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姑 :道教女神,民间妇幼保护神

更新时间:2022-11-25 01:55

陈靖姑(公元767-791),福州市仓山下渡人,是福建地区最有影响的信仰女神之一。 少时曾经到闾山学道,相传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24岁脱胎祈雨,难产而亡。百姓建庙纪念,被尊称为陈夫人、临水夫人、顺天圣母等,并赋予了其“护胎、佑童”等职能。后被历代朝廷加封为“昭惠崇福临水夫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顺天圣母”等。因此,其造像也分有官身、民身、法身三种。

陈靖姑信俗文化影响广泛,涵盖历史、宗教、民俗、文艺、社会、人文等诸多领域。信仰遍及福建省浙江省、台湾等省以及东南亚各国,全球信众达8000多万,祀奉庙宇4000多座。因此也产生了朝拜女神、请香接火等民俗活动,每年到古田临水祖宫请香、还愿、参观的信徒游客约十万人次。 2008年6月7日,陈靖姑信俗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物生平

陈靖姑于唐天二年(905年)(目前存在唐代说、五代说、宋代说,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是生于唐末905年,活于五代时期)正月十五日,生于福州下渡。其爷爷名为陈玉,父亲陈昌颇有家产,母亲葛氏,堂兄陈守元系当时著名道士。因夜深人静,孩子出生之时特别安静,便取名陈靖(静)姑,别名陈十四。出生于巫医世家的陈靖姑少年便赴闾山学道,三年后学成归来,以医病除瘟、解厄除灾、救民除恶为己任。1997年版的《古田县志》中就曾记载她先后在闽江流域及闽北诸地施医救产,除恶安良,并收徒36人。18岁时陈靖姑嫁给了古田的刘杞,夫妻俩生活在临水溪畔的一个村子,今古田县大桥镇的中村村。当时古田山高林密,常有蛇虫出没,百姓的生命常受到蛇害威胁,陈靖姑挺身而出,给百姓带来了希望。明万历《古田县志》就曾记载其在临水斩杀白蛇。

陈靖姑是一位心怀怜悯的女杰。靖姑看到饥饿的老妇,就把竹筒饭给她吃。路过乱坟时,见到暴露的骸骨,就用竹席将其包裹。其24岁时,福州市大旱,福州民众求靖姑祈雨,时靖姑有孕在身,但她仍往龙潭(今龙潭角江中)为民祈雨,天降大雨时“因秘泄,遂以产终”。王审知闻报特加封为“昭惠崇福临水夫人”,古田县人立庙祀之,于是成为福建省民间信仰的神道。

生活年代争议

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与其相关的文献记载有很多,如:《闽书》《古田县志》《福建通志》《八闽通志》《罗川志》等地方志;《晋安逸志》《十国春秋》 等文人笔记;《古田县临水顺懿庙记》碑文;《失名福建巡抚残题本》等清代档案。但是诸多文献记载中对陈靖姑及其传说记载各不相同,致使陈靖姑的人物籍贯、生卒年代以及敕封时间等问题于学界众说纷纭。由此对于她的生活年代产生了唐朝说、五代十国说、宋代说三种观点。

唐代说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称陈靖姑生子“大历元年(766年)”,但是满篇神话,不涉及大历年间任何真人实事,所述与陈靖姑故事大相径庭。张以宁的《顺豁庙记》提了一句“庙肇基于唐”,明《八闽通志》、《闽书》和乾隆版《古田县志》也都写到陈靖姑‘生于大历二年(767年)”。学者吴飞则运用史源学的方法推测陈靖姑当属唐大历年间人士。

