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塞米蒂国家公园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国家公园

更新时间:2023-11-15 17:09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西侧。公园西部与西北部与斯坦尼斯劳斯国家森林相邻,南部与塞拉国家森林相接,东部与印尤国家森林相邻,东北部与洪堡-托伊亚比国家森林接壤。公园面积约3074平方千米。公园横跨图奥勒米、马里波萨和马德拉三县,中心位于马里波萨县,在东方和北方与莫诺县接壤。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总体呈东高西低的地形,大部分区域是人迹罕至的荒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所在的内华达山脉主要由花岗石构成,古生代和中生代北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和冰川活动共同塑造了公园的地形地貌,如标志性的U型山谷、冰川湖冰碛等。公园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不同区域的气温差别大。两条主要河流:图奥勒米河和默塞德河分别位于公园北部和南部。公园内记录有400多种脊椎动物和约1500种植物,其中约40种动物被美国联邦政府或加州州政府认定为保护动物,如约塞米蒂蟾蜍、苍鹰、内华达山河狸等。

约塞米蒂地区8000年前就有人居住。美洲美洲原住民从4000年前开始以部族为单位在此生活,直到19世纪中叶。1855年开始,陆续有观光客进入约塞米蒂山谷和周边游览。公园区域于1864年被划为政府捐赠地,1890正式建立国家公园。公园目前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1984年,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公园的一些关键基础设施和管理制度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建立完毕。2006年5月13日,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与中国黄山风景区结为友好公园,这是中美间首对友好公园,同年,与中国九寨沟国家公园结为姊妹公园。公园的主要景观包括约塞米蒂山谷、约塞米蒂瀑布马尾瀑布、酋长岩、马里波萨林等。

命名

“约塞米蒂”(yosemite)一词来源于米沃克语(Miwok)中的“Yohhe'meti”或“Yos.s.e'meti”,原意为“那些杀人的人(Those who kill)”。该词原本是周边的美洲印第安人部族“米沃克人”用来称呼约塞米蒂地区内部生活的部族“阿瓦尼奇人”(Ahwahneechee)的名词。

1851年,马里波萨营(Mariposa Battalion)中的拉斐特·邦内尔(L. H. Bunnell)首次将这一名词用来称呼约塞米蒂山谷(Yosemite Valley)。值得一提的是,邦内尔错误地将米沃克语中的“灰熊”(米沃克语:ïhümat.i 或 ïsümat.i)一词与“约塞米蒂”相混淆。这成为了日后对于约塞米蒂这一名词词义的常见误解。

位置境域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坐落于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中东部的内华达山脉(Sierra Nevada)中心地带,距旧金山314千米,距洛杉矶504千米,中心坐标为北纬37°44’46”,西经119°35’48”,总面积约为3074平方千米。公园横跨图奥勒米(Tuolumne)、马里波萨(Mariposa)和马德拉(Madera)三县,中心位于马里波萨县,在东方和北方与莫诺(Mono)县接壤。公园西部与西北部与斯坦尼斯劳斯国家森林(Stanislaus National Forest)相邻,南部与塞拉国家森林(Sierra National Forest)相接,东部与印尤国家森林(Inyo National Forest)相邻,东北部与洪堡-托伊亚比国家森林(Humboldt-Toiyabe National Forest)接壤。公园毗邻三个被美国《荒野法》(Wilderness Act)指定的荒野地区,分别是东南部的安塞尔·亚当斯荒野(Ansel Adams Wilderness)、东北部的胡佛荒野(Hoover Wilderness)和西北部的移民荒野 (Emigrant Wilderness)。

地质变迁

沉积与板块运动

约5亿年前的古生代早期,后来成为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地区尚处于成长中的北美大陆板块的西部边界。大陆上自东向西的原始河流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它们是东部岩石受到侵蚀的产物),形成了后来的页岩砂岩层;海洋中的植物和动物沉积碳酸钙二氧化硅,并最终形成了主要由石灰岩燧石构成的基底。

从古生代末期开始,北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发生碰撞,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板块摩擦处产生的岩浆上涌,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火山带。在2亿年前的中生代早期,硅质岩浆来到地表附近,冷凝形成花岗石体。剧烈的火山活动持续了整个中生代,至6500万年前,进入新生代,火山带整体东移并趋于停滞。至此,约塞米蒂地区乃至整个内华达山脉巨大的花岗岩主体形成了。

