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井镇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13:22

罕井镇位于蒲城县北部,白水河畔,总面积94.5平方千米。东邻白水县雷牙镇,南接翔村镇和上王镇,西连桥陵镇,北靠白水县城关镇。罕井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坡阶状递降,自然形成多种地貌,包括川、、沟、坡和山洼。镇内人口56992人(2018年),其中农业人口34992人。

截至2020年6月,罕井镇下辖4个社区和13个行政村。2011年,罕井镇农业总产值达3.2亿元,工业总产值为8.6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为5.1亿元。罕井镇被誉为渭北第一大镇和工业重镇,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天宝物华。镇内民情淳朴,文化积淀深厚。

历史沿革

羌族罕井氏居此而得名。

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隶属贤相乡。

明清沿旧制。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五区(高阳)。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属尧山联保。

1956年2月,改称高阳区白堤乡。

1958年10月,隶属尧山公社。

1961年8月,成立罕井公社。

1984年3月,改罕井乡。同年5月,改为镇建制。

2001年12月,东党乡并入。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罕井镇地处蒲城县北部。

地形地貌

罕井镇地处渭北台塬地带、尧山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较为平坦。境内主要山峰有尧山,最高峰海拔1092米,最低点海拔600米。

气候特征

罕井镇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自然灾害

罕井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暴雨等,主要发生在5—10月。

自然资源

罕井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炭、碳酸钙、白玉石、大理石等。其中煤炭储藏量7.8亿吨,石材储量10亿吨。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罕井镇辖罕井、山东省、中山、东党、尧山、兴光、仁合、庙村、弥家、唐塬、北白堤、展王河、南白堤、武仪、兴龙15个行政村;下设13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罕井镇下辖4个社区、13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罕井村。

人口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罕井镇常住人口为3646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罕井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309元。

2018年,罕井镇有工业企业22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40个。

第一产业

截至2011年末,罕井镇农业总产值3.2亿元。农业耕地面积13万亩,人均2.2亩。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2011年,罕井镇粮食生产10万吨,小麦种植面积6万亩。主要经济作物苹果、柿子、花椒、核桃等。2011年,罕井镇苹果种植面积6.4万亩,产量9.6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罕井镇生猪存栏1.9万头,羊存栏2300只,家禽存栏14万羽。

第二产业

罕井镇形成以煤炭、电力、机械、建材生产和制造、维修、运输、来料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截至2011年末,罕井镇工业总产值8.6亿元。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罕井镇有商业网点960个,职工8921人,有体工商户960家。2011年,罕井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截至2011年末,罕井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2千米,投递点93个,乡村通邮率100%。移动、联通、中国网通等网络公司在镇域内建立多处基站

文化

尧山圣母庙会

罕井镇位于风景秀丽的尧山北麓。山上有庙宇90多间,一圣母正殿为主,周围有马王庙、牛王庙、文昌庙、药王庙、白马将军庙、松子娘娘庙、关帝庙、九天三圣庙等。据说唐宋时就开始每年在清明节举办盛大的尧山庙会祭祀。公元1623年(明天启三年)县令王佑奏请将尧山庙胜迹载入祀典。从此,尧山庙香火更盛,祭祀隆重,同时,还有了十一社的祭祀迎神、送神活动。

内容介绍

尧山庙会的传统祭祀和社火,丰富多彩且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极受群众欢迎,并在省内享有很高声誉。每年清明,尧山十一社的村民、周边县的群众数十万人云集,同时有众多小商贩到尧山和接送神社的地域进行买卖活动,先后持续6—7天,规模宏大,热闹非凡。五百年来,传统的祭祀过程和社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尧山庙中供奉之灵应夫人,是当地以祈雨和求子灵验而出名的女神,深受民众崇敬膜拜。自古以来,尧山圣母清明庙会,前来求子还愿的人络绎不绝,庙内外人山人海,香火十分旺盛。求子时人们先到尧山正殿为圣母叩头上香,心中默默许愿,如要男孩,主事者发给一支黄纸花和白纸花,如要女孩则发给一支红花。再到正殿西侧的娘娘庙叩头上香,领取一只由黄裱纸包的童鞋和一束纸花,由主事者将童鞋和纸花在娘娘像前蜡烛火焰上方绕三圈赐以灵气,意思是说由娘娘具体执行,然后人们就将童鞋藏于怀中,善男信女满怀憧憬和希望速下山去,回家将纸花和童鞋再压入床下,等待喜讯。还愿时由家人带小孩上山,要给灵应夫人带颜色各异的一大把纸花、一双童鞋、一条红绸被面和鞭炮若干。在圣母正殿将花束、童鞋、红绸交于主事者,然后带小孩上香瞌头,燃放鞭炮。再由主事者给红绸赐于福气,披于小孩身上。走出大殿,由小孩在庙前一棵千年古柏前环抱一周,以示健康成长,长命百(柏)岁。

