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八卦 :周易的基本单元、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新时间:2023-05-17 14:31

八卦是指“乾、坤、坎、离、震、、艮、兑”,它们是周易的基本单元。八卦的卦画由阳爻“—”和阴爻“- -”组成,由三爻组成一卦。其包括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和周文王所创的后天八卦。八卦分别对应着八种自然现象:周易·易经·乾卦——天;坤卦——地;坎卦——水;离卦——火;震卦——雷;巽卦——风;艮卦——山;兑卦——泽。 周易六十四卦出现之后,三画卦被叫做“经卦”,也叫单卦。周易六十四卦是由上下两个经卦重叠组合而成,所以它们叫重卦,也叫别卦。

八卦的最早形态是先天八卦,相传由上古时期的伏羲创造。到了西周初年,周文王基于先天八卦创作了后天八卦,之后,周文王又将后天八卦进一步演变成周易六十四卦。到了春秋中后期,关于周易八卦的内容体系发生了两个重要转变:关于象的学说,成为后世“象数学派”的理论基础;二是《易传》出现,后《周易》《易传》合一,终成《周易》,易学义理由此蓬勃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义理学派”。从这一时期开始,周易八卦的内容框架基本定型。西汉,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帛书易中的卦序,孟喜京房卦气说的符号系统。宋明以降,有关八卦影响较大的是邵雍朱熹所推崇的先天图的符号系统,由此产生了中国古代的宇宙哲学。

周易八卦是《周易》形成的基础,也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与人文实践的结晶。《周易》能被称为大道之源,周易八卦功不可没。在自然科学方面:八卦给予中医理论源头;八卦学说衍生出中国特色建筑指导理论“堪舆学”;周易八卦堪称中国本土天文历法的直接来源;八卦阵等阵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军事战术;以八卦拳系为代表的武学一枝独秀。在人文实践方面:八卦作为早期文字符号推动了中国观念形态文化的形成和文字的产生;儒家的伦理体系、形而上学以及道教文化的信仰体系都从八卦中汲取养分。

定义

周易八卦是指“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它们是《周易》的基本单元。周易八卦的符号是卦画,其对应的原初文字是筮辞。卦画由阳爻“—”和阴爻“- -”组成,由三爻组成一卦,共有八卦。其包括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和周文王所创的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相同之处是,都使用一样的阴阳符号和卦名构成了八个不同的卦形,以显示出八种不同的卦象。不同之处是,先天八卦图侧重于自然,着眼于阴阳变化,在于认识宇宙这一本体;后天八卦图侧重于人事,着眼于提供阴阳变化的消息,带有某些直观的性质。

八卦分别对应着八种自然现象:乾卦——天;坤卦——地;坎卦——水;离卦——火;震卦——雷;巽卦——风;艮卦——山;兑卦——泽。

爻的释义

爻由两种爻画构成:阳爻和阴爻。阳爻的符号为“—”,阴爻的符号为“--”。用文字表示时,阳爻被称作“九”,阴爻被称作“六”。阳爻代表主动力,阴爻代表受动力。

两爻意在表示,任何变化都是由阴阳两种因素的消长造成的。而“爻”这个字通“效”,是效仿或描述变化的意思。两爻,就是在仿效或描述阴阳变化。

经卦释义

经卦,也叫单卦,是指“乾、坤。坎、离、震、艮、兑、巽”八个最早的卦。它们都有三画构成,所以也叫三画卦。

重卦释义

后来,周文王创后天八卦,他又演《易经》之道,将后天八卦进一步演变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由上下两个经卦重叠组合而成,所以它们叫重卦,也叫别卦,又叫六画卦。

溯源和流变

溯源

八卦的最早形态是先天八卦。先天八卦产生于中国上古时期,但具体时间尚无定论。

关于先天八卦的产生过程众说纷纭,民间流传甚广的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传说。相传,燧人氏造《河图》《洛书》,后伏羲据《河图》创先天八卦。

而从相关参考文献记载来看,伏羲是基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创作了先天八卦。八卦最早记载于《周易》,《周易·系辞下》写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的包牺,就是伏羲。

另外,史善刚等学者提出,从历史背景来看,伏羲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他是图腾族徽,他代表着中国先民由渔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的过渡期。彼时,在先民各项劳作和其它社会活动中,需要对自然界、人类社会进行认识和掌握,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仰观俯察之下,在中国先民的集体智慧中产生阴阳概念,并由此发展为八卦

流变

西周

相传在西周初年,周文王帝辛囚禁之时,其基于先天八卦创作了后天八卦。之后,周文王演《周易》之道,将后天八卦进一步演变成六十四卦。内容上,周易六十四卦依然是反映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总结,但更偏重于研究人类社会中的修身、决策、行事等方面。

西周初年,《易经》被收为官学。彼时,周易八卦掌于王官,其还具有强烈的巫色彩,主要用于占筮。受此影响,周易八卦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卦画、筮法已具有朴素逻辑思维,卦爻辞也具有了一定文化内涵。

春秋战国

春秋早期,周易八卦还是主要用于占筮,但开始产生人文思想。从春秋中后期开始,关于周易八卦的内容体系发生了两个重要转变:

一是占筮研判已出现严密论证的特点,理性开始代替狂热迷信,为后世“象数学派”打下理论基础,卜筮开始完成由“术”到“学”的转变。春秋时期的易象说虽已初具形态,但并未形成完整、系统的易象说,象数、义理迄未表现出明晰的状态,只是就个别的筮辞和卦象表述一些零散的人文思想观点。战国时期,随着《易经》影响的不断扩大和占筮实践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出现了很多新的更加具体的卦象,《周易》的卦象说开始完备起来。根据这些新的、稍具系统的卦象,占筮会更加方便,解释《易经》卦爻辞会更加准确。完成于战国中后期的《说卦传》中的易象,较之于春秋时期已是极为丰富了。