在新生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内华达山脉区域的地质活动比较平静。然而从大约2500万到1500万年前开始,旧的大洋板块完全俯冲到北美大陆板块之下,随后的太平洋板块改变了运动方向,开始与北美大陆板块横向摩擦。重新活跃的板块运动使得山脉东部剧烈抬升,塑造了如今内华达山脉的基本地势:西侧平缓,东侧陡峭。

侵蚀与风化

约塞米蒂地区由构造应力与岩石结构产生的大大小小的裂缝决定了侵蚀和风化的方向和程度,为约塞米蒂地区的地形和地貌增加了丰富的多样性。与此同时,山脉东部的抬升使得该区域向西南流入加州中央山谷的河流流速加快,从而更加快速地在山体中切割出越来越深的峡谷。流动水流的侵蚀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化过程,因此河流干流和支流的走向及其流域的形状更多的由岩盘的组成和断裂面决定。

冰川作用

从大约300万年前起,冰川数次覆盖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地区。最近的一次主要的冰川作用被称为泰奥加(Tioga)冰川作用,发生在距今约26000年,并在18000年前达到顶峰。彼时,最厚可达1200米的冰川覆盖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及其周边海拔2700米以上的大部分地区。

冰川活动极大地塑造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地质景观。冰川使那些完全埋在冰里的地貌变得平滑(如伦伯特巨丘,Lembert Dome),并使那些突出在冰上的地貌变得尖锐(如大教堂峰,Cathedral Peak);打磨河道,塑造了约塞米蒂山谷标志性的U型结构和瀑布群;留下了公园内随处可见的冰碛石冰川湖景观等。

最后的大规模冰川在约10000年前基本消融。在之后的小冰河期,公园内形成了多个较小的冰川。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现存有两个现代冰川:莱尔冰川(Lyell glaciers)和麦克卢尔冰川(Maclure glaciers),位于公园最高峰莱尔山(Mount Lyell)和麦克卢尔山(Mount Maclure)上,是园内图奥勒米河(The Tuolumne River)的主要水源之一。

地理特征

气候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以约塞米蒂山谷为例,平均年降水量约944.9毫米,平均年降雪量约736.6毫米。公园95%的降水发生在10月到次年5月之间,75%的降水集中在11月到次年3月之间。在冬天,大部分的降水以雪的形式发生在公园海拔1830米以上的区域,在11月到次年5月之间,公园的大部分都被雪所覆盖。

公园占地面积大,海拔落差高,不同区域的气温差别较大。在海拔1220米左右的约塞米蒂山谷,冬季最低温(12月与1月)平均在-2摄氏度,夏季最高温(7月与8月)平均在32摄氏度;而在海拔2622米左右的图奥勒米草甸(Tuolumne Meadows),冬季最低温可达-11摄氏度,夏季最高温仅在22摄氏度左右。公园区域年平均风速17千米/小时,气压约1.003个标准大气压,能见度约16千米。每年六月中旬,约塞米蒂公园的白昼时长达到最长,每日日照时长约14小时45分钟。

地质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所在的内华达山脉主要由白垩纪花岗岩构成。这些花岗岩在新生代以前的火山活动中形成。除此之外,公园内还拥有两条西北-东南走向的、4-5亿年前古代海洋沉积物所形成的沉积带,主要包括石英岩大理石等,是公园内最古老的岩石;晚近的火山活动带来了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等火山石,零散地分散在公园各处。

地形地貌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坐落于内华达山脉西坡,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地形。公园最西端的埃尔波特尔(El Portal)社区海拔约600米,向东地势逐渐升高,越过靠近公园东侧海拔超过3962.4米的山脊线后,下降到公园东侧,海拔3031.2米的泰奥加山口(Tioga Pass)入口。

公园的地理中心是霍夫曼山(Mount Hoffman),海拔3307.1米;公园的最高点是位于东南角的莱尔山,海拔3997.1米;此外,公园内还有18座已命名的山峰(如康尼斯山Mt. Conness、麦克卢尔山、吉布斯山Mt. Gibbs等)和数座未命名的山峰海拔超过了3600米。

