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河 :中国山东省中部河流,淮河流域南四湖支流

更新时间:2023-07-13 10:28

泗河(Si He),古称泗水,是山东省中部较大河流,属于淮河流域沂泗河水系,为四渎八流之一。流域经纬度为东经116°24′至117°44′,北纬35°13′至35°51′,它发源于山东省新泰市东南太平顶山西麓,流经新泰、泗水、曲阜市兖州区邹城市济宁市微山县等7县市,在山东省济宁市新闸南泄入南四湖。泗河河长169千米,流域面积为2383.6平方千米,干流总落差是268.5米,主要支流有大黄沟、济河、石漏河、小沂河蓼河

泗河流域属中朝准地台鲁中南断块隆起区,区内断块构造发育,其地处鲁南构造带的交界区域,受地壳运动影响,地貌呈东高西低的形态,其中,上中游为丘陵山区,下游为山前冲积平原。流域分为上中下三段,由源地至泗水县苗馆为上游段,苗馆至曲阜书院为中游段,书院以下为泗河的下游段,因其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春季干燥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少雪。流域植被类型较为复杂,栽培植被、灌丛、草丛、针叶林、阔叶林皆有所分布。泗河流域动物种类较多,饲养动物有30多种,水生鱼类78种,软体动物门36种。

泗河流域是古代东夷族聚居之地,也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此外,泗河流域也是儒家文化的渊源。儒家五圣以及墨子仲由等都曾生长或活动在泗河流域。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其中包括州煤田。泗河流域现有耕地9.6万公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棉花等农业经济作物,以及山丘区林果业。泗河流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污水污染问题、河流生态系统损坏等。泗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始于20世纪70年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泗河山丘区为重点治理区。泗河主要由降水补给,汛期洪水集中,常形成洪涝灾害。1949年后,为根治水患开发水利,先后修建了贺庄、华村、龙湾套和尼山等多座大小水库及其他治山治坡工程。2014年,山东泗河源中国湿地公园批准拟建,2018年12月,被山东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命名

泗河,古称泗水,因山下有趵突、黑虎、珍珠、红石四泉涌出,汇集成流,故称泗河。

据《括地志》记载:“泗水源出兖州泗水县东陪尾山,其源四道,因以为名。”;此外,明朝《山东通志》和明清时的县志也均载明,泗水源在“泗水县东陪尾山,四泉同发,故谓之泗水”。

位置境域

泗河发源于新泰市东南太平顶山西麓上峪村东黑峪山,经新泰、泗水、曲阜市兖州区邹城市济宁市微山县等7县市。流域经纬度为东经116°24′至117°44′,北纬35°13′至35°51′,泗河河长169千米,流域面积为2383.6平方千米,其中山地丘陵区1482平方千米,平原区884平方千米;流域:北到老寨、牛截、凤凰山(曲阜)与大汶河流域为界,西到林家寺、姚村镇津浦铁路洸府河流域为界,东到邓家沟、太平顶、长山与沂河流域为界,南到凤凰山(邹县)、西苇水库北首阳山与白马河流域为界。泗河由发源地至泗水县苗馆乡为上游段,河长32千米,河道平均比降为2.66/1000;苗馆至曲阜书院为中游段,河长65.5千米,河道平均比降5.5/1000,河流流向基本是自东往西。书院以下为泗河的下游段,河长71.5千米,河道平均比降为3.8/1000。

历史变迁

成因

燕山运动时期,鲁中南地区褶皱隆起,形成山地,但被剥蚀夷平,地貌上已无明显反映,仅残存其构造骨架。其中,泗河流域位于该鲁中南断块隆起区,且在区内断块构造发育。喜马拉雅山运动期,形成现代山丘的皱形,后经多次抬升和剥蚀夷平,形成多级夷平面。晚更新世时期,新地壳运动沿NWW向、NE向和NNE向断裂进行块断差异升降和隆起活动,形成山盆相间,隆起和凹陷相间的现代地貌景观,其中,泗河及其支流的流向分别受NWW向、NE向断裂控制。全新世以来,这种差异性升降活动继续发展山丘仍在上升,盆地继续下沉,且此过程迄今仍在进行中。

