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禅寺 :江苏省无锡市AAAA景区

更新时间:2023-08-15 18:02

南禅寺又名南禅禅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老城区的古运河旁,清名桥北面,是无锡市历史最悠久,接待游客最多的开放式景区,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9.5公顷,年接待游客逾1500万人次。

南禅寺始建于南梁太清元年(547年),原名是护国寺,有“江南最胜从林”之称誉,唐咸亨中改称“灵山”,宋天圣年间重修,赐名为“福圣禅院”。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赵信赐塔名“妙光”,意为菩萨发出的清净庄严之光。

“妙光”一直是无锡当地胜景之一,有“十里传闻金锋响,半天飞下玉龙来”的美誉,宋明以后,寺、塔历有重修,咸丰间毁于战火,同治年间再次重修。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政府以寺庙为中心,兴建了南禅寺文化商城,现今是国家 4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南梁梁帝萧衍,崇尚佛教,在全国大兴寺庙,无锡当时也兴建了不少寺庙,其中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护国寺。在梁溪十大刹中,护国寺为第二。李治咸亨年间(670-674),改名为灵山寺,赵祯皇帝又赐名“福圣禅院”,但老百姓因其地处南门而呼之为南禅寺。

据县志记载:南禅寺建于南梁武帝太清初年(公元547年),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刹。旧称“梁溪丰大刹,首惠山,次南禅”。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后人又称“江南最胜丛林”。

北宋天圣年间重建,宋仁宗赐名“福圣禅院”。“八年以后,宋仁宗又为与南禅寺相对应的北禅寺赐名“寿圣禅院”。同一皇帝,给锡城两寺院,赐以“福圣”、“寿圣”之名,这是无锡佛教界引以自豪的幸事特别是南禅寺赐福有福,经历代修复,面目一新。可见那天王殿,殿身辉煌,香火鼎盛;妙光塔,塔尖矗天,气势不凡;五戒堂,堂内庄严,净化人心;放生池,池水碧绿,清澈照人。大雄宝殿中,如来形体雄伟,仪表安详庄重,慈眉慧目,微具笑颜,口欲启齿而又止,状若演法且未尽。诸佛罗汉,面貌慈祥多姿,形体丰满俊俏,眼神专注,衣纹流畅,匠人之巧,绝非一般。

北宋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赵为雍熙年间建造的佛塔赐名“妙光塔”。

妙光塔历经元、明、清多次劫难,现存建筑都是明正统年间所建。

1925年,荣宗敬、荣德生、唐申伯等出资为南禅寺做了修复。

1930年,南禅寺附近设立了游民习艺所。

1980年,无锡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南禅寺进行全面整修。

1983年,南禅寺被列为无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南禅寺妙光塔按原样修葺一新,重新对外开放。

建筑特色

结构

无锡南禅寺的主要建筑,其结构具有我国明清江南地区佛寺建筑的显著特点。寺内建筑的梁架高度简化,梁柱直接通过榫卯接合,不依赖铺作层,柱上斗拱高度占总立面的比重较少而攒数密集。出檐较短,飞檐弧度优美,秀气灵动。屋顶举折较陡,瓦作细节丰富,是明清两代建筑风格。

特点

南禅寺的主要建筑具有中原地区明清江南佛寺建筑的特点。寺内建筑的梁架较为简化,梁柱直接通过榫卯接合,不依赖铺作层,柱上斗拱高度占总立面的比重较少而攒数密集。出檐较短,飞檐弧度优美,秀气灵动。屋顶举折较陡,瓦作细节丰富,是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

南禅寺妙光塔有明代建筑的特点,塔基为青石雕凿的须弥座,束腰部分雕明代“顶花结带”图案纹饰。须弥座牙脚为明代流行的“圭脚”,须弥座下为一层满雕“不断云”。纹饰的青石底座,雕刻精细,塔底层转角均为砖砌倚柱。塔心中空,每层有砖砌楼梯转盘而上,建有平台环廊、护栏和屋檐 。

主要景点

南禅寺寺院

南禅寺位于无锡南隅、古运河畔,据县志记载:始建于萧衍太清初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为江南名刹,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旧称“梁溪丰大刹,首惠山,次南禅”。

