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培根 :英国哲学家

更新时间:2023-11-07 23:39

弗朗西斯·培根(英语: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被尊为现代经验论之父、现代科学的精神之父、现代亚里士多德、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培根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官宦之家。13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剑桥大学学习3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埃米阿斯·鲍莱爵士的随员来到法国。1579年,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培根回国,随后培根在葛莱法学院攻读法律。1582年,培根取得律师资格证,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589年,法院出现空缺职位,培根成为法院的书记。自做英国女王掌玺大臣的父亲去世后,培根一直未得到女王的重用。直至詹姆士一世当政,他逐渐得到升迁,先后担任过法院院长、检察长、掌玺大臣等,还被封为男爵、子爵等贵族尊号。1621年,培根因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罪,被免除了一切官职。成为平民之后,培根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问研究中。1626年4月9日,培根因做冰冻防腐实验时感染风寒病去世,终年65岁。

培根的主要著作有《论说文集》《论古人的智慧》《新工具论:或解释自然的一些指导》《学术的进步》《新大西岛》等。培根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培根还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科学实验,认为借助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奥秘。培根创立了经验归纳法,即通过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大量收集正反面事实材料,从许多个别具体事物中归纳找出它们的共同规律。培根还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认为观察、实验高于一切,一切知识理论要有实用价值。为了揭露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培根提出了著名的“四假象说”,把阻挠人们获得真理性认识的障碍分为四种假象,即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

培根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论说文集》被认为“堪与莎士比亚的诗歌齐名”;他是优秀的历历史学家,其历史著作被誉为“史学著作的楷模”;在哲学上,培根结束了以神学为依归的经院哲学的旧时代,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在科学上,培根使经验上升为一种科学的原则,成为科学上的必然性,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培根的归纳法推动并促进事实材料的积累和整理,对于处在积累材料阶段的自然科学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当时及后来的科学家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卡尔·马克思赞誉培根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在英国,培根被称为“自然王国的统治者”“物理学的伟大复兴者”“实验历史的伟大建筑师”“实在的哲学和坚实的学问的倡导者”。他因提出崭新的科学分类和研究新方法的规定,被人们称作“近代的亚里士多德”。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1561年1月22日,弗朗西斯·培根出生于英国伦敦沿河路的约克府一个新贵族的家庭里。儿童时期的培根,受妈妈的影响,学习内容主要以希腊语、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著作为主。同时,培根从小耳闻目睹父亲与同僚一起讨论政治、法律、经济、外交等问题,伊丽莎白女王喜欢称培根为她的“小掌玺大臣"。1573年4月,12岁的培根和他的哥哥安东尼一起被送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培根进入大学后不久就对剑桥大学的教学内容感到不满,他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空洞无物,对人类没有任何实际用处。1576年,培根离开剑桥,一年以后,在父亲的安排下,他随从埃米阿斯·鲍莱爵士到法国

坎坷仕途

1579年2月,培根父亲因伤寒去世,他赶回英国。父亲几乎没有给培根留下任何遗产。他先加入了葛莱律师公会,1582年他成为一位律师。两年后他作为麦康比雷吉斯选区的代表进入众议院,第一次代表一个大的选区。1586年,他成为格雷律师学院的资深律师,有资格在威斯敏斯特市议会上进行申诉。但是几年过后,他依然没有获得提升的机会。1591年,培根伊丽莎白当时的宠臣埃塞克斯伯爵交上朋友。埃塞克斯推荐培根当首席检查官,但没有成功。

1593年2月国会召开会议筹措资金对抗西班牙苏格兰的阴谋,培根坚决反对,导致遭受伊丽莎白的厌恶。最后培根在检察长职位的竞争中,败给爱德华·柯克。随后,培根在副检察长职位的竞争中再次失败。为了改善经济状况,培根开始追求已故克里斯托佛·哈顿爵士的遗孀,一个继承了丰厚遗产的女人,但是最后是考克赢得了哈顿夫人及其财产。1597年,埃塞克斯郡在对西班牙的远征中以失败告终,随后埃塞克斯远征爱尔兰失败,被指控指挥不当、不服从女王命令。他在失宠后,尝试通过暴力迫使女王就范,图谋造反,失败后很快被送进了监狱。此时的培根已经成为女王顾问(非正式)中的成员,培根被任命为检察长考克的助理,协助审判埃塞克斯。1601年2月25日,埃塞克斯被处死。在这个时期里,培根开始创作《论说文集》的第一部分。第一次辑录的10篇论文于1597年完成并发表,培根很快在文学上获得声誉。

