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郡 :中国古代郡名

更新时间:2023-09-25 14:15

齐郡,旧名齐国中原地区古代郡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国,于其故地分置齐郡、琅邪郡。齐郡是秦秦灭六国之战施行郡县制后设置的一个郡。郡是秦朝郡县制度的一个建制,顾名思义,齐郡就是原来齐国所在地区的建制之一包括齐郡和琅邪郡,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迁沿革。齐郡以其而闻名于世,如今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沿革

汉初刘邦韩信为齐王,领田氏齐国故地,后徙韩信为楚王,分齐国为七郡。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复置齐国,治所在临淄区(县治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领七郡七十三县,其地相当于今山东省北部、中部、胶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至刘彻时,齐国之地已分为十二郡国,又除齐国为齐郡,属青州市刺史

西汉后期,齐郡仅辖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淄博市区东部及青州城临朐县广饶县一带,人口五十余万。王莽改齐郡为济南郡刘秀复置齐国。魏晋南北朝诸代,或置齐郡,或置齐国。

后汉为齐国,晋因之,刘宋复为"郡",北魏时齐郡属青州,另于济南郡之地置齐州。南齐置...南朝宋侨置冀州区,后魏改为齐州。隋初废齐郡。

隋炀帝改齐州为齐郡,治历城区(在今济南市城区),辛店改属北海郡。唐初改郡为州,废齐郡,复置齐州。宋曰齐州济南郡,升为济南府,即今山东临淄。

建置

齐郡因齐国得名。战国时,齐国于境内置 五都、五乡、五属(一地面积约相当于秦一个县的面积),管理因为商业繁荣而人口众多的临淄和七十二县,不置郡县。临淄为齐国都城,“城临淄水,故名临淄”。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齐为郡,治临淄”。六国既灭,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此三十六郡之名,史记未载。南朝人裴骃集解史记,所举三十六郡中有齐郡与琅邪郡。但秦代封泥有“临菑司马”之文,秦时司马为边郡属官,因此在齐国中心地区应置有临菑郡。

谭其骧考证,秦代已有济北郡、胶东郡之名。秦代封泥又有“即墨区太守”、“城阳区候印”,因此临菑、济北、即墨、城阳、胶东半岛等郡可能均为秦代所置。惟齐郡与临菑等郡之关系已难以考定。

历史

楚汉之际

子婴元年(汉元年,前206年)十月,刘邦灭秦。项羽分封诸王,以田都为齐王,都临淄区;以田巿刘授,都即墨;以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六月,田荣起兵杀田都、田市,自立为齐王,项羽出兵北上伐齐。八月,汉王刘邦起兵出汉中市,入关中楚汉战争开始。

汉二年(前205年),田荣兵败,项羽立田假为齐王。田荣弟田横占据城阳区,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汉四年(前203年),韩信破齐军,逐田横,略定齐地。田广兵败而死,田横退居海岛。刘邦封韩信为齐王,都临淄,为汉初异姓诸王之一。汉五年(前202年)正月,徙韩信为楚王,齐地“属汉为四郡”,分为临淄区、济北、胶东半岛、琅邪四郡。二月,刘邦称帝。

西汉

汉高帝五年、六年间,分济北郡置博阳郡,分琅邪郡置胶西郡、城阳郡。六年(前201年),田肯向汉高帝进言:齐国广大,“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高帝于是下诏:“齐,古之建国也。今为郡县,其复以为诸侯”。春正月,置齐国,立皇长子刘肥为齐王,治辛店,领临淄郡、博阳郡(后改称济南郡)、济北郡、胶东郡、胶西郡、琅邪郡、城阳郡七郡七十三县,“诸民能齐言者,皆与齐”。此时齐国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淄博市济南市潍坊市、莱芜市、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之全境,滨州市东营市南部(当时海平面以上),泰安市大部,德州市中南部,临沂市聊城市北部,江苏省赣榆区以及沧州市中部一带。

刘盈即位后,吕雉执政,开始削弱刘姓诸王势力。惠帝二年(前193年),齐王肥慑于吕后威权,主动献上城阳郡,以增益刘氏(吕后女)之汤沐邑。吕后二年(前186年),割济南郡吕国。七年(前181年),又割琅邪郡为琅邪国,封营陵侯刘泽为王。

