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升 :富顺三大异人之一

更新时间:2024-09-21 08:25

肖永升(1762年-1856年),行三,人呼肖三三,或称作萧三公。富顺县三大异人之一(另两人是讲厚黑学的李宗吾先生和精于武术的罗跛三爷)。

肖永升先生经商有道,致富有方,成为富顺县、川南首富。他德行高尚、独资重建富顺孔子庙,据说还在兴文县纳溪区合江县长宁县等县独资建文庙,为富顺、川南才子之崛起做出了贡献:他组织并参与肖氏族谱的编工作;他出巨资修建肖氏宗祠;他好善乐施,办义校,行义医,摆义渡,至今被传为佳话。一方沃土,养一方贤士。肖永升先生是富顺这块沃土上培育出来的一位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是川南乃至四川省著名的历史人物。

成丰六年丙辰(公元1856)正月十五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人物生平

经商有道

顺治帝16年(公元1659),清朝统一四川,民之存者百不一人,若能全家者,千万中不见一也(公元1993年《富顺县志\u003e载)。

康熙二年丈亩编户,全县只有166户,988人。清王朝为恢复农业生产,疗治战乱带来的创伤,从顺治末年起在全国实行《督垦荒地劝征则例》,湖南省、湖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人民纷纷前来开发四川,史称“湖广填四川”。

康熙49年庚寅岁(公元1710),为响应康熙帝开发四川省的诏令,肖永升先生之祖父宗捷公与兄宗耀公、宗辉公及弟宗前公四兄弟携子、侄4O余众从湖南宝庆府(长沙)邵阳县一都泉塘徙川叙州府(宜宾)富顺县下东路邓家垮(现中石乡松林村)落户。在“重农桑”,“男耕女织”,辛勤劳作下逐渐发达起来。百多人的大家庭和睦相处甚是兴旺。为让子女读书,在邓家垮左侧修了学堂。肖永升先生之父祖成公,文才出众,被清朝“敕封儒林郎”(管教育的官)。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在两代老人和肖氏大家庭的关爱下,他与兄永高公,饱读经史,聪敏睿智,且品行端正,学习优秀,府试均为贡生,永高公为“候选州同(相当于副级州官)”,在外为官:肖永升先生后被清王朝封“朝议大夫”,在家乡守祖业,经营田庄及手工业作坊。

肖氏家族除“重农桑”外,还经营酿造业,如煮酒、碾米之类的小作坊。肖永升先生在送酒送米去自流井盐号时,知拉卤水车的牛易患“牛瘟病”,少不了“怀胎草”。回到家中,便把水田全部栽上酒谷,等秧子封垄后,叫人拦腰割下,不久秧茬上长出秧苞笋,含苞抽穗,即是“怀胎草”。时年正遇盐井大犯牛瘟,他叫人把“怀胎草”割下,挑到盐井去卖,故能以治牛瘟的稀少之物贵价销售,此项远比纯种稻谷收入高。

有了钱加上多年积蓄,从盐井以厂价购进大量食盐,雇请船队运盐沿沱江而下,经泸州市,过重庆市,达武汉市等码头批发,几趟下来收入可观。为长久计,在地方官员的允许下,又在沿江各重要码头建立了盐号,委派可靠之人经营,获利颇丰。

通过调查研究,肖永升先生又往南溪区江安县、古宋、兴文县长宁县叙永县等地贩运自贡井盐,并相继建立了盐号,回来时带上山货以销本地。经过几年苦心经营,肖永升先生便已发富起来,除了在各地置办田产2000多石外,还把剩余资金全集中起来再投资,进一步扩大经营。

肖永升先生跨地区,跨省市的长途贩运和经营,在180多年前可算是全国罕见。可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个既有经济头脑又善于经营的早期经济实业家。由于收入可谓日进斗金,终于成为富甲一方的士绅。

救灾获利

萧三公原来就有一千多沈周租。他做米粮棉麻生意,从重庆市武汉市,沿江各重要口岸均设庄经营。有年,湖北大旱,米贵如金,沿江居民抢米成风,粮运断绝。肖三公以大慈善家的姿态亲到武昌会见湖北巡抚,声言他将运粮来鄂,平价出售,救灾娠荒,请官府严禁饥民兜抢。这当然受到官民的热烈欢迎,当允出示保护。实际饥民抢粮,绝非官府所能禁止,肖三公自有他的办法。他回来把江安县邻封几县的子匠、篾匠都请完了,日夜赶制加工器具。原来古宋、长宁区等地交通运输困难,外销不便,连年丰收,谷价低,只要买方略为加价,便争相出售。肖三公购谷几十万石,加工成米,赶运湖北。他的有效方法是:从到湖北的第一站开始,先施稀饭,等饥民饥饿过久的肠胃适应后,再施干饭,最后才运来平价米。饥民感恩戴德,相互约束,不加兜抢。这一站搞好了,然后依次搞下去,直到武汉市,沿途无阻。虽说平价,实际是照湖北的价格平价,较之本地,已获利数倍。从此肖家成为巨富。

