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江苏徐州泉山区湖东路的艺术馆

更新时间:2024-09-21 01:47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位于在泉山区湖东路,在徐州云龙湖风景区内,依山面水。这是一座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等称号。

徐州市中原地区汉画像石集中出土地,徐州的汉画像石与南京的六朝石刻、苏州市的明清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

徐州画像石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包括有中国神话、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内容,包含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部汉代史。

徐州汉画像石馆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由北馆、南馆两部分组成。

历史

1956年徐州成立了汉画像石保管机构。

1989年建成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北馆)建成,展出汉画像石187块。

1989年以后,徐州汉画像石馆藏品不断增加,原来的展出面积偏小,许多珍贵文物无法展示。

2001年徐州汉画像石馆开始扩建。新馆(南馆)和老馆比邻。

特点

建筑特色

徐州汉画像石馆的大门为仿四川雅安的子母石阙用青石建成,馆名由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亲笔题写。展区以大殿为中轴线,依着对称的原则,建有南、北、中三组院落。整体建筑骑楼相连,白墙、黛瓦、柱,与山石峭壁、松林绿叶相映。另外,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将发掘出的大量由汉画像石构筑的聂氏宗祠、墓葬、神道、汉阙、墓门等建筑进行了复原,让参观者一下子便清楚了汉画像石的原本状态。

艺术风格

徐州市的汉画像石浮雕感相当强,多使用深浮雕,画面比较丰富,层次多且都很丰满。

民间征集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80%以上的汉画像石是从徐州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征集而来,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考古发掘而来。

文字描述

馆内有一批有文字的汉画像石。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982年发现于邳州燕子埠镇的汉画像石墓墓志铭。铭文记:“故彭城相行长史事吕守长缪宇”,“和平元年(150)七月七日故,元嘉元年(151)三月日葬”等百余字,字体为汉隶书隶书。

布局

北馆

北馆展出的主要是自清代末年至1989年的馆藏文物精品,国内外学者对徐州汉画像石的认识和熟知的画像石图像都是来自北馆展出的文物。展出汉画像石镶嵌在206米的 长廊和7个展室内。主要有铜山区苗山汉墓、沛县栖山汉墓、铜山洪楼祠堂、铜山利国汉墓、睢宁九女墩汉墓、徐州市十里铺汉墓出土的画像石,此外还有清代、民国、新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散存画像石收藏。

第一展室陈列的是铜山县苗山汉墓出土的画像石,该墓1956年清理发掘,墓室结构为前堂、后室,全部用青石砌成,共有画像石9块,内容有乐舞图、庖厨宴饮图、比武行乐图、炎帝升仙图、黄帝升仙图等。其中以炎、黄帝升仙图最为精采,炎帝头戴斗笠,身着蓑衣,手持耒,引凤升天;黄帝熊首人身,口吐仙气,体生双翼,飞黄腾达、乘黄升仙。

第二展室陈列的主要是铜山区柳新乡石墓和沛县栖山石椁墓,这两座墓均为复原陈列,时代分别为西汉晚期和王莽时期。1977年清理发掘的沛县栖山石椁墓,画像内容十分丰富,有铺首衔环、伯乐相马、狩猎捕兽、双阙迎接、常青树等,充分表现了东汉早期石椁墓画像内容丰富多采

的艺术特征。

其中的王母娘娘图象是迄今发现汉画像石中时代最早的。画面中的西王母头戴胜饰凭几坐在楼上,楼下有青鸟为其衔食,楼房外有神人捣药,楼房的上面有三足鸟和九尾狐,接着刻有人首蛇身、马首人身、鸟首人身和一个佩剑的长者拱手朝拜西王母。这幅画像石的右面,刻有弋射图、建鼓舞、比武图、斗鸡图等生活内容的图象。