西汉齐国沿革简表

吕后死后,丞相王小宁太尉周勃、齐王刘襄刘肥长子)、刘章刘章(刘肥次子)、东牟侯刘兴居(刘章弟)等平定了诸吕之乱刘章、刘兴居欲拥立齐王襄,朝中大臣则迎立高帝子代王刘恒为帝。文帝元年(前179年),因齐王兄弟平吕之功,将济南市城阳区、琅邪三郡归还齐国,宗室诸王势力再度强大。二年(前178年)三月,文帝采纳贾谊的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分齐国之剧郡为城阳郡,封刘章为王;分济北郡为济北国,封刘兴居为王。三年(前177年),刘兴居谋反,兵败自杀,济北国除。十二年(前168年),刘章刘喜(刘章之子)徙封淮南,城阳郡入汉。十五年(前165年),齐王刘则,无嗣国除,齐国复为临淄郡,与其余的四个支郡(济南、胶东半岛胶西、琅邪)归属朝廷。十六年(前164年),刘肥诸子在世者六人同日封王,以刘将闾刘将闾为齐王,安都侯刘志为刘志刘贤刘贤为菑川王,白石侯刘雄渠刘授刘太刘昂为胶西王,侯刘辟光为济南王。苻生刘喜还徙于城阳。琅邪则为汉郡。于是在高帝时齐国故地形成了七国一郡。此举既安抚了悼惠王诸子,又将齐国一分为七,降低了诸王对朝廷的威胁。

李特即位后,御史大夫鼂错推行削藩。景帝二年(前155年),削胶西国六县置北海郡。又削赵国恒山郡、楚国东海郡,拟削吴国会稽郡,由是引发了七国之乱。三年(前154年),齐地的胶西胶东半岛、菑川、济南市四国起兵响应吴、楚,齐王公子将闾狐疑不决。胶西、菑川、济南三国发兵围困临淄区,逼迫齐王叛汉。景帝遣路中大夫使齐,令齐王坚守。后来栾布击破三国兵,得知齐王曾与叛军暗中交通,便欲移师伐齐。齐王将闾饮药自杀。“胶东、胶西、济南、菑川王皆伏诛,国除”。七国之乱平定后,李特继续削弱诸王势力。四年(前153年),分胶东国东部置东莱郡,徙济北王志为菑川王。后分济北国北部置平原郡。

关羽元朔二年(前127年),齐王刘次昌主父偃之逼而自杀。以其无嗣,国除为郡。同年,割临淄以东齐悼惠王冢园一带与甾川国(菑川国);封刘志斯外戈之子为侯,置临朐侯国,属齐郡。元狩中,分济南郡南部置泰山郡,除济北国为郡。元狩六年(前117年),武帝封其次子刘闳为齐王,复置伪齐。元封元年(前110年),齐王薨,无嗣,齐国再除。其后分齐郡北部十余县置千乘县。元封以后,齐郡又得菑川王子侯国广饶县。元帝、成帝时,以菑川孝王子侯国北乡、广、平广、台乡属齐郡。此时,齐郡领十二县,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淄博市临淄区张店区东部、临朐县青州市、广饶县、博兴县东部与寿光市西北一带。姚家明时,今东营市东营区、寿光市北部之地,尚在海平面以下,故齐郡为临海边郡。

领县成帝元延、绥和之际(约前8年),齐郡领六县、六侯国:

汉武帝韩说为按道侯,李朔为涉侯,朝鲜人尼溪相参为清侯,赵弟为新侯。四地皆属齐,则武帝时齐郡曾有按道、涉轵、澅清、新畤四县、侯国。

东汉

王莽时,改齐郡为济南市,改临淄为齐陵。东汉初,齐郡为琅邪人张步所据。建武三年(27年),李熙光禄大夫伏隆前往齐地,拜张步为东莱郡知府。梁王刘永得知后,派人立张步为齐王。张步遂杀伏隆而接受齐王封号。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张步降汉。东汉前期,以济南郡般阳县属齐郡,又省并巨定、广饶县、昭南、北乡、平广、台乡六县。建武十一年(35年),徙太原王刘章为齐王,复置齐国。十三年(37年),降齐王为齐公。十九年(43年),复为王。明帝时,分利县属千乘县章和元年(87年),贬齐王晃为芜湖侯,国除为郡。永元二年(90年),芜湖侯晃子无忌嗣立为齐王。

