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五老图 :北宋前期的画作

更新时间:2024-09-20 11:35

睢阳五老图,为北宋时期画作。所谓“五老”,是指杜衍王涣毕世长、冯平、朱贯,皆大宋朝中重臣,辞官后寓居南京睢阳(今睢阳区)颐养天年,经常晏集赋诗,时称“睢阳五老会”。这5位长寿老人均是“退休高官”且年至:丞相祁国公杜衍80岁,驾部郎中冯平87岁、兵部郎中朱贯88岁、礼部侍郎王涣90岁,年纪最长的司农卿毕世长,时年已经94岁。出于对他们的敬重,睢阳当地一位丹青高手为五人各绘制了一幅全身像,题名《睢阳五老图》,并让五人在图上赋诗。钱明逸北宋至和三年(1056年)为之作序。此画绘制精美,尤其是人物脸部描绘细腻生动,栩栩如生。欧阳修晏殊范仲淹文彦博司马光程颢程颐苏轼苏辙黄庭坚等18位北宋重量级人物纷纷在画上题诗题跋。南宋至清末,上百位名人为之题赞,可谓流传有绪,堪称一部国宝级画作。《睢阳五老图》的珍贵不仅在于画作本身,历代名家的题跋在书法史上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该画于民国时期以册页形式被一分为五流出海外,《毕世长像》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冯平像》和《王涣像》藏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弗利尔美术馆,《朱贯像》和《杜衍像》藏于黑文耶鲁大学博物馆。

创作背景

北宋赵祯年间(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有五位闲居在睢阳区(今商丘市)的“高级退休官员”,他们分别是杜衍王涣毕世长、朱贯、冯平,他们中有宰相级别的官员,也有“省部级官员”,五位老人年龄都在八十岁以上,最年长者94岁,他们的年龄相加足有四百余岁,在那个时代实属罕见。五位长寿老人退休后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见到睢阳风光秀美,便在那里结社赋诗,安度晚年。

宋仁宗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年间,当时睢阳的一位丹青高手见到这五位老人后,为了将五老相会的故事作为一段佳话留传下去,亲自为他们各画了一幅全身肖像图卷,题名《睢阳五老图》,钱明逸为此画作序:“暇日宴为五老会,赋诗酬唱,怡然相得。诸人形于绘事,也纪其盛……于今图识相传,以为胜事。”

尽管这幅画的原作者如今已无从考证,但他精湛的画功却没有被岁月淹没,五位耄耋老人的相貌与气质依旧栩栩如生地保存于画中。

历史沿革

赵祯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年间,睢阳佚名人绘 《睢阳五老图》。根据钱明逸《五老图序》写作时间为至和丙申中秋节日推算,可能绘作于至和三年(1056年)。此图为绢本设色,原为手卷,原五人像后各有七律诗一首。

北宋至和丙申(1056年),《睢阳五老图》由睢阳五老之一、宰相杜衍门下的钱明逸所收藏。

北宋一代,诸多显宦名卿观看了此件作品后,欧阳修晏殊张商英范仲淹富弼韩琦胡瑗、苏颂、邵雍文彦博司马光张载、程、程颐、苏轼、苏辙范纯仁黄庭坚均留有奉和诗。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此图转归睢阳区五老之一朱贯的后人。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此图又归睢阳五老之一毕世长的后 人收藏。

绍兴市年间以后,又历经胡安国朱熹范成大吕祖谦洪适、朱子荣、赵孟頫俞集程钜夫方孝孺姚广孝申时行吴宽、王逊、李斡、朱之蕃顾起元、魏沆、归庄左宗棠、盛昱、李慈铭等诸人题跋,不下六七十人。

南宋淳熙(1174年-1189年)辛亥年,由五老之一毕世长的四世孙毕希文转给五老之一朱贯的后裔朱子荣,此时已有摹本,旧本归朱子荣,新本在毕氏子孙手中。此后偶有借出,但基本为朱氏保管珍藏。

