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子镇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0 11:45

长山子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下辖镇,地处米东区中部偏西,东与三道坝镇为邻,南与古牧地镇相邻,西与新市区安宁渠镇、农六师一0二团场毗邻,北与羊毛工镇相连。行政区域面积67.97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长山子镇户籍人口有28395人。截至2019年10月,长山子镇下辖19个行政村。

2011年,长山子镇财政总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农民人均纯收入8840元。2018年,长山子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划为乾德县长山子乡。

1951年,成立长山子区,辖上梁头、黑水县、二湾、碱梁4个乡。

1956年,撤区并乡。

1958年,将乌鲁木齐县安宁渠镇青格达湖、四十户、广东庄划入,成立了红旗人民公社,辖13个大队。

1960年,将原属乌鲁木齐县安宁渠等4个大队划出,将原属井冈山市公社的吴家梁、马场湖、碱梁、梁东、吉三泉、土窑子、三个庄、新庄子、八个大队划入。

1978年,改为长山子公社。

1984年,改建为长山子乡。1994年,撤乡建长山子镇,属米泉县。

1996年12月,属米泉市。

2007年6月,属米东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长山子镇辖区总人口2.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23人,城镇化率2.58%。另有流动人口96人。总人口中,男性1.43万人,占51.18%;女性1.37万人,占48.82%。2011年,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1.5‰,人口自然增长率9‰。2010年,人口普查辖区常住人口1.88万人,14岁以下2893人,占15.41%;15—64岁1.37万人,占72.74%;65岁以上224人,占1.19%。总人口中,以回族为主,达1.1万人,占58.74%;有维吾尔族撒莱东乡区等9个民族,共7746人,占41.2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94.71人。

截至2018年末,长山子镇户籍人口有28395人。

民族

1775年至1759年(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清代出兵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统一了南北疆以后,便在新疆实行了大规模的屯垦。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成为重要的屯垦区。由陕西省甘肃省一带迁来了大批的回族、汉族,在昌吉一带参加了开发事业。作为当今昌吉自治州主体民族的回族,最先是在这个时期由陕西、甘肃一带迁来的。

1884年(光绪八年),清朝建立新疆行省以后,昌吉地区同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又有大批陕、甘以及其他各省的回族人民陆续迁来定居。仅1771至1784年,在乌鲁木齐市,达板城、昌吉一带落户的回族就达10000多名。清代定居下来的这些回民,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区回族的主要成分。

20世纪初至中华民国时期,由于西北战乱、天灾等原因,又陆续有甘肃省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青海省东部等地的老百姓成群结队地“走西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20世纪60年代国内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西北各省,尤其是甘肃、宁夏等地为重灾区。这使这些贫困地区的回族自流向昌吉地区。同样,还有通过其他渠道进入昌吉的回族。他们及其后代就形成了今天新疆回族的主体部分。

综上所述,新疆回回民族的来源,主要是近几百年来从西北各省、区,即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等地迁入的。当然也有少部分从国内的其他省、区迁入的。

经济

综述

2004年,长山子镇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以工业为主导,以市场农业和第三产业为支撑,优化功能,增创优势,依托周边城市,大力发展经济。长山子镇在工业上全面实施工业兴镇,工业强镇战略,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逐步优化升级,形成以优势产业为先

导,传统工业全面改造提升为新兴蓬勃发展的工业产业格局;长山子镇采取“扶优扶强”的措施,加大对大禹、永振、雪莲酒业、大西洋、新世纪、等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使他们上档次、上规模,从而带动全镇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镇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产值3000万元以上企业3家,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6家,工业兴镇规模初步形成。

长山子镇在农业上实现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实现科技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农业区域规划“南片设施蔬菜,东片水生蔬菜,西片养殖业,两梁(长山子梁、吉三泉梁)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新格局”;2004年该镇按照“强畜牧、增蔬菜、扩菌类、优水稻、兴旅游”的发展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2004年全镇优质米种植面积27300亩,达全镇水稻面积的100%,其中订单种植16100亩;蔬菜种植面积为14510亩,春提早、秋延晚蔬菜大棚2110个平米、近10个品种,实现产值3140万元;畜牧业已形成20.3万头只畜、172.4万只禽的养殖规模,涌现养殖专业大户26户,全镇实现畜牧业产值7094万元;特色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全镇水生、半水生蔬菜面积达到500亩,红线虫养殖达到300亩。2004年长山子镇加大了对小城镇建设和农村标准化居民点的建设力度,对原有的规划进行了重新修订,现已完成了规划修编。截止目前已完成湖南村、黑水村、吴家梁村、吉三泉村、新庄子村、二湾村、下梁头