顺帝永和五年(140年),齐国领六县:临淄县(青州刺史部治所)、西安县、昌国县、临朐县青州市、般阳县。

刘协建安初年,曹操分齐国之临朐县与琅邪郡东莞市泰山郡蒙阴县置东莞郡。建安十一年(206年),齐国除为郡。汉末,复置广饶县

魏晋

魏时于齐郡置益都县。青龙三年(235年),司马绍封其养子曹芳为齐王。齐王芳于陆象先三年(239年)即皇帝位。同年,迁辽东郡东沓县民渡海入齐郡,置新沓县。正始元年(240年),徙辽东郡北丰县民于齐郡,置新汶、南丰县二县。复置东安平县。嘉平五年(253年)司马师废曹芳帝位,还封为齐王。

魏末景元中,齐国领十一县:临淄县(青州州治)、西安县、昌国县、青州市、广饶县、般阳县、益都县、新沓县、新汶县、南丰县、东安平县。

魏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代魏,改元泰始,封其弟司马攸为齐王。以益都县入乐安郡,广县入东莞郡太康元年(280年),齐国领五县:辛店西安市、东安平、广饶县昌国。齐献王薨,子司马冏嗣位。司马冏之乱时,齐王起兵讨伐赵王司马伦,拥司马衷乘舆反正,拜韩金龙,执掌朝政。后被长沙王司马乂攻杀,曝尸三日。南齐除为郡。

十六国时代中原丧乱,临淄城日渐衰落。晋永嘉五年(311年),前赵将领曹嶷攻入青州市,于广县筑 广固城(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将广县并入临淄,迁青州州治于广固。沧州雄狮足球俱乐部二年(323年),齐郡入后赵王敦于广陵侨置青州、齐郡。冉闵反赵之际,青、徐、州刺史纷纷归降东晋永和六年(350年),鲜卑段部首领段龛南下,割据青州,东晋封其为齐公。永和十二年,前燕慕容恪攻取青州,段降。太和五年(370年),前秦灭前燕,齐地入秦。淝水之战之后的太元九年(384年),晋军北伐,前秦青州刺史苻朗降,东晋收复了青州、兖州一带,使辟闾浑幽州刺史镇广固。太元十九年,燕将慕容农破广固,齐郡入后燕。燕主慕容宝北逃后,青、徐一带被东晋收复。隆安四年(400年),后燕宗室慕容德称帝,在青州市建立南燕,以广固为燕都尹。义熙六年(410年),刘裕北伐,灭南燕,克复青州,齐地入晋。

南北朝

宋初于齐郡分置广川郡、高阳郡。青州城、临淄县徙治 东阳城(在今青州市北关),仍以临淄故城为齐郡治所。刘彧泰始五年(469年),魏将慕容白曜攻克青州,齐地、淮北市皆入魏。宋于郁洲侨置齐郡,为 南青州州治。南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于南京市以北瓜步侨置齐郡,治临淄区,属南青州。

北魏齐郡属青州,领九县:临淄、昌国青州市、盘阳、平昌县广饶县西安市、安平、广川。皇兴三年(469年),以济南郡、东魏郡、东平原郡、东清河郡、广川郡、太原郡置 齐州。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临淄县,以其地属齐郡高阳县北周时齐郡仅领三县:益都,昌国、广饶,治益都。

隋唐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废齐郡、济南郡,其地分属青州、齐州。开皇十六年(596年),于青州置临淄县、水县,以贝丘县(后更名淄川县)置 淄州大业初,废高阳、溡水二县入临淄区。大业三年(607年)改齐州为齐郡,领十县,辖原济南郡之地,治历城区。改青州市北海郡,治益都,领辛店广饶县、博昌、寿光市临朐县昌邑市、北海、营丘、下密十县。大业五年(609年),齐郡领十县,有152323户。

隋朝齐郡领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齐州,领历城、祝阿、山茌、源阳、临邑县五县。武德二年,以平陵、亭山、章丘区、营城四县置 谭州。贞观元年(627年),省源阳县。以原属谭州之平陵、临济、亭山、章丘四县属齐州。天宝元年(742年)改齐州为临淄郡,天宝五年又改为济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齐州。