二是《易传》出现,这意味着周易八卦的应用不再仅仅用于占筮,而是作为分析客观事物的方法,并作为提高道德境界的理论依据。孔子重视读易,在他看来,《周易》可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境界。孔子的观点,是当时对周易的新诠释。这种解《易》的学风,后来影响逐渐变大。《易传》对卦爻辞的解释,大都取孔子的人道教训之义。其中,《彖传》与《文言传》尤为突出。据易学学者朱伯崑的观点,不可否认《易传》和孔子《易》说的关系;但认为《易传》主要阐发孔子的思想,同样缺乏证据。总体来说,今本《易传》是与孔子有密切联系,可能出于战国时期孔子后学之手,后来又吸收其他学派思想,是战国时代学术大融合的产物,易学义理由此蓬勃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义理学派”。

总之,从这一时期开始,周易八卦的内容框架基本定型,后世的研究主要是在这个框架内进行。

西汉

自六十四卦诞生后,历史上各卦的卦形没有变化,但卦序发生过几次变化,并发展出多种学说。西汉时期的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个是帛书易中的卦序,另一个是孟喜京房卦气说的符号系统。

帛书易中的卦序。与通行本不同的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则从乾卦开始,次列否卦,而以益卦结束。此种排列是将六十四卦分为八组,每组由八个卦构成,这八个卦的上卦皆同,而各组上卦的排列顺序是:乾、艮、坎、震、坤、兑、离、巽,其下卦除首卦自重外,其余皆按乾、坤、艮、兑、坎、离、震、巽的顺序,依次与上卦相配。这是以重卦说安排六十四卦的构成,此种卦序排列方法,可能本于《易传·说卦》的乾坤父母卦说。帛书本《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体现着编者的某些理性思考和理论观念:阴阳对待;以类相从;男尊女卑。

孟、京二人的卦气说。孟喜的卦气说,以六十四卦配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说明一年节气的变化。之后,京房受到帛书本卦序的影响,基于孟喜的卦气说,提出一个“八宫卦”的排列次序。他按乾、震、坎、艮、坤、巽、离、兑的顺序,将六十四卦分为八组,称为“八宫”。每一宫卦统率七个卦,如乾宫为乾、、遁、否、观、剥、晋、大有。从而构成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始于周易·易经·乾卦,终于归妹卦。其所以如此排列,是要用卦爻象的变化说明阴阳二气消长的过程。

宋明

宋明以降,影响较大的是邵雍朱熹所推崇的先天图的符号系统。他们认为,这些图式虽无文字,却包含有天地万物之理,阴阳终始之变,乃《易》中第一要义,是易学的基本纲领。这些图式包括: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保存在朱熹的《周易本义》和《易学启蒙》中。此类图式首先是要说明,八卦和六十四卦生成的次序乃一自然而然的过程,并非人力有意的安排;其次,揭示“六十四卦的生成”乃是阴阳之道;最后,围绕宇宙模型阐发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哲学意义。

自然形成的先天图式

邵雍看来,先天图式中的各图反映了一个现象:八卦和六十四卦来源于数的自然推演。按照邵雍的解释,太极为一,动则生出奇偶二数,分为阴阳两画;阴阳之上各分出一奇一偶,阴阳相交,就成为太阳少阳病、少阴、太阴四象;这四象之上再分出一奇一偶,就成为八卦。这样“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就是《易传·系辞》所说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雍认为,此先天图式乃自然而有,非人为的编造。朱熹则从哲学上论证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生成,完全出于浑然太极的自然之理势,不容掺杂丝毫人为的思虑于其中。

演绎阴阳之道

邵雍的学说中,先天图式反映出的另一个现象:六十四卦的生成是阴阳相互交错,不断分化和组合的过程。邵雍曾说:“《易》者,一阴一阳之谓也。”并认为这一根本道理就表现在此图式之中。他还强调,表面看来,这一生成次序是一种数的自然推演,实质上是一个阴与阳不断分化和组合的过程。从图上看,两仪、四象、八卦至六十四卦各个层次之中,皆阴阳相间迭用,层层而分。

构建宇宙模型

邵雍认为,天地万物也是按照八卦生成的次序演变而来的,伏羲八卦方位图(上图)体现的是:一年四季天地万物的变化乃阴阳二气互为消长的过程。从哲学意义来讲,邵雍眼中的八卦方位图已然构成一个宇宙模型。在这个宇宙结构中,总是阴阳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此消彼长,循环无穷,将此图式加以推演,便导出伏羲六十四卦圆图(下图)。

邵雍又将六十四卦圆图从乾卦开始分割为八个段落,按八个层次自下而上排列,重叠为一个六十四卦方图(下图)。他认为,圆图象天,方图象地,天圆而地方,天地本相函。按照朱熹的解释,圆图主要是讲阴阳流行,方图主要是讲阴阳定位。前者是就时间过程说的,后者是就空间方位说的。照此来看,方圆二图代表的宇宙模型,用来表示天地万物和人类生活都处于此宇宙间架之中,说明一切事物总是处于阴阳对待和流行的过程之中,世界上万物恒动恒变。

主要内容

有关爻的专业术语

爻位

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个爻位,按规则从下往上数,最下边的位置叫做“初”,最上边的位置叫做“上”,其它四个位置分别叫做“二、三、四、五”。

得位与当位

由于六爻是两个三爻所组成,所以由下卦(内卦)和上卦(外卦)之分。

六个爻,代表六个位置,其中以“二、五”为佳,因为它们处于下卦与上卦的中位。居中则前后有屏障后有靠山,也表示言行适中,较为合理。阴爻在二位、阳爻在五位,这种情况称为“得中得位”。

此外,阳爻若在刚位(初、三、五)、阴爻若在柔位(二、四、上),则比较有利。简单来讲,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这种情况称为“当位”。古人认为,当位的爻象征事物发展符合规律或人处在相宜的地位、环境,具有发展前途。

