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关镇 :陕西省商洛市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3-09-20 14:20

竹林关镇位于丹凤县东南部,是一个“一鸡鸣三县、两河注一关”的边贸重镇,这里曾是“水舟通荆襄,驼马入蓝关”的水旱码头,商贸活跃,因竹子多而得名。竹林关镇总面积236平方公里,辖18个村(社区)133个村民小组3.2万人。

位于竹林关镇竹林关村的桃花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规划总面积6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2012年8月被授予省级水保科技示范园,2014年底被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竹林关镇发展魔芋种植2780亩,节能日光温室大棚33个,食用菌大棚65个,栽植连翘、黄姜、山茱萸等中药材1.8万亩,发展茶园3000亩,良种核桃1600亩。全镇18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

位于竹林关镇丹水社区的竹林关江北移民搬迁安置点,为陕南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点之一,始建于2011年,截止2021年6月陕西日报消息,该安置点已建设安置楼106栋,其中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850户3386人。

历史沿革

昔因竹林茂密,又为交通要道、军事关隘,故名。

乾隆,始属山阳县土门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东三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竹林关联保。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分属商州区、山阳、商南县3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设竹林关镇,属龙驹镇设治局。

1949年,设竹林关乡,属丹凤县

1958年9月,成立丹江公社,属商南县。

1961年10月,更名竹林关公社,复属丹凤县。

1984年6月,改设乡。

1997年5月,撤销竹林关乡、张乡、西岭乡,与古路河乡一部分,合并设立竹林关镇。

2001年11月,石槽沟乡并入。

2011年6月,东岭乡并入。

地理环境

竹林关位于丹凤县南部,东邻商南县金丝峡镇,南连山阳县王阎镇,西接土门镇寺坪镇,北界月日镇、花瓶子镇。总面积235.39平方千米,有“鸡叫一声听三县”之说。鹘岭、流岭,分布南北,丹江银花河交汇境内。境内北部与南部山峦起伏,河谷狭窄,中部银花河两岸宽阔平坦,土地肥沃,为丹凤县水稻主要产区。区公所驻地竹林关街,明代在此设巡检司,旧筑有城,已不存。竹林关街今有丹(凤)竹(林关)、黄(土包)郭(村)公路直达县城及山阳、商南等县。一、四、七逢集,集市万头攒动,有“陕南集镇的明珠”之誉。下辖竹林关、张塬、土门、东岭、西岭、龙王乡河、古路河、石槽沟8个乡,48个行政村,358个组,10163户,39142人,总面积332.73平方公里,耕地43397亩。特产以水晶著称,以竹编闻名,以柑橘属棕榈独有,以龙须草为大棕。全区有中小学94所。竹林关乡的杨泗庙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红三军司令部驻地,贺龙在此曾和“左”倾路线代表夏曦作过斗争。闻人有全国治安模范王福久。

竹林关位于县城东南方向45公里处,是丹江通道上又一水旱码头,为三省(河南省、湖北、陕西省)和四县(商南县山阳县丹凤县、西)边沿的重要农村集镇,公共事业机构齐全,各项设施初见规模,为竹林关区及乡政府所在地,是县南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竹林关集镇南北约500米,东西长1300米,背山面水。随着集市贸易的繁荣,集场已显狭窄和简陋。竹林关乡政府1984年多次讨论订出规划,绘制蓝图,将集镇建设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改老街路为混凝土路面,第二阶段开拓600米新街,第三阶段改造河北小水电站提供生产、照明用电,第四阶段堤路结合(两公里)将过境公路移往镇外,修建自来水设施。1986年8月完成第一步工程,根本上改变了“晴天土飞难睁眼、雨天泥水行路难”。1989年完成第二、第三阶段任务,实现路平灯明。第四阶段任务(堤路结合)九十年代初完成。《中国建设报》以“陕南明珠”为题,登载了竹林关集镇建设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竹林关大开关门,招商引资,稳农兴商,先后被树为省、市级文明集镇和文明市场,被誉为陕南集镇建设的一颗明珠。2002年先后被中、省授予全国和全省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竹林关镇辖16个村,75个村民小组,5329户,21068人,有耕地17871亩,总面积148.73平方公里。丹竹公路、山郭公路穿境而过,可直达县城及山阳县商南县等县。丹江银花河交汇于竹林关镇政府驻地竹林关村,水力资源丰富。