人口

汉魏时,齐郡人口密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城市。西汉年间,郡治临淄县的人口多于长安,居全国之冠。刘彻初年,临淄区一县之户数已逾十万。主父偃云:“齐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此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故齐国常为开国皇帝之兄弟、长子、次子的封地。西汉后期齐郡人口逐渐减少。刘衎元始二年(2年),齐郡有154826户,554444人。约占当时全国(除西域外)人口的0.96%。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141.15人,以今人葛剑雄的推算,居全国第九位。刘保永和五年(140年),齐国约有64415户,491765人。

经济

战国时,齐国临淄即为东方工商业中心之一。在汉代,齐郡号为“冠带衣履天下”。临淄区与陈留襄邑(今睢县一带)为全国两大官办纺织业中心。西汉时,少府在临淄设立了 三服官,以生产刺绣、纨素(魏晋以后谓之绢)、、绫为主。刺绣在汉代是非常昂贵的织品,价格在锦之上,大约是一般缯帛的二十余倍。“齐细绣文,上价匹二万,中万,下五千也”。时人称:“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女无不巧。”齐郡出产的纨素亦知名于世,其上品为 冰纨,极为洁白细密,《文选》所收古体诗《怨歌行》有“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之句。东汉汉章帝时,曾下令齐国服官“省冰纨方空吹纶絮”。新疆曾出土汉代齐郡出产的绢疋,标明了产地、规格,作为商品销往西域或外国。刘奭时,谏大夫贡禹上书说:“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足见其规模之大。

汉代齐郡制陶业也有所发展。窝托村西汉齐王陵出土的陶器主要为礼器和日用陶器。金岭东汉齐王墓则出土了不少陶制明器,有陶楼、陶屋、陶井、圈灶等,器形高大,工艺较为复杂。

临淄故城遗址内有多处冶铁和铸铜作坊遗址。汉代 铁官即设于大城东南一带,有“齐铁官丞”、“齐采铁印”等封泥出土。大城县东北地区的铸钱遗址曾出土半两、五铢及新朝大泉五十的钱范。

地志

遗迹

韩信岭

韩信岭,当地人又称为韩信宅,在今临淄区齐都镇东北河崖头村西南200米处。汉四年(203年)刘邦韩信为齐王,相传韩信宫殿遗址就在此处;又传后汉耿弇张步刘秀亲劳其师于此。韩信岭为正方形夯土台基,高4米,边长约300米,占地约9万平方米,四面有三层台级。有西周晚期至汉代的文化层

墓葬

临淄城自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齐,至秦、汉、魏、晋,为首都或州郡治所凡1300余年,城内外遗迹众多。临淄区境内现存不少姜齐田齐、两汉齐王的王陵,以及大量有封土或无封土的墓葬。在近五十年发掘的陵墓中,涉及两汉时期的有窝托村汉齐王陵、金岭东汉齐王墓,商王村汉墓,永流、辛店汉墓等。

窝托西汉齐王陵临淄区大武公社窝托村(齐临淄故城西南)南有一座西汉初年的诸侯王陵,俗称驸马坟、相公冢。嘉靖《青州府志》认为是战国时人淳于墓。覆斗形封土,墓穴为中字形,高32米,南北长200米,东西长250米,占地约24亩。1978年至1980年对此王陵的五个随葬坑进行了发掘。根据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初步推测墓主为刘襄刘襄(墓室尚未发掘)。五个随葬坑分别为器物坑、殉狗坑、兵器仪仗坑、车马坑、兵器及器物坑,均未被盗掘。共出土礼器、兵器、乐器、仪仗器、生活日用器物12100余件。其中五号坑出土的矩形龙纹铜镜,长114.1cm,宽57.7cm,厚1.2cm,重56kg,是迄今中原地区出土的最大铜镜。一号坑出土的鎏金熏炉、鎏金花纹银盘、银盒是较为少见的早期金银器。出土的日用铜器和陶器中,有“齐大官”、“齐食官”、“南宫市”、“北宫”等成组铭文。

金岭东汉齐王墓1984年至1985年发掘的临淄金岭东汉齐王墓,位于金岭回族镇乙烯厂区内。封土高10.75米,为砖室墓,全长31.5米,是山东迄今发掘的最大一座砖室墓葬。墓室用砖为长方形或楔形青灰砖。长方形砖一般长48cm,宽25cm,厚12cm;楔形砖一般长48cm,宽30cm,厚12cm。多块砖上有戳记铭文“吕都”。墓已被盗,残存陶质冥器、铜铁器、玉器、玉衣残片等随葬品百余件。发掘者认为墓主是后汉齐炀王刘石