环绕祠庙周围数百平方公里内的村庄组成十一个神社,每年清明节轮流从山上迎接神像至社中,供奉一年,次年清明节前送神归山,再由下一社接去,如此周而复始。每年清明节前一两天送神的社唱着大戏,将接神时的社火重新操演,随尧山圣母神楼一起周游本社的各个自然村,众人自觉夹道跪拜。送神之日排列好神楼前所有仪仗,鼓乐喧天,抬着神楼前行,社火随后,启动送神仪式。直至尧山山门。此时,十一个神社的所有会长和上庙会来的信徒当道两边跪迎,鞭炮齐鸣。神楼在神棍和神杈的保护下踏上庙前的11个台阶,此时忠实的信徒们争先恐后,排列好准备抱爷(即圣母像,传说抱了圣母像,可保佑全家平安)。神楼在管事者的吆喝声中,一步一步平衡上了台阶,群众蜂拥而上,争摸神楼祈福,气氛既虔诚又热烈。神楼进庙后敬在前殿,在神场操演送神直至下午前结束。

据神社中的老人相传及参考《尧山神社交接簿》相关内容得知,接送神驾仪仗盛大,于前一年的阴历八月十五日即开始计划,安排活动日程与人员分工。清明前搭建神棚,各村排演社火。

清明之日,太阳升起前,迎神社的护神青年手持神棍、神钗来到庙前,站岗护神,11时至12时前,在接神社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声中,在大殿神像前,由送神社的社长及理事收帐簿及相关祭器交于接神社的社长及理事手中。日正午时,在更加热烈的鼓乐、鞭炮声中,在众人的簇拥下,将神抬出庙中,虔诚送至十一级台阶下,出庙回社。此时神马、神相随,社火队在前,披红的神马、置神的神楼在后,在旗帜花杆神棍的前后簇拥下,回至本社。接神队伍经过村头,村人即敲锣打鼓燃鞭炮,并在门前摆设香案迎楼。沿途各村人家都在门上插有柏枝小纸花和拴红线,门前摆设香案,上放茶水果点,老太太和中年妇女则成片跪下磕头。村内提早搭建好的神棚外挂着横幅软匾,上绣“佛光普照”大字。在鞭炮和笙、唢呐等细乐吹打声中,神楼与抱楼入棚,司仪高唱赞礼,落神,安神。安神后,十一社会首集体参神,他们一字儿排开,向神拈香,三叩九拜,甚是隆重,表示神已入位。

清明节次日后连续3—5天,有盛大的庙会和传统的社火表演,以慰神灵,它充分体现了娱神娱人、人神同乐的和谐盛况,极受群众欢迎,并在省内享有很高声誉。1928年、1936年、1945年曾三次进省表演过,轰动一时。解放后的1950年和2000年,尧山社火曾到渭南市进行表演,以其惊天动地的宏大场面、包罗万象的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演出风格、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名冠东府。

斗旗是社火出演的标志,三人持而舞之,大旗斜立,在激昂的锣鼓节奏中,上下抖动,进退盘旋,煞是壮观。花杆是群众自己制作的社火仪仗队,游行时人手一杆花,彩杆如林,和彩旗相映生辉,威武成阵。

八仙板是由八个以上的年轻女性手拿一种称做八仙板的木制大拍板舞蹈,伴奏为锣鼓,舞者随鼓点一边拍板打击,一边舞蹈,名目依阵容变化有“一条龙”、“两交叉”、“四对面”、“麻花八”等多种,翻腾跳跃,大开大合。

尧山大鼓是营造大型社火撼天动地气氛的主要打击乐,每一组大鼓,有一二十人组成的锣镲队伴击。鼓分路行鼓和场地鼓,鼓手边舞边击,节奏时缓时急,鼓手围着大鼓表演各种鼓艺技巧。大鼓的鼓点名称,因各社风格不同而各异,至少有20多种,如行鼓、猎鼓等,更为风趣者如“拐子拐”、“跛子上坑”、“鸭子拌嘴”等。