古生代和中生代北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和冰川活动共同塑造了公园的地形地貌,包括约塞米蒂山谷的U型结构、被冰川打磨光滑的冰斗结构和花岗石圆顶(domes)等。这些特征成为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标志性景观。

水文

河流

图奥勒米河

图奥勒米河及其支流流经整个公园的北部,于公园东部、图奥勒米草甸以东的山脉发源,向西注入赫奇·赫奇水库(Hetch Hetchy Reservoir),流域面积约为1732.7平方千米。图奥勒米河有两条主要支流:达纳支流(Dana Fork)发源于海拔3979米的达纳山(Mt. Dana),莱尔支流(Lyell Fork)发源于海拔3997米的莱尔山,二者于图奥勒米草甸东端会合。此后,图奥勒米河的另一些支流如德拉尼溪(Delaney Creek)、康尼斯溪(Conness Creek)等先后汇入干流。

默塞德河(The Merced River)

默塞德河发源于公园的东南部山峰,向西流入约塞米蒂山谷后流出公园,流域面积约为1292.4平方千米。默塞德河在水文上被分为三段:默塞德河上游段、约塞米蒂山谷段和默塞德河峡谷(Merced River Gorge)段。默塞德河上游段包括约塞米蒂山谷东端的快活岛(Happy Isle)以东的河段,流域面积464.7平方千米,一些主要支流如莱尔支流、三峰支流(Triple Peak Fork)、路易斯溪(Lewis Creek)、弗莱彻溪(Fletcher Creek)等在此段汇入;约塞米蒂山谷段从快活岛到波霍诺桥(Pohono Bridge),流域面积约366.7平方千米,特纳亚溪(Tenaya Creek)、约塞米蒂溪(Yosemite Creek)、新娘面纱溪(Bridalveil Creek)等支流在此汇入;默塞德河峡谷段从波霍诺桥到公园外的埃尔波特尔行政站点,主要支流包括喀斯喀特溪(Cascade Creek)、塔玛拉克溪(Tamarack Creek)、野猫溪等(Wildcat Creek)等。此外,默塞德河的南部分支在公园内的流域面积约为283.3平方千米,在公园以西约10千米的地方与默塞德河合流。

湖泊

公园内有约3200个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湖泊,这些湖泊零散地分散在公园各处,是图奥勒米河与默塞德河流域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比较重要的湖泊包括镜湖(Mirror Lake)、特纳亚湖(Tenaya Lake)、五月湖(May Lake)等。

镜湖位于约塞米蒂山谷以东,海拔1248米,以能映照出半圆顶(Half Dome)的倒影而闻名。每年春天和初夏时湖泊的水位是最高的。在一年中的其他时候,它可能看起来只不过是一片沼泽草地;特纳亚湖位于泰奥加公路(Tioga Road)南侧,海拔2484.1米,是公园内面积最大的天然水体;五月湖位于特纳亚湖西北方,背靠霍夫曼山。其周边是公园指定的露营点之一。

水利

公园内有两座水库,均位于图奥勒米河流域。赫奇赫奇水库(Hetch Hetchy Reservoir)位于公园内西北角图奥勒米河的主干上,其下游的奥肖内西大坝(O’Shaughnessy Dam)高约131.1米,于1938年完工;埃莉诺湖水库(Lake Eleanor Reservoir)位于赫奇赫奇水库西北方,其下游的水坝是1918年建造的21米高的埃莉诺湖水坝(Lake Eleanor Dam)。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动物方面,公园记录有400多种脊椎动物,包括约90种哺乳动物、12种两栖动物、22种爬行动物、262种鸟类、十余种鱼类等,它们广泛分布在公园多样的栖息地山麓灌木丛、针叶林、高山岩地等。其中,约40种动物被美国联邦政府或加州州政府认定为保护动物,如约塞米蒂蟾蜍(Anaxyrus canorus)、苍鹰(Accipiter gentilis)、内华达山河狸(Aplodontia rufa californica)等。公园有代表性的动物包括美洲黑熊(Ursus americanus)、内华达山脉巨角羊(Ovis canadensis sierrae)、内华达山脉赤狐(Vulpes vulpes necator)、骡鹿(Odocoileus hemionus)、美洲河鸟(Cinclus mexicanus)、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等。

