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汶畔村 :山东省潍坊市黄旗堡街道下辖村

更新时间:2023-11-03 13:17

于家汶畔村位于大汶河东岸,距黄旗堡街道火车站2.5公里。位于安丘城东北18公里的黄旗堡镇杞城村以北。相传,明代于氏建村,据《于氏族谱》记载:“吾于氏原籍系山西省平阳府荣城县东山寨,洪武二年迁居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大水坡。洪武十八年迁居潍县河滩小东庄,八世祖梦臣迁居安丘东北乡,距县城四十里”。为表示于氏家道正直,族人忠厚团结,取名为“仁里”。因村处汶水之滨,后更名为于家汶畔。

于家汶畔村原属于安丘市黄旗堡镇,2007年9月,《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坊子区和安丘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经市政府研究并报省政府批准,同意将安丘市黄旗堡镇划归坊子区管辖。2010年5月,坊子区撤销黄旗堡街道,设立黄旗堡街道。于家汶畔村现属于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管辖。

2019年10月22日,于家汶畔村被授予“山东省森林村居”称号。

历史沿革

该村地处大汶河之滨,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丰富。该村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结合传统育苗的基础,突出育苗这个中心,大力发展林木育苗业,打造“一村一品”经济,素有“江北苗木第一村”之美誉。

于家汶畔村还有一段美丽的历史故事,是中国历史上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淳于国故城旧址的一部分。

姬发把淳于公分封在安丘市县东北部,建立了淳于国。实际上,淳于姓国是州国的延续。

淳于国,是中国历史上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淳于国的邻国有蔡国和纪国

春秋早期,从河南省迁移来的杞国频繁入侵,淳于国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国君迫不得已逃往外地,淳于国就此灭亡。

淳于国灭亡之后,杞国迁都于其地,故后世有时也将杞国称为淳于国。

文化

史料记载

其故城在今山东安丘市。齐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706年,鲁桓公六年),淳于公亡国。《左传》曰:“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也。”是什么原因促使淳于公离开自己的国家而到了曹国,恐怕战争是主要原因。该年,北戎又进犯齐国淳于姓公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离开国都而没有再回国。

另外,在春秋之际,因国内发生叛乱而逃亡的诸侯,也屡见不鲜。后来淳于公又由曹国到了鲁国,大概也是避祸。

姓氏杂谈淳于家族

淳于(Chún yú)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姬发灭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淳于公封在州邑(今安丘市县),建立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春秋时期有州公实,亡国于杞,州国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安丘县东北,原为州国都城),后来复国,名淳于国,仍为公爵,成为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亡国后,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到唐朝中期,李纯名李纯,淳于姓的“淳”字与“纯”字同音,遂在避讳之列,乃去淳为于姓。五代十国以后,有于姓恢复祖姓,仍复姓淳于。

得姓始祖

淳于公。从《水经注》上推敲,可以知道淳于这一姓氏的缘起。

姬发时,淳于公受封于斟灌国,号为淳于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而姓淳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唐宪宗年间,因要避御名,而改为于氏。古代的斟灌国,根据考证,在今安丘市县东北,这里便是淳于氏人家的老家。故淳于氏的得姓始祖是淳于公。

随着淳于姓亡国,淳于人陆续离开本土。如后魏梁州刺史淳于诞,虽童年随父去扬州市,但“其先为博人,后世居蜀汉。”(《魏书·淳于诞传》)博在今泰安市,西周时属鲁地,春秋战国为齐鲁交错地带。秦置博阳县(今泰安旧县),属济北郡。汉初改称博县,属泰山郡

北魏博县改名博平县,隶泰山郡。而今泰安西南的淳于村,传为淳于氏故地,距博平县仅十几公里。汉代名医淳于意临淄区人),曾为齐太仓令,被误逮,赦后专心行医,深受百姓爱戴。其墓在今泰安满社镇,墓北、南之村分别称为北淳于、南淳于,南北之间的村称为中淳于。近几年新泰市、泰安一带相继出土带有“淳于”铭文的兵器,说明淳于家族的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在泰山一带活动。

迁徙分布

淳于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五位门阀。淳于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姬发建立周代后,将远古时的炎帝的后代人,封于州邑,让他们建立了州国。还同时封为公爵,于是州国的君主就称为州公。州国那地方,就在现今安丘市县。安丘县的东北边,至今还有个淳于城,这个淳于城,原来就是州国的都城。州国经一度亡国又复国,复国后就称为淳于国。再以后,淳于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了。淳于氏望族居齐郡(今山东省临淄县一带)。后来因徙迁,有的于南阳市为望族(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北一带) 。

今在山东省的 龙口市重庆市南川区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渝北区北碚区、江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四川省泸州市广元市苍溪县盐亭县绵阳市达州市、仓溪县,安徽省的宿州市湖南省长沙市湘阴县,河南省的郑州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北京市贵州省凯里市等地,均有淳于氏族人分布。

文物遗留

1999年4月,泰山虎山东路拓宽工程中,一战国墓出土一件有铭青铜戈。戈援长而狭,长胡三穿,内微上翘,上有一穿,内末端及下侧有刃。通长27.2厘米,援长18.6厘米、宽2.5~2.9厘米,内长8.3厘米、宽2.9厘米(图1)。胡上铸有“淳于姓右造”4字铭文。

“淳于右造”戈从形制看,时代应属战国中晚期。铭文中的“右”,应是铸造兵器的“右库”。齐国当时在都城设有左右库制造兵器,下属小诸侯国亦设兵器冶铸库。出土青铜有铭戈中,已有“淳于左造”“淳于右造”戈。

“淳于右造”戈的出土,为研究齐国历史及淳于国的地望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于家汶畔赞

