙(中书令)。二十一世:晦;二十二:诚;二十三世:翁孺(刘彻御史)。叹曰:“吾闻活千人者有封,吾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兴乎!”二十四世:禁(禁生八子:谭、商、立、根、逢,同时封关内侯)。二十五世:潭(刘骜封为平何侯;商,封成都侯;立,封红阳侯;根封曲阳侯;逢,封高平侯;凤、崇、曼)二十六世:昱;二十七世:霸(家谱上为羁字),字儒仲。东汉隐士,少有清节。及王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征尚书,不受,以病归。隐居守志,茅屋蓬户。二十八世:悦;二十九世:孙策,二子:达、廷。三十世:达、廷。三十一世:烈(东汉隐士,三徵不就,师事陈寔,以义显,避辽东。);三十二世:佐。三十三世:泽(拜雁门太守)。三十四世:昶(魏末拜州刺史司空)。生四子:浑、深、渝、湛。三十五世:浑,左仆射,深、渝、湛,太子洗马,尚书郎。三十六世:承(湛子。弱冠知名,于太尉王衍荣灵初为骠骑将军,复赐蓝田县侯迁尚书郎,东海太守。)三十七世:述(少孤事母以孝闻,王道避为中兵属)。三十八世:坦之,散骑常侍出为大司马封兰田侯。)三十九世:怡、愉、国宝、忱(愉为骠骑司马迁江州刺史都尉豫章四郡辅国将军)。四十世:绶、绥(愉子)。四十一世:谦(绶子)。四十二世:。四十三世:玑(拜冀州区刺史)。四十四世:玄谟[彭城太守。劝宋孝武伐魏进围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南)。帝闻其事,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四十五世:淳。四十六世:昌(拜徐州市刺史)。四十七世:惠;四十八世:懿。四十九世:僧辩(以勇略闻侯景叛,为征东将军,大破之,侍中尚书)。五十世:诏(齐州参军)。五十一世:伽(援齐州行参军)。五十二世:审(拜唐丞相)生四子:智、义、贞、常。五十三世:智(静州总管);义(工部侍郎);贞(河南省推官);常(德安府提刑)。贞生二子(仁一、仁四)。五十四世:仁一,抚州市通判;仁四援县令。五十五世:元(仁四子)。由御史官至尚书,北部员外郎。五十六世:景肃(元暕子)亁丰二年(公元667年生),拜丹阳市太守。其祖自陕西京兆万年县业里迁出,景肃公徙豫章后居东湖之滨。生政、致、徵。五十七世:政,李旦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襄邓州防御使,邢鄂州采访使赠吏部尚书。五十八世:仲舒,字宏中。生于公元762年,举贤良方正。少孤奉母太夫人命居江南。游学有名。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拜左拾遗,江南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洪州刺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县鱼袋拜左丞。唐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于洪州。赠左散骑常侍,谥文清。公卒后,夫人李氏携七子居安徽省宣州(现宣城市)船连塘(七子:初、哲、贞、宏、泰、复、洄)。五十九世:初,字鹏远。子(上面希字下面羽字),哲子希(左边寿字右边羽字),贞子希翰、宏子希翔、泰子希(左边羽字右边亢字)、复子希、洄子(左边羽右边戈字)。

三、江西省婺源武口王氏世系

六十世:希翔公行参军。原兄弟七人居宣州区李儇干符五年甲戌(公元879年)黄巢作乱,攻宣州。翔公同兄长希羽公逃难迁至歙县皇墩,其余兄弟乱中星散。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北渡,希羽公居泽富,希翔公又转迁婺源县武口,定居王村。号云谷居士。翔公为迁婺源武口一世祖。卒于李晔光化元年(公元898年)。六十一世:廷钊(翔公之子)字灿卿,号沱川。举人,唐殿中待制。配詹氏,子六人。继何氏,子五人。共十一子(仁瞻、仁玉、仁旺、仁谅、仁烈、仁裕、仁获、仁潜、仁干、仁遇、仁显)。孙二十四人,曾孙五十人,同居四世,阖门三百二十六口。县令表其门弟曰:“孝友信义”之门。六十二世:仁谅。六十三世:文迈(仁谅子)文杉。六十四世:德均、德举、德。六十五世:(德举子)元约、元万。

四、淳安县威平镇始新源王氏源流世系

一世祖:元万。自婺源武口迁睦州(今浙江省淳安县),始新源。迁来时定居横塘,又名环水,现名横双庄。二世祖:愈抱。三世祖:进(原谱为万子)。四世祖:彻。五世祖:荫,号梓溪翁;六子:文忠居湖西,二子文翼居湖东,三子文宗居高山,四子文德居洪祈,五子文晃居遂安,六子文政居横塘,共六处。六世祖:文德。七世祖:守满。八世祖:盛,生知谏、知微、知节。九世祖:知微。字德远,生六子。十世祖:长子大贤居王村、次子大哲居后村、三子大年卒、四子大安居洪祈、五子大申字大荣、六子大信居淮,大荣、大信迁咸宁市

