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奇山 :民国时期咏春泰斗

更新时间:2024-09-20 22:39

咏春泰斗阮奇山(18871956),绰号阮老揸(Yuen Lo-jia),生于佛山市富裕之家,自小爱武成癖。

人物经历

阮奇山在研习拳术中懂得科学地融会贯通,将咏春门的拳、桩、刀、棍等功技挟于一身,与叶问姚才被门人誉称为“咏春三雄”。阮奇山为近代咏春的奠基人之一,其传人不但遍布佛山、广州市广东省地区,且海外亦众多其门人。阮奇山研习咏春数十年,集保全、少青两师祖之大成,练就一身惊人之武功。其黏桥黏打、借力顺势、四两拨千斤之内家功夫,已达至炉火纯青、常人难及的地步。其“阮老揸”之绰号乃与人过招时善于揸(抓)、缉、跌、放及控制对手,使其难施其技而称臣,有着莫大之关系。

阮奇山的家祖居名为松园,位于中国佛山。最初,阮家父亲支付了费用,让他和哥哥阮载云成为霍保全的学生。此外,黄華寶和“大花面”金也教授了阮奇山。阮奇山和他的哥哥对武术产生了兴趣。他的哥哥后来成为了摇椅越南咏春的创始人。他们的父亲支付了大笔费用给霍保全,让他教导两兄弟咏春拳。从霍保全那里,阮学会了咏春拳的所有开放手式,并创造了三种形式,小念头、寻桥和镖指。此外,他还精通刀、六尺半杆和脱手镖。他还学会了木人桩、竹人桩和几种不同的练习方法,以及红沙掌。

后来,马博良、焦根香、罗浩波、吴牛四、梁恩以及阮奇山和他的哥哥邀请冯绍清前来教学。冯留在阮家祖居,两兄弟结合了过去和现在老师的教导。从冯绍清那里,他们学到了他的近身应用技巧,包括擒拿、发擒拿、缠身、扫荡、破坏和投掷技巧。冯绍清是南湖红船大师大花面金的弟子。阮家照顾冯绍清直到他在1936年去世。1936年也标志着阮奇山和阮载云分道扬的一年。阮的哥哥最终被邀请到越南教学,他在那里创立了咏春的分支。阮奇山留在佛山市,与叶问摇椅、叶钟康、赖协志、唐佳等其他咏春名家交好。阮奇山与叶问的关系非常密切,他还教授了叶问的儿子叶春咏春的第一套拳法。

除了在咏春拳方面具有高超的技艺外,阮奇山还是一位受过教育的人,曾兼职律师。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人,他也是第一批记录该系统理论、概念、哲学和策略的咏春拳大师之一。他也被认为是六点半棍的主要贡献者,并曾一度被江西省的一位僧侣挑战。死亡豁免书已经签署,决斗发生在千年长寿宫。两名战士都持铁棍。阮奇山解除了僧侣的武器,并在决斗中饶了他的命,不仅展示了他的功夫技艺,也展示了他作为武术家的高尚品质。阮奇山从不寻求战斗,但当无法避免挑战时,他把它们看作学习的机会。在他进行的1000场死斗中,他从未被打败。

阮奇山的弟子起初不相信他能从阮那里学到任何东西,因为他已经熟练掌握了从张宝那里学到的咏春拳。因此,阮在他的两个口袋里各放了一个生鸡蛋,挑战弟子在他站在地面的圆圈中打破一个鸡蛋。弟子无法打破鸡蛋,甚至无法把阮推出圆圈。之后,弟子确信他可以从阮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从而成为他的弟子。

人物历史

由于叶问之父担任过运送鸭片的船长,叶家房子在一次与当地居民的纠纷中被大火吞噬。阮宠明与叶问之父之间友谊甚笃,便将叶家接至阮家,并让叶问跟随幼子阮奇山练习他在吴仲素门下尚未学过的手。虽然阮奇山起初为了叶问的吴仲素黐手式咏春并非同系而对这个提议颇有微言,但在他父亲的坚持下还是将黐手教了叶问。阮奇山曾交代叶问勿将他所学的黐手轻易公诸于世,但叶问后来却公开的运用黐手打败了本武馆师兄。这场比试也打出了咏春三雄:阮奇山、叶问姚才的知名度。