演变

泗河与现济宁市境内的小沂河洸府河、济州河、白马河、荷水、南梁水、漷水等支流组成了古代泗河水系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后,济宁以南的古泗河河道被运河占用,泗河的上游河段成为京杭运河的支流。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泗河结束作为京杭运河支流的历史,于山东省济宁市郊区石桥乡新闸村直接注入南四湖

地理特征

气候

泗河流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具有冬、夏季风气候的特点,四季分明,冷热季节和干湿季节区别明显,年均气温较高,夏季炎热,无霜期较长,年降雨量适中。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0毫米~850毫米,降水季节差异较大,具有春多干旱,夏季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又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全年平均气温为13℃~14℃,7月气温为26℃~27℃,1月气温为-1℃~-3℃,极端最高气温40℃~42℃,极端最低气温为-20℃,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300小时~2650小时,无霜期为210天~220天。流域内风向随季节变化,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

地质

地质构造

泗河流域在构造上属中朝准地台鲁中南断块隆起区,区内断块构造发育,其中汶泗断陷、尼山断凸、峄山断裂是控制本区地质、地貌及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的构造。流域内褶皱构造微弱,断裂构造发育,伴随断裂有轻微褶曲产生。北部为东西向汶泗断陷,为蒙山单断凸起与泗水单断凹陷的分界线,总体上为一弧形断裂,横贯泗水县东西;南部以峄山断层为界,东部为尼山凸起,西部为兖州区断凸。尼山凸起规模大,隆起较高。尼山断层的北西端,部分被第四系所掩覆。

地层特征

泗河流域内自太古界、古生界,到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泰山变质岩系构成本区的基底,古生界集中分布于中、上游山地丘陵,大面积出露寒武系、奥陶系下统、中统的碳酸盐岩沉积岩,石炭系中统及上统、二叠系等构成的煤系地层主要埋藏隐伏于地下;中生界碎屑岩类地表出露较少。新生界前第四系岩层基本隐伏于地下,第四系松散层广泛分布于整个流域的中下游,特别是下游的河谷冲积平原

矿产资源

泗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0多种。以煤为主,其次为碳酸钙石膏重晶石稀土磷矿、铁矿石、铜、铅等。济宁市含煤面积482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45%,估计储量以上的为178亿吨,主要分布于兖州区曲阜市邹城市微山县等地。经钻探预测,全市煤储量260亿吨,占全省的50%。稀土矿,位于微山县塘湖乡郗山,已探明大小矿脉60余条,地质储量1275万吨,在国内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白云鄂博矿铁矿分布于汶上县李官集和泗水县北山,铜矿分布在泗水县境内北孙徐和小富庄,铅矿分布于汶上县毛村。

地形地貌

泗河地形自东向西倾斜,京沪铁路以东,地面高程60~100米;京沪铁路以西,地面高程60~35米,地面坡度0.1%~0.3%,干流平均坡度0.113%。泗河流域流域内地形地貌复杂,地貌类型主要受地形和河流的双重影响,山地、丘陵、平原共存,并以中低海拔为主。在南四湖的影响下,低海拔洪积湖积平原、低海拔冲击洪积平原两种地貌广泛分布在流域中部地区。低海拔丘陵分别分布在流域中南部和东北角。低海拔剥蚀平原在流域的南北分布地区各有分布。中海拔中起伏山地和中海拔大起伏山地分布范围最小,两者分别在流域东部和西部。上中游为丘陵山区,下游为山前冲积平原。其中,山地有921平方千米,占39.2%,丘陵为566平方千米,占23.6%,平原850平方千米,占37.2%。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泗河流域植被类型较为复杂,栽培植被、灌丛、草丛、针叶林、阔叶林皆有所分布。其中,栽培植被的分布最为广泛,流域所有区域皆有所分布。在流域北部地区,除阔叶林零散分布以外,其他植被皆为栽培植被。草丛、针叶林、阔叶林三种植被类型的分布各有不同,但整体占比几乎一致。草丛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和南部地区,针叶林在流域东部、中部、南部和西部皆有所分布,阔叶林分布较为零散,流域内皆有所分布。在所有植被类型中,灌丛的占比最低,仅分布在流域中部的有小部分。