仕宦生涯巅峰

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斯图亚特去世,詹姆斯一世继位。这一年,42岁的培根联络各种关系,直接给詹姆斯一世写信,并在他的新书《论学术的进展》题献中献媚詹姆士一世。培根关于处理英国教派之争的建议也被詹姆士所采纳。培根逐渐获得威廉·詹姆斯的赏识。1605年,培根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论学问的进步》。1606年培根和伦敦市参议员的女儿结婚。1607年,培根被委任为副总检察长。1610年他着手写作《新大西岛》。1612年培根重返政界,此时他的对手爱德华·柯克升入高等法院,培根竭力结交皇帝新的宠臣乔治·维利尔斯,不久,培根就得到了他长期追求的首席检察官位置。1613 年培根又被任命为总检察长。1615 年,因为皮查姆一案,科克被国王解除了职务。1617年维利尔斯为培根谋得了掌玺大臣的位置,1618年他获得了君权之下最高的法律职务,出任英国大法官,同时被封为维鲁兰男爵。1620年又受封为圣阿尔本斯子爵。至此,培根达到了他仕途上的顶峰。

大法官的垮台

1621年,国王詹姆士一世因筹款艰难,不得不召集国会。出于打击王权的政治考虑,这次国会要求弹劾大法官培根,因为他在待决的案件中收受当事人的贿赂。在那个年代,几乎每一个法官都接受馈赠,培根也一再为自己进行辩解,他说收受礼物并没有影响其判案的公正性。同时国王詹姆士和已经被封为白金汉公爵的维利尔斯从中斡旋。但是国会拒绝接受培根的辩解和忏悔而坚持对其的弹劾。1621年5月8日,国会上院通过对培根的判决,他需要支付四万磅罚金及赎金,并且必须监禁于伦敦塔内,听候国王处置。除此之外,他在国家和联邦中永不叙用、不得担任任何官职、不得担任国会议员、不得接近宫廷地区。虽然培根在伦敦塔内仅两天就被释放,所判罚金也被国王免除,但从此以后,他再无机会涉足政坛,政治生命由此终结。

潜心学术

被贬之后,培根全力转入学术的研究上。在判决下达后的短短几个月内,他就完成了“近代史学著作里程碑”的《亨利七世史》。又开始编写《亨利八世史》,并写出了《大不列颠史》的大纲,为《英格兰和苏格兰法律提要》的写作做了笔记准备。1622年出版了《风的历史》。1623年出版了《生与死的历史》。1623年,他扩充了早在18年前写的《论学问的进步》并出版。又完成了《新大西岛》以及《林木集》等等。

为科学而献身

1626年3月,培根坐车经过伦敦北郊的海盖特时,突然想作一次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实验。但是因身体暴露在风雪中过久,培根得了风寒,病倒了,几天后他还兴奋的报告“试验大获成功”。可是,因为身体虚弱,他一病不起,于1626年4月9日病故,终年65岁。其遗体葬于圣亚尔班的圣迈凯尔教堂中他母亲的墓旁。

重要思想

经验主义认识论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把改造人类的知识,实现科学的伟大复兴,建立一个能促进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新哲学,当作自己的理论活动的目的。培根接受文艺复兴以来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即人不再是神的附属物,人是万物的灵长,是具有智慧和创造才能的生灵。培根认为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并非无所作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可以驾驭自然,征服自然。培根认为人类这种力量的源泉是人对自然规律性的认识。认识和掌握了自然的规律,人类就具有命令自然的力量。在培根看来,人的知识与人的力量是同一的。

四假象说

培根把科学发展的障碍比喻为“假象”,提出了著名的“假象论”(又释“幻想”“偶象”)。他把假象分为四种,即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