植物

植物方面,公园容纳有约1500种被子植物门,35种树,分布在海拔549米到3900米之间的草甸、森林和灌木丛中。巨杉(Sequoiadendron giganteum)是世界上现存最大和最长寿的物种之一,寿命可达3000年以上,是公园的标志性景观,分布在马里波萨林 (Mariposa Grove)、图奥勒米林(Tuolumne Grove)、默塞德林(Merced Grove)三片小规模树林中。加利福尼亚州黑栎(Quercus kelloggii)在约塞米蒂山谷区域广泛分布,其果实曾是当地美洲原住民的主要食物,也供养了熊、鹿、松鼠与各种鸟类。公园的野花种类中约25%为加州本土物种,而约塞米蒂毛绒向日葵(Eriophyllum nubigenum)更是只在公园区域内被发现过。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土著居民与马里波萨营

考古证据表明,约塞米蒂地区早在8000年前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痕迹了。约4000年前,美洲印第安人开始在此居住。约塞米蒂山谷的印第安原住民将这片区域叫做“阿瓦尼”(Ahwahnee),意为“大嘴”,而他们自己则自称为“阿瓦尼奇”,意为“阿瓦尼的住民”。阿瓦尼奇人和周边数个印第安部族(他们被合称为“米沃克人”)在这一地区相互贸易、交流,使他们的文化产生了融合。

1848年,詹姆斯·马歇尔(James Marshall)在科洛马(Coloma)的河边发现了黄金,自此掀起了加州淘金热浪潮。数量庞大的南非白人淘金者涌入加利福尼亚州,占领、掠夺当地印第安原住民的领地、资源和人口,美洲原住民则激烈抵抗,不断袭击淘金者的营地、交易站,二者冲突愈演愈烈。

1850年初,商人詹姆斯·D·萨维奇(James D. Savage)在约塞米蒂山谷外约30千米的默塞德河上建立了一个贸易站和采矿营地,当时只有少数白人知道这个地方。12月,萨维奇的营地遭到印第安人多次袭击。1851年2月,萨维奇在州政府的授意下召集约200个地方武装,组建了马里波萨营,准备同印第安人交战。

1851年3月底,马里波萨营首次进入约塞米蒂山谷,搜查藏匿起来的阿瓦尼奇部族。这是非美洲原住民第一次进入约塞米蒂山谷。跟随部队的拉斐特·邦内尔博士为这片山谷命名为“约塞米蒂”。在此次和之后数次进山搜索中,马里波萨营一度俘获了数十个阿瓦尼奇人并迁往弗雷斯诺河(Fresno River)附近的营地,但未能成功将部族驱赶出山谷。然而,频繁的冲突仍然削弱了阿瓦尼奇部族的力量。1853年秋天,阿瓦尼奇部族最后一位酋长特内亚(Teneiya)在部族间冲突中丧生,阿瓦尼奇部族就此消亡。阿瓦尼奇人的后裔分散各地,有些选择继续住在约塞米蒂附近。

早期游客与管理

自马里波萨营之后,白人观光者陆续进入山谷游览。记者詹姆斯·梅森·哈钦斯(James Mason hutchings)是首批进入山谷的游客之一,他于1855年进入山谷观光,回去后在报纸上刊登所见所闻,并出版了《哈钦斯加州杂志》(Hutchings’ 加利福尼亚州 Magazine)系统地介绍约塞米蒂地区的风光。杂志从1856年出版到1861年,共60期,提高了约塞米蒂地区的知名度。1864年,哈钦斯一家回到山谷,运营一家名为“哈钦斯之家”(Hutchings House)的旅店。1872年,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哈钦斯一家失去了对旅店的所有权。

1855年,加拿大人盖仑·克拉克(Galen Clark)进入山谷观光,1857年来此定居,为往来的游客提供帮助。他被视为是第一个计算和测量马里波萨林中的巨杉的人。1864年,时任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签署法案,将约塞米蒂地区划为政府捐赠地交予加州政府,以保证约塞米蒂山谷和马里波萨林的保护和开发,这为日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866年,克拉克被指派为第一个负责管理这片捐赠地的人,他在此岗位上工作了14年,直到1880年被詹姆斯·梅森·哈钦斯接替。

