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德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更新时间:2024-09-21 11:43

张世德(1893.04~1930.07),男,字董作宾,别号金,广东省吴川市(今吴川市)塘缀镇樟山村人。死时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六十一师第九旅旅长。死后,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晋升其一级,谥封为国民革命军中将

个人生平

张世德,别号金,1893年生于吴川市塘缀镇樟山村一个农民家庭,3岁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抚育成长。辛亥革命爆发,17岁的张世德辞母从戎,参加光复广东省战斗。1919年春,考上阳江军官教练所。毕业后,编入粤军许崇智第一师,为团长陈铭枢所赏识,安排在蔡廷连下任中尉排长。

张世德先后跟随蔡廷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首次北伐、东征陈炯明和南征邓本殷等战斗,功勋显赫。在攻打肇庆城战役中,张世德被击中,弹从背出,忍痛带队首冲入城,甚得军内称赞,师长李济深亲自到广州医院慰问,并奖赏毫银150元,出院后,被升为机关连连长。次年,再升为营长。

1926年,张世德出师北伐,在配合友军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一役中,立下奇功。在攻打军阀孙传芳战斗中,张世德又三战三捷回师武汉市。同年12月,晋升为29团团长,时年33岁。

1927年8月1日,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时,张世德随叶挺指挥的十一军参加起义,负责攻打驻南昌老营房之敌,战斗异常激烈,其他各处战斗已经结束,此处尚在激战。张世德率领的29团打得勇猛,取得歼敌胜利,缴获了大批枪械。

南昌起义后,张世德脱离起义军指挥系统,加入蒋光、蔡廷锴重建的第十一军,任第十一军第二纵队队长,下辖两个团。1929年夏,张世德任61师第9旅旅长,正式投向国民党南京政府。

此后,张世德以“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参加了蒋介石同各派军阀的战争,先后率部与桂军和冯(玉祥)阎(锡山区)军阀大战。张世德指挥作战英勇,屡受嘉奖。1930年,张世德奉命出师湖南省截击桂军,7月间大败敌军后,亲带卫队巡视战场时,被桂军收容队击中阵亡。广东省军政当局闻悉凶讯,甚表哀悼,除即拨安葬费及抚恤金外,还下令将其灵枢运返吴川市原籍安葬,并将其战功呈报国民政府及军委,批准晋升一级,谥为中将

第二年,广东军政领导陈济棠等及社会各界人士,请准拨款在吴川市樟山村筹办世德职业学校,以示纪念。张世德阵亡时年仅37岁,他从军20年,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参加南昌起义,写下光辉的一页,但离开起义部队投向南京国民政府,为军阀的争夺势力而战,最后成了军阀混乱的牺牲品,令人叹息。

张世德(1893—1930),字董作宾,别号金,广东省吴川市塘缀镇樟山村人,生于一八九三年(清光绪十九年)四月,卒于一九三零年(民国十九年)七月。死时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六一师第九旅旅长。死后,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晋升其一级,谥封为中将

