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侃 :蒙古帝国将领

更新时间:2024-09-20 17:33

郭侃(?—公元1277年),字仲和,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蒙古帝国、元朝将领。

郭侃出身名将世家,幼年被丞相史天泽收为养子,他年少勇武,二十岁时就封百户,后因率军打败金军而立下功勋,先后晋升总把、千户。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郭侃改任抄马那颜,跟随宗王旭烈兀西征,在木乃兮破敌五万,攻下城池一百二十八座,屡建功勋;在继续西进的途中,郭侃连破巴格达阿拉伯埃及、西欧多国众多城池,扬名在外。至元宪宗九年(公元1259年),西域地区基本平定,郭侃于是回到穰城屯田驻守。中统元年(1260年),孛儿只斤·忽必烈登基为帝,郭侃上疏提出修筑首都,设立省台等二十五条建议,及平宋之策,后升任江汉大都督府理问官。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青州市李璮徐州市总管李哥起兵叛乱,宋国夏贵再次侵扰边疆,郭侃率部前往平定。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郭侃先后调任滕州市同知、高唐县令。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高唐人吴乞儿与济南市道士胡王反叛,郭侃率兵前往平定。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郭侃改任白马县令,僧人臧罗汉与彰德府赵当驴作乱,郭侃前往讨平。因熟悉军务,郭侃被孛儿只斤·忽必烈升为万户,随军攻克襄阳市。后来江南平定,郭侃升任宁海县知州,在任一年去世。

郭侃追随蒙古军队西征,一生攻克城池七百多座,足迹横扫欧亚,为蒙古帝国扩张版图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郭侃在担任地方官员期间,不仅提出了建立国号,修筑首都,设立省台等实用建议及平宋之策,还多次平定地方叛乱,促成了元朝的稳定和大一统。后世史家宋濂屠寄等都对郭侃的领军之才予以了高度肯定,不过近代史家柯劭忞却对认为元朝并无汉人领兵的先例,对郭侃的作战功绩尚且存疑。

人物生平

名将之后

郭侃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其祖父郭宝玉与其父郭德海均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麾下大将。郭侃幼年时受到丞相史天泽的器重,被其留在家中教养。郭侃常随史天泽出入战阵,为人勇敢而有谋略,二十岁时就受封百户。

元太宗四年(公元1232年),金军领伯撒再度攻打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郭侃率军抵抗,在新卫州(今河南省汲县)破敌四万。此后郭侃又渡过黄河,袭击金朝皇帝,并在归德的阏伯台(今睢阳区)打败了他的军队,随即又在速不台的指挥下攻打开封市(今河南省开封市)西门,金军守将崔立投降。郭侃因为军功被任命为总把,跟随史天泽屯军驻守在太康县(今河南省周口市),而后他又因攻克德安(今湖北安陆县)的功劳晋升为千户。

西征扬名

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郭侃押运送军械前往和林(蒙古旧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改任抄马那颜,跟随元宪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西征。次年,大军行进到木乃兮(今伊朗北部里海南岸)。郭侃发现该国在许多道路上都掘了深坑壕沟,于是便在水中投毒,进而破敌军五万人,攻下城池一百二十八座,并将国王忽都答而兀朱斩杀。

元宪宗六年(公元1256年),郭侃所在的大军行至乞都卜(今伊朗德黑兰东北达姆甘一带)。那座城池修建在担寒山上,通过悬梯上下,且有精兵悍卒把守。郭侃筑造了夹城围敌,难以攻克,于是架炮轰击。守城将领火者纳失儿开门投降。孛儿只斤·旭烈兀派遣郭侃前去劝说兀鲁兀乃王投降。当时兀鲁兀乃王的父亲阿力原本据守西城,被郭侃攻破后逃去占守东城。郭侃又攻占了东城并将其斩杀。次年初,部队打到了兀里儿城。郭侃命令士兵埋伏隐蔽,听到鸣锣声就发起进攻。敌兵果真来了,一时之间,四面伏兵一拥而上,将敌人尽数消灭。海牙王投降。此后郭侃又接着向西征讨阿刺汀,在指挥消灭了那里的游动兵卒三万多人后,拶答而王称臣投降。郭侃打到乞石迷部(今克什米尔)的时候,忽里王也向他投降。