南禅寺高僧辈出、名扬海外,但历经沧桑、迭废迭兴。南禅寺初名护国寺,曾占地100多亩,李治咸亨年间(670-674)改名灵山寺,北宋天圣年间由赵祯赐名为“福圣禅院”,俗称南禅寺。该寺先后被毁于李炎会昌年间(842)、太平天国时期(1860)。抗日战争爆发,南禅寺曾受到日军飞机轰炸,部分建筑受到损害(1937年)。自1939年起,由常州清凉寺静波大和尚、源修和尚组织、筹资对寺庙进行修复,并将寺中僧人与工匠增至百人,年年传戒讲经,香火相当旺盛。

南禅寺内有妙光塔,因赵佶赐名南禅寺“妙光”乃建,塔身为七级八面楼阁式内木外砖结构,塔尖矗天,气势不凡。南禅寺为唐朝建筑风格,主殿内梁架由立柱支撑,柱上安有雄健的斗拱承托屋檐,一眼看去许多曲折形斗拱层层迭架,层层伸出,出檐深远高大,气势磅礴;天王殿,殿身辉煌;五戒堂,法相庄严;放生池,慈悲流转。大雄宝殿大日如来伟岸,仪态安详,慈眉慧目,微具笑颜,口欲启齿而又止,状若演法且未尽,诸佛阿罗汉,面貌慈祥多姿,形体丰满俊俏,眼神专注,衣纹流畅。

宝塔桥

无锡宝塔桥,是无锡绕城古运河的三十六桥之一,位于南禅寺紫金广场西侧,连接南长街,是一座石拱桥。始建于南宋,当时名南津桥。元、明、清分别名渡僧桥、塔桥、挹董桥。原为结构桥,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改建为石拱桥。老桥曾多次翻造,特别是抗战后重建的已面目全非,仅存一个石龙首,一块石碑和一根定河石为老桥的遗物。

2002年重修时,更名为“宝塔桥”。 将遗物建进桥体,保留了老桥的历史年轮。从南禅寺旅游船码头出发,第一座石拱桥就是“宝塔桥”。站在桥上,江南水弄堂景色一览无余。宝塔桥与妙光塔相映成辉,因此被命名为“宝塔桥”。

南禅寺文化商城

改革开放后“以寺兴市”建成了十二万余平方米的综合文化市场。商城北部为仿明清风格建筑群,南部为仿宋风格古建筑。商城中妙光街已被无锡市政府命名为无锡市旅游街,是4A级旅游景点 。这里店铺林立,除其他寺院附近具有的香烛店和纪念品店,更多的则是各种小吃和日常生活用品商店。商圈内属于步行街形式,与外界有石球或者木栏围着,连自行车也难以进入,显得井井有条。

妙光塔

妙光塔位于无锡市南门外运河东岸,是南禅寺内一风景线,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由邑人未承福捐资募建。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赐塔名“妙光”。元明两代屡有兴废,明正统十四年(1449)重建后,即为今塔。

妙光塔,系楼阁式砖塔,八面七层,翘角飞檐,每角悬风铃共56只,风吹铃响,素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之誉。塔基台座直径13.5米,塔底层直径7.5米,环廊进深3米,塔基台座高1.3米,塔身高36米,逐层收小,塔顶6米,共高43.3米。塔基为青石雕凿的须弥座,束腰部分雕明代“顶花结带”图案纹饰。须弥座牙脚为明代流行的“圭脚”,须弥座下为一层满雕“不断云”。纹饰的青石底座,雕刻精细,塔底层转角均为砖砌倚柱。

历史故事

妙光塔的传说

在江南名城无锡市,旧时寺院林立,时称“无锡市十大刹,首惠山,次南禅”。南禅寺,这座位于无锡南门头上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最胜丛林”,除建有规模宏大的寺院外,还建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的妙光塔。前不久,妙光塔又一次进行了“修旧如旧”的大修,拆除了原来的“呀呀葫芦”形塔尖,更换了更符合佛教文化理念的塔顶。现在,南禅寺和妙光塔已全新亮相。

