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故里 :位于湖南蔡市镇的遗址

更新时间:2024-09-21 03:49

怀素少时出家之所,上世纪20年代进行过一次重建。俱毁于20世纪50年代,只留下一些石碑。

作者简介

怀素(737~799年),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经禅之余,从事艺文,尤好草书。好饮酒,及其酒酣兴发,寺壁屏幛、衣裳器具,靡不书之,时人谓之“醉僧”。自言得草书三昧,有“狂僧”之称。怀素书法初学欧阳询,后师从邬彤(怀素姨表兄弟)学草书。邬彤是张旭的学生,乃告以笔法。762年(宝应初年)自零陵区出游,历衡阳市,走广州市,客居潭州,然后经岳州,进入长安。772年,怀素回乡,途经洛阳市,适逢颜真卿,曾趋拜访,僧儒论书,遂为书坛盛事。唐朝名士如李白卢象戴叔伦钱起等人,皆有歌行称颂之。

怀素以狂草著称于世,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狂素”。传世墨迹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论书帖》等帖。

遗址及文秀塔

遗址附近尚留有北顶娘娘庙张公祠、戏台等古建筑残迹。书堂寺旁有文秀塔,建于清爱新觉罗·颙琰十三年(1808)秋。塔系青砖结构,呈六角形,底层直径为2米,塔身7层,高约9米,顶部饰以瓶座瓷宝珠,现塔内存有建塔碑刻。当时因文人和秀才集资筹建,故名文秀塔。书堂寺旁还有一井,名曰“捞钵井”,传说当年怀素想离开该寺云游外地以求书艺的更高境界,但和尚们苦苦相留,于是他便将钵掷入井中,说如能将井水淘干捞出钵他便留下。但井水汩汩涌出哪能淘得干,待和尚们回过神来,怀素已飘然而去。

绿天庵

位于湖南永州市零陵区高山寺大雄宝殿后侧。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怀素(725~785)出家修行和练字的地方。怀素幼年出家为僧,酷爱书法。因贫无纸,便种植一片芭蕉,以蕉叶代纸,每次挥笔数千张。相传秃笔成冢,洗墨成池。后人因庵内外芭蕉成林,绿荫如云,故将此庵称为绿天庵。此庵始建年代不晚于中唐。清康熙初重建,乾隆曾加维修。咸丰二年(1852)毁于战火。同治元年(1862),知府杨翰重建。有正殿一座,上为种蕉亭,左为醉僧楼,另建书禅精舍,舍旁储怀素所书诸碑。至民国38年(1949),种蕉亭、醉僧楼、书禅精舍、佛殿已难睹旧貌,剩下的正殿也于1981年被地区精神病院拆除,现仅存风化剥落严重的清代摹刻的怀素草书“千字文”贴碑一块。

零陵东山

最早与东山结缘的当数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朝书法“草圣”怀素。怀素自幼出家入居东山之上的绿天庵修行,经禅之余,酷爱书法,为节资练字,种芭蕉数万株于庵前院后,以致满眼绿天蕉影。怀素勤奋练字,取叶为纸,一次挥洒数千张,洗墨为池,秃笔成冢之日,终成“张旭”。

怀素公园

怀素公园位于零陵区潇湘中路,始建于1992年,占地面积为120亩,其中水体面积约30亩。因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在此以蕉叶代纸习书,其草书独步天下而闻名于世,故公园以“怀素”命名。为了纪念怀素,公园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投资1500万元,逐步修复了醉僧楼、书禅精舍、种蕉亭、学书亭、笔冢、墨池等名胜古迹,建成了富有文化内涵的综合性公园。现计划投资280万元,兴建怀素草书艺术碑林、怀素雕像、怀素生平简介展厅、楹联匾牌。现已立项。1992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与原县级永州市(现已改为零陵区)联合举办了92’怀素书艺研讨会暨草行书作品展共收到各地书法爱好者来稿和作品5000余件,入选参展的精品共224件。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做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继承怀素草书艺术”的题词,赴朴初、沈鹏刘艺王景芬颜家龙等书法大家都曾在此留下了墨迹。