动物

泗河流域动物种类较多,水生鱼类78种,软体动物门36种。鱼类资源共有淡水鱼类8目15科55属82种。其中鲤鱼种类居多,有50种。鸟类共有201种,包括留鸟、夏侯鸟、冬候鸟、旅鸟等,如绿头鸭、绿翅鸭大嘴乌鸦,以及小云雀凤头百灵丹顶鹤、白鹤、大小天鹅、鸳鸯等观赏鸟类和国家保护的珍禽。

水文特征

泗河是季节性山洪河道,每逢大汛,洪水溢涨,泥沙沉积严重,致使河床抬高,河道险工险段增加,加之原有堤防矮小症单薄,河道弯曲,宽窄不一,形成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的局面。泗河干流坡降,平均为1.86‰,济河口以上为3.15‰,济河口以下至金口坝为1.58‰,金口坝以下为1.3‰。

径流变化

泗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240.4毫米,折合年径流量5.73亿立方米。流域内径流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径流量的69.12%,冬季径流量小。

水资源量

泗河流域内地表水资源量略高于地下水资源量,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670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2100万立方米,外调水量1100万立方米。该流域内水资源总量最多的地区为泗水县,水资源总量为22456万立方米;兖州区及以下的区域水资源总量最低,少于2000万立方米。除泗水县和邹城市外,其余地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均低于地下水资源量。

补水类型

泗河流域的降水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太平洋高暖流向北扩展,降水显著增多,地域分配上呈由南至北递减。泗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711毫米,年降水日数74天。历年最大年降水量1191毫米,出现在1964年,最小值1988年为356毫米。年内72%的降水集中在6~9月的汛期,降水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后又旱的灾害规律。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74毫米。

土壤

泗河流域内主要的土壤类型为棕壤、钙质粗骨土、潮褐土、黄垆土、淤粘土。其中,母岩类型有变质岩与沉积岩,呈组合分布,前者风化成棕壤,主要分布于花岗变质岩山区及其流域,面积大、分布广,除在西北地区有小片分布以外,在流域南部的分布更为广泛,后者则形成褐土,分布于灰岩山丘和灰岩出露的地方。此外,由于低山丘陵区侵蚀剥蚀强烈,褐土、棕壤多演变成粗骨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山丘基岩裸露。泗河冲积扇平原上的土壤以潮褐土、潮土为主,并有砂姜黑土分布。由于泗河流经钙质岩区,下游平原潮土多具有一定的石灰反应,呈中性至微碱性。黄垆土分布较为零散,在流域西北、东部、西南皆有分布,其中西南地区的分布最为广泛。淤粘土主要分布在流域干流附近,位于流域西部和中部和北部区域。

重要支流

泗河共有大小支流30条,左岸11条,右岸19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5条:大黄沟、济河、石漏河、小沂河、蓼河。

大黄沟

大黄沟发源于新泰县石莱区南官庄北约2千米处,全长27千米,流域面积168平方千米,流经新泰、泗水两县,从石莱入赵沟河谷,至东西刘保,经华村、大黄沟再到小黄沟西流入泗河。