对于妙光塔,史料记载着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南禅寺建成后,一直有寺无塔。有一年,南禅寺出了个高僧,名叫妙光禅师。一天清晨,他突然敲响大铜钟,聚集寺院里的三百和尚,要大家马上破土动工,建造一座大宝塔,说要不是这样,全城老百姓就难免一场血光之灾。南禅寺要造大宝塔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无锡全城。就在造塔的头几天,有人夜里睡不着觉,借着月光出来走走,走到南城门口,听到南禅寺和尚抬石筑基的声音,再走着走着,又好像听见地下有什么东西在哗哗哗发响,他听啊听,终于听清楚了:原来地皮下竟有哗啦啦的水响,这是怎么回事?这个消息第二天一传十,十传百,没半天工夫,居然北门、东门、西门地皮底下也都有大水流动的声音,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便公推几个白胡子老头,去请教妙光禅师。然而,当他们来到南禅寺时,只见山门紧闭,一个小和尚双手合十地告诉他们:“师父吩咐,造塔期间,他不见任何人。”

后来,佛塔终于完工,一座雄伟的七级宝塔建成了,高高地矗在南城门处、古运河旁,妙光禅师身披金黄色袈裟,手扶锡杖,缓步走了出来,他慈眉善眼,面带微笑地说:“无锡地皮下有一条大鳌鱼,头在南,尾在北,只要它张张嘴,扭扭身体,就会把地下水弄得乱响,所以要造座塔,镇住鳌鱼的头,为什么不开山门呢,就怕它在宝塔造好之前先来一个翻身。现在好了,大家不要怕了。”可哪里知道,就在这天深夜,刚刚造好的宝塔忽然摇晃起来,眼看就要倒塌。妙光禅寺随即捏住那把斩妖劈怪的桃木宝剑,走进了佛塔。说也奇怪,妙光禅师走进去不一会,宝塔就不再摇晃了,但妙光禅师再也没有走出宝塔,有人传说,妙光禅师得了道,升天去了;也有人说,妙光禅师至今还握着那把宝剑,守卫在宝塔里呢。不过,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始建于北宋,至今已一千多年的妙光塔是古代无锡平原的最高建筑,如今仍是沪宁沿线的名塔之一。此塔历经宋、元、明、清,多次重建重修,解放后的1980年又重修过一次,2008年再次进行整修,妙光塔同时闭门谢客,实施大修,前不久,南禅寺经过修缮后正式向市民开放,妙光塔顶上那更符合佛教文化理念的塔尖熠熠生辉,它必将成为弘扬佛教文化,旅游休闲的一个着名景点。

谢阿龙见蛇堕地

民国十六年秋,修茸妙光塔时,有一个叫做谢阿龙的匠人,是南门乡下人,刚刚二十来岁。一天,他正在三层脚手架上指挥匠人工作时,忽然感到脚手架有些松动。他急忙向脚下看了一眼,正想逃跑,不料已失足掉到地上,肾囊跌碎,头部也受了重伤,血流如注,当场昏死过去。工匠们见了无不惊惶失措,赶紧将谢送到医院,终究因为伤势沉重,不治而亡。

在数日之前,谢正在督工操作时,曾突然看到一条巨蛇向他游来,对他怒目而视。谢十分震惊,赶紧从扫地杆上爬了下来,从此便呆呆怔怔,恍恍惚惚,心神不定,休息了好几天。他对人描述说这样巨大的蛇,平生从未见过。

据南禅寺附近相传,塔中如有蛇出现,是发生事故的先兆。第一次看到巨蛇时,正在搭脚手架。蛇现而架倒,不得已重新架搭。第二次巨蛇出现,谢便生病。巨蛇第三次再现时,谢即堕塔身亡。有人议论认为这是前世孽缘。

