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区 :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市辖区

更新时间:2023-05-20 11:01

章丘区,誉称为“小泉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济南市市辖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市区东部,泰山东北,黄河南岸,介于北纬36°25′~37°09′,东经117°10′~117°35′之间,土地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区内有汉族满族藏族回族等36个民族。截至2022年末,章丘区户籍人口104.9万人,常住人口109.5万人。

章丘区地形以山地、平原、丘陵为主,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9000多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隋朝时期,开皇十六年(596年),改高唐县为章丘县,取县北山章丘为名。1992年8月,撤章丘县设章丘市(县级),2016年撤章丘市改章丘区,隶属济南市。截至2022年末,章丘区辖17个街道,1个镇,共890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地双山街道。

章丘区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地处中国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区域,有济南空港、济南轨道交通8号线、济青高速铁路、济青铁路、济莱高速铁路和密集的公路运输。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AAAA级景区4个,国家AAA级景区5个,国家AA级景区4个。历史文化深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处。

章丘区以第二产业为经济支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产业有高端设备制造业、品牌农业、特色旅游服务业。2022年,章丘区全区生产总值1120.7亿元,山东省排名18位,三次产业结构为8.7:49.9:41.4。2015年,章丘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2019年,章丘被评为“全国健康促进区”。

名称来历

“章丘”之名历史悠久,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高唐县为章丘,旧章丘城北1公里处有山名章丘,县因山得名。此为“章丘”作为县名之始,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章丘区近年发掘的“小荆山”“西河”遗址证明,早在9000多年前章丘境内就有先民繁衍居住。

商朝时期,今章丘一带先隶属逢伯陵(今临淄区),后隶属薄姑氏(即姑,又称薄姑,今博兴县);西部隶属谭国,首都今龙山街道城子崖。

西周时期,其东部属齐国,西部属谭国。

春秋时期,章丘一带先后为谭国和齐国诸侯封地,春秋初期,其西部属谭国,西北部隶齐国赖邑。

战国时期,齐国灭谭国后今章丘境隶属齐国

公元前680年,划其北部为大臣宁戚的封邑,称宁邑(今刁镇永清寺)。

公元前547至490年,齐景公划台为晏婴封邑,称台邑。

公元前546年,齐景公划今章丘境的西北部给大臣崔杼,称崔邑(今黄河乡土城)。

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时期,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今章丘一带属济北郡

西汉时期,属青州部济南郡(治东平陵城)。刘恒四年在此筑城,封刘肥刘肥之子刘安为阳丘共侯。十二年刘安,十六年刘偃继承侯位。刘启四年,刘偃因出界犯法,被贬为司寇,国除,改为阳丘县,隶属济南郡。

东汉初,今章丘境中部为阳丘县,北部为县、菅县,西北部为朝阳县,西部为东平陵县,南部为土鼓县,后改朝阳县为东朝阳县,阳丘、县并入东朝阳县。

三国时期,属魏国乐安郡。

魏晋时期,名为东朝阳,隶属青州部乐安国,设有平陵(由东平陵改称)、菅等县。

南北朝刘宋时期,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北魏,朝阳县属济南郡。北齐,废朝阳县置高唐县(治回军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高唐县迁治女郎山(章丘山)南。北周,废平陵县。

隋唐至明清

隋朝时期,开皇十六年(596年),开皇十六年(596)因博州亦有高唐,遂改高唐县为章丘县。

唐朝时期,唐贞观元年(627年),属河南道齐州济南郡。武德二年(619年)于平陵县置谭州,领平陵、章丘、亭山、营城4县。元和十五年(820年),废亭山县入章丘县。

宋朝时期,置章丘、临济2县。咸平四年(1001年),废临济县入章丘县,属济南府。熙宁二年(1069年),废清平军,属齐州。

金朝时期,章丘县属山东东路济南府。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齐政权废,直属尚书省。

元朝时期,章丘县属山东东路西南道济南路总管府。

明朝时期,洪武元年(1367年)改济南路为济南府,章丘县属济南府。

清代时期,沿明置,章丘县属济南府。

中华民国

民国初,章丘县属岱北道。

民国三年(1914年),章丘县改属济南道。1928年5月,章丘县直属于山东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政权区划下的章丘县,属山东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抗日民主政权区划下的章丘县,属鲁中行政区泰山专区。日伪政权区划下的章丘县,属鲁北道;1940年6月,章丘县属济南道。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区划下的章丘县仍属第十二督察区。抗日民主政权区划下的章丘县(县治埠村)以及1945年9月设立的章历县(县治旧章丘城),属鲁中行政区泰山专区;1946年6月,章历县改属渤海行政区第三专区,章丘县隶属未变;1946年6月,章历县归渤海行署清河区;1948年7月,鲁中、鲁南行政区合并鲁中南行政区后,章丘县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一专区,章历县隶属未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4月,章丘、章历两县划归淄博专区。