第三展室陈列的是铜山区散存汉画像石,其中铜山县青山泉出土的“纺织图”为馆藏珍品。汉代徐州市一带纺织业较为发达,已出土“纺织图”7块,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各存一块。青山泉“纺织图”为寻常人家的纺织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出织布、络纱、摇纬的全过程,织布机上的妇女正转身接抱送来的婴儿,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第四展室共陈列画像石40块,主要集中了铜山县洪楼汉墓、汉王汉墓、利国汉墓出土的汉画像石。洪楼画像石主要为聂氏宗祠画像,画像内容有“迎宾宴饮图”、“车马出行图”、“总会仙倡图”等。这批画像石画幅巨大、雕技朴拙,内容丰富。如“总会仙倡图”画面高1.1米,长2.2 米,上面刻有雷公雨师出行、象奴戏象、转石成雷、水人弄蛇、幻人吐火等内容,这些内容和张衡《西京赋》中描写的当时大型百戏演出场景十分相近。

第五展室陈列8块画像石均为贾汪区出土,内容有珍禽异兽、羽人戏麒麟、舞图、秦始皇泗水县取鼎图等,雕刻技法为浅浮雕,时代为东汉晚期。

其中《泗水取鼎》最为精彩,此图刻画了龙咬断鼎绳时的紧张场面。《史记·武帝纪》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九鼎即为王权的象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巡行天下,“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水经注·泗水》记述:“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系而行之,未出,龙齿啮断其系。”

第六展室陈列的11块画像石为睢宁九女墩汉墓出土,该墓为大型石室墓,1954年清理发掘。画像内容有青龙白虎、车骑过桥、宾主宴饮、侍者献食、仙人点灯、玉免守鼎等,该墓画像石画面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生动地反映出墓主人生前钟鸣鼎食、豪华富贵、死后企求羽化登仙、步入天界的情景。该墓画像石均为平面剔地线雕,时代为东汉晚期。

第七展室陈列的为睢宁县双沟出土,张伯英先生收藏、其后人捐赠的画像石。张伯英,字勺圃,铜山区榆庄人,民国著名收藏家、书法家。张伯英收藏的汉画像石内容有牛耕图;伏羲氏女娲;门阙建筑、车马建筑图等。其中《牛耕图》反映了当时农业的发展水平,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就以这块汉画像石为汉代生产水平的标志文物。

南馆

南馆由建筑设计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关肇邺先生主持设计,依山就势,建筑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突现出汉文化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特征。

新馆陈列的主题为“大汉王朝——石上史诗”,展出的是199 0年以后新收藏的文物精品,有“神道天路、聂氏宗祠敬祖、天工神韵、汉石春秋、千秋地宫、碑刻题记”六大部分,用馆藏精品画像石,解读汉文化中所包含的魅力,诠释两汉文化的灵魂。其中“汉石春秋”部分按照科学分类,由12个小单元展现汉代社会衣、食、住、行、征战比武、乐舞百戏、神话故事等社会百态。

神道青藏铁路

汉代神道雕刻有石阙、石碑、石柱、石人、辟邪,石虎、石马、石牛、石羊等。石阙为天门市的象征,辟邪、石马身 长双翼,岩羊上乘坐仙人。神道石雕是汉代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在简约古朴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雕塑立体透视的方法,相成了汉代圆雕厚重、圆润、饱满、流畅的艺术风格。

承天敬祖

聂氏宗祠,又称庙堂、石室,是汉代陵区地面上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古人敬天承祖,祭祀不死生物的主要场所。

汉代石式祠堂的建造是用石材雕凿而成,在风格上追求古朴、对称、协调,给人以沉稳庄重之感,特别是在屋面的处理上,用整块大型料石“橡架高丈余,镂石作瓦屋,施平天造”(郦道元:《水经注》),四壁作制工丽,刻画着为祭祀先祖而创作的精美壁画。画像石祠堂是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的综合统一,代表了汉代艺术的最高成就。汉代祠堂规模大小不同,样式有异。

天工神韵

汉画像石是绘画和雕刻结合的艺术,其艺术特色反映了时代的气质、风尚。

汉兴,破为圜,雕为朴”,汉代画家有着超凡的艺术想象力,构图上不受外界环境的制约,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内容同置一幅画面;在具体的物象创作上,变形取神

,以形写神,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雕刻艺术在汉画像石美的构成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汉石春秋

汉画像石,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同时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出当时人们幻念中的鬼神世界,体现了人们对死后的追求。