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转到毕家后人手中。

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朱贯曾孙朱子荣的跋文“一日,毕公孙朱子荣曾祖父兵部画像,盖睢阳五老人,天下共知其贤。明年请以余地易归奉祀。毕氏再图其完,以旧本俾子荣”。由此可知《睢阳五老图》卷又归朱家,而毕家摹一副本留存。

元代时,《睢阳五老图》归朱贯九世孙著名画家睢阳人朱德润收藏。朱德润的书画诗文曾盛名一时,先后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元英宗的赏识,官至行省儒学提督。因为他与当时许多著名文人和书画家交谊甚密,所以朱德润才得以请天下名士墨客为《睢阳五老图》作跋和观识,先后有赵孟頫虞集柳贯、程钜夫、段天、姚燧、泰石华、张翥、俞焯、马常祖、李祁、高逊志等名流二十四人之多。使得此图愈加珍贵。此后的不少题跋仍可证明此图一直收藏于朱家。朱德润又传于其子朱履吉。

朱德润曾孙朱夏(1415-1485)使其子乡贡进士朱文于夏■之子处 赎得先世旧藏《睢阳五老图》,此图后传至状元及第入翰林的朱文之子朱希周(1473-1556),当时以朱希周、文徵明“二公并称”。吴宽程敏政、周伦等其为作题,谓“羡朱氏之有后也”。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朱贯后裔、刑部郎中朱景贤刻五老遗像于归德府商丘县五老祠中。

明朝天启甲子年(1624年)秋,朱之蕃在跋诗中云:“五百年来勤世守,万代瞻仰争褒扬,恭靖文孙称济美,芳馨披拂沾余膏。”从中可看出此图仍在朱家。

明朝崇祯癸酉(1633年)秋,魏浣初在题诗中云:“此图为立宇所藏,虽故物俨然,而岁月既久,五老之衣冠肖貌,未免丹青剥落。余婿汝梅复令善乎装潢一过,生气焕发。”经过这次重新装裱,按台湾省著名绘画家史学者李霖、王璨先生考证,当时仍为卷子形式。

睢阳五老之一的朱贯子孙朱用纯(朱修)(1627-1698),大理学家,是著名《朱子家训》的作者,他有感于《睢阳五老图》短暂流入他姓又重回朱家而在图卷后写了一篇长跋:“今幸有复归之机,懋个力虽至薄,又何爱数十金而不为祖宗延一线脉耶?”情感真挚,言辞感人。意思是说他曾向族人转贷十六金,并籍徐炯(官至直隶巡道)调护之力始得归赵。因图像有剥落不利卷抒,再用十金重为装裱。在朱氏收藏中由于是收藏祖先遗像,格外珍重,这幅画卷历经磨难才得以保存下来。这个题跋是《睢阳五老图》在朱氏家族中流传近五百年,朱氏后人在图卷上的最后一次题跋。此后,《睢阳五老图》流落他姓,再未回藏朱氏家族。

康熙帝初年,《睢阳五老图》由朱用纯后人散出归顾姓,又由顾氏归金氏,不久又售出。归德府商丘县五老祠中的五老石像归于宋荦胞弟宋西湄别墅中。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睢阳五老图》又由朱氏后人由金氏手中 购回,并于此时由 朱钦安请人改装,改卷为册。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睢阳五老图》这幅长卷被改卷为册。

同治(1862年至1874年)年间,流入溧阳市狄学耕(狄曼农)手中。狄学耕藏书画至富,以《睢阳五老图》册为压箱秘宝。其子狄平子在《平等阁笔记》里记下了左宗棠幕僚王霞轩强夺这幅画作的故事。他说,父亲狄曼农生平最宝爱之画有二,一为宋人画《睢阳五老图》,一为元代王叔明的《青卞隐居图》。此二者,狄曼农从不轻易示人。然而,在狄曼农任江西省知县期间,江西按察使王霞轩得知狄氏藏品,巧取豪夺不成便怀恨在心。后来,狄曼农所辖地区发生了两大家族的械斗,王霞轩趁机派兵干预,意图以反叛之名荡涤村庄,唯有狄曼农交出藏品才能罢休。狄曼农虽然心痛不已,却不愿殃及池鱼,最终忍痛割爱,将藏品交给了王霞轩,以换得乡邑和平。