1953年9月,章历县撤销并入章丘县(县治旧章丘城),划归泰安专区。

1958年8月,县治迁往明水,11月泰安专区撤销,章丘县划归济南市。

1961年5月,泰安专区恢复,划归泰安专区。

1979年1月,划归济南市至今。

1992年8月,撤章丘县设章丘市(县级)。

2016年,撤章丘市改章丘区,隶属济南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章丘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市区东部,泰山区东北,黄河南岸,介于北纬36°25′~37°09′,东经117°10′~117°35′之间。西邻历城区,东连淄博市周村区、淄川区,南接岱岳区、济南市莱芜区东北地区邹平市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济阳区相望,东西宽37公里,南北长70公里,全区总面积为1719平方公里。

地质

章丘区地质南部属鲁西隆起区,北部为济阳凹陷区,属旋扭性构造鲁西系的外旋层部位,南北向与北西向压扭性断层发育。地质构造形式普遍为单斜岩层,以块断为主,褶皱少见。境内个地质时代地层发育齐全,华北地区所有地层章丘区均有出露。

地形地貌

章丘区地形以山地、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由南而北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洼地。境内山区多分布于南部和东南部,共有大小山峰2547座,海拔高200至800米,总面积523.29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0.8%;丘陵分布于长城岭与长白山脉之间,海拔高50至200米,总面积为440.0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5.9%;平原分布在境内北部,分为山前平原和黄泛平原,海拔高程为15至50米,总面积为735.6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3.3%。境内最高峰为南部的鸡爪顶,海拔924米;最低处系北部辛寨乡朱家洼一带,海拔15米。 

气候

章丘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日照小时数2072.3小时,年平均气温13.7℃,一年内1月最冷,极值温度为-21.1 ℃,7月最热,极值温度为40.7℃;年降水量628.1毫米,主要集中在6、7、8、9月,最大降水量1183.7毫米(1964年),最小降水量280.1 毫米(1989年);平均年无霜期 207天,最多247天,最少167天; 年平均气压为1002.6百帕,其中平均气压1月份最高为1012.4百帕, 7月份最低为990.0百帕。

水文水利

章丘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小清河水系,东南部少数山区属于大汶河水系,主要河流包括小清河,黄河绣江河,东、西巴漏河,漯河,巨野河等。其中,黄河为西北界河,过境河段27.08公里;小清河位于西北部,过境河段18.8公里,年均径流量7.77亿立方米;绣江河源于明水百脉泉,全长32.8公里,最后注入小清河;东巴漏河属季节河,位于东南部,全长34.4公里;西巴漏河属季节河,位于中南部,全长68.8公里;漯河,上接东巴漏河,全长28公里;巨野河分东西两支,全长46.8公里。主要湖泊为白云湖位于西北部,总面积17.4平方公里,水面积7.5平方公里,水深1~3米;芽庄湖位于市东北角,总面积5.38平方公里,水面积2.17平方公里,水深一般1.9米。另外,章丘区还有名泉183处。

章丘区水利设施有垛庄水库杏林水库、百丈崖水库等42座中小型水库,包括4座中型水库,38座小型水库,还有大小塘坝共计400余座。其中,杏林水库位于章丘区普集乡杏林村东,小清河支流东巴漏河中游河道上,最大坝高18.50米,顶宽5.0米,长145.50米,控制流域面积180.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01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量835万立方米。2022年6月7日,章丘区杏林水库扩容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历时6个月,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该工程为山东省省级重点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杏林水库兴利库容增加102万方,多年平均供水量增加54万方,对提高章丘区地雨洪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优化区域水资源用水配置结构有重要意义。

土壤

章丘区土壤分为4类,细分为11个亚类,20个土属,87个土种。其中,棕壤养分贫乏,容易流失,占可利用面积的1.9%,用于种植花生、番薯生姜、松、板栗等作物;褐土水肥性强,土体深厚,占可利用面积的 70.2%,是章丘区主要土类,粮、棉高产稳产;水稻土养分含量高,占可利用面积的0.3%,为章丘区最优土壤,适合于水稻、菱、藕和其他水生作物;潮土埋水浅,养分含量低,水、肥、气、热不协调,属于低产土壤,占可利用面积的27.6%,集中于北部沿清、沿黄一带,经过多年冲盐洗碱,加施肥料等,肥沃程度提高,可种花生、大豆、西瓜、红麻、向日葵、芦苇等;砂姜黑土分布范围较窄,集中分布在白云湖周边地区,占可利用总面积的3%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章丘区境内原生植被已绝迹,现有植被均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次生植被主要有灌木类、禾本科杂草类、水生浮游类;人工植被有小麦、花生、玉米、番薯、蔬菜等短季节性农作物。章丘区有2种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银杏和红豆杉,1种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鹅掌楸。另外,章丘区古树名木40种,生长年份100~305年的32种,300~1000年的6种,1000年以上的2种。