丝国天衣、汉服华彩

汉画像石中有许多描绘当时“女修织”的纺织情景。

衣冠是身份的象征,衣冠楚楚是贵族必须的修养,汉代衣冠的制度突出特点是高冠博带、深衣褕,这些形象在画像石上随处可见。汉代官吏的服饰,锦绣文华,色彩艳丽,即所谓“章服”制度。

耕耘稼穑、饮食为天

汉代人特别重视饮食以及饮食的礼节文化。徐州汉画像石中大量的图像表现了当时人们的饮食文化。古代,人们多把厨房设在正堂之东,因此也叫“东厨”。曹植《当来时大难》诗中说:“日苦短,乐有余,乃置玉樽办东厨”。

如翚斯飞,宫室建筑

现存的大量汉代建筑遗址大都是汉阙、聂氏宗祠等石结构。但这时期建筑形象的资料却非常丰富,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和明器,对真实建筑的形象、室内布置、以及建筑组群布局等方面都作出形象具体的补充。

丽服扬靓、乐舞百戏

徐州市画像石中常见的乐舞表演有长袖舞、建鼓舞、傩舞等,还有大型的广场演出总汇仙倡,杂技节目也是琳琅满目。

出舆入、宝马雕车

汉代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车马,同时车马是汉画中最流行的题材。徐州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的图象资料,可以看出汉代车马制度和迎候的礼仪。

分曹并进、六博游戏

汉画像石中最常见的游戏内容为六博。六博的历史悠久,东汉许慎说之解字》载:“古者乌曹作博。”《世本·作篇》也说“乌曹作博”。乌曹是夏桀的臣子,距今三千五百多年了。博戏为二人投行子,以筹计数

生死相依、男欢女爱

汉画像石中有许多表现男女相爱内容的画像。如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在众多的爱情题材的画像中,有一些用写实手法直接表现男女相爱的场面,有男女接吻图、男女交图等。

历史故事,抑恶扬善

徐州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历史故事,其题材内容依据隶书典籍中寓意深的故事,创作出的有现实意义的画面。这部分的内容,精心选材,以图说史,阐述封建伦理大义,图谶神权天授之理,其中有孔子见老子、孔子问师、孔门弟子、周公、二桃杀三士、秦始皇泗河取鼎等。这些画面大都刻画在聂氏宗祠中,有“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的意义。

菩提正果,佛教初传

早期佛教徒对佛的崇敬,是用某种象征物代表世尊(如智慧树)来象征。因此,东汉初期佛教传入中原地区的时候,人们只有用佛经故事的内容,来表示对佛的尊敬。

止戈为武,征战修兵

徐州汉画像石中反映习射比武、格力竞技的内容特别丰富。东汉建武九年(33年)至延熹元年(158年),东汉王朝与匈奴进行的一场长期、大规模的民族战争。汉画像石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

光怪陆离,中国神话

画像石中有东王公王母娘娘;三足鸟、九头兽;昆仑山脉仙境、珍禽异兽等。

千秋地宫

墓室作为死者的葬身之所,在古代被视为阴间住宅,予以高度重视。汉代,豪强之家生时姿意享乐,极尽其欲,死后则崇仰厚葬,墓室装饰风气盛行,各地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不同的材料,营建不同风格的墓葬。加之崇仰鬼神,迷信好名之风甚盛,多爱把自己所崇拜、爱慕的东西在墓中雕刻成画。同时,徐州市附近盛产石灰岩青石,为营造画像石墓提供了石料来源,因此,众多汉画像石聂氏宗祠、墓葬,便在徐州一带盛行起来。

碑刻题记

徐州见于史籍或金石著作的汉碑很多,其中有碑名可考的十一种。徐州地面传世的汉碑大部分失落亡佚。

徐州发现的一批汉代石刻文字,大约在20余方,有的刻在画像石上,称之为题记;有的直接刻在石上,称之为书丹。汉画像石上,刻在物像旁边,称之为“榜题”,刻在画图外,称之为“题记”,题记内容包括有纪年、墓主人姓名、身份、生平事迹、建筑费用等。

文物

乐舞六博图

时代:东汉

纵:一零八厘米;横:五十八厘米;厚:六十厘米

沛县古泗水出土

浅浮雕

石刻两面刻画。一面分三格:上格为乐舞表演,一人长袖起舞,一人倒立,两人伴奏。中格刻二人在室内对博。下格中刻一树,树上挂有喂马的食具,驭马者正在喂马,右边刻一正面透视的车。另一面分两格,各刻一凤鸟。周边饰幔纹、菱形纹。