种族假象

“种族假象”是指人性的缺陷。人的感性和理性都以人的尺度衡量外物,缺乏科学所需要的中立态度和客观性。人在观察自然的时候,容易因为人类活动的目的性而将世界设想得比实际所见到的更有秩序。这种倾向使认识者忽视自然本身可能是更为复杂、无序或随机的现实;当人类的理性接受了某种观点时,他们往往会倾向于运用这个观点来解释其他事物。人们更倾向于接受与人们既有信念相符的信息,而忽视或否定与之相悖的信息;人们对事物的探究永远无法达到一个终点,永远无法完全确定或得出最终结论;感性的经验也是不可靠的,人类的感性可能会受到意志和情感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幻觉错觉,难以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人类的智力容易倾向于抽象的概念和形式,从而忽略对物质世界内在结构、变化和运动规律的研究。

洞穴假象

“洞穴假象”是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培根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洞穴,因个人立场、观察角度、思维方式、成见等不同而产生的的主观性。洞穴是由人们个人的习性、受到的教育、与他人的互动交流以及周围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塑造的产物。个人的独特经历、文化背景、所受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在洞穴的形成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但也因此限制了人们对事物的全面把握和客观看待。洞穴假象表现为不同个体对事物进行思考、观察和理解时所呈现出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个体思维习惯上,也表现在对事物关注焦点和审视方式上。

市场假象

“市场假象”是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市场”一词指向的是人们在市场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交往。语言是为了传递知识而存在的,然而语言只是事物的表征,而非实际的经验事物。语言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提供对事物的简化和抽象描述,无法完整地呈现事物的全部复杂性和细微差别。市场假象主要表现为人们由于概念的不清晰或语义的混乱,而对于某一概念的理解出现歧义和差异。有些语言“含义不明、错误地定义、过分地抽象”。而有些语言则根本不能说明任何事物。当一个概念的含义模糊不清、不明确时,讨论和争论往往陷入无休止的状态,进而导致哲学和科学领域中出现大量的诡辩和空洞的争论。这种模糊性和混乱性使得对于问题的讨论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从而使得理论和学术研究陷入停滞。

剧场假象

“剧场假象”是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剧场假象”之所以称之为剧场,是因为培根认为传统思想如同舞台上的戏剧,对现实世界的事物歪曲解读,将其强行纳入形而上学的框架之中。这一假象是“由各种各样的哲学教条,亦由一些错误的论证规则移入人们心中的”。培根列举了三种主要的剧场假象。第一类是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为代表的,注重形式推演的理性哲学。第二类是培根所说的“经验派”,这种理论似乎具有实验证据,但这些证据是不可置信的、徒然的。第三类是经院派,从信仰和幻想出发,把自然科学与神学合在一起,构建荒诞的自然哲学体系。

经验的认识原则

培根在反对经院哲学和一切谬误的斗争中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经验认识原则。培根首先确认人们认识的客体就是感性的自然。培根认为自然的发展进程就是人们认识的对象,一切自然的现象都是人们直接观察、直接研究的对象。培根认为只有通过自然界自身才能解释和说明自然界,要依据自然界自身对它作出积极的规定,而不要以想象的幻梦当作世界的模型。他强调只要人们遵循着凭借着事物的证据,用经验事实来回答问题,报告自然的真相,则事物的一切原因都可以发见出来。尊重感性现象、承认感性事实、睁开眼睛观看存在的东西是培根认识论的立足点。感性经验既是认识的起源、认识的依据,又是认识整个阶梯一刻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最后还是认识真理性的准绳。培根认为一切知识都开始于感官知觉,他强调知识的全部路程应当从感官原始知觉开始,认识依靠感觉表象,感觉表象愈丰富,愈精确,人们的认识就愈容易愈顺利。

培根认为对科学“最好的论证就是经验”,他认为当科学以经验为依据时,科学则繁荣增长,充满生命的气息,当科学脱离经验时,则衰落干枯。培根认为长久以来对经验的排斥与蔑视,正是二千年来科学所以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培根看来,感觉经验正是主体与客体联系的桥梁,抛弃了经验,正是把自身封闭住、堵塞住了。在寻求公理性的认识过程中,培根强调要对经验事实的尊重,一刻也不离开事实。作为认识的终结,检验认识成果的真伪时,培根仍然以经验事实为依归。培根提出了实验证实的原理,即通过实验验证弥补感官的局限,并保证认识的真理性。通过实验,可以最后发见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并证实认识与事实的符合。概括起来说,要认识事物,必须与事物密切接触,要通过经验,依据经验,以经验为准绳,从经验中寻求普遍必然的规律知识。这就是培根在近代开创的经验认识原则。

