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通史 :希提版《阿拉伯通史》

更新时间:2023-11-01 18:10

《阿拉伯通史(第10版)(套装上下册)》以其洋洋洒洒达700页之多的文字篇幅,完成了一个全面、扎实的基础性知识工程,这对了解阿拉伯世界其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在这部通史的主要内容结构中,包括了讲述阿拉伯人的祖先,阿拉伯人的穆罕默德的出现和伊斯兰教的兴起,以及早期的哈里发制度。然后,通史追溯了伊斯兰教势力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扩张的过程:他们穿过北非,进入伊比利亚半岛,跨越比利牛斯山脉,再北上至西部法兰西的普瓦蒂埃,北部到达拜占廷帝国的安纳托利亚,向东则进入中国的西部地区。通史记录了伍麦叶王朝(公元661-750年)和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这两个阿拉伯中央帝国的兴衰始末,二者曾分别定都于大马士革巴格达,后者直到被蒙古的孛儿只斤·旭烈兀所率领的铁骑攻陷后而遭到毁坏。通史讲述了阿拉伯文明全盛时期的故事,还有它对欧洲文艺复兴所作的巨大贡献。统一的阿拉伯帝国被割据势力搞得四分五裂,继之而来的就是分别在埃及西班牙和其他地方出现的一些阿拉伯小王朝;非阿拉伯的穆斯林人物渗透到阿拉伯都市社会的精英阶层之中,他们当中有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和麦木鲁克人,这种状况所造成的后果就是阿拉伯历史的支离破碎。

内容简介

本书是希提的主要著作之一,1937年问世,此后陆续修订重版或重印,到1970年已出到第十版。全书共计五十二章,篇幅较长,因此译本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前三十三章,从早期的阿拉伯人讲起,叙述了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国家的诞生,阿拉伯帝国的兴盛与衰败,以及阿拉伯人在文化科学上的成就等。下册包括后十九章,主要内容,是讲述阿拉伯人在欧洲建立的国家,其他穆斯林国家,奥斯曼帝国,以及直到本世纪阿拉伯国家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介绍了阿拉伯人在文化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于西方所产生的影响等。

这部书的史料丰富,脉络清楚,文笔也较生动。书中谈到关于蒙古族的部分,有的对于我们研究我国历史可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在《阿拉伯通史》中,希蒂否认了阿拉伯军队被查理·马泰尔击败的观念,强调哈里发刚刚去世,这些阿拉伯人更喜欢西班牙而不是更北部的地区。对他来说,并不是阿拉伯人的失败使西方成为可能,好像必须打败阿拉伯人才能存在西方。相反,正是地中海盆地及其以外的知识的传播,以及两岸之间的对话,导致了西方的建立。

出版历史

希提教授在撰写《阿拉伯通史》时,花费了10年的时间,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37年,是应编辑丹尼尔·麦克米兰的建议而写成的。全书分6编,共52章。尽管最初编辑部犹豫是否要出版这本书的一百本副本,自那时以来,这本书已经出版了十个版本,后经多次修订重版,至1970年为止。该书成为了阿拉伯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的译者马坚先生(1978年8月16日在北京病故),原是北京大学东方语系教授,早在1957年,他就着手翻译此书,到1965年全部完成。后来,译者又根据原书1970年第十版,对译稿作了相应的修改。

作品前言

1970年标志着《阿拉伯通史》出版33周年,这一年也见证了第十版的问世。最初写这部书的动机来自哈罗德·麦克米伦先生的建议。早在1927年,他就写信给笔者,建议出一部堪比阿米尔·阿里所写的《萨拉森简史》的著作(Saracen,萨拉森人,原指古代叙利亚一游牧民族,后特指抵抗十字军伊斯兰教阿拉伯人,现泛指伊斯兰教徒或阿拉伯人。——译者注),前者由麦克米伦出版公司于1900年首次出版。

凭着年轻人的一股激情,我在1927年与该公司签订了出版合同,约定三年后交稿(哈罗德·麦克米伦的一位代表当时正在阿拉伯世界游历,他建议这部书用阿拉伯语写作,而我则认为自己还要再过若干年才能如此)。1937年,这部专著终于问世。纽约的出版商就进口此书的数量一事征求我的意见,而当我随口建议进口100本的时候,他当即回了我一句:“有谁会打算买那么多这种书?”事实上,美国公众甚至其中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阶层,目前对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几乎是一无所知。开设为数不多的这类课程的学校,也仅限于少数提供研究生教育的大学学院,他们将其作为闪族研究方向的附属课程,而且偏重于语言学或者语音学方面。没有哪个学校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者作为进一步了解阿拉伯历史、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入门钥匙。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现实情况。这种状况直到美国政府和民众醒悟后才有所改变,人们认识到,他们必须和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和成千上万的阿拉伯人打交道,他们对这些人应该有所了解。

