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辞典 :现代汉语辞典

更新时间:2024-09-20 17:51

学习汉语的一部重要辞书,即从1949年中国当代史为词语基础的释义辞典,1999年开始出版后历经五次修订完善了现代词语的解释,是老少皆宜的汉语学习工具书。

词典介绍

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词汇的单位

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例如“书”,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shū”,它的意义是“成本的著作”;“马虎”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mǎhu”意义是“不认真”。它们都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单位。

词语

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它和词都表示一定的意义,也是造句成分,可以单说或单用,但短语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它是可以分离的,中间往往能插入别的造句成分,而词是不能分离的,分离之后就不表示原来的意义了。

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由短语,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的需要的临时组合,自由短语既一般的短语。固定短语又可分为专名(专有名称)和熟语两类。专名以企事业单位名称占绝大多数。例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召集会议,举办活动,也可以用固定短语作专名,如:“世界妇女和平大会”、“北京国际女子马拉松赛”。一般短语一旦用作书名、篇名、杂志名、电影电视片名也是固定短语,如:《鲁迅全集》、《新华月报》等。如不是书名、杂志名、电影名等,便只是一般短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略语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为了称说方便,人们常把形式较长的名称或习用的短语化短,成为略语。可分为两类:简称或数字略语。简称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与全称相对而言的。简称本来是全称的临时替代,在正式场合往往要用全称。但是有些简称经长期使用,形式和内容都固定化了,便转化为一般的词,全称反而很少使用了。例如“地铁”、“空调”等。数字略语,对一些习用的联合短语,选择其中各项的共同语速加上短语包含的项数,即构成数字略语,例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 陆军、海军、空军——三军

构词类型

词都是由一个或几个语素构成的,构成语素分两种,一种叫词根,指的是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不固定的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一种叫词缀,指的是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的不成词语素。例如“桌子”中的“桌”是词根语素,“子”是词缀语素。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单纯词包括连绵词、叠音词和音译的外来词。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的总称,也可以指一个人或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由词和熟语组成。词汇的核心部分是基本词汇。词汇的发展包括旧词的消失、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演变。经过新陈代谢,词汇体系越来越丰富。

词汇释意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之解字》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汉人起源

汉朝以前,中华大地群雄争霸,各诸侯国重多,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燕、郑、吴、田齐、等。北方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氐、羌等。古代时期,所属国的军队、百姓,称之为所属国军、人,但阅遍古籍、史记唯不见有“东汉”、“汉族”之称一词\u003e 秦汉时期,胡亥秦胡亥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泗水亭长刘邦集结190人起兵同项羽领导的起义军。于秦胡亥三年[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十月共同推翻秦朝统治。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引兵入关,听说刘邦已定关中称汉王,项羽大怒,进驻鸿门宴和项王营遗址,欲攻刘邦。十二月,见项羽拥40万大军入关,虑及实力悬殊,乃委曲求全,听从张嫉囊饧??字梁杳?今临潼东北)谢过,项羽谋士范增策划在宴会上刺杀刘邦未成,此谓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项羽入关后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占有巴蜀(四川省、东部为巴、西部为蜀)、渭河平原(陕西省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此时刘邦所率领的军队称汉军,巴蜀地区的百姓称蜀人,而陕西地区的百姓被称做秦人,无“汉人”之称。刘邦以巴蜀、关中为根据地,与项羽进行了长达五年争夺帝位的楚汉战争。在萧何陈平张良韩信等一批军事奇才的帮助下,汉高帝四年(前203年)十二月,围歼楚军于垓下古战场遗址(今河南鹿邑东,一说安徽灵璧东南),统一天下。汉高帝五年(前202年)二月即皇帝位于定陶区(今山东定陶西北)氾水北,建立了大汉朝。但未见有“汉族”名讳。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恒为代王时在平遥古城西十二里建都,称“中都”,并在中都为代王18年,中都为大汉属地边关。高祖二十八年(前188年),刘启出生于平遥县,到刘启称帝时,景帝元年(前156年)未曾见“汉人”一词的记载。自西周(公元前17世纪)起,北方族经常侵暴中原,西周定王颐静姬静五年(公元前823年),曾命大军明成祖北伐,后为五胡。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刘彻继位,为了震慑五胡,(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确保大汉朝江山,元封元年(前110年)11月,汉武帝刘彻召集12部将军,亲率18万汉军人马,巡视边关中都(平遥古城西十二里)。从此,北方五胡便将中都(平遥古城西十二里)称为“汉地”,居民称作“汉族”。(《晋书刘渊载记)“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虽然,晋人未必同我。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後主,以怀人望。”乃迁于左国城,远人归附者数万。”到五胡乱华时期的西晋(公元304年),更有明确记载“汉族”之词,《晋书·北狄匈奴传》说:"匈奴五千余落,入居朔方郡诸郡,与汉人杂处”。敦煌市出土的古籍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尽。" 西晋初年傅咸上书中说:“户口比汉十分之一”。汉文时,贾谊上疏曰: “而汉岁致金絮采缯以奉之。夷狄征令”。即此“汉人”词汇是由中都(平遥古城西十二里)内传渭河平原、外传五胡(匈奴、鲜卑、羯、羌、氐)、西域。东晋永和4年(公元349)冉闵发起“杀胡令”,全国汉民响应,将胡人杀剩不足十之二三,剩余胡人逃向欧洲,将“汉族”词汇带入欧洲。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