五代说

明万历年间的《晋安逸志》、清康熙年间的《十国春秋》、明徐渤《龙源庙》诗,以及《闽都别记》、《闽杂记》和《临水平妖传》都记述了陈靖姑生活在五代时期。上述诸书都提到的陈靖姑堂兄陈守元,也是五代十国时期有名的历史人物。另外陈靖姑的传说;祖庙古田临水宫的供奉对象和壁画;民间流传的闽剧、评书话本;台湾临水宫的经本等,都反映处陈靖姑生活在五代时期,生于唐天祐元年(904年)或二年(905年),大多数学者认为她生于天祐二年(905年),学者谢从戎也从陈靖姑故事与历史现实的关联性角度支持了陈氏乃五代人之说。

宋代说

宋代说根据的是明 罗源县《西洋宫碑记》,该碑开篇便称“夫人,唐大历(据始于776年),巡检黄公之配”。表明陈靖姑是大历时人,但巡检之职始于五代十国后唐(始于923年)时期可见黄公是宋代人。唐人嫁给宋人,不合情理。并且现存全部关于陈靖姑的记载,都没有提及陈靖姑有墓在罗源,罗源本县也没有关于墓的一丝记载。

人物传说

受命降世

大历年间(公元766~768年),泉州市修建洛阳桥。苦于工程浩大、钱粮难筹,唯有频频祈祷,乞求观音垂怜相助。 一日,观世音化作美丽女子立于江中船头,放出话“不管何人,只要用银两掷中她的身子,她就跟谁结为夫妻!”洛阳江两岸聚人似潮、抛银如雨,却根本沾不到人。这女子也分文不取,将钱财运给官府造桥使用。王小二也想为造桥出一份力,得吕洞宾相助,施法掷中姑娘,观音仓促应对,至吕洞宾一根白发断落。小二推辞间失足跌落江中,触礁而亡。观音从天而降,着小二的魂魄飞往古田刘府投胎转世。又见江中那白发化为一条白蛇逃离而去,于是咬破手指,弹出一滴血,投胎于福州仓山区下渡陈昌家里,于正月十四日深夜生下陈靖姑。

闾山学法

陈靖姑长大之后,容颜绝色,端庄不苟,早晚诵经礼佛。刘杞来福州市科考,偶然因避雨来到陈昌家,得林八叔说媒,结为亲家。刘杞考中秀才后,做了罗源县巡检,选定良辰吉日前来迎娶。因为靖姑不肯出嫁,要终身事佛,陈昌大怒,将她礼拜的观世音神像撕毁。观音知晓后,让良女将靖姑引到闾山向许逊学法。

闾山原来在福州龙潭壑,因靠近城市,多有纷扰。法主许真君便将闾山沉入江底,使得南台岛浮出江面,无缘之人都找不到入口。陈靖姑历经三年,学成诸般数术。最后,法主准备再教她扶胎、救产、保赤、佑童之法,靖姑却觉得自己不可能嫁人便推辞了。法主只好叮嘱她二十四岁时有一难,不可动法器、诵经书符,才能幸免。

割股救亲

陈靖姑学法三年,诸术俱通。法主许真君告知家中父母有难,亲自画一张灵符,又赠斩妖剑、符箓、捆妖绳等宝,让其回家救助双亲。又着护法王、杨二太保,暗暗带五营兵马五百,随身保护,听其调遣。靖姑到家见父母倒于床上,呻吟叫痛。便起坛做法,然后将父亲背上和母亲右手疮处的污肉剜去。再割下自己的肉补上,用药符水向背一喷,二老背疽竟已痊愈。

降妖伏魔

张坑山的张坑鬼与豹头山中千年红毛猴丹霞大圣结交,残害往来男女。当时陈靖姑去闾山学法的路上就曾被二妖拦住调戏。她学成归来后首先收伏了丹霞大圣,将其阉割后,命他回福州豹头山宿猿洞修养,最后得成正果。当靖姑知道自己离开后刘杞决定终身不娶,大为感动。一日刘杞被张坑鬼以会文为名,骗到临水洞,白蛇精又化为女子诱惑,刘杞不为所动,靖姑将他救出后终于决定与之成婚。