破巴格达

孛儿只斤·蒙哥八年(公元1258年)郭侃又追随孛儿只斤·旭烈兀征讨黑衣阿拉伯帝国(即阿拔斯王朝,今伊拉克)的首都报达(即巴格达)。报达国是西戎的一个大国,领土面积多大八千里,父子相传的王位在这里已有四十二代,还有数十万精兵镇守。郭侃的部队来到这里后,破敌七万多人,还在西城进行了大肆屠杀。而后郭侃又攻下东城。东城的房屋建筑皆为沉檀木修建而成。蒙古军放火将其焚烧,香味甚至能飘到百里之外。东西两城之间有一条大河,郭侃为防敌军逃跑,预先搭建了浮桥以。城破之后,合里法王想要乘船逃走,却见河中有浮桥阻拦,只好前往郭侃的军营请降。合里法王手下的将领纣答儿逃走,郭侃亲自领兵追击了十多里,终于在次日将其俘获,并斩首示众。此次出兵,总计攻克了西戎的三百多座城池。

平定西域

西征部队继续西进三千里后,抵达天房(今阿拉伯半岛麦加)。那里的守将住石上书前来请降。郭侃身边的人对此都信以为真,表示可以不再设防。郭侃却认为,军机多诈,主张严加防备。不久后住石果然前来求战,而郭侃也因为严阵以待,将其彻底击败。巴儿王投降,蒙古军则一举攻下了他们的一百八十五座城池。

而后部队接着西行四千里,到达密昔儿(今埃及)。当时天色已晚,部队已经休息,郭侃却将除了伤员之外的大部队叫起,让众人衔枚转箭,暗自继续前行了十多里。敌军不知郭侃的大部队已经转移,趁着夜色发起突袭,却发现杀死的都是病卒。可乃王惊呼郭侃是个神人,于是投降。

孛儿只斤·蒙哥八年(公元1258年),孛儿只斤·旭烈兀命郭侃从西边渡海,征服富浪(今小亚细亚半岛)。此时的西方世界正处于十字军国家时代。面对强大的“十字军”,郭侃一路攻杀,所向披靡,兀都王向其投降。部队在返回时,向西南行至石罗国,遇到敌人阻拦。郭侃率部正面迎敌,一举打败了对方,换斯干阿答毕王投降。到了宾铁后,郭侃又出奇兵打败了当地敌人,加叶王投降。元宪宗九年(公元1259年),郭侃的部队又歼灭了兀林的四万游兵,阿必丁王心下畏惧,前往请降。郭侃得到当地的城池一百二十座。待郭侃攻打到西南的乞里弯时,忽都马丁王也来投降。至此,西域地区基本平定。同年,元军又进入西利亚(今叙利亚),到达地中海东岸。郭侃将捷报送至钓鱼山元军前线时,适逢孛儿只斤·蒙哥蒙哥驾崩,郭侃于是跟着孛儿只斤·旭烈兀班师东还。郭侃回到中原后,在邓州市(今河南省南阳市)休整,实行屯田。

领兵能臣

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登基为帝。郭侃上疏提出建立国号,修筑首都,设立中书省、御史台,兴办学校等二十五条建议,还提出了平定南宋的策略。郭侃认为南宋立足江南,荆、襄乃其门户之地,要灭南宋,必先攻取襄阳市(今湖北省襄樊市),而后直捣杭州市(今浙江杭州市),占领南宋都城。临安一旦城破,江淮、巴蜀等地也就不战而得。后来元朝攻宋也正是按照这一战略进行。

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郭侃被擢升为江汉大都督府理问官。次年三月,驻在山东益都的李璮徐州市总管李杲哥起兵叛乱,南宋军队趁机进攻。史天泽推荐郭侃前往平叛。孛儿只斤·忽必烈召来郭侃询问他的作战方略。郭侃表示这些反叛作乱的盗贼犹如笼中的老虎,内缺粮草,外无援兵,只要自己筑城包围,他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元世祖认同郭侃之策,赐他以尚衣弓矢。而后郭侃出兵徐州,斩杀了李杲哥。宋将夏贵在在恐惧中赶着俘来的军民南逃。郭侃一路追他到宿迁县(今宿迁市县),夺回了被其掳去的万余军民。忽必烈论功行赏,赐给郭侃金符,并任命他为徐、邳二州的总管。而后杲哥的弟弟驴马又与夏贵率三万兵马卷土重来,骚扰边境。郭侃率军迎敌,斩杀了一千多人,夺取了二百多艘战舰。

平叛建功

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史天泽被夺兵权,郭侃受到株连,调任滕州市(今枣庄市)同知。次年,郭侃上疏孛儿只斤·忽必烈,指出宋朝扣留元朝特使,应当兴师问罪,并建议在淮北市设立屯田三百六十所。如此一来,屯垦一年收获的粮食可够供元军的一年军粮。