咏春三雄

姚才之孙姚永强表示,当年在佛山市,祖父姚才,叶问,和阮奇山三人时常被称为咏春三雄。阮奇山之徒梁牛也透过一九七零年代的文献证明了阮奇山师事于冯少青,而叶问等人则跟随阮奇山练武。虽然这无法表示叶问曾师事于阮奇山,但这无疑的证明了在冯少青门下,阮奇山资深而叶问资浅。由此推断,叶问向阮奇山请教武功实是再平常不过。还原历史:“咏春三雄”齐名。

姚永强介绍,当年在佛山,他的爷爷姚才与叶问、阮奇山并称“咏春三雄”,三人齐名,武功不相上下。阮奇山的徒孙梁湛声还提供了祖传的记录,记录上写明,阮奇山师从冯少青,而叶问与其他多个咏春武者一同在阮奇山的门下。“这本记录是上世纪70年代留下的,这也不能说叶问是他的徒弟,但论资历,阮奇山排第一,叶问最后,叶问向他请教很正常。

咏春源流史略

根据有关文史资料,佛山博物馆有关档案记载及阮奇山、岑能两代宗师口述历史,整理出以阮奇山—岑能—广州市咏春系统为脉络主线的咏春拳史略,谨供研究咏春拳发展历史的人士参考。

咏春拳派始祖,为五枚尼姑。相传五枚师太早年在峨眉山修道,常往来于群山秀水之间,时有目睹绿瘦蛇相斗,因而悟化出一套长于打斗的拳技。这是距今二百多年的传闻。

此拳创自女流,外在风格似婉约娴静,实质却是一套十分讲求技击效能,杀技凌厉的武技拳法。

由于该拳法创始人五枚师太自身的女性体能特征,如企求在极短时效内制胜力量型的强势攻击,就必须要结合力点力角力距,触觉以及腰马变势和机巧的攻防角位的运用。故该拳技与其他拳术在技法和理论上都有较大差别。

五枚师太曾在广州河南宁隐庵隐居过较长时间,闲时习武并收授庵内尼姑为徒。

五枚大师早期的传人中,一名是广州河南二龙街的屠户谢发,又名谢育发,曾拜宁隐庵内尼姑为师学习这套被五枚大师早期弟子称为“五枚拳”的武技。以后谢发将五枚拳法传授给五个儿子,当地人称“谢家五虎”。

当时得五枚师太衣真传者,其中一个就是苗顺。苗顺对五枚拳法悟性颇高,以后将该拳法去短取长创新,在日后传授给严二

严二曾精习洪拳。这位反清义士是福建泉州洪门分舵的“红棍(洪门组织内分管武装的职位)”。其他如“白扇(军师)”、“草鞋(交通情报)”等,由于反事败露遭官府通缉,严二携家从福建省迁居广东连城(今粤北连州市)。在连城县郊以卖豆腐为生。后来严二有幸得以结织苗顺,遂得五枚拳之道。

严二的长女严咏春,俗名严三娘,天资超脱,自幼随父弄拳习武,尽得五枚拳真传。

此时,另一位反清复明义士梁博俦,(江西省人氏)亦因躲避官府追捕落难连城县,为严二所收留。后来梁博俦入赘严家,与方咏春结为夫妻。严二去世后,严咏春与丈夫梁博俦移居广东粤北南雄市,并将五枚拳法相授梁博俦。以后严咏春病故,梁博俦就在南雄县设馆授拳。为怀念爱妻之恩,梁博俦遂将五枚拳改称为“咏春拳”。也就是说,咏春拳创于五枚,命名始于梁博俦。

此时的咏春拳功技系列的拳、棍、刀、桩功法已臻完善。

佛山粤剧红船的琼花会馆中,几位梨园弟子黄华宝、陆锦(大花面锦),高佬忠等随红船戏班上南雄演戏。酷爱粤剧梁博俦每当戏班上演必前往捧场。黄华宝主演的关羽忠肝义胆,大花面锦的张飞扮相武风凛凛,高佬忠的刘备义薄云天,感动了台下的梁博俦,萌生与三人结交之意,一回生几回熟,再经有心人撮合,梁博俦与黄华宝,大花面锦,高佬忠一见如故。梁博俦无子女无牵挂,毅然随红船戏班南下,定居于广州。以后梁博俦更将黄华宝,大花面锦,高佬忠收为入室弟子。

