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七镇 :安徽省舒城县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0 13:25

山七镇,安徽省舒城县下辖镇;位于大别山余脉,东接高峰乡,西依晓天镇,遥望万佛山,北至五显镇,滨临万佛湖,南连河棚镇。辖16个村、一个街道居委会。

截至2017年,山七镇行政区域面积13430公顷,常住人口15965人。

自然资源

山七镇东接高峰乡(原:五桥乡),西依晓天镇,北至五显镇,滨临万佛湖,南连燕春村。下辖谢村、梅方村、小河村、大河沿村、庞村、燕春村、程河村、龙山村、山畈村、高山村、双桂村、杨岭村、俞河村、要元村、柯湾村、三石村。

属浅山区,平均海拔310米,境内有“一山三寨三尖”,即望母山、火龙寨、三尖寨、桃园寨、柴头尖、七宝尖、唇足纲尖,最高峰望母山海拔544米,最低处双桂村碎石滩,海拔71米。气候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季风显著。年平均气温16.3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780毫米以上,无霜期272天。境内淡水资源丰富,有二条主要河流。一是晓天河,源出岳西县主簿园南界岭头;二是山七河,源出本县洪庙乡。两河于本镇的大河沿处汇合后,至本镇双桂村的碎石滩流入万佛湖

境内孟宗竹油茶、板栗、柿等经济林面积大,林果产量高,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鸭红原鸡、野猪、黄羊等,主要分布在要元、燕春、柯湾、高山等村境内。境内的非金属矿有黄砂、萤石矿、地热等,其中黄砂储量达百万方以上。

境内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山七河边的杨柳湾,要元村的电站、仙人洞、三石寺的扁尖头,梅方村的望母山,街道的关帝庙、温泉。

温泉

位于集镇区内,万佛旅游线——舒岳路边的汤池畈中,水量丰沛,日流量300吨;水温偏低,天然出水水温为39.2摄氏度;水清澈透明,富含多种矿物质。

砂石

该矿地处山七镇高山村境内,晓天河、山七河穿境而过,带来了丰富的砂石资源,经省地矿研究所测定,SiO2含量高,杂质含量低,应用范围广,是特种玻璃、高级器皿、耐火制品、铁合金及工业硅的重要原料,该矿储量丰富,仅两河交汇处附近的储量就超过2亿吨,质优价廉,是采之不绝的一个财富。

兰花

境内兰花以春兰和惠兰为主,每天春节过后至采茶结束,春兰和惠兰漫山遍野相继盛开,到处弥漫佩兰的高雅清香,因茶叶吸收了兰花的香气,小兰花名茶由此得名。

七宝百合

该产品主要分布于山七镇境内的七宝山下而得名。种植总面积70亩,亩产在800~1000千克,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可作蔬菜食用也可药用,故又称其为药合。且很少施肥,无污染。

七宝百合营养丰富,内含蛋白质、淀粉、糖、果胶、维生素B及钙、磷、铁等多种成份。入药性微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理气健胃、利湿消积、宁心安神,促进血液循环之功效,对医治肺络疾病和保健抗衰老有特别功效。

经济发展

30年的改革开放,山七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山乡勃发生机,成为舒城县西南山区重镇。农业产业化结构调 整效益显著,已初成规模;乡镇企业和个私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毗邻乡镇人流、物流集散中心;小集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文化古迹处处,民间传说多多。明显的区位优势,使山七镇自古以来商贸繁荣。特别是几年来,山七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致力筑巢引凤,已初步形成了贸工农齐发展的经济格局。据统计,1999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7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900万元,农业总产值1630万元,财政收入1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0元,居民储蓄余额2019万元。全镇初步建成25000亩用材林基地,20000亩板栗基地,3800亩茶叶基地,5000亩孟宗竹基地,2000亩油茶基地,200亩优质猕猴桃科技示范园。全镇现有企业176家,其中集体23家,个私153家,已形成造纸、建筑建材、焙茶、棉织、服装、粮油加工、竹制工艺、木材加工、食品制造、食用菌培植、机械采砂、车辆运输、特种养殖等13大行业系列。

2021年,山七镇招商引资11000万元。

人口民族

山七镇总人口26842人,6759户,其中:农业人口25895人,占总人口的96.5%,集镇人口约5000人,占总人口的18.6%。民族为汉族。山七镇辖14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