怀素简介

何书置

关于怀素的籍贯和生卒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先说怀素的籍贯。《藏真帖》云:“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其《自叙帖》又云:“怀素家长沙市。”由于他本人的说法不同,古今亦有二说。古之《唐国史补》、《宣和书谱》、《续书断》等,说怀素“长沙人”:《一统志》、苏焕诗等,说怀素“零陵人”。今之冯景昶的《怀素自叙帖书法析解》、殷的《论怀素》、香港特别行政区《唐怀素论书帖》的《出版说明》等说:怀素,“今湖南长沙人”;朱关田的《怀素自叙考》、熊飞的《怀素自叙帖真伪考》等说:“怀素籍贯零陵区”,“生于零陵,长于零陵。”由此可见,怀素到底是何处人氏,至今仍是一桩公案。今天,我们研究怀素,理应首先搞清这个问题。

藏真帖》云:“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晚游中州,所恨不与张旭长史相识。近于洛下,遇逢颜尚书真卿,自云传长史笔法,闻斯语若有所得也。”这是怀素自叙生平经历的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之一。再看地方志,明代隆庆《永州府志》载:“怀素零陵僧。……居城东二里,今有墨池笔家在焉。”姜承基《永州府志》载:“怀素,字藏真,零陵钱氏子。”武占熊《零陵县志》载:“贫无纸,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酒,名其奄曰芭蕉。”这些记载,都说怀素是零陵区人,理当不误。

或问:怀素“生于零陵”,是否老家在长沙市呢?我们以上述地方志的记载来看,怀素是“零陵钱氏子”,零陵绿天庵是他的“故里”。这说明他的老家就在零陵。最近看到一书叫《风雨沧桑》,说怀素“祖籍长沙,出家零陵。”这种说法似乎是没有根据的。

或曰:怀素“生于零陵”,是否后来到长沙当过和尚呢?从笔者接触到的古籍来看,都没有这种记载。惟有前面提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版的书帖说明中有这样的话:怀素“幼年时即在长沙的一个寺院里为僧。”所说“长沙的一个寺院”,实际上应该是零陵区的一个寺院。因为该说明紧接着引证的材料是怀素《自叙帖》中的“经禅之余,颇好笔翰。”大家知道,《自叙帖》中的这几句话,是说他“晚游中州”前,在零陵的生活经历。武占熊在《零陵县志》前引文字后说:“如是者盖数十年”,说明他在零陵生活了“数十年”,并没有到长沙市寺院为僧。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云:“怀素才除夕余,不出湖南省学草书。”所云“湖南”,是指洞庭湖以南,当是零陵大范围内的代称。

既然怀素生于零陵,故里也在零陵,并未去长沙寺院为僧,那么,他为何说“怀素家长沙”呢?有人对此感到“令人费解”,其实,这并不“令人费解”。其一,称籍贯重旧籍用古郡名,是唐宋文人的惯例。唐朝柳宗元,其先辈自河东之虞乡解县徙于吴,迁京兆之万年,已累数代,而柳宗元仍自称“解人柳宗元”。刘禹锡也称“余友河东解人柳子厚作《天说》”。《旧唐书》、《新唐书》和张敦颐的《柳先生历官记》都说他“河东人”,世亦称“柳河东”。宋代的杨万里吉水县人,但他自称“庐陵诚斋野客”。欧阳修亦吉水人,他也自称“庐陵郡欧阳修也”。所谓“庐陵”,是东汉兴平二年(195)孙策分豫章所置的郡名,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吉州区为庐陵郡,郡辖吉安县、吉水、永丰县、太和等县。而家吉水的杨万里、欧阳修说自己是庐陵人。这都是用古郡名称籍贯的例证。我们搞清楚了这一点以后,再来看零陵区长沙市的关系。天宝时,长沙隶潭州,零陵隶属永州市。然而,《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九载:永州,“隶属长沙郡,汉为长沙国”,即秦始皇二十一年灭楚后置长沙郡,辖零陵。西汉初,原长沙郡为长沙国,亦辖零陵。怀素称自己“家长沙”,就是用的古郡名,与柳宗元称自己为河东人,杨万里欧阳修称自己为庐陵郡人的性质完全相同。其二,从《自叙帖》的写作时间来看,此帖写于大历十二年(777)十月二十八日,怀素时居京都长安。由于他的草书颇负盛名,交往的多为当时名公士大夫。他在远离故居零陵区数千里的外地称自己“家长沙市”,除用秦、汉古郡名外,相对地讲,当时的长沙比零陵更有名,更为名公士大夫所知晓。这种称法,类似今天湖南人在国外称中国人,零陵人在外省称湖南人一样,没有什么“令人费解”的。