动物

章丘区动物有哺乳类、爬行纲、水生脊柱类、蜉类、鸟纲类动物,其中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为东方白鹳;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如白琵鹭黑翅鸢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济南市章丘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章丘区耕地61644.05公顷,其中水浇地44301.23公顷,为主要耕地,达71.87%。园地14271.99公顷;林地38714.48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0666.1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241.2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635.74公顷。

矿产资源

章丘区已发现32个矿种,已开发利用的有煤、耐火粘土石灰岩白云岩、矿泉水等。其中耐火粘土地质储量4.16亿吨,规模巨大,质量较佳,为本区主要矿产资源。石灰岩、花岗石藏量丰富,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力。铁、铜、金、石英重晶石、石墨等储量较小,尚未大规模开发。

水资源

章丘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68亿立方米, 其中可利用量4.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89.74%。 主要分为地表水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水库及塘坝拦蓄水、引泉水,引黄河水、引小清河水等,其中黄河水、小清河水属客水,其余为当地水。拦蓄水多年平均汛末拦蓄水总量4500万立方米,可利用量 4000万立方米;引泉水指百脉泉水利用工程,多年平均自流量0.8亿立方米, 可利用量0.6亿立方米;黄河水年均引水量为4000 万立方米左右;小清河水20世纪80年代前曾为农业灌溉用水,后河水污染严重。

地下水分山丘区变质岩、火成岩风化裂隙水,石灰岩裂隙岩溶水,砂岩裂隙水,砂砾石层孔隙水四种类型,水资源总量2.88亿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为2.73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

章丘区林地面积38714.48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4924.25公顷,占全区林地的38.55%;灌木林地5198.27公顷,占13.43%;其他林地18591.96公顷,占48.02%。垛庄镇、官庄乡、文祖街道、普集街道和曹范街道5个镇街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区林地的53.15%。

自然灾害

章丘区气象灾害有旱灾、涝灾、风灾、雷灾、雹灾、低温等。其中,夏秋受东南季风影响雨水较多,洪涝灾害频繁,春季和初夏受西北高压控制气候干燥多风,旱灾较多。如1989年夏、秋季连旱,全年降水量280.1毫米,为境内有气象记录以来降水最少年份,全县15座大、中型水库干涸12座;1994年6月29日,特大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出现人员、农作物、道路、桥梁、住房大面积受灾,造成450万元的经济损失。此外,1986年至2005年期间,风灾发生8次,雷灾发生3次,雹灾2~3年一遇,共发生7次,低温灾害发生2次,初霜一般在 10 月 19 日前后,强霜冻对农业影响最大。

章丘区地质灾害有崩滑流类地质灾害和矿山采空塌陷类地质灾害。其中,崩滑流类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东南部山区镇、垛庄镇中部和西南部、文祖街道东南部及曹范镇南部区域内,若遇降雨等恶劣天气,更容易受灾;矿山采空塌陷类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塌陷、房屋斑裂等现象,汛期随着采空区上方雨水的饱和,易诱发地面塌陷。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4月,章丘区辖17个街道,1个镇,共890个行政村,50个城市社区,区政府驻地双山街道。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末,章丘区共有317845户,1040443万人,男性514258人,女性526185人,男女性别比为97.73∶100;乡村人口589460人,城镇人口450983人,人口出生率达6.74‰,死亡率达6.87‰,自然增长率达-0.13‰。截至2022年末,章丘区户籍人口104.9万人,常住人口109.5万人。

民族构成

章丘区共有36个民族,以汉族为主,占全区总人口的99.015%。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等,共计10245 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985%,其中回族人口数量最多,有 8703 人,占少数民人口的84.95%。

方言

章丘方言属北方话,似普通话,但存在些微差距,如章丘方言没有普通话“r”声母,亦无“er”韵母,儿话韵无卷舌动作等。东部口音与淄博市相似,西部与历城区接近。章丘歇后语众多,列举如下:

宗教信仰

截至2005年末,章丘区宗教主要有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佛教5个教别,各类信教群众19910人,其中基督教9286人,伊斯兰教7840人,天主教764人。宗教活动场所94处,其中基督教活动点80处,伊斯兰教清真寺6处,天主教堂(点)6处。截至2023年,章丘区可查询的批准开放宗教活动场所4处,皆是佛教。