济河

济河发源于邹县尚河乡北部的张庄岭流向西北,经张家庄、桃园、石龙嘴、尚庄、龙湾套直至城关西立石村入泗河,全长33千米,流域面积177.5平方千米。

石漏河

石漏河发源于泗水县张庄镇柴禾山东侧,流经岔河、太平庄、石漏庄至苗馆乡黄阴集入泗河,全长33千米,流域面积159.5平方千米。

小沂河

小沂河发源于邹县城前乡凤凰山北侧,经曲阜市南辛、防山镇、息、陵城区时庄等乡镇于兖州金口坝注入泗河,全长58千米,流域面积365.5平方千米。

崄河

崄河,古称水,源头两处,西支流发源于曲阜市吴村镇九山东,东支源于泰安市宁阳县梧桐峪,流经宁阳县、曲阜至王庄镇孙家道沟入泗河,流域面积172平方千米。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从距今8300年的后李遗址开始,东夷人在泗河流域创造了包括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在内的不同阶段的古老文化。

早在7000多年以前,历史传说中的人“三皇五帝伏羲、虞舜、大禹等就在泗水县繁衍生息,“舜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分别指的泗水县泉林镇历山村、雷泽湖和泗河、柘沟镇等地,其中华村镇华村一带的的华胥始祖文化特征更为明显。

春秋战国时期,泗河孕育和诞生了儒家文化,儒家五圣以及墨子仲由等众多的先贤,或生长于斯,或活动于斯。

人口

截至2008年,泗河流域总人口为12.97万人,占济宁市总人口数的15.77%,平均人口密度为613人/平方千米。其中,曲阜市鲁城街道人口密度最高,为4106人/平方千米,最低的是泗水县金庄镇,人口密度为339人/平方千米。

经济发展

泗河流域地区生产总值为361.9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6.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2.16亿元。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2008年最新国家贫困县名单中,泗水县就位列其中,而邹城市则位列全国百强县前二十位。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兖州煤田坐落其中。泗河流域现有耕地9.6万公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棉花等农业经济作物,山丘区林果业也较重要。截至2013年,泗河流域内地方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占济宁市全市的一半以上,在济宁市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交通设施

环湖大道泗河大桥

环湖大道泗河大桥位于环湖大道东线工程(太白湖新区段)的标尾,泗河入微山湖湖口处,是整个环湖大道东线工程唯一一座新建大桥,全长830米,总宽度34.5米,分为南北两岸引桥及跨河段主桥,其中主跨是全长380米,采用5孔不等跨中承式系杆拱桥,整个桥全部是以钢结构形式为主,重量是12200吨。

G327泗河大桥

G327泗河大桥全长969.5米,双向6车道,上部结构为24×40米预制箱梁,下部结构为柱式墩、肋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总造价1.17亿元,为G327改建项目重要控制节点工程。

济宁泗河口港

济宁泗河口港是兖矿能源投资兴建的专用煤炭港口,原规划设计500万吨,分两期建设。目前投入运营的为一期工程,工程占地面积510亩,其中水域面积280亩,堆场存储、装配能力18万吨,有千吨级重力式码头2座,工作船码头1座,设计年吞吐能力300万吨。

水利工程

水电站

从50年代初开始兴办水电事业。1956年,全省第一座农村小型水电站在泉林镇建成。到1983年底,全县修建小型电站14处。投资总额153万元,装机总容量1097千瓦。1961~1981年,总发电量为2606.4万度。

水库

1958年以来,先后修建了大型水库尼山,中型水库贺庄、华村、龙湾套、尹城等4座,小(一)型水库23座,小(二)型水库178座,塘坝758座,控制流域面积1439平方千米,总库容4.1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96亿立方米,其余小型水库共211座,广泛分布在流域各个地区。

科考研究

一万多年以前,位于泗河流域的济宁市境内就有人类居住,在汶上县兖州区的交界处汶泗流域发现细石器38处,是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进入新石器时代,地区是的大本营,先后发现东夷族创造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文化遗址,遍布十一个县市区。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汶上贾柏遗址、兖州王因遗址,曲阜西夏侯遗址、邹县野店遗址、泗水尹家城遗址、兖州西吴寺遗址等。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