由上可见,怀素是今湖南零陵人,说他是“今湖南长沙人”是不对的。

次说怀素的生卒年。怀素自云:“生于零陵”,然而何年所生,他并未名言,《僧怀素传》和地方志上也没有记载。因此,关于他的生卒年,也有分歧意见。《历代名人年谱》说他卒于贞元元年,年六十一。后人多因袭此说,将他的生卒年标为(725-785),即认为怀素生于李隆基开元十三年,卒于李适贞元元年。这种说法的根据是怀素的《清净经》,帖末署云:“贞元元年二十有三日,西太平寺沙门怀素藏真书,时年六十一。”《释氏疑年录》则标为(七三七—?),即怀素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卒年不详。后人也有主此说的,如清代瞿中溶的《古泉山馆金石文编》,上海古籍书店《怀素小草千字文》的《出版说明》等。有的则标为“七三七—七九九尚在”,即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尚在。这种说法的根据是《怀素小草千字文》帖末署云:“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六十有三。”《释氏疑年录》认为:怀素草书《千文》和《清净经》,“两者年岁不同,必有一赝。”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可信。除怀素《小草千字文》,还有两个佐证。其一,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云:“怀素才除夕余,不出湖南省学草书。……一昨江南投亚相,尽日花堂草书障。”这说明怀素南谒亚相徐浩时的年龄才三十余。《旧唐书·代宗纪》载:徐浩为广州市刺史、岭南节度使在大历二年(767)。据此推算,怀素生于七三七年,基本上是正确的。其二,苏焕《怀素草书歌兼送谒徐广州》云:“张旭没来二十年,谓言草书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李白与张颠同为酒中八仙之一,年龄大致差不多。李白卒于宝应元年(762);李白卒时,怀素年二十六。据焕诗,张颠当卒于李白前。据此,说怀素生于七三七年,也比较可信。

而第一种说法不太可靠。其一,《释氏疑年录》云:“《历代名人年谱》作贞元元年卒,年六十一,盖据《清静经》而又误加‘卒’字也。”《清净经》帖末属年为贞元元年,但说怀素卒于是年,却拿不出证据,所以,这个“卒”字是误加上去的。其二,《怀素小草千字文》贞元十五年书,《东陵圣母帖》贞元八年书。若怀素卒于贞元元年,哪有卒后八年书《圣母帖》、卒后十四年写《小草千字文》之理?其三,正如前引《释氏疑年录》所说,《清净经》与《小草千字文》,两者“比有一赝”。有人认为:《小草千字文》“若为怀素真迹,则其卒年所记有误,若卒年无误,则此帖断非怀素真迹。”这一逻辑推理不无道理,然而该作者接着说:“以书法而论,此帖即使非怀素所书,亦必出自唐宋五代十国能书之手,宋以后人绝难有此笔法。”细品语味,虽疑未决,意在后者。笔者认为,此帖历来被认为是怀素晚年杰作,有“千金帖”之称,帖前文嘉毕沅、六舟、薛受、汪士骧的题签视为“神品”、“神品至宝”、“第一至宝”;帖后文徵明跋为“要之,公名帖也”,王文治跋为“是贴晚年之作,纯以淡胜”;于右任跋为“此为怀素晚年最佳之作。”因此,此帖当为真迹,而《清净经》可能是赝品。所以,怀素的生年,当以《小草千字文》署年为据。致于怀素卒年,已不可考。

(注:本文系何书置先生《怀素在零陵》一文中的第一节,题目为编者所加。《怀素在零陵》一文曾获’92怀素书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