乘承比应

乘承比应,是关于爻位关系的内容。

上对下为“乘”,下对上为“承”。阳上阴下为承,吉。反之为乘,凶。

比,原意是比邻、比肩劫财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每一爻与其相邻之爻的关系。

应,是指在爻位中,“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形成了相互对应或遥相呼应的关系。如果是阳爻阴爻相对,就称作“正应”;如果是同性相对,就称作“敌应”。

有关卦的专业术语

卦名

周易八卦的卦名依次为:乾、坤、坎、离、震、巽、艮、兑。

周易·易经·乾卦,意指刚健、纯阳、创造。从词源来讲,沣河以西的方言把天称为千,千就是乾、就是天。乾卦象征的是刚健有为、创造万物、具有规律、永不停息的天道。

坤卦,意指承载、纯阴、柔顺。“坤”字本义为土地,但在易学里,坤卦的含义并非是“土地”那么简单,坤卦象征的是承载万物运动的无限空间。在宇宙诞生之初、太极分两仪之时,乾与坤是并生关系,没有先后,两者间也无高低尊卑之序。

坎卦,又名“习坎”卦。坎的意思是坑、陷阱,形容水在流动中遇到坑坎,意指遇到艰难险阻。古文中,“习”通“袭”字,有叠加的意思,习坎的意思就是指陷入困难重重的状态。后来为了方便称呼,本卦标题就简称为“坎卦”。

离卦,关于本卦卦名的解释多有争议,在学界流传较广的主要有两种。其一,“离”通“丽”,是指太阳、火焰等非常光明的事物,卦中侧重附丽、附着的意思,强调依附的作用;其二,离是指古代的一种神鸟或者神兽,它们可以反映吉凶。

震卦,原文中的震指惊雷,主要描述正在祭祀的人们突然听到惊雷时的反应。

艮卦,像山一样巍然不动,停止、静止的意思。在本卦中意指该动就动、该止则止,进退有道。

巽卦,像风一样无孔不入,意指柔弱者应顺从于刚强、顺势而为。

兑卦,“兑”字通“悦”,是欢欣、喜悦、和悦等意思,偏重于强调集体喜悦状态的作用。

卦形

基本八卦由三爻构成,基本八卦被称为“经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都是由这八卦组成,只是排列位置不同。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真正出现在《易经》书中的是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易经》的主体。六十四卦的每一卦,是由八经卦两两重叠组成。因此,六十四卦被称作“重卦”。

卦象

卦象是指,八卦各自对应的事物,这些事物代表着一种象征意义。

卦德

卦德,也称卦情,是八卦取象的依据。卦德是古人从八卦卦象所对应的事物中揭示出的行为特点和内容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它揭示了八卦象征事物的最基本的情况,卦德对理解八卦的意义极为重要。卦德从物的属性推及人的性情,这就使得《周易》本身的义理得到发挥,形成了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和信念智慧。如《》的卦德是“刚健”,推及于人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卦德是卦的核心内容,对人生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周易八卦的卦德,具体如下:

互卦

六十四卦中,古人把二至四的爻位、三至五的爻位组合形成的三画卦,称作“互卦”。互卦可以为解释每一爻的“时”与“位”提供参考。

所谓覆,就是指把原来的六画卦整体翻转过来,又形成一个新的卦象,而各爻的阴阳性质不作变动。

也称为“伏”,专用于乾、坤、坎、离、大过、颐、小过、中孚这八个卦。这八个卦,反转之后还是原来的卦象,于是就改变六个爻的阴阳属性,所得成“伏卦”。

本卦和之卦

在易经占卦方法中,需要先用五十根草(今用筹策)进行运算。经过三次运算后得到初爻,知其阴爻或阳爻,并且记下数字(九或八或七或六),如此再重复五次,得到由下往上的五爻。六爻共需十八次运算,是为“十有八变而成卦”,所形成的卦被称为“本卦”。

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九、六是可变的爻;七、八是不变的爻。经过九由阳变阴与六由阴变阳,再形成“之卦”。

本卦与之卦配合,提供所占之事的线索。

卦辞(彖辞)、《彖传》和《象传》

《周易》中每一爻都有解释其爻义的爻辞。每一卦都有解释整卦含义的卦辞,卦辞也叫辞。卦辞内容有四个方面:自然现象变化;历史事件;个人言行;吉凶断语。

需要注意的是,《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传》也称《十翼》)。《易经》早于《易传》诞生,《易传》由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启创作,并由其弟子后学不断补充而成。前面说过,《易经》中每一卦都有卦辞(彖辞),早期官方、民间有不少对卦辞(彖辞)的解释说明,但多处于杂乱的状态。孔子作《易传》时,专门提列出一部分内容解释说明卦辞(彖辞),但只针对整卦进行解释说明,没有针对每一爻的解释说明,这部分内容叫做《彖传》。

此外,孔子在《易传》中还单独提列出一部分内容,运用儒家思想进一步说明每一卦、每一爻的指导意义,主要指导个人实践、伦理建设等,这部分内容叫做《象传》。说明整卦的叫大象,说明爻的叫小象。

目前流传的各版《周易》中,大多会包含上述几部分内容。

周易八卦的卦辞(彖辞)、爻辞、《彖传》和《象传》的内容及行文关系,具体如下:

乾卦

乾:元,亨,利,贞。

译文:乾卦。大,亨通,顺利,正定。

《彖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译文:伟大啊,乾元!万物由此生发并统属于天。云行雨落,万物普遍传播。太阳升落,从初爻到上爻代表了时间的跨度。乾乘六阳时统御着天道。乾卦刚健变化的道理,时刻统摄着万物。天道保持着伟大中和正义,是普惠万物的首要因素,所有邦国都会因此得到稳定安宁。

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的运行,为健卦。君子观看这一卦象,要树立自强不息的志向。

初九:潜龙勿用。

译文:龙潜藏于深渊之底,不要有所作为。

《象传》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文:潜龙勿用,是阳处在下位。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译文:龙出现在田野,对君子将要见到大人有利。