后来,白蛇又幻化成王后隐于王审知宫中,三十六宫的宫娥尽成它口中之食。靖姑入宫,斩蛇为三段,将头锁在白龙江的龙潭壑中,身子锁在开元寺铁佛殿,尾段锁在七穿井。又施法将宫娥的白骨炼化成人。闽王封靖姑为“临水夫人”,又将宫女赐她做了弟子。后来,靖姑结交了陈、林、高、欧、阮、马、邹、李、曾、许十位姐妹,皆有神通。并收服石夹精、蜘蛛精、虎婆、蜃怪、碟精等。

脱胎祈雨

靖姑深知24岁有大难临身,怎料福州大旱无雨,靖姑毅然为民祈雨。她将怀了三个月的胎儿脱下寄存于家中喜桶内,以草席浮于白龙江水面,在其上兴法祈雨,顷刻之间,便大雨倾盆。同时,张坑鬼将白蛇头救出赶往下渡,诱骗陈母破去法术,毁了靖姑的胎孕。

陈靖姑求得雨来正要收法上岸,忽然腹中胎毁,瞬间就精神涣散,眼看着就要被二妖所害,得师傅相助才稳住身形,将白蛇擒住后镇压于临水宫。而靖姑终因坠胎沉水,怒气填胸,寒浸五脏六腑,遭其产厄,在白蛇头上坐化而亡。死后一点真灵不灭,又回到闾山学得救产保胎之术,并对天设誓:今日自遭产死,不能自救,今后不论路之远近,风天雨夜,有呼必应,救其产难,保护幼童,以补生前之憾。之后将毁胎渡炼成人,名叫刘聪,称“灵通三舍人”,并收“金舍人”感生为义子。张坑鬼逃到百花桥下,被陈靖姑的义妹林九娘用头发变成铁链绑住,吊在桥上,九娘默念真言请来靖姑将他斩为两截。

信仰崇拜

造神背景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地区,自古就以“八山一水一分田”而著称。《史记》对闽地地理环境概括为“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多竹木”展现了初民艰苦的生存环境。《说文解字》中对“闽”字的解释:“闽,东南越,蛇种。”可见一斑。同时各种病菌也容易在这种自然环境下滋生蔓延,不断引发瘟疫流行,严重威胁民众的生命健康。并且在中国的社会伦理观念中,传宗接代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过去医疗条件低下,科学知识不普及,“难产”“一尸两命”时有发生,陈靖姑死前喊出“吾死后,不救世人产难,不神也。”正是当时老百姓的需求。同时她身上所体现的忠、孝、义,一直就是历代统治阶级教化民众的人文需要。于是,陈靖姑,这个生于晚唐巫气氛浓厚的福建省地区,有“世巫”家庭背景,生前能御灾捍患,斩蛇祈雨,死后能“凡祷雨,驱疫厉,求嗣续,莫不响应”的人,在民间与朝廷极力推崇下被不断神话。

临水信仰

南宋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陈靖姑被加封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额“顺懿”。古田县的祖庙改称古田临水宫,陈母葛氏亦受封。古田临水宫祭祀纳入国家祀典,各地庙宇应运而生,爱新觉罗·旻宁年间(1821~1850年),相传道光帝皇后难产,道光帝祈求临水夫人相助,果然灵验,便敕封临水夫人为“顺天圣母”,民间尊称其为“陈太后”。此后,陈靖姑信仰不仅在中国大陆流传,也流传到了中国台湾省及东南亚等世界其他一些地区。与此同时,各种有关陈靖姑传说的艺术表现形式也纷纷涌现,戏曲、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等庞大博杂。