好善乐施

爱新觉罗·旻宁二年(公元1822),肖永升先生购买渡船十二只,在县城东门、大南门、小南门街道为过往行人免费义渡。后相继在邓关、横溪、赵化、大城、怀德、长滩等地修建肖家码头,并购买船只免费让过往行人渡江。他在富顺城关丁海乡(原共和乡)观音岩等地购置田产250多石,将收入作为维修船只和船工工资之用。此义举由其后代一直延续到1949年,现赵化镇肖家码头仍依稀可见。

在肖永升先生修谱制定的《家训引》中有“严禁欺孤寡”一条,为善待孤寡老人,他做出了榜样。他专门安排人对孤寡老人生活困难者发放米牌,每月每人1——4块不等,可到指定地点免费领到大米;还发有钱折子,得折子者于每年FJ二十、六月二十、九月二十、腊月二十到指定地点领取救济金。后由肖永升先生第五代嫡孙顺琛公(孟文)实施,这一义举一直持续到1949年。

肖永升先生为培育人才,在住地童寺镇墨香垮左侧建一学堂,取名“端蒙馆”(启蒙学堂),聘请优秀“夫子”执教。凡肖氏贫困子弟或乡里贫困人家子弟均可免费入学。“端蒙馆”大门两边石柱上刻有醒目对联,上联:“与弟子讲明孝道”;下联“为国家培育人才”。现下联尚存。此义举使肖氏、肖氏后裔和乡里贫困子弟受到了良好教育,为国家培育了不少人才。解放后,人民政府把墨香垮所在村取名“墨香村”,意在记住这位先贤。

肖永升先生还在墨香垮左侧修建一药铺,雇请医生看病、抓药,肖氏宗亲及乡里贫困人家可免费看病拿药,深受乡民赞誉,现尚有遗址可考。

持家有术

肖家是一个大家族,肖永升先生当这个家,经过艰辛努力,富裕起来了。怎样才能永远兴旺发达,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他制定的《家训》中有“尚节俭”一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则俭之道矣”。先生常嘱儿孙勤俭节约,不可奢华。子侄读书,必须在学堂内住宿,免得父母娇惯;家人有病必须住公共病房,以免装病;全家妇女(包括女、孙女)都必须学会操持家务,做饭做菜,学会绩麻纺线织布等女工活;不论男女均要学习文化,以求发展。

肖永升先生把一生的积蓄主要用于修孔子庙。除做善事义举外,还与子侄一起先后修了三大寨:老寨、栗寨、清平寨;十湾:肖大湾、清心湾、德馨湾、合浦湾、墨香湾、灵芝湾、代江堰、半张园、荫林馆(男生学堂)、凤林馆(女生学堂)。人们说:“肖氏三爷好厉害,九里十湾三大寨”一点不假。

重修文庙

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6),富顺县知县邓仁坤决定重建文庙,并与当时富顺县第一大财主、贡生肖永升商议。肖永升当即表示:为了保住富顺“文章风水”,愿尽儒生之责,独肩重建孔子庙之任。于是雇工请匠,立即拆除文庙,特派专人前往山东曲阜市,通过任县令的富顺进士张震,取回建筑文庙的规制图纸。又从雷波县马边彝族自治县运回巨木,从江西景德镇市定制琉璃瓦,共费资三万六千,历时四年,于道光二十年(1840)建成。

修寨建堡

1840年,恰逢社会动荡之际,肖永升先生决定在家乡原有老寨基础上,相继建立“栗寨”、“清平寨”,三寨成畸角之势,以保一方平安。

主要成就

肖永升先生每年都要亲自坐船沿江而下,视察各盐号状况并了解当地行情。隆昌市盛产麻布(夏布),而江浙有的是丝绸却没有麻布。肖永升先生便专为此事与杭州市绸缎老板取得联系。运隆昌夏布去苏州市,让绸缎老板批发或代销i又将江浙绸缎溯江而上由自己经销,以达互惠互利之效果。故此隆昌麻布在江浙驰名,蜚声中外。这样一去一来促进了沿海经济与内地经济之互补,也促进了川南家庭手工业的发展。至解放初期,肖家绝大部分家庭都在种麻、编织麻布。至今代寺、童寺一带绩麻的远比其它地方多。可以说,肖永升先生对促进中国民族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史籍记载

富顺县志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