建鼓舞

时代:东汉

纵:五十七厘米;横:五十六厘米;厚:十九厘米

凤凰山汉墓聂氏宗祠

这是一个小祠堂的右壁,画面中间刻建鼓舞,鼓旁有二人蹴鞠持击鼓,二人手摇鼓吹奏排箫。边饰有菱形纹。

泗水捞鼎

时代:东汉

纵:二二一厘米;横:九十厘米;厚:二十一厘米

贾汪区散存·祠堂山墙石

画面上格刻水、游鱼、胡人 射鹿等。下格刻历史故事『洒水取鼎』。《史记·武帝纪》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九鼎即为王权的象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巡行天下,『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水经注·泗水》记述:『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系而行之,末出,龙齿啮断其系。』此图刻画了龙咬断鼎绳时的紧张场面。

迎宾宴饮

时代:东汉

纵:一零三厘米;横:二一四厘米;厚:二一厘米

铜山区洪楼聂氏宗祠祠堂后壁

浅浮雕

画面分两格:下格为迎宾场面,高大的子母阙前主人揖客致礼,右侧有轺车、大车。上格两厅堂内帷幕高悬,几案上酒具罗陈。男女主宾分别在堂中交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画面反映了汉代封建贵族阶层礼尚往来、待人接物的实景,也可窥见当时建筑水平和建筑风格之一斑。边饰菱形纹。

力士

时代:东汉

纵:六十三厘米;横:二三二厘米;厚:四十二厘米

铜山县洪楼祠堂·三角隔梁

浅浮雕

石刻三面有画。一面为力士图,图刻七力士,头戴武士冠,插有雉羽,有背牛、扛鼎,还有拔树、伏虎等。

学术研究

社会影响

2010年6月,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物局主办,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兴化市博物馆承办的江苏省馆藏文物精品巡回展――“大汉王朝”徐州汉画像石艺术展在兴化市启幕。此次展览共展出画像石1块、复制汉画像石3块、圆雕1块,拓片32幅、原景图片6帧、展板4块。

2012年10月,由南阳市汉画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联合举办的《大汉气象——中国汉代画像艺术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共分四个部分,第一单元“汉魂——汉代社会的缩影:汉代画像艺术”;第二单元“汉风——绣像的汉代史:汉代的世间百态”;第三单元“汉韵——楚汉浪漫主义精神:汉家情怀”及结束语“雄浑、浪漫、写意、灵动——汉代画像艺术的特色”。展览还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将汉画艺术通过动漫形式呈现给观众,使“动”与“静”有机结合起来。展览另外设有观众互动区,将拓片的制作方法、步骤用文字形式告诉观众,让观众参与拓片的拓制,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此次展览共展出画像石、画像砖原件19件,复制品27件,拓片95幅。

改造提升

为全面提升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展览水平,弘扬徐州两汉文化精神,为广大游客建立良好的服务平台,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新馆从2015年3月份开始,进行了陈列提升工程改造。经过几个月施工,该馆陈列设施焕然一新,展台全部由大理石制成,并配以红花梨木,灯光全部更换为LED灯源,完善了一、二、三级展板及说明牌并增加了多媒体设备。

重新改造开放的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新馆整体格调清新典雅,大气庄重,全新的色彩和灯光更好的烘托了展品特性,更生动的展现了两汉时期人民的衣食住行,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鲜活的展览体验。

交通指南

乘飞机:机场104国道三环南路-湖东路-汉画像石馆

乘火车:从徐州火车站坐55路公交汽车到滨湖公园东门下车,顺湖东路南行500米左右。

乘公交车:乘游2、47、63、游3路公交汽车,汉画像石馆下车。

藏品信息

2020年5月,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公布,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品数量为1629件,珍贵文物为158件。

参考资料

徐州景点介绍.徐州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2014-05-19

南阳汉画馆、重庆三峡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联合举办《大汉气象——中国汉代画像艺术展》.河南省人民政府.2017-11-04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提升改造完工开放.江苏文化财富网.2017-11-04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