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卧雪图 :唐代王维创作的画

更新时间:2024-09-21 15:24

王维曾有一帧极负盛名的画叫作《袁安卧雪图》,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曰:“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袁安其人

袁安(?-公元92年),中国东汉大臣。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他是袁绍的高祖父。少承家学。举孝廉,任阴平长、任城区令,驭属下极严,吏人畏而爱之。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郡,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10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刘肇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区,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10余次。其后代多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司马绍时,任楚郡太守、河南郡,以公正严明著称。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即位,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不避权贵,曾多次弹劾窦氏的专横。其子孙世代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袁安的发迹,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任何背景的凭恃,完全是靠他自己苦苦努力出来的,给后世的国人塑立了一个自力更生、奋斗成功的最佳典范。

卧雪典故

【袁安困雪】《后汉书·袁安传》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后汉书·袁安传》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载,有一年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一连下了十余天,地上积雪有一丈多厚,封路堵门。洛阳令到州里巡视灾情,访贫问苦,雪中送炭。见家家户户都扫雪开路,出门谋食。来到袁安家门口,大雪封门,无路可通,洛阳令以为袁安已经冻馁而死,便命人凿冰除雪,破门而入,但见袁安偃卧在床,奄奄一息。洛阳令扶起袁安,问他为什么不出门乞食,袁安答道:“大雪天人人皆又饿又冻,我不应该再去干扰别人!”洛阳令嘉许他的品德,举他为孝廉。并又在汉章帝建初年间出任河南尹,在职十年,政尚慈爱,被朝廷誉为"孙宝行秋霜之诛,袁安留冬日之爱",并且自此扶摇直上,成为了汉室的社稷之臣。谢安以一扇赠行,袁宏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古有“卧雪情操,扬风惠政”之赞。宋代的袁粲为刘僧敬所害,其子以身卫父,以“我不失为忠臣,汝不失为孝子”赞之,称谓“忠臣孝子”。

指高士生活清贫但有操守。晋陶渊明咏贫士》之五:“袁安困积雪,貌然不可干。

绘典名画

袁安卧雪的故事,在古代极有影响,成为传统文学和绘画广为引用的典故和题材。历史上许多著名画家如王维董源李升黄筌范宽李公麟唐朝周昉马和之郑思肖颜辉赵孟頫王恽沈梦麟倪瓒沈周盛懋陶宗仪祝允明文徵明文嘉、谢时辰、等都画过《袁安卧雪图》,而且尚有一些不知作者姓名的《袁安卧雪图》,与沈括差不多同时期的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六就记载一帧佚名《袁安卧雪图》:“丁晋公典金陵,陛辞之日,真宗出八幅《袁安卧雪图》一面。其所画人物、车马、林石、庐舍,靡不臻极,作从者苦寒之态,意思如生。旁题云:“臣黄居等定到神品上”但不书画人姓名,亦莫识其谁笔也。上宣谕晋公曰:“卿到南京市日,可选一绝景处张此图。”晋公至金陵,乃于城之西北隅构亭,曰“赏心”,危耸清旷,势出尘表。遂施图于巨屏,到者莫不以为佳观。岁月既久,素不无败裂,由是往往为人窃。后王君玉密学出典是邦,素闻此图甚奇,下车之后,首欲纵观,乃见窃以尽。嗟惋久之,乃诗于壁,其警句云:“昔人已化嘹天鹤,往事难寻《卧雪图》。”

现代,以此典故为题材的名画也比比皆是:傅抱石、刘峨士、胡世华、冯超然,等等。

诗佛雪蕉

王维画了一幅《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给后人留下了多少谈资和蠡测,实在也是物有所值了,虽然这幅超乎想像的画似乎没有谁见到过,就是挑起此事的沈括也没有把那幅画拿给别人看过,只说是“予家所藏”。后人再论此画,也只有把沈括的话原封搬来,以验明此身,非是子虚乌有。 “雪中芭蕉”成了绘画、艺术史上的千古绝唱。没有人能超越它的境界,也少有人敢于蔑视它的境界。“没有那一种艺术比绘画这门艺术引起更多的理想和自然的争论。”(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千百年来,由于该画的“雪蕉”问题,使其成为我国绘画史上最大的一桩艺术公案,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再加上“诗画本一律”的传统,以致传统文学批评对此也成了热门话题。历来大体形成如下几种观点:

神理说

沈括即此观点。宋惠洪冷斋夜话》卷四曰:“王维作画《雪中芭蕉》,法眼观之,知其神情寄寓于物,俗论则讥以为不知寒暑。”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宋陈善(《虱新话》下集卷四)、宋楼钥(《攻愧集》卷二)、明沈周(《石田诗选》卷九)、明王骥德(《曲律》卷三)、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八)、潘天寿(《中国绘画史》第三编第一章)、葛兆先(《禅宗与中国文化》第190页)等均同此观点。

写实说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曰:“《笔谈》云:‘王维画入神,不拘四时,如《雪中芭蕉》。’故惠洪云:‘雪里芭蕉失寒暑’皆以芭蕉非雪中物。岭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如,红蕉方开花。知前辈虽画史亦不苟。洪作诗时,未到岭外,存中亦未知也。”同此观点的有宋晁冲之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下)、明王肯堂(《郁冈斋笔尘》卷二)、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上)、清尤侗艮斋杂说》、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清邵梅臣(《画耕偶录》)、刘启林(《梦溪笔谈艺文部校注》)等。

事谬说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八曰:“雪里芭蕉,他是会画雪,只是雪中无芭蕉,他自不合画了芭蕉。人却道他会画芭蕉,不知他是误画了芭蕉。”明谢肇淛《文海披沙》卷三亦认为:“作画如作诗文,少不检点,便有纰缪。如王维《雪中芭蕉》,虽闽广有之,然右丞关中极寒之地,岂容有此耶……皆为识者所指摘,终为白璧之瑕。”钱锺书则称谢论“最为持平之论”(《谈艺录·附说二十四》),康有为(《万木草堂论画》)、童书业(《唐宋绘画谈丛》第35页)、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第44页)等对《雪中芭蕉》略有微辞。

佛理说

金农《杂画题记》曰:“王右丞《雪中芭蕉》为画苑奇构。芭蕉乃商飙速朽之物,岂能凌冬不凋乎?右丞深于禅理,故有是画,以喻沙门不坏之身,四时保其坚固也。”钱钟书认为:“假如雪里芭蕉含蕴什么‘禅理’,那无非象海底尘、腊月或火中莲等等,暗示‘稀有’或‘不可思议’。”(《中国诗与中国画》,《七缀集》)。葛晓音认为是“表现一种佛教的寓意……赞美他(袁安)安贫乐道的志趣”(《汉唐文学的嬗变》第290页至291页)。张育英认为:随意“不问四季”正是禅宗心性论的表现(《禅与艺术》第四章)。陈允吉认为:“雪中芭蕉”是“寄托着‘人身空虚’的佛教神学思想”(《王维“雪中芭蕉”寓意蠡测》)。黄河涛认为:“雪中芭蕉”是寓意着对禅宗的热情,表现了对适意人生追求的执着,甚至还认为“王维以袁安舍己的典故”是对此寓意的“进一步烘托”(《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第98页)。

象征说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四章认为:“〔王维〕有《雪中芭蕉》一帧,极负盛名,这证明他的艺术是着重于意境的象征,而不着重于饰绘。”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论雅俗共赏》)一文也认为是象征。不过都未明确指出具体象征何事何物。后程程千帆(《俭腹抄》第220页)、郁(《古今文论探索》第119页)等都认为是象征袁安的高洁。

另外因“雪蕉”的冷热不调之故,历来人们亦喜拿此话题戏以为谑,诸如:“雪里芭蕉摩诘画,炎天梅蕊简斋诗。”(陈与义《题赵少尹青白堂三首》其三)、“客来问讯名堂意,雪里芭蕉笑杀侬。”(杨万里《寄题张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种葵花,但取面势向阳二首》其一)、“檐牙窗额两三株,只欠王维画雪图。”(杨万里《芭蕉》之三)、“清过炎天梅蕊,淡欺雪里芭蕉。”(张炎《风入松·溪山堂竹》词)、“杜门我自无干请,闲写芭蕉入画中。”(倪《题孙氏雪林小隐》)、“雪中蕉正绿,火中莲亦长。”(李流芳《和朱修能雪蕉诗》)等等。