神班陪祀

临水夫人的神班级系统是中国民间女神系统中颇为特殊的群体。除了以陈靖姑为主外,还祀有林九娘、李三娘,陈、林、三神常并立,合称“三夫人”。另外还常伴有三十六婆官、江虎婆、石夹女等女神;虎马二将军、王扬二太保、张萧刘连四圣者等男神,他们既有独立神格,也有不同的职能。在较大的宫观还会配有观音大士、师尊许逊、陈父陈昌、陈母葛氏、兄陈守元、夫刘杞、子舍人公、痘哥、痘奶、疹奶等。正是因为临水夫人有一个庞大的道神系统,所以才更能引起民众信仰和文人仕绅的看重,在民间取得广泛的社会基础。明以后,被上层社会所承认,在明清间成为“显神”,由此而流传于福建省、浙南、台湾及周边广大地区。

神格职能

千百年来陈靖姑与林九娘、李三娘被民间称为“妇幼保护神”“三奶夫人”等,并赋予了她们护胎救产,保赤佑童的主要职能,各地祭祀的宫庙也以“毓麟宫”、“护麟宫”等为名。同时她们也兼具御灾、救病、求财等功能,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需求,符合了民众对民间信仰崇拜的功利性特点。在陈靖姑系统中的三十六宫婆神也跟随陈靖姑保胎护童,分别司掌“送胎”“守胎”“安胎”等职能,还有专门司职防预麻疹、天花的“疹奶”“痘奶”,看守痘田的金舍人“痘哥”。在信众群众凡祈雨、驱疫、斩妖、救产、求嗣等都祈求临水夫人。

闾山派

南宋时,以女神陈靖姑信仰为依托,与许逊信仰相结合,吸收道教正一派的内容,并与印度瑜珈等相结合,形成闾山教。流传于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广东省、台湾等省。闾山派的法主是许九郎,即许逊,教主为临水陈夫人(包括陈靖姑的义妹林九娘、李三娘)。元代中期以后,福建成为闾山派的中心。此后,扩展到浙南、赣州市、粤东北甚至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区。

陈十四

浙江的万全平原是陈十四信仰从福建传入平阳县的发祥地,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万全全境各村均建有宫庙,其中有500年以上历史的就有几十座,其中宋桥村的“太阴宫”更是相传已有千年历史。民间的戏剧、曲艺、小说故事,也广为流传,特别是温州鼓词《娘娘词》盛唱不衰,其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的《温州竹枝词》中便有记录,《娘娘词》还颇具神圣,必须得在特定的场合才能吟唱。而平阳县陈十四信仰的兴起则是因为以陈靖姑为教主的闾山教传入后,周边各乡镇便陆续建起了祭祀的宫庙。浙江省莲都区泰顺县瑞安市平阳县洞头区的“陈十四信仰习俗”和丽水市的“陈十四传说”陆续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主要活动包括了迎元宵节巡游习俗、戏剧演出习俗、鼓词演唱习俗、庙会朝拜习俗等。

造像

在民间信仰的神造像中,一神多身是普遍的现象,临水夫人陈靖姑的造像也不例外。不同时期因其身份地位的不同,装束也有着显著区别。分为官身、民身和法身三个类型,分别对应了国家神、母亲神、道法神。

官身

官身指陈靖姑成神,接受“夫人”“圣母”“太后”等赐封之后,头戴官帽、身穿官袍,在宫庙中供奉、接受香火的形态,连官员都要朝拜。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好和年代最悠久的陈靖姑官身像,应属福州长乐县显应宫出土的陈靖姑泥塑,其形象高达1米,官帽朝服,正襟危坐。不同地区的陈靖姑造像也有所差别,如闽南地区因为经济富庶,所以陈靖姑造像相对精细,色彩艳丽,与当地剪瓷雕、金漆木雕等工艺美术类型遥相呼应。闽东的陈靖姑造像则内敛许多。内陆山区的陈靖姑造像则越发简朴粗陋。为了强调女神在宫庙中高高在上受人供奉的“可敬”特征,并彰显陈靖姑的神圣与崇高,官身造像加入了中性化的程式,大多采用左右对称的坐姿、“朝天执笏式”的手势,四平八稳,以显示陈靖姑的庄严威仪和信众的虔诚敬畏之心。

