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名言 :明朝冯梦龙所著短篇白话小说

更新时间:2023-09-22 18:23

喻世名言,约1620-1624出版,是明朝冯梦龙所著的短篇白话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是元代的故事)。 《喻世名言》的作者不过是沿用者而已。 《喻世名言》辩证为要,中道为高。

正文

《喻世名言》,原名《古今小说》,明代刊行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它同《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是冯梦龙编的宋元明话本小说总集,历来被誉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宝库。《喻世明言》有作品40篇,包括三部分:一是宋元说话人的话本,二是明人的话本和拟话本,三是冯梦龙自己的作品。前两种作品也都经过冯梦龙的加工、修改。据专家考证,《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简帖僧巧骗皇甫妻》、《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可能是宋人话本;《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杨八老越国奇逢》、《木棉庵郑虎臣报冤》、《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可能是明人(含冯梦龙)的作品。其他篇目的年代,已经难以考证。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一1646),明朝人,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他使用的其他笔名还更多。他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这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们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在这一批文人中,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他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终年七十三岁。在这一年的前后,有许多很有成就的文学家,如凌濛初(1644),侯峒曾黄淳耀黄道周吴应箕夏允彝祁彪佳刘宗周(1645),阮大、王思任(1646),杨廷枢陈子龙夏完淳(1647)等等,在战乱中死去。一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在异族入侵的铁蹄下夭折了。

内容简介

《喻世名言》由四十个独立的故事组成。内容丰富,大致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婚姻、家庭与爱情,其中积极主题是赞成自由恋爱,谴责忘恩负义,如《张舜美灯宵得丽女》、《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二、揭露官场黑暗,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三、反映敌寇入侵和百姓痛苦,如《杨八老越国奇逢》;此外还有歌颂舍生为友的《羊角哀舍命全交》,以及描写神仙佛道的《梁武帝累修成佛》等。

故事结构

在四十卷中,世俗小说可以说占了大概一半的份量。近二十篇。感觉有三多:一是重逢故事多,二是技法结构上巧合多。三是春事多。

重逢故事多

1.1在这类小说二十篇中,有重逢故事的有七、八篇,大约占三分之一强。主要篇目有1《蒋兴哥重会珍珠衫》、2《杨八老越国奇逢》、3《杨思温燕山逢故人》、4《单符郎全州佳偶》、5、《张舜美灯宵得丽女》、6《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什么叫重逢故事?重逢故事讲的是亲人(或夫妻、或情人、或兄弟姐妹、或父子母女)在一场变乱中流离失散,后经过种种曲折、磨难又重逢的故事。我们先从简单的重逢故事说起。《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可能是重逢故事中结构最简单讲的是南宋时一个越州的举子到都城科考没有中举,元宵灯会与一个叫素香的女子一见钟情,然后相约私奔。然而两人在第二天夜里不慎走散,素香不敢回家,流落于大慈庵,在庵中寄身。张舜美找不到素香又回家乡越州。素香家人见她的鞋遗落一池塘边也以为她身亡。三年后又逢大比,张舜美又进京赴考。路上偶进大慈庵得以和恋人重逢。

1.2、《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于《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同属单一层次的重逢故事,说的是宋代一个叫莫稽的穷书生被丐邦的金邦主招赘家中,莫稽得金家资助考取功名,开始嫌弃金家门风。上任途中将自己的浑家(金家小姐)推坠入河,以图另择高枝。妻子入水后,恰巧被丈夫上司的船救起。从而安排了莫稽和故夫人一场新婚。这是个尴尬的重逢,这也是离难最短的一个故事。

1.3、《单符郎全州佳偶》讲宋代有单邢两家邻居关系甚恰,子女间指腹为婚。后来两家为仕途各奔东西,单家去了扬州,后来又南渡避了金朝之乱。而邢家则家破人亡,仅剩孤女邢春娘苟活,流落南方全州的烟花巷。七年之后,单符郎长大成人充公职到全州与邢春娘巧遇,把她救出火坑终成眷属。