1884年,爱尔兰人约翰·德格南(John Degnan)携全家移民到约塞米蒂山谷,在那里开设了一家面包房与杂货店,满足早期游客对于饮食的需求。面包房的规模和业务范围随游客需求而不断扩大。德格南家族最终建立了“德格南的厨房”(Degnan’s Kitchen)公司。该公司至今仍在运营,是公园现存最古老的公司。

自然学家约翰·缪尔(John Muir)、纽约《世纪》杂志副主编罗伯特·安德伍德·约翰逊(Robert Underwood Johnson)的研究、宣传和游说推动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建立。1890年10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本杰明·哈里逊签署法案,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正式建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缪尔继续致力于约塞米蒂地区的自然保护活动,1903年游说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并促成1906年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完全回到联邦政府手中管理。

1916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NPS)成立,归美国内政部管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移交给该机构管辖。同年,内政部授予新成立的德斯蒙德公园服务公司(Desmond Park Service Company)20年的特许经营权,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经营营地、商店、奶牛场、车库、鞍马服务和交通设施。1925年,约塞米蒂公园与库里公司(Yosemite Park and Curry Company, YP\u0026CC)成立,不断兼并包括“德格南的厨房”在内的公园内经营业务,直到掌握公园内大部分的特许经营活动。

1956年,公园管理者发布了名为“66号任务”(Mission 66)的招股说明书,推出了价值超过2600万美元(约合2023年的3亿美元)的项目,计划对公园进行整体建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客流量。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政府资金和私人特许经营商加入,参与修建新建筑、搬迁历史建筑、重建露营地、拆除老旧建筑、收购土地、重建道路和关闭过时的维修业务等活动。“66号任务”时期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组织和协调发展的一次大规模复兴。

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荒野法》,以保护指定的自然地域免受人类活动的大规模破坏。1984年,国会指定了约塞米蒂荒野,面积达2851.5平方千米,超过公园总面积的90%。

公园成就与合作

在1984年的第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根据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vii)(viii),约塞米蒂(优胜美地)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6年5月13日,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与中国黄山风景区结为友好公园。这是中美间首对友好公园。同年,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与中国九寨沟国家公园结为姊妹公园。

开发与建设

交通

在汽车发明和普及之前,约塞米蒂的早期游客只能骑马、搭乘公共马车或步行穿过崎岖的山路进入山谷游览。依托天然地形与印第安人留下的小路,一些便于游客通行的步道和马道在那时被修建起来,一些步道仍在使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现存有约1300千米的步道,作为通往景点的道路。

1874年至1875年间,三条通往约塞米蒂山谷的收费马车路开通:大橡树坪路(Big Oak Flat Road)、库尔特维尔路(Coulterville Road)和瓦沃纳路(Wawona Road)。稳定进出山谷的交通方式提高了约塞米蒂的客流量。反过来,这些道路也拉动了对住宿、服务等设施的需求。

横穿公园的泰奥加公路由大塞拉联合银业公司(the Great Sierra Consolidated Silver Company)于1883年建造,为他们在泰奥加山口(Tioga Pass)以东的贝内特维尔(Bennettville)地区的采矿业务提供服务。公路在当时被称为“大塞拉马车路”(the Great Sierra Wagon Road),西起格罗夫兰(Groveland)以东的克罗克车站(Crocker’s Station),东到泰奥加山口以东的贝内特维尔地区。泰奥加公路又以“梦碎之路”而著称,因为公司最终未能从贝内特维尔地区开采出银矿。公路于1888年被拍卖。1915年,斯蒂芬·马瑟(Stephen Mather)以155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公路,并以1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

1900年夏天,奥利弗·利平科特(Oliver Lippincott)将一辆蒸汽动力的汽车成功开进镜湖一带,这是汽车第一次进入公园内。1913年11月,杰克·雷歇尔(Jack Reischel)驾驶第一辆公共汽车成功从埃尔波特尔进入约塞米蒂山谷,到1915年,从埃尔波特尔车站到约塞米蒂山谷的的道路上,公共汽车取代了公共马车。

游客设施

瓦沃纳树(Wawona Tree)

瓦沃纳树曾是马里波萨林中的一棵巨杉,约71米高,底部直径7.9米,大约有2100年的历史。1881年,这棵树的底部被开凿出一条2.1米宽、2.7米高的隧道供马车通行。从树干中穿过的隧道成为了公园知名的观光景点之一。但由于隧道的弱化作用和其他环境因素,瓦沃纳树在1969年初倒下。