张世德生于一个清贫耕读家庭。父宏英,母李氏。张三岁失。赖勤劳节俭扶养成长,八岁就读乡间私塾,课余助母劳动,待亲甚孝。十七岁时,清朝腐败,群雄四起,反清潮涌。他为了报国救民,辞母离家投身军旅。辛亥年十月十日武昌区一声炮响,他受感动,参加广东省光复。从此,有时在军旅服役,有时辞军返家,勤耕供养其母。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廉江市邹开(又名实初),就高州府道,响应孙中山号召,护法讨龙济光,招兵扩军。张世德往设军,邹见其胆量过人,收为身边马弁。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春,张世德考进护国军阳江军官教练所,毕业后,编入许崇智部第一师(师长邓仲元)一九二零年(民国九年)春,该师在广州东较场集训,团长陈铭枢见张世德,讶曰:“此壮士!”即与谈话,非常赞赏,提张世德为蔡廷锴连中尉排长。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由赣回粤,讨伐陈炯明。张世德随军参加战斗。同年六月十六日把陈部赶出广州市。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四月十日,桂军将领沈鸿英部。勾结北洋军阀,企图倒戈反孙中山粤军一师奉命讨伐。在花县新街大败沈军,张初立战功。后追敌到肇庆城。陈铭枢组织先锋敢死队,用炸药破城。刚炸破城墙,张世德被弹击中,弹从背出,犹忍痛带队首冲入城。因此甚得军内称赞。师长李济深(邓仲元已受刺身亡)亲到广州医院向他慰问,并赏给他毫银壹佰伍拾元。他伤愈出院后,团长陈铭枢更加重视,擢升他为机关连长。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七月,李济深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率领全军南征八属联军司令邓本殷。张世德随陈铭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南下。当部队开到家乡吴川市时,乡中青年踊跃投入其连队。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春,团长将光鼐,以其素来矫勇善战,遂推荐晋升为营长(接范汉杰缺),驻防钦州市。同年七月出师明成祖北伐,他随北伐军队从韶关市取道江西省湖南省,受到沿途群众夹道迎送,张营官兵斗志益增,扫荡两省大小军阀,势如摧枯拉朽。张在参加平江县血战,及迂回丁泗桥东侧,突占敌军退路咸宁市,配合友军(十二师叶挺独立团)攻克丁泗桥,立了奇功。同年八月三十日参加攻克贺胜桥,直捣武汉市,于困守武昌区的敌将刘玉春部苦战二个月。这时,吴佩孚勾结东边军阀孙传芳,由赣出兵,企图牵制北伐军。于是张又奉命挥军东下九江及南昌市,于孙军三战三捷,再回师武汉。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原第四军第十师,扩编为十一军,张世德晋升为该军第二十九团团长。扩编后,张团奉命开往河南省,于奉军作战,攻克郑州开封。大有直捣北京市之势。但由于宁汉纷争紧张,才奉命回师武汉。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四月,武汉政府任命第四军军长张发奎兼十一军军长,原该军二十四师师长叶挺兼副军长。(军长陈铭枢因亲蒋已离队。副军长将光鼐往泸留医。)于是由叶副军长率领全军东下南昌市,以防南京政府军队进攻。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叶挺率领十一军参加。张团亦参加,缴获朱培德部大批军械。当敌来进攻时,叶挺命令第十师师长蔡延凯率全军打回广东省。队伍开行途中,蔡延凯召他认为知心的张世德来密商,提出不听叶挺命令,既不跟共产党走,又不要跟张发奎走。蔡认为现开回广东回被人吃掉,只有福建省军队最薄弱,应先开到那里,等和陈蒋两位军长取得联系后,才作行动。蔡还要涨串联知心官兵一致行动。当部队开到进贤县城时,蔡便令张带可靠官兵戒严,召集全军共产党员官兵及张发奎派来的人开会。会上蔡县宣布:今后与你们分道扬,发足欠饷及川资,请你们离开队伍。同时为了大家安全离境起见,派张团长带兵护送一天(史称进贤送客)。张为蔡完成这次资遣任务后,适任团内第一营长出缺,便提请自己兄弟张炎连长补升遗缺。

张团入闽后,驻闽省河口镇。不久将光鼐回队,蒋蔡决定:又恢复第十一军建制,将第十师扩编为第十、二十四两师,向全闽省进军,张世德升为第十一军第二纵队长,率领两个团。后经征得广东省主席李济深和第八路剿总指挥陈济裳同意,便把队伍开回广东。但当时第四军长张发奎,亦急行军,欲争夺广东地盘。张团开到河源老隆一带时,突入张军重围。激战三昼夜,全团伤亡惨重,幸得援军才得脱险。

