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军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新时间:2024-09-21 17:12

张小军,1954年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天气动力学专业,获理学学士,之后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文化人类学专业,相继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心主任、“认知科学创新基地”认知人类学学术带头人,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发展人类学专委会主任,北京市社会学会理事。

张小军在学术上的研究方向为历史人类学、经济人类学、发展人类学、认知人类学、中国乡村社会和社会场论等。其主要著作有:《社会场论》《让“经济”有灵魂:文化经济学思想之旅》《让历史有“实践”——历史人类学思想之旅》《让“社会”有“文化”——人类学自我本土化反省》等;发表的论文有:《人工智能感官的主体性:感观人类学视角的思考》《白水社区发展基金启示:共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兼论破解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复合产权:一个实质论和资本体系的视角》等。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现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2010年10月15日晚7点,张小军在民大作“宗族与中国社会”主题讲座。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中国乡村社会、经济人类学、社会场论。

科研项目

2019,清华大学文科振兴基金项目《冬奥会冰雪文化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9《苗族贾理研究》(文化部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

2019,九三学社镇安县扶贫调研专家。

2018,中国北方冰雪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市社科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

2018,教育部“港澳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清华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鄂伦春族口述历史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7,教育部“港澳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清华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鄂温克族口述历史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7,九三学社商南县扶贫调研专家。

2016-2018,清华大学文科自主科研项目:《民族地区“乡市化”城乡发展战略研究——以云南省、贵州为例》立项。课题负责人。

2015-2017,水族端节影像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子项目。

2015,国务院湖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世行五期项目调研,项目专家。

2015,国务院扶贫办扶贫机构能力项目调研,项目负责人。

2014-2015,水族卯节影像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子项目。

2014,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指数体系研究(2014-GM-050),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

2014,世界宣明会:陇县扶贫综合项目专项评估,项目负责人。

2012-2014,清华大学人文振兴项目: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负责人。

2013,世界宣明会:贵州榕江扶贫综合项目专项评估,项目负责人。

2011-201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070):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项目负责人。

2011-2013,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水族节日的文化生态圈研究”负责人。

2010-2013,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美沙疗法戒毒的社会学和生理学综合评估指标研究,负责人。

2009-201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科技部2008ZX1000103):《我国艾滋病流行规律、疫情评估和预测方法研究》子项目:中国艾滋病传播模式、干预力度和感染率定量关联模型的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9-2011,文化部:贵州省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创新项目,学术负责人。

2010,中欧论坛:贵州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发展项目,负责人。

2009,世界宣明会:云南元阳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专项评估,项目负责人。

2009,世界宣明会:云南永胜扶贫综合项目专项评估,项目负责人。

2008,世界宣明会:陕西商洛扶贫综合项目中期评估,项目负责人。

2007-2008,世界银行中国贷款项目:贵州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项目——社会影响评估项目,技术负责人。

2007,世界宣明会:临夏回族自治州扶贫综合项目中期评估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7,清华大学艾滋病防治政策研究中心项目:中国艾滋病社会影响态势指数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7,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振兴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2006,卫生部:第四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社会性别主流化研究报告——贵州省,项目负责人。

2005-2007,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在人类发展理论下反思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课题负责人。

2005-2006,世界银行和中国社科院合作研究项目:“走出贫困:中国贫困的定性研究”(甘肃省子项目负责人)。

2005,贵州省旅游局项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遗产保护地乡村旅游规划。

2005,中英艾滋病项目办公室2005年度总结项目。

2005,DFID:中英艾滋病项目:凉山彝族自治州政策支持项目,负责人。

2003-200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重庆市沈阳市兰州市四城市贫困人口生活形态研究,(课题负责人)

2004-2006,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和儿童失学问题的系统性研究,(课题负责人)

2004,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与北京社科院社会发展资源中心项目:“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2-2003,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项目:临夏回族自治州义务教育项目评估,负责人。

2001-2004,北京市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北京市城市贫困人口的性别、家庭和下岗因素研究(课题负责人)

2002,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项目:甘肃省贫困地区失学问题研究,负责人。

2000-2002,法国远东学院:中、法合作研究项目:水利与民间组织。(山西介休子课题负责人)

2000-2009,香港中文大学领袖培训课程负责人。

主要论文

英语:

2017 The Paradigmatic Crises in China’s Minzu Studies: Refle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hinese 人文科学概论, Vol.3(2). Pp135-155.

2013 Between the Sacred and the secular: A Case Study of FBOs in China. Inter-Asia Roundtable 2013 – Relig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Innovations and Implications, 新加坡国立大学 Oct.2013

2012 Lineage and Family, in Chinese Society –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edited by Li Peilin, 伦敦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7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Pagodatree”: Cultural Informator in Social Transformation. With Xu Jing,Cognitive Scienc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Washington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2006 液态水,Deity and 功率: A case study of water temples in Shanxi province。SEAA Conference,July 2006。

2005 Gongde Temples and Fujian Local Religion since Song Dynasty. IAHR Conference, March 2005.

2004 Land Reform in Yang Village: Reproduction of Symbolic Capital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Class Status. Modern China 30(1):1-48, Jan.2004.