位置境域

秦祁地槽东秦岭褶皱系由北向南,由加里东、华力西和印支三个褶皱带组成,被柞水县凤镇至竹林关复活断裂所相隔,呈东西向展布,构建复杂,岩性变化大。

地形地貌

竹林关镇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境内山大坡陡、沟多谷深。最高点位于桃花主峰月亮台,海拔1483.6米;最低点雷家洞村范家塬,海拔412米,亦为丹凤县的最低点,相对高差1071.6米。

主要山系

流岭

山阳县与丹凤两县交界处入境,经寺坪东延至丹江与竹林关镇银花河交汇处的龙嘴为终点。北面支脉伸向丹江河畔;南面支脉伸向银花河畔。在丹凤境内长50千米,主脊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点天桥山海拔1770.2米。

鹘岭

位于银花河南,沿山阳区与丹凤交界伸展,向北伸至银花河畔,长16千米,主脊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最高点月亮台,海拔1483.6米。

气候

竹林关镇多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687.4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21天。

水分

竹林关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主要河流有丹江银花河、石槽沟等,其中石槽沟由南向北流入银花河,银花河自西往东汇人丹江。境内河道全长125千米。

丹江河

因传说曾产丹鱼而得名,又称丹渊、赤水市、粉青江,为汉江最长支流。商州区城至龙驹寨丹江河段谷称“州河”,龙驹至河南省荆紫关镇河段,谷称“寨河”。刘家涧至竹林关一段,称“月日峡”或“流岭峡,长48千米,其中除月日滩、孤山坪两处湾道有较多农田分布外,其余谷地多属变质岩砂岩组成的陡峭峡谷,两岸谷坡多在30度至70度左右,谷底峡窄、具有修筑库坝的优良条件。

储水量

丹江常流量为24.5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为3440立方米/秒(1921年),多年平均总径流量为176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0.039立方米/秒(1962年)。多年平均总径流量为13.5亿立方米。

银花河

因通过银花镇而得名。发源于山阳县之西沟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全长80千米,总流域面积1045平方千米,东西流向,西自山阳县姚沟口东流入本县,于竹林关龙嘴入丹江。为长江三级支流。两岸地势平缓,北岸比较开阔,土地肥活,气候温和,为富饶之地。注入银花河的有古路河、商路河、龙王庙河、神旗沟河、南丈沟河、石槽沟河等。

自然灾害

竹林关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低温、雷击、滑坡、泥石流等。最为严重的一次灾害发生在2010年7月23日晚,降雨量高达330毫米。洪水、泥石流淹没集镇,最深处达4米,全镇倒塌房屋1169户4198间,公路全线中断,11千米人畜饮水管道全部毁坏,中心小学、敬老院等被夷为平地。

自然资源

竹林关镇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山清水秀,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和中药材生长。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豆类、薯类为主。全镇有中药材120余种,产量较大的有黄姜、二花、天麻、柴胡、猪苓、钱皮、川地龙、香炉草、桔梗丹参远志等30余种。特产以水晶著称,以竹编、草编闻名,以柑橘属棕榈独有,以龙须草为大宗。经济林木有核桃、柿子、大枣、板栗、柑橘苹果、竹子、山茱萸油桐等。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以拟金茅产量为最大。野生保护动物有林麝、锦鸡、黄羊、果子狸等。名优土特产品有核桃、板栗、柿子等。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有铁、镁、,非金属矿有沙金、水晶石、碳酸钙、石材等。

矿产资源

竹林关镇境内主要矿藏资源有铁、镁、钒、砂金、水晶石、石灰石、花岗石等,尤以钒的储量为最大。生物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油松侧柏桲椤叶栎、核桃、板栗、中国樱桃等150余种;野生动物有林麝锦鸡、蒙原羚、果子狸等。农业耕地面积2.33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3.6万亩,林地14.4万亩。