《象传》曰: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译文:“见龙在田,是天地之德有所普度了。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文:君子白天不断健强自身,到了夕阳西下之时还能警惕自励,就没有悔恨。

象传》曰:终日乾 乾,反复道也。

译文:终日乾乾,君子反复从道而行,不舍昼夜。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文:龙从深渊中上跃,没有过失。

《象传》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译文:或跃在渊,上进没有过错。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译文:龙飞腾上天,见过大人有利。

《象传》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译文:飞龙在天,是大人造就的。

上九:亢龙有悔。

译文:龙飞到了天空的极处,又有了悔恨。

《象传》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译文:亢龙有悔,不可能长久处于满盈状态啊。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用九,是乾卦、坤卦附着的单个爻,只有爻辞,没有爻位。)

译文:看见一群没有首领的龙,吉祥。

象传》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文:用九,上天之德不可能担任龙的首领啊。

坤卦

坤:元,亨。利马之贞。 君子有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 东北丧朋。 安贞吉。

译文:坤卦。大亨通。利于圈养母马。君子有远行,先迷路而后遇到主人,有利。西南方得到了朋友,东北方失去了朋友。安于天地之道,吉利。

彖传》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译文:尽善尽美的大坤啊!万物依靠它才能得以生存,它温顺地服从天道。性情宽厚地负载万物,乾坤之德合和而广大无边。包容广阔而又滋润万物,众多物类都能通畅成长。“牝马”象征地类,能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驰骋。性情柔顺就占问有利。“君子”有所远行,“先迷”是失去了前进的方向,而后就会顺利转向正常。“西南得朋”,是与同类同行。“东北丧朋”,最终还是会有吉庆。“安贞”的“吉”,是对应了能无限驰骋的大地。

象传》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的形势,是坤卦的象征。君子观看这一卦象,要以宽厚的德行承载万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译文:踩到初霜的时候,坚冰就在前面了。

《象传》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译文:“履霜,坚冰”,阴气开始凝结了。继续向前,就有坚冰的道路了。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译文:本性顺直、端方而正大。不经常做工练习技术,没有什么不利。

《象传》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译文:六二爻之动,中正方直。“不习无不利”,是地道运行光明啊。

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译文:天德蕴含着文采,可以占问。或者为天子做事,初始没有成就,而最终会有功劳。

象传》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译文:“含章可贞”,以时行而得到发展。“或从王事”,是睿智的光大。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译文:扎紧布袋子的口,没有过错也没有赞誉。

《象传》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译文:“括囊无咎”,顺应就不会有祸害。

六五:黄裳,元吉。

译文:穿黄色的裙子,大吉。

《象传》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译文:“黄裳。李元吉。”,是内中蕴含着文采。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译文:龙跌落到田野,它流出的血凝成了赤黑色。

象传》曰:战龙於野,其道穷也。

译文:“龙战于野”,六时之道穷尽了。

用六:利永贞

译文:有利于对长远事物的占问。

《象传》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译文:“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震卦

震:亨。 震来虩,笑言哑哑。 震惊百里,不丧匕。

译文:震,亨通。震雷刚来时异常惊恐,而后坦然发笑。响雷震撼到百里之外的人群,然后并没有停止祭祀典礼。

彖传》曰:震,亨。 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 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译文: “震,亨,震来虩虩”,是说受享的天神降福前要令人恐惧。“笑言哑哑”,打雷的时候人们有地方躲避。“震惊百里”,远处的人惊慌而近处的恐惧。雷声发出可以提醒人们守卫宗庙及社稷,人们因而就以雷神作为主要的祭祀对象。

象传》曰: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译文: 雷声再次响起,就是震卦的象征。君子观看这一卦时,知道有所恐惧而反省修身。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译文:响雷连续袭来令君子惊惧,过后笑声接连不断,吉利。

《象传》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译文:“震来虩虩”,恐惧上天致福给女巫而不下雨。“笑言哑哑”,后面有榜样啊。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译文:响雷太厉害了!惊跑了我的宝马,它登到高山之上、用不着去追,七天之后它自己就回来了。

象传》曰:震来厉,乘刚也。

译文:“震来厉”,乘驾在刚爻之上啊。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

译文:雷声稀松平常,这样的闷雷打下来,不会造成灾害。

《象传》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译文:“震苏苏”,位置不当。

九四:震遂泥。

译文:雷电坠落到泥地里。

《象传》曰:震遂泥,未光也。

译文:“震遂泥”,未能发扬光大。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译文:大雷劈来劈去。往来没有损失但有事!

《象传》曰:震往来厉,危行也。 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译文:“震往来厉”,是危险的行动。是否有事在于居中的人,大人的得失关系到有没有大事。

上六:震索索,视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有言。

译文:雷声令人害怕,闪电刺眼,眼都睁不开。征讨凶敌,不必事必躬亲。这对于邻国来说,没有灾祸。友人拨弄口舌,公开了中年男女幽会的事。

象传》曰:震索索,未得中也。 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译文:“震索索”,没有得到中位。虽然凶险但没有灾难,畏惧邻国的入侵,已经有所戒备。

巽卦

巽:小亨,利攸往,利见大人。

 译文:巽卦,小亨通。宜于有所行动,见到大人有利。

彖传》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 

往,利见大人。

 译文:两个巽卦相叠是在重申命令,刚顺于中正而得以实现志向,柔弱者都顺从于刚强,因而说“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象传》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译文:两风相随,就是巽卦的象征。君子观看这一卦象,宣布政令,实施政事。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译文:可进可退,宜于尚武的军人守正。

《象传》曰:进退,志疑也。 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译文:“进退”,先记述他的疑虑。“利武人之贞”,再治疗他的疑虑。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译文:伏在床下。史官与巫师各持己见有所纷争。

《象传》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译文:吉祥,没有过失。

“纷若”的“吉”,是得到了中位。

九三:频巽,吝。

译文:频繁地来来往往,遗憾。

象传》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译文:“频巽”之“吝”,是志向穷尽了。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译文:悔恨消失,在田野捉到三头羊。