2004 Symbolic Land Rights in Its Cultural Economic Context: A Case Study of Yang Village, Fuji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winter, 2004, pp41-54.

2002 Ancestral Hall and Buddhist Gongde Temple.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Vol.34, No.3, pp28-48.

中文:

2020,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差序格局及其文化实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0年第5期全文转载。

2020,人工智能感官的主体性:感官人类学视角的思考,(张小军/杨宇菲)《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2020,鬼与灵:西南少数民族的“鬼”观念与帝国政治,《节日研究》第14辑(《民俗研究》专辑)。

2019,黄河:不朽的大河文明,《民主与科学》2019年第1期。

2018,世界的人类学与中国的民族学,《世界民族》2018年第5期,1-11页。A,《新华文摘》2018年第12期转载。

2018,当历史走进人类学家——评萧凤霞《踏迹寻中:四十年华南研究之旅》《清华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2018,乡村社区自主发展的中国经验——走向共同体的乡村自治,(张小军/雷李洪)《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2018,“鬼主”与圣权制——中国西南地区历史上的政俗国家化,(张小军/雷李洪)《民俗研究》2018年第3期。

2018,中国研究的人类学台湾省学派”——李亦园先生学术追忆,《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89-95页。,田敏徐杰舜主编《李亦园与中国人类学》转载,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何谓旅游?——旅游人类学视角的思考。《旅游学刊》2017年7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旅游管理》2017.10.全文转载。

2016,白水CDF启示:共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兼论破解经济学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猜想,《开放时代》2016年第6期。

2016,“文治复兴”与民利主义的市场化政治,《思想战线》2016年第6期。B

2016,天后北传于漕运贸易——一个文化资本的视角,《南京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7年6期转载。

2016,“民族”研究的范式危机——从人类发展视角的思考,《清华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2016,哈尼族阿卡人的“措卡”治理制度——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旧新寨的个案研究,(张小军/李茜)《民族研究》,2016年第2期。

2016,学术:共同体的灵魂(学术共同体专题),《开放时代》2016年第4期。

2016,宋代文治复兴与儒家的政治文化实践/儒家何以能连接到社会主义(儒学与社会主义专题)。《开放时代》2016年第1期。

2016,强国之学:人类学的学科使命。《文汇学刊》,2016年5月30日。收录于《人类学的中国发展》,徐杰舜主编,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主编,2016年。

2015,节日的灵魂:城市节日的文化生态学思考。《百家录话(第四辑)》,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新华出版社

2015,谁的村落?,谁的集体?,——集体化村落发展模式反思(集体经济村庄专题)《开放时代》2015年1期。

2015,漂泊中的永恒:一个人类学家的理想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2014,走向“文化志”的人类学:传统民族志概念反思,《民族研究》2014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14.11.全文转载。

2014,“韦伯命题”与宗族研究的范式危机,《山西大学学报》2014年6期。

2014,多民族地区的乡市化与文化区发展,(吴毅、张小军)《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族研究》2015年2期转载。

2014,过度商业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危机,《原生态文化学刊》(与张晓松)201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5年转摘。

2013,权力互竞交换共同体——贵州省水族霞节、端午节和善节的个案研究(张小军/李建明),《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7期转载。

2013,“关键是保存文化母体”,《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26日,A6版

2013,鬼与节的文化生态学思考,《民俗研究》2013年第1期。,《社会学报》2013.2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

2012,人类学研究的文化范式——“波粒二象性”视野中的文化与社会,《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社会学》2012.9(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012,为何他乡成故乡—大槐树传说之集体记忆的民族主义建构。载《中国人类学》,2012年第1期。

2012,文治复兴与礼法变革——祠堂之制和祖先之礼的个案研究。《清华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社会学》2012.7(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发),上海市《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3全文转发。《社会学报》2012.2全文转发。

2012,历史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人类学讲堂》(第一辑),潘蛟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宗族与中国社会,《人类学讲堂》(第二辑)潘蛟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文化经济学的视野:“私有化”与“市场化”反思——兼论“广义科斯定理”和产权公平。《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2011,宗族与家族,载《中国社会》,李培林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1,文化?,文物?,——简论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物化”困境。(张小军,张晓松)。《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

2011,文化自杀、文化自觉、文化自由。载《中国名城》2011年增刊。

2011,庙宇·水权·国家——山西介休源神庙的个案研究。载《大河上下——十世纪以来的北方城乡与民众生活》,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被族群”:丽江古城的文化保护困境。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9.2.