1.4离难最长,重逢时间最为漫长的要算《杨八老越国奇逢》。说的是元代的北方人杨八老到吴越做生意娶妻生子其乐融融。但遇上倭寇进犯海疆,杨八老被倭寇掳到日本。杨八老如苏武背井离乡二十年,终于有一天倭寇又押着杨八老等俘虏进犯海疆,杨八老趁乱逃出来又与家人重逢。总之不是情人分离,几经坎坷终成眷属。就是家人遇难,劫后余生异地相逢。有如此多的篇目尽讲同一结局这不能说是偶然的,至少说这是作者冯梦龙小说故事情节选材之重要标准无疑了。从中也可以看出,很多故事并不是书中当朝的之事,多由宋元流传下来。(比如《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和《单符郎全州佳偶》都是宋代的故事。《杨八老越国奇逢》是元代的故事)。也就可以得出这种结论《喻世名言》的重逢故事在成篇之前多数已是口传文学,冯梦龙之前的人们已经知道重逢故事的魅力了。《喻世名言》的作者不过是沿用者也。重逢之于故事恰有无尽的感人之处自不待言,因为历经苦难最后重逢,实是催人泪下的大悲后之大喜。

这种文学心理学也传承了下来,后代的许多作家也不断重复着重逢故事,演义着各个不同时代人间情感。我所最早接触的且是印象最深的重逢故事是巴金写的,后来拍成电影的《英雄儿女》,尽管当时描写抗美援朝同样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但就因为《英雄儿女》有许多年后故人重逢的情节使它具有了丰富的情感性,也就具有了远远超越其他影片的文学性。重逢故事外国也是有的,记得八十年代初看过一部墨西哥电影《叶塞尼亚》讲述了一个流落于吉普塞部落的女郎,最终与自己处于上流社会且是情敌的妹妹重逢的故事。从此也可以看出重逢之于小说故事,不仅是中原地区的,也是外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尽管广大,人种众多,相互隔绝,但心理有相通之处,文学也就有相同之处,从而使重逢故事在全球遍地开花。我没有考证过我国什么时候在文学中有了重逢情节,也没有考证过外国什么时候就有。但我想它也将象文学永远描述人性一样,在以后的千秋万代中,记述各个时代人们的更加感人的重逢故事。冯梦龙的《喻世名言》之所以成为我国古典短篇小说中的上层之作,不能不说是跟作者在题材上把握住了文学的主脉分不开。

巧合多

2.1与重逢故事多相应,技法上《喻世名言》构建故事多采用巧合。中原地区有句古话叫做:无巧不成书,《喻世名言》也不例外,而且所有的重逢故事都基于巧合之上,没有巧合就没有重逢。但巧合又区别于重逢,巧合是方法,重逢是结局。有时候巧合造成不一定是重逢,而是别的什么。有重逢的篇目必然有巧合,有巧合的不一定必有重逢。有的篇目里是单一巧合,有的篇目是多重巧合。

单重巧合里的篇目1、《张舜美灯宵得丽女》、2、《杨八老越国奇逢》、3《杨思温燕山逢故人》、4《单符郎全州佳偶》。

双重巧合是《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男主人公发迹后将原配夫人推下船,刚好被男主人公的上司就起是一巧。到任后上司要给他重荐的新人恰巧就是原配着是二巧。

多重巧合的应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说的是明代一个叫蒋兴哥的小商人离家三年外出行商。另一个小商人陈商趁隙与蒋妻(三巧儿)私通,两情相恰蒋妻把丈夫赠送的定情物珍珠衫转赠陈商,陈商行商时遇上蒋兴哥,露出珍珠衫,使蒋得知奸情。这是第一重巧合。陈商后来行商中遭遇劫难死于非命。陈商的妻子在困苦中遇上丈夫的仇人蒋兴哥,两情相恰又结为夫妻。是第二重巧合。三巧儿被休,又嫁潮阳知县吴杰为妾去了潮阳。蒋兴哥后来到潮阳贩卖珍珠惹了人命官司,断狱的正是前妻的丈夫吴杰,得以死里逃生。这是第三重巧合。