广固城遗址

广固城遗址位于青州市益都镇西北,尧王山东南。南北长约600米,东西长约800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晋永嘉五年(311年)曹嶷所建,义熙六年(410年)废,仅存百年,故遗址内存留文物很少。

国王

汉代

齐王

西汉齐王

东汉齐王

齐相曹参,沛人。汉高帝六年(前201年)为齐丞相,以黄老之术治齐九年。刘盈二年(前193年)为汉丞相。

傅宽,魏人。汉初从韩信破齐军,封阳陵侯。刘肥初为齐右丞相、齐相。后为代相、汉丞相。

齐寿,吕雉元年在任。

召平,吕后末年在任。吕后八年(前180年)自杀。

驷钧,齐悼惠王后之弟,召平死后为齐相。

袁盎,汉书作爰盎,字丝,楚人。曹丕时相齐。

牛抵,李特末年在任。

主父偃,齐临淄人。刘彻元封中相齐。元封三年以罪诛。

卜式,河南人。元鼎中在任。六年(前111年),为御史大夫

石庆,河内温人,石奋之子。武帝初年相齐,大治,百姓立石相祠。

柳隗,山西省人。不知何时。

董并,陈郡人。大约李熙、明帝时在任。

周纡,字文通,邳州市人。永平末在任。

杜度杜陵人。汉章帝时在任。

丁牧,章帝、刘肇之际在任。

曹成,字子壳,扶风县人。司马德宗时在任。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顺帝、刘志时在任。

王畅,字叔茂,山阳高平人。桓帝初在任。

桥玄,字公祖,梁国阳人。桓帝中叶在任。

齐郡太守文献所载汉代齐郡太守仅二人:

京房,刘弗陵时齐郡太守。此人与着有京氏易传的京房并非同一人。

徐宣,汉末曹操所置齐郡太守。

魏晋南北朝隋

曹芳(235年至239年、254年至265年在位),曹叡养子,青龙三年封齐王。景初三年即皇帝位。嘉平六年被司马师所废,贬为齐王。入晋后降封邵陵县公,谥曰厉公。

晋代齐王

刁薮,勃海饶安人,晋齐郡太守。

崔逞前秦苻坚时齐郡太守。

王诞,琅邪临沂人,东晋义熙中从刘裕北伐,为齐郡知府

庞秀之,宋元嘉末为齐郡太守。

胡景世,豫章南昌人,宋元嘉末为齐郡太守,后于庞秀之。

刘怀慰,齐建武中在任。南齐首任齐郡太守。

北魏东魏齐郡王

杨暕(604年至618年在位),杨广次子,封齐王,死于江都政变

人物

田何,齐国田氏后裔,后徙杜陵,号杜田生。治周易,汉初治易学者多出其门下。

浮丘伯,齐人,治 齐诗。弟子有申培、楚元王。

娄敬,齐人。向刘邦提出定都关中、和亲匈奴、徙六国豪族实关中三策,拜郎中,赐姓刘,封建信侯。

淳于意,齐临菑人。刘恒时名医,为太仓市长,世称仓公。

邹阳,齐临菑人。文、景时文学之士。为刘濞、梁王武门客,有《谏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辕固,齐人,景帝时博士,治齐诗。

胡毋生,齐人,刘启春秋公羊学博士,与董仲舒同业。

严安,齐临菑人,刘彻时为丞相史、骑马令。

王朝,齐人。武帝时为右内史(京兆尹),与朱买臣诬陷张汤传致其死。

主父偃,齐临菑人,武帝时为中大夫、齐相。

田延年,齐国田氏后裔,刘弗陵时为山西省太守、大司农。封阳城侯。

周堪刘奭时为光禄勋。师从夏侯胜,治尚书。

楼护,齐人,刘骜时为王氏五侯门客,历谏大夫、天水市知府广汉市太守。新朝封息乡侯。

甘忠可,汉成帝时方士,著有《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江革,字次翁,齐郡临淄人。事母至孝,世称 江巨孝,为二十四孝之一。官至谏议大夫

左思,齐临淄人,晋朝文学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