行政沿革

因竹子居多而得名。1949年设竹林关乡、东岭乡(1950年改称东岗乡,1953年复称东岭乡,1955年改为东长岗乡)、西岭乡(1950年更名西长岗岭乡,1953年复称西岭乡);石槽沟乡。1953年设张家塬乡,1956年并入竹林关乡。1958年分属属丹江公社、国庆公社,1961年前者分为竹林关公社、张家塬公社、东岭公社、西岭公社,后者改为石槽沟公社。1984年改竹林关乡、张家塬乡、东岭乡、西岭镇、石槽沟乡。

1996年,竹林关乡面积31.5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辖竹林关、东关、白李湾、雷家洞、州河北、桃峰6个行政村,距县城27.5千米;张家塬乡面积21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辖张家塬、洞底、王塬、南丈沟、竹条沟5个行政村,距县城27千米;东岭乡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大桑园、石香炉、中一、孤山坪、小东岭、北岭、新红7个行政村,距县城25.7千米;西岭乡面积44.1平方千米,人口0.3万人,辖茶房垭、温池、南案、三皇庙、柳林沟5个行政村,距县城17.5千米;石槽沟乡石槽沟乡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辖中厂、长石阳河、洼口、小梁沟、月凤6个行政村,距县城33千米。1997年,撤销张塬乡、竹林关乡、西岭乡,合并设立竹林关镇。2001年,撤销石槽沟乡并入竹林关镇。

2002年,竹林关镇面积148.73平方千米,共5329户21068人,辖16个村,75个村民小组;东岭乡东接商南县梁家湾镇,西邻竹林关镇,北与花瓶乡接壤,面积64平方千米,共1036户4354人,辖4个村,20个村民小组,距县城45千米。2011年,撤销东岭乡(乡政府驻大桑园村)并入竹林关镇。2015年将土门镇东楼村、八龙庙村划归竹林关镇。

截至2011年末,竹林关镇辖竹林关、桃峰、雷家洞、州河北、大桑园、孤山坪、温池、赵家庵、洞底、张塬、王塬、南丈沟、茶房垭、光明、南院、长石炼、中厂、月凤、洼口、阳河村20个行政村;下设9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竹林关镇下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竹林关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竹林关镇辖区总人口28367人。另有流动人口3300人。总人口中,男性14978人,占52.8%;女性13389人,占47.2%;14岁以下4369人,占15.4%;15—64岁21672人,占76.4%;65岁以上2326人,占8.2%。2011年,竹林关镇人口出生率9.31‰,人口死亡率5.74‰,人口自然增长率3.5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3人。

截至2018年末,竹林关镇户籍人口33507人。

2020年末,竹林关镇总人口24613人。

经济

综述

竹林关镇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以商贸、餐饮、建筑建材、加工贩运为主的沿江、沿河、沿路工贸型经济带。其中建筑建材系列包括砖瓦业、板材加工、建筑安装等企业,工艺美术品系列包括地毯、绒绣、草编、竹编企业,采矿系列有矿石水晶工艺加工等企业。年生产各种规格板石25万平方米,工艺茶几2500套,年产值550万元,实现利税180万元,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华兴工艺绣品公司自1997年8月投产以来,加工各类绣品8万余件,产值达40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日本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恒丹生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758万元,年产皂苷150吨,产值6000万元,年创利税280万元,其中税金100万元。该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小康做出了较大贡献。

2011年,竹林关镇财政总收入425.6万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6.4万元,比上年增长39.2%。

2011年,竹林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655元,比上年增长29.15%。

第一产业

2011年,竹林关镇农业总产值1.4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8.9%。

竹林关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蜀黍属、薯类为主。2011年,竹林关镇粮食生产8152吨,其中小麦1938吨、玉米4252吨。

竹林关镇主要经济作物以黄姜、二花、天麻丹参等中药材为主,2011年,竹林关镇种植各类药材3000亩产值600万元。

截至2011年,竹林关镇累计造林2.89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植树15.44万株,林木覆盖率57.7%,活立木蓄积量20.91万立方米。2011年,竹林关镇水杂果种植面积1000余亩,核桃产量70吨、板栗21吨、花椒3吨。林业总产值7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4.9%。

竹林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竹林关镇生猪饲养量3.67万头,年末存栏2.03万头;羊饲养量5856只,年末存栏2623只;家禽饲养量28万羽。2011年,竹林关镇禽蛋242吨;畜牧业总产值622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43.5%。