第一版的问世产生了回应,有人提出申请翻译版权的要求,这其中不仅涉及阿拉伯语译本的版权,而且包括亚洲欧洲各种语言的版权申请。要想满足这种需求,无疑需要时间和能力。值得高兴的是,人们注意到,9年前所出的第九版现在已经有意大利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波兰语的译本了。

如同先前的那些版本一样,在这一版中,我尽力将新的研究成果吸收进来,采用最新的资料对正文和注释作补充修正,完善字面上的错误来源——换一个说法就是印刷上的错误,内容作过修改的书页大概有60页。

菲利普·希提

于1970年1月

作品评价

希提教授此书的卓越品质与突出价值在于占有原始资料基础上的旁征博引,以及浸润于字里行间的浓郁的历史氛围。

——《纽约时报

在西方世界,此前从未有过如此之大的精神需求——渴求阅读一本介绍阿拉伯人伊斯兰教民族情况的权威性学术专著,且要求作者不带任何情绪或偏见,而只是如实地讲述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历史。在我能够想到的那些自己所熟知的众多相关著作中,没有其他哪本书比希提的这部书更堪当此任了。

——利德·卡里迪(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会员、原哈佛大学中东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人员)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希提(Philip K. Hitti),1886年生于黎巴嫩,毕业于贝鲁特美国大学,后去美国深造,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希提加入了美国籍。他一直在大学任教,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时间最久,有近三十年,曾任东方语文系主任。1954年退休后,他是名誉教授。希提是一位东方学家,毕生从事近东的语言、历史、政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兴趣很广,著书不少。晚期的著作,有如《阿拉伯简史》(1956年)、《阿拉伯史》(1957年)、《黎巴嫩史》(1957年)、 《叙利亚简史》(1959年)、《近东历史》(1961年)等。 1946年,他曾参加美国国务院的文化代表团,应黎巴嫩政府的邀请,访问过中东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伊斯兰教以前的时代

第一章 作为闪族的阿拉伯人:闪族的摇篮阿拉比亚

第二章 阿拉伯半岛

第三章 贝杜因人的生活

第四章 早期的国际关系

第五章 赛伯伊和南阿拉比亚

第六章 奈伯特王国和阿拉比亚

第七章 伊斯兰教兴起前夕的希贾兹

第二编 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哈里发政府

第八章 穆罕默德

第九章 《古兰经

第十章 伊斯兰教——从服真主的意志的宗教

第十一章 征服、扩张和殖民的时期

第十二章 叙利亚的征服

第十三章 伊拉克波斯的征服

第十四章 埃及的黎波里和伯尔克的征服

第十五章 新领土的管理

第十六章 阿里巴巴集团和穆阿威叶争夺哈里发的职位

第三编 伍麦叶帝国和阿拔斯王朝

第十七章 伍麦叶哈里发帝国:穆阿维叶一世建立王朝

第十九章 伍麦叶王朝势力的顶点

第二十章 伍麦叶王朝的行政和社会情况

第二十一章 伍麦叶人时代的文化生活

第二十二章 伍麦叶王朝的倾覆

第二十三章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

第二十四章 阿拔斯王朝的全盛时代

第二十五章 阿拔斯政府

第二十六章 阿拔斯王朝的社会

第二十七章 科学和文学的进步

第二十八章 教 育

第二十九章 美术的发展

第三十章 穆斯林的各教派

第三十一章 哈里发帝国的分割:西方小国的出现

第三十二章 各式各样的东方小王朝

第三十三章 阿拔斯哈里发帝国的崩溃

第四编 阿拉伯人在欧洲

第三十四章 西班牙的征服

第三十五章 伍麦叶王朝在西班牙的王国

第三十六章 内乱

第三十七章 科尔多瓦的伍麦叶哈里发王国

第三十八章 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制度

第三十九章 小国的出现和格拉纳达的陷落

第四十章 智力的贡献

第四十一章 艺术和建筑学)

第四十二章 在西西里岛

第五编 中世纪时期最后的穆斯林国家

第四十三章 埃及的十叶派哈里发王朝:法帖梅王朝

第四十四章 法帖梅王朝时代埃及的生活

第四十五章 东方和西方的军事接触:十字军战役

第四十六章 文化上的接触

第四十七章 麦木鲁克王朝——阿拉伯世界中世纪最后的王朝

第四十八章 智力的和艺术的活动

第四十九章 麦木鲁克王朝的终结

第六编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和独立

第五十章 作为土耳其行省的阿拉伯国家

第五十一章 埃及和阿拉伯人的新月

第五十二章 改变着的场面:西方的冲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