芯子造型是一种古老的溶杂技艺术与戏剧艺术为一体的造型艺术展演,分背装芯子和抬芯子两类。把高雅的舞台艺术和通俗的民间娱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深受群众喜爱。

尧山庙会对古代秦腔艺术的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诸多历史文献中记载:“……届时梨园纷集,车马填塞……”这种多台戏、对台戏,高手云集,明星荟萃,实际上成了一年一度陕西省秦腔大奖赛,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秦腔著名艺人。清末民初,应城市辛亥革命老人李桐轩正是在蒲城这种十分普及的秦腔活动的基础上,组建西安易俗社,使新秦腔改革硕果累累,被称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并得到鲁迅先生的高度赞扬。解放战争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蒲城组建了两个秦剧团,即张掖市剧团和西安市五一剧院,为秦腔西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主要特征

1、与集市类庙会相区别,是典型的民间信仰活动庙会,是陕西渭河平原古老农耕区广大农民群众基本生存信仰的核心空间和圣地。向圣母祈求风调雨顺和氏族繁衍,是最朴素、最基本的心愿。

2、是关中地区蒲城县及周边渭北各县人民群众娱神、娱人的活动空间,是陕西省延续时间最长的神社之一,也是保持古代农耕文化风貌最浓郁的历史空间。各神社群众及众多信徒,以诚挚感恩的隆重仪式,以丰富多样的艺术狂欢,祈雨求子,祈福灾,表达最质朴原始的生存理念。各神社组织在庙会上展示技艺,营造呈现出赏心悦目的艺术奇葩。庙会传承不断。

3、自发结社,自办庙会,民主自治,和谐发展,体现出古老文明熏陶中民众组织的协作能力。尧山庙圣母虽经历代三次皇室封,但其祠庙规模和规格,都无法和直接为统治者所亲操的文庙武庙相攀比,都只代表着最低层民众的最基本生存信仰,是区域内人民建立的一种自发的民间社会秩序。

4、是陕西省地区著名的庙会之一,承载着大量的民俗事象,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弥足珍视的古代文化载体”、“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可供社会学研究的‘活化石’”。

主要价值

1、保留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特别是陕西关中古农耕区的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秦民俗和本部农耕文化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是保持历史风貌最浓郁的神社组织,也是中原地区乡土基本社会构成的主要框架,极具研究价值。

3、元代时,尧山庙址曾掘出古人类化石(俗称仙蜕)而震惊全国。如今庙后壁崖及庙址间,各类化石举目可见,甚为丰富,有可能成为古人类露天博物馆。

4、庙会迎神社火是蔚为壮观的文化活动载体,是自发举办的民间文化节,保留了众多民间艺术、传统技艺、体育竞技活动的原生形态,任何文化表演活动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展示。传承各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不仅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作用,而且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5、尧山圣母庙会神棍、八仙板、斗旗狂舞等均是很好的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人民体质。

6、庙会活动是群众自娱自乐、娱神娱人的活动,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够增强群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可以营造安定、祥和的氛围,激发蓬勃向上的勇气,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大作用。

历史渊源

尧山圣母庙的历史源远流长,初建无考。唐时被封为灵应夫人。祠庙东北地区石壁上存有唐朝一批摩崖石刻,最早者为公元799年(唐贞元(原石刻如此)十五年)。公元822年(唐长庆二年),在山腰为诰封灵应夫人重修了颇具规模的祠庙。公元1103年(宋崇宁二年),再次由皇家封号为“灵应夫人”,并正式规范了十一神社接神送神的活动仪式。公元1164年(金大定四年),敕赐祠庙为灵虚观。公元1623年(明天启三年),县令王佐申请将尧山庙载入祀典。清代年间,尧山圣母庙会活动甚为兴盛。民国期间,更由于井勿幕杨虎城等英杰在全国闻名遐迩,庙会及祭祀活动规模及盛况有增无减。解放后的文革期间,庙宇遭受毁灭性的摧残,庙会活动停止。1992年庙会活动重新恢复,庙祠重建,已连续举办庙会15届。

1998年至2002年,由巴黎文理研究大学远东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项目组的15位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地理学、考古学、水利学等专家学者,对尧山圣母庙与神社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主要价值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于2002年编撰出版了陕西地区水资源与民间社会调查数据集(第二集)《尧山圣母庙与神社》专著,此书由中华书局出版。