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郭侃被调任高唐县(今聊城市高唐县)令,兼管夏津县(今山东省夏津县)、武城县(今山东省德州市)等五县。第二年(公元1268年),高唐人吴乞儿与济南市道士胡王反叛,郭侃发兵前往平定。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郭侃改任白马(今滑县)县令。当时僧人臧罗汉与彰德府赵当驴作乱,也是郭侃前往镇压讨平。当时刘整正在围攻襄阳市孛儿只斤·忽必烈器重郭侃的军事才能,遂擢升其为万户,命其随军南下攻打襄阳。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随着江南平定,郭侃升任宁海县(今浙江省宁海县)知州,在任仅一年后去世。

主要成就

军事

郭侃追随蒙古军队西征,一生攻克城池七百多座。因为善于用兵作战,攻无不克,郭侃被当时的阿拉伯人称为“东天将军”。他的西征足迹沿着克什米尔、巴格达大马士革阿勒颇和进入埃及,又进军至小亚细亚地区击败了十字军,为蒙古帝国横扫欧亚、扩张版图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郭侃在担任地方官员期间,多次平定地方叛乱,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元朝的稳定统治。

政治

孛儿只斤·忽必烈继位登基后,郭侃上疏提出建立国号,修筑首都,设立中书省、御史台,兴办学校等二十五条建议。此外,他致力于课农屯田,还为元朝制定了精准详尽的攻宋策略。忽必烈后来正是采纳了郭侃的建议才攻灭南宋,进一步促成了元朝的大一统。

历史评价

元末明初史学家宋濂在《元史》中评价郭侃作战行军时很有纪律。他率领部下在野地做饭宿营,即使刮风下雨也不准士兵进入老百姓的居所。他每到一处都兴办学校,考察农业,手下的官吏百姓都对他敬畏佩服有加。

清末民初史学家屠寄在《蒙兀儿史记》中指出,郭侃虽是天生的武将,却也不失为优秀的文臣,只可惜他的另一面未能得到真正的重用。

近代史学家柯劭忞在《新元史》中表示,根据元朝的兵制,自古以来没有统领蒙古兵的汉人将领。而郭侃不仅领兵作战,其跟随孛儿只斤·旭烈兀平定木刺夷、报达等国的功劳还在怯的不花等诸位蒙古将领之上,因此他的事迹可能并不属实。

人物关系

相关争议

清末地理史学家丁谦在读《元史·郭侃附传》时,对郭侃部分生平的真伪提出了质疑。他对照《西使记》《元史译文证补》等书籍,提出数个疑点:郭侃随旭烈兀西征时仅为千户,也并非西征队伍中的高级将领,功劳却居于首位,似不合理;郭侃所破的木剌夷国在当时只是小国,《元史》中对其破敌军五万、破游军三万的记录有夸大之嫌;《补传》与《宪宗纪》记载宗王孛儿只斤·旭烈兀西征时,怯的不花率二万人先行,攻城数座,随后进攻吉尔都苦堡,而当时旭烈兀和郭侃其实还未抵达;《报达补传》记载旭烈兀消灭木剌夷后,向南方进攻报达,而非八九千里之外的乞石迷国,《宪宗纪》《西域补传》中记载印度斯单、克什米尔,乞石迷国为撒里所征服,而非郭侃;《元史·郭侃附传》中记载的石罗子方向与真实方向相悖。

以上细节都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元史》对郭侃的真实记载存在一定程度讹误。而其晚年仅任宁海知州的官职也与《元史》所载的功勋并不相称。由此,丁谦认为《元史·郭侃附传》的写作资料实际来自郭侃的子孙以《西使记》为蓝本书写的家传。只因明初修《元史》时没有元太祖西征的材料才被编者引入《元史》。

轶事典故

欺敌者亡:郭侃追随宗王旭烈兀西征至天房时,那里的守将住石送来书信请降。当时众多将领都认为住石是真正投降,主张不再设防,军中的郭侃却向众人表示,轻视敌人的必将会遭到失败。他称军机多诈,倘若因此中了敌人的计谋,实为耻辱,因此让蒙古军严阵以待。后来住石果真在诈降之后来犯,不过蒙古军因为早有防备,还是将其击败。

研究书目

《华县志》

《新编陕西省志·人物志(上册)》

《元史·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六》

《新元史·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三》

参考资料

..2024-07-04

..2024-07-0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