日后黄华宝将咏春拳技传授给戏班好友梁二娣。梁二娣得技后又将拳技传给鹤山市古劳乡人士梁赞。在黄华宝五十寿辰之际,梁二娣携徒梁赞前往祝寿,梁赞因此结识黄华宝。黄华宝对梁赞赏识之余;更将梁赞作为关门弟子纳于门下。

梁赞于黄华宝门下续技完满后,在广东佛山镇筷子街开设赞生堂(后改名杏济堂)熟药店卖药行医,并在赞生堂医馆内授徒传扬咏春拳技。梁赞收授的门徒有陈华顺(找钱华)、卢桂(猪肉桂)、梁奇(流氓奇)及儿子梁璧等。

陈华顺传徒不少,较有代表性的有雷汝济、何享健、吴少鲁、何汉侣、吴仲素及儿子陈汝棉等。陈汝棉再将拳技传给二位儿子。吴仲素传子吴一飞及门徒霍珠等。1913年陈华顺中风病逝。

再说当时与黄华宝一同在广州市师承梁博俦习咏春拳技的大花面锦(陆锦)技成后一直留在广州。以后大花面锦更以咏春拳技造就了战功赫赫,威震江湖的武林枭雄,一代名捕冯少青。其时已进入晚清乾嘉年代。

冯少青是广东顺德人氏,武功卓越铁血侠义,曾在香山县(今中山市)都司衙门和粤制台府任武职。自咸丰八年起(1858年)作为随伺武官追随清朝名臣湖南巡抚骆秉章(广东花县人。曾国藩政治集团的重要师爷。曾任湖北按察使,贵州省布政史,云南藩司)帐下忠心效力。咸丰十一年骆秉章任四川总督,冯少青受命执掌蜀中治安,在提刑按察司府总捕头职任上(负责治安、刑狱的省级司法机关),与各路强梁悍匪兵戎厮杀血溅刀锋。写下他毕生最具色彩的铿锵传奇。从1858年起至1867年骆秉章病逝川督任上,冯少青在骆秉章麾下九年的叱咤功业为咏春拳历史留下铁血华章。

再说禅城区富商阮宠明,娶一妻二妾,其两名儿子阮济云、阮奇山兄弟天性嗜武,自幼便师随咏春拳名师霍保全修练咏春拳技多年,功夫造诣非凡。其时旅居安南(今越南)的华人劳工常遭当地黑帮势力欺凌勒索。为保身家安危,当地华人团体“南番顺同乡会”出资礼聘阮济云往安南授武,嗜武如命的阮济云舍弃大富之家的安逸生活,欣然前往安南广宁北部山区的铅锌矿场,为华人矿工传授咏春拳技。后来在一场华人劳工与当地黑帮势力的恶性冲突中,双方涉案触犯刑法均遭安南治安当局现场抓捕。阮济云在双手被手铐戒扣的情况下仍重创多名黑帮分子。阮济云此役成为千秋佳话。后来阮济云顺应警方开出的交换条件,在河内留驻四年将咏春武功传授给一批高级警官,以作其涉案相抵功过。之后阮济云先后在海防等几个城市传扬武技,以后定居胡志明市。今日越南及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广西有其传人在延续咏春拳的承传。

回头再说阮宠明,晚清举人,家世显赫。除在佛山市和省城经营多家工厂商号外包括当时佛山街知巷闻的药行“阮时和堂”阮宠明亦受朝廷册封正四品直奉大夫,署理直隶、沈阳市(今河北省辽宁省)两省教育、文化、宗教、邮政事务。阮宠明的官职是捐任的,当时有买官补缺制度,所捐官职实职任用,买官者须具备相对才干的俊贤。

由于官场的相交相惜,阮宠明将原配夫人所生的女儿(即阮奇山同父异母姐姐)阮聘如许配骆秉章次子骆天诒(举人)。由于骆、阮两家的姻亲关系,阮氏兄弟早已拜识令湘蜀强贼悍匪望风披靡的四川省总捕头冯少青的赫赫威名。