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尝试

培根认为感觉对物体的反映不可能是完善和精确的。培根认为通过加锐感官、延长感官的仪器的帮助,通过测量转换的方法,使不可感物成为可感物,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纠正感官的虚妄。在感官的局限性中,培根意识到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在培根哲学里,经验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培根以形式的研究作为认识的基础和目的。培根认为,人们了解了形式,人们就能够在极不相同的实体中把握住自然的统一性,发现从来没有发现过的东西。培根明确提出认识不能仅在经验上停留,而必须从感觉进到理性认识的观点。他认为经验和理性的离异、割裂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的灾难。

培根提出了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呼吁。他提出理性的作用是“把材料加以改变和消化”。他所承认的理性是对可感性质的经验材料的排列和整理,分析和排除。他所承认的抽象是对个别事物特殊点的舍弃,以及对事物共同的经常出现的属性的分离。培根由于对理性思维的高度抽象性缺乏了解,在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上,他没有看到从直观到抽象思维,从反映个别到反映一般,从反映现象到反映本质的过渡,不是通过前者向后者的逐渐转化实现的,而是通过飞跃进行的,他认为从个别到一般是通过不越等级循序逐步上升实现的。

科学归纳法

培根在《新工具论:或解释自然的一些指导》第二卷里提出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经验方法,是从对一类对象的许多个别事物的观察实验研究中,推断出这一类对象的一般性的结论,从而实现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的过渡,以求得对规律的认识。在培根看来,这就是寻求科学发现的艺术。从逻辑上来说,培根也是藉此以补演释逻辑的不足。科学的归纳法是培根开创的经验认识原则的具体化和现实化。培根对归纳的目的、作用、性质、基本程序作了深刻的、系统的阐述,从而奠定了归纳学说的基础。

目的

科学归纳法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要发现客观理、要把握事物的形式。它要给人们带来新的知识,它是一种认识的工具,而不是议论的工具。培根不仅强调了归纳逻辑要研究思维纯形式的方面,他还强调了要研究思维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问题。培根的科学归纳法是要通过探寻和判明事物的客观因果必然联系,作出关于事物一般的结论,从而提供关于事物形式,即规律的认识。

规则

科学归纳法必须遵循的两条基本规则。一是暂时要抛弃传统的概念;二是暂时不要作最高层次的概括。培根认为现在通用的概念,大部分都是无原则地由个别事物汇集而来的,既缺乏严格的定义,又缺乏确定性,它们不能正确反应客观事物,它们是混乱的、不适当的。我们对这些概念必须存疑,必须对它们重新试验、重新判断后,才可以相信并使用之。培根强调,公理必须适当地、循序地形成,要逐渐推移,不越等级。要由较低的公理,进到较高的公理,不能从感性个别事物出发,一下子就飞跃到最高的公理,从而又进于判断,来形成和证实中间公理。

步骤

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的四个步骤:

意义

培根的科学归纳法为归纳逻辑的目的、性质、作用、规则、基本程序所作的明确具体的规定,赋予了归纳逻辑以新的内容、新的意义、新的生命,为归纳逻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培根被誉为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归纳法也有力地冲破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纯思辨的梏,对于推动和促进事实材料的积累和整理,起了很好的作用。这对于处在积累材料阶段的自然科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当时及后来的科学家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自然观:物质的特性

培根继承和发展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的本源的思想,他认为世界和一切事物都是物质构成的。他把万物的物质基础称为原始物质。培根认为不论我们把物质和它的力量与作用看作是什么,它都是实在的。他反对把物质看作抽象的。他接受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学说,肯定物质就是许多微小分子的集合体,他称这些物质最小单位为基本分子,这些分子被他称为物质的“原始感情”和欲望或“自然的基本品德”。

培根认为物质还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培根认为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物体无论全体或部分都没有真正的静止,静止只是运动的一种形式。培根认为静止是由运动的均衡引起的,或者就是运动的绝对优势所引起的。而在物体表面的静止中,物体内部的物质分子都是不断活动的。

