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街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历史文化街区

更新时间:2024-09-20 18:03

回民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钟楼向西100多米 ,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回民街是街区内多条街道的统称,包括北院门、北广济街羊市街、大皮院等。街区内有大小形态各异,年代不一的10座清真寺。现存年代最早的陕西清真大寺,以及中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的西安都城隍庙都在区内。

唐朝时期,聚集在西安市的波斯、大食商人在当地修建清真寺,并长期居住于此,初步形成了回民区的规模。自此之后,不断有外省回族相继迁入,逐步形成了以回族为主的经营和生活区域,俗称回坊。回坊有七寺十三坊,清嘉庆本《长安县志》所刊载的“城郭图”就有明确标志。七寺指:化觉巷清真大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寺、小学习巷清真营里寺、北广济街清真寺和洒金桥清真古寺。十三坊指:化觉巷、西羊市、北院门、麦苋街、大皮院、小皮院、北广济街、狮子庙街、大学习巷、小学习巷、大麦市街、洒金桥和回回巷。回坊中的北院门是回民街的前身,在唐朝,它是大唐皇城所在地;明清时期,它是西安城的官衙聚集地。1900年10月26日,慈禧一行到达西安,北院门获得商机。20世纪90年代末,部分回民在此街租房经营餐饮,西安市便将北院门打造成美食一条街,回民街因此而得名。

2002年,西安市发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回民街被确定为一处历史文化街区,在西安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最终确定下来。

命名

早在汉朝时期,丝绸之路就已开通,到了唐朝,沿着丝绸之路,中西亚的穆斯林来到长安经商,与汉族妇女通婚,形成了最早的回民。之后,不少省外回族相继迁入,聚居在鼓楼附近,逐步形成了以回民为主的经营和生活区域。至今,约两万名回族在此居住,维持着原有的宗教传统和生活习惯。清嘉庆本《长安县志》所刊载的“城郭图”就有明确标志,回坊有七寺十三坊。可见,早在清代,对这一区域西安人便统称回坊,也称之坊上。

回坊著名的北院门位于鼓楼北侧,唐朝属皇城范围,尚书省即位于此地。宋元明清时的京兆府、奉元路总管府、西安府等均设在此街及其周边。在1990年代末,部分回民在此街租房经营餐饮,莲湖区遂改向餐饮街方向改造,北院门遂成为回民街。

自然地理

回民街位于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1号街口,钟鼓楼后面,东至北大街,南至西大街,北至莲湖路,西至古城墙,占了西安城墙内四分之一。它所在的莲湖区位于西安市中心的西部和北部,跨越明城墙西墙和北墙,属副地级行政区,总面积38.5平方千米(截止2011年12月),地理位置为北纬34°14′27″~34°17′40″,东经108°50′56″~108°56′56″。地处渭河二级阶地,海拔400米左右,东北部偏高,西部开阔平坦,属东亚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3℃,7月最热,平均气温26.6℃,1月最冷,平均气温-9℃。

历史沿革

在盛唐时期,来自中亚西亚等国的穆斯林经丝绸之路来华经商,并开始在长安聚集,与汉族妇女通婚繁衍后代,他们就是西安市回族来源最早的祖先。到了宋代,由于丝绸之路的切断,穆斯林商人中滞留中原者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他们聚集的区域就在今西安城内回坊,元代蒙古军在攻占中原的过程中,大量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被征入伍,战争结束后,这些人被调往中原,元代关中农业屯田事业不断扩大发展,与穆斯林农垦劳动力密不可分,至明代,陕西回族人口进一步增大,不少省外回族相继迁入,聚居在鼓楼附近,逐步形成了以回民为主的经营和生活区域。因为回民有经商的传统,因此其居住的地区也沿街形成各种商业店铺。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次日凌晨,慈禧光绪帝及亲信大臣仓皇西逃;途中,即密令陕西巡抚托忒克·端方,“审度形势,于西安府城酌备驻之所。”端方得旨,即与两司商议,成立支应局,专办“迎銮”事宜。同年10月26日,慈禧一行到达西安。此前,陕西地方当局曾对南院大肆修整,“门柱改朱漆,牌坊画以龙”,拟将南院作为行宫,但“驾至嫌其不敷,改住抚署”,因此,北院门暂为“行宫”。当局于是大兴土木,广招各地名匠,雕梁画栋,砖地皆凿以花鸟。各王公府邸皆油彩一新。西安北院,一时成为清王朝的政治中心。各种钱庄、店铺、酒肆应运而生。直到民国年间,北院门仍是西安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之后和20世纪90年代之前,发展较为缓滞。90年代末,部分回民在此街租房,经营餐饮,莲湖区遂改向餐饮街方向发展,在30余年的演变下成了今天的回民街。