随后,王霞轩为博取上司欢心,便将《睢阳五老图》进献给了左宗棠。但左宗棠赏玩数十遍后并未接受,认为将此图还给五老的后人更为妥当。但王霞轩却阳奉阴违,于光绪十 八年(1892年)将此画以三百金出售给了清代宗室爱新觉罗·盛昱,从中牟取暴利。

光绪十五年(1899年),《睢阳五老图》从爱新觉罗·盛昱之手而归于景朴孙。

1915年,《睢阳五老图》流入蒋孟蘋之手。(故宫博物院王连起先生考证,此画便是通过蒋氏分售出国,自此支离破碎。)后又归金城氏。

1916年,上海来远公司(挂着上海通运公司的名号)的 姚叔来把《睢阳五老图》一分为五,卖于美国

1917年,美国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购得“毕世长像”及宋人钱明逸的《睢阳五老图序》及明人王逊、李干、姚广孝申时行朱之蕃顾起元朱集璜;清人归庄、徐迥、朱懋修、朱彝尊、左宗棠李慈铭、盛昱等人的题跋、观识,和陈长吉、钱梦庐、狄曼农、兰州市等人的鉴藏印。

因为当时的外国人对汉字题跋缺乏鉴赏能力和收藏兴趣,其余的题跋又逐渐流回国内。

1938年6月14日,刚刚流回国内的《睢阳五老图题跋》册被书画鉴定大师张葱玉得到,然而张葱玉的七叔张叔驯为了偿还上万元的旧债,便将它和其余一批书画抵押给了孙邦瑞。

1940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 耶鲁大学博物馆购得“朱贯像”和“杜衍像”。

1942年,孙邦瑞又将《睢阳五老图题跋》册转让给其 哥哥孙煜峰

1948年,经 姚叔来之手,“冯平像”和“王涣像”被其出售给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弗利尔美术馆。

1965年,为庆祝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孙煜峰将包括《睢阳五老图题跋》册在内四十件书画捐赠上海博物馆,这才终结了题跋册的千年漂流史。

《睢阳五老图》有6件摹本,但今存于世的仅有石渠著录本、尤求本和明人佚名本3种。今存上海博物馆的为50余家题跋及明代画家尤求的摹本,尤求临摹的《睢阳五老图》是目前所发现的尤求最早的传世之作,也是多个《睢阳五老图》摹本中质量最高的一本,再次印证了这部书画俱佳的题跋册,实乃不可多得的宝藏。

名家题跋

由于五位长寿老人德高望重,德、才、寿兼备,备受人们敬重,为弘扬其美德和长寿之福,宋代睢阳区的画家以他们为原型,为他们画了《五老图》。成图时,五老还都健在,他们还分别为图题诗抒怀。

关于《睢阳五老图》,根据钱明逸《五老图序》写作时间为至和丙申中秋节日推算,《睢阳五老图》可能是绘作于至和三年(1056年)。此图为绢本设色,原为手卷,原五人像后各有七律诗一首,另有北宋欧阳修晏殊范仲淹韩琦邵雍文彦博司马光程颢程颐苏轼黄庭坚苏辙等18人的奉和诗。原诗与和诗均著录于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一书中。《睢阳五老图》原来还另有五十六家观识和题跋,今在上海博物馆所藏明人尤求《临睢阳五老图》上有宋人蒋灿、谢如晦、钱端礼王铚季南寿、谢、洪迈、张贵谟、谢彦明、范成大、扬万里、欧阳姓希逊、洪适、余端礼、保导;元人程钜夫、段天祐、姚燧、泰石华、柳贯、张、赵孟頫、俞焯、马常祖、李祁、虞集、高逊志以及明清人程敏政吴宽董其昌钱谦益、等历代名家学者一百二十多人的题跋和观识。原诗与和诗均著录于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一书中。