四川历来是多事之地,又是匪患的重灾区。冯少青追随骆秉章麾下九年,在四川提刑按察司府捕总任上血溅江湖,与反叛朝廷的少数民族部族对垒厮杀,与奸盗劫掠的恶棍短兵肉搏,镇压匪患刀锋见红,审裁刑罪峻法醢刑,如凌迟、炮烙等。对官匪勾结铁腕惩治,与官场弊恶势同水火。冯少青的铁血政策改善了四川严峻的治安局面,同时也触犯和得罪尽朝野各方既得利益者.正应对了一个真理:“当一个人最终站在胜利的高地上时,也许身上己伤痕累累”。所指伤痕有皮肉之伤,也有被奸妄传言的中伤。

世事无常,历史跌荡。同治六年(1867年),骆秉章病逝川督任上,冯少青顿失官场靠山,一段叱咤江湖的辉煌人生也走到了尽头。一年之后,已在官场举步为艰难以立足的冯少青,向继任骆秉章后对他并不信任和重用的川督吴棠辞掉官职,淡出曾经踌躇满志的仕途,偕同一帮仕途失势的亲信部属同僚出走缅甸,到异国他乡谋生去也。

冯少青在异国飘泊多年,至回归故里已是74岁花甲之龄,一直终生未有婚娶。如返乡终老亦只有与孤寂相伴终生。冯少青从缅甸返国即落脚佛山市,亦正是得于天道机缘之合。唯因冯少青是情义中人,他自缅甸返国第一站即径奔佛山,亦是为探访恩公骆秉章的遗属(骆秉章虽出生花县,但从曾祖父一代于乾隆已从花县迁居佛山,骆秉章出生不久便移居佛山与父亲骆栩元同住。骆秉章后代也在佛山落地生根)。亦唯因阮家与骆家的关系渊源而与冯少青曾有交往。正好阮宠明厚爱其第五子阮奇山的武学天资,得知冯少青回国行踪,遂扶驾暮年之躯亲往求贤,不惜以重金礼聘冯少青客居禅城区的直奉大夫府第“桑园”(今佛山福贤路)深造阮奇山的咏春功技(其时四子阮济云已赴安南)。其间佛山镇知名人士,制药业巨头马伯良之子马仲如,迁善堂少东赵简卿,英聚茶楼东主罗厚普,筷子街肉店东主区仕,南海邵边乡人黎光甫等人亦厚礼求师,拜于冯少青门下研习咏春武学。冯少青78岁病逝佛山市

阮奇山是多家工厂商号的少东,又是民国地方政府的状师,被广东省武术界和民间称誉为“佛山阮老揸”的阮奇山,日后成为佛山咏春拳宗派的领袖人物之一,其技服以腿功享誉北国武林的于姓拳师和万寿宫比棍一役,令堪称一棍之祖的北方骠悍僧人臣服其“六点半棍法”之下的经典战例,风糜三十年代的广东武林,并在佛山上一代人中有口皆碑。作为咏春拳一代宗师的阮奇山,亦是咏春拳宗派的理论奠基人而名垂武林历史。

历史掀过去沧桑一页,咏春拳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岑能横空出世。

岑能1926年出生于秘鲁,有母亲的秘鲁血统和父亲的中国血统的混血儿岑能,5岁时随家人从秘鲁返回故乡南海区深村乡仁和村探亲游览。不幸太平洋战事阻隔了中国与海外的通航,岑能一夜之间由一名富门弟子成了失去双亲一贫如洗的孤儿。12岁时,为谋生计岑能经人介绍在禅城区天海茶楼当杂工。这名生性驯良的茶楼小伙计在恶人横行的社会免不了常受欺侮。胜在岑能做事勤快天资聪颖,深得茶楼点心师父张保喜爱。张保是一位咏春拳师,为使岑能自保自强,将岑能收为徒弟授以咏春拳技。岑能习武刻苦,悟性甚高。其后再随另一位咏春名师韦玉笙学习伤科医术,岑能的武学天赋为张保的挚友阮奇山赏识,在张保力荐下,阮奇山将岑能揽于门下,作为入室弟子,将武功悉数尽传,其时岑能年仅18岁,然已武功精湛,在广佛地区已是声名大噪。1948年岑能只身闯荡省城广州市自立谋生,在广州大德路开设医武馆。并先后受聘于打铁工会,饮食工会,五金工会等组织,授拳行医。

此后数十年间,岑能为咏春拳发展付出毕生精力,传下的弟子遍布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当代咏春拳宗师。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