经济

综述

章丘区经济以第二产业为重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一产业种植业为主,形成了章丘大葱龙山小米、高官寨西(甜)瓜等富“八大名品”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二三产业发展;第二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要经济增长点,以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信息为未来重点发展产业;第三产业以租赁、电商服务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同时发展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等特色产业。

2022年,章丘区生产总值1120.7亿元,在山东省排名为第18位,在济南市排名为第5位。三次产业结构为8.7:49.9:41.4。

第一产业

章丘区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重点,形成品牌农业、精品农业特色。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大葱、小米等为主,形成了章丘大葱龙山小米、高官寨西(甜)瓜等富硒“八大名品”品牌,荣获“中国生态富硒之乡”称号。此外,依托特色农业品牌,章丘还成功举办了“中国·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首届舜耕山庄西(甜)瓜品鉴会等活动。截至2022年末,章丘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48家,市级以上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21家,农民合作社1800家,家庭农场1729家,“三品一标”达到248个。

2022年,章丘区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4.0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25.1亿元,林业总产值5.3亿元,畜牧业总产值39.7亿元,渔业总产值1.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2.5亿元。此外,2022年,章丘区粮食总产量63.3万吨,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92.8万吨,油料产量5573吨,肉类总产量51847吨、蛋类产量59820吨、水果产量74972吨、水产品产量1704吨。 

第二产业

章丘区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还有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信息等新型产业。章丘区制造业以汽车制造业为主,是第二产业经济主要增长点,已形成由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医药产业、新信息产业、食品饮料产业、绿色建筑产业组成的产业集群。此外,章丘区还初步形成以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一高三新”新型产业发展格局。

截至2022年末,章丘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共有511家。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企业331家,以中国重汽、大汉科技为龙头;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0家,以圣泉集团、昊月新材料等为主;新医药产业骨干企业43家,有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等;食品饮料产业15家,有可口可乐银鹭食品集团娃哈哈等;新信息产业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山大地纬研发基地、齐鲁航空城、科芯电子等企业为重点;绿色建筑产业规模以上企业70家,有山东万斯达建筑科技Inc.、中建(济南)绿色建筑产业园等。

2022年,章丘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068.1亿元,其中,采矿业完成产值22.4亿元,制造业完成产值995.4亿元,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产值50.3亿元。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7%,占GDP比重7.3%。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81家,比上年增加19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7亿元,增长11.3%。

第三产业

章丘区第三产业以租赁、电商服务为主要经济增长点,同时发展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目前,章丘区结合特色农业和当地特色文化,已成功建设省级旅游强镇5个,省级旅游特色村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好客人家农家乐”7家。此外,章丘每年举办章丘大葱节、刁镇大樱桃采摘节等20余项农事主题活动,逐渐形成了以龙山黑陶、白云湖芦苇画、葫芦雕刻制品、手工剪纸、老粗布、章丘大葱、辛寨鲍芹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商品体系。

2022年,章丘区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84.92亿元,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累计营业收入31.2亿元,占比36.7%,成为拉动服务业的主要力量。

2022年,章丘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55.2亿元,增长5.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27.7亿元,增长16.5%。

经济功能区

章丘区明水经济开发区是济南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也是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先进机械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重型汽车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有机高分子材料基地、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园区、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园区。园区管辖面积154.13平方公里,入驻各类工业企业8049家,以高端装备为产业核心,重点发展汽车制造行业,集聚了中国重汽圣泉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2021年,明水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8.15亿元,在中国217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考核中位列106名。

截至2022年末,明水经济开发区已形成高端装备、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四大主导产业,有20多个特色园区,以济南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济东智造新城、明水汽车制造产业园、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示范园、凤凰山工业园等7个特色园区为招商引资“主阵地”。其中,临工智能装备产业园由临工机械、金利机械、沃豪机械共同构成,通过云平台与MES系统相结合,全链智能化发展;明水汽车制造产业园核心产业为重汽整车制造和零部件制造,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打造东北亚汽车制造产业基地,其一期项目占地面积343亩,已有山东华曼商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济南海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企业入住。