2.2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巧不成书”,冯梦龙在《喻世名言》中运用巧合之多正应了这句古话。也说不定就是冯氏后人看了他的小说总结出来的。其实“无巧不成书”不独是中原地区专利,外国也是古以有之。英国的古代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喜剧就把“戏”构建在巧合之上《威尼斯商人》里有,《皆大欢喜》里有,《错误的喜剧》里有,即使是他悲喜剧交替时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脱不开巧合为戏的的套路。如果不是罗米欧早到一会儿,或者朱丽叶睡眠药的药力使她早醒来几分钟,如果没有这几分钟错过的巧合,那人世间决不会有这世界文学史上的精品了。中国人也不会知道西方也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了。现代美国作家欧·亨利专以巧合来构建他的小说他的《麦其的礼物》就是巧合小说中的典范之作。可以这样说巧合之于故事在古代的很多作家来看恰同生命,在现代的许多作家眼里也是重要的构件,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从此也可以看出文学的世界性。同时也说明冯梦龙抓住了小说故事结构的本质,把握故事性小说的特性。在这个程度上是世界级的小说家。

千古绝句

辩证为要,中道为高。

知柔知刚,知微知彰;知圆知方,知阴知阳。外柔内刚,外圆内方。

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

君子而中庸,君子而时中。

兼听独断,慎思断行。

君道无为,臣道有为,勿代马走,勿替鸟飞。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事要抓纲,纲举目张。

擒贼要擒王,举事要抓纲。

圣人举事,贵在相时。

顺天时自然之运,因水土一定之理。

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顺则成凡,逆则成仙。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因果报应,如影随形。

谜则众生,悟则佛种。

若问前世事,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事,今生作者是。

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世间。

三言之一

“三言”(《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明末文人冯梦龙创作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冯梦龙的创作开拓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创作的新形式,即用通俗的语言摹写新兴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短篇故事,其审美趣味与创作形式上处处体现着时代特色,引起了一股模拟创作的潮流。如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不但创作形式上腄?“三言”,连“三言”的“教化”主题也一并承袭过来,在冯氏的基础上发挥创造。继凌氏之后又出现了若干模仿之作,但是因袭守旧,尤其对教化主题发挥的毫无韵味,造成了拟话本末流的乏味枯燥,通篇充斥着喋喋不休的说教,渐渐引起读者的反感,最终葬送了拟话本的大好前程,同时也引起了研究者对“三言”的“教化主题”的批判。本文就是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证明“三言”的“教化”绝不像拟作末流一样的苍白无力,相反它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本文着重论述“三言”教化的合理性与艺术性,发现作者的独特用心。本文共分两章,第一章主要是阐述了“三言”教化主题产生的合理性,从时代背景上分析其产生的意义,主要涉及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崛起。

相关评论

作为三言之一的《喻世名言》,共有四十卷。每卷一篇引题一个故事,按内容分大致可分三类:其一名人传奇,演义历朝历代名人轶事。其二市俗小说,记述自宋到明的市井或百姓生活。其三鬼神故事,专讲山妖狐媚或神仙故事。

冯梦龙不是一个平凡的艺匠,而是个心底有生活的独具只眼的艺术家。他对于这一百二十篇小说,并不是单纯的收藏和交付书商刻印,而是进行了一次谨慎的去芜取菁的遴选工作。人们只要拿早于冯氏的洪楩编选的《清平山堂话本》和“三言”比较一下,就不难看出,在冯氏书中没有入选的,大多是一些平庸之作。因此,我们不妨这样看:尽管“三言”还不是宋、元、明三代话本小说的全集,但它几乎把当时广泛流行的脍炙人口的作品网罗无遗了。

相关词条

《九章》《九辩》《春秋》《左传》《汉书》《赵飞燕别传》《柳毅传》《古文观止》《太平广记》《盐铁论》《霍小玉传》《三国志》《离魂记》《全唐诗》《孔雀东南飞》《唐宋传奇集》《搜神记》《喻世名言》《花间集》《礼记》《吹剑录》《孽海花》《柳氏传》《榴花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