大申公字大荣。为善山将军,居淮。因避方腊乱,审时度势,于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迁湖北省咸宁县大幕乡附近的塘岭,后迁飞鸡等,大信公亦随兄迁来咸宁。但大信公来咸途中失联,迁往咸宁聂家老屋王。

公元1120年,大信公随兄大荣公一道来咸,因失联,近九百年来,双方相互多方寻找不果。2013年,大信公二十一世孙王承智和二十二世孙王先锋叔侄俩经多方打听,认真寻找,终于得知大荣公一支在咸宁各处的地址。双方皆大欢喜。而且在双方宗族的倡议和组织下,于2013年9月在毛坪村铁桥的高屋坪山下重建王氏宗祠。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王氏宗祠终于落成。且于2014年腊月二十日,大荣、大信二位先祖,并肩安坐享堂。接受所有裔孙的祭拜。至此,九百年来的夙愿终已实现。

大荣、大信公二位先祖迁来咸宁市已近九百年矣,路篮缕,艰苦创业,繁衍生息,至今发展已有七十三门,人口亦有数万之多。

王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第一大姓,人口已近一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王氏一门,承祖恩德,历代人才济济,英贤辈出,簪缨家族,位列三公,匡扶社稷,造福黎民。是谓龙之传人,龙的子孙。

主要展览

天然上好的石料,珍稀名贵的木盒,意蕴十足的铭文……这件曾获得咸宁十佳民间收藏珍品的清代带铭文端砚,尽显高贵典雅之气,而和端砚有关的那些名人轶事则更值得回味思索。

这件清代带铭文端砚的收藏者,是家住桂花镇的王逢友。他是咸宁市远近闻名的古董商,从事古玩经营已20余年,足迹踏遍大江南北。

近日,记者看到了这件铭文端砚:长25.1厘米、宽13.8厘米,石质细润,砚泛黄绿色,正面刻有祥云纹,雕工精湛,层次分明,是一款不可多得的精美砚台。

“这款端砚是老王家太原市世第留传下来的……”王逢友告诉记者,王氏族谱有详细记载,北宋末年,浙江省爆发方腊起义,朝廷派遣一位叫王太荣的将军镇压。王太荣是山西太原人,出身贫寒,深知民生疾苦,不愿意镇压正义的农民军。朝廷归罪,王太荣只好举家迁往咸宁桂花山区避祸。王太荣在明末有一支系后裔叫王大寰,时任天津卫漕运总督,而其岳父正是大名鼎鼎的抗清名将熊廷弼。王大寰秉先人之泽,在桂花镇毛坪村下禾场建有一幢三进六重的古式民居,正大门牌匾书“太原世第”四个赫然大字。

“太原世第至今保存完好,青砖黛瓦,粉墙木窗,里面透着古老的幽深。这件端砚一直在太原世第留存了数百年,直到2009年春的 一天,找到住在太原世第的一位七旬老爹收购古董。古旧的小屋里,这件精美的砚台被包在一块沾满灰尘的红布中。因是宗亲,王老爹很爽快就卖给了。”王逢友介绍说。

历史:清代制砚名家所制

王大寰有一孙名王朴,王朴在清朝曾任御前六品带刀侍卫。相传,这件带铭文端砚就是乾隆由楚北(今孝感随州一带)一位叫叶瑞廷的知县赠予王朴,端砚左右两侧的铭文即是例证:“王朴仁兄大人雅玩,楚北叶瑞廷赠。”“姑苏顾二娘制。”此外,端砚配以昂贵的檀香紫檀木为盒,木盒亦有铭文诗句,诗云:“剖来青紫玉如泥,几度经营日未息。一生伴君拂尘去,至今魂梦绕端溪。”

据了解,端砚居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石产于肇庆市(古称端州),其石质以坚实、润滑、细腻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古人即有“呵气成墨”之说。据说本端砚的选石、雕刻、配盒、铭文均由顾二娘亲手完成,顾二娘乃清代制砚名家,其制砚广受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所追捧,在当时颇有影响力。

“以猪肝红和鳝鱼黄两种天然颜色巧雕而成,石质精良、纹饰古朴,雕法娴熟老到、苍劲有力。砚台、砚盒均精致工巧,且配以铭文,造型规整之中尽显灵动之气,真不失为名家所制。”咸宁文鼎古玩城收藏家刘礼仁如此介绍。

参考资料

湖北咸宁市桂花镇毛坪王氏宗祠竣工庆典活动纪实.广西王氏宗亲网.2015-03-12

清代带铭文端砚,“砚”上鲜人知历史.香城都市报.2015-12-0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