泗河水土流失主要为流域表面水力侵蚀,其次是河段内水流淘刷,还有少量的风沙降落,水流的侵蚀占主要部分。地表植被在暴雨冲刷下,时常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而拦蓄降雨和径流的蓄水保水措施不完善,使地表径流增大、流速加快、土壤入渗量减少,导致地下水得不到补给,出现水位下降。据济宁市水土保持普查统计,截至2015年,全市山丘区土壤流失面积2.367平方千米,占山丘区总土地面积的82.7%,每年流失土壤约950万吨,相当于山丘区近2700公顷,耕地30厘米厚的表层土壤被剥蚀,被带走氮、磷、钾等元素。根据《2021年度济宁市水土保持公报》及相关资料显示,泗河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738平方千米,占全流域土地面积的35%,每年流失土壤约110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不仅导致土层变薄、砂化、石化,而且流失的泥沙直接淤积到水库、塘坝、河道之中,造成这些水利设施调蓄泄洪能力降低,影响着防洪安全。

污水污染问题

泗河流域降水量较低季节,泗河河道流量减少,河道的纳污能力逐渐减弱,河道本身很少能够进行自然净化。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泗河流域上游各类工业发展迅速,排污量逐年加大,河水流至泗河泗水大闸断面后,由于泗水城区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逐渐变差。

河流生态系统损坏

泗河流域由于河道水流减少、地下水位降低,使得河道中的芦苇、鱼虾等生物遭到损坏。不仅如此,居民的捕鱼行为,导致水生动植物数量逐渐减少,自然生态环境无法得到保证。加上河道及两岸的开发,使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不仅导致流域沿线的生物多样性削弱,还严重影响到内部生态系统发展。

环境保护

水土流失治理

泗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始于20世纪70年代,截至2011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泗河山丘区为重点治理区,共完成小流域治理62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46千米采取建设基本农田,营造水保林经济林,封育治理,农田林网、苗圃等治理措施。修建塘坝池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89座,设计蓄水量74.2万立方米。通过治理,林草植被覆盖率达30%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污水污染治理

济宁市采取四项污水治理措施,一是通过严格控制沿河95处排水(污)口、122处取水口、垃圾处理厂、矿渣堆场、污染企业、砂石码头等项目水质达标排放和污染物负荷总量控制,对未达标排放的进行限期治理,整改不到位的加以清退和调整。二是通过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河道保护范围区域,引导和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减少面源污染;同时全面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三是加强落实泗河保洁长效机制,保障泗河水面及岸坡无明显废弃物、漂浮物,实现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四是保障泗河水质达到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泗河干流5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

生态建设

济宁市通过泗河纵横拓展绿带区域建设,组团式构建沿河森林景观点,林草覆盖程度逐步提高,保水减沙效果显著,水生态系统的生境条件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大提高。

风景名胜

泗河流域的大地上,遍布着诸如泗水黄沟伏羲庙、泉林历山舜帝庙等古代庙宇,证明了泗河流域曾是中华上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祖先们在泗河两岸创造出绚丽的古代文明,创造了带有显著地域特征的东夷文化。

千百年来,泗河不仅仅帮助人民灌溉了土地哺育了兖州区一方儿女。她更是承担着城防、用水、渔业,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胜众多。

南大桥

南大桥位于城南泗河上。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由鲁宪王倡建,至1610年(明万历三十七年),历经5载建成。

为防水患,清康熙年间当地曾铸长7.5米、重1540千克的“镇水宝剑”置于桥下。出土后,该剑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桥为石料砌成,长70余丈,广3丈8尺,15孔皆拱形。桥面两边设石质栏杆72柱,每个栏杆和栏板都雕刻有精致的花纹图案。桥的北端原建有石坊,上题“鲁国长虹”4个大字。桥的两头还塑有石狮、水兽各1对。1966年政府拨款重修泗河大桥遗址。在原15个孔的基础上,两端各增建4个大桥孔,1968年竣工,成为南北交通要冲。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莲阁