社会政治观: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向

培根和大多数早期资产阶级思想家一样,拥护和支持一个不依附教会的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培根拥护王权,但强调王权应受限制,他反对极端的绝对君主专制。他强调国王要听取谏议,要广开言路,要充分发挥议会和各种议事机构包括各种专门委员会的作用。使言事者不是为取悦人主而是为论事之得失而真正能畅所欲言,甚至提出用人时必须破格以求,不能依固定之阶级或门弟而求之。

对于封建贵族,培根认为他们的骄纵无羁,是很危险的,强调要限制他们的权力,使它不能高于君权国法之上;对于新贵族在内的中小贵族,培根认为他们有时也放言高论,但没有什么危险,他们对于国王来说,既是一种使封建贵族力量不致过于增大的平衡力量,又是缓和民乱的缓冲力量;对于商人,培根认为他们是国家的“脉门”,强调要扶助他们,不能对他们课以重税;对于民众,培根既鄙视又深怀恐惧,他主张对群众除了暴力镇压,还要采用一些欺骗办法笼络,以减少群众的怨愤。

培根提出,要预防变乱,就要消除贫困,具体的就是要发展工商业,‘保护并鼓励工业,禁除游荡,以节俭令制止消耗与浪费,改良并垦殖土壤,调剂物价,轻税薄敛。

宗教观

笃信宇宙主宰精神的存在

培根笃信神灵和宇宙的主宰精神,对宗教的信仰是虔诚的。他明确提出绝不能否认宇宙结构中主宰精神的存在。在《论无神论》一文中,他开宗明义的宣称:“我宁愿相信一切无稽之谈,而绝对不相信宇宙结构是没有一个主宰精神。”培根认为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无神论。在培根看来,主张宇宙万物的次序和美全仗著一大群无限小、无固定位置的微粒的原子学说,表明了宇宙之存在依赖于神力。此外,培根还从宗教的作用上,论证了神灵观念是人性的提高所必需的。培根认为对神的信仰,可以使人得到一种从人性中得不到的力量和信心。培根认为否认有神的人,实质上也就是剥夺了人性所依仗以自拔于人类的弱点的助力,也就是毁灭了人类的尊贵,破坏了人类博大的精神,妨碍了人性的提高。

否定基督教原则

培根虽然笃信字宙主宰精神的存在,但培根在一些主要的、根本的学术思想上,对基督教原则是否定的。首先,在培根本体论思想里,强调自然的、原初的、物质的存在,肯定自然中存在着没有原因的东西,存在着原因的界限,这是对神作为造物主、是一切原因的原因的教义的直接否定。其次,在培根哲学里,感性自然具有无上权威,既是人们认识的对象,又是人们认识的出发点、立足点。这种感性的权威与基督教所倡导的精神才是永恒的,自然,感性不过是卑贱的短暂之物的教义完全不同。再次,在培根的认识论思想里,倡导的是从物到思想的认识路线,这与基督教雅威用思想创造世界,精神在现实中、在认识中都存在于自然之光的原则南粮北辙。最后,从根本上说,培根倡导科学本身就是导致人们思想的非宗教化、世俗化。培根强调科学的归纳法,强调人们在不同认识中作出抉择时,要依靠和尊重经验的证明和理性的论证,而不是诉诸情感、诉诸神明。

主要著作

《论说文集》

《论说文集》(TheEssays)共五十八篇,是培根影响最大的著作。包括《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的统一》《论报复》《论逆境》《论伪装与掩饰》《论父母与子女》《论婚姻与单身》《论嫉妒》《论爱情》《论高位》《论勇敢》《论善与性善》《论贵族》《论叛乱》《论无神论》《论迷信》《论旅行》《论帝王》《论建议》《论时机》《论狡猾》《论自谋的智慧》《论革新》《论敏捷》《论小聪明》《论友谊》《论花费》《论邦国的真正伟大之处》《论养生》《论猜疑》《论言辞》《论殖民》《论财富》《论预言》《论野心》《论化装舞会》《论人性》《论习惯与教育》《论幸运》《论高利贷》《论青年与老年》《论美》《论残疾》《论建筑》《论园艺》《论谈判》《论请托者》《论谣言》《论读书》《论派系》《论礼仪和尊敬》《论称赞》《论虚荣》《论信誉与名声》《论司法》《论愤怒》《论变迁兴衰》。