重要企业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79年,是沪市主板上市企业,总部坐落于章丘刁镇,占地面积3000余亩。圣泉集团产业覆盖生物质精炼、高性能树脂及复合材料、铸造材料、健康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在德国西班牙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以及广东省四川省、辽宁等地设有子公司,产品市场覆盖全国并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下设十余个专业研究所;旗下拥有三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两家国家级、一家省级)、十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五家“专精特新”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章丘区共有122所学校,其中中等职业学校4所,普通中学37所,小学7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章丘开放大学1所。在校中小学生 112524 人,幼儿园在园幼儿 36650 人,全区教职员工17956 人,共计167130 人。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4.8%,高考本科上线率72%,高于山东省22个百分点,职教高考本科上线率48.3%、专科上线率90%,为济南市第一。2021年,章丘区被推荐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多所学校、幼儿园被推荐为校园足球特色校园,包括有章丘区旭升小学、章丘区新城实验学校、章丘区圣井学区学校等。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章丘区有体育馆1个,体育社团35个,全民健身站点1300余处,社会体育指导员4800余人,全年组织全民健身活动150余项。其中,章丘市体育馆由章丘区教育和体育局负责运营管理,馆内仅举办公益赛事,全年对外免费开放340天。场馆位于章丘市唐王山路,占地36000多平方米,可作为篮球场地、羽毛球场、排球场地和兵乓球场地等。在馆内举办的大型赛事有2009年山东全运会男女排球决赛、2009—2010年全国男子排球中国足球甲级A组联赛山东省主场、山东黄金金狮俱乐部俄罗斯迪纳摩男篮对抗赛、美国明星队VS克罗地亚光芒队国际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飞尔康”杯CBA男篮邀请赛、WUCG2017年度全球总决赛、“昆仑决”世界极限格斗大赛。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章丘区拥有档案馆1个,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章丘区文化馆),文化站18个,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章丘区图书馆),国家二级博物馆1个(济南市章丘博物馆,收藏文物16047件),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5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景区化村庄8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济南市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2021年,章丘区获“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截至2023年11月28日,章丘区国家以及省市区级示范样板村庄达到244个,总面积突破300平方公里。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章丘区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专利拥有量1819件。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章丘区拥有卫生机构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2家,卫生机构床位465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152人,执业(助理)医师3432人。培养基层中医骨干61人。章丘区2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中医阁建设,培训乡村医生98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章丘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9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9万;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9.4万;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4.8万。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达到563人、17704人。2022年,发放事业单位、企业离退休费19.6亿元,有已备案的养老机构16家;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支出60023万元,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出63785万元。此外,章丘区还设立残疾人网络就业服务中心、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为残疾人康复、生活、就业提供保障。

人居环境

章丘区有湿地公园1处,为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627.5公顷;有环境空气特殊保护区3处,包括七星台森林公园—垛庄水库景区、阎家峪乡—文祖镇森林公园、胡山,总面积204.443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章丘区有农村垃圾转运站6座、城区垃圾收集点 9 座,配备洒水、机洗、压缩等各类作业车辆共 13 类 810余台,垃圾桶2万余个,日清运处理生活垃圾约850 吨,无害化处理率基本实现100%。

2022年,章丘区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256天,优良率70.1%,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7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年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浓度1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2.3分贝,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6.6分贝。

交通

综述

章丘地处中国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区域,有济南空港、济青铁路、济青高速铁路济莱高速铁路与密集的公路运输,四通八达。此外,章丘区将打造铁路轨道交通网和干线公路网,莱芜城际铁路、济青高铁、胶济客运专线胶济铁路均在设计内。

公路

章丘区境内有济高高速、G308线、G309线过境,还有S102线、S234线、S237线、S241线、S317线5条省道。其中,济高高速途径章丘,全长93.305公里,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截至2022年末,章丘区公路里程为2573公里,其中国道和省道共计223.2公里。境内公路运输枢纽为章丘客运总站,其中章丘客运总站位于章丘区102省道,有长短途共计30余条线路。此外,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东环段、济潍高速公路正在投建中;根据《济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庆云至章丘、章丘至钢城的高速公路和章丘南客运中心均在规划中。

铁路

章丘区有济莱高速铁路济青高速铁路胶济铁路过境,其中,济莱高铁线路全长117.503公里,济青高铁线路全长307.9公里。境内有3个铁路客运交通枢纽,分别为,章丘站章丘南站章丘北站。其中,章丘站为火车站,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泉路,站台规模为2台5线,为胶济铁路、胶济客运专线中间站;章丘南站为铁路车站,位于章丘区埠村街道,站台规模为2台4线,是济莱高铁的中间站;章丘北站为高铁站,位于济南市章丘区中心以北约15公里,站台规模2台4线,总面积为9996平方米,为济青高速铁路的中间站。此外,2022年济滨城际铁路项目正式启动,线路全长150.678公里,桥隧总长136.203公里,预计工期4年。

航空

根据《济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规划在章丘建设章丘济凤通用机场,选址于章丘曹范街道,提供应急救援、农林生产、飞行培训、商务飞行、旅游体验等服务,积极发展低空项目,建立多层次航空服务体系。