《象传》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译文:“田获三品”,有了功劳。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 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译文:占问吉祥,悔恨消失,没有不利。

《象传》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译文:没有开始而有终结。在丁和癸两柔日里吉利。

九五之“吉”,是位置又正又中。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译文:床颠倒了,腿朝上了,原有的财物不见了。占问结果凶险。

象传》曰:巽在床下,上穷也。 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译文:“巽在床下”,往上的路已经穷尽了。“丧其资斧”,虽正当,但凶险。

坎卦

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译文:此卦,是有所获得。维系心灵沟通,与时偕会获得佑护。

《彖传》曰:习坎,重险也。 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维心亨,乃以刚中也。 行有尚,往有功也。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坎之时用大矣哉。

 译文:此卦,是有双重风险之卦。水流向下却不会盈满,人在艰险中行进而不失去诚信。“维心享”,是说其刚健而中正。“行有尚”,是说前行会有功劳。天之凶险,不可攀升;地之凶险,乃山川丘壑。观看卦象,王公设置险要,用以守卫国家。坎卦于时偕行的意义重大。

象传》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译文:水一次又一次地汹涌而来,就是此卦的象征,君子观看这一卦象时,要恒守德行,从事教化民众的事业。

初六:习坎,入于坎,凶。

译文:双坎重叠,落入双重陷阱,凶险。

《象传》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译文:“习坎”入坎陷,失去了该走的道路而导致了凶险。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译文: 坎险又接着坎险,君子好而有所得。

《象传》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译文:“求小得”,没有出中道。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译文:渡过后面的危险又遭遇前面的危险。君子贸然行动将陷入坎陷,不要乱动。

象传》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译文:“来之砍砍”,最终没有功劳。

六四:樽酒贰,用,纳约自,终无咎。

译文:把一樽酒和一篮食物装进两个瓦罐,两位巫师都不走门却图方便从窗户递出,最终没有过错。

《象传》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译文:柔与刚有所交际。

九五:坎不盈,只既平,无咎。

译文:沟壑还没有盈满,小丘就已经冲刷成平地,没有过错。

《象传》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译文:“坎不盈”,是说处中还不宏大。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译文:把他用粗细两条绳子捆绑着,放在荆棘之中,三年里不见阳光,凶险。

象传》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译文:上六失去正道,所以罹祸“三岁”。

离卦

离:利贞,亨。 畜牝牛,吉。

译文:离卦,宜于占问,结果亨通。畜养小母牛很吉利。

《彖传》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译文:离卦,有附着的意思。日月附丽于天。百谷草木附着于地。以双重的光明附丽于正道,就可以使天下的教化成功。柔顺附丽于中正之道,所以“亨”。所以说“畜牝牛吉”。

象传》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译文:光明连续升起,就是离卦的象征。君子观看这一卦象,要晓得大人以继承光明照耀四面八方。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译文:脚步交错,家庭成员相互恭敬,没有过失。

《象传》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译文:“履错”之“敬”,是为了避免过失。

六二:黄离,元吉。

译文:日落西山黄昏前的阳光,大吉。

《象传》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译文:意指得到了中道。

九三:日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之嗟,凶。

译文:看到太阳落山后的余光,如果不安常以自乐,则不能自处而“凶”矣。

象传》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译文:日昃之离,不能长久。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译文:一说是能致旱而不下雨的巫师在火中挣扎。焚烧、死掉,丢弃。一说是,不孝之子返家,人们将他焚烧,置于他死地,抛弃他。焚、死、弃,是家人施于不孝之子的刑罚。

《象传》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译文:突如其来,是指根本不会有躲避容身之处。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译文:如雨的眼泪和鼻涕流淌于面,既忧伤又哀叹。吉。

象传》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译文:六五的吉祥,意指附着君王的人为三公。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其匪丑,无咎。 

译文:君王出征,对杀敌者嘉奖。把俘虏依照类别进行处置,没有过错。

《象传》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译文:君王出征,是为了安邦定国。

艮卦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译文:有坚强的背部,看不见他的前身。走进门庭却不见他的人。

彖传》曰:艮,止也。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艮其止,止其所也。 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译文:艮卦,就是停止的意思。该停的时候就停,该行动的时候就行动,行动和静止都不失时机,前进的道路就宽广而明亮。艮卦的止,就是说停止在应该停止的地方。上下卦相互对应的两个爻,都是敌应。互相不能抬举,所以卦辞说“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象传》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译文:上山又是山,就是艮卦的象征。君子观看这一卦象,思虑与决策不超出自己应该掌管的范围之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译文:坚定地止住脚步,没有过错。利于长久占问。

《象传》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译文:“艮其趾”,没有失去正道。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译文: 他小腿的肌肉健强,不拯救那匹陷马,他心情不愉快。

《象传》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译文:“不拯其随”,没有退出而听从了。

九三:艮其限,列其,厉薰心。

译文:搂住他的腰,分开夹脊肉,残害他,迷惑他的心志。

象传》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译文:“艮其限”,危害和心迷都是他啊。

六四:艮其身,无咎。

译文:搂住他的身躯,没有过错。

《象传》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译文:“艮其身”,止住他弯腰。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译文:管住嘴巴,说话要有条理次序,悔恨消亡。

《象传》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译文:“艮其辅”,以处中之位说正话。

上九:敦艮,吉。

译文:大成而敦厚,吉利。

《象传》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译文:“敦艮”的“吉”,以敦厚为终结。

兑卦

兑:亨,利贞。

 译文:兑卦,亨通,宜于占问。

彖传》曰:兑,说也。 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 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译文:兑,同喜悦。刚居于中而柔居于外,欢悦以利于守正,所以顺乎天意又顺乎民意。使民众先有喜悦,民众就会忘我劳作。让民众甘心去冒险,民众就会舍生忘死。兑卦之重要作用,在于能使民众相互鼓励。