约塞米蒂博物馆(Yosemite Museum)

约塞米蒂博物馆位于约塞米蒂山谷中部,其主体建筑始建于1924年,于1925年4月完工,并于1926年5月起向公众开放。这是整个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中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1923年,约塞米蒂博物馆协会(Yosemite Museum Association)成立,负责管理建筑建设的资金。该协会是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第一个非营利性合作协会。

瓦沃纳酒店(Wawona Hotel)

瓦沃纳酒店的前身是盖仑·克拉克1856年在马里波萨林附近建设的克拉克车站(Clark’s Station)。沃什本家族(Washburn Family)买下了克拉克车站,并从1875年开始改建成综合酒店。沃什本夫妇把酒店综合大楼改造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酒店度假胜地,增加了酒店附属设施、游泳池和一个高尔夫球场。1925年,在瓦沃纳草地上修建了一条简易机场。1928年至1939年间,新的瓦沃纳路建成,它成为了连接马里波萨林与约塞米蒂山谷的主要路线之一。

约塞米蒂历史中心(Yosemite History Center)

约塞米蒂历史中心位于公园南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适应更加现代化的公园设施的建设,公园内的众多历史建筑被整体搬迁到此处。历史中心集中了公园早期访客与工作人员修建的木屋、仓库、工坊和其他服务设施。

工程建设

赫奇赫奇水库位于公园内西北角,图奥勒米河下游的赫奇赫奇山谷(Hetch Hetchy Valley)中,全长12.9千米,包含有4亿立方米的清洁饮用水,是公园内最大的单一水体。早在1882年,快速发展的旧金山就开始将赫奇赫奇山谷视为修建新水库的潜在地点。尽管以约翰·缪尔为首的自然保护主义者希望山谷保持原貌,1913年国会仍然通过了《雷克法案》(Raker Act),授权在赫奇赫奇山谷建造一座大坝。山谷下游的奥肖内西大坝的第一阶段建设于1923年完成,最后一期工程于1938年完工。如今,赫奇赫奇水库是旧金山湾区约270万居民的主要水源。

环境问题与保护

人熊关系管理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是300-500只美州黑熊的家园,人熊关系长期以来是公园管理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人类活动区域很大程度上与黑熊活动范围相重叠,人类活动痕迹(如食物和垃圾)改变了黑熊的活动规律,吸引黑熊前往人类聚居区,导致人熊冲突事件时有发生。1998年,全年发生的人熊冲突事件达到了1584起。

1975年,公园管理者推出了人熊管理计划(Human–Bear Management Plan),旨在恢复和维持亚洲黑熊数量的自然分布、数量和行为,为游客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并提供安全了解、观察和欣赏黑熊自然栖息地的机会。公园改变了园内垃圾桶和食物储存容器的材料和形状,最大限度地防止黑熊获取人类食物;要求游客使用结实的的食品罐,禁止在车上过夜存放食物;增设垃圾处理、巡逻和进行游客教育的人手;采用GPS项圈追踪公园内熊的位置等。研究和统计显示,计划有效减少了黑熊获取人类食物的概率和人熊冲突频率。2021年全年,人熊冲突事件共发生54起。

入侵植物管理

入侵植物被认为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物种多样性的最大威胁。公园内记录有近300种非本地植物,虽然它们大多数对本地生态没有明显威胁,但一些植物种群被证明有能力迅速取代本地植物、改变野火发生规律,或显著改变生态系统结构或功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目前认为需要优先处理的入侵植物有:长刺矢车菊(Centaurea solstitialis)、喜马拉雅黑莓(Rubus discolor)、绒毛草(Holcus lanatus)、密头飞廉菊(Carduus pycnocephalus)、斑叶草(Centaurea stoebe ssp. micranthos)、粉苞苣(Chondrilla juncea)、美杜莎披碱草(Elymus caput-medusae)和节节麦(Aegilops triuncialis)等。这些植物通过风与水流、动物、建筑材料和游客活动等途径进入公园内部。

对抗入侵植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于综合有害生物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原则,公园的入侵植物管理项目力求使用最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来保护公园的资源,并将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公园向资源专家(包括公园植物学家、野生动物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原住民社区和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并定期公开年度工作计划。经过努力,部分入侵植物(如长刺矢车菊)的规模已经显著缩小。