航运

2023年章丘港工程成功验收,共计6个泊位,6月底小清河预计恢复航运。航道全长169.2千米,预计每年可以分流超过4000万吨的大宗货物运量。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章丘区拥有各类公交线路64条,公交车辆426台,运送旅客2800余万人次。年末拥有出租车318辆,完成客运量383.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572.2万人公里。此外,2022年,济南轨道交通8号开始修建,这将是首个途径章丘区的地铁线路。

人文

概述

章丘区历史文化悠久,西河、小荆山等古遗址证明9000多年前便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漫长的历史不仅塑造了章丘区独特的地域文化,还遗留众多文物古迹以供后世参详。章丘区现有多处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章丘小荆山遗址、章丘焦家遗址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章丘芯子”享誉中外,还有“章丘扁鼓”“五音戏”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章丘的文化标志。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9月,《章丘区文物古迹名录》载入古遗址、古建筑、石刻碑碣等共204项,其中古遗址119处,入选山东省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的古遗址有章丘西河遗址、章丘小荆山遗址、章丘焦家遗址等10处,其中5处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子崖遗址

城子崖遗址位于龙山街道东武源河东岸高阜地带,为山东“龙山文化”代表遗址和命名地,兼有“岳石文化”及周、汉文化遗存。因其宛若城垣,乡土史称“鹅鸭城”,故名城子崖。遗址南北长520米,东西宽430米,文化层厚达426米,分上下两层,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民国十七年(1928年),遗址被首次发现,1930~1931年进行2次发掘,上层出土的有豆鬲等灰陶器物,为东周时期遗存,下层出土器物以泥质夹砂黑陶为主,其中蛋壳黑陶器为稀世珍品,称黑陶文化。1990年,城子崖遗址进行再次发掘,发现距今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城和夏代城址,表明当时东部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是中国早期文明的中心之一。1961年,城子崖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城子崖遗址”碑碣1块。1982年,立界碑4块。此外,城子崖遗址还被评为1990年度和“七五”期间全国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西河遗址

西河遗址是山东省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后李文化的典型遗址之一。位于龙山街道龙山三村北约500米处,东距龙山文化命名地——城子崖遗址约1600米。遗址南北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距今8400~7700年,填补了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空白。经1991年、1993年、1997年三次勘探和发掘,发现西河遗址是山东境内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中一处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典型聚落遗址,对研究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的面貌特征、年代与分期、经济生活、社会性质以及聚落形态等学术课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1997年,西河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6月,西河遗址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荆山遗址

小荆山遗址位于刁镇茄庄村南约500米处,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1991年春,该遗址被首次发现。1993年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其进行第二次发掘。两次发掘面积共计600余平方米。发掘结果表明,遗址文化堆积原为1.5~2米,内涵较为单纯,主要为西河文化遗存,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特征。小荆山遗址发现一处氏族墓地。墓葬年代距今约8000~9000年。墓地位于居住区东南30米处,墓坑东西向密集排列有序,形制为南北长方形竖穴。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石、骨、蚌、陶器。陶器以夹砂红褐陶和红陶为主,灰陶和灰褐陶占一定比例,均手制,陶器烧成火候较低。该遗址是山东省目前所知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遗址中较为重要的一处,填补了山东地区北辛文化以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对于了解和认识海岱地区乃至国内同时期文化的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2006年,小荆山遗址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名村

章丘区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处,分别是官庄乡朱家峪村相公庄街道梭庄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普集街道博平村、文祖街道三德范村等。

官庄乡朱家峪村

朱家峪村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该村已有600余年历史,村内保留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等古建筑约200处,其中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2005年,朱家峪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公庄街道梭庄村

梭庄村位于章丘区相公镇,村内泉眼众多, 村东各峪泉眼众多,常年溪流不断,松涧泉、上方井、青龙泉等曾载入史册, 有一河、二沟、十三峪、七十二泉之称。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该村文物古迹众多,有梭庄李氏宗祠、李氏族谱碑、文昌阁、元音楼、药王庙、雪山寺、青龙泉、古槐等。2009年8月,获评为“山东省十大‘非著名’山峰”。2011年,梭庄村被命名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梭庄村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传统村落

章丘区中国传统村落有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章丘区官庄街道石匣村、章丘区普集街道袭家村等。