象传》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译文:两泽重叠,就是兑卦象征。君子观看此卦,意指与朋友相助欢欣喜悦。所谓朋友是指,坚守“刚居于中而柔居于外”这一原则之人。

初九:和兑,吉。

译文:与人交谈时和颜悦色,对方也会和悦,吉利。

《象传》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译文:与他人和颜悦色地温和相处,别人就愿意亲近你,做事就不会遇到阻碍。

九二:孚兑,吉,悔亡。

译文:孚有诚信的意思,吉利,悔恨消失。

象传》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译文:心志坚信诚信,别人也会信任你,能带来吉利。

六三:来兑,凶。

译文:古人认为多言多败,凶险。引申为有外来事物便喜悦,不计其是非善恶,如此则凶。

《象传》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译文:来兑之凶,乃是位置(立场)不当。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译文:一说是:欢悦的氛围不安定,要对喜悦保持一定的警惕,引见快速有喜。另一说是:与人商量事情,但其事尚未宁定;在占卜中,“介”字通癣,本爻是指疥癣快好了,比喻小小灾患即将去除。

象传》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译文:九四爻之喜,是指有庆贺的事。 

九五:孚于剥,有厉。

译文:一说:把上面、上层剥离,带有伤害;另一说:人在没落之时,仍坚守诚信正道,其人虽有危险,亦转危为吉。

《象传》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译文:“孚于剥”,意指强调处于正当位置的重要性。

上六:引兑。

译文:一说:从卦象上来看,是带着少女去见长女;另一说:他人引我发言,我则发言。我的发言被人援引,我则喜悦。

象传》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译文:一说:意指德行尚未发扬光大;另一说:如果有人援引我的发言,我就喜悦,这说明我的德行修炼不够。正确做法是,无论是否有人援引我的发言,我都处之泰然,不因为这事情绪波动。

主要影响

周易八卦是《周易》形成的基础,《周易》能被称为大道之源,周易八卦功不可没。周易八卦在中国古代人文实践和自然科学方面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对人文实践的影响

八卦不仅是中国文字产生的基础之一,也对中国古代人文思想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中国古代人文领域,儒、道、释皆与周易八卦具有紧密联系,比如儒家阐发卦之义理而成《易传》、又通过八卦阐发宇宙观等哲学思想,道教文化通过吸纳八卦完善修炼理论和法术图式符号,可以说,易学对中国古代人文思想既有启发又有推动。此外,八卦也是中国现代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字

八卦和结绳、记号、图画等构成了中国文字发生的符号基础。八卦本于原始社会中的占筮,巫师是中国原始社会最早出现的知识阶层,其与宗教活动、艺术实践密不可分,文字的创造其实也应在于他们。巫师在占筮中用刻画的方式所做的记录或可形成卦爻的形象。巫师及从中分化出的史官等群体,正是文字的真正创造者和传布者。巫师的表达方式是刻画出抽象的、简洁的线段,这种宗教符号向世俗化符号转化时,其神秘色彩逐渐淡化,且逐步具有了文字的意味,简洁线段的象征意义在文字构成中得到了引用。如果说一、二、三等取象于实物符号或结绳,那上、下以长短线段叠成,大约就是吸取卦画的符号因素而构成。因此,包括八卦在内的卦画符号,被视为文字发生的符号基础之一。

儒家

易传》是儒家注解《周易》的著作的通称。其中,《说卦传》主要解释八卦的卦象与卦义。从儒家的旨趣来看,《易传》把《周易》理解成一部包括天地人三才之道的经典典籍。内容上,《易传》主要讲述“小可以修身,大可以治国”的道理。

另外,儒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头部思想。儒家围绕八卦产生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围绕八卦符号和图式阐发宇宙学说,包括宇宙演化过程、宇宙本体论、宇宙形态、天人关系。其中代表性观点为:太极生两仪体现着宇宙的生成;谈及宇宙本体论时划分出的道器之别;提出永恒运动的宇宙形态;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道教

东汉时期,道教引进了《周易》系统的理论,并开创了用八卦和六十四卦解说炉鼎的炼丹功能。在此方面,道教从《周易》系统所引进的理论主要是汉朝魏伯阳著写的《周易参同契》。

道教的禹步法术以八卦卦象为理论基础,禹步按九宫八卦布局行法,并随科仪变化而有不同的罡步,深刻体现着天人关系的精要。禹步罡单的周易八卦图形,是道教斋醮中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界运动规律的认知。

道教中的镜文化,也深受八卦影响。道教徒相信不同纹饰的金属镜有着不同的功用,有的可以消灾去祸,有的可以延年益寿。宋代王黼宣和博古图》所录23枚铁镜中,其中八卦铁镜、凤龟八卦铁镜、八卦龟凤铁镜等九种铁镜的纹饰都具有鲜明的道教色彩。另一部道书《上清长生宝鉴图》收录了七枚金属镜,含有“十二生肖四神镜”,此镜背纹的内区中饰以八卦,与道教中的四神、十二生肖相映成趣。

道教的云篆隐语,对于卦、易思想精华的吸收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 仅就图像而言, 道教仪式中坛场图像的设置、内丹修炼图像的转化、神符灵图的构建原理等都或多或少地注入了卦、易的灵魂。以道教最为鲜明、独一无二的"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来看, 每方各六十四个云篆玉字, 总六十四句, 其自然之数, 正与大易八八六十四卦之义吻合, 此即是“自然玉字”全篇云篆图像的卦理依据。

根文化

五四以来, 疑古之说曾一度盛行, 极大地干扰了中国根文化的研究。随着当代大量文物的出土, 充实了历史文献的不足, 对中国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和文物的出土, 对伏羲文化与儒道文化渊源的研究, 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前述发现, 让伏羲所画八卦在时间和空间上生根, 中国根文化的形态及交流文化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八卦到《周易》的演变, 为中国文化的定型, 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 生成了儒、道主流文化和多元的民俗文化。伏羲画八卦, 作为中国文化的根, 已得到广泛认同。