村标准化居民点建设,房屋、道路建设均符合设计要求,实现了较为科学的生产与生活配置;另外在抗震安居房建设方面完成土地改革砖151户,面积14177.8平米。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长山子镇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全镇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极大丰富了各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科技兴镇”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实施科研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四五”普法、综合治理、民族团结等各项工作都作出了新的成绩,全镇呈现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无非法宗教活动的大好局面。由于精神文明生活日益丰富,使得素有“篮球之乡”、“花儿之乡”的长山子镇美名远扬。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山子镇将会紧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将会把一个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安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全新面貌展现给世人。

2011年,长山子镇财政总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34.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300万元,增值税800万元,企业所得税700万元,个人所得税5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9%、15.3%、92.6%、9%。农民人均纯收入8840元。

2018年,长山子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农业

2011年,长山子镇农业总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6.6%,农业增加值1.5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7.3%。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2685吨,人均1167.3千克。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1.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3830亩,其中防护林3600亩,经济林23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5.6万株,林木覆盖率10.2%。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121亩,产量304吨,主要品种有苹果葡萄、杏,其中苹果40亩,产量100吨;葡萄69亩,产量174吨;杏12亩,产量30吨。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116台(辆)。

工业

长山子镇是米东区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生产陶瓷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工业增加值3.2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9%。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职工1115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比上年增长6.3%。

商业外贸

2011年末,长山子镇有商业网点350个,职工1463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2011年,进出口总额12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进口20万美元;出口100万美元。按贸易方式划分,一般贸易出口100万美元。

金融业

2011年末,长山子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人均储蓄1855.7元;各项贷款余额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2%;人身险保费收入700万元,比上年增长9.1%。

文化

地势平坦开阔,绿洲片片相连。这块东西长达一千余里的肥田沃土,曾是汉朝的车师后部,盛唐时期的庭州辖地,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着。维吾尔族祖先曾长期在连片的绿洲上耕耘;蒙古族人民的先辈曾在辽阔的牧场游牧;汉族人民和回族人民早在13世纪起就移居到这里屯植屯田,戍边保疆,曾携手并肩地抗击外寇入侵,保卫自己美丽的家园……

这块各民族共同开发、共同保卫过的古老边疆,就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古称庭州,是丝绸之路新北道上蕞尔边镇,也是中亚陆路交通必经之要道。昌吉回族自治州地跨东经85°20′—91°35′,北纬43°15′—45°31′。东西长约541公里,南北宽为269公里,总面积为92182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5.28%,占全国总面积的0.91%。昌吉回族自治州东连哈密市,西接石河子市,南与吐鲁番市乌鲁木齐市、八音格楞蒙古自治州为邻,东北部和蒙古国接壤,北部和阿尔泰共和国地区、塔城地区接界,人口约120万。居住着回、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29个民族。全州县有五县三市,自东向西依次是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米东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玛纳斯县。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昌吉市南部。昌吉回族自治州是以回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在自治州各民族人数中,仅次于汉族,居第二位,以米泉市最为集中,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次之。人数占全疆回族的20%之多。昌吉地区是回族人民长期耕耘生息的地方。

昌吉地区的回族“花儿”是和回族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要谈昌吉回族自治州“花儿”,必须首先要搞清楚昌吉回族的渊源。“回回”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和南宋膨大雅《黑鞑事略》中出现,主要指帕米尔高原东、西处于喀喇(哈拉)汗朝统治之下的回纥汗国回鹘)人。回族是由中原地区国内及国外的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伊斯兰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对回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回族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定居和繁衍,是同13世纪以来大批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东迁,以及我国中央政权对边疆的开发、经营,紧密相连的。中国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西亚各民族进入中国后,吸收了汉、蒙古、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成分逐渐形成。回族先民进入中国,从公元600年前后阿拉伯帝国的传教士盖斯、吴艾斯、罕戈士,到元朝成吉思汗迁入中国的大批阿拉伯、波斯、中亚西亚各族的将士及历代来华经商的商人及其后裔,当时统称为“回族”。在元朝以后逐渐这些东来的回回,被编为探马赤军。至13世纪末叶,元朝利用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区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基础,以吉木萨尔县为中心,设立制造兵器和农具的冶铸场、染织绢缎局,发展工业。同时调来“回回军”“汉军”等,在这里大兴屯田,发展农牧业。元二十七年(1290年),昌吉地区的腾竭尔(今阜康市)回回屯田约三千户,是当时新疆重要的回回垦区。