特色产业

豆制品制造业

全镇从事豆制品制造业40多家,产品有豆腐干、臭干、清水豆腐千张豆皮、豆皮棍等。特殊的工艺、特殊的水质,使山七的豆制品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同类产品。因此畅销周边乡镇,远近闻名。山七河豆腐具有五百年的制作历史,制作过程中,运用传统的独特工艺,采用得天独厚的优良矿泉水,精挑细选原材料,生产出来的豆腐、臭豆腐、千张系列豆制品,均具有其独特之处,闻名遐迩。

豆腐(干子)。白而嫩,细腻可口;纤维性强,不易破裂;托在手中,闪闪欲断但不裂,烹制过程不易破碎。烧、炒、煎、炸、卤均是一道好菜。

臭豆腐。春末秋初之间,将豆腐与黑芝麻粉、蛋清、胡椒等多种配料,按一定比例,浸泡在一起,利用特殊手工艺,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使其表面变成鸭蛋绿色。即可捞出食用。它生臭熟香,经过烹加工后,浇上小磨香油,其味鲜美至极。

竹制工艺业

利用野生灰竹编制工艺竹篮,年产值近20万元。

利用丰富的孟宗竹资源,机械加工制造竹凉席(麻将席)。产品远销本省各地。

木材加工业

以个私企业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业,目 前,已扩展到省内40多个县(市)和江浙沿海一带市场,年净收入达200多万元。

农特产品

板栗:分布于全镇14个村,年产64吨,产品质优价廉。茶叶:分布于全镇14个村,年产67吨,产品以手工制作的兰花茶为主,尤以高山、山畈两村的兰花茶最好,色、香、味均属上乘。

茶油:属无污染木本油料,主要产于梅冲、山畈、牌坊三村,年产山茶籽56.5吨,年产优质茶油7吨。

豆腐:由于水质优良,工艺精,生产出来的豆腐,细腻滑嫩。闻名县内外的杨柳湾豆腐有100多年历史。

城镇建设

近几 年,山七镇的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集镇建设日新月异:除原有的一条老街外,三条新主街呈辐射状伸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新建欧式风格的步行商贸街,贯通东、北、两条主街,构成镇区循环通道;镇区 内近1500户居民,新建住房、厂房2000余间,占地面积5000m2,70%以上的居民住上了楼房,区内路面全部硬化,排水等配套措施齐全;建成日供水300吨的自来水厂;开通1500门程控电话;做到组组通电话,用户量占总数的20%,建成地面卫星接收差转台和甲级调频广播网;新建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一处,内建商业店铺40多家,交易大棚1000多平方米,新建4200平方米公用停车场一处。

山七镇的集镇长远建设规划,经政府的充分考证和运筹,制订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和高标准的宏伟蓝图,聘请省建筑设计院评审设计。

对外交通

山七镇主要是公路交通,105国道经过本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舒城县西南山区的重要交通枢纽站。镇内通车里程达150公里,拥有各种机动车280 多辆;开辟了山七至苏、沪、杭、京及深圳等长途客运专线,年客运量达30多万人次。

文化状况

山七镇现有初中2所,小学15所,幼儿园1所,在校生为4400人,教职工208人;1999年又投资近120万 元,建起两所教学楼。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12个,有效解决了山区人民缺医少药问题。镇计划生育服务所1处,村服务室15处;正规化书店3处,娱乐场所2处。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促进了全镇两个文明发展。

旅游资源

望母山,安徽省舒城县有座山名为望母山,位于舒城县山七镇梅方村与晓天镇大河村之间,为大别山支脉,海拔544米。虽无黄山之幽华山之险,到也自成一体,不乏小巧精致之美。安徽省舒城县晓天镇大河村与山七镇梅方村之间,有座山名“望母山”,为大别山支脉,海拔544米。虽无黄山之幽华山之险,到也自成一体,不乏小巧精致之美。据民间相传,自唐至清山中小景颇为壮观。有魏徵塔、将军坟、飞来石、双峰石、炼丹池、万年井、烟云洞、观音洞、普灵庵、园国庵等景点。