第二产业

2018年,竹林关镇有工业企业26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个。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竹林关镇有集市贸易1个,各类商业网点20个,职工1100人。2011年,竹林关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9840万元,比上年增长1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500万元。

截至2011年末,竹林关镇有邮政支局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98.8千米,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38万件,征订报纸、期刊1.61万份(册),业务收入5.21万元。

截至2011年末,竹林关镇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电话普及率60%,宽带接入用户800户,覆盖率11%。

截至2011年末,竹林关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人均储蓄7403元,各项贷款余额8756万元,比上年增长13.86%。

2018年,竹林关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39个。

文化

社火

路灯会,为南院、光明一带所特有(兼具灯展及举行游行)。竹林关一带古历三月十八有娘娘会两天、二十财神节两天,二十二的关羽会和二十三的药王会已经消失。当时四会市相连持续六天,不仅昼夜有戏,而且有路灯会,元霄节时燃灯道人

路灯会由白龙社、青龙社、黑龙社、黄龙社、关王社、三官社、张村社、阎涧社轮渡承办。其灯会之规模,花灯之奇,为方圆数百里所仅有,素以”全架灯“闻名。

腰鼓

花鼓戏原由“下洛杉矶湖人”引进,服装道具较简,一般只用二至三人扮演,四至五人伴奏,有“七紧、八、九消停”之说。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农民过礼请演唱。二十年前,竹林关、古路河人不仅爱看花鼓,而且几乎人人会哼花鼓,被称为“荆州花鼓戏窝”。其传统花鼓剧目百余种,包括《西楼会》、《站花墙》、《吵嫁装》、《大拦桥》、《卖羊肉》、《回河南》、《小姑贤》、《小喜接妹》、《夫妻观灯》、《梁山伯与祝英台》、《刘海打柴》、《来盆吃面》、《石榴娃烧火》、《王婆骂鸡》、《上竹山》、《马金狗闹学》、《送香茶》、《打草娃》、《绣荷包》、《劝姑》、《济贫》、《血刀记》、《白扇记》等。

交通

竹林关镇境内上海—西安高速公路和丹竹公路、山郭公路自西、北穿境而过,镇区有高速公路出口。村村通水泥路,总长120千米。截至2011年末,竹林关镇镇区道路全长6千米;道路铺装面积28060平方米;镇区桥梁4座,总长1.6千米。

社会

科教文卫

竹林关镇共有学校39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16所,初小18所,有教师266人,在校学生5415人。全镇有村卫生所22个,镇中心卫生院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一级甲等医院”。有线电视网络由集镇向农村延伸,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政救济、军属优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教育

截至2011年末,竹林关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00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35所,在校生5415人,专任教师266人;中学1所,在校生1260人,专任教师11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5%。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竹林关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1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6.47%。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竹林关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0个,各类图书室20个,藏书30万余册。

截至2011年末,竹林关镇有线电视用户2500户,入户率31%;“村村通”4300多户,覆盖率53%。

体育

截至2011年末,竹林关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3个村有活动中心,3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竹林关镇有镇中心医院1个,为综合性一级甲等医院,医护人员36人,病床3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1张,固定资产总值420万元;村卫生所20个,专业医护人员40人。2011年,竹林关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000人次。2011年,竹林关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8367人,参合率达100%。

社会保障

2011年,竹林关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10户,4043人,支出608.9万元,比上年增长42.7%;农村医疗救助513人次,支出46万元;农村临时救济435人次,支出78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70人,支出50.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4.6万元。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6825人,参保率89.7%,领取养老金2627人,支出93.1万元。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竹林关镇镇区建自来水厂1个,生产能力10000吨/日,主管道9千米,年工业用水120万吨,生活用水24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3%,排水管道10千米。

截至2011年末,竹林关镇镇区有35千伏变电站1个,变压器62台,总容量12兆伏安,高压线路80千米,用电负荷4790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612.6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8.2%,供电可靠率98.6%。

旅游

境内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众多,“竹林关八景”远近闻名,佛教文化源远流长。革命纪念地有红三军遗址杨泗庙,古建筑有城隍庙桃花公主庙、杨乃庄祖师庙、青龙山北顶娘娘庙、月亮台祖师庙,均住有道士,常年游客不断。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竹林关镇为2019年国家卫生乡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