东矾硫村

东矾硫村位于官庄村驻地东南,南靠莱芜市,西接章丘城区。自明朝宫、李两姓落户后,创立有“五福堂”“太和堂”等章丘老字号。村内古建筑群分为东片、中片和西片,村内四合院格局与北京四合院极为相似,有大门、影壁、主房、耳房、厢房、厨房和栏圈,墙体大部分用细凿方子青石砌成,大门装砌“门枕”、“腰枕”、“悬枕”,沿街墙面有拴马桩石雕,门楼头雕刻花草和禅兽等图案做工精细。此外,村内“太和堂”与“玉德堂”两处堂号的宅院和门楼仍存,其中,“太和堂”是东矾硫村李氏家族的堂号,“玉德堂”是东矾硫村宫氏家族的堂号。

石子口村

石子口村,原名“石子镇”,村名来源于楚国偷袭古山寨的故事。齐楚争斗时,齐国为防止楚国偷袭,提前布好的“石子阵”,因此楚国偷袭失败,后此处建村,以“石子阵”谐音起名为“石子镇”,清咸丰年间,更名“石子口”。石子口村境内保留有大约1030米长的齐长城遗址。2023年,石子口村被公布为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章丘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个,为章丘芯子;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如章丘梆子、五音戏、章丘铁锅锻打技艺等;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个,如李开先的传说故事、章丘地名传说等。

章丘芯子

章丘芯子是济南章丘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文娱扮玩形式。章丘芯子由男女儿童扮成各种人物,固定在特制的支架上面,悬于空中,做出不同动作,塑造出滑稽、神奇、惊险的造型,有的在支架上装饰龙蛇、花瓶、酒壶、亭阁、船、禽鸟等物,分为平台、抬芯子、扛芯子三种,寓意庆丰收、送吉祥,拜年送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般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七到正月十七,甚至到龙抬头才结束。章丘芯子最为有名的是三德范,又称为三德范芯子,村民们称为“抬杆”,三德范芯子创新出“双转芯”“夜戏双芯(带有花灯形式)”“跟头芯”。2008年,章丘芯子被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章丘梆子

章丘梆子又名“山东省吼”“章丘讴”。章丘梆子源于山陕梆子,后来其唱腔与章丘秧歌、民俗音乐、方言土语相结合,形成了特色新剧种,是山东省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最繁盛时剧目达一百三十多出。2016年,章丘梆子被评为山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章丘铁锅

章丘铁锅锻打技艺是章丘区传统手工制锅技艺,创立于清末,该技艺以师徒承袭为主要传承方式,已有100多年历史,同其他铁锅锻打技艺相比,章丘铁锅锻打技艺在器型、锻打和火候方面具有显著特征,其制造过程需经12道工序,18遍火候,1000度左右的高温锤炼,36000次锻打,直到锅如明镜。另外,章丘铁锅衍生的章丘铁匠精神为后人学习。2016年,章丘梆子被评为山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产

章丘区土特产众多,有曹范核桃、文祖香椿、章丘大葱、小康忍冬农业特产,有居易牌传统酱油、三和园茶汤等品牌特产。

曹范核桃

曹范核桃培育历史已有2000多年,分布于章丘南部山区,地域保护面积36990公顷,生产面积3000余公顷,涉及曹范镇邓庄、核桃峪、井泉、三德范等122个行政村。曹范核桃主要特点为壳薄、果大、肉厚、用手捏开即食,果肉饱满,营养价值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三和园”茶汤

“三和园”茶汤相传源于明代,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山东省名吃,远销北京、南京、天津、河北等城市,因用水冲熟,如沏茶一般,故名茶汤。茶汤选用小米为主要原料,配以明水香米、黑芝麻等,味道醇和,营养丰富,与济南市的粘粥有异曲同工之妙,适宜于老人和孩子。此外,“三和园”茶汤荣获第三批“章丘区名优农产品”称号。

章丘大葱

章丘的大葱素有“葱中之王”的美称,章丘乃至山东的标志性农产品。章丘大葱最大的特点就是“大”,有的大葱甚至能长到一人多高,而且葱白特别长,细嫩多汁,辣中还带有清甜,能直接生吃。是最富有山东省特色的蔬菜之一。2020年,章丘大葱凭借2.532米的大葱成功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美食

章丘菜色属于鲁菜中的济南菜系,济南菜有煎炒烹炸、烧烩蒸扒、煮氽熏拌、溜炝酱腌等有50多种烹方法,章丘土菜也承袭这一特点。

伍忠黄家烤肉

伍忠黄家烤肉是山东传统风味名吃,发源于章丘绣惠街道。系明末黄氏祖传,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其做法考究,将处理好的猪去骨,每间隔2厘米左右划割 一刀深约0.5厘米的刀口后全猪搓配料,再用双肉钩勾住猪的后三叉骨,倒着挂起来,用秫秸段撑开后肘部和猪后膛,之后用钢筋做的扒条卡住猪腰的外部,形成桶状,麦秸把烤炉点燃后,过45分钟烤肉既熟,掀开大锅,抬出烤肉挂起,用刀刮去猪皮上焦糊的外层,而后取肉切成薄片即可食用。2008年,“伍忠号”黄家烤肉先后荣获“济南市名优”风味小吃、“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吃和“山东名小吃”荣誉称号,并荣获第二届“章丘名优农产品”称号。此外,黄家烤肉技艺还是山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豇豆炒脆骨