民身

民身以慈母形象、慈悲的民女形象为范本。民身形象素发布服,有时还与幼儿相伴,显得朴素纯善,温婉亲民,给信众造成一种和善可亲、值得信赖的心灵归属感。在宫庙和民家均有供奉这类陈靖姑的民身造像。如屏南县长桥镇替人宫的陈林李三夫人像为清代服饰的民身造像,三夫人头梳大髻,身穿立领斜襟袄裙。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一尊明代福建省漆金木雕女神造像,呈立姿,头梳大髻,眉眼细长,侧头微笑,衣褶飘动。

法身

法神即道教神,指陈靖姑头戴闾山夫人教神额,身穿法衣,手持法器,正在布阵施法祈雨、收妖斩蛇的形象,多见于道观及道坛雕像中。除了宫庙与道坛之外,在户外大型立像中也常见到法身造像。如古田临水宫憩园的陈靖姑斩白蛇塑像,是一尊现代情景式雕塑,其身穿法衣行罡布法,为一手执龙角,一手持宝剑将白蛇斩为三截的形象。再如福州龙潭角陈靖姑的法身石雕立像,是一尊大型户外石像,高约5米,表现陈靖姑头戴法额,身穿道服,左手执龙角,右手摇动三清铃,昂首阔步、正在祈雨的女道师形象。

影响与推广

信仰规模

陈靖姑信仰经过千年的民间传颂,已成为海峡两岸甚至东南亚地区共同的民间文化现象之一,其涉及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在福建省许多地方,妇女从知道自己怀孕起,便在房中供奉陈夫人,以祈胎安、产顺,是福建地区最有影响的信仰女神之一。 据统计,从唐朝至今,陈靖姑信仰遍及福建、浙江、台湾等省以及东南亚各国,全球信众达8000多万,祀奉女神的庙宇4000多座,仅台湾就有400多座,信众约1000万人。每年到古田临水祖宫请香、还愿、参观的信徒游客约十万人次。 2013年,农历正月临水宫共接待请香接火团队439个合计约12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2015年,先后有来自法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中国国内的数十万信众、游客、学者来到古田临水宫祖庙分灵、请香、接火、朝拜、观光和开展学术研究。

后世影响

因陈靖姑信仰而产生的陈靖姑文化节至2021年已经举办了十三届。海峡两岸民众以临水夫人朝圣为纽带,不断地挖掘和承续两岸文化渊源关系,推动和深化两岸的民间往来,促进、提升了两岸的旅游文化合作。2008年,陈靖姑信俗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3年,古田县临水宫也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组织

为了祭祀临陈靖姑和管理“请香接火”活动,自明代起,福建省古田临水宫附近的十三个村庄便联合组成了“临水夫人会”,并以社会捐赠及宫庙乐捐盈余置办了庙地和田产,再以收租方式以供全年活动的开销。夫人会实行会首轮值制,每个村轮流分管临水宫事务一年,周而复始。1999年,中国台湾省成立了“台湾顺天圣母协会”;2013年,罗源县成立了陈靖姑文化研究会;2018年,“福州市陈靖姑文化交流协会”成立;2019年,“福建省陈靖姑文化研究会”成立。

文化推广

为了推广陈靖姑文化,古田县成立陈靖姑文化研究会等机构,多次举办研讨会及活动,编出版权威志书《古田临水宫志》及相关论文集。2011年,成立了古田临水宫景区规划建设指挥部,牵头开展临水宫景区规划与建设的各项工作,打造临水宫文化旅游区。并通过连续举办陈靖姑文化节、金身巡游台湾等活动,推出闽剧《临水夫人陈靖姑》、大型纪录片《千年临水情》及小说、画册、散文、动画、电影、歌曲等作品,开发临水夫人文创产品等举措,提升了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影响力。2015年,古田县借助“国家涉台文物重点宫庙”“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等招牌,建设对台、对外文化交流基地。