青莲阁,位于兖州城区金口坝北侧泗河的西岸,原水利局宿舍院内。始建无可考,1522~1565年(明嘉靖年间)知县李知茂重修,后倾。据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载:“阁在黑风口龙王庙内,其地即李白诗所云‘鲁东门’者。爱新觉罗·旻宁间邑令冯云重建,以祀仙。”李白号青莲居士,到兖时常住于此,并留下30余首著名诗篇。后人为示纪念,在此建青莲阁。阁为砖木结构,3间2层楼阁式。硬山顶,前面设廊,内设木质楼梯、地板。阁内曾塑李白及两子女像,冯云鹓在阁门立柱上写有一副对联,上联为:“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为:“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著名文人张性梓曾赋《青莲阁落成》,记叙此阁的建成。青莲阁1985年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庙孟府景区

孟庙也称亚圣庙,始建于北宋,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庙宇,以古老的建筑著称于世,总面积2.4万平方米,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保存有历代碑刻270余块,还存放着100多块汉画像石、汉代石人、石兽和元代的盘龙浮雕石柱等,另有古树苍郁,葱茏茂密,堪称奇观。孟府是孟子嫡系后裔世代居住和生活的宅第,常年承办开笔礼、成人礼、拜师礼等体验活动,是研学游的重要基地,整体布局大方气派,典雅中透着威严。

太公庙景区

太公庙景区位于李阁镇太公庙村,景区分为太公庙、栖霞堌堆两部分。据考证,太公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太公庙大殿五间二层,为清代歇山式建筑,殿内配有十八罗汉及多尊泥塑神像,双龙盘柱,蔚为壮观。东西廊坊各两间,为歇山式仿古建筑。大王殿为山门三间,唐氏建筑。随缘门四角八窄,全神殿位于院中,另有碑亭两处,内存古碑七通:雍正十一年《创建天地阁碑》《创建天地阁序碑》、雍正十二年《新立人组阁碑记》、乾隆五年《创建生生殿碑》等,碑文尚清晰。庙内共存泥塑神像85尊。

栖霞堌堆位于太公庙南2.5千米处,皮店至李阁公路的北侧,遗址高出地面约14米,顶部南北长38米,东西宽26米;底部东西长110米,南北宽90米,顶面积990平方米。据专家考证,遗址顶端至8米以下,为龙山文化遗址,8米以上6.5米,为周商文化遗址,顶端往下1.5米为唐代文化。1992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自2010年开始接待游客,2012年被济宁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山东省旅游局授予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泗水滨景区

泗水滨景区位于中心城区以北,总面积19.48平方千米,建设用地11.67平方千米。规划利用泗水北部自然山水,挖掘历史文化底蕴,重点发展养生度假,运动休闲产业。空间结构共划分为三部分,即以泗河为界,泗河以北为养心休闲地,以南为品质生活城,泗河南北沿岸为活力新水岸。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关文化

古代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泗河与东海相邻。东海的青龙经常上岸兴风闹事。于是洪水滔天,淹没很多良田、民舍。舜王便派大禹前来治水。大禹来到泗河源头,正赶上青龙闹事,洪水暴涨。他赶快组织民工筑坝拦水,谁知坝没筑好,又被青龙冲垮了。大禹无无计可施,在草棚里发呆。忽然梦见轩辕帝扔给他一个荷魂宝柱,让他汇集雷泽千荷,炼成荷魂柱以镇妖龙。等孽龙上岸闹事,大禹念动真经,将宝柱扔去,正砸在龙头上,而且把龙头死死钉在地上。但龙尾还乱扑腾,遍地被砸出无数泉眼。大禹又命民工抬石陪压龙尾。后来,孽龙化成了泗河源头的青龙山,龙尾变成陪尾山,被龙尾砸出的泉眼,成了泗河之源了。