据民间相传,唐、宋、明、清、山中小景,颇为壮观。如魏征塔、将军坟、飞来石、双峰石、炼丹池、万年井、烟云洞、观音洞、普灵庵、园国庵等。传说“小唐王游地府”就跟太行山大有渊缘。李世民,一日午休,赴阴司。众小鬼向其索银,李当时无银付。适逢一老母自称家住小夭王母山愿借银予李,李借银付众鬼,抬回阳间。于是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王派魏徵尉迟敬德来小夭王母娘娘山还债,探知王母已西游,遂在此山建“王母娘娘”庙,当时香火旺盛,闻名遐迩。

魏征塔,在山之东。初建时宏伟壮观。清末,塔内一株栗树,涨开塔体,塔毁。塔下有冢,相传为魏征墓。魏于贞观17年(公元643年)病逝。他辅佐李时,秉性忠直,疾恶如仇,死后恐仇家掘其墓。在出殡时,数口棺材出门,一口便运至他曾到过的小夭太行山安葬。文革期间,有好事者,掘其墓,得一碑。碑身长1米,宽0.6米,厚0.12米,碑文共15 行半。每行35字。因年久,字迹不清,唯下款依稀可辨者为:“夭顺癸未岁冬重修魏征塔”等字样。

将军坟,在山之西。明永乐年间。西域叛乱,皇上出榜招贤,住大河班畈村班氏二世祖班开基揭兵领书,平定西域。后又领兵平匈奴永乐大喜,封班为护国将军。班谢世后,葬于此。

其他,如飞来石、双峰石、炼丹池、万年井、烟云洞等景观,均有趣说,在此不一一赘述。

孝文化镇

望母山地处大别山东部浅山区,山容山貌独具一格,文化底蕴丰厚,是孝子杨三救母望母传说的载体。望母 山古地名叫王姥山,其文化渊源久远。宋人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一书中,就有“庐州舒城县西南有王姥山”的记述。民间传奇《小唐王游地府》与此有关。传说,小唐王李世民一日午休,赴阴司途中,众小鬼向他索银,纠缠不休。适逢一老妪自称王母娘娘,家住庐州舒城王姥山中,愿借银付小鬼,为其解围。李世民十分感激,贞观年间派魏徵尉迟敬德来庐州舒城王姥山还债,探知王母已西归,乃建王母庙,岁时奉祭,王姥山遂称太行山(见《舒城胜揽》)。

文物古迹

龙华庵:建于1801年,位于山七镇俞河村麻冲村民组,原此庵四面环山,座北向南依山而建,由5间前殿、5 间后殿、东西厢房、四合院、妮姑居住的两层木楼和6间招待客人居住、吃饭用的瓦房构成,占地约1000平方米。庵内有妮姑3人,其中叫宽和的妮姑于1991年在俞河村病故。庵毁于1966年破“四旧”运动中。

山七名人

方向明,1944年生,1969年7月参加工作,1971年9月入党;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安徽省办公厅信访处办事员、巡视员,安徽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池州地区行署副专员。安徽开放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

汪建国:1954年生,1975年10月参加工作,同年同月入党;1984年12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历任安徽省科委副主任科员、安徽省乡镇企业局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安徽省地税局副局长。

汪临发:1940年生,1960年7月参加工作,1966年8月入党。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参谋、干事、科长,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正团职教员,国家交通部调研员、调研室副主任、助理巡视员;编审有《交通行政管理》等10余部著作。汪爱平:1951年生,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71年4月入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处长、副秘书长。

汪群从:1943年生,幼年随父母去台湾,1964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土木学系,获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该大学副研究员,台湾大学造船工程研究所所长,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客座教授。著有《船用流体力学》一书。

施得良:1946年生,1969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5月入党。1969年9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系。历任铁三局局长办公室科长、工程师,铁一局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国中铁发包公司经理助理、副经理,西康省、神延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铁道部工程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

程立国:1966年生,1989年4月参加工作,1986年9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历任江苏省农行信息电脑处副处长,南京市农行信息电脑处处长。

谢祥云:1964年生。1985年参加工作,1984年5月入党。1995年获兰州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历任广东五邑大学数理系副主任、副教授。五邑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世界三大数学评论之一的《德国数学评摘》特邀评论员。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模糊代数和序末群理论。

刘和树:1942年生,1963年入伍,1964年入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连长、营长、团长、后勤部处长等职。现任广州市金鑫物业公司总裁。

参考资料

村信息点.舒城县山七镇先锋网.2018-07-27

山七镇2021年度统计公报.舒城县人民政府.2022-07-1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