民俗活动

请香接火

陈靖姑广泛的信仰,形成了特色的民俗活动。朝拜陈靖姑、举行请香接火仪俗是目前福建省乃至江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请香接火仪俗全年进行,而以农历正月陈靖姑诞辰月的仪俗活动最为隆重。届时各地信众组成“夫人社”到古田临水宫庆祝圣诞,并从祖宫请香接火回乡祈神醮仪,在此过程中,各地不同流派的道教科仪、民俗音乐、戏曲舞蹈、传统武术、民间曲艺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

请花

传说陈靖姑在百花桥有个任务,就是栽花和送花。所谓的“花”即胎儿、婴儿。“白花”是男孩,“红花”是女孩。陈靖姑成为妇幼保护神后,从投胎、怀胎,定男女、保胎、分娩、养育到祛病都是她的工作范围。百姓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总会在“临水夫人”神像前供物祭拜,更将自己的子女“过继”给“临水夫人”当作“契仔”以保安康。故而,福州市民间将孩子称作了“花子”、“花孙”。渴望怀孕的女子就会插鲜花在头上,后来以绸花替代鲜花,还要带上新鲜的菊花和两个染红的熟鸡蛋,到临水夫人庙里上香跪拜,叫作“请花”。基于这样的庄重的祭典仪式,民间诞生了相关的祭典仪式舞蹈,仅用于陈靖姑祭典。

行香

由于陈靖姑生于正月十四日,故每逢正月十五(各地时间不一)都要举行祭典盛会,称作“行香”,各家各户在“临水夫人”的神位前供奉贡品祭物,烧香鸣炮,祈求新年平安。同时人们还要敲锣打鼓,抬着“临水奶”神像绕境过街,以驱除本境的妖邪。旧时,许多村落搭台演闽剧、讲评话、说书,内容以陈靖姑斩魔除妖为主。

相关景点

古田临水宫

福建古田临水宫座落在古田大桥镇中村,是一座仿唐朝宫殿建筑,始建于唐贞元八年(792年),后经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宫分前后左右四分殿,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前殿正厅供奉着相传以陈靖姑真身所塑造的神像。在神像对面的古戏台造型精美,可与清代慈禧宫中的古戏台媲美,并被列入《中国戏剧志》精品戏台名录。

陈靖姑故居

陈靖姑故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临江街道工农路76号,系顺天圣母陈靖姑的出生地。现存故居为2016年翻修,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有牌坊、山门、拜亭、正殿、龙泉古井等建筑。正殿是木构架式内供奉顺天圣母陈靖姑、观音大士、陈父陈昌太老爷、陈母葛氏太夫人、三十六婆官等神祇。殿中悬挂着台湾友宫赠送的“顺懿应天”“慈光两岸”“母仪天下”等牌匾。龙泉古井为唐朝至今的古迹,为溶洞式水井,井底藏有一个罕见的巨大涵洞,而且与闽江龙潭角祈雨处相通,常年是活水丰盈,所以至今清澈甘甜。2019年6月,故居被授予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

龙潭角祈雨处

龙潭角位置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与中州岛和苍霞隔闽江相望,是仓山以前的古渡口,本名"龙潭窟",与陈靖姑故居的古井相通。在龙潭角江边有一座悬空在闽江上的庙叫龙潭角祈雨处、放生首池。其按照宫殿园林的模式建造,共两层楼。一楼是庙祝等生活居所,二楼为大殿。大殿外有龙珠亭、百花桥、闽海雄风阁等建筑,还有一座高达8米、宽2.4米、重70多吨的陈靖姑祈雨法像。大殿门口,第一道匾额悬“恩敷浙闽”的牌匾,第二道门额掛着“祈雨宝殿”牌匾。殿内墙上壁画彩绘“陈靖姑祈雨”“陈靖姑除妖”“三十六婆护法”的著名故事。大殿的神正中供奉临水夫人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的神像,左边神龛内供奉的是闾山法院许逊,右边是观音。

相关作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