野火管理

约塞米蒂经历了长期与火共存的历史。除了闪电引发的自然火灾以外,4000年来印第安原住民广泛地使用火改造环境。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公园管理者曾试图扑灭一切人为或天然的火灾,然而这一举动削弱了自然火灾的清理作用,使得森林变得致密和结构同质化,威胁到当地物种多样性的同时,带来了更大的、灾难性的严重火灾的危险。20世纪70年代初,公园实施了消防管理计划(Fire Management Program),力求在生命财产安全、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和天然火灾之间寻求平衡。消防管理人员在设计好的条件下点火、在森林中制造隔离带、密切监视(而非直接扑灭)一些天然火灾,同时扑灭那些威胁到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失去控制的火灾。

数十年来加利福尼亚州越发干旱的气候加剧了火灾风险。2022年7月7日,公园内沃什本步道(Washburn Trail)旁发生火灾,8日上午过火面积为67公顷,晚上扩大到118公顷,危及马里波萨林超过500棵巨杉。7月22日,公园西南方向发生火灾。截至当地时间7月23日下午,火灾过火面积扩大至48平方千米,火灾已经摧毁10座建筑,另有5座建筑受损,2000余座建筑受到威胁。当地政府对6000余人下达疏散命令,并停止了2000余个家庭和企业的电力供应,多条高速公路被关闭,马里波萨县进入紧急状态。这是加利福尼亚州当年最大的森林火灾之一。

河流保护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推出的游客使用和影响监测计划(Visitor Use and Impact Monitoring Program,VUIMP)是为了履行《野生和风景河流法案》(Wild and Scenic River Act,WSRA)的任务而创建的,旨在保护和提高默塞德河和图奥勒米河的独特价值。该计划通过对河水流动、水质、生物多样性草甸土壤裸露、文化遗址保护等众多因素的综合监测,了解和管理游客活动,为默塞德河计划(Merced River Plan,MRP)和图奥勒米河计划(Tuolumne River Plan,TRP)的河流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巨杉保护

马里波萨林是公园内三片巨杉林中规模最大、游客最多的一片。2011年,国家公园管理局启动了一项恢复马里波萨林的计划,以改善巨杉的生存环境与游客体验。2013年底,公园管理者完成了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和计划的最终制定。2015年,马里波萨林对游客关闭以实施修复计划。工作人员设法恢复自然水文和湿地栖息地,重新调整游客路线,以公共交通工具取代私家车辆,移除树林内的商业活动。马里波萨林于2018年6月重新开放。这是公园历史上最大的修复工程。

冰川萎缩

受全球变暖效应的影响,公园的气温逐年上升。观测数据显示,1895年到2016年间,公园气温平均以每百年0.89摄氏度的速度上升。这一速度还在不断加快,1950年到2010年间,气温上升速度是每百年1.89摄氏度。受气候影响,自1872年左右达到最大值以来,园内莱尔冰川和麦克卢尔冰川的面积持续萎缩至不到十分之一。观测数据显示,近一两个世纪当中,两座现代冰川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面积缩小、厚度降低和移动速度减缓。地质学家预计,莱尔冰川和麦克卢尔冰川可能于几十年内完全消失。

园区布局

公园共5个出入口,其中公园西侧4个,自北向南依次为赫奇赫奇入口(Hetch Hetchy Entrance)、大橡树坪入口(Big Oak Flat Entrance)、拱岩入口(Arch Rock Entrance)、南部入口(South Entrance);公园东侧有一个泰奥加山口入口(Tioga Pass Entrance),泰奥加公路自东向西横穿公园。除了公园西南侧边缘和位于中南部的约塞米蒂山谷以外,公园其他地区几乎都是人迹罕至的荒野。约塞米蒂山谷可以沿埃尔波特尔路(El Portal Road)从拱岩入口进入,其只占园区3%的面积,但承载了公园客流量的90%以上。公园的一些知名景点,如酋长岩(El Capitan)、约塞米蒂瀑布(Yosemite Fall)、镜湖、半圆顶、冰川点(Glacier Point)等,均坐落在约塞米蒂山谷中或离山谷不远的地方。山谷中还有游客中心、博物馆、印第安村等设施。公园内有3个主要的游客中心:位于中部的约塞米蒂山谷游客中心(Yosemite Valley Visitor Center)、位于南部的瓦沃纳游客中心(Wawona Visitor Center)和位于东部的图奥勒米草甸游客中心(Tuolumne Meadows Visitor Center)。