时过境迁,历史永恒,现如今于家汶畔村人正以辛勤的劳动,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

家乡人民格外亲,绿色产业入人心;再接再厉不忘本,共建富饶幸福村。

《于家汶畔赞》

作者:于希水、于学凯合作

合力创作,赞美诗篇;继续交流,不断完善;杞国故都,汶水河畔;于氏家族,勤劳友善;

领导带头,大家靠前;绿化产业,经营多年;得天独厚,值得赞叹;树哥树嫂,辛勤耕田;

一秧一苗,细心照看;除草打药,施肥抗旱;嫁接繁育,精心修剪;绿树品种,样样齐全;

科技前沿,新品超前;质量一流,物美价廉;一年四季,忙碌田园;各地客商,云集洽谈;

全村老少,喜心欢颜;惠我民众,富我家园;愿我产业,再登云端;所到之处,生机盎然;

承前启后,国泰民安;继往开来,碧水蓝天;于家族人,共同祝愿;祖国母亲,大好河山~

代表人物

淳于髡

战国齐国文士。博学多闻,知识丰富,口才好,善于答辩,说话幽默滑稽。当时诸侯并侵,百官荒乱,淳于游说于各诸侯国之间,说之以隐,并见听从,以为诸侯主客。

淳于越

李斯和淳于越是一对好兄弟,身居相位的李斯,为了迎合秦始皇统一言论的需要,上表焚书,当即遭到太子老师、博士淳于越的反对。李斯意识到,焚书之议势在必行,却又担心性格耿直的淳于越强谏惹祸,想方设法劝导他,可是淳于越还是触犯了律令。在李斯的袒护下,淳于越免于死罪,革职回乡。为了保护储君,在回乡路上,他又为扶苏代言,泣血上表,谏阻焚书,终于招来杀身之祸。在刑场上,监刑官李斯和死囚淳于越互吐心声,阐明各自的人生观。淳于越舍生取义,与诗书共存亡,死得坦然;李斯保住了禄位,却遭受天下读书人的唾骂。

淳于量

思明区南陈车骑将军。其先济北人,世居京师。父文成县,仕梁为将帅,官至光烈将军、梁州刺史。淳于量少善自居处,伟姿容,有干略,便弓马。萧绎为荆州刺史,文成分量人马,令往事焉。起家湘东王国常侍,兼西中郎府中兵参军。累迁府佐、常兼中兵、直兵者十馀载,兵甲士卒,盛于府中。荆、雍之界,蛮左数反,山帅文道期积为边患,中兵王僧辩征之,频战不利,遣量助之。量至,与僧辩并力,大破道期,斩其酋长,俘虏万计。以功封广晋县男,邑三百户,授涪陵区太守。历为新兴、武宁县二郡太守。

淳于恭

字益孙,东汉北海淳于人,清净不慕荣利。他的哥哥被盗贼虏去,将要被烹,他要求替哥哥死,盗贼很感动,把他们兄弟二人都放了。淳于恭在家不愿出门,朝廷拜他为议郎之侍中。淳于恭的哥哥淳于崇死后,淳于恭亲自抚养哥哥留下的儿子,他教侄儿读书学习,侄儿如果做错了事,淳于恭就用棍子打自己以感化侄儿。侄儿看了非常惭愧,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

淳于长

字子鸿,西汉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人。其父族虽无权势,但母族十分显赫;其姨母王政君,王政君何许人也?她是刘奭刘奭的皇后、刘骜刘骜的皇太后;其大舅王凤是大司马、大将军;二舅王谭、三舅王商、四舅王立、五舅王根和六舅王逢,也于同一天分别被封为平阿侯、成都侯、红阳侯、曲阳侯和商平侯,一时有"五侯"的盛名。基于此,他20来岁便当上了黄门郎,可以出入于宫廷之中,往来于显贵之间。从此,他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千方百计地接近和讨好成帝,渐渐取得了成帝的信任,很快升为卫尉,成为九卿之一。

淳于诞

北魏蜀汉人。他的父亲兴宗为南安县太守。他十二岁时随父亲前往扬州市,但在路上其父被盗贼所害,他倍感哀伤,誓要奋发,倾资财结交宾客,半月内遂得复仇,破贼樊文炽等。官终汉中市刺史

淳于棼

为唐李公佐著《南柯太守传》中的故事人物,叙述主人公淳于与二友酒醉、入梦,在大槐安国招驸马,任太守,煊赫一时,后因战败,公主又死,国王怀疑,有人构陷,被送回乡,梦醒时二友正在床边洗脚,即以虚幻曲折的故事情节,讽刺沉迷仕禄的士人,揭露了封建官场互相倾轧的情况。

淳于姓

唐朝龙口市人,淳于难之弟,武德年间随兄难入朝,因以佐命,官菜阳剌史、后宰相,封燕国公

淳于难

黄县人,隋时据守文登区。唐兴降唐,文登遂升为州,以难为刺史,封晋国公。

淳于意

山东人,汉代名医,仕齐为太仓市长,世称为太仓公或仓公。少喜医术,后为人治病,决生死多验。文帝时,因故获罪,当处肉刑,其女萦上书,愿以身入宫为婢,代父赎罪,文帝悲其孝心,因废肉刑。

淳于缇萦

汉代名医淳于意之女,她的父亲医道很好,因被豪商诬告,判下肉刑的重罪。缇萦主动随父亲进京,上书朝廷,并自愿献身为奴,抵赎父亲的刑罚。刘恒被她的孝心所感动,终于下令赦免其父,并废除了肉刑的法令。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22日,于家汶畔村被授予“山东省森林村居”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