对自然科学的影响

周易八卦对中国传统自然科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医学、天文学、军事、武学、建筑学等方面。

医学

中医认为,八卦的卦象含宇宙之理,自然医理也在其中。阴阳二爻组成的八卦及六十四卦表达象征世间万物,中医则据爻象之理,效法于人体,运用于医学。

中医最早的典籍《黄帝内经》就吸纳了易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把阴阳、八卦作为重要理论依据。对此,一些中医典籍中都有详细论述。东汉名医张仲景著的《伤寒论》将病症划为六种,其中四种为“太阳病症”“少阳病症”“太阴病症”“少阴病症”。到了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在他的《医易义》认为易学中的象数之学是研究生理、病理和医理的依据。

天文历法

汉代易学家的“卦气说”“正卦说”配四方、主二十四节气,“辟卦说”配十二月、七十二候,“纳甲说”配天干地支、五行,这些成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理论来源。汉朝易学提出的卦气说,以易卦的排列顺序表示阴阳消长、推测气候的变化。张衡认为,京房卦气对制定律历很有借鉴价值,而唐朝的天文学家一行则作《卦议》,径直引用孟喜的卦气说,制作了一个卦气图,将二十四节气与六十四卦相配,并描述了每个节气的动植物的变化特点,而且僧一行借此编制了新的历法,成为后世广泛使用的重要历法。僧一行为了表明这种新历法与与易经的关系,将之命名为“大衍历”。

军事

八阵图、八卦阵、九宫八卦阵等与八卦有密切关联的阵法,常出现于中国古代的军事文献中,它们是古人军事思想的基本要素,也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描述对象。古代的史书或兵书中,关于前述阵法的记载甚多: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中有专门论述“八陈”(即八阵)的篇目《八陈》篇;宋代许洞所编《虎钤经》记有“八卦阵”的设计;明朝唐顺之所辑《武编》,阐发了前述两种阵法如何参考使用八卦系统。总之,这些阵法的基本的运行原理均模仿八卦,同时还涉及到奇门遁甲、星相占卜、天文历法和术数原理等知识。

武学

中华武术与国外格斗技艺不同的是,中华武术的起源和发展都具有哲思高度,其中一些优秀拳种从创立之初到成熟定型都深受易学影响,中华武术的起源、习练方法、技击技术、历史沿革都具有哲思高度,其中一些优秀拳种的理念就得益于周易八卦。比如八卦掌、八卦拳、五郎八卦棍等。

堪舆学

从《周易风水》中有关建筑的卦辞可以得知,在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发展史上,进入农耕时代的中国古代先民产生定居需求后,八卦学说指导了他们的选址相宅活动,让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建筑经验,既能考虑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能顺应自然环境。随着这些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国神话传说、宗教的渗透解读以及四大发明之一司南的诞生,周易八卦中的方位学说、吉凶学说开始与中国古代建筑学不停融合,逐渐演化成宫殿、城镇、家宅、陵墓等建筑的选址及布局方法,最终产生了对建筑学具有指导意义的堪舆学(风水学)。直到现在,堪舆学仍盛行于中华文化圈。

术数

易学中的八卦系统,从符号角度来讲,本质上是上古时期中国先民对自然现象及规律的抽提,受当时思维水平所限,从一开始就用于占筮,天然带有朴素的信仰色彩和神秘主义色彩。到了西汉,象数学的兴起又让易学披上了神秘主义外衣,产生《易纬》等神秘主义著作,衍生出多种谶纬之术,成为中国术数的起源,其中的相术等神秘主义学说延续至今。

关联概念

太极

太极”是易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最初见于《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可以说,《周易》就是通过阴阳两种符号的组合构成八卦,象征性地反映世间万物的本质特征与变化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与对立统一的方法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其目的是劝善戒恶,趋吉避凶。

而关于太极本身,涉及到中国古代对世界起源的探讨,有的古代学者将太极视为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有的则把它解释成世界最根本的规律。

两仪

两仪,又称阴阳或者是阴阳两仪,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是构成八卦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内涵。

关于两仪的直观体现,是太极图。太极图由阴阳鱼构成。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是易学给中国哲学定下的最高原则。阴阳就是指天地间化生万物的二气,从哲学上来讲就是宇宙间贯通万物的两个基本对立统一面。由两仪延伸出的哲学概念有很多,如奇偶、刚柔、不变与变等 。

四象

四象指的是太阳少阳病、太阴、少阴。八卦以四象为基础,在每一象上再另加一阴或一阳而生成。

太阳又叫做老阳,太阴又叫做老阴。太阳是指阳气达到顶峰,阴气开始蕴含的时候;太阴是阴气达到顶峰,阳气开始蕴含的时候;少阳是阳气逐渐增多所达到的一种中间状态,少阴则是阴气逐渐增多而达到的中间状态。

二进制

二进制是计算机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他的基数是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由18世纪德国数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发现。

莱布尼茨在其友人布维的来信中获悉《周易风水》,莱布尼茨认为易经中的阴阳八卦学说与自己的二进制不谋而合,并因此断言二进制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逻辑语言。

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五行概念最早单纯地指代金木水火土五种常见的自然物质材料。后经春秋战国至两汉的发展演变,在相生相克的基础上,又附以阴阳、四时、五方、五德等学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五行系统模型。

五行学说认为所有事物的属性一共分为五种,分别为:金、木、水、火、土。在易学里,五行学说是一个整体观,旨在结合阴阳学说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借以解释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五行学说是在汉朝时期融合于易学体系内。

九宫

九宫八卦是指:坎一宫、坤二宫、震三宫、巽四宫、中五宫、乾六宫、兑七宫、艮八宫、离九宫。九宫以井字形三三排列,其特点是纵横斜三宫的数字相加都是十五。

根据清朝学者胡渭的学说,九宫与八卦原不相涉,两者最初是产生于中华民族不同地域的区域性文化,随着各地间文化交流的深入,特别是统一、稳定的汉出现后,这些区域性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统一在《周易》八卦体系内的新文化,比如九宫八卦等,继而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卦序歌