地名由来

长山子镇因镇政府驻地长山子而得名。

交通

长山子镇境内有X141公路穿过。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长山子镇有小学1所,在校生919人,专任教师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48人,专任教师5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5%,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2011年,长山子镇教育经费达0.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2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2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4%、35.3%、18.6%、32.4%。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9.6%,比上年下降了7%。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长山子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74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21个,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藏书5万册;档案馆1个,建筑面积90平方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2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回民花儿”。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长山子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2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71张,固定资产总值54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2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4人、执业(助理)医师0.6人、注册护士0.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6万人次,出院病人300人次。

2011年,长山子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5/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3.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8.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6万人,参合率96.2%。

社会保障

2011年,长山子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户,人数14人,支出6.5万元,比上年增长0.5%,月人均38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57户,人数816人,支出80.7万元,比上年增长0.3%,月人均82元,比上年增长0.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人,支出5.1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5人,支出23.6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村医疗救助94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897人次,共支出6.3万元,比上年增长0.3%。自然灾害受灾人口30人,紧急转移安置6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00亩,倒塌房屋30间,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救灾支出200万元,比上年增长0.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2万元,比上年增长0.2%。

科技

6月25日上午,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长山子镇土窑子村村民魏玉新销售了28公斤双孢菇,收入300多元。自去年11月以来,他种植的两个大棚1200平方米的双孢菇靠二次发酵技术收入8万多元。魏玉新只是长山子镇受益农业科技的农民之一。这个镇有万余农民靠农业科技逐步走上富裕道路。

有3万多农民的长山子镇是米东区最大的镇,但耕地面积只有4万多亩,人均1.5亩。多年来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结构单一。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这个镇在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科技增收增效。2000年以来,他们引进适合本地栽种的双孢菇栽培技术,同时加快对水稻的种植技术革新。为了让农民尽快掌握新技术,他们除建立技术培训中心外,还在19个村设立培训学校,每年定期举办3次至5次大规模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6000人次。持续的培训,让全镇农民每人都掌握了二至三门新技术。

这个镇的水稻种植技术已从传统的旱育稀植发展到盘育机插,新品覆盖率达100%,90%的水稻达到无公害和绿色标准,单产也由几年前的600公斤提高到去年的750公斤。双孢菇种植采用二次发酵等新技术后产量大幅度提高,总产量已占全疆市场总量的70%。长山子镇三个庄村村民马佩社种植水稻20多年,他经常更新品种,提高了水稻产量。今年,他又申请测土配方项目。经过测土配方的3亩水稻长势好于其他水稻。他说,过去总认为种地要靠经验、凭力气,没想到科技有这么大的力量。

长山子镇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长山子镇共有工业企业65家,为抓好环保工作,本着“经济要发展,环境要改善”的理念,树立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意识,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全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同时,确立工业发展绝不能以破坏环境和牺牲后人的利益为代价,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步伐,又要坚定不移地加强生态建设的思想,将环保审批关前移,充分发挥环保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前置把关作用,规定凡拟落户的项目,如果没有环保部门的审批意见,不能立项,不能办理有关报批手续,不能建设,防止引进落后污染工艺,而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坚持科学论证、合理选址、加强环保等措施,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制定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优惠措施,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建设循环性企业,改变资源耗能高、效益低、污染重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米东区长山镇远程教育操作员日前参加了在该镇第二期电脑知识培训班,此次培训内容为计算机机基础知识、远程教育系统的操作、使用、相关设备的基本维护、管理等,为扎实抓好该镇远程教育工作打下了基础。长山子镇引导各村以远程教育内容指导农民增收创业、开展基层党建等实际工作。我国原生态民歌主要是中原地区农业文明的文化结晶,数千年来,由一代代劳动者们,在不太被人们所关注的地方,在青史少有问津的情况下,口授心传。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