该书第一版印行于1597年,只有十篇短文。培根把这本书题献给哥哥安东尼,该书出版之后很快脱销,并于1598、1604和1606年重印。1612年,《论说文集》第二版印行,文章的篇数增加到了三十八篇。实际上,这一版的目录页上有四十篇文章,但最后两个题目并没有相应的文章。1613年重印时,又重补了“论信誉与名声”,因此目录上就有了四十一篇,实际上是三十九篇文章。1625年,即培根去世的前一年,印行了《论说文集》的第三版。这一版增加了近二十篇文章,原来的多篇文章得到了扩充和修改。17世纪以来,《论说文集》被重印再版的次数不能胜数,并被翻译成很多国家的语言。学者们称赞这本书是“划时代的名著",它与法国思想家米歇尔·德·蒙田的《蒙田随笔》和巴斯卡的《沉思录》一起被称为现代欧洲哲理散文的三大代表作。

《论说文集》是以资产阶级和贵族子弟为对象,主要表达作者对爱情、宗教、伦理、美貌和财富等的内心感受和思考。作品中有很多名言,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在《论财富》一文中,他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批判了高利贷的做法,但又承认这是时代的产物。在《论美丽》中,培根倡导有生命的艺术应该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

《论古人的智慧》

论古人的智慧》出版于1609年。在这部作品中,培根选取了古希腊诗人作品中的三十一种神话进行了解读。对培根解读的这三十一个神话故事大致可以进行如下的划分,一是政治的,包括《卡珊德拉或实话实说》《提丰或造反者》《赛克罗波斯和残酷大臣》《斯提克斯或协定》《珀修斯或战争》《恩底弥翁或受宠爱的人》《巨人的妹妹或谣言》《阿克罗斯或战争》《默提斯或商议》,共九篇;二是哲学的,包括《潘或自然》《亚克托安和彭忒乌斯与好奇心》《俄狄浦斯或哲学》《卡尔姆或物质的起源》《普罗透斯或物质》《丘比特或原子》《代达勒斯或技工》《厄尼克托尼俄斯或欺骗》《丢卡利翁或再生》《阿塔兰特或利益》《斯芬克斯或科学》《普罗塞皮纳或精神》,共十二篇;三是人生与道德的,包括《那喀索斯或自恋》《门农或早熟》《提托努斯或腻味》《朱诺的求婚者或羞耻》《涅墨西斯或世事无常》《狄俄尼索斯或欲望》《普罗米修斯或人类的状况》《伊卡罗斯的飞行:斯库拉和卡律布狄斯或中间道路》《塞壬或享乐》,共九篇;四是宗教的,有《狄俄墨得斯或宗教狂热》一篇。

培根在三十一篇神话里,提出他自己的政治和科学的见解。在《丘比特或原子》中,培根释义“爱”为原始事物的趋向或本能,或者就是原子的自然的运动。这种东西确实是那种用物质构成一切事物的原始的特殊的力量。在《阿塔兰特或利益》中,他说明了纯理科学和应用科学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现在一般所谓的长期研究和短期研究之间的关系的看法。阿特兰特在赛跑中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她停了下来去拾金苹果的原故。在培根看来,她就是眼光短浅的机械之巧的象征,这种机械的才能满足于有限范围的新发明,但不能理解眞正的目标一一掌握宇宙的隐藏的结构。不过这种关于宇宙的具正的圆两有一天全画出来的时候。培根希望以新发现和新发明来丰富人类生活。在《狄俄墨得斯或宗教狂热》中,培根得出了对宗教战争的警告,宗教战争是不会得到任何持久的成功的。宗教中真正的办法是以理服人,以义服人,以高行服人,应当凭借模范行为和教中圣贤的名言至理来令人信服。

《学术的进展》

学术的进展》(The Adrancement of Learning)出版于 1605年,后来培根又出版了增订版的拉丁文版本《论知识的发展与价值》(Of the Dignity and Advancement of Learning)。《学术的进展》出版之后,为培根带来了崇高的声誉,奠定了培根作为思想家在当时最重要的地位。

《学术的进展》是一部关于知识论的著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第1—5节指出发展学术的种种障碍,破除了阻碍学术发展的错误观点;第6—8节指出研究基督教古希腊建筑、罗马作家对学术的益处。第二部分总结了人类迄今为止的知识,其第1—3节是历史部分,包括自然史、政治史、教会史、文学史;第4节是诗歌,这节最短,培根对此没有进行发挥,后人认为这是一大憾事;第5节至最后是哲学部分,其中包括自然哲学、医学、心理学、逻辑、语言、修辞、伦理和治国术等。