2010,境社信仰中的陈夫人——蓝田县陈靖姑信仰个案研究。《中国首届临水夫人陈靖姑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中国12村贫困调查——晓锐村,张小军、马亚萍、朱宇晶。载《中国12村贫困调查》(甘肃省、内蒙卷),张小军、马春华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9,中国12村贫困调查——乾分村,张小军、马亚萍、朱宇晶。载《中国12村贫困调查》(甘肃、内蒙卷),张小军、马春华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9,人类发展理念下的贫困问题反思,载《中国12村贫困调查》(理论卷),王晓毅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9,咸与权:历史上自贡盐业的市场分析,《清华大学学报》2009第二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9年第6期转载。

2009,实践史:一个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角——以民间信仰研究为例,载《谁的信仰,谁的空间?》,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上海市古籍出版社。

2009,电影《色·戒》鉴赏的文化实践,载《异文化与多元媒体》,乔健主编,台北市世新大学出版中心。

2008,宗族与家族,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8,文化生态与文化环保,载《绿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专辑》,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12期全文转摘。

2007,复合产权:一个实质论和资本体系的视角——山西介休洪山泉的历史水权个案研究,(张小军/王思琦)《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4期。

2007,爱的实践:艾滋病防治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张小军/许晶),载张小军主编《文化的挑战——文化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本土思考》,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7,秩序剥夺与城市底边阶级的形成,乔健主编《底边阶级与边缘社会》,台北市: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7,历史人类学:一个跨学科和去学科的视野。《清华历史讲堂初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2007,遗存还是遗产?——简论文化全球化中的“文化遗产”困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三足鼎立:民族志的田野、理论和方法。《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

2006,产权改制与城市底边阶级的形成——兼论科斯逆定理与产权定理。台湾第七届(2003-2006)大学讲座计划“底边阶级的传统与现代”会议论文(2006.5.台北市)。

2006,跨学科与去学科:人类学的三个视角,《光明,日报》(理论版)2006年3月28日第12版。

2006,认知人类学浅谈,《光明,日报》(理论版)2006年11月。

2006,社会围绕“现代化”和经济中轴安排的弊端,《中国与世界观察》,2006年第1期。

2006,人类发展和遗产保护事业中的乡村旅游。世界旅游组织:《“乡村旅游国际论坛”论文集》。

2006,《陕山地区水资源与民间社会调查资料集》补遗七则,(张小军、卜永坚、丁荷声),香港特别行政区:《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42期。

2006,谁在侵蚀中国文化的灵魂?《环球时报》第1180期,2006年6月13日第13版。

2005,城市贫困的制度思维,(张小军、裴晓梅),《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2005,未画句号的“人类责任宪章”,《当代文明的困惑与追求——解读“人类责任宪章”》,赵轶峰于硕主编,团结出版社

2004,象征地权与文化经济——福建阳村的历史地权个案研究,《中国社科学》,2004年第3期。

2003,历史的人类学化和人类学的历史化,《历史人类学学刊》1(1):1-28。

2003,阳村土改中的象征资本再生产,《中国乡村研究》,总第二辑,商务印书馆

2003,〈导言〉,李孝聪邓小南、筱君(张小军),载黄竹三、冯俊杰编著,《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中华书局。(获国家图书奖)

2003,民族志方法论的互补性,《文化人类学理论新视野》(论文集),香港特别行政区: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

2002,宗族化中的功德寺院,《台湾宗教研究》第二卷,第一期。

2002,阳村的境社与宗族,《民俗曲艺》(宗教与地方社会专辑II),总第138期。(TSSCI)

2002,双重部门与影子国家——平昌源神庙水碑文的田野考察,《扩展中的公共空间——中国第三部门研究年鉴2001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宗族与地方老人政治,《当代中国农村与乡村治理》,肖唐镖等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1,传统文化生产中的象征性实践,《清华社会学评论》2001年第一期。

2001,象征资本的再生产——从阳村宗族论民国基层社会,《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三期。

2000,佛寺与宗祠:开元寺的历史个案研究,载《传统与变迁——华南的认同和文化》,北京:文津出版社

2000,经济人类学,载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0,银翅:中国本土的现象学?《清华社会学评论》2000年创刊号。

1999,文化的经营:福建阳村李氏宗祠「复兴」的研究,载《经营文化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年。

1998,家与宗族结构关系的再思考,载《中国家庭及其伦理》,台湾:《汉学研究》杂志出版。

1998,理解中国乡村内卷化的机制,香港特别行政区:《二十一世纪》1998年2月号(总第45期),页150-159。田野影像的民族志宗族「复兴」中的历史重构,香港:《香港人类学》总第11期。