张世德自辛亥革命前投军至其队伍开到老隆时,戎马生涯已经有了十七年。在这十七年中,他参加大小战役数百次,都是本着孙中山的宗旨、推翻清代、打倒军阀、实现中国的统一。而且在此革命战争中,创立了汗马功劳。但自老隆战役之后,直到一九三〇年(民国十九年)七月七阵亡时止,他参加的战争性质变了。即是说他参加了新军阀的国共内战,又参加了攻打工农红军的反革命战争。

一九二七年冬至一九二八年春,张的部队除于东江参加讨伐张发奎军一些战争外,大部分时间是驻防广州大沙头整训。于是张派人回家乡吴川市,招收大批新兵补充,使其所带的部队成为吴川的兄弟军。一九二八年四月至一九二九年三月,十一军军长陈铭枢分管南区(内辖高电钦廉海南省);第六十师蔡延凯部调海口市驻防。张升为该师副师长,蔡因外出休假,张世德负责全师工作。他在海南岛几个月中,除收编和剿灭一些土匪外,主要入山区打工农红军。因此甚得海南省上层绅商称赞。一九二七年七月,蔡师奉令压缩。张任广东编遣区第三师独立团少将团长。一九二九年八月张又调第六十一师(将光鼐师长)任第九旅旅长。

早在一九二八年三月,李济深入南京市蒋介石拘留于汤山后,广东省亲李济深和徐景唐等军人,举兵反蒋。当反蒋军队进攻广州市,广州处在危急之际,广东军政当局陈济裳、陈铭枢,急调蒋蔡二师回广州,于是张世德参加攻打反蒋军,收复惠州、兴、梅、潮汕地区等地。穷追敌军到江西省,转战几个月,胜利回广州。

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夏,华北冯阎军倒蒋大兴,同年十一月张桂联军联合,由西江东下,桂军进占了。由湖南省南下的张发奎军,已攻到花县赤泥圩。广州郊区已闻枪声,盘踞广东省的陈济裳,有被张桂军取代之危。但张世德率第九旅官兵,赶上战场,配合友军作战,即将危局扭转过来。张击败来犯之敌后,乘胜追击,占领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于一九三〇年一月,追敌军到北流市于桂军黄绍雄部激战几昼夜。张旅亦有伤亡(张炎团长此役受伤),回师广州市休整。一九三〇年(民国十九年)夏,冯阎倒蒋军南下。张桂军北上。二军欲于长江武汉市会师。于是张世德旅又奉令出师湖南省截击桂军。于一九三〇年七月间,行军到衡阳市西郊探山一带,于桂军相遇,激战两夜。张旅英勇打败敌军,张世德为爱护官兵着想,亲带卫队巡视战场,检查有无遗下自己的伤员,被桂军收容队击中阵亡。

广东省军政当局,一闻张旅长阵亡,甚表哀悼。除即拨发安葬费及付息金给其家属外,还下令当张灵柩运回吴川市安葬时,沿途所经各地,党政军各界,都应组织队伍迎送。故凡张灵柩经过之处,“魂归故里荣葬特思”的标语,高高飘扬。事后广东军政将其战功,呈报国民政府及军委,批准晋升为一级,谧封为中将。所遗旅长职缺,晋升其弟第十七团团长张炎充任,使该旅继承张旅长作战英勇,及社会各界人士,请准拨款在吴川市樟山村,筹办世德职业中学校,以示永远纪念。

后世纪念

张世德阵亡后由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拨款,并由其堂弟张炎将军亲自操办,在故乡塘缀镇樟山村建立世德学校,以彰显纪念张世德将军的卓著功勋。一方面为了纪念以身殉国的张世德将军,以之激励后人;另一方面是要走“教育兴国”的道路以造福桑梓。

1932年,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校名“世德学校”。随之成立了由张炎将军为主席,蔡廷锴、蒋光鼐、陈铭枢陈济棠孙科等为校董的88人董事会。

1985年8月,学校更名为“吴川市张炎中学”,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张炎纪念中学

参考资料

留名“南昌起义”纪念壁的三名吴川人.湛江日报.2013-03-25

张世德将军传略.吴川市人民政府.2013-05-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