民俗

青龙贴

在古城兖州区,结婚时有贴青龙的民俗,也就是在结婚的头一天晚上,喜主在大门两边的门垛子下面,各贴一张用大红纸写的“青龙”二字。据说这个民俗最早是在如今的兴隆镇兴起来的,而且其来历还与清代的“风流天子”爱新觉罗·弘历有关。

请老

在泗水祭祖又名“请老”。家里老人拿出家谱,将逝去先人的名字写在纸折上,供奉在堂屋大桌上,供桌上要摆上整鸡,生菜,大肉等等,皆是品相最好,先要敬奉祖先。下午人们拎着香纸,白酒从家里到山上坟地,或到十字路口面朝祖坟方向,点香烧纸,由长辈敬酒一杯,虔诚叩首,大声说一句“老祖宗,回家过年咯!”小辈们随着磕完头,起身。一挂鞭炮声响过,孩子们拿着酒壶酒杯,跟在大人身后回家。请祖回家的过程细致得很,进门要走大门,不得入偏门后门,在大门口横摆一根木棍称“拦门棍”,据说是为了防止送老祖宗们来的坐骑跑出去,因为这进到有拦门棍的家门便知道这家已请了祖宗,定要入屋上香叩头,拜祖宗。还有一说“拦门棍”是为了防止孤魂野鬼进自家的门,也是为了守住家财不外流。

地域文化

东夷始祖文化

从距今8300年的后李文化开始,东夷人在泗河流域创造了包括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在内的不同阶段的古老文化。据古史记载,早在7000多年以前,历史传说中的人“三皇五帝伏羲、虞舜、大禹等就在泗水繁衍生息,“舜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分别指的泗水县泉林镇历山村、雷泽湖和泗河、沟等地,其中华村镇华村一带的的华胥始祖文化特征更为明显。此外,泗河流域存在古华渚、华胥山、华胥国、古华县,伏羲庙遗址等大量历史遗迹,证明泗水为东夷文化的摇篮,是华族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儒家文化

泗河孕育了儒家文化,先师孔子足迹遍布泗水各地,并在泉林、圣公山、安山等地设有讲学处;泗水是仲由出生地,并建有仲庙。特别是泗水县圣水峪镇孔子出生地尼山依山带水,紧密相连,现建有尼山圣源书院,在此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文明论坛,并开办了乡村儒学大讲堂,在社会上已经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泉源圣地文化

泗水泉水众多,名泉荟萃,被称为“中国泉乡”,其中以泉林泉群为代表的泉源圣地,历史文化丰厚。先师孔子登陪尾,观泉讲学,留下了“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千古浩叹;康乾二帝十次驻泉林,修有皇帝行宫,写下大量赞美华章;周边还有古卞桥、古卞城、卞庄王刺虎、泉林寺等遗迹遗址等。

砭石文化

泗水县旅游商品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泗滨砭石和鲁柘砚。泗水是泗滨砭石的原产地,中原地区最早的历史典籍《尚书》就有泗滨砭石应用记载,其原做乐器又称泗滨浮罄,作为医疗砭术,因名医扁鹊擅长使用而名声鹊起,战国时期华佗曾用其为关羽“刮骨疗伤”。现除用作刮痧板外,也被加工制作成各种精美的工艺饰品。泗水柘沟镇陶土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北方陶都”,也被称为“千年制陶古镇”,历史上用柘沟陶土制作的各种陶器曾经名满江湖,在唐宋时期鲁柘砚更被推崇为古代“四大名砚”之一,目前历史陶制工艺得以传承光大集团,并涌现出一批陶艺制作大师和加工生产企业

文学作品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镇。——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历史人物

至圣先师孔子出生在曲、泗边界的尼山,他好学博闻,精通六艺,在洙、泗间聚徒讲学,不但培养了大批学生,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并经后来的孟子等圣哲家的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川”正是说的泗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