解读

《睢阳五老图》是以北宋家居睢阳的五位德、才、寿兼备的重臣为原型而绘制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名迹,从北宋时算迄今将近一千年,其流传虽然曲曲折折,但仍被安全地保存于世,实属罕见之国宝。历代名人大家不断为之题跋作序、写诗、复制、装裱,简直是一部中国名画小史。从其流传中,似乎使我们在冥冥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美德在不断发扬,似乎是五老之神灵一直在呵护着这一文化的流传。

这五老退休后寓居睢阳区,是当时厚德载物的长寿之乡睢阳城吸引了他们。当时的睢阳城作为陪都,是相当适宜居住的城市,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环境优美,吸引了他们的眼球,羁绊了他们的脚步。他们在睢阳寓居十几年,与睢阳结下不解之缘。

无论是从其绘画艺术含量,还是从历代名人、大家为其所作的序、跋、诗文;无论从其所承载的沉厚的中华历史文化,还是从其所弘扬的中华尊老敬贤的美德,都使之在中华文化长河中放射出了绚丽的光芒。她在中国绘画史上绝对是一件国宝级的书画传世之作。全国不少学者、大家出于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敬仰,都以敏睿的目光,把研究的目标定在这幅图上。有的不辞辛劳,甚至远渡重洋到美国考察、探寻;有的奔波于全国有关大博物馆、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名人,悉心研究;有的以自己高超的艺术对原图进行临摹后再赠博物馆,以使之在国内继续流传。可以说,在研究《睢阳五老图》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个不小的热潮。

作品赏析

《睢阳五老图》图中所绘五位长寿老人形象,虽经千年,仍栩栩如生。老人脸部特有的老人斑历历可数,慈祥、和蔼可亲的感受从画卷中静静地流露出来。作为致仕的政府高级文职官员,五位老人均有雍容、华贵的精神气象,状貌清古而威重,神色肃穆而沉静。但五人又有性格和面貌上的不同,朱贯端庄严肃,冯平安祥清和,王涣沉稳、凝重,杜衍幽默、慈祥,毕世长则年数最尊(94岁),于耄耋老态中透露出若婴孩般的幼稚、顽皮。面貌上朱贯则秀眉美,冯平广额圆首,王涣伏犀丰下,杜衍大耳魁颊,毕世长长面,各有各的长相特点。五人虽为立像,但神情各异,或拱立若倾听之状,或端居如有所待,或沉稳中透露出练达机警,或沉吟微有所思,将他们在长期官宦生涯中形成的职业习惯逼真地再现出来,由形追神,以神写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五位老人的性格特色,不愧是优秀的肖像画传世之作。

与六朝顾恺之传世作品《列女图》(摹本)及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比较,可以看出其画风的衍变。宋人在继承传统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形成了平和、凝重的用笔特点,少了六朝的高古气象和唐朝的雄浑奔放,于清穆、简静、舒缓的气氛中见笔力,与以后明清肖像画、人物画亦有截然的不同。在写实中兼具细节的刻划,衣纹处理以及人物造型均依据现实特点进行细致地描绘,某些细节的夸张,更烘托了人物的精神,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宋代佚名画人将五人的性格特点、气质如此自如地再现于笔端,不能不赞叹画人的高超技艺(按:据《穰梨馆过眼录》著录,尤求曾临过一卷,见卷二十三,并有明、清诸多题跋)。

参考资料

国宝《睢阳五老图》流传千年的秘密.中国人民政协网.2017-03-27

《睢阳五老图》,“老干部”们的幸福生活.人民网.2017-03-27

中国历代人物画:《睢阳五老图》赏析.人民网.2017-03-27

漫谈《睢阳五老图》.凤凰网.2013-12-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