名人事迹

南禅寺名人

张思安,字克让,号介轩,明初无锡人。永乐十年进士,历官陕西省山西省、湖广等地,操行廉洁。相传在夷陵区(今湖北市夷陵区)工作时地近三峡,多虎患,仿韩愈《驱鳄文》作《驱虎文》,焚于黄陵祠,虎渡河去。荆人人刻其事于石,以为精诚感召,天神助之寻以诖误得罪,罚锾四十两贫甚,不能办,发京城运砖以代。期满谪钟离姓(在今凤阳东北)正统初(1436-1440)复官,任湖广臬司、陕西副使。引年老归,教授里塾,一时远器之士,争履其门。邑志文苑有传。张思安所撰《南禅寺重修塔碑记》作于丁已年,应为正统二年(1437)或稍后。是现存南禅寺最早的碑碣。

王问(1497-1576),字子裕,号仲山,无锡人。事父甚孝,从京师调升广东省事时,不忍为了功名利禄远离双亲,行至浙江桐庐的桐江弃官回锡,终养老父。他天分很高,诗书画俱佳,画山水人物、花鸟都很精妙;书法笔画遒劲,类似米芾而有独创性;作诗以抒写性灵为主。今保存在鼋头渚的《湖山歌》碑就说:“心无忧乐,道无行违;白云与之俱卷,舒随天机。”隐居后,“三十年不履城市”,与渔人樵客衲子野老为友。在东门外绿萝庵、惠山听松庵、五里湖宝界山之侧,都筑有小型别业,徜徉在山水名胜间,修身养性,因之深悟惮理。其《南禅寺》诗云:“性了见禅定,空门誓永投。”表明晚年心神平静,由儒入禅,以南禅寺为“花界”即天雨缤纷、没有烦恼之最高境界。

姚咨(1495-?),字舜咨,又字潜坤,号茶梦主人。明代学者,藏书家。无锡人。每遇孤本善本,常亲手缮写。曾校读宋人笔记《续谈助》、宋周密《志雅堂杂钞》,另著有《潜坤集》。晚年与施渐、王懋明、华察日相唱和,时称“锡山四友”。放浪山水间,于南郊九里泾筑茶梦阁终老。他的题妙光塔诗说明他喜究禅理,不信占ト。

南禅寺高僧

南禅寺千年沧桑,代有高僧。卓锡期间,法幢高树,建佛塔寺坊,开堂接众,佛风蔚盛。 复兴以来,更是十方云集,四众日聚,法坛屡开,禅堂继起,绍隆佛种,修学办道。 南柳一草一木皆历代先祖之心血积德,他们都是佛祖龙象,具有爱国爱教的修风范,任海内外有很离的声望。

字静荪,清乾隆时无锡新安人,俗姓程。十三岁在苏州法华寺出家,受具足戒于云林巨师。后住持无锡南禅寺,著《禅宗心印》,名宿杨朝观为之作序。禅师能诗擅画,笔名雪舟

静波(1865-1939),法号清海,祖籍歙县,俗姓陈,披剃于常州城西方庵。20岁受具足戒于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隆昌律寺,后至镇江金山江天寺、常州天宁禅寺参学研习教义。光绪十七年(1891)任天宁寺知客时,得常州清凉寺润田禅师器重,遂礼请授记接任清凉寺方丈之职。1912年4月,曾任中华佛教总会副会长后任会长,并任西藏自治区班禅活佛驻京代表,蒙古呼图克图活佛驻京代表等职。1938年,任无锡南禅寺住持,1939年于上海牛庄路清凉圆寂,终年七十五岁,其灵骨建塔安位于宜兴磬山。

释应慈(1873-1965),名铎,法名显亲,于振卿,别名华严座主,晚年别号拈花老人。原籍安微,生于江苏东台,初学商于扬州市。光绪十二年(1896),他在普陀山出家,于宁波市天童寺受具足戒,历参江天寺天宁寺等名刹,得法于冶开禅师,常来往于上海市、无锡南禅寺、宁波市福州市等地讲经弘法,说法传戒,1931年春,华严杭州佛学院学僧圆满毕业,老人应无锡佛学会之请,宣讲《华严经》。1940年,创复无锡古南禅寺,并传大戒,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归依弟子1000多人。晚年安居上海慈云寺沉香阁。潜修著述。他1954年当选为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62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脊会长,1965年圆寂于上海沉香阁。无锡皈依弟子为其建塔于常熟兴福寺后山。生前著有《波罗密多心经浅说》等,毕生弘扬华严教义,誉满大江南北。