后北传与历史再造--北方天后庙的田野考察,博士後研究论文。

1996,女性与宗族,香港:《二十一世纪》1996年10月号(总第37期)。

1995,儒家何在?——华南人类学田野考察,香港:《二十一世纪》1995年6月号(总第29期)。

1994,民间信仰复兴与地方文化重构,香港:《香港人类学》总第七期。

1992,社会场的吸引进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2期,页106-111。

1991,蒿洋民间宗教与信仰一瞥,济南市:《民俗研究》1991年第3期。

1991,东西方文化的兴衰与自组织社会学研究,成都市:《社会科学研究》第6期,页68-70。

1991,中国现实文化选择中的知识分子,《青年思想家》第1期,页77-81。

1989,北方一个汉族村落的社会文化变迁,(与庄孔韶)《汉民族研究》(第一辑),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本土方法学议,《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89年第五期。

1988,人格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年第五期。

1987,社会系统认识论的几个问题,《大学文科园地》(郑州大学文科学报),第2期。

1987,城乡社区的三种融合模式,上海市:《社会科学》1987年第11期。

1986,社会学中的系统哲学,(郑杭生/张小军)上海:《社会科学》1986年第12期。

著作

2019,《让历史有“实践”:历史人类学思想之旅》,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让“经济”有灵魂:文化经济学思想之旅》,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蓝田》(乡土中国丛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福建杉洋村落碑铭》。张小军、余理民,香港特别行政区:华南研究出版社。

1991,《社会场论》,团结出版社

2013,《人类学研究》(第三卷),执行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中国12村贫困调查》(甘肃省、内蒙卷),张小军、马春华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9,《中国12村贫困调查》(江西省、云南卷),张小军、谭深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7,《文化的挑战——文化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本土思考》,张小军主编,香港:中国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7,《能力与贫困——中国城市贫困的个案研究》,张小军、裴晓梅主编,香港社会科学出版有限公司。

2002,《历史与社会》(第七册)。张小军主编。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ISBN,7-107-16201-2/G·9291

2001《清华社会学评论》,2001年第一期。执行主编。北京友谊图书出版公司。

2001《传统与变迁——华南的认同和文化》,陈志明、张小军编,北京文津出版社

1999《福建暨闽南研究文献选辑》,陈志明、张小军编,香港特别行政区:中文大学亚太研究中心。

2015《卯节》,水族卯节的影像志研究,制片人/导演(与李建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出版。本片获得中国影视人类学会“2017年度优秀影片奖”;2016年获广西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1992 Dragon Boat Festival (Video Tape of visual Anthropology). Co-directed with 壮族 Kongshao, 西雅图: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4人类学,类学?《社会学家茶座》2014年第3辑。

2012让文化拥有自由——布列塔尼文化考察,(张小军/庄晨燕),《社会学家茶座》2012年第4期。

2010中山先生论房地产,《社会学家茶座》2010年第5期

2009大湖人家(秘鲁考察学术随笔四),《社会学家茶座》2009年第1期

2008身体的想象与人性的再现,载《奥林匹克与雕塑》,文明杂志社。

2008统一与多样化,载《这个世界,我们的——中欧思想者越洋对话》,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印加帝国和生态悲剧(秘鲁考察学术随笔三),《社会学家茶座》2008年第6期

2008南美第一古迹——马丘比丘(秘鲁考察学术随笔二),《社会学家茶座》2008年第5期

2008利马印象(秘鲁考察学术随笔一),《社会学家茶座》2008年第4期。

2008经济人类学的主题,朱宇晶译,张小军校,载《人类学经典导读》,庄孔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07二分陷阱与中国本土思想,《社会学家茶座》2007年第1期。

2004〈反抗还是共谋——阿米巴效应和人类变形虫〉,《社会学家茶座》2004年第三期。

2002从王安石变法看官民关系,〈社会学家茶座〉2002年第一期。

2001民族志的回顾与思考,文思理著,张小军译,《清华社会学评论》,

2001年第一期。

2000划:话,化——江西省人类学田野考察随笔,《二十一世纪》2000年6月号。

1995妇女何在?——华南妇女抗婚的再思考。萧凤霞著,张小军译,刘志伟、王甘校,《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5年第2期。

教学成就

课程

《文化人类学概论》(本科)

《人类学理论专题研究》(研究生)

《历史人类学专题研究》(研究生)

人类学经典导读》(研究生)

《民族学经典导读》(研究生)

社会活动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心主任、贵州省“候鸟学者”(2011-2014)、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发展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中央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副主编。

参考资料

张小军简介.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2024-03-15

人类学云中讲堂第二季第九讲:张小军开讲.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2024-03-15

张小军.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24-03-15

张小军个人主页-成员-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所.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2024-03-15

张小军丨关于“人工智人”的认知人类学思考.清华社会学 .2024-03-15

学术在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张小军教授在民大作“宗族与中国社会”主题讲座.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22-01-1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