关于六十四卦的排列方式,《序卦传》进行了解释。这种卦序反映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卦序始于《乾》《坤》,终于《既济卦》《未济卦》。为方便记忆,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将其编为《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社会文化

居住聚集地

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诸葛亮后裔迁居于此,古称高隆村。村落布局为九宫八卦,村中保留的主要是明清建筑。

钓源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是一处呈现八卦造型的古村落,为北宋欧阳修同宗后裔的聚居地,此村主要体现了基于中原地区堪舆学(风水学)理念的建筑风格。

呈坎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古称龙溪。该村始建于东汉末年,是按照《周易风水》中“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理念布局而建,有河水自北向南“S”型穿过村庄,对应了罗盘八卦中阴阳鱼,宋代理学家朱熹赞曰:“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现在的呈坎,并非东汉时期的原貌,主要保留了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

蚬岗古村落,位于广东省高要境内。该村四面环水依岗而建,呈蚬状型,故而得名“蚬岗”。该村也叫蚬岗八卦村,实际上由三个村构成,始于明代建村。村落按照八卦布局,岗上顶部就是八卦的中心。村中宗族文化与八卦文化相融合,众多祠堂布局融入八卦之中,被誉为“八卦十六祠”。

民俗活动

九曲黄河灯阵,是黄河流域最盛大的庆祝活动,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灯阵取黄河九曲之说,也有源自道家阴阳八卦阵图的说法。在黄河上游一带,九曲黄河灯阵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它也是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

栖霞八卦鼓舞,主要流传于山东省栖霞与福山区交界的庙后镇一带,起源于元朝。该舞常以男女对舞形式演出,舞队一般由八男八女组成,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代表人物

伏羲(生卒年月不详),也称作“包栖”“疱牺”“伏戏”。古代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中的八卦创始人。《易·系辞》中说:“古者疱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周文王(生卒年月不详),姬姓,名昌,商朝晚期周部落的杰出首领,传说中的后天八卦、六十四卦创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春秋时鲁国昌平乡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创始人,相传是《易传》始作者,推动《周易》由术到学的主要人物之一。

王弼(公元226-公元249),曹魏哲学家,魏晋玄学、易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少时便好儒道,注《老》释《易》,强调释《易》须会通其义而不拘于象数,著有《周易注》。

李鼎祚(生卒年月不详),唐朝重要易学家。他为纠正时人专以玄理谈《易》之弊而撰著《周易集解》。该书为后世保留了大量汉易象数成果。李鼎重视易之象数,他在《周易集解》中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汉易象数学,还客观强调了《易》之卜筮性质和功用。

孔颖达(公元574-公元648),唐代著名的经学家、教育家,出身於普通官僚家庭,自幼聪敏好学,解释经义常借修辞观点加以分析,"重言"修辞就是其中之一,其著有《周易正义》。

朱熹(公元1130-公元1200),南宋时期哲学家易学家,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一生致力于儒学研究,继承和发展"二程"理气关系学说,在八大书院开展讲学和著书活动,其著有《周易本义》。

相关文物

帛书易。1973年12月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院。帛书易是迄今发现的最古的完整《易》本,全書为手抄体,六十四卦卦序、卦辞、爻辞于传世本差异颇大。卦名、卦辞、爻辞亦多用异体别字,阴爻写成“八”。

王家台秦简《归藏》。1993年3月,湖北江陵县荆州镇(现荆州市郢城镇)王家台15号秦公一号大墓出土了大批秦朝易类竹简,现藏于荆州博物馆。其中,《归藏》简394支,4000余字,文字形体最古,接近楚简文字,应为战国末年的抄本,由卦画、卦名、卜筮解说三部分组成,每卦卦画皆由—、∧组成,为六画别卦。《归藏》70组卦画,重复者不计,有54个卦画。卦名下的卦辞等内容,与马国翰的《归藏》辑本等古书相符。据此,学界产生一种倾向:王家台秦简意味着《归藏文言文再现。

民间水书先生捐赠的《连山》。2004年,贵州省荔波县在抢救民间水书时,征集到一部五册的手抄古水书,后转藏于贵州省民族图书馆。捐赠者是三都水族自治县民间水书先生谢海潮,他称此书是《连山易》,是他家在民国时期抄写的。此消息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阳国胜等学者经研究认可了谢海潮说法,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持谨慎态度。

八卦生肖纹铜镜。出土于武功县武功镇报本塔,现藏于武功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该镜背饰十二生肖、八卦纹,半球形钮。八卦镜指的是周文王八卦镜也叫太极八卦镜,在中国一直被称为风水吉祥物。据传,用来照煞、驱邪、镇宅、除疾病和藏风聚气。用凹镜面照人,邪气就不能侵入体内,人也不容易患病。除此之外,还有统摄、巩固人体精气神的作用。

相关著作

《易经》,《易》有三种:连山、归藏和周易,合称三易。 《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周易》是唯一传至后世的文献,因此《易经》通常就是指《周易》。关于《周易》,一说是依循周文王主编《易》的著述而来,一说是周代有关《易经》的学说汇总,《周易》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

易传》,是解说和发挥《易经》的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是今本《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较高的作品。

《周易注》,魏晋时期王弼著。此书既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作,也是易学史上的名著。它跳出汉代以象数解易的臼,开辟了后世以义理解易的先河。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著。此书为研究唐以前易学万基,是汉代象数之学的必读之书。

《周易正义》又名《周易注疏》,唐孔颖达著。此书是唐代科举取士的标准用书,长期立于学官,也是易学史上除《经》《传》以外的重要典籍。

周易本义》,南宋朱熹著。是易学史上继王弼注、孔颖达疏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皆奉为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

周易尚氏学》,近代学者尚秉和著。作者继承象数学的传统,是对《周易》包括《易纪》全文的注释。

《周易大传今注》,现代学者高亨著。此书是《周易古经今注》的姊妹篇,专以《易传》为研究、注释对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