遗憾的是,此画早已失传,除沈括外,历史上再未有任何人提及见过此画。历史留给此画仅有“雪中芭蕉”四字而已。

名家集评

宋 沈括

如彦远评画,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予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谢赫云:卫协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跨群雄,旷代绝笔。又欧阳修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此真为识画也(《梦溪笔谈》)。

苏轼

唐人王维李思训之流,画山川平陆,自成变态,虽萧然有出尘之姿,然颇以云物间之,作浮云杳霭与孤鸿落照,灭没于江天之外,举世宗之,而唐人之典形尽矣(《跋宋汉杰画山》)。

宋 韩拙

唐有王右丞,杜员外赠歌云:“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山水纯全集》)。

元 汤垕

王右丞维工人物山水,笔意清润。画罗汉佛像至佳。平生喜作雪景、剑阁县、栈道、骡网、晓行、捕鱼、雪滩、村墟等图。其画《辋川图》世之最著者也。盖胸次潇洒,意之所至,落笔便与庸史不同(《画鉴》) 。

明董其昌

画家右丞,如书家右军,世不多见。余昔年于嘉兴项太学元汴所,见《雪江图》,都不擦,但有轮廓耳。及世所传摹本,若王叔明《剑阁图》,笔意类李中舍,疑非右丞画格。又余至长安,得赵大年临右丞《湖庄清夏图》,亦不细皴,稍似项氏所藏雪江卷,而窃意其未尽右丞之致。盖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大年虽俊爽,不耐多皴,遂为无笔,此得右丞一体也(《画眼》)。

右丞山水入神品,昔人所评:云峰石色,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唐朝一人而已(《画眼》)。

明 徐沁

南宗推王维为祖,传而为张藻,荆关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忠恕米氏父子,元四大家,明则沈周唐寅文徵明辈,举凡以士气入雅者皆归焉(《明画录》)。

清 布颜图

王右丞与友人诗酒盘桓于川之别墅,思图辋川以标行乐。辋川四面环山,其危岩叠巘,密麓稠林,排窗倒户,非尺山片水所能尽,故右丞始用笔正锋,开山披水,解廓分轮,加以细点,名为芝皴,以充全体,遂成开基之祖,而山水始有专学矣。从而学之者,谓之南宗(《画学心法问答》)。

淸 唐岱

王维山水诀云:“闲云切忌芝草样”,今人画云钩勒板刻,往往犯此病(《绘事发微》)。

淸 方薰

杜甫入峡诸诗,奇思百出,便是吴生王宰蜀中山水图。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人谓摩诘诗中有画,未免一丘一壑耳(《山静居画论》)。

清 钱杜

柳亦颇不易写,谚云:“画树莫画柳”,信然。然山水陂塘间,似不可缺。前人所写亦有数十种,王右丞能作空钩柳,其法柳叶须大小差错,条条相贴,逐渐取势为之,自有一种森沉旖旎之致(《松壶画忆》)。

清 邵梅臣

客沅州时,雪中见芭蕉,鲜翠如四五月,红梅一枝,横斜其间,楚楚有致。以是知王维雪中芭蕉,殆以造物为粉本,画工推为南派之祖(《画耕偶录》)。

王维简介

王维(?~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 县)《山居秋暝》 表现秋山雨后的清新气氛札漕尻健侯嚅累,其父迁家蒲州(在今永济市)署 以为官。两京收复后噱酪墨纵,遂为蒲人。他 官终尚书右丞瀑水映杉松"(《韦侍 郎山居》)、"渡头余落日敌艮斗缭赛懈,世称"王右丞"。

参考资料

王维 袁安卧雪图.昵图网.2014-02-28

新浪收藏书画名家赏析:王维.新浪网.2014-02-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