临海正宗第四十三世,号达一,句容市人。幼年在句容天王寺出家,金陵古林律寺受具足戒。源修法师立志云海四方,参学常州清凉禅院,亲近静波长老、应慈法师,任无锡南乡南方泉长泰寺方丈。他爱群济众,见义勇为,待人犹已,锡中士绅心中敬仰,一致联名礼请源修法师住持南禅寺,重振南禅宗思想风,是故心香常住,正法圆明。

景区典故

南禅寺有一座七级八面,高43.3米的古塔。传说是为了治服水患才把塔立在羊腰湾与运河的交会处。据《南禅寺记》记载,在北宋雍熙年间(984-988),有僧持钵而来,走进庙中,忽然不见了踪影,后来发现寺壁上有该僧的影子,人们信以为佛,建造佛塔,并到苏北泗州接来了三尊佛像。

明代进士无锡人张思安在《南禅寺重修塔碑记》中说:“院之西有溪,曰‘梁溪’,溪之脉与惠山第二泉通。父老相传云:昔有巨蛟蜿蜒其中,每天地晦暝,辄兴风雨,喷腥涛,居民震怖,商贾怀忧。雍熙中,有异僧驻锡于兹,谕于众曰:苍龙在耳,宜建浮屠(宝塔)以镇之,则蛟自潜,民安业矣。”这些传说使南禅寺名声大振。

到了北宋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赵佶赐塔名为“妙光塔”。妙光塔历经元、明、清多次劫难,现存建筑都是明正统年间所建。1925年,荣宗敬荣德生、唐申伯等出资做了修复。1930年,曾在这里设游民习艺所。1980年,人民政府拨专款予以全面整修。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妙光塔按原样修葺一新,重新对外开放。妙光塔系楼阁式砖塔,八角七层,总高43.3米,是“无锡八景”之一,睛日黑塔之影可以落到数里外的一座桥下,故名“塔影桥”。历史上还有许多奇闻异说,最神奇的是相传发出过五颜六色直冲云霄的妙光,最近已有科学论证,这是雷电作怪。

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禅寺建成文化商城,规模不断扩大,已建成商业用房9.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似无锡的“城隍庙”,南禅寺已成为人们游玩、购物的好去处。其中妙光街被无锡市定为旅游一条街。

景区事件

2016年12月5日,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在4A级景区处理名单中,被严重警告。

文物保护

南禅寺内的妙光塔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南禅寺位于梁溪区南禅寺街道,向阳路32号南禅寺景区北区内。南禅寺周围为南禅寺景区,主要包括妙光街等商业设施,以及古运河码头。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南禅寺西南方。

门票信息

南禅寺免费对外开放。

交通信息

地铁

无锡地铁1号线“南禅寺”站下,8号口出,沿向阳路向东步行60米即到。

公交

1. 快1线、3路下行、3路区间下行、51路、61路“朝阳广场(解放南路)”站下,沿解放南路向东北步行110米到向阳路,再向东步行80米到达。

2. 12路、12路支线、15路、19路、23路、24路、25路、27路、32路、42路、51路、53路、55路、57路、61路、62路、85路、92路、105路、312路、358路、501路、502路、508路、723路、765路、767路、788-1路、788-2路“南禅寺(朝阳广场)”站下,沿解放南路向南步行140米到向阳路,再向东步行80米到达。

3. 15路、24路、27路、57路、105路、358路、502路、703路、765路、767路、788-1路、788-2路“跨塘桥(南长街)”站下,沿南长街向西北走220米到宝塔桥,过桥到河对岸,沿水弄堂向西北走150米到向阳路,再向东步行40米到达。

4. 3路、3路区间、40路、67路、79路、81路、118路、135路、201路、703路、765路“朝阳广场(南禅寺)”站下,沿中山路向南步行过红绿灯到达,12路支线、25路、508路的朝阳广场(南禅寺)为始发上车站。

免费政策:2020年2月,为表达对广大医护人员的感谢,自景区恢复开园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及配偶和子女实行免费入园政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