街区布局

街区范围东至社会路,南至西大街,北至莲湖路,西至北古马道巷。回坊风情街位于鼓楼西北侧,是回民区的一条街道,长约500米左右,南北走向。早在明末,今西安回民区已初步具备道路系统及分坊而居的清真寺的布局,宋时形成了“依寺而居,依坊而商”的“寺坊”街区形态。如今,部分传统民居仍保留着原有的传统宅院布局,一些宅院内解放前后修建的坡屋顶平房与近二十年修建的低层平顶住宅与传统民居并存,但宅院划分及布局形式仍以沿用传统布局形式为主,后来,坡屋顶平房新建、低层住宅以及临建简易房打破原有合院布局,但仍沿用了院的形式概念。回民街街道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成荫,路两旁一色仿明清建筑,或餐饮、或器物,均由回民经营。其主要景点都城隍庙、高家大院、陕西清真大寺均坐落在街巷之内。

主要景点

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

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位于西大街东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华门大街,长560米,宽15米,为明清建筑风格,街内有古建筑商业街、古民居、仿明清街立面、土特产摊位等。它为北院门、西羊市、化觉巷环围而形成的蛇蜓曲行道,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应是它的主要特色。但名义上,这里地镶青石,铺悬金匾,老街繁锦,千珍百奇,洋洋大观,然而目前由于保护措施不力,管理不到位,因而景色不太雅致。

化觉巷古玩街

化觉巷古玩街位于北院门西侧,紧邻北院门。是西安市较为出名的步行街,主要出售仿古董和旅游纪念品,具有较为鲜明的穆斯林街区特色。 一本书写道:往巷里走,店里摊子上摆设的,是论奇的皮影、华彩的木偶、细腻的剪纸、质朴的农民画、古旧的泥玩具、绚丽的唐三彩、留金的器血、温润的青瓷、锦绣的衣裳、精致的灯笼。虽然一个个拥挤着,却丝毫不显杂乱,仿佛是有规律似的,形成一种逼人的气势。

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坐落于北院回坊文化风情街北院门144号。南面厢房里陈列着整个院落模型,布局上属于三院四进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坐西向东,占地4.2亩,总建筑面积2310平方米,老宅87现对外开放57间。于明朝末年崇祯时期开始兴建,主体完工在清朝乾隆时期,直到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整个院子完工。同治十年(1871年)进行过大修,最近一次修复是在六十年代。1999年高家民居被列为“中挪两国重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由挪威投资,进行了整修,2001年,被列为西安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200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太平洋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2003年由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部主任杨霜林以个人名义出资开发,同时,故居被列为挪威特隆姆大学建筑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教学基地、长安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研究基地。

安家民居

安家民居位于鼓楼里西侧化觉巷232号,建于清代乾隆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整座院子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占地300多平方米,是个标准完整的四合院。从宅外到院内仍然设置得曲折细致,房子保留着200多年前的格局,无论门的设置、格局、装饰都是符合礼数的。2002年安家老宅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大奖”,成为中挪合作保护的第一个中原地区传统民居。

北广济街

北广济街位于西大街中段北侧,属于回、汉民共居区,曾经是西安城的中轴线,现在以其特色小吃而闻名,有一座明清风格清真寺坐落于此街。北广济街的南段人比较多,北段则是当地人吃的比较多的小吃街。

西羊市街

西羊市街东临北院门,西临北广济街,东西长400多米。它是西安市城内一条传统的历史古街,有600多年历史,以交易羊和羊肉为主,居民以回族穆斯林为主,有着浓郁的伊斯兰文化传统。2007年经过改造,现已成为一条旅游、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具有伊斯兰教文化特色的旅游街道。