主要景点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以多样化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公园内遍布有地质活动和冰川运动塑造的山峰、峭壁、瀑布、峡谷景观,此外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公园内的主要景点包括约塞米蒂山谷、约塞米蒂瀑布马尾瀑布(Horsetail Fall)、酋长岩、马里波萨林、半圆顶、冰川点等。

约塞米蒂山谷

约塞米蒂山谷被称为是“大自然的大教堂”,是最典型的冰蚀U型山谷,谷内遍布冰川作用留下的痕迹。山谷中草原和森林互相交错,不同的生态环境栖息着许多野生动物,包括君主斑蝶(Danaus plexippus)、各种鸟纲骡鹿郊狼(Canis latrans)和亚洲黑熊等。许多瀑布从山谷四周高耸的绝壁奔流而下,这些瀑布在5、6月份水量丰沛,但在7、8月份可能完全干涸。

约塞米蒂瀑布

约塞米蒂瀑布分为上、中、下三级,全程高度739米,是北美最高、世界第二高的瀑布。它位于约塞米蒂山谷的北侧,是公园里最大的悬谷多级瀑布。瀑布在11月到次年7月之间流淌,径流量在五月达到最高。

马尾瀑布

马尾瀑布在约塞米蒂山谷的酋长岩东部边缘流淌,高度304.8米。这个小瀑布通常只在冬季流动。在2月中下旬,如果天气晴朗,当被日落背光照亮时,瀑布有机会发出橙色的光芒。直到1973年摄影师盖伦·罗威尔(Galen Rowell)拍下了该景观的第一张公开照片,马尾瀑布及其景色才广为人知。如今,马尾瀑布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酋长岩

酋长岩山体是一整块的花岗岩,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石之一,位于约塞米蒂山谷的北侧。它几乎垂直90度的崖壁高达1095米,矗立在默塞德河畔,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地标。

马里波萨林

马里波萨巨杉林位于约塞米蒂的南部入口附近,是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最大的巨杉林,拥有500多棵成熟的巨杉。一些最高大的巨杉树拥有自己的名字,如“灰色巨人”、“加州隧道”(Carlifornia Tunnel)等。马里波萨林是公园范围内最早被保护和开发的区域之一,于1864年与约塞米蒂山谷一同被划为政府捐赠地加以保护。2015-2018年,马里波萨林向公众关闭,以恢复树林生态。

半圆顶

半圆顶悬崖位于约塞米蒂山谷以东,海拔2695米,是约塞米蒂标志性的悬崖之一,以其陡峭的地势而闻名——光滑的花岗岩壁高出谷底近1500米。19世纪60年代中期,半圆顶被认为是不可能被攀登上去的。但十年后,登山家乔治·安德森(George Anderson)登上了顶峰。从那时起,半圆顶逐渐成为知名的攀岩活动地点。

冰川点

冰川点位于约塞米蒂山谷东部的南侧,海拔2198.9米,距离谷底979米。冰川点是公园内著名观景点之一,从此处可以同时看到约塞米蒂山谷、约塞米蒂瀑布与半圆顶的景色。1903年,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翰·缪尔登上冰川点并在附近扎营,罗斯福在此地的见闻促成了他于1906年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收归联邦政府手中管理。

相关文化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成为了许多纪录片的主角。《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天堂的命运》(Yosemite: The Fate of Heaven,1989)讲述了公园的历史。《探险国家公园系列:约塞米蒂》(National Parks Exploration Series: Yosemite,2011)、《自然:约塞米蒂国家公园》(Nature: Yosemite,2017)、《约塞米蒂:美国宝藏》(Yosemite: America's Treasure,2020)介绍了公园的自然风光。《山谷崛起》(Valley Uprising,2014)、《黎明墙》(The Dawn Wall,2017)、《徒手攀岩》(Free Solo,2018)聚焦公园内的攀岩活动及其历史。其中,《徒手攀岩》还原了徒手登山家亚历克斯·霍诺尔德(Alex Honnold)挑战和征服园内酋长岩的全过程,该片荣获201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