在这部著作里,培根批判了贬损知识的蒙昧主义,从宗教的信仰、国家的文治武功、社会的发展、个人的道德品性等方面论证了知识的巨大功用和价值。培根在《学术的进展》一书中,差不多以整整一卷的篇幅专门论述科学的功劳,给科学和知识以前所未有的尊崇。在《学术的进展》中,培根还提出知识对于文治武功、安邦定国具有重要意义。培根的《学术的进展》的另一大贡献是提出了科学分类的原则和知识体系的新结构。他把知识分为两类,神所启示的知识和人类靠自己的官能所获得的知识。这两类知识又可按获得它们的不同官能分成三种,即凭记忆而产生的历史知识、凭想象力而产生的诗歌、凭理智而产生的哲学。

《新工具》

1620年,培根出版了《新工具》。从1608年开始,培根就把构成这本书的一些部分发给他的朋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几种想法和几条结论》。这篇文章被认为是构成《新工具》的基础。他的朋友鲍德里称这篇文章“展示了培根的大师水准"。《新工具》用拉丁语写出,后来陆续有一些部分被译成英文,但最完整的英译本直到1733年才出现。

本书最初出版的时候,扉页上的书名是《伟大的复兴》,而不是《新工具》。按照培根在该书披露出来的计划,“新工具论:或解释自然的一些指导”只是《伟大的复兴》的第二部分。因此,全书的书名应该是《伟大的复兴》,而不是《新工具》,后来人们再版重印的时候就直接用了《新工具》这一名称。另外,在扉页上还有一幅画,画面上两艘船平稳地驶出海格里斯之柱(Pillars of Hercules),进入茫茫无际的大海。培根用这幅画来作为《伟大的复兴》的扉页,其用意是把自己的工作与新大陆的发现相互比较。新大陆为西方人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而培根的《伟大的复兴》则将带领人们走向知识的新世界。

美国利奥六世威尔·杜兰特说培根的《新工具论:或解释自然的一些指导》是“史诗般的冒险”,是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新工具》不但是培根本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17世纪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在这部著作里,培根对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揭示了阻碍人们求得真知、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新的科学的归纳方法,奠定了现代归纳法和经验论的基础。培根的《新工具》乃是相对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而言,培根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方法并不能为我们增加新知识,成为我们求知的有效工具,因此他要“为理解力开拓一条新路,而这条新路乃是古人未曾试行、未曾知道的”。

《新大西岛》

《新大西岛》是培根晚年未完成的一部著作,其灵感来自柏拉图在《蒂迈欧》和《克里蒂亚》两篇对话中描述的大西岛的中国神话。于他去世的第二年,即1627年出版。培根在这本书里描绘了他理想的社会图景。即科学技术在理想社会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既反映了17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表达了培根对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对社会影响的乐观态度。

这本书很可能写于1624年,但直到1627年即培根死后的第二年才面世,附在《林木集》的结尾。1631年,《新大西岛》被翻译成法语,1633年被翻译成拉丁语,在欧洲广为流传。《新大西岛》中,科学主宰着一切。在"所罗门群岛之宫"领导下,这个地方利用自然科学知识,建立了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生产大力发展、经济力量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都十分丰富的社会。《新大西岛》不仅在资本主义早期的乌托邦作品中佔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就在培根哲学著作中也有重要意义。通过它,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培根一系列关于科学哲学的思想以及社会伦理观。《新大西岛》被公认为培根作品中“最为有趣的一部”,有学者认为,《新大西岛》是培根“对科学最伟大的贡献"。

著作年表

影响

对科学的影响

培根使经验上升为一种科学的原则,成为科学上的必然性。他结束了以神学为依归的经院哲学的旧时代,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它使人们不仅在思维的内容上,从天上回到地下,而且在思维方式上尊重感性现象,承认感性现象,重经验重实际,对扭转上千年来思辨的方法,对科学的发展,对近代科学的建立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培根对人们要求新知识、探求新发明时的认识过程、心理过程的程序化,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这在逻辑科学的发展中也是富有意义的。培根倡导的归纳法也有力地冲破了中世纪经院哲学纯思辨的桎梏,对于推动和促进事实材料的积累和整理,起了很好的作用。这对于处在积累材料阶段的自然科学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当时及后来的科学家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十九世纪的伟大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承认他的生物进化的生存竞争规律是接受培根的思想和方法,在大量收集积累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法总结出来的。培根的归纳法在科学认识中起了重要作用。