都城隍庙

西安都城隍庙位于西安明皇城内西大街与北广济街十字以西,坐北朝南,原占地12.7亩,现约为9230平方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地方上重要的祭祀场所。祭祀对象是作为城市保护神的城隍神,属于民间地方信仰。西安都城隍庙建造于洪武二十年(1837年),与当时的北京、南京城隍庙并称为“都城隍庙”,拥有较高的规制。明宣德八年(1433年),从原址东城门的九曜街附近迁至今址。西起大学习巷,东至北广济街,均属于城隍庙的范围。光绪十三年(1887年),因火灾,乐舞楼、二门和钟鼓楼被焚毁,同年重建。1942年,部分建筑遭日寇炸毁。

城隍庙分为庙院与道院两大部分,庙院居正中,而道院主要分布于中轴线东西两侧。庙门朝南并临街,建筑外观造型庄重舒展,颇为壮观,牌坊已被拆除。整个庙院建筑按照中轴线依次排列,除南面临街牌坊(已毁)、文昌阁被拆除外,从南到北保留下来的有:二门、乐舞楼、牌坊、大殿、寝殿,此外还有东西厢房和偏殿。

化觉巷清真大寺

陕西清真大寺位于西安市化觉巷内,是一座中国明清古典建筑与伊斯兰教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中国殿式古建筑群。寺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达13000余平方米,呈长方形,共分四进院落。寺内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现有建筑多为明清所建,计有殿、楼、亭、台、厅、堂180余间,是研究中国清真寺建筑的珍贵历史文物。其创建年代,一说是唐天宝元年(742年),所据为寺藏《创建清真寺》碑记;一说是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由兵部尚书铁铉修建,所据为《长安县志》和《西安府志》。自建寺以来,历经多次重修和扩建,是西安市建寺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清真寺之一。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发与保护

开发

回民街历史悠久,但历史建筑总量较少,建筑风格不相协调,历史风貌已然不完整。除高家大院、西安都城隍庙和数个清真寺外,其他建筑几乎全为本地居民在20世纪80年代自建的住宅。因此,在1990年代末,部分回族在此街租房经营餐饮,莲湖区遂改向餐饮街方向改造,北院门遂成为回民街。2002年,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发布,回民街便确定为一处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西安市政府从1991年就开始对历史街区内的部分街道进行改造。1997年,挪威首相和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定了一个中、挪合作协议,其中有一个就是西安回民历史街区的保护。1999年,回民街里的高家大院(北院门144号)与化觉巷125号、西羊市77号一起被列为“中挪两国重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由挪威出资500万元,国家科委和西安市、省上给一定的配套资助和支持,共同启动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保护项目。2002年8月,中国用470万元投资高家大院的修复,二期整修工程开工,同年,中挪合作保护的安家老宅也进行了落架大修。2003年由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部负责对安家大院进行了大面积的保扩性修。2011年至2012年间,陕西第八建筑公司投资数百万元用于北院门庙后街第182号古民宅的保护。

2017年6月19日,华侨城集团与西安市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西安投资2380亿元,重点投资是“文化+旅游+城市化”项目,华侨城聘请了国内外规划设计行业专家学者共聚商讨。同年11月24日,华侨城邀请了国际知名设计大师及相关专业学者三十余位,携手莲湖区政府、西安市规划院举办了《西安的远见2017——西安北院门地区保护提升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关文化

饮食文化

饮食特色

回民街的饮食具有浓郁清真特色,特色小吃以回族饮食为主,间有西安市陕西省地域特色小吃。“清真”原来是汉语词汇,而之后被回族使用,主要体现在回族饮食禁忌中,如回族人忌食猪肉,忌食动物血液,还忌食驴、骡、狗肉、无鳞之鱼和外形丑陋之物,并禁止喝酒抽烟等。著名清真美食,如泡馍腊牛羊肉老台门汤包黄桂柿子饼等,都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体现了西安回民街饮食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西安市地处渭河平原,物产丰富,清真饮食在长期的发展中,受西安地区原材料及饮食文化的影响逐渐发生了改变,并将其作为特色饮食进一步发扬光大。如西安市著名清真小吃“黄桂柿子饼”原本是汉族食品,现在成为回族的民族食品,而原材料则是临潼区火晶柿子

美食形式

牛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也叫羊肉泡馍,古时称为羊羹,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西周公国,主要用来祭祀、赏赐大臣、招待外国使节等。牛羊肉泡馍工艺精细,肉烂汤浓 , 料重味醇, 馍筋光润,其具体做法为: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肉桂等作料煮烂。汤汁备用,然后再准备馍,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馍掰成小块,加入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加入葱末、香莱、黄花菜黑木耳料酒、粉丝、盐、味精等。