豇豆炒脆骨做法简单,先把猪脆骨放入川式卤水汁锅里卤熟,捞出切成片,油热后下入猪脆骨稍炸捞出,再倒入豇豆节稍炸一下,倒出来沥油后,锅留底油,放干辣椒节、花椒炒香,然后倒入猪脆骨和豇豆节,加盐、白糖、味精炒匀,最后淋少许的香油,即可起锅装盘。

干锅乳牛

干锅菜乳牛口感香醇,做法简单。先去掉带皮乳牛的骨头,斩成大块再放入白卤水锅,卤至刚熟便捞出来,用重物压平并晾冷以后,切成厚片待用,另把杏鲍菇切成厚片,放入热油锅,炸干水分待用,在锅里放色拉油烧热,投入蒜瓣和红小米椒节煸香后,再放入乳牛片、杏鲍菇片和香菜梗,翻炒的同时加入盐、味精、辣鲜露和翼柄花椒面,淋入小磨香油便装入干锅,上桌前点缀香菜叶便好。

传统习俗

章丘区节日习俗与其他地区大体相同,只在细节方面略有不同,如过年时家家要蒸年糕、蒸馒头、炸菜(炸鱼、肉、丸子、藕盒等),贴春联时若遇直系长辈去世,晚辈3年不贴春联, 大年初一禁忌较多,如不能吃面条(意味麻烦不断),忌空锅(锅里要放些彩色水饺、馒头之类)。此外,宴席坐次有上、中、下之分,敬酒时要注重辈分,如平辈举杯与客人同喝,晚辈则离席将客人的酒端起奉上,说“敬个酒”;酒桌上整条鲤鱼时,鱼头一般朝东(亦有朝主客的),并有头三尾四、腹五背六(吃酒的次数)之说。吃饭之前,往往要求面前杯中酒一齐喝干,称为“门前杯”“全家福”,然后吃饭。

民间杂耍

章丘杂耍有龙灯、旱船、踩高跷等。芯子以三德范芯子最为出名,形式多样,妙趣横生;龙灯历史由来已久,经典节目有”二龙戏珠“,一人持龙珠逗引,龙随珠舞,尾随头摆,舞者有手举、跑腿、屈蹲、卧身等动作,有“龙穿身”“龙打滚”“龙盘柱”等造型;旱船早在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境内文祖镇三德范村跑“旱船”就颇为盛行;踩高跷的历史有150余年,章丘区高官寨镇魏化林村踩“高跷”历史久远,队伍庞大,技艺高超。

风景名胜

综述

章丘区拥有国家百脉泉公园、朱家峪景区等AAAA级景区4个,七星台旅游度假区等国家AAA级景区5个,白云湖公园景区国家AA级景区4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

重要景点

百脉泉公园

百脉泉公园位于章丘区明水百脉泉公园明水湖西岸龙泉寺院内,在济南市七十二名泉中名列第二。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卷八》称:“百脉水出土谷(鼓)县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谓之百脉水”。历代章丘县志都把“百脉寒泉珍珠滚”列为章丘八景之一。百脉泉公园被评为“2004年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2005年,百脉泉公园被评为中国国家AAAA级景区。

济南野生动物世界

济南野生动物世界位于济南章丘市西南部的埠村镇,园区占地面积约2200亩,平均海拔159米,园区内的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2%,以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爬藤植物等树种为主,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平均气温要比市区低2—4度。园区以大规模野生动物种群为特色,集动植物保护、研究、旅游观赏、科普教育为一体,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国家级野生动物王国。园区内既有动物餐厅,又有各种主题商店,环境优美,建筑、路标等也多以原木、松皮等天然材料构成,能够与周边环境相融合。2016年,济南野生动物世界被评为中国国家AAAA级景区。

朱家峪景区

朱家峪位于官庄乡政府驻地西南3.7公里,始建于明代,整个村庄为梯形聚落,上下盘道,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历经600年沧桑变化,至今仍较完整的保留着原来的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等古建筑物。古村自然风光秀美,三面环山,空气清透,沁人心脾。古村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人才辈出,拥有灿烂的文化历史,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2014年,朱家峪景区被评为中国国家AAAA级景区。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