对哲学的影响

培根是杰出的唯物主义利奥六世,他结束了以神学为依归的经院哲学的旧时代,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他是新时代哲学的开拓者,是全部经验哲学的首领。

1662年,根据培根的思想,建立了以观察和实验取代抽象思辨推理、以提倡自然知识为宗旨的皇家学会。此后,更多的人在他的归纳法指导下,在广泛的领域研究、收集各种经验事实材料。查尔斯·达尔文在进行物种起源的研究时,完全是按培根学说的原则行事。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循着培根开创的方向研究认识论问题上。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把培根誉为“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认为培根“占有永不倒的重要地位。”伏尔泰把培根作为“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伟大人物”,勒内·笛卡尔也赞扬培根在实验方法方面的贡献,笛卡尔表示希望一些科学家按照培根的方法从事天文学的研究。十八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唯物主义哲学家尊崇培根为新利奥六世的首脑。德尼·狄德罗让·达朗贝尔编的百科全书所遵循的科学分类,基本上正是培根所提出来的。狄德罗在百科全书的序言中,更把该书的巨大荣誉奉献给培根,说他们任此大业而有所成,当归功于培根。

在18世纪,出现“英国哲学是法国人引为依据”的局面,这英国哲学就是培根开创的经验论哲学。在德国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在读了培根的《论学术的进展》一书之后踏上了哲学之路。在他后来的哲学思想发展中,培根也给了他很多的启发。莱布尼兹赞同培根否定抽象存在作为一个原则的思想,并将培根一些思想吸取到自己的学说中。伊曼努尔·康德称誉培根为“近代最伟大的利奥六世之一。”费尔巴哈肯定培根哲学的意义在于“使经验成为自然科学的基础,从而以客观的纯粹的自然观取代了从前幻想、烦琐的自然研究方法。”在俄罗斯赫尔岑也很推崇培根,把他誉为在科学上发现新世界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培根动摇了人们对独断论的盲目信仰,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不倦地、忘我地进行了一些观察和探求工作。在中国,严复也是在培根开创的经验论和归纳法中,找到了一种新哲学认识论,他认为西方“国力富强”在于有各种自然科学作为依据,而各种科学的发展又正在于有培根的认识论作指导。蔡元培也赞扬培根提倡科学,认为培根以后“欧洲科学勃然以兴,各家林立,究其源则培根之功不可掩也。

人物评价

德国利奥六世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评价:“培根的著作自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要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来当格言"。

英国诗人、杰出的讽刺作家、诗人亚历山大·蒲柏评价:“如果你迷恋才华,想想培根是多么卓越,他是人类中最聪明、最智慧却又最卑鄙的一个。”

法国哲学家狄·梅斯特评价:“培根对一切精神性的观念都充满一种无意识的憎恶……培根督促人们从构成事物的原子或分子的空间结构去寻求自然现象的原因,这实在是有史以来玷污人类认识的最荒谬、最粗鄙的观念。”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皮尔士评价:“尽管培根爵士的观念确实比以前的一些观点高明,但在一位对培根的夸夸其谈并无敬畏之感的现代读者的眼里,给他留下较深印象的是培根关于科学研究的程序观点是不完备的。”

犹太裔德国利奥六世、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卡尔·马克思评价:“唯物主义在它的第一个创始人培根那里,还在朴素的形式下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

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让·达朗贝尔评价:“培根是挣脱了许多铁索的伟人。”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评价:“培根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学者柯歇尔评价:“培根是一位自然科学领域中伟大的利奥六世,但人们常常忘记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法学家。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两个领域的基础改革而努力,无论哪个领域,他的主张都呈现出一种匆忙和未竟的壮观。在自然科学领域,培根的目标是顺利终结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在法学领域,首先希望借助其法律格言的概念在后人眼中超过法学家爱德华·柯克,其次是通过对判例法和成文法的汇编整理,实现对查士丁尼一世《国法大全》功绩的超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