灌汤包子

贾三灌汤包子是西安“回坊”代表性的清真小吃之一。它的制作工艺主要由熬汤、绞馅、擀皮、包馅、蒸包、配汁6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又有多道工序。贾三正宗灌汤包子,工艺考究,用料精细。选用白面粉制皮,秦川黄牛肉为陷,将牛骨髓原汤打入陷内,以果木笼强火蒸出。包子皮手工现擀,用优质牛羊肉加牛骨髓,时蔬海鲜等料制馅儿,灌以牛骨髓原汤强火瞬刻蒸出。不仅口感好,味道佳,且含钙量高,滋补强身,具营养价值。

黄桂柿子饼

黄桂柿子饼西安市特有的风味细点,采用临潼区特产火晶柿子为原料,并配有面粉、桂花酱、玫瑰、桃仁白糖等制成饼状,在石锅中烙烤至两面均呈金黄色即可。关于黄桂柿子饼,民间流传一段铁闻。相传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即将带大军攻打北京。当时正值灾荒之年,临潼百姓就用当地特产的水晶柿子拌面粉烙成柿面饼,让士兵们在路上食用。由于这种饼抗馍耐饿,官兵食后,个个精神饱满,没有多长时间就攻下了北京城。从此,临潼人民每年秋季都要制作柿子饼,用来纪念李自成。后来经过西安市厨师们不断的改进,发展成为现代的黄桂柿子饼

皮影艺术

世界皮影源于中国,中国皮影源于西汉关中,而关中皮影发祥在华山脚下东府华州 (华州区 )的灯影。华县皮影戏作为国家级非遗,其艺术造型精致、色彩明丽、唱腔细腻婉转、表演精彩绝伦、演出装备简单灵活,因此广泛传播,颇受人民喜爱。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其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影戏艺术品种,已被皮影界公认为皮影艺术之集大成者。而西安市作为十三朝古都,是华县皮影主要销售地之一。各大景点都有卖华县皮影,但是相对分散, 唯一比较集中的地点就是回民街。但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消失、后继无人现象的普遍、经费与创新的缺乏、艺术本身的变质等都属于皮影困境的主要内容。因此,自华县皮影戏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陕西省便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用于华县皮影戏的保护,例如《陕西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陕西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

重大事件

1997年,挪威首相和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定了一个中、挪合作协议,包含有关于回民街的保护。

1999年,回民街里的高家大院(北院门144号)与化觉巷125号、羊市街77号一起被列为“中挪两国重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

2002年,化觉巷125号院落、安家民居以及高家大院荣获200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

2017年,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携手莲湖区政府、西安市规划院举办了《西安的远见2017——西安北院门地区保护提升国际学术研讨会》。

参考资料

基于文化导向的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策略研究——以西安回民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中国知网.2023-09-20

【中国特色的宗教建筑】 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中国知网.2023-09-25

回民街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让历史印记成为永恒!.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6

西安回民街的古往今来.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6

商业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困境与其对策研究——以西安市回民街为例.中国知网.2023-09-27

西安市人民政府.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2023-09-26

缔造生态艺术的另类空间——从高氏民居保护与开发解读西安古城改造.读秀知识库系统.2023-09-25

化觉巷翻制的繁华年代.读秀.2023-09-25

历史阳光下的院落.读秀知识库系统.2023-09-25

安家大院——明清民居的活化石.搜狐.2023-09-27

西安最知名的10大美食街,每一条都是吃货的天堂!.搜狐网.2023-09-27

西羊市,西安美食街的交通枢纽.搜狐网.2023-09-27

西羊市.知乎.2023-09-27

西安都城隍庙建筑设计.中国知网.2023-09-25

探西安|高家大院.搜狐网.2023-10-10

西安古宅仅余四十五处 ——百年民居保护现状调查.搜狐.2023-10-10

西安市回民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中文期刊服务平台.2023-09-20

回民街里话美食.中国知网.2023-09-20

西安美食牛羊肉泡馍.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2023-09-20

西安风味小吃.中国知网.2023-09-20

黄桂柿子饼. 读秀知识库系统.2023-09-20

基于感官体验的华县皮影艺术文创设计研究.中国知网.2023-09-20

陕西地区传统戏剧的历史传承与保护开发——以华县皮影戏为例.中国知网.2023-09-2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