相关物品

尧山社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有:

1、一般社火。舞狮、舞龙、竹马、旱船、大头娃、神棍等。

2、地方社火。斗子旗、三眼枪、花杆、八仙板、八仙鼓、花鼓、尧山大鼓、芯子(芯子多以铁件、圆钢、弹簧钢板、扣件组成)。

3、尧山神社交接簿、金书铁券。

主要手工制品:

一为红色绸带,写有“尧山圣母保你一生平安”戴在胸前,为敬神者必备;

二为红、黑色相间的神棍、神杈,均为尧山柏木制作;

三为求子还愿时做的童鞋,五颜六色的花朵;

四为接送尧山圣母的神楼。

名称由来

说法一

罕井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据传说,南宋时金兵南侵,此地沦为金占区,金将完颜宗翰曾在此地驻军。因此地旱原缺水,金军掘井数眼,唯一井得水。因系金军首领粘罕掘井,因命井名为罕井,随后并以井名为地名,沿用至今。

据传说,所掘之井在弥家与樊家交界处。即原张埝坡东西大路之南侧,由张埝坡向南岔路起点之西侧,即两路交叉三角处。一九五九年修建罕井大公社时,划为公社基地,在现公社之西南角,即现税务分局院内。

过去寺庙、聂氏宗祠和祖坟之石碑,对罕井这个名称,虽有记载,解放后破除迷信中,石碑已被拆除,多数已被打碎,有的去向不明,无法考察。据说,石碑记载,樊家过去曾有韩京、汉京、桥东之称。据仅存的“后土庙”破碑记载,上款为:“蒲城县贤相乡罕井村重修庙(碑)记”,落款时间为:“时大定二十四年崴次(甲)原立夏望日”,此碑现被搬到北城村原城门旧址内东边作为井盖。碑上半截被打碎一部分,碑文已残缺不全。据《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查对,“大定"系完颜雍年号,大定二十四年即赵昚淳熙十一年;,为公元1185年甲辰。碑上时间“岁次辰”,应为“甲辰",原缺一“甲"字。从这一碑文看出,“大定”既是金世宗年号,为什么却刻在南宋所统辖地方的石碑上呢?这说明金兵南侵,这里沦为金占区,完颜宗翰在这里驻军应是事实。又据弥家始祖坟碑查证,碑文刊载:“弥氏住居北乡罕井自唐朝迄我朝定鼎,世代久远……”。石碑之主文为:“大唐处士始祖心齐弥公以下三世叙葬之墓”。立碑时间为:“清道光十一年清明节谷旦"。

据以上两个石碑记载来看,樊家、弥家过去均名罕井。这个名称由来已久,看来,过去称弥家街道为东罕井,樊家原街道为西罕井是有根据的。

说法二

马长寿先生在《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一书中考证,渭北蒲城一带许多古老姓氏多系羌姓,如:雷、姚、、罕井、昨和、屈男、弥姐、同、地连、荔非、夫蒙、耳等,在唐朝以后,除雷、姚二姓外,瓽演变为党,罕井、昨和、屈男、弥姐演变为井、和、屈、弥,同蹄演变为同、周,夫蒙演变为蒙、马,罕井镇、钤铒乡等地名均与羌姓有关。

交通

罕井镇已形成以公路为主要方式的交通运输网络,全镇16个行政村全部通村公路硬化,村级道路面硬化率达到80%。截至2011年末,罕井镇镇区道路总长度5千米,道路铺装面积6万平方米。

社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罕井镇有民间文化艺术团体14个,尧山清明庙会为春季主要文化活动。新华书店总店1家、个体书店5家、农家书屋16个、文娱活动场所7个。另有秦腔自乐班和矿区夕阳红艺术团。尧山圣母庙会和神龙花秋千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70年初建广播站,1987年改为广播电视站。截至2011年末,罕井镇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2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6%。

教育

截至2011年末,罕井镇有幼儿园7所;小学9所,在校生1800人;初中2所,在校生630人;高中2所,在校生960人;成人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860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罕井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个,其中村级卫生所16个。2011年,罕井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06万人,参合率98%。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罕井镇镇区有自来水厂2个,生产能力12000吨/日,排水管道3千米。

截至2011年末,罕井镇镇区园林绿地面积400公顷,绿化覆盖率75%。

参考资料

蒲城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二号)_蒲城县人民政府.蒲城县人民政府.2021-07-0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